1. 淺談如何進行小學數學知識間的銜接教學
學生在小學階段教師注重的是學生定義、法則、公式、例題的識記,在做題中模仿的因素較多,嚴重忽視了知識的形成,忽視了數學思想、數學方法的滲透教學,導致學生進入初中成績大幅下滑,甚至會出現對中學數學學習的不適應。我感覺到要做好中小學數學知識的銜接應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1.正確的利用好六年級的新課標教材新人教社六年級教材重心放在了中小學數學教學的銜接過渡上,這就要求教六年級數學的教師,一要認真學習新課標,要充分認識新課標、新理念的具體要求;二要通讀教材,了解教材的編排意圖,弄清中小學每部分教材在整個教材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用聯系、發展的觀點,分析處理教材;三要提升自身的數學文化素養,提高數學教學的藝術和能力,加強與學生的親和力。更要樹立為學生的終生發展著想,樹立一種大數學意識。
2.教學內容的銜接與延伸。 在學習新知識時,初中可以更多地利用小學的舊知識,形成舊知識對新知識的正遷移,逐步消除負遷移,這是解決初一數學教學與小學的銜接的有效途徑。同時教師更要善於引導學生利用新知識去解決問題,採用比較的方法,明確它們之間的聯系和區別,這是解決初中數學教學與小學銜接的又一途徑。要創設情境,讓學生體驗問題「代數」的解法要比「算術」解法好處,幫助學生改變思考問題的方式,把「未知」上升到與「已知」平等的地位,培養「方程化」思想。
3.教學方法的銜接與提升。 在小學數學學習中注重的是觀察、操作、等直觀的基礎上進行的,而中學要加強培養學生探究、歸納、猜想、證明的能力。教師應該精心設計數學活動,創設數學情景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鼓勵與提倡解決問題的策略多樣化,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中所表現出的不同認知水平。把證明看作數學活動的自然延續和必要發展,體會證明的必要性,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並且把數學活動作為數學教學的指點,一切教學都圍繞數學活動展開,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一般地,只要我們從挖掘教材、內容的銜接與延伸、方法的銜接與提升三方面搞好中小學數學教學的銜接,使每一個學生升入初中後能較快地適應中學數學的學習,從而使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夠穩步提升。
2. 如何銜接中小學數學教學
從小學升入初中,學生跨進了一個新的學習階段.但實踐中發現,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進入初中後,對數學學習感到不適應,甚至有一些小學數學成績優異的學生進入初中後學習成績急劇下降,造成學生、家長的苦惱.在這個轉折關頭, 如何做到小學到中學數學學習的自如銜接, 保證中小學數學教學具有連續性和統一性, 是擺在我們數學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任務.下面就自己的認識談一些體會.
一. 產生銜接不當的主要原因
影響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的因素很多,既有學生的問題,也有我們中小學教師教法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內容方面.小學的數學知識少、內容淺、難度低、知識面窄.教材的坡度緩,直觀性強,易於模仿掌握.而初中數學內容多,知識面寬,比較抽象,也觸及到抽象的數學語言、邏輯運算語言以及邏輯推理、較復雜的空間立體圖形等,教材還突出培養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這些對於初一新生來說,一下子轉過彎來,理解並掌握教材,決非易事.例如:小學數學中數的部分只涉及了自然數和分數的有關知識,而學生在升入初中後,在代數方面遇到的第一個困難就是增加了「負數」,有理數的計算有了符號的變化,對學生注意力的分配要求明顯變高了.接踵而至的絕對值、相反數、數軸等知識有了一些抽象思維的要求,部分學生更是丟三拉四,無從下手.進入八年級又引入了無理數、實數概念,與其相關的綜合題也越來越復雜.
2.教師的教學方法方面.小學數學周課時多,每課時安排的內容少,難度小.老師對難點、重點可以有充裕的時間反復講解,學生可以反復的練習,從而各個擊破,效果極佳.甚至有的小學生老師對學生是一步一步「護著走,甚至抱著走,嚼著喂」,以至於學生對老師有很大的依賴性,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差.而初中的數學周課時少,每課時安排的內容多,且運用靈活,難度大,教學進度快,無法反復講練.教師只是通過設問、設導、設陷、設變進行啟發引導,開拓思路,然後由學生去思考,去解答,並逐漸學會舉一反三.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對知識理解要透徹,應用要靈活,注重對知識運用的歸納和總結,促進語言能力的發展,弄清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並不斷構建和完善知識體系.換句話說,初中生由老師引路,學生自己走路.
3. 學生的思維方式方面.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主要是依賴機械記憶,很多知識是通過背誦來獲取的.初中學生的思維偏向於形象思維(當然仍有一些機械性的記憶).目前的小學教材敘述方法比較簡單、直觀,語言通俗、易懂,很多知識是通過圖片、表格來給出的,趣味性強,結論也容易記憶.而初中教材的敘述比較嚴謹、規范,有些知識往往通過類比、歸納給出,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維和想像能力,抓住了事物的本質,才能深入探究.這些對七年級新生而言,有一種措手不及的感覺.
4. 中、小學老師交流與溝通方面.中小學教學相對封閉,各成體系,中小學教師之間缺乏面對面的交流.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中學教師不了解小學教師的具體教學目標,很少有中學教師主動去了解小學數學的知識體系,更不了解小學教師的教學方法,甚至有不少初中數學老師對小學數學應用題經常是「望數興嘆」,他們只會列方程解,而不會用算術法分析解答,常常埋怨:「現在的小學怎麼會這樣?知識點教得那麼死板,到了初中扭都扭不過來.」小學教師也不會主動去了解初中數學的知識體系和能力要求,教學過程中也很少去想我目前教什麼,學生以後會學什麼,也很少去想怎樣把現在和以後的知識緊密聯系起來,總認為:我們辛辛苦苦地工作,無微不至地關愛學生,對學生的提問有問必答,我們都是他們心目中的知心人,初中教師怎能用學校教學中出現的個別現象來否定我們的小學教學.試想在這種狀況下,「銜接」的問題又從何談起?
二.加強銜接教育的策略
在當今中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學脫節問題已經凸顯,從關心學生持續性發展的角度出發,作為數學教育陣地上的一線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明確育人目標,改變教學觀念,多角度、多層面促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學習方法的銜接,培養學生全面的數學能力,為學生的長遠發展夯實基礎.
1. 教學內容的銜接.小學數學與初中數學是密不可分的整體,有很多銜接知識點.現在的數學體系分成了四大領域,即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這些內容從一年級一直貫穿到九年級,涉及到整個義務教育階段,但相同領域的教學內容在不同學段有著不同的目標.初中各章節內容是從初中的客觀需求出發,不是小學知識的簡單重復與銜接.因此,作為一名中學數學教師,教學中應當把小學與初中數學內容作一個系統的分析和研究,掌握新舊知識的銜接點,搞好新舊知識的架橋鋪路工作,向學生傳授新知識的同時,有意引導學生聯系、復習和更新舊知識,特別注重對那些易出錯、易混淆的知識加以分析和比較,有的放矢,幫助學生建立中小學數學知識網路.
2. 教學方法的銜接.初中數學較小學數學而言,內容拓寬,知識深化,從具體發展到抽象,從文字發展到符號,由靜態發展到動態,增加了許多難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識點,對剛剛升入中學的學生而言,有些內容如絕對值、相反數等確實存在一定難度.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徵,從學生的認知結構和認知規律出發,採用「低起點、小梯度、多訓練、分層次」的方法,將教學目標分解成若干遞進層次逐層落實,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數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讓學生保持住學習數學的興趣,以做好教學方法上的銜接.
3.學習方法的銜接.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習慣,往往重說數,輕探究.初中數學概括性強,題目靈活多變,只靠課上聽懂是不夠的,需要課後進行認真消化,認真總結歸納.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需要「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培養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方法體系,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和方法,幫助學生養成專心聽講,勤於思考的聽課方法,培養學生形成課後鞏固、溫故知新的良好習慣,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多思、勤思、深思、善思和反思,並將這些好的學習方法滲透到自己「凝神、動筆、思索、質疑」的每一個環節中.
4. 明確育人目標,改變教學觀念.義務教育階段從一年級到九年級做為一個整體,必須有一個統一的、全盤考慮的育人目標,中小學老師都應當清楚,我們的教學是在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基.因而,小學老師要克服短期行為,本著對學生終身負責的態度,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教育觀,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開發,引導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要常看看課標中初中數學的知識體系與標准要求.初中老師也應了解小學數學知識的體系,從小學生原有的思維方法出發,進行知識體系的重新建構,不埋怨,不推卸責任,結合學生的差異,尋找一種既有利於分類推進,又不傷害基礎教差的學生自尊心的教學方法,必要時可採用分層教學,給學生一個適當的「緩沖期」讓學生逐步適應中學的教學要求.必要時中小學教師相互觀摩、相互學習.特別是小學高年級與初中低年級的老師更應該自覺、主動地彼此溝通、相互學習,一起研究學生的數學學習銜接問題,制定出一套適合中小學數學銜接的方法措施.
總之,小學數學與初中數學的銜接問題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中小學教師共同努力.只有這樣,方能幫助學生平穩度過中小學的銜接期,順利完成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任務,使緊張、難忘的中小學學習階段成為學生培養人格、塑造人生的重要階段.
3. 中小學數學教學的銜接從哪幾個方面來分析
在「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領域中,您發現中小學知識的銜接點分別是什麼?
答:(1)「數與代數」是中小學數學的基本內容,在小學主要學習自然數、正小數(正分數)等數,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四則運算的意義,小學中「數的運算」非常重要,以致於占據了現行小學數學教學的絕大部分內容,在小學學習的運算律為初中數學的學習打下一個很好的基礎。中學,除了數概念擴充到了有理數、實數外,更重要的是有了式的運算,在學習有理數、實數的運算時與小學的運算律是一致的,從而看出這部分內容的重要性。另外從小學學慣用字母表示數開始,到中學進一步研究數字與字母的運算,在此基礎上研究代數式的運算及關系,由此而形成的方程、不等式、函數等,就構成了初中數學中「數與代數」的基本部分。最終使得從小學數學的特殊的、具體的數到中學的一般的、抽象的代數式,這是數學思維上的一次飛躍。
(2)「空間與圖形」是與人類的生存和居住密切相關,是培養學生初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個重要學習內容。它較之其的數學內容更加直觀、形象,更易於從現實情境中抽象出數學的概念、理論和方法。在小學階段,空間與圖形領域主要包括圖形的認識、測量、圖形與變換、圖形與位置的初步知識,認識的主要手段是通過直觀感知.學習主側重於長度、面積和體積的計算,較少涉及三維空間的內容,由於教學內容呈現方式比較單一,也使學生的空間觀念、空間想像力難以得到真正有效的發展。而初中在此基礎上,增加了圖形與坐標、圖形與證明等內容。主要是運用演繹推理的方法、依據擴大的公理化體系證明平面圖形的性質。通過對基本圖形的基本性質必要的論證,使學生體會證明的必要性,理解證明的基本過程,掌握用綜合法證明的格式,初步感受公理化思想,從而使得學生由直觀感知逐步過渡到邏輯論證,要讓學生逐步理解說理是必要的,逐步學會怎麼說理。
(3)由於「統計與概率」的內容從小學到初,都有涉及,遵循新課程和教學改革的要求,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要求學生逐步掌握統計與概率的相關內容並能應用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因此在教學方面,在小學階段學生能對數據統計過程有所體驗,學習一些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能根據統計結果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初步感受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和可能性。並能夠根據數據分析的結果作出簡單的判斷與預測;到了中學,學生要在小學體驗和初步理解統計與概率的基礎上,主動地投入到數據統計的全過程,並在此過程中,使用統計與概率的特有語言進行交流,進行簡單推理,使學生了解統計的思想,掌握一些常用的數據處理方法,並作出恰當的選擇和判斷的能力,能夠用統計的初步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 做好小學數學與初中數學教學銜接的幾點思考
首先,學習內容的差異。小學和初中數學教材的內容和課程設置方面存在著差異,小學每課時的教學內容少而且淺顯,練習時間較多,學生易理解並在反復的練習中得以強化。而初中數學每課時都涉及多個知識點,知識的系統性較強,練習時間又少,如果不能做好預習和課後復習,學生很難扎實的掌握一節課的內容。
其次,教師教育教學方法存在差異。小學數學內容多來源於生活,趣味性較強,不需要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因而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在生活情境中引導學生學習,關注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培養,讓學生經歷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的情感體驗。與之不同的是,初中數學教學內容要求學生用理性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獨立探究和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要將數學的思想方法滲透在日常的教學中,因而更強調了對學生學習能力和思維方式的提升。
數學的學習是一個知識積累和思維提升的過程,如果學生在七年級沒有適應數學的學習,那麼他在八、九年級就會很快成為數學上的學困生。作為初中數學教師,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以及對小學數學與初中數學有效銜接的探索,給出幾點建議。
一、計算能力的培養
初中數學的開端主要是計算能力的培養,比如,有理數、代數式和方程的計算,都較多的涉及到小數、分數的四則運算。但是在教學中我卻發現,學生的小數和分數計算能力較弱,分數的通分和約分易錯,而且計算速度較慢。那麼學生在剛剛進入初中的數學學習時就遇到了困難和挫折,本來對計算最有信心的同學也逐漸喪失了信心,這直接影響了學生對初中數學學習的興趣。初中數學的計算也是學習物理和化學的基礎,物理學科中經常涉及到復雜的計算。因此小學的計算能力不僅是初中計算能力的基礎,更是學生步入初中之後增強學習數學信心得一把鑰匙,所以無論小學數學還是初中數學都應該加強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才能使學生的小升初數學學習做到最基本的有效銜接。
二、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在學生剛剛步入初中的時候,作為教師我們就應該給學生在學習方法上的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了降低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難度,應該引導學生學會課前的預習和課後復習,做好錯題和卷子的積累,課後作業能夠按時並認真完成,教師反饋後學生及時改正。
有些老師認為學生的書寫習慣應該是語文老師負責的內容,而我認為這是每一名老師都應該認真對待的一項工作,因為不同學科有不同的書寫格式和要求。在數學學科上,對於每一種題型都有不同的解題格式,教師不僅要學生書寫工整,更要按照解題格式書寫的規范嚴謹,並貫穿學生小學數學到初中數學學習過程的始終,因為嚴謹的書寫才能塑造出嚴謹的數學思維,這對於數學學習是至關重要的。
這些習慣和興趣的培養因學生而異,也因教師而異,每位教師可以根據情況對學生提出要求並加以指導。
三、了解學情,自我提升
一方面初中數學教師為了更好的做好小學升初中的數學教學工作,應該先去了解學生在小學都學了什麼。小學的很多學習內容都與初中的知識相關聯,只不過難度要求不高,如一元一次方程、三視圖等。了解了中小學數學知識的前後聯系,在教學時實現舊知到新知的提升,把握他們之間的區別和聯系,才能真正實現數學知識上的有效銜接。另一方面,作為小學教師,在備課時也應該挖掘一些數學思想方法,淺顯的滲透在教學中,能夠為學生邏輯思維的提升奠定基礎,使學生在知識、方法和思維上都能與初中數學學習相銜接。這個過程對於中小學數學教師來說也是一個自我學習和提升的過程,何樂而不為呢!
四、培養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數學學習兼具趣味性和挑戰性,一個對數學學習充滿興趣的孩子,更願意挑戰難題,有的學生描述說:做題像過關斬將一樣充滿樂趣,而對於有些孩子來說,數學學習是最頭疼的事情。他們的區別在於前者對數學充滿興趣並信心十足,後者恰恰相反。為了讓不同的學生都能有所提高,給學生分層分組,讓學生互助學習,分層布置作業,這樣學優生得到提升,學困生也會有學習數學的興趣。
總之,重視中小學數學的有效銜接,盡快讓學生適應初中的數學學習,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才能為以後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從而真正解決好小學數學與初中數學的有效銜接問題。
5. 中小學數學怎樣銜接 論文 百度文庫 免費
學生在小學階段教師注重的是學生定義、法則、公式、例題的識記,在做題中模仿的因素較多,嚴重忽視了知識的形成,忽視了數學思想、數學方法的滲透教學,導致學生進入初中成績大幅下滑,甚至會出現對中學數學學習的不適應。我感覺到要做好中小學數學知識的銜接應從以下幾方面努力:1.正確的利用好六年級的新課標教材新人教社六年級教材重心放在了中小學數學教學的銜接過渡上,這就要求教六年級數學的教師,一要認真學習新課標,要充分認識新課標、新理念的具體要求;二要通讀教材,了解教材的編排意圖,弄清中小學每部分教材在整個教材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用聯系、發展的觀點,分析處理教材;三要提升自身的數學文化素養,提高數學教學的藝術和能力,加強與學生的親和力。更要樹立為學生的終生發展著想,樹立一種大數學意識。2.教學內容的銜接與延伸。 在學習新知識時,初中可以更多地利用小學的舊知識,形成舊知識對新知識的正遷移,逐步消除負遷移,這是解決初一數學教學與小學的銜接的有效途徑。同時教師更要善於引導學生利用新知識去解決問題,採用比較的方法,明確它們之間的聯系和區別,這是解決初中數學教學與小學銜接的又一途徑。要創設情境,讓學生體驗問題「代數」的解法要比「算術」解法好處,幫助學生改變思考問題的方式,把「未知」上升到與「已知」平等的地位,培養「方程化」思想。 3.教學方法的銜接與提升。 在小學數學學習中注重的是觀察、操作、等直觀的基礎上進行的,而中學要加強培養學生探究、歸納、猜想、證明的能力。教師應該精心設計數學活動,創設數學情景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鼓勵與提倡解決問題的策略多樣化,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中所表現出的不同認知水平。把證明看作數學活動的自然延續和必要發展,體會證明的必要性,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並且把數學活動作為數學教學的指點,一切教學都圍繞數學活動展開,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一般地,只要我們從挖掘教材、內容的銜接與延伸、方法的銜接與提升三方面搞好中小學數學教學的銜接,使每一個學生升入初中後能較快地適應中學數學的學習,從而使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夠穩步提升。
6. 中小學數學銜接下如何教學
中學數學教材的內容增加了,小學升入初中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與自學能力,因此,教師因有意識、有步驟地指導學生怎樣做好預習——聽課——復習——作業——單元小結五個環節;怎樣理解與掌握好基礎知識;怎樣進行數學閱讀;怎樣運用科學記憶法提高學習效率;怎樣做好總結與歸納等。在此基礎上,教師可讓學生運用學到的方法自學,充分動腦、動口、動手,鼓勵學生勇於質疑問難,教師則抓住契機,巧為點撥,為學生釋疑解難,努力消除學生的依賴心理,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在學生剛進入初中時候,教師可適當降低要求,幫助學生打好基礎,對綜合問題採取分解的方法,分解成幾個學生可以接受和理解的問題,引導他們積極參加數學活動,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合作,從而掌握知識和領會學習方法。在活動中也要珍視他們的點滴進步,保護學生的學習熱情。
小學畢業剛升入初中的學生往往存在一些錯誤的復習方法,比如:(1)不復習;(2)粗略復習;(3)先做作業,後復習;(4)一次性完成課外復習任務;(5)單打一的復習方式。面對這些錯誤的做法,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啟發和引導,幫助他們正確復習、科學復習。
(1)僅靠興趣支持學習還不行。要教育學生產生理想和期望,用理想來支持學習。
(2)等待教師傳授還不行,要學會自學,養成自學習慣,提高自學能力。
(3)要學會自己安排學習,應適當放寬控制,給學生時間和空間安排學習內容、選擇學習方式。如找同學討論、向教師請教等。
總之,學生從小學到中學主觀上雖然都存在著一種求知的良好願望,但客觀上也存在著很多不適應的地方,如果不能引導學生過好這一關,不注意採用根據由小學到中學這個過渡期的特點的教學措施和方法來教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喪失,成績就會大大退步。因此,做好中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銜接尤為重要,對搞好中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和提高教學質量,有著深遠的現實意義。
7. 淺談如何做好中小學數學教學的銜接
湖北省十堰市鄖縣實驗學校 張漢忠 從小學升入初中,學生跨進了一個新的學習階段。但實踐中發現,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進入初中後,對數學學習感到不適應,甚至有一些小學數學成績優異的學生進入初中後學習成績急劇下降,造成學生、家長的苦惱。在這個轉折關頭, 如何做到小學到中學數學學習的自如銜接, 保證中小學數學教學具有連續性和統一性, 是擺在我們數學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任務。下面就自己的認識談一些體會。 一. 產生銜接不當的主要原因 影響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的因素很多,既有學生的問題,也有我們中小學教師教法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內容方面。小學的數學知識少、內容淺、難度低、知識面窄。教材的坡度緩,直觀性強,易於模仿掌握。而初中數學內容多,知識面寬,比較抽象,也觸及到抽象的數學語言、邏輯運算語言以及邏輯推理、較復雜的空間立體圖形等,教材還突出培養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這些對於初一新生來說,一下子轉過彎來,理解並掌握教材,決非易事。例如:小學數學中數的部分只涉及了自然數和分數的有關知識,而學生在升入初中後,在代數方面遇到的第一個困難就是增加了「負數」,有理數的計算有了符號的變化,對學生注意力的分配要求明顯變高了。接踵而至的絕對值、相反數、數軸等知識有了一些抽象思維的要求,部分學生更是丟三拉四,無從下手.進入八年級又引入了無理數、實數概念,與其相關的綜合題也越來越復雜。 2.教師的教學方法方面。小學數學周課時多,每課時安排的內容少,難度小。老師對難點、重點可以有充裕的時間反復講解,學生可以反復的練習,從而各個擊破,效果極佳。甚至有的小學生老師對學生是一步一步「護著走,甚至抱著走,嚼著喂」,以至於學生對老師有很大的依賴性,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差。而初中的數學周課時少,每課時安排的內容多,且運用靈活,難度大,教學進度快,無法反復講練。教師只是通過設問、設導、設陷、設變進行啟發引導,開拓思路,然後由學生去思考,去解答,並逐漸學會舉一反三。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對知識理解要透徹,應用要靈活,注重對知識運用的歸納和總結,促進語言能力的發展,弄清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並不斷構建和完善知識體系。換句話說,初中生由老師引路,學生自己走路。 3. 學生的思維方式方面。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主要是依賴機械記憶,很多知識是通過背誦來獲取的。初中學生的思維偏向於形象思維(當然仍有一些機械性的記憶)。目前的小學教材敘述方法比較簡單、直觀,語言通俗、易懂,很多知識是通過圖片、表格來給出的,趣味性強,結論也容易記憶。而初中教材的敘述比較嚴謹、規范,有些知識往往通過類比、歸納給出,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維和想像能力,抓住了事物的本質,才能深入探究。這些對七年級新生而言,有一種措手不及的感覺. 4. 中、小學老師交流與溝通方面。中小學教學相對封閉,各成體系,中小學教師之間缺乏面對面的交流。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中學教師不了解小學教師的具體教學目標,很少有中學教師主動去了解小學數學的知識體系,更不了解小學教師的教學方法,甚至有不少初中數學老師對小學數學應用題經常是「望數興嘆」,他們只會列方程解,而不會用算術法分析解答,常常埋怨:「現在的小學怎麼會這樣?知識點教得那麼死板,到了初中扭都扭不過來。」小學教師也不會主動去了解初中數學的知識體系和能力要求,教學過程中也很少去想我目前教什麼,學生以後會學什麼,也很少去想怎樣把現在和以後的知識緊密聯系起來,總認為:我們辛辛苦苦地工作,無微不至地關愛學生,對學生的提問有問必答,我們都是他們心目中的知心人,初中教師怎能用學校教學中出現的個別現象來否定我們的小學教學。試想在這種狀況下,「銜接」的問題又從何談起? 二.加強銜接教育的策略 在當今中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學脫節問題已經凸顯,從關心學生持續性發展的角度出發,作為數學教育陣地上的一線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明確育人目標,改變教學觀念,多角度、多層面促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學習方法的銜接,培養學生全面的數學能力,為學生的長遠發展夯實基礎。 1. 教學內容的銜接。小學數學與初中數學是密不可分的整體,有很多銜接知識點。現在的數學體系分成了四大領域,即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這些內容從一年級一直貫穿到九年級,涉及到整個義務教育階段,但相同領域的教學內容在不同學段有著不同的目標。初中各章節內容是從初中的客觀需求出發,不是小學知識的簡單重復與銜接。因此,作為一名中學數學教師,教學中應當把小學與初中數學內容作一個系統的分析和研究,掌握新舊知識的銜接點,搞好新舊知識的架橋鋪路工作,向學生傳授新知識的同時,有意引導學生聯系、復習和更新舊知識,特別注重對那些易出錯、易混淆的知識加以分析和比較,有的放矢,幫助學生建立中小學數學知識網路。 2. 教學方法的銜接。初中數學較小學數學而言,內容拓寬,知識深化,從具體發展到抽象,從文字發展到符號,由靜態發展到動態,增加了許多難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識點,對剛剛升入中學的學生而言,有些內容如絕對值、相反數等確實存在一定難度。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徵,從學生的認知結構和認知規律出發,採用「低起點、小梯度、多訓練、分層次」的方法,將教學目標分解成若干遞進層次逐層落實,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數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讓學生保持住學習數學的興趣,以做好教學方法上的銜接。 3.學習方法的銜接。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習慣,往往重說數,輕探究。初中數學概括性強,題目靈活多變,只靠課上聽懂是不夠的,需要課後進行認真消化,認真總結歸納。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需要「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培養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方法體系,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和方法,幫助學生養成專心聽講,勤於思考的聽課方法,培養學生形成課後鞏固、溫故知新的良好習慣,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多思、勤思、深思、善思和反思,並將這些好的學習方法滲透到自己「凝神、動筆、思索、質疑」的每一個環節中。 4. 明確育人目標,改變教學觀念。義務教育階段從一年級到九年級做為一個整體,必須有一個統一的、全盤考慮的育人目標,中小學老師都應當清楚,我們的教學是在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基。因而,小學老師要克服短期行為,本著對學生終身負責的態度,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教育觀,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開發,引導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要常看看課標中初中數學的知識體系與標准要求。初中老師也應了解小學數學知識的體系,從小學生原有的思維方法出發,進行知識體系的重新建構,不埋怨,不推卸責任,結合學生的差異,尋找一種既有利於分類推進,又不傷害基礎教差的學生自尊心的教學方法,必要時可採用分層教學,給學生一個適當的「緩沖期」讓學生逐步適應中學的教學要求。必要時中小學教師相互觀摩、相互學習。特別是小學高年級與初中低年級的老師更應該自覺、主動地彼此溝通、相互學習,一起研究學生的數學學習銜接問題,制定出一套適合中小學數學銜接的方法措施。 總之,小學數學與初中數學的銜接問題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中小學教師共同努力。只有這樣,方能幫助學生平穩度過中小學的銜接期,順利完成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任務,使緊張、難忘的中小學學習階段成為學生培養人格、塑造人生的重要階段.
8. 如何做好中小學數學教學的銜接工作
我們每個人都知道學生從小學升到初中,學生的思維品質與思維模式會有一個質的跨越,對於數學科的教學來說也面臨著由算術教學過渡到代數教學、從簡單的平面圖形的認識向立體的、三維的幾何圖形縱深發展。學生的思考深度陡然增加,學生的思維廣度驀然拓寬。如何讓學生平穩的進行過渡,的確是值得大家深思的問題,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要面對的中小學數學教學知識銜接的問題。對這一問題,我有如下看法:
一、重視中小學數學內容的銜接:
1.數與代數領域的銜接
「數與代數」是中小學數學的基本內容.
在小學,主要指數與數的運算(這里的數主要指非負有理數,即所謂「算術數」).
在中學,除了數概念擴充到了實數外,更重要的是有了式的運算.從小學學慣用字母表示數開始,到中學進一步研究數字與字母的運算,即研究代數式.在此基礎上研究代數式的運算及關系(相等與不等),由此而成的方程、不等式、函數等,就構成了初中數學中數與代數的基本部分.
於是,從小學到中學,數與代數領域的主要變化就是從數字的具體運算到代數式的形式化運算的轉變.為了順利完成這一轉變,在初中低年級階段,要積累一些「半形式化運算」的經驗.
此外,在數與代數領域,中小學數學的另一個重要銜接點是列簡易方程.
簡易方程是中小學都有的內容,但在小學,由於學生受算術思維的影響,所列出的方程往往不能體現方程的核心思想。若從做好中小學銜接的角度來看,我們還得引導學生理解:列方程過程中,重要的是未知數要參與運算.列出像1200+100=x 這樣的方程,說明學生思維方式實質上還是算術的,而不是代數的.而引導學生思維方式從算術思維逐步向代數思維轉變,無疑是中小學數學教育銜接的重要內容.
思維方式的轉變是依賴於載體的,這類看圖列方程就是培養學生代數思維方式的重要載體,應該引起數學教師的重視.
面對小學數學中所提到的方程的解法,絕大部分依賴於學生對四則運算的理解和熟練程度。逆運算在簡易方程的解法上佔主導地位,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但這種解法並不是方程思想的主旨。所以我們在進行相關內容的教學時,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備,在學生仍然用算術方法考慮列方程時,給學生留有足夠的空間,通過多角度、多維度的思考,讓學生自己發掘代數思想的優勢。
2.空間與圖形領域的銜接
在小學階段,空間與圖形領域主要包括圖形的認識、測量、圖形與變換、圖形與位置的初步知識,認識的主要手段是通過直觀感知.初中在此基礎上,增加了圖形與坐標、圖形與證明等內容.認識方式也從直觀感知到「說一點理」「說理」,即由直觀感知逐步過渡到邏輯論證.要順利實現這個領域的銜接,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讓學生逐步理解說理是必要的,逐步學會怎麼說理.
首先,在數學教學中,我們應該逐步讓學生養成言之有據的習慣.比如,「因為這兩個三角形等底等高,所以它們的面積相等」,「因為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所以它的兩個銳角這和是90度」,等等.在說理時,可以不那麼嚴密,但一定要注意基本的科學性,
其次,我們應該努力讓學生體會推理論證的必要性.如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在小學,學生已經通過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等操作活動,知道了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在初中教學這一部分內容時,主要要渲染這樣的事實:一個三角形,無論形狀如何,無論大小怎樣,它的內角和無一例外都是180度,這是為什麼呢?並向學生提出如下問題:在小學時,我們量了一些三角形的內角,發現內角和都是180度,但我們不可能把所有的三角形拿來一一檢驗,有什麼辦法讓我們能確認所有的三角形(包括我們沒有去檢驗的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度呢?通過對這兩個問題的思考,體會論證的必要性.
第三,初中幾何教學要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事實上,有很多初中數學中「空間與圖形」的內容,在小學都有初步滲透.如「等腰三角形兩底角相等」,在小學,學生通過操作,已經了解了這個結論.於是,在初中教學這一內容時,就應該從這一起點開始,不必花過多的時間與精力再組織學生進行測量、猜測等.
3.統計與概率領域的銜接
大家認為,統計與概率領域存在的銜接問題很多.特別是概率領域,因為是新生事物,教材本身在銜接問題上的處理就沒有其他內容成熟.我們認為,搞好這一領域的銜接問題主要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注意各個階段的教學目標,初中的起點不能太低,避免與小學重復.事實上,由於統計與概率領域內容有限,分散在各個學段、年級按「螺旋式上升」編寫的,再加上缺少成熟的編寫方案,年級與年級之間相關內容的難度,教學要求之間的差異本來就比較小.若不仔細體會,容易出現要求不明,甚至重復的情況.
其次,在教學一些統計量,如平均數、中位數、眾數時,要注意科學性.即一方面,要揭示用這些統計量來表徵一組數據的合理性和優勢;另一方面,也要揭示其局限性.小學生可能體會這些統計量的優勢作用更多一些,到了初中,由於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逐步發展,應該更多的引導他們考慮這些統計量的局限性.
二、數學思想方法的銜接
數學教學,應該是「雙基」(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與基本數學思想方法的統一體,它們相互交織在一起,構成數學的豐富內涵.對於數學思想方法.在小學階段,主要以滲透為主.這個要求是與小學數學內容特點與小學生的思維展水平相適應的.中學階段則有更明確的要求,如函數的思想、樣本估計總體的思想等.於是,在教學如何已經滲透的基本數學思想方法直接的遷移到成熟的數學思想,就成為實現中小學數學教育的有效銜接的重要內容.
以梯形的面積教學為例,小學的數學教學中通常是把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即將梯形面積計算轉化為平行四邊形面積來處理的.這樣的做法當然也體現了轉化思想,但若從轉化思想出發,即當我們面臨一個新問題時,我們分析一下自己已有的知識基礎,如何尋求轉化的途徑,便是轉化思想的運用.面臨求梯形面積這個問題時,已有的知識基礎是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已經知道計算方法,而且中位線的引入都應該形成過渡性思考.於是,我們努力考慮能否把梯形的面積計算轉化到與此相關的計算方式上來。
三、教與學的方式的銜接
第一,從教學要求來看,小學數學教學強調直觀與形象,而初中數學教學更側重於在直觀、具體的基礎上的抽象.在這種要求下,對比小學數學教師非常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常常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實驗操作、直觀演示、模擬表演等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隨處可見而言.初中的數學教學則更需要藉助於已有的知識基礎,更注重抽象的數學模型的建立,教學活動常常按「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展開,教學節奏相對較快.這些要求的不同,突然面對初中數學課堂的抽象性與快節奏,勢必使學生有諸多的不適應.針對這種狀況,我們認為可取的辦法是,讓我們的數學教師在執行數學教學時需要有意地往後後退半步.
第二,從教學的組織形式來看,小學數學的內容比較簡單、信息量不大,小學數學教學的探究、合作、交流的機會較多,講故事、做游戲、小組合作、小組競賽等形式常見於小學數學課堂,但初中數學課的教學內容較多、信息量較大,初中數學教學形式相對簡單、教學各環節的安排目標指向明確,在教學方法上面對更新更高的要求.試想一下,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僅僅經過幾十天的暑假生活,雖然名義上已成為了一名初中生,但實質上真與小學生有什麼本質的區別嗎?因此,對於習慣了小學老師的教學方法的「准初中生」而言,突然面對的更新、更高的要求,難免會難以接受,難免會聽不懂,甚至產生厭學心理.所以,作為初一的數學教師,不能因為教學內容多而忽視了教學組織形式與教學方法選擇的重要性,特別是初一起始階段,初一數學教師應充當半個小學老師的角色,適當放慢教學的節奏與進度,給數學課堂適當添加些小學教學課堂的氣息使學生逐步體會到數學課堂不僅僅是輕松與快樂,隨著新的數學知識的引入和內容的增多,數學課堂將更加富於挑戰性.
第三,從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來看,中學數學教師更多地關注通性與通法,而多數小學數學教師則過多地關註解決某類具體問題的特殊技巧.廣義上看,不論是「通性通法」還是「特殊技巧」,都屬於解決問題的策略的范疇,不同的是「通性通法」是「大巧」,而「特殊技巧」只能算「小巧」.例如,在解分數應用題時,小學生常常會脫口而出:單位量已知用乘法,單位量未知用除法.在解行程問題應用題時,學生又會熟練地說出相遇問題是路程除以速度和,追及問題是路程除以速度差,等等.學生往往記住了這些結論,而忽視了對解決問題策略的分析,從而數學思維能力沒有得到相應的發展。
綜上所述,如何做好小學到初中的過渡教學是一個綜合的系統,我們應該從自己的學情出發,根據自己的教學特色設計出一種適合自己的過渡模式,使學生由內而外的做一個平穩的過渡,不但能夠合理提高學習效率,而且能夠讓學生更痴迷於數學學習,這是我們每一位數學老師最願意看到的結果。
9. 如何加強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的教學方法研究
首要的任務是要擺正師生以往不平等的關系,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特別內在中學,由於容中學生的心理發展還極不成熟,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影響會產生很大的正向作用,所以在課堂上,教師不能擺著「師尊」的「架子」,語言應該友善親切,態度應該和藹可親,一改自上而下的傳授方式,無論是講授知識還是與學生交談,輔導學生時,都應充分尊重和熱愛學生的一切需要,努力成為學生學習的引路人。
10. 談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知識的銜接點是怎樣的
如何做好中小學數學教學的過渡性銜接
我們每個人都知道學生從小學升到初中,學生的思維品質與思維模式會有一個質的跨越,對於數學科的教學來說也面臨著由算術教學過渡到代數教學、從簡單的平面圖形的認識向立體的、三維的幾何圖形縱深發展。學生的思考深度陡然增加,學生的思維廣度驀然拓寬。如何讓學生平穩的進行過渡,的確是值得大家深思的問題,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要面對的中小學數學教學知識銜接的問題。對這一問題,我有如下看法:
一、重視中小學數學內容的銜接:
1.數與代數領域的銜接
「數與代數」是中小學數學的基本內容.
在小學,主要指數與數的運算(這里的數主要指非負有理數,即所謂「算術數」).
在中學,除了數概念擴充到了實數外,更重要的是有了式的運算.從小學學慣用字母表示數開始,到中學進一步研究數字與字母的運算,即研究代數式.在此基礎上研究代數式的運算及關系(相等與不等),由此而成的方程、不等式、函數等,就構成了初中數學中數與代數的基本部分.
於是,從小學到中學,數與代數領域的主要變化就是從數字的具體運算到代數式的形式化運算的轉變.為了順利完成這一轉變,在初中低年級階段,要積累一些「半形式化運算」的經驗.
此外,在數與代數領域,中小學數學的另一個重要銜接點是列簡易方程.
簡易方程是中小學都有的內容,但在小學,由於學生受算術思維的影響,所列出的方程往往不能體現方程的核心思想。若從做好中小學銜接的角度來看,我們還得引導學生理解:列方程過程中,重要的是未知數要參與運算.列出像1200+100=x這樣的方程,說明學生思維方式實質上還是算術的,而不是代數的.而引導學生思維方式從算術思維逐步向代數思維轉變,無疑是中小學數學教育銜接的重要內容.
思維方式的轉變是依賴於載體的,這類看圖列方程就是培養學生代數思維方式的重要載體,應該引起數學教師的重視.
面對小學數學中所提到的方程的解法,絕大部分依賴於學生對四則運算的理解和熟練程度。逆運算在簡易方程的解法上佔主導地位,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但這種解法並不是方程思想的主旨。所以我們在進行相關內容的教學時,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備,在學生仍然用算術方法考慮列方程時,給學生留有足夠的空間,通過多角度、多維度的思考,讓學生自己發掘代數思想的優勢。
2.空間與圖形領域的銜接
在小學階段,空間與圖形領域主要包括圖形的認識、測量、圖形與變換、圖形與位置的初步知識,認識的主要手段是通過直觀感知.初中在此基礎上,增加了圖形與坐標、圖形與證明等內容.認識方式也從直觀感知到「說一點理」「說理」,即由直觀感知逐步過渡到邏輯論證.要順利實現這個領域的銜接,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讓學生逐步理解說理是必要的,逐步學會怎麼說理.
首先,在數學教學中,我們應該逐步讓學生養成言之有據的習慣.比如,「因為這兩個三角形等底等高,所以它們的面積相等」,「因為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所以它的兩個銳角這和是90度」,等等.在說理時,可以不那麼嚴密,但一定要注意基本的科學性,
其次,我們應該努力讓學生體會推理論證的必要性.如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在小學,學生已經通過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等操作活動,知道了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在初中教學這一部分內容時,主要要渲染這樣的事實:一個三角形,無論形狀如何,無論大小怎樣,它的內角和無一例外都是180度,這是為什麼呢?並向學生提出如下問題:在小學時,我們量了一些三角形的內角,發現內角和都是180度,但我們不可能把所有的三角形拿來一一檢驗,有什麼辦法讓我們能確認所有的三角形(包括我們沒有去檢驗的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度呢?通過對這兩個問題的思考,體會論證的必要性.
第三,初中幾何教學要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事實上,有很多初中數學中「空間與圖形」的內容,在小學都有初步滲透.如「等腰三角形兩底角相等」,在小學,學生通過操作,已經了解了這個結論.於是,在初中教學這一內容時,就應該從這一起點開始,不必花過多的時間與精力再組織學生進行測量、猜測等.
3.統計與概率領域的銜接
大家認為,統計與概率領域存在的銜接問題很多.特別是概率領域,因為是新生事物,教材本身在銜接問題上的處理就沒有其他內容成熟.我們認為,搞好這一領域的銜接問題主要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注意各個階段的教學目標,初中的起點不能太低,避免與小學重復.事實上,由於統計與概率領域內容有限,分散在各個學段、年級按「螺旋式上升」編寫的,再加上缺少成熟的編寫方案,年級與年級之間相關內容的難度,教學要求之間的差異本來就比較小.若不仔細體會,容易出現要求不明,甚至重復的情況.
其次,在教學一些統計量,如平均數、中位數、眾數時,要注意科學性.即一方面,要揭示用這些統計量來表徵一組數據的合理性和優勢;另一方面,也要揭示其局限性.小學生可能體會這些統計量的優勢作用更多一些,到了初中,由於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逐步發展,應該更多的引導他們考慮這些統計量的局限性.
二、數學思想方法的銜接
數學教學,應該是「雙基」(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與基本數學思想方法的統一體,它們相互交織在一起,構成數學的豐富內涵.對於數學思想方法.在小學階段,主要以滲透為主.這個要求是與小學數學內容特點與小學生的思維展水平相適應的.中學階段則有更明確的要求,如函數的思想、樣本估計總體的思想等.於是,在教學如何已經滲透的基本數學思想方法直接的遷移到成熟的數學思想,就成為實現中小學數學教育的有效銜接的重要內容.
以梯形的面積教學為例,小學的數學教學中通常是把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即將梯形面積計算轉化為平行四邊形面積來處理的.這樣的做法當然也體現了轉化思想,但若從轉化思想出發,即當我們面臨一個新問題時,我們分析一下自己已有的知識基礎,如何尋求轉化的途徑,便是轉化思想的運用.面臨求梯形面積這個問題時,已有的知識基礎是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已經知道計算方法,而且中位線的引入都應該形成過渡性思考.於是,我們努力考慮能否把梯形的面積計算轉化到與此相關的計算方式上來。
三、教與學的方式的銜接
第一,從教學要求來看,小學數學教學強調直觀與形象,而初中數學教學更側重於在直觀、具體的基礎上的抽象.在這種要求下,對比小學數學教師非常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常常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實驗操作、直觀演示、模擬表演等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隨處可見而言.初中的數學教學則更需要藉助於已有的知識基礎,更注重抽象的數學模型的建立,教學活動常常按「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展開,教學節奏相對較快.這些要求的不同,突然面對初中數學課堂的抽象性與快節奏,勢必使學生有諸多的不適應.針對這種狀況,我們認為可取的辦法是,讓我們的數學教師在執行數學教學時需要有意地往後後退半步.
第二,從教學的組織形式來看,小學數學的內容比較簡單、信息量不大,小學數學教學的探究、合作、交流的機會較多,講故事、做游戲、小組合作、小組競賽等形式常見於小學數學課堂,但初中數學課的教學內容較多、信息量較大,初中數學教學形式相對簡單、教學各環節的安排目標指向明確,在教學方法上面對更新更高的要求.試想一下,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僅僅經過幾十天的暑假生活,雖然名義上已成為了一名初中生,但實質上真與小學生有什麼本質的區別嗎?因此,對於習慣了小學老師的教學方法的「准初中生」而言,突然面對的更新、更高的要求,難免會難以接受,難免會聽不懂,甚至產生厭學心理.所以,作為初一的數學教師,不能因為教學內容多而忽視了教學組織形式與教學方法選擇的重要性,特別是初一起始階段,初一數學教師應充當半個小學老師的角色,適當放慢教學的節奏與進度,給數學課堂適當添加些小學教學課堂的氣息使學生逐步體會到數學課堂不僅僅是輕松與快樂,隨著新的數學知識的引入和內容的增多,數學課堂將更加富於挑戰性.
第三,從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來看,中學數學教師更多地關注通性與通法,而多數小學數學教師則過多地關註解決某類具體問題的特殊技巧.廣義上看,不論是「通性通法」還是「特殊技巧」,都屬於解決問題的策略的范疇,不同的是「通性通法」是「大巧」,而「特殊技巧」只能算「小巧」.例如,在解分數應用題時,小學生常常會脫口而出:單位量已知用乘法,單位量未知用除法.在解行程問題應用題時,學生又會熟練地說出相遇問題是路程除以速度和,追及問題是路程除以速度差,等等.學生往往記住了這些結論,而忽視了對解決問題策略的分析,從而數學思維能力沒有得到相應的發展。
綜上所述,如何做好小學到初中的過渡教學是一個綜合的系統,我們應該從自己的學情出發,根據自己的教學特色設計出一種適合自己的過渡模式,使學生由內而外的做一個平穩的過渡,不但能夠合理提高學習效率,而且能夠讓學生更痴迷於數學學習,這是我們每一位數學老師最願意看到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