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語文的小學階段大語文教育包含哪些內容
小學一、二年
綜述:小學一、二年級是一個孩子記憶力的真正黃金季節,也是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進行相互銜接轉換的最佳時機,不要把孩子的課外時間浪費在試圖讓孩子理解文意、欣賞經典上去。
小學一、二年級大語文提高重點:
小學一年級 記(背):★★★★ 聽與說:★★★ 讀:★☆ 寫:☆
小學二年級 記(背):★★★★ 聽與說:★★ 讀:★★ 寫:★☆
1、識字與寫字
如果您想讓孩子比同齡人多識字,那麼就讓孩子在幼兒園時代去完成這個工作,如果錯過這個時機,孩子已經進了小學,我們只說孩子在這方面沒有特別優勢,但不會影響此後的語文或其它學科的學習。
2、閱讀
小學低年級,閱讀能力方面有兩項基本功是必須得到解決的:
一是教會孩子進行正確的朗讀,用來培養和提高孩子的語感。很多家長和教師發現孩子寫作文時存在語句不通、病句、語序顛倒等問題,誤以為是孩子語言邏輯、組詞造句方面的原因,而實質問題並不在寫作本身,而在閱讀上,問題孩子語感沒有培養起來,語感弱的原因,通過合理的朗讀訓練可得到解決。
二是學會默讀,默讀將有助提升孩子的快速閱讀能力和身心感知能力。3-7歲是人的一生中求知慾和表現欲最強也是最直接的年齡,是孩子本能的「十萬個為什麼」的年齡,是被爸媽戲稱「打破沙鍋問到底」的年齡,是常被老人斥為「吃的不多管的事挺多」的年齡。因此,這個年齡段自然就是閱讀興趣和習慣培養的關鍵期,是通過閱讀培養定性和注意力的最好時機,錯過這個時期就很難彌補。如果沒有得到保護和開發,孩子的注意力、求知慾和表現欲此後逐漸衰減,而且小學作業繁重,孩子根本沒有培養閱讀興趣的心境。7歲前是注意力和閱讀興趣培養的關鍵期,而9歲前閱讀的量和質正是一個人語文能力建設的唯一路徑,是為數學奠定邏輯思維基礎的關鍵階段,同時也是一個人「三觀」建設的基礎階段。
3、記憶(背誦)
背誦詩文累積不低於100篇(段),熟練誦讀傳統文化經典篇目不低於200篇,現代小說、文章閱讀不低於10萬字。
這個時候會背誦熟的很多篇目,往往一生都會記得,高中學生,平均能成功背誦的詩文不到四十篇,無論從中高考的答題優勢還是孩子一生發展來看,這兩年,我們都將為孩子留下了一大筆財富。
4、聽與說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決定了,傳統意義的看圖說話教育,無法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聽、說能力,我們建議孩子在課外培訓提高時,更多地選擇富有互動性、故事接龍性質的課堂,而不是大量的「看圖說話」式課堂。
社會上很多培訓機構的「看圖說話」課堂中的圖片存在說教過多,遠離學生生活等方面的情況,無法引起學生的共鳴與更大的參與熱情。只有在老師不停的引導下學生才恍然大悟,勉強「理解」。學生沒有強烈的表達、傾聽和參與願望的課堂,很難達到「聽與說」能力培養的應有效果。
5、寫
作為語言運用能力基礎的學習,小學課堂上已安排了足夠量的組詞、造句、詞語運用練習。因此,單純的組詞、造句、詞語運用訓練,在學校已是得到基本保證了的,課外再安排孩子學這些內容,往往會錯過語言表達能力發展的最佳機會。
這個階段,是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進行相互銜接轉換的最佳時機,應讓孩子接受專業的說話寫話能力的銜接訓練,使得說和寫的能力協調發展,而不是把大量時間花在雷同的組詞、造句上面,錯過這個時機,更多孩子將來要付出兩倍三件的精力,也不見得能達到相同的效果。
小學二年級的同學,經過說話寫話訓練,應能根據要求在四十分鍾內寫出三百字左右的文章,很多家長會覺得很難,那時因為我們讓孩子學錯了方向,低估了孩子的潛力,沒能做好說話寫話能力的銜接訓練。 綜述:小學三、四年級,根據孩子自身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能力的發展,是孩子整個閱讀寫作能力的重要奠定期,這一時期孩子對自身寫作、閱讀能力的看法,往往會決定一個孩子對自身閱讀寫作能力的持肯定或否定態度,這一態度將直接決定,孩子將會更加親近或遠離這一學科,我們發現,凡是初中語文成績好、作文寫得好的同學,他們小學三、四年級時便覺得自己作文不錯,從而願意一直親近這一學科,影響今後整個語文科目的學習。
因此,這一段階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讓孩子不怕寫作文,覺得自己的作文寫得還不錯,甚至是喜歡寫作文,這將對他今後的語文學習產生極為重要的影響;其次,拓展學生的閱讀面,在一定原則下讓孩子讀自己喜歡的圖書,同時在四年級時適當培養孩子的概括和理解能力;最後,也是極為重要的一項,注意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思維方式、培養美好健康的情感與心理認知、完善和提升學生的自身人格。
小學三、四年級大語文提高重點:
小學三年級 寫:★★★☆ 讀:★★ 情感與人格:★☆ 記(背):★★ 聽與說:★☆
小學四年級 寫:★★★★ 讀:★★☆ 情感與人格:★★ 記(背):★★ 聽與說:★
1、閱讀
在語文閱讀方面,很多家長存在一定的認知誤區,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在學校考閱讀時丟分較多,便盲目要求孩子的課外閱讀量,認為只要閱讀量上去了,考試時自然沒有問題,結果下次仍然丟分,家長不知道問題出在了哪;也有家長認為孩子考試時閱讀丟分很少,便認為孩子在語文閱讀方面表現不錯,而忽略了課外閱讀。
小學中年級以後,我們說語文閱讀,包含兩個方面,一是課外閱讀量,二是閱讀應試能力,要分別對待。課外閱讀方面,孩子應保證每年不低於80萬字的課外閱讀,不建議孩子去報以「美文賞析」、「名著概述」為主的閱讀課程,如果孩子在此前已掌握了默讀和適當的快速閱讀的方法,能更好地保證他閱讀的效率(同時,不建議孩子在三、四年級時過多地學習和運用專業的速讀速記方法,那樣對他們閱讀識記、理解能力和素養的提高並無益處),閱讀積量是個長期的過程,不是應試考試,不需要急著去拔高,就像孩子正長身體時,不要讓他多吃快餐,否則看上去身材很壯,其實很弱很虛。
閱讀應試能力的提高,是無法通過大量的閱讀量便可以解決的,需要參加專門的培訓,這一階段的閱讀培訓重點宜放在概括和初步理解能力方面,這時的閱讀訓練題中不應有大量的組詞、造句、拼音訓練,是對孩子的學習時間的一種重復性、無太大實效性的浪費,建議家長選擇以概括、理解能力題型為主的教材或培訓內容。
從很多培訓機構的本意來說,孩子參加閱讀學習越早越好,報的班越多越好,學校也會有更好的收益,因此在社會上存在語文閱讀班越來越低齡化的特點。
然而作為一名專業從語文閱讀寫作教育的資深教育工作者,建議家長在孩子四年級之前,不用報專門的語文閱讀班。報了雖然也有一的進步,但我們認為,成功的教育,是要抓住學生不同能力培養的最佳時機,並讓其取得更好的學習和發展成果。過早的參加閱讀培訓,意義不大,四年級開始,剛剛好。
2、作文
小學三、四年級學生在認知習慣上最大的優勢在於對直觀的、生活的、形象的、立體的事物極其敏感,那些抽象、空洞、間接的事物無法引起他們真正的感官興趣與心理共鳴。而三、四年級整個語文的學習,重點在於提高寫作表達能力,要更好地實現這一目標,我們所給予孩子的教育,是要必須符合這一特定認知規律的。
人類認識世界主要有兩種途徑,一種是直接感知,另一種是對已有經驗的理解和共鳴,傳統寫作教學側重於老師對優秀作品的賞析性分析,對寫作技巧與方法的進行理解性解說,無法產生直接的印象,往往只能跟著老師附會式的進行理解。
語言表述能力的提高是需要進行直接的整體感知的,而不是去拆解研究的。四五歲的孩子不懂語法和句子排序,卻仍可以將自己要說的話表達得很生動很具體;一個小孩在中國學三年英語,表達能力的提高上不如在美國呆三個月。
因此,家長在選擇老師時,要注意選擇那些可以通過直觀的、生活化的、形象的語言和事例來將寫作知識傳授給學生的教師,這將有助於從一開始便培養學生的對寫作的興趣。不建議家長選擇在教學內容上安排了大量的字詞講解、片斷訓練、文章賞析理解為主要形式和內容的課堂。這些訓練孩子是需要的,但選錯了時間和方式。
如果在孩子四年級結束時,不怕寫作文,能夠根據題目輕松寫出500字左右的優秀文章,這將對孩子今後、甚至是中學語文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根基,也是這個階段孩子在語文上完成了最重要的一項工作。
3、情感與人格
三、四年級,是一個學生情感與人格的重要形成期,因此我們將這方面的發展建議也安排了進來,並將這方面教育內容安排進了教學環節,在作文課堂上,每節課設置與教學內容可有機結合的情感與人格教育內容,通過互動游戲、答題競賽、團隊互助等環節加以落實。這些情感與人格培養包括自信心、自尊心、責任心、尊重他人、分享精神、理解他人、寬容理解等等。
這個階段,如果我們忽略了對孩子在情感上的引導和人格上的完善,等一種對孩子將來的成長不利的性格習慣成為成長過程中的一部分後,再要糾正時,都將走更多的彎路,付出更多的精力,因此,作為情智雙修載體的語文學科,必須將這一教育內容列入教學計劃,也建議家長在讓孩子參加寫作培訓時,選擇能在這些方給孩子提供更多幫助的機構和老師。
4、記(背)
三、四年級,仍是孩子記憶力的最佳時期,趁這個時機,仍堅持讓孩子每周至少熟記一首(篇)古詩文或名家名篇,一年50篇左右便可,可適當增加對作者和寫作背景的識記。
5、聽與說
在聽寫說方面,這個階段需要讓孩子在讀完一篇文章或聽完一個故事後,能夠用自己的語言復述和概括主要故事內容,能夠條理清晰地進行講述,並能較好的理解作者的表達意圖,同時可以結合自己身邊的人和事來發表自身的看法。
學會用生動的語言去講述自己或他人身邊發生的故事,最好能引起他人傾聽的興趣或感染他人,可以結合這些事,發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
上面的兩點,一方面,在寫作課上,通過課堂發言與交流來加強,另一方面,家長也可在生活中創造相應的機會,便於學生更快的提高。 綜述:這個年紀,我們在一定程度上應該不該再把他們當小孩子看,很多家長與孩子的無法進行更多的交流溝通,並不是真的存在多大代溝,如果真要說有,那就是家長還把他們當成孩子,而他們並不這樣認為,這才是問題的根源。
作為家長,要轉變角色,學會和孩子分享一些生活中的問題和話題,你將發現他們會產生非常積極的響應。而這時候的寫作課上,老師也需要轉變角色,不是如同三、四年級一樣帶著孩子做互動游戲,而是在講課的時候需要與孩子共同分享話題。這是由孩子的身心認知能力所決定的,我們需要遵守這一客觀規律。
小升初階段是孩子最為繁忙的時候,也是孩子整個小學階段最佳的讀書時期,建議利用各種時間增加孩子的閱讀量,以古今中外名著為主,閱讀能力方面,這個階段應重在提高孩子的概括能力、理解和表述能力。
除了孩子能學好寫作外,我們無法忘記小升初面試時的考題,那基本上其實是在考孩子的現場口頭作文能力,因此作文課堂訓練除了寫以為,聽和說的訓練是絕對不可以缺少的。
小升初階段大語文提高重點:
小學五年級 寫:★★★ 讀:★★☆ 聽與說:★★ 能力與情商:★☆ 記(背):★☆
小學六年級 寫:★★★ 讀:★★★ 聽與說:★☆ 能力與情商:★★ 記(背):★☆
1、閱讀
小升初階段是孩子最為繁忙的時候,也是孩子整個小學階段最佳的讀書時期,建議利用各種時間增加孩子的閱讀量,以古今中外名著為主。自然,不要硬逼著孩子去讀那些你認為重要和應該讀的書,假如因此影響了孩子好讀書習慣的養成,是件得不償失的事,我們認為任何教育和知識的傳授,都要以不能損害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為前提,讀書也是,不要因為我們規定的必讀書目,讓孩子變成一個不愛讀書的人。
這個階段的閱讀量,建議每年不低於80萬字,自然,很多家長在實際操作時,會超過這個量的。
閱讀能力方面,這個階段應重在提高孩子的概括能力、理解和表述能力為主,同時要兼顧對抒情性散文、說明文閱讀題的練習。不建議家長去書店給孩子去買同年級段的閱讀訓練書籍,說實話書店裡的這類書90%以上較為簡單且訓練效率偏低。不要認為上面有些題孩子不做不對,就是偏難,或是質量高的,有些小學閱讀題大學教授也不見得每道都能做正確。最突出的問題是很多小學的閱讀訓練題是參考本年級的小學大綱要求出的題,小學閱讀能力訓練是初中閱讀的預備,而出題者往往缺少對中學閱讀能力要求的有效掌握,也談不上站在整體、全面發展的角度上去訓練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
因此,建議家長在選擇語文閱讀訓練的圖書和教材時,多選擇以概括能力、理解和表述能力訓練為主的圖書,不要選有過多的組詞造句、拼音考核、選詞填空為主的教材圖書,同時盡量選高出實際年級的閱讀教材,對於五六年級的閱讀能力只要不是太弱的學生,建議選擇初中一年級閱讀訓練圖書,根據我的長期教學研究經驗,進步反而會更快些。
最後,建議孩子每周至少完成一篇閱讀訓練題,題型以說明文閱讀、抒情和敘事型散文為主,重點在概括能力、理解和表述能力訓練方面。
2、作文
五六年級的作文學習,重在在於解決主題鮮明(最好略帶深刻)、立意新穎、重點突出、語言生動等問題,在具體寫作至於材料選擇、結構合理、描寫具體等問題,主要在三、四年級時解決。
上面的幾個問題,將不止會體現的作文上,在小升初面試過程中同樣適用。在考官問到任何一個問題時,能夠迅速理解對方的意圖(相當於作文中的審題),明確自己回答時的中心(明確主題),選好回答問題的角度(文章的立意),有主有次有條理地表述出來(重點突出),已是很大的成功,這些訓練需要與口頭表達能力訓練相結合,為孩子在小升初過程中提供更多實質性的幫助。
在作文學習過程中,建議孩子適當參加一些徵文比賽活動,通常有利於提高孩子的學習積極性,特別是當作文被老師表揚、網站刊出、刊物發表或競賽或獎時,最重要的不是孩子一時的快樂與興奮,而是他(她)會覺得自己作文寫得不錯,將來上了初中,他(她)也會對自己的語文抱有信心,願意更多地去寫去接觸,形成良性循環。
孩子在選擇作文班時,盡量選擇能與孩子共同分享適當話題的老師,這樣更容易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選擇以講解主題、立題、重點、語言、選材為主要課堂教學內容的教材。在這個有一點要提醒家長,很多家長認為既然孩子要小升初了,閱讀和作文都重要,選各個機構開辦的「閱讀寫作」班最合適,報一個班,還可以學兩樣。
應家長這樣的心理需求,各個培訓機構都在開「閱讀寫作」班,並且單方面推論閱讀寫作都學的好處。
但實質上是,16次的閱讀寫作混合班的教學效果並不樂觀。具體原因我在各地教師培訓講座時講到過,這里不再展開,簡單來說,學生春季和秋季周末學作文,效果很好,每周還有在學校的消化和鞏固時間,但並不適合在春、秋季學閱讀,中間隔的時間太長了,無法達到應有的學習效果。春、秋季的閱讀寫作班學閱讀,效果基本可以忽略不計,這是很多家長難以接受的現實。
那麼,什麼時候適合學閱讀?是暑期和寒假。閱讀更適合集中強化訓練,而作文恰巧相反。
3、聽與說
小升初階段的聽與說訓練重在「說」,也就是口頭表達能力的提升,這一環節的實現除了家人間的溝通外,還有作文課上的發言,如果一個班30人,老師再好,孩子一節課說不上一句話,也無法真正的在這方面得到提高。因此,小升初階段孩子需要這樣的當眾表達機會,那麼給孩子報班時,盡量選一些班型小或人數不多老師又比較不錯的班。
4、能力與情商:
上初中以後,自我學習能力、主動學習能力、獨立解決問題能力,開始變得非常重要,將直接決定孩子是否能在新的學校保持成績優秀。那麼這些能力、習慣以及情商的培養在這個階段顯得異常重要了起來。而這,也是孩子在參加的各類教育中最為缺少的,也有類似主題的夏令營,辦得比較不錯,但受客觀條件的限制,時間短強度高,當時轟轟烈烈,過後無影無蹤。這些行為習慣和情商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無法幾天之內完成。
5、記(背)
在孩子13歲以前,記憶力一直非常占優勢,這個階段,只要時間允許,仍可教孩子適當多背多記一些古詩文和現代經典文章。但提醒一點,作文書不要多看,看一本還行,多了並無益處,不建議孩子背誦現代文優美句子(除非是名家名篇),如果真要孩子積累點什麼,那就再積累些成語吧。
⑵ 了解新課標在數學的四個板塊中內容及要求進行了哪些調整
小學數學知識體系主要包括四大板塊,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運用。下面我將其分類梳理。
先說數與代數。數與代數分為5個板塊:數的認識、、數的運算、常見的量,是與方程,探索規律 「數的認識」: 「數的認識」貫穿小學階段的每個年級,主要涉及到自然數、小數、分數的認識,下面我就來具體地說一說: 自然數的認識: 一年級上冊主要認識20以內的數,在具體情境中熟練認讀寫20以內的數,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者是食物的位置與順序:認識大於號、小於號、等號,理解含義並且會用。比如說,幾個數能夠排出大小。能認識個位和十位,識別個位和十位上述的意義,比如說知道23,2是十位上的數,表示2個十,3是個位上的數,表示兩個一。下冊認識100以內的數,在教學中注重讓學生動手操作,在操作中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認識新的計數單位百,知道數位的順序,從左向右百 十 個。正確讀寫和比較大小,會比較68比59這樣的數。能初步估算,比如說讓學生知道先估計一部分再估計整體這樣的方法。 二年級下冊和三年級下冊分別認識萬以內和萬以上的數。讓學生了解十進制計數法,知道計數單位及數位順序,能正確讀、寫,能說出數位的名稱,還要識別各個數位上數字的意義。會比較大小。三年級下冊更是要求學生會用萬億做單位表示大叔,比如中國領土面積960萬。14億人口,能對較大的數進行估計。這里的估算學習就要求學生知道怎麼進行估算,認識約等於號,學會估算的寫法讀法。比如110+280約等於100+300約等於400.。 四年級下冊要求學生知道2.3.5的倍數的特徵:2的倍數就是最後一位數是雙數,3的倍數就是把所有數字加起來能整除3。5的倍數的最後一位數是5或者0。能找出100以內的2.3.5的倍數。理解奇數偶數質數合數的含義:質數 除了0和本身外沒有其他因數2、合數 除了0和本身外還有其他因數3、奇數 不能被2整除的數 4、偶數 能被2整除的數。 會分解質因數。每個合數都可以寫成幾個質數相乘的形式。其中每個質數都是這個合數的因數,叫做這個合數的分解質因數。 分解質因數只針對合數。 還要理解公因數、最大公因數以及公倍數,最小公倍數。 分數的認識: 學生第一次認識分數在三年級上冊,讓學生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知道把一個具體的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幾份用分數表示。知道分數由分母,分子分數線組成,會讀寫分數和比較簡單的分數的大小。 四年級下冊:加深了對分數意義的理解,認識真分數假分數,值小於1的分數,即分子
小於分母(二者都是正整數)的分數稱為真分數。分子大於或者等於分母的分數叫假分數,假分數大於1或等於1.能將假分數化成帶分數或者整數,比如說: 。理解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 分數的大小不變。,能用其解決問題。 五年級下冊:主要讓學生理解百分數的意義,能正確的讀寫百分數,體會百分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比如說稅率、折扣利息等等。
小數的認識: 小數的初步認識是在三年級下冊,主要讓學生了解小數的意義,會讀、寫簡單的小數和比較大小。 四年級上冊主要加深對小數意義的理解,理解小數的性質,能藉助計算器探索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製作小數點向右移動變大,向左變小。知道小數分為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 在學生已經認識自然數、分數、小數的基礎上,四年級下冊還增加了正、負數的認識,會用正負數表示生活中的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比如說溫度,海拔,還有增加的和減少的人數等等,都可以用正負數來表示,為初中學習有理數及其運算打下基礎。 2、數的運算。 一年級上冊要求學生能夠結合具體的情景,體會加減法的意義,熟練的口算20以內數的加減法,熟練地在計算中進位退位,經歷用20以內的數描述身邊事物的過程,比如說我有幾只筆,班裡有幾個運動員之類。還要去學生體會屬於生活的練習,會結合顯示素材進行初步估算。比如說:能估計一堆糖有多少塊。 二年級上冊,學生接觸了乘除法。通過學習要求學生能夠知道他們的意義,乘法表示多個相同的數連加,除法表示將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得熟練運用乘法口訣,求積求商。特別是關於0,1的乘法和0的除法,要特別注意。還要理解倍的意義,能解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問題,知道簡單的含有兩級混合運算順序(不帶括弧),就是指乘加(減),除加(減)運算,並能正確計算。 二年級下冊要求進一步理解運算的意義,會口算百以內加減法,能計算三位數的加減法,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及兩步的加減、乘加、乘減混合運算。能結合現實素材進行估算並且能解釋估算的過程。 三年級上冊接觸了分數,要會計算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要會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還有還有兩級運算的四則混合運算,就是乘除加減兩級運算同時出現的混合算式。 三年級下冊接觸了小數,要能進行一位小數的加減運算,一位小數就是指小數部分只有一位的小數,就像是1.5+0.4=1.9這樣的計算。還要學會一位數乘、除兩位數和簡單的兩位數乘、除三位數的口算。會筆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及兩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除法,會計算含有兩級運算的四則混合式題,能藉助計算器算比較復雜的運算。 四年級上冊就是數的計算,要求學生能夠用四捨五入的方法求小數的近似數,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意義,掌握其方法。和整數的計算順序都相同,也是先乘除後加減,有括弧先括弧。 四年級下冊要求能夠理解約分的意義,會約分,會計算同分母分數加減法以及加減混合運算。 五年級上冊,要能夠正確進行分數加減乘除和四則混的運算。 五年級下冊,要會進行百分數分數小數的互化,分數化小數,也就是用分子除以分母,得出的即是小數,小數化為百分數,也就是讓小數乘上100,再在其後面加上個%號就可以了,反之,則反過來就可以了。比如說0.1就是10%。 五年級下冊: 因為是小學的最後一個學期,所以要求學生在系統的掌握了整數、小數、分數 比和方程,比例的相關知識基礎上,的能熟練進行整數、小數、分數的四則運算,靈活使用簡便方法計算。會解決簡易方程。 3、「常見的量」部分(數與代數) 「常見的量」涉及的內容比較多,在一下、二下、三上、三下、四上五冊教材中出現。 我先說說「時間」這個知識點。 一年級讓學生能正確在鍾表上認讀 「整時」、「半時」,會辨認「大約幾時」。具體要求能看懂哪是時針分針,知道當時針接近一個數字時,就是大約幾時。比如說: 二年級下冊認識比較小的時間單位「時、分、秒」,知道它們之間的進率,並會進行簡單的時間計算。能正確說出鍾面上指示的時刻。 三年級認識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初步了解平年、閏年的有關知識。了解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並能進行簡單的時間計算。由於受普通計時法的影響,學生對24時計時法的理解有點困難,教學中關鍵是讓學生找出普通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的區別和聯系,幫助學生理解。 我再說說 三年級讓學生感受質量單位克、千克、噸,初步建立質量觀念。知道它們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換算。由於學生的生活經驗比較少,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充分體驗:比如:用手掂一掂一粒花生米的質量大約是1克,兩袋鹽的質量大約是1千克,一個同學的體重大約是25千克,想像一下,40個同學的體重大約是1噸。 四年級讓學生理解名數、單名數和復名數的概念;學會單名數與復名數的互化。主要是掌握互化的方法,高級單位化低級單位,乘進率;低級單位化高級單位除以進率。 「常見的量」還有一個知識點就是一年級的 「人民幣的認識」,讓學生能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知道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能看懂生活中物品的價格。能進行人民幣的簡單計算,比如說買兩樣東西。一個6角,一個7角一共多少錢?還有就是20元夠不夠買那幾樣東西的題。 4、式與方程: 四年級上冊要學會用字母表示數,能用字母表示常見的數量關系和計算公式。比如說v=st.能理解並且掌握加法和懲罰的運算律一級減法的一些運算性質,能用字母表示,並用其進行簡便計算解決問題,比如說加法的交換律是a+b=b+a還有加法結合律a+b)+c=(a+c)+b用來解決像是63+19+37這樣的問題。
四年級下冊,學生理解方程的意義,會用方程解決簡單問題。 五年級上冊,理解比的意義和性質。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數,比值不變,會解決按比例分配的問題。會解決有關按比例分配的實際問題,比如說。一堆煤,給按照2:5的比例分給啊,b。求。 五年級下冊:要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意義,會解比例,能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重點是區分正反比例。 理解比例尺的意義一副圖中,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 。 ,明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比例尺三者之間的關系,能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如知道(統計和概率) 分為兩個板塊 1、概率部分: 「概率」在小學階段主要是學習「可能性」的有關知識。在二上、三上、四下、五上這四冊教材中出現。 二年級是讓孩子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會用「一定、可能、不可能」預測、描述身邊發生的事。如:太陽一定從東方升起;明天可能下雨„„ 三年級主要讓學生知道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如:袋子里3個紅球,2個白球,一次摸一個球,摸到紅球的可能性大。理解可能性的大小與所佔總數數量的多少有關。 四年級在學習分數的基礎上,學會用分數描述可能性的大小。如:袋子里3個紅球,2個白球,一次摸一個球,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是3/5。 五年級是在四年級的基礎上來學習的。就是根據可能性的大小設計符合指定要求的方案。比如:袋子里有10個球,要使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是1/5,紅球應放幾個?這個問題學生理解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關鍵是讓學生理解1/5是紅球個數占總數10的1/5,即10×1/5=2個,紅球應放2個。這樣就轉化成分數乘法應用題來解決,比較簡單。
統計部分: 一年級上冊能按要一定的標准對物體分類,最基礎的。能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比如說換牙了,用各種標志來表示換了幾顆牙。 一年級下冊 要求學生能初步簡單整理數據,認識簡單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能完成簡單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並且能提出簡單的問題。比如說一個班級,優秀、良好、合格的人數。 二年級上冊要求初步學會分類統計的方法。游泳的人那個例子。 二年級下冊會用合適的方法收集整理資料,在具體的統計活動中,初步學會分段統計的方法。比如說,擁有課外書的本書,1到4 5到10 11到14 15以上這樣的分段統計。 三年級下冊,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條形統計圖特點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一定的數量 用直條的長短來表示數量的多少。作用。用於表示各個數量的多少。對比鮮明 還得知道一格能夠表示多個單位,知道如何選擇一格代表幾個單位合適。能根據統計表完成統計圖。經歷數據的搜集整理過程。 四年級上冊,要求學生學會同事對兩種數量進行分段統計,並且能夠根據統計結果做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比如說派誰上場,看看誰的平均分高就讓誰上。 四年級下冊,認識折線統計圖,能用折線統計圖表示數據,能根據數據需要選擇條形或者是折線。折線的特點是即可表示各種數量的多少又可反映出數量的增減變化趨勢 易於顯示數據變化趨勢,表示一個地方連續幾天溫度變化等適合用它。 五年級上冊,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和復式折線統計圖。 五年級下冊認識扇形統計圖,知道他的特點和作用特點。 用一個圓的面積來表示總數用圓內扇形的大小來表示占總數的百分比。作用, 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個部分與總體的關系 認識眾數中位數,眾數是在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數據, 一組數據按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的順序依次排列,處在中間位置的一個數(或最中間兩個數據的平均數會求。能解釋結果的實際意義。 實踐與綜合應用部分: 一年級上冊,讓學生找找周圍的數,比如說 。能按順序找規律,會統計大蒜有幾瓣, 。 一年級下冊:通過圖形拼擺,也就是奇妙的回形針實踐活動。1 、在用回形針進行拼擺的活動中,增強對平面圖形、鍾表、找規律知識的感知,加深對 100以內數的認識。 2 、在拼擺活動中,培養動手操作的能力;在估一估、數一數的過程中,發展數感。加深對100以內數的認識。 小售貨員的實踐,能對人民幣進行簡單的計算。 二年級上冊:《身體的秘密》,加深米厘米認識。 《我喜歡的地方》辨認方向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比如可以讓學生說說 (1)教學樓的周圍是什麼建築物? 二年級下冊:《奇妙的動物世界》,一是「用數學」把學習到的萬以內數的認識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進一步感受數的廣泛用途;二是「積累經驗」,以萬以內數的認識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為基礎,拓展認識,積累經驗,為以後進一步學習萬以內數的加減計算打下良好的基礎,積累更為廣泛而深刻的經驗認識。讓學生調查動物的體重、壽命、速度、睡眠時間、食量、體長等其他方面的信息。然後填表。 量一量,加深對長度單位的認識。 調查《戶外活動》時間,鞏固分段統計。 三年級上冊:變化的影子,調動學生實際測量的興趣,感知影子長短和時刻變化的關系。 點擊雙休日。通過學生調查整理分析資料,懂得合理安排雙休日的價值。 三年級下冊:《數字與編碼》,通過調查訪問,比如說,1、收集各地發往本地的信件的地名、郵政編碼和本地不同的郵政編碼。 2、記錄過往車輛的牌號,表明車輛所屬地區、種類。 3、抄錄幾個長輩的身份證號碼。 4、調查電話號碼、手機號碼。 了解數字編碼在生活的應用。 盪鞦韆:通過時間親自感知影響鞦韆單位時間內擺動次數的因素。 紙與我們的生活:通過計算統計研究紙與我們的生活的聯系。 四年級上冊:消費知多少。統計表的應用。 飲食與健康:調查每一百克,事物含的營養含量。 四年級下冊: 我們的活動空間 我能長多高。:《我能長多高》實踐活動旨在把小數加減法等數學知識與此次實踐活動結合起來,以實現課堂教學向活動化教學等多樣化教學方式的轉變,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生利用『五一假期』搜集相關信息並分析影響身高的因素,測量自己及父母的身高。(如有條件可以把本次活動的鏡頭拍照)開學後,全班范圍內進行交流預測身高的方法。 五年級上冊:有趣的溶解現象。引導學生進行觀察,逐步認識「溶解」現象。引導學生經歷「提出猜想——驗證猜想——產生問題——尋找根源」的全過程,從而初步學會用數學研究問題的方法。 美的奧秘,綜合運用「比」、「比例」、「統計」等知識,尋找生活中的「黃金比」,探究發現生活中「美」與「數學」之間的關系。1、調查發現生活中「黃金比」的廣泛應用,並匯報交流生活中各領域「黃金比」( 「生活中的黃金比」,「建築中的黃金比」,「人體中的黃金比」,「自然中的黃金比」)的應用。 2、利用「黃金比」創意作品。 3、欣賞創意作品並互相評價,活動總結,形成調查研究報告。 五年級下冊 水與冰。探索水結成冰,並變成水的體積變化規律。冰變水,體積變小,水變冰變大。冰與水的體積比為10:9。 做實驗: 1、在3個燒杯里分別倒入冷水,量出水面至杯底的高度,計算出它的體積。 2、放入冰箱冷凍,待完全結冰後再分別算出冰的體積。 做好實驗記錄: 讓校園綠起來。通過調查和統計,利用百分數來了解學校的綠化情況。
⑶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審題習慣,提高答題效率
審題即弄清題意,通常包含三個環節,即解題前對已知與未知事項的初步分析與觀察,解題過程中對題意的進一步分析,解題後的檢驗與反思
歸納為以下四點:
一、滲透認真審題的觀念,強化審題意識是前提
認識是行動的先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審題能力首先應關注學生的審題情感。
(一)讓學生認識審題的重要性。通過設計專項審題訓練、對比實驗,潛移默化有機滲透讓學生自覺體驗到題目中每句話都隱藏著重要的數學信息,體驗到審題的重要性,並經常教育學生養成審題的好意識,認真審題。
(二)專注是認真審題的關鍵。從一年級開始就要教育學生專注聽題,要集中注意力專心聽,堅持做到眼到、耳到、心到(口到);練習課時還可設計「限時作業」專項訓練培養學生的專注力。
(三)師生共同建立審題常規,樹「審題之星」是強化學生認真嚴謹審題的催化劑。在審題常規中正面導向要求學生做到讀題認真仔細、逐一檢查糾錯等途徑切實有效強化學生的審題意識,同時善於洞察和捕捉學生審題閃光點進行鼓勵,激起學生的競爭意識,可全班樹立「審題之星」橫向評比優秀的畫「☆☆」,發揮榜樣的引領作用,還可個人縱向比審題有進步也畫「☆」。
(四)合適的懲罰與激勵並行。當學生出現馬馬乎乎、還未看清題就草草完成了事導致錯誤的,或重重扣分或罰抄該題2遍或畫一個「」,以加深學生審題錯誤的體驗反思,強化其一絲不苟的態度,增強審題意識,養成認真讀題、謹慎作業的習慣。
二、學會科學審題的方法,培養審題能力是核心
基於學習內容不同,審題的方法也會有所不同。小學數學各年級從教學內容上均分為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活動(綜合應用)四大板塊,呈螺旋式上升,其中計算和解決問題佔了相當大的比重。為敘述方便,下面分為計算、解決問題、操作、概念四塊內容分年級簡述如下:
(一)計算
二年級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簡單的四則混合運算、筆算加減法、表內乘法、表內除法,仍主要以口算為主
學會「一看、二想、三算、四查」的審題方法是培養計算審題能力的核心。「一看」 指看清運算符號和數字,克服粗心大意,避免思維定勢;「二想」指想清楚計算順序、是否估算驗算,強化規律法則,合理選擇演算法;「三算」培養嚴謹學風,養成專注仔細的計算習慣;「四查」提倡反思計算,強化認真檢查習慣。要求學生做到一次性認真仔細計算,不抄錯(或看錯)數字、符號,完成後有時間要做到驗算檢查。
(二)解決問題
二年級
運用加減法解決比多少等一步或兩步問題、運用乘除法解決倍、平均分等一步或兩步問題
學會「一讀、二敲、三述、四擬」的審題方法是培養解決問題審題能力的核心。一讀指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讀題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確規定,初步了解題意,讓學生養成認真、仔細、全面、邊讀邊想的讀題習慣,快速准確收集、提取數學信息。二敲就是對數學術語及揭示數量關系的關鍵詞句仔細推敲,讓學生邊讀邊圈畫題中關鍵字詞,提醒自己注意,化解細小障礙,正確理解題意。三述,就是用自己的話復述並提煉題意,抓主幹縮句,把題目骨架用關鍵詞用自己的語言復述,化繁為簡、化難為易,促進學生進一步理解題。或者說出等量關系式。四擬,就是列表、畫圖、綜合、分析等方法模擬解決問題的情景,清楚表達題意,展示數量關系,形成解題思路。通過讀題訓練,讓學生掌握審題方法;通過復述訓練,培養學生專注能力和細心的習慣。
(三)操作
二年級
線段、角、對稱軸、統計、找規律、克和千克的認識、用一個格子表示兩個以上的數量的統計
學會「審清操作要求、明確操作常規、仔細檢查」的審題方法是培養操作審題能力的核心。操作之前先認真讀題後圈點出關於「要求」的關鍵詞,弄清操作要求,聯想操作圖形的形狀和特徵,明確操作工具步驟,避免操作誤區。操作完後要認真仔細檢查,看是否符合題意規范作圖。
(四)概念
二年級
線段、角、乘法的意義,倍數的意義,除法的意義
學會「閱讀理解、應用建構」的審題方法是培養概念審題能力的核心。概念閱讀在於理解,學會抓重點字詞理解概念的含義,推敲概念結論成立的條件,領悟概念中的數學閱讀方法和技巧。並通過判斷、舉例、變式、比較等方式的應用理解本質屬性,通過強化、補充、擴展等方式的應用理解外延,通過建立交叉關系、反對關系、並列關系、種屬關系等概念結構掌握概念系統,從而培養學生的概念審題能力。
三、實踐積累、專項反思,強化審題習慣是保證
在審題實踐中不斷積累,在專項練習中不斷反思,自覺養成正確的審題習慣。
(一)計算:加強運算符號數字審題馬虎、書寫不規范等典型錯例的辨析糾錯是鞏固提高計算審題能力的助推器,通過這類練習及時訂正,規范書寫,避免重復的審題錯誤。
(二)解決問題:加強專項練習單位陷阱、隱藏條件、多餘條件等審題易忽略點是鞏固提高解決問題審題能力的助推器,通過這類練習讓學生在失誤中吸取教訓,養成認真仔細的審題習慣,進一步提高解決問題審題能力。
(三)操作:在操作實踐中積累,在專項練習間接條件、漏標數字、作圖規范等操作易忽略點中反思是強化審題習慣的保證,通過這類訓練讓學生在比較中辨析,在操作過程中改掉不細致的毛病,進一步提高操作審題能力。
(四)概念:加強專項練習關鍵詞變換、漏掉、逆向敘述等概念易混淆點是鞏固概念審題能力的關鍵,通過這類練習讓學生在辨析、質疑中進一步提高概念審題能力。
另外對於審題思維定勢,課堂上的練習環節可設計相應的變式練習,幫助學生搞清楚知識的相似性和相異性,概括審題解答方法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四、鞏固運用、高效發展,提升審題成效是歸宿
審題能力的培養必須落實在每一堂課中,既需要以一定的知識儲備、認知水平為依託,更需要有良好的讀題習慣、有效的思考方法為保證,還需要有一個學習、積累、反思、鞏固、發展的長期過程。因此,廣泛應用正確審題,准確高效解題,不斷鞏固深化,方能提升審題成效,促進學生發展。
⑷ 請問高中數學分為哪四大板塊
立體幾何、實虛數、曲線函數結合、平面幾何。
⑸ 小學數學的四大板塊,分別是什麼。
總的來說,四大板塊: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學初步、函數
⑹ 小學五年級數學研究報告
數學研究報告
研究問題 :自行車的速度與鏈條長短有沒有關系
研究過程:
1.假設自行車的兩個牙盤牙數分別是20和10個
2. 用40個鏈扣的鏈條
結果:主動牙盤轉一圈,後牙盤轉兩圈,鏈條往前走了20個扣。
3.用60個鏈扣的鏈條
結果 :主動牙盤轉一圈,後牙盤轉兩圈,鏈條往前走了20個扣。
4.用80個鏈扣的鏈條
結果:主動牙盤轉一圈, 後牙盤轉兩圈,鏈條往前走了20個扣。
5.沒有鏈條,兩個牙盤直接嚙合在一起
結果:20個牙的牙盤轉一圈,後牙盤走兩圈。
研究結論:不論鏈條長短,前牙盤轉一圈,後牙盤都是轉兩圈。
可見,自行車的速度與鏈條的長短沒有關系
⑺ 小學五年級數學研究報告怎麼寫
本學期,我們學了負數、面積、小數,我對面積最感興趣,我學會了面積的計算後,不管是內花圃、容地轉還是房子的面積都難不倒我。
有一次,我去奶奶家,奶奶准備鋪地磚。(中間你應該知道怎麼寫吧!就是寫我幫她算出了大約要鋪多少塊傳)
在生活中,數學真是無處不在呀!
⑻ 如何培養學生仔細審題的習慣課題研究年度總結數學課題
審題即弄清題意,通常包含三個環節,即解題前對已知與未知事項的初步分析與觀察,解題過程中對題意的進一步分析,解題後的檢驗與反思。新課程下小學生數學審題能力的培養應注重學生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同時學會科學的審題方法,養成正確的審題習慣,提高數學審題能力。基於學生年齡層次不同,學習內容不同,審題的能力要求也會有所不同。小學數學各年級從教學內容上均分為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活動(綜合應用)四大板塊,呈螺旋式上升,其中計算和解決問題佔了相當大的比重,且這四塊內容交互融合。為此,我針對二年級教學中如何科學有效地審題進行了深入探究,並作了系統的歸總與分類,把培養學生審題能力所採用的一些相對系統的教學方法與措施綜合成一種體系,經實踐提煉和應用驗證,歸納為以下四點:
一、滲透認真審題的觀念,強化審題意識是前提
認識是行動的先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審題能力首先應關注學生的審題情感。
(一)讓學生認識審題的重要性。通過設計專項審題訓練、對比實驗,潛移默化有機滲透讓學生自覺體驗到題目中每句話都隱藏著重要的數學信息,體驗到審題的重要性,並經常教育學生養成審題的好意識,認真審題。
(二)專注是認真審題的關鍵。從一年級開始就要教育學生專注聽題,要集中注意力專心聽,堅持做到眼到、耳到、心到(口到);練習課時還可設計「限時作業」專項訓練培養學生的專注力。
(三)師生共同建立審題常規,樹「審題之星」是強化學生認真嚴謹審題的催化劑。在審題常規中正面導向要求學生做到讀題認真仔細、逐一檢查糾錯等途徑切實有效強化學生的審題意識,同時善於洞察和捕捉學生審題閃光點進行鼓勵,激起學生的競爭意識,可全班樹立「審題之星」橫向評比優秀的畫「☆☆」,發揮榜樣的引領作用,還可個人縱向比審題有進步也畫「☆」。
(四)合適的懲罰與激勵並行。當學生出現馬馬乎乎、還未看清題就草草完成了事導致錯誤的,或重重扣分或罰抄該題2遍或畫一個「」,以加深學生審題錯誤的體驗反思,強化其一絲不苟的態度,增強審題意識,養成認真讀題、謹慎作業的習慣。
二、學會科學審題的方法,培養審題能力是核心
基於學習內容不同,審題的方法也會有所不同。小學數學各年級從教學內容上均分為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活動(綜合應用)四大板塊,呈螺旋式上升,其中計算和解決問題佔了相當大的比重。為敘述方便,下面分為計算、解決問題、操作、概念四塊內容分年級簡述如下:
(一)計算
二年級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簡單的四則混合運算、筆算加減法、表內乘法、表內除法,仍主要以口算為主
學會「一看、二想、三算、四查」的審題方法是培養計算審題能力的核心。「一看」 指看清運算符號和數字,克服粗心大意,避免思維定勢;「二想」指想清楚計算順序、是否估算驗算,強化規律法則,合理選擇演算法;「三算」培養嚴謹學風,養成專注仔細的計算習慣;「四查」提倡反思計算,強化認真檢查習慣。要求學生做到一次性認真仔細計算,不抄錯(或看錯)數字、符號,完成後有時間要做到驗算檢查。
(二)解決問題
二年級
運用加減法解決比多少等一步或兩步問題、運用乘除法解決倍、平均分等一步或兩步問題
學會「一讀、二敲、三述、四擬」的審題方法是培養解決問題審題能力的核心。一讀指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讀題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確規定,初步了解題意,讓學生養成認真、仔細、全面、邊讀邊想的讀題習慣,快速准確收集、提取數學信息。二敲就是對數學術語及揭示數量關系的關鍵詞句仔細推敲,讓學生邊讀邊圈畫題中關鍵字詞,提醒自己注意,化解細小障礙,正確理解題意。三述,就是用自己的話復述並提煉題意,抓主幹縮句,把題目骨架用關鍵詞用自己的語言復述,化繁為簡、化難為易,促進學生進一步理解題。或者說出等量關系式。四擬,就是列表、畫圖、綜合、分析等方法模擬解決問題的情景,清楚表達題意,展示數量關系,形成解題思路。通過讀題訓練,讓學生掌握審題方法;通過復述訓練,培養學生專注能力和細心的習慣。
(三)操作
二年級
線段、角、對稱軸、統計、找規律、克和千克的認識、用一個格子表示兩個以上的數量的統計
學會「審清操作要求、明確操作常規、仔細檢查」的審題方法是培養操作審題能力的核心。操作之前先認真讀題後圈點出關於「要求」的關鍵詞,弄清操作要求,聯想操作圖形的形狀和特徵,明確操作工具步驟,避免操作誤區。操作完後要認真仔細檢查,看是否符合題意規范作圖。
(四)概念
二年級
線段、角、乘法的意義,倍數的意義,除法的意義
學會「閱讀理解、應用建構」的審題方法是培養概念審題能力的核心。概念閱讀在於理解,學會抓重點字詞理解概念的含義,推敲概念結論成立的條件,領悟概念中的數學閱讀方法和技巧。並通過判斷、舉例、變式、比較等方式的應用理解本質屬性,通過強化、補充、擴展等方式的應用理解外延,通過建立交叉關系、反對關系、並列關系、種屬關系等概念結構掌握概念系統,從而培養學生的概念審題能力。
三、實踐積累、專項反思,強化審題習慣是保證
在審題實踐中不斷積累,在專項練習中不斷反思,自覺養成正確的審題習慣。
(一)計算:加強運算符號數字審題馬虎、書寫不規范等典型錯例的辨析糾錯是鞏固提高計算審題能力的助推器,通過這類練習及時訂正,規范書寫,避免重復的審題錯誤。
(二)解決問題:加強專項練習單位陷阱、隱藏條件、多餘條件等審題易忽略點是鞏固提高解決問題審題能力的助推器,通過這類練習讓學生在失誤中吸取教訓,養成認真仔細的審題習慣,進一步提高解決問題審題能力。
(三)操作:在操作實踐中積累,在專項練習間接條件、漏標數字、作圖規范等操作易忽略點中反思是強化審題習慣的保證,通過這類訓練讓學生在比較中辨析,在操作過程中改掉不細致的毛病,進一步提高操作審題能力。
(四)概念:加強專項練習關鍵詞變換、漏掉、逆向敘述等概念易混淆點是鞏固概念審題能力的關鍵,通過這類練習讓學生在辨析、質疑中進一步提高概念審題能力。
另外對於審題思維定勢,課堂上的練習環節可設計相應的變式練習,幫助學生搞清楚知識的相似性和相異性,概括審題解答方法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四、鞏固運用、高效發展,提升審題成效是歸宿
審題能力的培養必須落實在每一堂課中,既需要以一定的知識儲備、認知水平為依託,更需要有良好的讀題習慣、有效的思考方法為保證,還需要有一個學習、積累、反思、鞏固、發展的長期過程。因此,廣泛應用正確審題,准確高效解題,不斷鞏固深化,方能提升審題成效,促進學生發展。
⑼ 請問小學數學四大板塊分別是什麼
按內容分為:數與代數,幾何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
按領域分為: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與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