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教科版三年級科學上冊第一課《我看到了什麼》教學設計
⒈我看到了什麼
教學目標
一、科學概念 樹是活的植物生長在一定的環境里是有生命的物體。
二 、過程與方法
1、初步認識真正的觀察應該是有目的的制訂觀察的方法和步驟有利於觀察的進行。
2、用各種感官觀察大樹。
3、藉助放大鏡、皮尺等簡單的工具對大樹進行觀察和測量。
4、用簡單的詞語記錄觀察的結果。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懂得從圖片上獲得的信息是有限的親自觀察事物會對事物有更多的認識。
2、發展觀察大樹的興趣體會到生命體給我們帶來的生機勃勃的感受。
3、在觀察過程中培養與他人合作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導語
1.校園里、大路旁、山坡上„„到處我們都能看到植物同學們對校園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讓我們從身邊的熟悉植物——大樹開始觀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樹
1.教師講解:這是一幅梧桐樹的照片,請大家仔細地看圖,你能發現有關這株梧桐樹的哪些特點?你能發現幾點?
2.學生匯報:從圖上看大樹,我看到了什麼?要求仔細傾聽,並大膽說出新的發現,同時區分哪些是真正從照片上獲得的信息。
三、回憶中的大樹
1.教師引導: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們從照片上發現的東西並不多,那麼生活中你曾經看到過的大樹與這照片上的有什麼不一樣嗎?
『貳』 小學科學植物單元《我看到了什麼》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我看到了什麼》是小學科學教科版三上教材的第一課。本課以生活中常見的大樹為觀察對象,以一個初學科學觀察學生的一般發展過程為線,通過幾個依次遞進的結構活動,讓學生經歷並體驗一次科學觀察活動方法及其意義的過程,為後續科學學習活動奠定良好基礎。本課也是植物單元的起始課。植物是學生十分熟悉的事物,大樹又是學生經常接觸的物體。對大樹的觀察,不僅僅是為了獲得關於這棵樹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方面的事實性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把樹看做一個生命體。教科書表達的一個基本思想是,看照片只能獲取有限的信息;回憶看到過的事實,能夠豐富我們的信息;實地觀察能夠獲取更多更豐富的信息。希望學生在與看圖片的對比過程中,體會到實地觀察與從圖片上看對信息的獲得是有很大區別的。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對什麼是真正的觀察,還沒有明確的認識,他們對觀察手段的認識,主要集中在「用眼睛看」這一點上,許多學生不認為聞、聽、嘗、摸等手段也是觀察方法。當我們在課堂上,要求學生用各種觀察方法去觀察一棵大樹的時候,學生會體會到,科學課上的觀察必須是全身感官都要參與的觀察,從而豐富學生的觀察手段。
三、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大樹生長在一定的環境里,是有生命的物體。
2、簡單了解樹的結構
過程與方法:
1、初步認識真正的觀察應該是有目的的,制訂觀察的方法和步驟有利於觀察的進行。
2、用各種感官觀察大樹。
3、藉助放大鏡、皮尺等簡單的工具對大樹進行觀察和測量。
4、用簡單的詞語記錄觀察的結果。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懂得從圖片中獲得的信息是有限的,親自觀察事物會對事物有更多的認識。
2、發展觀察大樹的興趣,體會到生命體給我們帶來的生機勃勃的感受。
3、在觀察過程中,培養與他人合作的習慣。
教學重點:用各種科學方法觀察這棵樹
教學難點:嘗試用感觀感知樹
四、教學准備
1、物色校園中或校園周圍可供學生觀察的大樹,教師課前實地看一下,考慮活動中學生可能會產生的安全問題,加以預防。
2、准備一些觀察活動中學生可能需要使用到的觀察工具。
3、教學PPT,人體器官圖(或者是課前簡筆畫)
五、教學過程
活動一:我看到了什麼(圖片上的大樹)
1、談話:同學們,在校園里、在路上、在公園里,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大樹,你有沒有仔細地去看過它們?有沒有想過要去仔細地看看大樹?
2、(PPT展示),仔細看看圖上的大樹,告訴大家你看到了什麼,是什麼樣的。比比誰看得仔細說得多。
學生看教師投影圖,說說所看到的相關信息,比比誰說得多。
(預測:學生說的信息以樹的結構為主,如樹干、樹葉、樹冠、樹根等)
3、小結:從圖片中,我們獲得的有關大樹的信息很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