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小學教師優秀教育日記,教學隨筆
教育教學隨筆(2010-09-21 01:46:46)
標簽: 雜談
創設自主課堂 培養自主學習者
邵陽市資江學校 趙秋霜
讀完了戴爾。斯科特。里德利的《自主課堂》受益匪淺。
戴爾說:「教育的宗旨在於培養自主的學習者,也就是能夠進行有意義的學習並養成終生愛好學習的學習者。教育重在學習能力的培養。要『授人以漁』,而非『授人以魚』。要形成自主課堂,造就自主學習者就必須創建積極的課堂環境。」 他在《自主課堂》中運用大量的教學實例佐證了自主課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提供了許多有指導意義的創設自主課堂的策略。在戴爾的《自主課堂》啟示下,我也嘗試著在我所任教的班級創設自主課堂,想方設法為學生創建積極的課堂環境,努力把學生培養成自主的學習者。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六年一期的《記金華的雙龍洞》時,我讓學生在充分預習課文、查閱相關課外資料的基礎上,自由組合成四個學習小組,以抽簽的方式抽取各組的學習任務:一組學習「路上見聞」,一組學習「外洞景象」,一組學習「孔隙特點」,一組學習「內洞奇觀」。各組給予相應的題卡,並規定時間完成題卡上的學習任務。完成學習任務後,各組派代表匯報本組的學習情況,並以小老師的身份上台向其他組的學生傳授本組所學習到的知識。記得當時各組學生的學習熱情格外高,每個組的學生都在擰成一股繩努力地完成著本組的學習任務,並一心想著怎樣超過別的組,就連那些平時不善於動腦,不樂於動口的學生的情緒也被調動起來了。結果在規定的時間內,四個學習小組順利地完成了相應的學習任務。四個組匯報交流學習的過程更是生動活潑精彩紛呈,如學習「內洞奇觀」的那組學生在網上查找到雙龍洞的好些圖片,他們以導游的身份巧妙地把圖片和課文結合起來,把雙龍洞內雙龍盤繞,各種器物羅列的鍾乳石奇異景觀解說得栩栩如生,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他們還展現了一些葉老沒有寫到的景觀,讓大家根據鍾乳石的形狀發揮想像給景點取名,經過一番討論,雙龍洞內又多了「玉樹臨風」、「千年等一回」、「面壁思過」等妙趣橫生的景觀。這就說明「具有適當挑戰性、有趣的課堂學習氛圍」有效而良性地刺激了學生的學習心理,使他們自覺地呈現出自主學習的狀態,能動地獲取知識。
《西門豹》是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史實故事,教學這篇課文的目的在於讓學生了解西門豹關心百姓,不迷信,足智多謀,為百姓辦實事的品格特徵,同時也讓學生領會學習課文人物描寫生動傳神的語言特色。教學《西門豹》時我嘗試著把學生分為男、女兩大組,讓他們在記住了故事內容的前提下,利用集體的智慧把課文改編成課本劇,然後進行排練表演。學生可來勁了,大家忙著編劇本、查資料、設計服飾、發型,忙著分配角色、背台詞、對戲。。。。。。忙得不亦樂乎。經過兩天的准備,男、女同學各拿出了一台像模像樣的《西門豹》課本劇,女同學唱歌劇,男同學演話劇,表演得各有千秋,連家長都被吸引來了。表演完後,學生們對西門豹的形象爛熟於心,對他的品格特徵也更為敬佩,同時還好好地過了一把創造設計、自由發揮以及表演癮。事實證明這種「創造性的學習」往往更容易讓學生接受,並讓他們學得更為輕松。
在自主課堂中我盡量去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並設法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因為好奇心往往是打開知識大門的叩門磚。每教一篇新課文,我都會設計幾個能吊起學生好奇心的 問題,並引導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去自主求知,解決問題,獲取知識。有時課堂中解決不了的問題,我會和學生在課外繼續尋求答案。如教《撈鐵牛》時,學生對和尚懷丙利用水的浮力撈鐵牛表示出極大的好奇,甚至不太相信水有這種神奇的浮力。於是課後我和學生共同用實物演示撈鐵牛過程,還做了好些其它的浮力實驗,學生的好奇心滿足了,知識也學到了。學習《五彩池》時,學生很好奇於五彩池水是由於池底的石筍折射陽光而變得五顏六色的,對於課文的描述,他們似懂非懂。我要學生去找多棱鏡之類的東西,實驗陽光的折射情況。恰巧,我有一顆仿鑽石造型的人造水晶飾品,我把它放在太陽光中讓學生看,學生們大叫:「啊,太陽真的是七色的!」我又把水晶飾品丟進水杯中,再讓學生觀察,學生發現水在陽光照射下有了各種顏色,他們異口同聲地說:「我們明白了,五彩池的顏色真是太陽光折射出來的!」
在創設自主課堂時,我很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責任感,要求他們首先得對自己的學習負責,積極參與課堂中的一切學習,完成課堂中的所有學習任務,同時還要學會對他人負責。我安排每對同桌都是一對學習夥伴,他們有互相學習、互相督促、互相教育的任務。他們要互相監督聽課情況,要互相檢查課堂筆記和課堂聽寫,並互相糾錯。在這樣相互學習,相互教育的過程中,絕大部分學生的學習責任感加強了,學習習慣良好了,學習能力不斷強化,學習主動性增強了,真正成為了自主學習者。
很感謝《自主課堂》這本好書,它確實教給了我一些很有益的教學經驗和教學策略----這些經驗和策略支持了我為學生創設的自主課堂,讓自主課堂快樂了我學生的學習,也快樂了我的教學。
引領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快樂成長
邵陽市資江學校 趙秋霜
筆者從自身的閱讀經驗及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發現,良性而有效的課外閱讀對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塑造小學生美好的人文品格起著不可小覷的作用。小學中、高年級階段是課外閱讀的黃金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生各種能力以及人格心智正在逐步形成並發展,各種知識也在逐步積累,語文教師應該抓住時機,引導學生在學好語文課本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基。在從事語文教學時,我一直把學生的課外閱讀當成常規的教學任務,備案在我每期的教學計劃中,我用書籍架成階梯,引領我的學生在閱讀中不斷向知識的聖殿之巔攀登,一路快樂成長。
一、引導有效閱讀
我提倡的是良性而有效的課外閱讀,即學生所讀的課外書籍必須是有助於他們身心健康成長的好書,學生在閱讀中必須要達到一定的目標---積累知識,豐富語文素養,陶冶美好情操,健全心智。為了幫助學生實現這一閱讀目標,我花了不少心思,做了不少功課。每學期開學初我都會給班上學生布置不少於二十萬字的課外閱讀任務(新頒的《小學語文課程標准》明確規定小學階段中、高年級的學生每人每期的課外閱讀量不少於二十萬字」),根據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水平,推薦相應的閱讀書目,如《弟子規》、《幼學瓊林》、《三字經》、《世界經典童話叢書》、《中國少年兒童網路全書》、《上下五千年》、《世界名人傳記叢書》、《唐詩三百首》、《成語典故》、《伊索寓言》、《山海經》、《愛的教育》、《大宇宙》。。。。。。內容由窄到寬,程度從淺入深,即從趣味性強、故事情節豐富的童話讀起,再向天文、地理、歷史、國學等讀開去。為了讓學生把課外閱讀落到實處,我教給了學生許多切實可行的閱讀方法,我讓每個學生准備了一本厚實的課外閱讀積累本(可連續用好幾個學期),每天規定三十分鍾的閱讀時間,邊閱讀邊做閱讀筆記完成當天的課外知識積累任務:或摘錄好詞、好句、好段,或摘記知識要點,或抄錄奇聞趣事,或寫閱讀感言,或做點評,也可模仿閱讀文本寫句、寫段。。。。。。學生每天的課外閱讀時量和課外閱讀筆記必須要家長簽字,再交給我查閱。我每周組織學生進行一次課外閱讀交流活動:有時讓同桌或同組的同學相互交換課外閱讀筆記進行學習、評價,有時讓課外閱讀經驗豐富的學生介紹閱讀經驗和收獲,有時是同學之間相互推薦最新書訊或優秀書刊。。。。。。在這樣目標明確又持之以恆的課外閱讀訓練中,學生較好地掌握了閱讀方法,激發了閱讀興趣,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由被動閱讀轉變成主動閱讀,由苦讀(有些學生起初把每天的三十分鍾課外閱讀視為苦差事)發展到樂讀(後來我偶爾忘了布置三十分鍾的課外閱讀,學生會自己主動補上,他們說少了那三十分鍾的閱讀會很不習慣)。我還隨時關注學生的閱讀行為和閱讀心理,一旦發現學生有閱讀偏差便及時幫助他們糾正。有段時間,班上學生流行看驚悚小說,我調查了部分學生的閱讀感受,他們說這樣的小說情節十分荒誕離奇而陰森,看的時候特別緊張刺激,看過後腦海中老出現書中的恐怖場景,令人十分害怕,尤其女生,晚上會嚇得不敢獨自睡覺。針對這一問題,我在班上組織了一次「我們該讀什麼書」的主題班會,學生們在質疑、辯論、探討中明白了少年兒童期的學生心智發育不全,心理承受能力脆弱,驚悚小說中陰森血腥的描寫會給自己造成心理陰影。道理明白了,學生中看驚悚小說之風自然也就剎住了。
二、組織讀書活動
為了強化課外閱讀的效果,我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開展了系列「課外閱讀綜合實踐活動」。
1、開辦班級小圖書館
為了讓學生既節約買書的經費又資源共享,我建議在班上辦個小圖書館,學生們都十分贊同,大家自願捐出各類書刊數千冊。為了辦好小圖書館,班委會的成員們利用課余時間把所有書刊全部包裝一新,分門別類貼上編號,並制定了嚴格的圖書管理制度和借閱制度。班級小圖書館開放後,學生們課間追打吵鬧的人少了,坐在教室里看書的人多了,學生相互交流的話題也豐富了許多。小圖書館還專門設了意見箱,經常向學生了解閱讀情況和閱讀需求。
2、學生自編《讀書報》
班委會編了一份《讀書報》,做為同學們課外閱讀的一個載體。這份《讀書報》由班委會成員負責主編,每個月出兩期,每期由四個學生合作編寫。《讀書報》上有精美的插圖,有豐富的課外知識,有班上學生的優秀習作,有新書介紹。。。。。。這份小小的手抄報凝聚著學生辛勤的汗水,閃爍著學生智慧的火花。
3、開展主題讀書活動
為了調動全班學生的課外閱讀積極性,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我利用班隊活動課開展了豐富多彩的主題讀書活動,如:「智慧從書中讀出來課外知識競賽」、「唐詩宋詞誦讀會」、「比比誰讀的書多小書蟲經驗交流會」、「我閱讀我快樂閱讀感言小徵文」。。。。。。這些讀書活動的開展掀起了學生課外閱讀的熱潮,連那些平時不善於閱讀的學生也有意識地自覺地進行課外閱讀了。
三、引領學生成長
課外閱讀是自主學習,自主建構的過程,學生在持之以恆的課外閱讀活動中,知識得到積累,閱讀能力得以提高,語文素養不斷豐厚,人格品行日臻完善---學生們在書香中快樂地成長著。
1、學生品格日臻完善
學生在課外閱讀活動中豐富了知識,拓寬了視野,更學會了不斷地完善自我。網路類書籍使學生充滿智慧;蘊含哲理的成語典故、寓言故事讓學生閃耀思辨的火花;童話讓學生充滿愛心,富有童趣;名人傳記讓學生志存高遠;唐詩宋詞賦予學生滿腹文氣。。。。。。在書香熏陶中,我所教過的124班、139班、153班班風良好,學風良好,學生綜合素質好,學生整體知識水平和人文水平在年級位居第一。例如139班曾連續八個學期被評為學校的文明班級,連續八個學期語文期末統考名列年級第一(一個年級四個班)(這些都是有檔案可查的)。
2、學生語文素養快速豐厚
有效的課外閱讀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語文學習,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不斷提升:解讀文本、分析問題、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學生感悟和欣賞語言文字的能力得到了長足發展;學生的寫作水平快速提高,寫作興趣濃厚,自主寫作蔚然成風,學生在完成每期規定的八篇習作之餘還自覺地一周寫一篇小練筆,一天寫一篇日記,還有些酷愛寫作的學生寫長篇童話故事,如徐海凌的《不滅傳說》,歐陽旺的《森林冒險》,戴詩琴的《閣樓精靈》等長篇童話故事在《讀書報》上連載,並在同學中廣為流傳。徐海凌、張世甲、韓冰眉、周紅豆等學生還經常在《邵陽日報》、《小溪流》、《小學生導刊》上發表作品。還有一些語文水平相對較弱的學生也在課外閱讀中學到了不少寫作知識,從而提高了寫作水平,如朱文騏三年級時每次作文都犯愁,從四年級開始喜歡上閱讀,讀的書多了,文思自然就開闊了,作文時也有話可寫了,到五年級時他的作文水平還達到了優秀級別,還時有文章在學校的《小記者報》上發表。
3、學生自我教育能力提高
有效的課外閱讀強化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自覺性,養成了學生良好的學習心理品質和學習習慣,學生課堂中聽課習慣良好:注意力集中,自控力強,發言積極,喜歡交流、辯論、探討問題,堅持做聽課筆記;作業習慣良好,能按時按質按量完成各科作業,且書寫工整,卷面清潔,正確率高;學生有良好的反思習慣,每個學習階段完畢或每次考試過後,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學習狀況或成績及時反思,分析自身的問題,寫出反思日記,查漏補缺,為下一段學習掃除障礙。
高爾基說得好「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老師,引導你的學生去熱愛書籍,去閱讀書籍吧,因為閱讀書籍會讓你的學生成長得更快捷、也更快樂。
2010年9月22日
為學生「造米」下鍋
---巧用心思為學生創造作文素材
邵陽市資江學校 趙秋霜
一次給學校的「感受師恩」演講賽做評委,其中有三個演講者給了我較深刻的印象,因為這三個來自不同年級的學生都在演講稿中寫到了看到自己的老師在辦公室一邊打點滴一邊批作業的情景,然後感動得眼淚湧出了眼眶。據我所知,我們學校的老師經常有帶病堅持工作的,但卻從沒有哪個老師在辦公室打過點滴。這說明什麼?只能說明他們三個抄襲了同一篇範文。不過,時下抄範文的又何止這三個學生。
學生抄範文是有原因的,一是各類作文書籍泛濫成災,每個學生手頭至少有一兩本所謂的作文工具書,當然抄起來是又方便又快捷;二是老師、家長每天逼著學生寫這寫那,為應付檢查,學生只能抄範文交差;三是學生生活閱歷淺,生活范圍窄,作文素材幾近枯竭,無「米」下鍋,無文而作,所以只能「借米」下鍋。
學生,尤其小學生作文素材枯竭、無文而作是一個普遍現象,其根源在於:1、學生生活閱歷淺,沒有積淀下多少可供作文的生活經歷;2、學生生活范圍窄,眼界不開闊,見聞太少,沒啥可入文的東西。現在的學生大多兩點一線,每天學校、家就是他們的全部世界。春暖花開時節,他們不可外出踏春,秋涼果熟時候,他們不能出去秋遊,因為上級部門不準,學校不準,家長不準,老師也不敢,萬一出個安全事故,那可不是鬧著玩的。所以現在的城裡孩子好多不知道李花、荷花開在幾月,不知道花生結在枝頭還是長在土裡,甚至不明白公雞和母雞有什麼區別(曾經親眼看見一個四年級的學生在作文中寫公雞下了一個大蛋)。。。。。。3、學生缺乏身體力行的生活體驗,現在的學生除了讀書還是讀書,想做點家務,家長不讓,嫌添亂;想做做小玩意,家長掏錢買;想做點公益勞動,家長嫌多管閑事;甚至想在學校值日搞個衛生,衛生區域還要被班主任賣給勤雜工(我們學校如今絕大部分教室衛生,公共區衛生都被班主任賣給食堂的工人了)。。。。。。可憐的學生們到哪兒去找鮮活的題材,寫鮮活的作文呢?
作文素材的積累完全靠點點滴滴的生活積累,沒有真實豐富的生活就沒有素材。面對當前我們學生的生活現狀,我們做語文老師的該如何打破學生無素材積累,無文而作的尷尬局面呢?我從多年的作文教學實踐中摸索出一套給學生巧找素材,造「米」下鍋的作文教學方法。
一、精心設計活動
活動是學生的快樂之源,也是幫助學生積累作文素材的有效途徑。因此,我每期都會給學生精心設計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感受生活,體驗喜怒哀樂,並鍛煉自己的各種能力,從而積累豐富的作文素材。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游樂中潛藏著豐富的活動資源,只要我們有心,就能挖掘出許多有益學生身心健康的活動腳本。有段時間,學生中特別流行用五顏六色的彩色膠管編編織織,於是我借機給學生設計了一個「巧手編夢 」的手工活動。第一課時,我讓學生在掌握了簡單編織方法的基礎上,自由組合或單干,在規定的時間內用彩色膠管和輔助材料編織成單件或成組的小玩意兒,要求作品富於想像力,有創意,並要命名。學生興趣盎然,一個個埋頭苦幹,規定的時間一到,一件件有模有樣的編織品琳琅滿目地呈現在我眼前,有形態各異的小動物,有精巧玲瓏的瓜果,有美觀大方的首飾,還有「姜太公釣魚」、「老鼠嫁女」等故事場景。活動的第二課時,我讓學生把作品陳列在講台上,大家參觀欣賞作品,然後評出「最佳創意獎」、「最有趣味獎」、「最精美獎」等獎項,最後頒獎。學生們懷著極大的熱情參與了活動全程,在活動中,他們動腦想,動手做,動口說,體驗了緊張、焦慮、失敗、成功、喜悅、遺憾等等情緒。活動結束後,許多學生還在津津樂道著活動情況。我問學生,如果把這次活動寫下來,有話可寫不?學生回答說,有,可寫的話多著呢!所以接下來的作文指導我沒怎麼費口舌,學生就把作文寫好了,而且佳作迭出。我還給學生設計過「我當小老師」、「我是小小設計師」(學生利用廢舊衣物設計新款服裝,利用廢品設計飾品、日用品等)、「趣玩橡皮泥」、「愛心小組在行動」(學生自由組合成若干小組,每組在一周內完成至少五項愛心任務,超額的組將得到神秘獎品)、「做一回拾荒者」(組織學生撿垃圾、拾廢品)、「我吹,我吹,我吹吹吹」(吹泡沫比賽)、「火線運水」、「今天我當家」(孩子和家長進行角色換位)、「巧廚拼涼盤」、「編課本劇、演課本劇」等等活動。這些活動有手工勞動,有文體活動,有公益勞動,有語文實踐活動,有游藝活動,每次活動學生們都玩得不亦樂乎,,也寫得不亦樂乎,因為他們在多姿多彩的活動中真實地生活著,愉快地感知著,情感在盡情地宣洩著,所以心中的感受便會自然地發諸於筆端,成為了最真最好的文章。
二、巧妙利用教材
其實,在我們的語文教材中也潛藏著豐富的作文素材,教師如果利用得當,也能為學生作文找到下鍋之「米」。
1、改寫古詩
小學語文課本中每冊都有三、四首古詩,這些古詩語言精練,內涵豐富,意象生動,給學生留下了極大的想像空間和語言文字訓練空間。因此,我每期都會指導學生在了解詩作背景和深入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改寫幾首古詩,即把古詩改寫成散文。在改寫過程中,學生突破原詩的語言容量,打破原詩的語言結構框架,進行著新的語言創作,在這個創作過程中,學生的思維總是很活躍的。例如學生在改寫《宿新市徐公店》時,大部分學生都用較淡雅的白描筆調描寫了「籬笆」、「小徑」、「樹木」交織而成的院落靜態景物,然後用濃墨重彩描繪「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的場景,既寫兒童追的種種動作,又寫黃蝶飛的各種姿態。原詩中只有「急走」和「追」兩個動作的兒童在學生的筆下有的狂奔,有的蹦跳,有的摔了跟頭,有的在喊叫,有的在說話,而且還有了鎖兒,柱子等有趣的名兒;原詩只出現「菜花」二字的菜園也被學生渲染得有形、有色、有香。一首二十八個字的古詩通過學生的想像、充實,變成了四、五百字一篇的情景交融的散文。
2、續寫課文
翻開我們小學的語文課本,有很多課文給學生留下了拓展想像的空間,如《凡卡》、《小英雄雨來》、《小攝影師》、《窮人》、《金色的魚鉤》。。。。。。續寫很能鍛煉學生的想像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我曾指導學生續寫過《凡卡》,學生續寫出來的故事多姿多彩,反應出各不相同的思維方式,有的學生極理性地給予凡卡更為悲慘的結局,寫他爺爺貧病而死,寫老闆阿里亞西涅更加虐待他,致使凡卡一次又一次地逃跑,最後。死在逃亡的途中。有的學生極浪漫地讓凡卡在鞋店裡得到老闆女兒的關心、幫助,慢慢長大成人,最終和老闆的女兒結婚,開了一家製鞋店,成為莫斯科著名的鞋匠,生活富足,還把鄉下的爺爺接到了身邊。
3、擴寫段落
課文中有些段落寫得很簡單,老師可以指導學生對它們進行擴寫。如《記金華的雙龍洞》中的「內洞奇觀」一段,作者只簡略地寫到盤在洞頂的鍾乳石青龍和黃龍,對內洞的其它奇妙景觀未展開寫,我便指導學生在課外查閱雙龍洞相關文、圖資料的基礎上進行擴寫練習,學生根據手頭的資料在原文的基礎上詳細、生動地描繪了內洞鍾乳石千姿百態的迷人景象,有的學生還加進了相關的神話傳說,學生的擴寫讓金華的雙龍洞變得更加神奇誘人。
另外,「文體互換」(把說明文換寫成記敘文,把劇本換寫成小說,把小說改換成劇本等等)、「翻新老課文」、「給課文補白」等也是學生作文材料的極好來源。
三、指導學生積累
正由於學生生活空間狹窄,生活積累匱乏,情感體驗空洞,所以老師就應該經常性地指導學生進行作文材料的積累,指導學生從看似單調的日常生活中去挖掘可以入文的人、事、景、物,去捕捉平凡生活中的亮點。我採用單元日記的形式指導學生積累作文素材,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實踐,學生受益匪淺。
每個學期我按學校的開課周數給學生設置相應的主題日記(如全期有二十周,學生則寫二十個單元日記,不一定每天寫,但每周不少於三篇),每個單元定一個大主題,每個主題下有相應的觀察積累任務,如以「人物寫真」為主題,就是讓學生去觀察身邊形形色色的人,記錄他們的體貌特徵,言行舉止,穿著打扮,為人處事的故事等等。如以「花鳥魚蟲」為主題,則指導學生到大自然中去了解一些植物的生長習性及其枝葉花果的特點,了解一些魚類、昆蟲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以「日月星辰」為 主題,指導學生看日出日落,月缺月圓的景象,看燦爛星漢,認識星座,了解一些宇宙的奧秘。以「我的成長故事」為主題,指導學生關注自己的生活、學習、社交等方方面面的情況,及時把自己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記錄成文。。。。。。因為有了明確的觀察目標和具體的積累素材的任務,學生學會了用探究和發現的眼光去看周遭的一切,他們關心起在垃圾箱中淘廢品的拾荒老人來(有個學生詳細地記錄了一個拾荒老奶奶一周的拾荒經過,字里行間滿是對老人的同情,他還建議同學們把廢舊作業、書報、礦泉水瓶等等積累起來送給老人,我們還真的那麼做了),他們和在草地上打拳的螳螂游戲,把在街頭流浪的狗狗帶回家,他們聽得清樹們在風中吵嘴或談天(引自學生文中的話語)。。。。。。在這樣的日積月累中,學生的眼光敏銳起來,情感豐富起來,當然文思也就敏捷起來。
要改變學生無「米」而「炊」的作文僵局,老師只有巧動腦筋,勤花心思,才能為學生創設出有文想作,有文可作的令人開心的寫作氛圍來。不過,這可是一項長期的、艱辛的工作。
2010年9月23日
㈡ 如何提高小學生作文教學課堂生活化的研究課題結題報告
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知識的結論,更要理解知識發生和發展的過程。教學時,回教師要善於創設探究情境,答誘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表達,從中得到探索者的收獲,發現者的歡樂,勝利者的喜悅。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指出:教師應以形成良好的課堂心理氣氛為己任,使學生更加充分地、熱情地參與整個教學過程。
㈢ 小學作文教學研究
[小學作文教學研究]小學作文教學研究國內小學作文教學研究現狀淺析
目前我們使用的小學語文部編教材,可以說是解放後最好的一套教材,小學作文教學研究。它的特點是以閱讀訓練作為主線,將教材分為四類課文(講讀課文、半獨立閱讀課文、獨立閱讀課文、習作例文),它把閱讀分成若干個重點訓練項目,使教學既有重點,又適當反復,呈現\"螺旋式\"遞進。這樣的編排能充分發展學生的智力和培養他們的獨立閱讀能力,但是這套教材訓練的要求比較籠統,伸縮性較大,序列不夠清楚,練習次數又比較少。因此,近幾年來,全國各地小學作文教學的研究開始活躍起來。大家都把作文教學的規律和作文訓練的序列作為研究的課題,紛紛編出各自的作文教材來彌補部編教材的不足。這種研究已經出現百花齊放,爭奇斗妍的局面。通過研究和實驗已經自成體系。在全國產生較大影響的作文教學流派主要有下述四個:
一、作文分步訓練
過去有不少同志認為小學作文應該分三步訓練,即一年級進行口語訓練(基本形式是看圖說話),二年級進行寫話訓練(基本形式是看圖寫話),三-六年級進行命題作文。可是山東省煙台市的馬昌斌、馬兆銘等同志認為,這\"第三步\"訓練橫跨三、四、五、六-四個年級,階段性不明確,也體現不出三年級訓練的特殊性。三年級是由一、二年級說話、寫話訓練向高年級作文訓練過渡的年級,以段的訓練為主,應單獨作為一個訓練階段,可以叫做\"片斷訓練\"(或叫\"過渡訓練\")這樣,\"三步走\"就成為\"四步走\"了。
煙台市的同志認為發展思維和發展語言相結合,既是小學閱讀教學的中心環節,也是小學作文訓練的中心環節。按其過程來說,可分為四步走,即說話訓練、寫話訓練、片斷訓練、篇章訓練,這就是作文訓練的階段。各個階段有各個不相同的發展思維和發展語言的具體任務。例如一、二年級,學生思維的發展還處於感性認識階段,通過看圖和觀察,培養學生捕捉事物現象的能力。這個階段的語言發展,重點是說一句完整的話或幾句連貫的話,切不可提出過高的要求。到了三年級,學生的思維發展就進入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渡階段,著重培養學生分析聯想能力;而語言方面則以段的訓練為重點。四、五、六年級,學生的思維發展進入理性認識階段,著重培養發現事物本質和特點的能力;而語言訓練則以篇章結構為重點,發展思維和發展語言相結合,按其渠道來說,主要有三條:觀察、閱讀、寫作。觀察側重於發展思維,做到\"言之有物\",閱讀側重於發展語言,做到\"言之有序\",作文是兩者的綜合運用,即\"有物\"和\"有序\"的有機結合。這樣,他們對於小學作文訓練序列的設想可概括成\"一個中心兩條線\"。一個中心是:發展思維與發展語言相結合。兩條線是:一條縱線--四步走(前邊所講的四步走),一條橫線--觀察、閱讀、作文三結合。這兩條線圍繞一個中心穿插結合,交識成網,形成一個作文訓練\"流程圖\"。根據上述設想,從一九七九年起,煙台市的同志用六年時間在全市范圍進行大面積的實驗,既訂出了各年級作文訓練計劃,編寫了教材,又進行了理論的總結,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二、作文素描訓練
上海市的吳立崗、賈志敏等同志認為,小學作文\"四步訓練\"相對\"三步訓練\"來說是個進步。可是經過三年級的片斷訓練,立即讓四年級學生獨立地寫命題作文,值得商榷。因為四年級開始進行簡短記敘文的篇章訓練,而要學生掌握簡短記敘文的基本結構,把文章寫得條理清楚,中心明確,還必須由老師\"扶著\"走一段路。也就是說,四年級(至少是上學期)也應該單獨作為一個訓練階段,可取名為\"半獨立的篇章訓練\"。因此,比較科學的說,小學作文應該分成五步走,即一年級,口語訓練、二年級寫話訓練,三年級片斷訓練,四年級半獨立的篇章訓練,五、六年級獨立的命題作文訓練。其中三年級和四年級是兩個十分重要的階段,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不可等閑視之。
經過調查,上海的同志發現三、四年級學生作文的主要毛病是內容空洞、言之無物,原因何在呢?一是學生不會觀察,不會想像,即形象思維能力十分薄弱;二是他們的生活知識和常用詞彙十分貧乏。據此,他們借鑒美術教學的經驗而創造了一種適合於三、四年級的作文教學形式--素描。所謂素描,乃是以觀察實物、實景作為途徑,以片斷和簡單的篇章作為形式,將描寫和敘述結合起來(即運用\"白描\"的手法)反映周圍生活的記敘文訓練。什麼叫素描訓練呢?請看一個以觀察實景為途徑的素描課例。
\"叮鈴鈴--\"上課了。這是一堂三年級的作文課。只見一位女教師走上講台,親切地對同學說:\"今天,我們繼續進行\'動作素描\'。我當\'演員\',\'演出\'的內容是尋找鋼筆准備點名。請你們仔細地觀察我的每一個動作和神態,然後把這個動作片斷寫下來\"。接著,教師兩次逼真地表演了自己設計的動作。
\"我的\'表演\'都看清楚了嗎?\"
\"都看清楚了\"。
一問一答之後,教室里立即響起了一片沙沙的寫字聲。不到二十分鍾,一隻只小手舉了起來,表示自己已經寫完。教師指定幾位同學朗讀了各自的作文。對同一過程,有的善於觀察,有的富於想像。寫法各異,琳琅滿目。試舉兩例說明:
1、一陣清脆的鈴聲響過以後,語文教師緩步走上講台。她打開點名冊,一張一張地翻閱著,終於找到了她所需要的那一頁。現在可以點名了,可是一摸胸前的口袋。鋼筆不翼而飛。咦,怎麼搞的?老師把上衣和褲袋裡的東西全部掏出來,仍然不見鋼筆的影蹤。她莫名其妙地搔搔後腦勺,凝神思索起來……\"對了,一定在講義夾里!\"她提著講義夾,輕輕地抖動一下。\"拍\"的一聲,一支\"英雄\"金筆滑到講台上。老師的雙眉舒展開了,輕輕地嘆了一口氣。她捏住鋼筆,先看看點名冊,又看看全班學生,然後開始點名。
2、語文課開始了,老師不緊不慢地走到講台前,用親切的目光環視了全班同學,然後打開點名冊,仔細地翻閱著,找到了寫著\"十一月二十二日\"的那一頁。她習慣地用手到胸前去掏鋼筆,可是真糟糕:鋼筆不見了。看著講台上,沒有;掏遍了所有的口袋,仍然沒有。老師用手輕輕地拍打著腦袋。\"辦事一向很仔細的語文老師今天怎麼做出丟三拉四的事情?\"我注視她的一舉一動,焦急著心好象要從嘴裡跳出來……忽然老師的眼睛一亮,她把講義夾輕輕地一抖,一支綠色的鋼筆\"拍\"的一下掉在講台上,作文指導《小學作文教學研究》。老師拿起鋼筆,微微地笑了一笑,彷彿對我們說:\"真對不起,由於我的粗心,浪費了你們兩分鍾\"
素描訓練,具有下述優點:
第一,素描的內容可以由簡到繁地進行設計。三年級搞片斷素描,可以幫助學生掌握片斷的各種基本結構以及相應的寫作技能。四年級搞敘事素描,又可以使學生掌握簡短記敘文的要素(時間、地點、人物、情節)和基本結構(起因--發展--高-潮--結局)學會正確的確定和表現中心思想。因此,素描可以為高年級進行獨立的命題作文訓練打下扎實的基矗
第二,素描以靜物、動物、自然景物、房間陳設以及師生日常生活片斷的演示作為內容,可以幫助兒童逐步積累生活知識和常用詞語。這些內容又反映兒童豐富多彩的生活和奮發向上的精神面貌,把它們引進課堂,可以創設誘人的情境,使兒童有話想說,有情想抒,並且受到思想教育。因此,素描不僅幫助兒童解決文字表達的問題,同時也幫助他們認識世界和提高思想覺悟。
第三,觀察作文的形式很多(如參觀訪問記、觀察日記等),而素描可以在教室里或校園里進行,簡單易行,便於教學。而且它的內容比較單一,易於逐步發展兒童的觀察、想像、抽象思維和語言表達等能力。
第四,素描可以當堂作文,當堂評講。既使學生受到獨立寫作、獨立修改的訓練,又可以減輕師生的負擔。因此,它有助於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使學生的德、智、體幾方面都得到發展。
從一九七九年起素描教學先在上海部分學校試驗,後來很快推廣到浙江、江蘇、廣東,現在全國各地有不少學校採用素描方法進行作文訓練。
三、作文分格訓練
小學作文分格訓練是從常青同志的中學作文分格教學中移植過來的一種作文訓練的方法。分格訓練所謂的\"格\"則是單一的基本訓練單位,具體地說是把說話、寫話、片斷訓練到篇章訓練,從寫人記事到寫景狀物,從審題立意、選材組材到開頭結尾,從培養觀察能力到發展語言、思維能力,把眾多的作文難點分解成一個一個具體訓練的基本單位——\"格\"。
例如,把一年級的說話訓練分成兩大格若干小格。兩大格:第一大格,說一句完整的話;第二大格,說幾句連貫的話。把\"說一句完整的話\"又分成五個小格:即第一格:敢說;第二格:說順;第三格:說實;第四格:說活;第五格:說准。也就是把某一年級的作文教學要求分解成若干個具體小要求進行循序漸進的訓練,為命題作文綜合訓練准備好\"預製件\"。對每一格訓練都提出了要求,說明了道理。例如一年級說話訓練,第一格敢說,這是說話訓練開始時的要求。旨在鼓勵小學生大膽地、輕松地、無所顧慮地說話,消除學生在大眾面前說話的畏懼心理,以逐步培養他們的說話習慣;第二格說順,等到學生喜歡講話以後,就要逐步引導他們把話講通順了,講通順一般有兩個要求,第一個要求是要把話講得流利連貫,要符合一定的口語規則,這時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第二個要求是每一句話都要講得完整,不要講沒頭沒腦的話。教師要針對這個階段的要求給予指導;把話說\"實\"就是要把話說得具體,要言之有物,不要說得太空洞,太抽象;把話說\"活\"就是把話說得娓娓動聽,引人入勝;把話說\"准\",就是在講得通順、具體的基礎上,還努力要求把話講得貼切准確,沒有差錯,正確表達出自己所要表達的意思。
丁有寬同志曾根據小學一百三十多篇課文,歸納出構成一般記敘文的三十個\"格\",他稱為\"三十法\",這三十法分別是:敘事四法(按時間順序敘事、按地點轉換敘事、按事件經過敘事、按事件經過結合時間順序、地點轉換交錯敘事);狀物三法,寫人八法,開頭五法、結尾四法、篇章結構六法。他以\"三十法\"為線索,訂出一個讀寫結合的規則。這個讀寫規則,按照先練敘事、狀物、後寫人;先從記敘一件簡單的事表現人到記敘較復雜的一件事表現人;從記敘一件事表現人到記敘幾件事表現人;從明意扣題開篇、結尾點題結篇,到其他較復雜的開篇、結篇,這樣的順序來編排,在教學時,逐個教,逐個練,循環反復,螺旋上升。
東北農墾總局的同志曾根據《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原大綱)對作文教學的要求。結合教材和學生的實際,編寫了各年級的作文分格訓練教材,其中《語言表達分格訓練》上冊。供一年級使用,下冊供二年級使用,《記敘文基本技能分格訓練》供三年級使用,《觀察描寫分格訓練》供四年級使用,《記敘文綜合訓練》供五年級使用,五冊教材共包括三百二十五個格。
四、讀寫結合,先放後收的作文訓練
北京景山學校劉曼華等同志認為集中識字促進小學生作文提早起步。近幾年來,該校的同志著重研究了集中識字教學中對所學漢字的靈活認讀,靈活運用問題,加強了閱讀訓練,使二年級學生識二千二百至二千四百個漢字,掌握六千個常用詞語,讀完一、二年級共一百八十篇課文和大量課外讀物,此外,還通過抄書、造句、聽寫句子與段落,看圖寫話、寫片斷、寫日記等練習,使絕大多數二年級下學期的學生能在教師輔導下寫出三四百字的短文。這樣,就為三年級學生的作文打下比較好的基矗
那麼從三年級起作文訓練該如何進行?景山學校的同志並不主張從局部到整體的分步訓練或者分格訓練,而是主張\"先放後收\",從整體到局部進行訓練。他們認為三年級是作文的啟蒙階段。在這個階段,一是要培養學生作文的興趣,調動學生作文的積極性,解決一個\"作文難\"的問題,二是要充分發展學生連貫語言的能力,讓他們把文章寫\"開\",把筆頭寫\"順\",三是引導學生寫真情實感,不抄襲,不假編,不瞎套、不硬擠,一開步就把路子走正。因此,應該運用\"放膽文\"的形式進行訓練,即讓學生放開膽子去寫自己豐富多彩的生活,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三年級是鼓勵學生把文章寫開,解決\"寫什麼\"的問題;到四、五年級就要教會他們對文章\"剪裁\"解決\"怎麼寫\"的問題。具體地說,四年級是掌握規律、嚴格作文訓練的階段,應教會學生如何寫人、敘事、狀物。五年級是運用規律,提高作文水平階段,應該使學生寫出夾敘、夾議、夾抒情的富有兒童情趣的作文。
此外,北京的王有聲、江蘇南通的李吉林、湖北的張開勤、遼寧的夏廷林、廣西的馬作文、天津的陳文彰、南京的袁浩、陝西的查振坤等同志,他們的研究成果,對各地也有不小的影響。
從縱向看,大家繼續對作文訓練的序列進行研究。一方面研究作文能力結構各個組成部分自身的系統;另一方面,又研究這些組成部分相互之間所構成的系統,以便將各個訓練體系綜合成一個總的訓練體系,科學地研究小學各年級作文訓練要求、重點和方式方法。從橫向看,科學地確定小學各年級與各科教學之間的科際聯系,努力使小學生的作文成為加深理解各學科教學內容,發展兒童創造能力的手段,可以預料,在今後的二、三年裡,我國的小學作文教學研究將會出現一個更加令人振奮的新局面。〔小學作文教學研究〕【征服畏懼、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確實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獲得成功的經驗。】
㈣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的研究課題界定怎麼寫
教輔資料有效利用研究 13、學生課堂發言能力培養策略研究 32、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中即時評價的行為研究 48、「課本劇」的編演在小學語文高段教學中的研究與實踐 47、科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研究 9、思想認識等、學生座位調換的研究 26。參考前同事或朋友要些資料,多感受、課堂教學效應的研究 16、學生「數學日記」操作策略研究 36、課堂教學如何開展對話 17、提高後進生計算能力的策略研究 11、不同類群學生的心理分析 21、如何管理班級活躍分子 19,對學生的情緒、提高教師課堂評價有效性之研究 45、流動書吧對學生發展作用的研究 41、提高小學中、從讀中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 20、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的技巧研究 29、學生錯題集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作業的研究 40、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板書的功效性研究 27、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錯別字的研究 22、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5、小學口語交際教學的研究 28、新課導入方法的研究 35、小學低段數學如何有效運用學具的研究 24、提高小學生預習效率的途徑的研究 42、如何創設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的研究 25、小學課堂練習設計的研究 8、小練筆在課堂上生成的效果研究 38、身邊教育教學資源利用的研究與實踐 最好找幾個適合自己的作參考、課堂懸念設置的研究 44、高年級學生預習能力的方法 31、提高學生作文自改水平的策略研究 33、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有效性的研究 39、教學體制、通過學生自寫評語以提高寫作能力的研究 18、小學生良好閱讀習慣培養的實踐研究 37、提高小學生英語聽力的策略的研究 14、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研究 46、性格與情感要多接觸、教師的行為表現對學生學習影響的研究與實踐 49,如學生的生活條件、藝體特長在學生成長中的作用研究 6、小學德育與學科教學的整合 12、小學教學滲透生命教育的策略研究 3、課堂中有效利用學生錯誤資源的研究 34、在小學數學、班級精神文化構建策略研究 15、多給表現機會培養後進生自信心的實踐研究 30、特殊學生過錯行為矯正研究 10、學校教育向家庭教育輻射的實踐與研究 4、農村留守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 43、數學課堂生活化教學的研究 7、運用試卷分析策略提高學困生學習實效的探索研究 231、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朗讀能力培養的有效性研究 2
㈤ 目前,國內致力於日記教學的研究有哪些
一點一滴看文明
國慶放假了,我像一隻自由快樂的小鳥,飛出了學校,飛向了大自然。
10
月
1
日
星期一
情
我飛到公園里:
一個小女孩和一個小男孩路過一個垃圾桶,垃圾桶內只有一點點垃圾,而
垃圾桶外卻緊緊包圍了一圈垃圾,散發著惡臭。小女孩看見了,馬上動手把垃
圾桶外的垃圾清理回了垃圾桶,而男孩呢,為了杜絕人們再把垃圾放在垃圾桶
外,靈機一動。找來一張紙,在上面寫了幾個大字:
「文明只差一小步」
,貼在
了垃圾桶上。
自此以後,
「文明」兩個字就在我心裡就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10
月
3
日
星期三
多雲
我飛到公交車上:
假期的一天,車上人真多,這時我看見一位抱著小孩的阿姨上了車,沒有
座位,
阿姨在車廂里搖來搖去,
「怎麼辦?」
這時,
一位叔叔趕忙站起對阿姨說:
「您過來坐吧。」但阿姨推辭到:「謝謝,不用了,你自己坐吧。」那位叔叔
不放棄:「沒關系的,還是您來坐吧。抱著小弟弟很累的。」經過一番爭論,
叔叔終於說服了阿姨,把座位讓給了她和小弟弟。阿姨連說謝謝,還對小弟弟
說:「你長大後也要像這位哥哥學習,做個懂禮貌的孩子。」小弟弟開心地笑
著,伸出可愛的小手說:「謝謝哥哥!」
看著公交車上感人的一幕,我笑了。
10
月
7
日
星期日
晴
我飛到大街上:
一個老爺爺戴著墨鏡,拄著拐杖走在盲道上。無意中,我發現盲道上有幾
塊磚頭,
「哎,急死了!他是個盲人,要是有人來幫幫他多好啊!
」忽然,從旁
邊走來一位老太太,三步並作兩步,輕輕地搬開了磚頭,嘴裡還念叨著「慢點,
慢點。
」老爺爺慢悠悠的、平安的走了過去,這時,我聽到了周圍人的一片贊揚
聲:
「這老太太真善良!
」
自此,我覺得做一個文明的人真好。
文明需要從一點一滴做起,如果人們都像他(她)們那樣注意自己的言行,
文明之花就會綻放在每一個角落。
㈥ 如何發揮日記在寫作教學中的作用的課題研究
新的《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讓學 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那麼,如何把這一全新的教學理念落實到實處?毋庸置疑,這是寫作教學中的一大難題,雖然新課改下很多教師在這方面做了諸多探討,可以說是不遺餘力,甚至絞盡腦汁。講教材、講構思、講各種「完美」的表現手法,但總體看來效果好像並不盡人意,因為這實在是捨本逐末,緣木求魚的做法。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單靠閉門造車式的課堂訓練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回歸傳統,養記日記的良好習慣和興趣—這曾經是作文教學的必要手段。
一、日記寫作有利於扭轉作文教學頹勢
成功的、高質量的日記寫作能改進和優化當前令人擔憂的作文教學現狀,二者能夠互相促進,相互提高。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學作文教學較之小學階段更加規范化、系統化,其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更加突出。然而,就目前的作文教學現狀講,其又是語文綜合知識構成板塊中最為薄弱的環節。作文教學難,學生興趣差是目前作文教學實踐中師生雙方不言自明、無可辯駁的事實,中學階段的問題尤為突出。
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很多,有整個語文教學過程重閱讀輕寫作,課時安排比例嚴重失調,作文教學與訓練時數投入不足的因素;有人們思想認識上以為範文閱讀、語文知識的學習見效快,作文既耗時又見效慢,使作文教學受到擠壓淡化的因素;有作文教學理論滯後,作文訓練隨意化,教學體系不強,缺乏科學性、系統性的因素;有中學學科門類劃分過細,課程繁多,師生精力支配困難的因素,等等。作文教學時間、精力投入不足,學生作文訓練偏少是導致目前中學作文教學出現頹勢的根本症結。
作文教學耗時量大見效慢,運行狀況不景氣,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的現實。那麼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如何轉變這一現狀呢?加強作文訓練是必然選擇,必須讓學生多寫多練。然而,在目前的語文教學運作機制下,在作文教學過程中要解決這一問題,幾乎很難辦到。僅以初中為例,每冊教材的作文教學安排六個單元,在有效的教學時間里,每兩周才能進行一次不多於兩課時的作文教學訓練活動,這顯然從訓練的頻率和強度講,都是偏低的,因而很難提高作文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鑒於以上現實狀況,我們在語文教學實踐中,要加強作文教學與訓練的強度和頻率,讓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多寫、勤寫、愛寫,真正提高作文教學質量,堅持寫日記,充分利用和發揮日記「日日記」的日常化、高頻率寫作特點,不失為一種比較好的解決辦法。
二、日記寫作有著促進作文教學的積極功用
作文教學的現狀需要運用日記這一有效的手段和形式來強化訓練。只要長期堅持,目標明確,循序漸進,日記寫作對作文教學的積極的促進功能就會逐漸顯現出來。其功用主要是:
第一,源源不斷的素材積累功能。既然日記是日常生活中聽到、看到、做到、想到的有意義的事實的記錄,那麼其中記錄的事實必然是有保存和利用價值的,這樣的事實肯定會引起我們心靈的共振,其人其事、其情其景會給我們以教育、感染和陶冶。這些活生生的事實,以及其對我們心靈的觸發和感悟,自然就會成為有用的素材,積累起來就成了我們作文寫作中取之不竭的「原料」。這恰恰解決了我們廣大中學生作文寫作中無物可寫、無事可述、無情可訴的問題,長期堅持將有利於作文教學水平的提升。
第二、拓寬了作文教學的訓練形式,加大了訓練量。作文教學目前正在走著多寫的路子,加大訓練量,單憑每周的兩節作文課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又增設了練筆作文、小評論等訓練形式,這些訓練形式也有它一定的局限性,數量上仍有所限制。從這一點說,日記寫作大大地拓寬了作文教學的訓練形式,加大了訓練量。日記書寫本身就在訓練提高著學生的作文水平。它的內容涉及面寬廣,或記敘事件,或描寫人物,或發表議論、或抒發感情,表現形式不受限制,使學生的思維自由,無拘無束,大大培養了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另外,我們還規定日記書寫內容,譬如寫《焦點訪談》、《關注》、《鍾聲》等節目觀後感,觀看《新聞聯播》寫時事評論等,並限制字數300字左右。這種訓練定期變換形式,應該說,訓練效果是明顯的,學生既了解了時事,又提高了思想覺悟,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同時,訓練了作文形式,加大了練筆量,從而有利地促進了作文教學。日記是帆,作文是船,帆動船進。我們的學生在日記書寫中嘗到了寫作的樂趣,體會到了日記對提高寫作水平的促進作用,我們的作文教學在日記書寫的氛圍中越走越寬廣。鑒於此,我們更應重視日記書寫指導,深入挖掘日記內涵,充分發揮日記寫作對作文教學的積極促進作用,讓日記這一靈活實用文學樣式在啟迪學生心靈,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提高學生寫作水平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第三,寫作興趣的培養功能。長期不懈堅持寫日記,就會養成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同時,教師要不失時機地予以指導講評,向報刊薦稿,鼓勵學生投稿,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體味成功感、成就感。這樣就會激發學生的寫作慾望,培養良好的寫作興趣。目前,中學生普遍作文能力不強,作文質量不高,這與大面積的學生缺乏寫作興趣,對作文厭倦、應付的心理有密切關系。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什麼事如果缺乏興趣,就談不上能有什麼成就,作文同樣如此。培養學生的作文興趣問題在作文教學中應當引起高度重視。
第四,寫作能力的綜合培育功能。作文寫作是一個綜合能力的體現。堅持寫日記,能夠促進學生綜合寫作能力的培養。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感受能力。每當看到別人成功的習作,或者進行範文講讀時,有不少學生會感嘆:我也遇到過同樣的事情,為什麼我就沒有想到人家想到的這些呢?我們的學生不是沒有東西可寫,主要是缺少發現,對身邊發生的事熟視無睹。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對生活中紛繁復雜的事物,學生往往只看到一些現象,不能透過現象從本質上去判別。有的學生在日記中對一些事的看法比較偏執。這與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能力有關。隨著年齡的增長,有的學生在日記中對事物的看法會逐漸轉變,甚至會回過頭去對以前印象較深的事去重新評判,作出新的甚至是截然不同的結論。這都是認知能力提高的表現。如果老師在日常的日記批閱中加強這方面的引導,就更能促進學生分析判斷能力的提高。再一方面是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學練結合,在學中用,在用中不斷豐富和積累,逐步達到文詞豐富,句意通暢,章法合理,布局謀篇規范,使日記寫作日臻完善。
三、日記寫作可以成為作文教學的基石
特級教師魏書生將日記活動形象地稱之為「道德長跑」抑或「心靈的閃動」。將每日所做過的事、見過的人、用過的物和各種感受經驗教訓記下來,那將是一筆可觀的聚沙成塔的財富。如將這些財富分門別類的加以甄別、遴選、修剪,那將是一塊隨時支取信手拈來的素材「寶庫」。寫日記也有它自身的優勢,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剔除了一切的條條框框,學生自由選題,自由立意,盡情發揮,「宇宙之大,蒼蠅之微。」皆可取材,形式不拘一格,各種文體皆可嘗試。能切實寫出來屬於自己的東西,而又能寫出真正的自我、真我的思想、真我的感情。這樣可謂是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那麼怎樣引導學生寫好日記呢?我以為至少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首先要及時批改,寫好評語。教師不但是學生寫作的引導者,更是激勵者。這是因為教師是學生日記創作的第一個讀者,因此,教師的評語對培養學生寫日記的興趣和習慣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這方面,筆者有著切身的體會。我曾經專門做過一個試驗:將全班學生隨機分成A、B、C三組,其中A組每篇精批細改,B組每周一批,C組從來不批。一個月後A組同學全都培養起了寫日記的良好習慣,不用督促,不用檢查,態度認真,內容翔實,而且寫作能力有了極大的提高;B組同學則對寫日記表現得比較淡漠,雖然能基本上完成此項作業,但態度欠端正、書寫不認真、內容很單調,更有一些同學簡直將寫日記當成了記事本、流水賬,寫作成績收效甚微;而C組表現更差,除B組各種不良表現外,較大一部分同學乾脆不再寫日記,認為那是為老師而寫的作業,特別是個別原來寫作水平較高的同學幾乎完全喪失了從前對寫作的興趣。
其次,還要注意寫評語的方式。寫作本來是感情的噴發,正如當代著名作家白先勇所說:「我寫作,是因為我願把內心深處無聲的痛苦用文字表達出來。」 評語也應當遵循這一原則。好的評語能輕松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和積極性。一般說來,評語有以下幾種形式:①共鳴式,針對學生日記中能引起讀者內心情感強烈共鳴的文章,寫一段感情激盪的文字,與學生的文章相映成趣。②疏導式,針對學生文章中流露出的消極低沉的情感或對社會、他人過於偏激的看法,以一個朋友的身份,設身處地的為學生著想,從內心理解、關愛他們,與他們談心。試看一位語文老師給少年茅盾的作文評語,就極為重視這一點:「豪則豪矣少年人不宜有此悲涼語。」(《茅盾全集•學堂衛生策》)③品讀式,針對學生文章中富於個性化的思想情感或精妙獨特的構思、表達作深入細致的品讀,教師應時時處處懷著一種愉快的心情,帶著一種「找寶」的心情,一種准備欣賞精彩節目的情緒去「讀」學生,用心去體會,讓學生產生強烈的自信心。④鼓勵式,針對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問題,以懇切的語氣和商討的口吻寫一段充滿熱情與希望的鼓勵性的評語。「好筆力。好見地。讀史有眼。立論有識。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這是教師給後來成為偉大文學家的茅盾的作文評語。其時「小子」才十二三歲,無論他如何天資聰穎,教師的評語還是有點言過其實的。但是,誰又敢否認,正是教師那鼓勵得激奮人心的評語,很大程度上促使了少年茅盾成為後來的一代文豪呢?一句話評語不是人雲亦雲、空洞無物、千篇一律的,而要有針對性、有側重點,寫出個性、寫出感情、寫出哲理。 再次,及時講評。批閱講評要及時不能拖延,批閱時要做好批閱記錄,尤其對學生日記中的閃光點,哪怕只是一句話、一個詞,甚至一個標點符號都要詳細的記錄在案。講評時要有針對性地重點品讀,如那些富於個性、具有新意的構思,表達較好的文章。有些日記的講評還要徵求作者的同意,特別是那些涉及到學生隱私的文章,更要注意,否則,可能會給學生的心靈帶來不必要的傷害。
最後,定期交流。文章寫了就是為了交流,交流亮點、交流思想。日記作為作文的一種特殊形式,當然也不例外。我曾經讓學生編選出自己認為質量高、可讀性強而又不涉及個人隱私的日記,編成自己的優秀「作品集」,在班內相互傳閱。這樣即展示了自我,又了解了他人。不但提高了寫作水平,而且加深了學生間的感情。當然,日記要寫好還必須讓學生保證三點:一是對生活深入細致的體驗;二是認真獨到的觀察和思考;三是勤於練筆,堅持不懈。只要做到這幾點,再加上老師正確的引導,良好的寫作習慣、積極的寫作興趣、高超的寫作技巧自然會不期而至。
日記是日常生活的真實記錄。堅持寫日記,就會留下我們在漫長生活長河中的心靈感悟、物事評判、世態萬象、讀書感知、情感私語、審美瞬間,等等,留待我們日後咀嚼、回味和陶醉,成為珍貴的精神財富。中學生堅持寫日記,更能促進日常練筆、積累生活素材、培養作文興趣、提高寫作能力,有效解決中學生作文寫作中普遍存在的言之無物、無話可說、矯情虛泛等等問題。如果我們能積極有效地進行理性指導,引導學生堅持高質量規范化的日記寫作,充分發揮日記寫作在作文教學中的促進功能,就一定能推進作文教學擺脫頹勢,步入良性軌道。
㈦ 小學生「主題生活化探究作文」的教學實踐與研究課題成果實踐價值是什麼
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知識的結論,更要理解知識發生和發展的過程專。教學時,教師要屬善於創設探究情境,誘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表達,從中得到探索者的收獲,發現者的歡樂,勝利者的喜悅。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指出:教師應以形成良好的課堂心理氣氛為己任,使學生更加充分地、熱情地參與整個教學過程。
㈧ 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研究》課題結題怎樣做
做好作文教研對提高農村作文教學質量是項很重要的課題.
農村學生的作文缺乏個性,缺乏語言,缺乏作文的氛圍.但是並不缺乏題材和材料,可用於作文的平台很多,如何發掘農村學生寫作文的潛力,運用有用環境是值得教研的.
農村學校圖書室不那麼健全,要研究充分運用豐富多彩的農村生活中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積累生活素材,寫生活化的習作,寫出農村特色,使學生作文的過程成為他們身心健康發展的過程,促使農村小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全面提高學生作文素養.
要研究學生熱愛農村生活的情感,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導走出課堂,步入五彩生活,擴大活動天地,積累生活素材,樂於書面表達,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像,作文具有農村特色.
要研究熱愛生活,體驗生活,留心觀察周圍事物,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積累豐富的農村生活習作素材,寫下自己對農村生活的獨特感受,內容具體,感情真實.學寫讀書筆記和常見應用文.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
要
研究農村學生作文的題材,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入手,培養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引導學生走向生活,走向實踐,讓他們真正從「作文難」的陰影中走出,徹底解決
作文「無米之炊」的困苦.通過對農村生活的觀察、寫生活日記、調查、訪問、游覽等形式,引導學生關注自然、關注社會、關注人生,充分感受自然、社會、生活
之美,寫出文理兼美的好習作.
同時也要研究現代農村的新特點和新氣象,來為學生寫作文服務.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當今農村在改革開放的熱浪中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尤其是本校所處的閩南農村,到處洋溢著現代化的氣息,包括產業結構、耕作方式、人文景觀、生態環境以及人們的精神面貌.
引
導孩子感受現代農村生活、愛護家鄉環境、理解和尊重自己的祖輩、熱愛和欣賞家鄉人的產業,描繪自己眼中的家鄉以及家鄉人的才情,讓孩子真正置身於現實生活
環境中,消除「紙上談兵」的作文病灶.通過訪農戶、讀農諺、問農時、干農活、學農藝等形式的活動,引導學生帶著濃濃的「農」字氛圍中,感受和表達實實在在
的農村生活.
研究方法.理論學習,可從資料上學,可從網路上學,也可去外地學,可請專家教導.進行作文教學課實踐.
研究作文的步驟,可先指導閱讀,短文訓練,積累技巧,每日記事.研究如何運用農村題材的特點,比如:看農村新貌,問村史家史,豐富情感,學農藝農技,交流思想,尋農家之樂,陶冶個性等等.
另外還要研究作文的評價,比如自評,互評,家長評,師生共評.同時也可以建立學生作文檔案 .
具體:
一、每學期可提出一個或者兩個作文研究課題.
二、實踐,讓作文老師准備課件上課.
三、總結,課後,任課老師、教研組對課題的實踐進行總結,反思.寫出階段性總結.
四、理論.寫出研究課題實踐的得與失.
㈨ 小學作文課題研究
[小學作文課題研究]小學作文課題研究小學高段有效作文課題研究
小語12班1組 代月紅
一、課題的提出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最讓我步履維艱的還是作文教學,小學作文課題研究。一說作文課,有許多感慨,一是不知從何下手,指導寫作方法太理論化,又枯燥;叫學生自己寫呢,又太放手了,有點「放羊」的味道。二是上了作文指導課,效果也不太明顯,甚至作文有些模式化。
同樣,一說到寫作文,許多學生也會退避三舍。新課程標准明確提出:「小學生作文就是練習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和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可在現實的教學活動中,許多學生害怕寫作,為作文課和日記而煩惱,即使身邊有值得寫的人和事,往往也不知道寫什麼,怎麼寫,要麼胡編亂造,要麼寫成流水帳,很難在文章里流露出真情實感,當然也難以讓讀者引起共鳴。
深刻反省作文教學的弊端,我認為要想使作文教學獲得全局性的突破,應把大力花在如何讓我們的作文教學更有效上。
二、研究目的
1、如何通過豐富學生的生活,把學生引向社會、生活,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品質,了解身邊的人和事,從而不斷地豐富自己的寫作素材。
2、如何通過改變自身的作文觀念,改進傳統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走向創新的作文課堂,再現作文教學的魅力。
3、如何通過系統的閱讀訓練、口語訓練,讓學生在日常的語文活動中提高作文能力。
三、 研究步驟:
第一階段:查找、搜集、學習有關本課題理論。
第二階段:結合日常教學,實施課題研究,注重資料積累。
第三階段:不斷發思。通過觀察學生反應,看他們對習作的態度,不斷查找問題,總結經驗,對研究過程做適當調整,作文指導《小學作文課題研究》。
第四階段:形成結論。
四、研究措施:
1、從培養興趣入手,調動學生寫作積極性。
2、搭設舞台,提供實踐的機會與空間。
3、改進作文教學評價方式。
4、與閱讀結合,豐富學生習作素材。
5、鼓勵學生寫放膽作文。
五、研究內容。
(一)學生的寫作能力訓練
1、鼓勵學生多讀書、多背誦,學會觀察和積累。向學生推薦優秀讀物,讓學生多讀經典的書,並摘錄不同的角度和種類的優美篇章和經典句段,鼓勵學生背誦。背誦可以積累詞語和很多表達方法,寫作時才能根據需要隨意組合,信手拈來,創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表達效果。
2、具有一定的觀察力是學習作文的基本功,學會觀察是寫好作文的重要的前提條件。教師要教給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學生只有掌握了正確的觀察方法,才能在實踐中有目的、有重點、有條理地觀察,從而提高觀察效率和洞察能力,進而提高學生學習習作的條理性。教師應在日常生活中教學生認真觀察,仔細琢磨、充分討論,然後在做有序記錄。也可引導學生從另一角度觀察、思考。這樣,不僅有利於學生對重點之處加深印象,更用利於學生寫得具體,寫得詳實。教學生做有心人,能夠把身邊的事,看在眼中。記在心裡,把它當做素材積累下來。
3、教會學生修改文章。俗話說十分文章七分改,就是說好文章是改出來的。修改文章不僅是一種技能,也是一種值得培養的好習慣。而作為學生往往是寫完後交上,沒有想過修改的問題。作為老師要讓學生每寫完一篇文章,都要出聲朗讀幾遍,自己感覺不舒服的地方好好修改一下,還可以和同學互相修改。促使學生的寫作能力越來越強。
4、鼓勵學生多練筆。寫作沒有什麼捷徑可走,也沒有什麼竅門,必須多寫才能掌握領略其中的奧妙。練習內容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挖掘課文中可供習作訓練的素材,指導學生進行擴寫、縮寫、仿寫、續寫;結合日常生活中的重大事情,及時記錄,發表感想。結合課外閱讀,看電視等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或觀後感。
(二)、教師本人寫作引導。教師要不斷完善自我,不斷積累好材料,要以身作則寫下水作文,讓學生看到教師的優秀作品,這樣學生才會向你取經。同時,教師的下水作文還能引起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
(三)、改進評價的方法,要善於從孩子的習作中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尤其是講評差生作文時,即使他們全文僅有一兩個用得恰當的詞,一兩句精煉的話,也要加以鼓勵,使他們能鼓起作文的勇氣,下次作文時有所進步。只要孩子袒露童心,釋放童真。就給予肯定,不嘲笑,更不能批判。只有這樣,學生才敢於說真話,寫真事,達到「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我手抒我情」的境地。
(四)、開展創造性活動,讓孩子親身體驗,在活動中積累素材。
(五)、改善作文課堂教學。大膽改變那些傳統的古板的教學方式,讓教學適合學生的口味,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慾望,才會更好地挖掘學生的寫作潛能。〔小學作文課題研究〕【征服畏懼、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確實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獲得成功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