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體育課-前滾翻的教學 有什麼比較新穎的游戲嗎給出遊戲規則,方法
游戲名稱:你追我趕
參加人數:16人
游戲准備:跨欄8個,鑽圈8個,軟墊4個,橡皮輪胎12個,羊版腳跳球權4個,凳子12張。
游戲規則:
將幼兒每8人分成一隊相對而立,比賽開始,起點的幼兒快速跑,跨跳過2個跨欄,鑽過2個鑽圈,翻個前滾翻,跳過叢林輪胎3個,拿起羊腳跳球,s形繞跳過3張凳子,將羊腳跳球轉交給對面的幼兒,下一位幼兒繼續按原路返回,最快完成游戲的一組為勝利。
若考慮安全問題,可以不適用器材。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適當的調節
㈡ 小學體育如何寫教學反思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們的體育課程改革已經進行了4、5年的時間,教學理念和教學內容體系都已經發生了重大的改革和調整,對我們來講,有了更高的要求和嶄新的挑戰,所以我們必須盡快並且進一步提升自身的素質以應對課改的深入給我們帶來的要求和挑戰。自身素質的提升有許多渠道和途徑,比如,我們可以深入學習課程標准,可以觀摩研究和學習先進地區實施新課程的做法和經驗,可以學習新的教學理論充實自己,也可以採用各種方式和同行進行交流,這些,都是提升我們自身素質和理念的有效途徑。近年來,撰寫教學案例和進行教學反思成為提升教師自身素質新的途徑,許多優秀的案例和有深刻內涵的反思不斷被老師們從自己的日常工作和教學中發掘出來,帶給我們有益的啟示和學習的範例,其實,我們每位教師都是案例和反思的創造者,在我們的日常工作和教學中,也有許多成功的案例和深刻的反思,因為各種原因沒有能夠把它整理出來,失去了和別人交流得到指導的機會,同時也失去了一條提升自身素質和教學水平的途徑。今天,我主要以我的教學為例,來談談如何撰寫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課後記(教學實錄、教學日記、教學隨筆、課堂小結)的一種。教學反思的對象,主要是我們自己的課堂教學,以及圍繞課堂教學而產生的教學現象,是我們自己自覺把這些對象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的一個過程,是一種用來提高自身的業務,不斷充實自己,改進教學實踐,積極探索與解決教育教學實踐中出現問題的一種學習方式。簡單地說,教學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學,從教學中自己如何學教學的問題。教中學,學中教。
第二個問題是:我們為什麼要進行教學反思, 而且還要寫教學反思,教學後自己的優點長處、得與失自己知道,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改進不是就行了嗎。教學反思的目的意義,剛才已經談到,主要是提升我們自身的素質和教學能力,反思一詞本身就有反省內省之義,對做過的和過去的事情、工作作一番思考,以期從中獲得啟迪,成為改進和提高的經驗、基礎。那麼具體的來說,這里所說的反思與通常所說的工作之餘進行的簡單、隨機的想一下的內心思考活動或者自己安靜時靜坐冥想式的反思不同,它是系統地可以上升到理論性的思考與探索,而不是模糊的、偶爾為之的、片斷的。首先、它需要我們對在教學中引起我們注意的教學現象進行認真地回憶,具體、細致、形象的進行描述,形成對教學事件、個案的進一步細致地、比較全面的認識,為深入思考奠定基礎。其次,寫反思的時候,因為要落筆,就需要對所思考的內容進行邏輯化、條理化、理性化的表述,促使思考具有一定的理性化。同時,對寫下來的教學現象、個案進行思考,因為寫得翔實,思考也會趨於全面。
教學反思可以促進我們教育理論的深入學習,同時可以促進我們教學的經驗積累,促進我們教學能力的提高。
一般的思考,信馬由韁的隨意想一下,往往不能夠使我們所思考的內容與理論的學習結合起來,從而使思考的問題不深刻,流於表面現象。而寫下來,記錄下來,往往使人產生一種寫的深刻一點的需求,在這種需求的驅動下,往往會參閱一些資料、翻看一些書籍,調動自己的理性思維,促使我們進一步學習,使自己的思考與倡導的理論結合起來,從而實現對理論認識的提升,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那麼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還可以通過寫教學日記、描述──解釋自己的教學活動、觀摩──分析教學事件、主動徵求同事及學生意見等方式來進行教學思考,使我們能夠有機會更深刻地認識自己的教學活動,促進我們的專業發展。
我們常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一般的思考,時間一久就會把當前思考的問題忘掉,我們許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忽然在教學中發現了一個值得思考、可以取得經驗的閃光的問題,給我們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滿以為自己會記憶下來,內化為自己的潛意識,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曾經帶給我們思考的問題逐漸被淡忘,需要回憶的時候印象中明明有這樣的思考,可是卻怎麼也想不起來了。而記錄下來,能夠幫助我們把自己教學實踐中的經驗、問題和思考累積下來,通過記憶得再次加工,使自己對自己曾經經歷過的教學現象中的典型事例和思考深深地記憶下來,因為寫具有積累和再現的作用,長時間的累積,會使我們獲得一筆寶貴的教學財富。記錄下來的東西更方便與人交流,促進共同的學習與提高,藉助別人的見解,使我們可以從多方面認識相同的一個問題,促進我們更好的發展。
教學能力提高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反思自己教學實踐的過程,對於這個問題,我們都有相同的認識,看別人的課堂教學往往沒有通過自己實踐得來的體驗深刻,教過之後進行反思比沒有反思要深刻,而把這種深刻的體驗記錄下來,學而時習之,會不斷提升我們教學體驗的深度和廣度。反思過後要有所行動,無論是教法的改進還是對教學理論的理解,都會使我們提高一個層次,變成我們自身所固有的教學技能,從而提高我們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成為一個理性的,能夠不斷武裝自己,豐富教學經驗的懂得學習,會學習的老師,這些也是課程標准提出的學習型教師的體現。
一節課從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計劃的設計到教學實踐的反饋,這中間每一個環節都是我們教學反思的對象,因此我們教學反思的內容是十分豐富的,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單從一個環節進行反思,或者但從某一個點來進行反思,也可以將反思的內容涵蓋教學的各個環節,各種現象,無論是從哪個范圍進行反思,我們都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據,空洞的說教和沒有理據的臆想和判斷不僅使我們得不到幫助,還會使我們誤入反思的歧途。我上課的時候,拿盛了半瓶水的飲料瓶作為標識物設計學生的活動,一年級的一名學生不小心踩到了飲料瓶,這時候,奇怪的現象發生了,這名學生不僅沒有把瓶子扶起來,而是又踩了兩腳。對於這樣一個教學事件,我們該如何來看待和反思呢?一般從表面看來,會認為這是學生對教學器材的損毀和破壞,隨口就可以批評學生,你不把瓶子扶起來,還要踩兩腳,非要踩破了你才高興,這么不愛惜教學器材等等這些批評的言語,學生的行為也可以歸結為故意破壞的行為,學生的品德評價就要受到影響。但是,我們也可以換個角度來思考問題,我一向主張學生行為皆有理,越小越有理,學生之所以要把瓶子再踩上兩腳是因為她踩到第一腳的時候瓶子發出了響聲,而且瓶子中裝的水發生了變化,學生繼續踩是為了驗證這種響聲和變化,學生明知道是學習的器材還是要加以破壞,是有她的想法和道理的,幼小孩子的內心充滿了探求與好奇,這種探求與好奇是需要加以保護和鼓勵的,一隻飲料瓶的代價和孩子探求的慾望相比,是值得的,物有價,欲無價,這個欲是動力的意思,行為可以引導,可以糾正,這種欲一旦熄滅了就很難在燃燒起來。所以,在課後反思的時候,我剖析了學生這種行為的形成因素,在學生談了她為什麼要這樣做的原因的時候,對她的這種探求和好奇的心理進行了保護,沒有批評。從這個例子,我們要注意反思要合理,要有正確的看法和認識。
反思的內容,我簡單歸納了下面幾條,可以作為課後反思的反思點來加以注意:
1、反思教學目標。教學目標設計是否合理,預設的目標本節課學生是否都能夠完成,教師是否能夠有效的把握目標。有位初中的老師,擅長健美操的教學,在對七年級的課程設計教學目標的時候,制定了基本步伐教學,然後根據教師的指導,初步編排由幾個動作組成的健美操,她已經考慮到了學生的能力水平,沒有制定太高的目標要求,可是一節課後,她還是發現學生的學習效果不理想,經過反思後,她發現她的教學目標雖然制定的比較適宜,但是卻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心裡因素。她的學生從不同的學校升入初中,因為地處偏遠,好多學生的體育課基本沒有怎麼好好上過,學生的動作協調性,節奏感都比較弱,簡單的說,就是綜合運動技能有些差,不僅對教師的教學意圖理解不透,動作的學習也比較慢,甚至需要一個個地去輔導,這樣就影響了她的教學,學習目標當然無法達成,這樣的情況下,就要修改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增加一節預備課,教學目標中制定一些誘導性的練習,並且增強學生的節奏感,這樣,課堂教學才能夠體現教學目標,並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
2、反思教材選擇。新課程以目標統領教學使我們有更大的自由度來選擇教材進行教學,我們選擇的教材,必須是使學生能夠完成的,是學校的教學條件能夠達到的,是教學體系所允許的。這一點,相信我們大家都能夠理解。在選擇了信任背摔這個拓展游戲完成社會適應的教學目標時,老師才發現,學校竟然沒有可以進行這項游戲的合適的設施。這就是教材選擇的問題,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反思到教學准備的不足。
3、反思教師的教。教師的教學,有很多要進行反思的地方,比如,採用的教學方法,教師的教學能力與水平,教師對課堂的引導與組織,教師對課堂事件的處理,教學過程的控制與把握,教學對器材的准備和對教學場地的利用,這些都是值得我們進行反思的內容,這些內容,是教師課堂能力的集中展現,同時也是教師在反思中提高的重點內容。我們有些老師寫的教學反思,往往寫的就是這方面的內容。我在教學排球上手傳球一課,在誘導練習中,讓學生進行了向外轉手腕的練習,用以讓學生體會在傳球動作中手腕的用力方法,學生在誘導練習過程中基本按照我的要求完成了聯系任務,在進行了一些必要的學習和練習之後,我讓學生做拋起將球傳給對方的練習中,發現學生的抖動手腕時,外旋動作過大,球不能向正確的方向傳出去。課後反思中,我意識到是誘導練習的時候只強調了手腕的外旋,而沒有注意幅度和力度,造成了後繼學習出現了問題。這就是我對自己教學方法的反思。後來的教學中,陸續意識到傳球的方向不一樣,手腕的動作方法也不同,向前傳球、向上傳球,向後傳球,手腕都有不同的動作方法,在反思後,我及時組織學生,並演示了向不同方向的傳球,幫助學生理解在不同情況下手腕動作的差異,糾正了向前傳球手腕外旋的幅度和力度,使學生很好的掌握了這一技術動作。
4、反思學生的學。學生的學習效果,由很多因素構成,單從學生的角度來講,主要是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心理狀態,把握學生的心理可以使我們更有效的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認識學生的學習能力,可以使我們合理設計教學的目標和教學內容,同時,注意到學生素質發展的敏感期,使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有效的發展。
5、反思教學評價。這些教學評價,可以來自自己,可以來自學生,也可以來自同行和專家,教學評價的三評法,也是課程標准所引導和提倡的。教學評價就是教學反饋的一種,對教學評價進行反思,就是對評價進行思考加工的過程,一般在教學評價中,都會對課堂教學給出正反兩方面的教學指導和建議,教師一方面要好好思索,消化這些指導和建議,另一方面,也要敢對這些評價進行求證和質疑,我們進行教學反思,也要去粗求精,去偽存真,對存在的現象進行反思,有利於對現有現象的思考和把握,有助於迅速提高自己反思的深刻性。我剛參加工作教學前滾翻兩腿交叉轉體180度的時候,有教師看到我教學時是蹲轉地時候,提出轉體應該在轉的過程中站立起來,自己沒有進行求證,就按這位教師的建議來做。後來上課完畢,又有老師提出,應該是蹲轉,我才想到要去求證,通過反思,明白了這是技巧組合動作中的一個,轉體後還有一個後滾翻,轉體是為後滾翻作準備。進一步反思,技巧動作完成後,都要起立示意,那麼,沒有接後滾翻的情況下該如何起立呢。應該是轉體後,完成整個動作再起立。
㈢ 一年級前後滾動體育教學反思怎麼寫
一年級前滾翻單元教學反思
最近一周,根據教學安排進行了前滾翻單元教學,一個單元安排四個課次的教學內容。大致的分布是第一課次,安排縱向滾動和橫向滾動。第二課次安排前滾翻成坐撐。第三課次安排前滾翻成蹲撐,最後,安排滾翻拓展練習和鞏固練習。
通過一個星期的教學,學生85以上都能學會前滾翻成蹲撐的動作,細細回想自己的單元教學過程。在重點的突破上,把握的比較好,前滾翻單元關鍵在於能夠滾翻過去,而翻過去的重點在於把握三點:1、蹲撐姿勢。2、抬臀低頭。3、雙腳用力向前蹬。我按照1、2、3的教學步驟進行提示進行教學,並在滾翻中重點強調後腦部位接觸墊子,85%以上的學生都能順利滾翻過去,在滾翻過去的基礎上,我強調雙手抱住小腿,人滾翻象皮球,滾翻速度塊,起立塊,學生通過幾次提示練習,學生都能很快掌握其動作,真正體驗到前滾翻成功的樂趣。
本單元給我的反思:一年級完全能學會前滾翻,但在一年級教學中教師必須思路清晰,步驟簡單,比如我採用的1、2、3教學法,學生學起來比較簡單,過分復雜的動作講解,反而容易讓學生混淆。我想教學思路的簡單並不是方法上的簡單,恰恰是教師在對教材充分分析的基礎上進行提煉,符合任教學生年齡段的身心特點。
聯想到上個星期一節公開課,教學對象是三年級學生的前滾翻教學,前面的輔助教學非常精彩,教師形象的語言,富有童趣的小游戲,學生也非常感興趣。但在前滾翻最重要的地方,卻卡住了。學生都不能翻過去,後來教師嘗試很多教學手段,解決分腿團身等,但滾不過去的重點不能解決,這些手段是起不到效果的。後來,我在觀察這位教師的教學策略,問題出在缺少學生的抬臀動作,造成學生缺少一個動力軸,重心太低,雖然教師一再強調,雙腳用力蹬地,但大部分學生還是不能滾翻過去。
一個單元的教學下來,觀摩了幾位教師的課堂教學,確實引起了我很多的思考,也希望與更多的教師探討。
㈣ 前滾翻的動作要領,教學方法,保護與幫助,易犯錯誤及糾正方法是什麼
前滾翻的動作要領:
由蹲撐開始,身體重心前移,兩腿蹬直離地,同時屈膝。低回頭、含胸、提臀,以頭的後部答在兩手支點前著墊,依次經頸、背、腰、臀向前滾動。當滾至背部著墊時迅速收腹屈膝,上體緊跟大腿團身抱膝成蹲立完成前滾翻動作。
教學方法:
1)首先學習、掌握仰卧墊子上的前後滾動的動作,再學習團身前滾翻。掌握團身前滾翻後,再要求兩腿蹬直團身前滾;
(2)為了體會動作要領,可將助跳板放在下面或將墊子鋪在斜度大約10-15度的坡地上,由高處向低處滾翻;
(3)比較熟悉地掌握前滾翻的動作後,可持球做前滾翻,或前滾翻蹲立後接迎面拋來的球等,以提高學習興趣及動作的速度。
保護與幫助:
幫助者蹲在練習者一側,一後扶其後背頸處,另一手握其小腿,當練習者向前滾翻時,幫助者按其頸背,另一手幫助練習者蹬地,完成前滾翻動作。
易犯錯誤與糾正:
一是低頭不夠。糾正方法:在練習者下巴處夾一紙片,讓練習者低頭夾住紙片不要掉;
二是團身不夠。糾正方法:多練習仰卧團身前後滾動練習;
三是滾翻時分腿、分腳。糾正方法:在練習者雙腳和雙膝處夾一紙片可解決此錯誤動作。
㈤ 如何改進小學的前滾翻錯誤動作的改進
在小學各個水平教材中,前滾翻都是基本教學內容之一,體育教師普遍選用,且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團身前滾翻的動作規格是:「蹬地前滾時有直腿過程,滾動要圓滑。」它以手、頭後部、頸、背、腰、臀、腳依次觸墊,以兩腿蹬地所獲得的支撐反作用力和推手為動力來完成向前滾翻。過早或過遲的屈膝團身都有礙於該動作的完成。小學二年級階段開始前滾翻教學,但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小學生初次前滾翻動作的學練中,很容易犯一些錯誤或對動作的扭曲理解。在長期的小學生前滾翻教學實踐中,反復探究其產生原因,並總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糾錯方法,一並呈出,與大家共商。
1. 前額觸墊或頭頂著墊(不低頭)
動作成因:不能做出後腦先著墊的前滾翻動作。起始動作階段未做到低頭含胸、提臀收腹,使前滾時前額或頭頂先觸墊,無法完成前滾動作。
糾正方法:1)下額夾一海綿塊做前滾翻成直腿坐練習。要求學生做到蹲撐、低頭含胸、提臀收腹,前滾起始階段做到用兩臂支撐身體,完成提高重心的要領;2)讓學生戴上用紙板做成的小貓、小狗、小兔等頭飾,練習中注意對頭飾的保護,學生自然地會用力低頭以避免壓壞頭飾,使枕骨先著墊。
2. 跪地支撐
動作成因:起始動作未形成蹲撐,而是跪撐,造成前滾時重心過低,易產生頸部扭傷。
糾正方法:在蹲撐階段支撐手和腳之間置一海綿塊,要求學生在做動作過程中不能觸及,以改正跪撐的錯誤動作。
3. 直背
動作成因:腰部僵直,滾動時造成向前「翻倒」動作,即「摔背」、「跌背」現象,不能形成滾動圓滑,以至於無法完成動作。
糾正方法:「不倒翁」練習,墊上原地仰卧,低頭含胸,抱膝團身,使身體形成圓球狀,前後連續搖擺滾動,做「不倒翁」的輔助動作練習,體會頭頸肩背腰臀依次著墊的感覺。
4. 抱膝蹲撐
動作成因:由於教師過於強調抱膝動作,使學生理解出現偏差,在前滾起始階段,沒有做到雙手撐於墊上,而是抱膝蹲撐。
糾正方法:在小墊子上標出撐墊部位,貼上或畫「小手掌」模型作為標記(距離與肩同寬),要求學生雙手放於「小手掌」模型上成蹲撐姿勢,做動作過程中不要脫離標記。
5. 抱踝
動作成因:抱膝動作中,手的位置過低形成抱踝。
糾正方法:膝關節下部兩寸系一圈橡皮筋,使學生在完成抱膝動作時,雙手觸及橡皮筋部位。
6. 雙腳成「倒V」、「X」型、前後起立
動作成因:動作結束階段,雙腳分開形成「倒V」字;小腿交叉形成「X」型;兩腳前後依次落地,以至於起立困難。
糾正方法:兩腳之間夾一塊海綿塊,使學生在完成動作過程中,始終保持兩腿並攏夾緊海綿塊,不讓海綿塊脫落。
7. 滾偏、側前滾翻
動作成因:即方向偏差、不筆直。滾偏的學生在滾翻的瞬間,他們的一隻手總是無意識地向前移動,使兩手不在一條橫線上,然後,前移手的小臂倒下,出現類似於抱頭的動作,這樣就導致支撐失去平衡,身體自然就會滾偏、不直。
糾正方法:同(4)的做法,從蹲撐開始,將兩手放在「小手掌」模型上,直至滾翻過程中兩腿超過垂直面,兩手才能自然離開「小手掌」模型,這就保證了用力的平衡性,確保了滾動方向的直線性;同時教師要強調「雙手支撐屈臂要均橫,兩腿蹬地用力無先後」,即團身一定要緊。
8.側倒
動作成因:1)蹬腿:提臀蹬腿用力過小而不能完成滾翻。沒有掌握低頭含胸、提臀收腹的動作要領,蹬地反作用力不足以推動身體前滾;2)手臂支撐:手臂用力不均造成側倒。兩腿蹬地後身體重心移至雙臂時,手臂軟弱無力,沒有撐住,造成身體沒有穩固的瞬間支撐,上體沒有足夠時間和空間做出低頭含胸動作,只能形成頭頂觸墊導致側倒、跪墊、搶臉;3)低頭著墊剎那間有歪頭,翻轉時方向感不強、動作不圓滑、低頭含胸和抬臀、蹬地配合不協調是產生側倒的另一原因。
糾正方法:解決方法有四種嘗試,1)蹲撐,屈臂、重心前移,不急於做動作,雙臂用力推墊,使身體恢復到雙臂撐墊的動作,反復練習此預擺,體會蹬地和手臂支撐;2)大腿、胸和下頜夾一球膽(或軟式排球)做團身、屈肘翻掌於肩上的來回滾動動作,要求球夾緊不能掉,體會團身緊;3)降低難度做前滾翻並腿坐,體會蹬腿和手臂支撐的感覺;4)利用踏板的坡度做由高向低的前滾翻練習。
9. 抱膝過早
動作成因:經過失敗後學生易產生翻滾後提前抱膝現象,即在雙腿蹬地的同時雙手迅速做抱膝動作,以至於後續動作中沒有支撐和推手。
糾正方法:仰卧舉腿,當腳尖觸頭後地面瞬間,利用反彈力量迅速前滾抱膝;或利用斜坡(踏板)做上述動作。教師要強調當身體重心移過垂直線後(背腰部著墊時),雙腿迅速屈收,腳後跟盡量向臀部處靠攏,同時低頭團身,雙手抱小腿,成蹲撐。
10.雙腿「前伸」、團身不緊
動作成因:即未收小腿,前滾翻動作至仰卧階段臀部著地,雙腿「前伸」並向前放小腿躺在墊上,造成起立困難。其原因主要是腰腹力量弱,大腿沒貼緊胸、小腿沒貼近臀部,滾翻時團身、收腹、收腿力量不足,造成收腹收腿不到位,團身不緊。
糾正方法:1)在墊子的恰當的橫向位置畫一條橫線,也可拉一條橡皮筋,限制雙腿「前伸」,並告訴學生雙腳落地時不能超過橫線或碰到橡皮筋,完成收腹、收腿、團身動作;2)利用斜面:仰卧在踏板上,雙手頭後反握踏板邊緣(可以釘一塊橫木),雙腿上舉至水平,鬆手前滾,迅速團身抱膝成蹲撐;大腿、腹部和下顎同時夾住球膽(或軟排球)做上述動作,團身前滾時用身體把球膽緊緊壓住不得脫落;3)將呼啦圈放在小墊子的中間,鼓勵學生在做前滾翻動作時能順利通過呼啦圈,使其自然而然緊緊抱住自己的身體,團身不緊這個難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11。兩腿不能蹬直
動作成因:提臀蹬腿後,腿沒有蹬伸的過程,一直處於屈腿狀態。
糾正方法:做前滾直腿坐練習中始終保持直腿,體會直腿感覺。同時教師要強調「蹬地前滾時有直腿過程,滾動要圓滑」。
12.無推手
動作成因:推手的時機掌握不準。在動作後半段時手推地有助於身體翻轉成蹲立。
糾正方法:1)在後腦勺觸墊(重心位置已經移到兩手中點前方)的瞬間,雙腳均勻用力蹬離地面後保持伸直狀態,同時雙手均勻用力推墊張肩(此時臂是推直的);2)在由蹲撐後倒開始的「不倒翁」練習中加推手動作,類似於後滾翻動作的起始階段。
13.起立動能不足(翻轉速度慢)
動作成因:1)動作起始階段雙腿蹬地用力不足或重心過低;2)滾動不圓滑、緩慢;3)起立時習慣用雙手推墊,從而形成多餘動作,造成起立失敗;3) 低頭含胸與抬臀、蹬地動作脫節、不連貫是翻轉速度慢的另一個原因。
糾正方法:1)抬高地勢練蹬力:兩腿的蹬力不夠,滾動速度就會變慢,進而會導致學生在滾翻後坐在墊子起不來的情況出現。將兩塊大墊子(厚度30cm的跳高大墊子)摞在一起讓學生練習(根據學生平均身高確定墊子數),如果不加大蹬地的力量,根本就不能完成滾翻動作,難度的提高反而提醒了學生用力蹬地。一段時間的練習後,再撤掉一塊墊子,有效解決蹬地力量不足的問題;2)做由高到低、低到高即有一定坡度(如起跳板、跳箱蓋)的前滾翻
動作練習:教師要強調前滾翻的動能是由動作起始階段雙腿用力蹬地產生的,蹬地前滾時有直腿過程,滾動要圓滑。「兩腿蹬直快低頭,團身滾動像圓球」,做到蹬地充分,收小腿及時;蹬地加大力矩,收腿減小力矩。利用滾翻起立時接拋球可以糾正起立推墊的多餘動作;3)推手練習:方法同(12)
總之,身體團的緊能縮短身體的翻轉半徑,翻轉時會更容易,節約能量,為蹲立提供良好條件。小學生初學前滾翻所產生的錯誤動作和現象(如摔背、滾偏、側前滾翻、側倒、翻轉速度慢等)都可通過團身不緊的改正而得到解決,所以說很多文章和案例都把團身緊作為教學的重難點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