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與小學生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
一、尊重家長、理解家長是前提
一方面要尊重家長。心理學有一句名言:「如果你想要人們相信你是對的,並按照你的意見行事,那就首先需要人們喜歡你,否則你的嘗試就會失敗。」我們做班主任的不可能在跟家長接觸的短短時間內讓家長喜歡自己,但我們可以注重自己的言談方式,使家長產生一種願意跟你溝通的的慾望。因此再跟家長溝通之前,一般要充分准備好學生的材料,諸如學生的各科考試成績,作業完成情況及老師近段時間的評語等。同時在腦海里預想一下家長可能遇到的問題,力求自己在回應家長的問題時做到准確無誤,以增強家長對自己的信任感。而對於少數文化程度較高或教育孩子經驗豐富的家長我們本著虛心求教的態度,跟她們交流和請教管理孩子的方法,這樣既便利我們工作,同時也讓家長覺得我們比較民主隨和、誠實可信,從而更願意跟班主任聯系溝通。
另一方面理解家長。在與家長交流的過程中,理解家長對孩子造成的一些過失或者為了孩子與老師發生的矛盾等問題。事實上,我們從家長那裡會得到學生的各種信息,同時老師還把學生在校的表現反饋給家長。如果教師與家長結成和諧融洽、互相信賴、彼此合作的教育同盟力量,會把孩子引向好的發展。
二、善於與不同類型的家長進行溝通
因為家長的組成是非常復雜的,其知識結構、修養程度等都參差不齊,沒有哪一種家庭教育方法是萬能的,班主任應對學生家庭進行調查分析,對待不同層次的家長,班主任可採取不同的方式對待,做到因人制宜、有的放矢。
對於知識型的家長,班主任可以如實地向家長反映學生情況,在充分肯定家長的合理化建議的同時,適時提出自己的看法;對於溺愛型的家長,班主任一般在交談時先肯定孩子的長處,然後用懇切委婉的語言向家長反映情況,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以及溺愛所帶來的危害,從而使得這類家長在班主任的幫助下全面地了解孩子,並主動積極配合學校的教育工作;對於那些對孩子失去信心而放任孩子的家長,班主任要多強調家長在孩子成長與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吸引他們主動參與到孩子的教育活動中來,班主任要及時將學生的點滴進步反映給家長,激發他們對孩子的信心;對因離異而不管孩子的家長,要勸他們不要因個人恩怨而影響孩子,幫助他們在孩子的教育上盡到自己的義務。其實無論與何種類型的家長溝通,最關鍵的還是要以誠待人,將心比心,相互理解,保證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建立家校聯系的有效途徑
一方面的聯系途徑是家訪。通過家訪,班主任能了解學生的成長環境、家長的文化素質、家庭教育狀況等基本情況,從而對學生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和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在家訪中,班主任宜與家長共同商洽教育學生的方法,樹立家長教育子女的信心。不宜過多地指出學生的錯誤,削弱家長對子女的信任。由於通訊事業的迅猛發展以及移動通訊具有的便捷、快速、方便等優點,使得電話或簡訊溝通成為一種新的方式。班主任通過給家長打電話、發簡訊的方式,既便捷,又宜於與家長的情感維系。需要注意的是,班主任在與家長電話交流時,語氣要和藹,要親切。對學生的近期表現,要多肯定,多鼓勵;對於不足,要委婉表述。隨著現代網路事業的發展,網路平台也日益成為交流的重要方式。班主任可通過Email、網路博客等方式與家長在網上進行交流。
另一方面的聯系途徑是定期開家長會。家長會是家校聯系中佔主導、最重要的交流方式。家長會的定義是由學校或教師發起的,面向學生、學生家長,以及教師的交流、互動,介紹性的會議或活動。通俗講,就是「學校同家長聯系的一種方式」。召開的目的就是要促使家長與老師互相理解和支持,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能更好的配合,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然而,長期以來,家長會卻存在形式單調、內容雷同、方法陳舊等現象。這就需要我們建立新型的家長會模式。首先,班主任在召開家長會時應學會換位思考,從家長的角度出發,體會被尊重、被接納、被理解的感覺。其次,家長會的內容應具有豐富性。家長會上除了傳統上的匯報學生的考試成績外,還應包括孩子品德言行的進步、綜合素質的提高等方面的內容,從而提醒家長重視孩子的身心健康等。最後,家長會的形式應多元化,且要具有研討性。改變教師一言堂式的傳統形式,變為研討交流式,使它成為老師與家長和老師與學生、家長與孩子、家長與家長之間的討論會和交流會。
四、要正確地評價學生
教師與家長接觸,往往離不開評價學生。在家長面前評價學生,可以先請家長談學生在校外的表現,而後班主任談學生在校內的表現。對學生的評價有以下幾點:
一是進行發展性評價學生,即學生在發展過程中的表現是否進步,是否一天一個腳印,一步一個台階,向上發展。以此來評價學生,使學生在遷移默化中走出分數的怪圈,從而全面提高整體素質。
二是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客觀地、全面地評價每一個學生,使家長聽後,覺得這是教師的肺腑之言,感到學校教育的目的和任務是與家長的願望相一致的,從而做到心理相容,共同教育學生。
三是講究方式。在共同語言上多交流,注意語言技巧,切忌挫傷家長的自尊心。因為家長都有一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莊稼別人的好,孩子自己的好」,在他們心裡,自己的孩子是不錯的。假如,我們教師在家長面前盡說學生這不好那也不好,把學生看扁了,會嚴重地挫傷家長的自尊心,畢竟最差的學生也還有他的閃光之處。
五、讓家長感受到你是一個認真負責師德高尚的教師
班主任在與家長的談話中,始終能反映或體現老師對學生是:「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體現出他把孩子交給你放心,家長非常信任你!
總而言之,班主任和家長的交往非常重要,班主任和家長良好關系的建立需要靠老師的責任心,靠相互的尊重,靠彼此感情的溝通,而它又建立在對學生正確評價的基礎上。班主任應以與時俱進的精神去學習、總結他人的成功經驗,以創新思維來指導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上形成新的思路,開創新的局面。
B. 小學教師如何與家長溝通
」這短短的一段話,多次出現「一致」、「同樣」、「志同道合」這樣的詞語,旨在向我們強調家校形成同步教育的重要性。 在小學的起始年級,往往是家長最重視孩子的時期之一。大部分家長都有這種思想:從一年級開始孩子是正式讀書了(接受學校教育),要看出孩子的真實水平了。由於現在社會競爭激勵,家長們都從小就對孩子耳提面命,要認真讀書,要考上大學,要有出息。孩子剛上一年級,這個時候的家長一方面既心裡在對老師進行審視觀望,一方面是非常熱情而又焦急地希望得到老師的幫助。家長的這種心理只要是做父母的都能明白。過了這一階段,在小學,除非有什麼大變動,家長不會再有這樣的熱情參與學校教育了。作為班主任,一定要抓住時機,所謂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啊。 首先得有交流、合作的氛圍,假設你是一位學生家長,當你步入孩子所在的學校時,你能感覺到學校潛在的氛圍嗎?它是歡迎你來參與還是將你拒之於千里之外?每所學校都有不同的氣氛,他是在學校管理人員的影響下形成的,反映著學校每一個教職員工與家長合作的態度。很顯然,學校的這種氛圍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家長是否願意主動關注學校。做為班主任,是創造氛圍的主要人員。 其次,教師要在孩子們心中留下您慈愛、和氣的臉龐,只有孩子們在心理上接受了您,有了一定的安全感,才能有效地施教。家長們一看,孩子這么快就接受了教師,一定會把一顆懸著的心放下,也就從心底里開始接受您,佩服您。要知道孩子都是從一個個獨特的家庭中出來的,他們並不是一張張白紙。經驗老道的老師往往能從一位學生身上看到其家庭情況和家長的影子。走進一個家庭,就能明白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孩子。教師需要教育學生,教師也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引導家長,從而能為提高全民的素質出力。 一、溝通方式,無處不在。 實際而有效的指導是家長們迫切需要的。因為年輕的家長們,在忙碌的同時又無不渴望「子成龍,女成鳳」,可是由於忙碌,加上自身的條件,使他們對孩子只有愛的「渴望」,卻缺乏愛的「能力」。所以談教師與家長的溝通,其實是以教師為主動的,對家長具有一定指導的交流。 定期地召開家長會是教師與家長共同探討孩子的教育問題,教師指導家長的重要途徑之一。家長會上,教師可以將自己的教育目標、思路公布,將自己的教育方法傳達,家長們也能互相交流。家長會切忌流於形式,缺乏實效。同時,家長會畢竟開得少,一學期一次已經非常不錯了,有些學校甚至一年一次也沒有的。所以單單靠家長會那是遠遠不夠的。 家訪是傳統而有效的溝通手段,教師上門顯得有誠意,有利交流。家訪前應做好必要的准備:首先要有家訪工作的目的。要設想好:通過家訪,教師要達到什麼目的;預計對學生會產生什麼影響;對不同的目的,不同的學生准備採用什麼方法;預計家長對於教師所反映的情況會是怎樣的態度等,有針對性地制定出應對的策略。其次還要了解被訪問家庭的基本情況:家庭狀況、家長的知識層次、對學生的關心程度等,再根據家長的文化層次、工作性質、性格特點等差異,選擇採用何種談話形式和方式,或直截了當陳述,或耐心解釋引導等,最後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選擇採用學生、家長、教師三方談話式,還是採用家長、教師兩方談話式等。家訪要避免隨意性,更要避免向家長告狀。 實際工作中還有一些溝通方式也常被班主任們運用: 1、書信的方式。與家長定時進行書面交流,把要布置的任務,家長需注重的方面,以及自己的想法可以清楚有條理地寫在紙上,讓孩子帶回家,家長閱讀後還可以回信。家長信的優點是簡便,無需勞師動眾,教師也可以有一定的准備。一些平時難開口的話可以寫在信上以取得支持或諒解。薜瑞萍老師(網名看雲)就是通過一系列的家長信—— 「請跟我來」,來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與指導,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效果。她引導孩子進行高品位的閱讀,通過一封封言辭懇切、有理有據的給家長的信,使家長跟著她走上閱讀之路,為了孩子,她們共同學習、一起讀書,不斷提升自己。 2、接送時面對面的交流。低年級家長接送孩子上學放學的多,這正是班主任與家長交流的良機。老師能把孩子當日或近幾日的情況與父母交流,又能了解孩子在家情況,而且是直接地、近距離地與家長接觸,便於老師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家庭即他的生長土壤。這種溝通是非常有針對性的,雖比不上家訪了解地系統深入,卻以「短、平、快」為長,很有實效。但是幾乎每天的面對面接觸需要老師保持良好的心態與清醒的頭腦,一天的工作無疑是瑣碎而又累人的,如若不注意,帶著情緒與家長交流,那效果往往是適得其反,後果往往是難以補救的。 3、現代通訊交流。接送時的交流固然好,但是涉及到因父母上班而無法接送的家庭,要想經常聯系就可依靠現代的通訊工具了,電話,手機,簡訊,很多老師和家長採用,方便、及時和有效。學生考試得了好成績,發個簡訊報喜,家長會覺得自己的孩子得到老師的關注;學生身體不舒服,及時打個電話通知家長,家長會覺得老師工作細致,孩子交到老師手上放心;過節過日,手機上收到一條條祝福的話語,教師會感到舒心;假期里家長來詢問有關學習的問題讓老師感受到肩頭的責任……電話等的交流,雖比不上面對面來得真實與自然,可是卻能隨時隨地,又能應對突發事件,是一種靈活的溝通方式。 再次,家長自身素質的提高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作為班主任,我覺得還應以自身的素質去影響家長,引導家長。有的家長望子成龍,自己卻從來不讀書,不看報。認為學習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不讓孩子看電視,自己卻下了班,打撲克,玩麻將。有的家長在家休息,把孩子關在自己小屋裡學習,自己卻在沙發上磕瓜子,看電視,手裡拿著遙控器,一邊換著頻道,一邊在門縫里看孩子是不是真的寫作業,嘴裡還不停地喊:「要認真寫,寫不好可得重寫一遍。」要求孩子去好好學習,自己卻不天天向上,這樣的教育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班主任應通過適當的方式讓家長意識到: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有怎樣的家庭便有怎樣的孩子。自己的素質不提高,很難培養出優秀的子女來。當然,教師不能以居高臨下的態度去教訓家長,畢竟家長不是學生,家長的素養並不是說提高就能提高的,盛氣凌人的態度只會引起家長的反感。我們提倡老師自身的力量去感染、影響家長。比如教師熱愛讀書、又與家長建立起信任的友誼,可以推薦好書閱讀,以書為載體互相促進、交流。教師自身素質、人格魅力會像巨大的磁場那樣吸引周圍的磁鐵。 三、溝通技巧,有效為本。 在小學的低段,教師與家長接觸是比較頻繁的,交流的機會也多,但並不見得一定是與家長的溝通都是有效的,也不一定都產生了教育的合力。在與家長交流溝通的過程中還有一些情況是必須要把握好的,否則事倍功半不說,還有可能導致與家長關系破裂,從而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 1、不同類型家長區別對待。每個家庭都是非常有「個性」的。因為家長的組成是非常復雜的,其知識結構、職業類別、性格氣質、修養程度等都參差不齊,沒有哪一種家庭教育方法是萬能的,某種方法在這個家庭有效,但到另外一家則不靈。班主任應對學生家庭進行調查分析,對家長的文化水平、職業狀況、年齡、家教思想、家庭關系等做到心中有數。對待不同層次的家長,就要有不同的溝通方式,不同的溝通內容。例如在農村,為了創造家庭學習的氛圍,對於有一定文化的可建議家長閱讀,而對於幾乎不認字的家長可鼓勵他們與孩子共同學習,一起認字,讀課文,切不可一刀切而挫傷了家長的積極性。 2、與家長宜保持適當的距離。我們提倡教師走近家長,相互了解,以取得支持,進行溝通,但是不一定走得越近越好。走得過分近,教師往往會越權,或參與了學生家庭的矛盾,或讓學生會認為自己有特權而沾沾自喜。 有這樣一位班主任,班上有一位學生的父母感情不好,妻子沒有工作,一切依賴丈夫,疑心丈夫有外遇,因為信任,她就和班主任傾訴。為了挽救即將破裂的家庭,這位班主任把孩子父親請到學校,跟他談了孩子的教育和成長問題,並讓他保證不做破壞家庭的事。當時這位父親非常誠懇地接受了。可不久,班主任在外面遇到了學生父親和年輕女人很親密地在一起,於是將此事告訴孩子的母親,希望一同阻止危機。然而,孩子的父親竟然當面承認一切,並且提出離婚。孩子的母親精神崩潰殺了丈夫,自己也進了精神病院……孩子一下子成了孤兒。 在這個案例中,班主任雖然一片好心,與家長關系也非常密切,可是行動顯然越權了,幫助變成了干涉。事實證明,她這樣做,不但超出了教師的職責范圍,而且她的干預並沒有解決人家的家庭危機,反而造成了更大的危機,出了人命。 3、在廣大的農村,教師與家長溝通的主動權在教師手裡。農村的家長普遍對老師是比較尊重的,所以談教師對家長的指導基本上是可行的。可是,如果面對這種局面,教師產生過高的「身份期待」,即依靠外在的身份上的某種光榮,來提升我個人的價值,那麼家長也不會賣你的帳,或者當面不敢對老師說什麼,心裡卻在想:這老師沒啥名堂。作為教師自己,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依靠自己的人格魅力,而不是教師這個職業,讓家長感受到你真正是「一個教師,是多麼高尚的人」(盧梭)。 總而言之,家長工作是我們老師份內的事,做好了,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C. 小學班主任如何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
小學班主任如何與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小學班主任跟家長進行溝通的話,一定要通過小學的這種教學模式中去了解學生對於學生的一些學習的問題。這樣跟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才能夠促進學生的成長。
D. 教師與家長如何進行有效溝通
教師和家長間的交流屬於一種平等的交流,不存在貴賤之分。所以,教師在和家長溝通的時候,要懂得尊重家長。特別是對待那些調皮孩子的家長,更要悉心交流,與家長一起商量解決問題的對策。
另外,教師在於家長溝通的時候,要懂得傾聽。不要一味的講述自己的大道理。這樣的交流就會非常片面,不利於雙方了解孩子更多的信息,甚至也可能教師自己會存在錯誤。這個時候,只有懂得傾聽,才能發現更多,也能更加全面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家長是一個很復雜的群體,他們往往有不同的文化層次,家庭背景和個性特點。所以,在溝通的時候,交流語氣和方法也需要各不相同,這樣才能有效的和家長交流。
教師和家長溝通的方式有哪些
電話交流:電話交流是教師和家長時,比較理智的一種方式。教師可以在電話中和家長說一說孩子的近況,以及一些學習上的問題。這樣加深和家長的溝通,可以更有利於孩子的教育。
家庭訪問:為了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家訪也是一種必備的溝通方法。特別是一些比較調皮的問題學生,更有必要進行家訪,尋找問題學生的問題根源。這樣才可以為家長答疑解惑,解決問題。當然,教師去家訪也會出現家長不禮貌或是冷落的情況,這樣也不必產生負面情緒,應該冷靜對待,巧妙化解就可以了。
家長會:家長會也是教師和家長溝通的一個方式,在家長會上,教師也可以和家長說一說孩子的問題,但是家長會這種方式有一個缺點,就是家長會上是教師要面對幾十個家長,在有限的時間內,難免會有很多問題來不及說,或是說的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