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二年級品德與生活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教學中論題鑽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效的教學途徑。所任科目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成績良好,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
教學中把思品與生活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准,懂得何謂善、惡、美、丑,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本學期的品德與生活,教學目標是初步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教育學生遵守紀律,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保護環境,愛惜資源;使學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見的自然、社會常識;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勞動技能。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我注意把握兒童的實際情況,根據課程標準的各項規定製定教學計劃和教案,幫助兒童展開活動。兒童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發展、經驗的積累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因此,教學活動中我注意活動之間的連續性,幫助兒童獲得彼此聯系的、不斷深化的經驗和體驗。在課堂上,關注言行不良表現的學生,及時調動班級和教師的力量幫助他們認識錯誤,認識錯誤造成的嚴重後果,從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時注重培養他們養成儉朴,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保護環境的道德行為習慣,個性心理方面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㈡ 在你的品德教學實踐中,是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有哪些可行的教學策略可以和大家分享
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設問題情景的方式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手段之一,其方法主要是讓學生直接面對實際、解決真實問題,通過學習、研究並提出解決方案。如我在教學北師大版的四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第一單元《走進美麗的家鄉》的第一個主題《站在高高的山崗上》時正是通過設置真實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我是這樣設計的: 1、在進行問題情境教學前,我先帶領學生一起學習了教材中的內容,共同了解了外地小朋友的家鄉的一些情況,同時也學習到了那些小朋友認識自己的家鄉用了什麼方法和手段。這一環節的學習為下一步學生們的探究學習提供了實踐範例。師生一起學習完教材之後,學生們自由發言:你想了解我們自己家鄉的哪些方面的內容?在此基礎上,我根據學生的實際和他們所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提出了真實任務,結合授課內容為學生創設了問題情境。
2、我根據學生學習中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號召自願結合,組成五個專題小組:地貌組——主要了解家鄉的地理環境特點;「路網」建設組——主要研究近年來家鄉的交通建設情況;「現代化」建設組——主要研究家鄉工農業發展的現狀;「今昔對比」組——主要了解家鄉的過去和現在的變化;「展望」組——主要是對家鄉美好未來進行展望。
3、建組後,學生利用業余時間,藉助書籍、報紙雜志、網路等多種途徑收集相關資料,小組成員之間互相交流,並在組長帶領下,進行整理、綜合。與此同時我也積極儲備相關內容的資料,選擇能引發學生思考的教學內容,創設利於學生創新精神培養的條件。
4、課上採用不同方式讓學生進行匯報,交流研究成果。在匯報中,每個小組都各有特色。比如,「地貌組」將他們的研究成果製成了多媒體演示文稿,「路網」組將他們搜集到的資料製作成了簡報,「今昔對比」組的同學們把他們對家鄉的變化及熱愛之情編導成一段小品劇。通過學生們的精心設計使他們的匯報都有聲有色。在學生小組匯報的過程中,我把課下搜集到的資料及時地進行補充,適時播放一些精彩的錄像資料,並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教學。
5、最後,對每個小組的研究過程和成果進行綜合評價。通過自評、他評和小組互評等方式,我加以總結後對每個小組、每個同學進行客觀的評價,設集體獎,如合作獎、組織獎;設個人獎,如搜集資料獎、最佳創意獎等,予以表彰鼓勵,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問題情境就是讓學生在尋求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綜合全面地分析和思考問題,以促使學生形成用關心社會的態度並積極參與社會生活中去,從而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㈢ 小學品德活動化教學要遵循哪些原則
小學品德課活動化教學的實施策略
《品德與生活》是一門跨學科的活動型綜合課程,它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基礎,統合道德教育、健康教育、勞動教育、自然教育、環境教育、生活教育、安全教育和科技教育的內容,廣泛涵蓋歷史文化、地理環境、社會制度、經濟活動、公民素養、人際交往、日常生活諸方面,涉及倫理學、社會學、歷史學、地理學、經濟學、政治學、法學、心理學以及文化學、人類學、生物學、生態學等多個學科領域。並按照兒童生活的時間、空間,把兒童的現實生活中經常遇到的的各種事情與事件,加以典型化、主題化,形成活動取向的超學科主題式整合設計。在《品德與生活》的教學探索活動中,我採用活動化教學,努力創設學生學習的情景,設計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游戲和其他實踐活動,提供學生學習的漁場,引導兒童「學會生活」,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質和勇於探究、創新的科學精神,讓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培養樂觀進取的精神。
一、課前收集,豐富課程資源
我不認為「兒童的心靈像一張白紙」,每個人,當然包括每個小孩都是獨特文化的擁有者。學校的學習,尤其是課堂上的知識只是占其極少的一部分,他們的文化來源是廣闊的。可以來源於長輩營造的家庭文化氛圍;可以來源於科技資訊;可以來源於報刊雜志;更可以來源於同伴的感染啟發。在《品德與生活》的教學中,我注重指導學生從多渠道多方面獲取信息,在獲取的過程中,達到認知目標、情感目標、態度目標的實現。
因此,在教學之前我著重指導學生通過實物收集、圖片收集、音像收集以及文字資料的收集為學生提供課外學習的資源,提供一個無所不有的漁場。通過這些方法的指導,我在教學《春天來了》一課時,讓學生去收集各式各樣的樹葉,學生興趣昂然收集到了各種形狀不同的樹葉,在小組內交流,在課堂上展示;在教學《我的家》一課時,我讓學生搜集了他們的全家福,越多越好。並讓學生講出裡面的人都是誰,在哪裡拍的照片,當時你的心情怎樣。在搜集的過程中,感受家的概念,體會家庭生活的歡樂,達成情感目標的實現。
二、上課交流,煥發生命活力
我相當認同普羅塔克所說的:「兒童不是一個需要填滿的罐子,而是一顆需要點燃的火種!」在《品德與生活》的課堂上,我設計多種游戲,創設多種活動情景,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使課堂的教學成為煥發生命色彩的漁場。在《我和小夥伴》的教學中,學習目標是讓學生懂得怎樣與小夥伴相處的道理,體會給自己、給他人帶來的快樂。為此,我設計了三種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方式供學生選擇,讓學生在游戲中幫助別人解決一個個和小夥伴相處時遇到的問題,通過游戲本身完成了這節課的學習任務。整節課學生的參與熱情十分高漲。從課堂的反饋來看,我們老師都驚喜的發現學生之間關系更為融洽了,主動幫助別人的學生更多了,同學之間友好交往的也更多了。
三、課後延伸,融入日常生活
應該說,學生掌握了做人的道理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面對實際的生活,面對人生的困難與挫折所表現出來的價值取向、人生態度,或者是否把課堂上的激情延續到以後的學習中,日常生活中。這就有待我們關注課後的延伸,使學生的日常生活成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漁場。正如洛扎諾夫暗示教學原理所提到的我們要重視兒童的興趣,重視隱性環境對兒童的影響。在上完《春天來了》後,我布置了一個作業:用你喜歡的方式和春天一起玩。可以到公園或野外尋找春天的足跡,用照片,用圖畫,用文字記錄下來;也可以用春天的樹葉或春天的花朵創作一幅畫;更可以唱一首春天的歌、讀一首春天的詩;甚至是播下春天的種子,發現生長的秘密。讓學生和家長一起感受春天的美麗。如今我們的課室窗檯上擺滿了同學們種的小苗苗,牆上貼滿了同學們製作的一幅幅樹葉畫,教室里流淌著同學們抑揚頓挫的讀書聲??整個教室充滿了春天的氣息,大家共同徜徉在春天的海洋里,分享對生活、對大自然的熱愛。
作為現代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培養學生在好環境下適應和生存的能力,還是通過一定環境的錘煉讓學生獲得最終能適應生存環境所需的能力呢?答案是肯定的。我認為,活動化教學能夠使我們的教育目標有效地達成。正如,牧人的成功在於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聰明的牧人,告訴他的羊兒哪裡是水草茂盛的地方;我也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有智慧的教師,採用活動化教學,告訴我的學生哪裡有自我發展的漁場。
㈣ 思想品德課常用的教學策略有哪幾種
第一,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挖掘新教材的思想性。「思想性是思想品德課的根本性質,是思想品德課的首要特徵,也是本課程的靈魂。「(《思想品德課程標准解讀》)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本質上是德育課程,必須充分發揮其育人功能。教學中,教師必須吃透教材,深挖其思想性,提煉思想品德觀點,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方向引導,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基本的善惡是非觀念,學做負責任的公民,過有意義的生活。
第二,發揮教師的能動創造性,對新教材進行加工創生。教材不是固定不變的,它隨著時代的發展需要不斷豐富、充實和完善。教師是有一定知識基礎和能力水平的教學實踐者,不是教科書的執行者,而是教學方案的開發者。教師教學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如何使用教材(教科書)----是『教教科書』還是『用教科書教』,這是區分教師專業化程度的標尺。」(吉本均:《現代授業研究大事典》)。在教學中,教師應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能動地乃至個性化地解讀教材和運用教材,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道德認識出發,對教材提供的材料和信息進行合理取捨,對發生在學生身邊有典型教育意義的鮮活資料給以必要補充,使教材更豐富,內容更充實,從而實現教材的創生和教學目標的達成,提高教學效果。
㈤ 如何運用教學策略將微課程植入小學品德與社會的課堂
1、學習探索有效課堂的基礎理論、基本策略、典型案例、實施途徑及評價方法、標准,形內成比較完備容的理論體系及評價體系。
2、加強構建有效課堂實施過程中的典型案例,重點難點熱點問題的研究,形成一批有效且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教育科研成果,更好的服務於教育教學實踐。
3、構建符合校情學情的具有特色的有效課堂新模式,並推廣運用。
4、扎實開展有效課堂的構建活動,鑄就一批課堂教學名師。
5、注重過程管理,強化指導、評價,使學校教育教學進一步規范,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得到轉變,素質明顯提高,教學質量大幅度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