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誰有幾篇優秀的人物通訊啊!急急急!快!
胡大白 安安靜靜做大事 胡大白的沉靜,讓我感到了一些震撼:面前的她,和善地微笑著。一件寶石藍色開衫,把她的皮膚襯托得更加白皙;那雙看過了63年的人生風雨的雙眸,居然純凈如水。 一時間,我的腦海疊現出一連串形象———恬靜的女子、聰慧的學者、慈祥的母親…… 講她的故事,並非僅僅因為她是一位全國人大代表。 1 1943年,日本鬼子轟炸鄭州的時候,她在父母逃難途中降生。地點是座石灰窯。父親雖然只有小學文化,但卻接受男女平等的新觀念,在為她取大名時,用了族譜中男孩子的「大」字————胡大白,這個名字,也許註定了她的人生與眾不同。 曾經孕育了華夏文明的中原大地,在災難頻仍的抗戰時期並沒有給她多少滋養。但是,40年後,她卻用赤誠深情地回報著故土———— 在黃河岸邊的鄭州市,一座佔地2106畝、建築面積37萬平方米的校園里,有26000多名學子分別在52個專業接受良好的高等教育。這就是新中國高等教育史上第一所民辦大學————黃河科技學院。 這座擁有8億元固定資產的大學,國家從未有過投資。而擁有這一切的院長胡大白,20多年前還是病榻上的廢人。 2 假如沒有那場災難,胡大白的人生也許會改寫————1981年,風華正茂的胡大白是母校鄭州大學一名優秀講師。然而,一次意外發生了:這年冬天的一個夜晚,從胸悶氣短中醒來的她馬上意識到自己是煤氣中毒。她掙扎著要去打開房門時,卻碰翻了火爐……滾燙的一大壺開水,使她成了一個重度燙傷面積達30%以上的病人。激情綻放的人生,從此被冰凍。「我在病床上躺了3年,從來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專門讀書和思考。」胡大白如今的回憶竟然帶著幾分眷戀。她說,「一番靈魂的掙扎之後,我想通了一個最簡單的道理:如果找到一個最適合於我能力、又是社會需要的事情做,我就會面對成功。辦教育是我的強項,動亂十年的國家需要人才,我的口、腦都沒有問題,我能行!」 她立即把目光投向一大批由於種種原因進不了大學校園的人。本可以靠國家工資過一輩子清閑日子的胡大白,踏上了一條健康人都難以承受的曲折艱難之路———辦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輔導班。 30元錢印製聽課證、買紙筆、刷廣告,她起家了。接著是到處說好話聯系聽課地點、訪問優秀教師、協調各個主管單位,頂住各種因為不理解帶來的流言蜚語…… 「從死神那兒回來的人,這些困難經受得住,惟一沒有充分准備的是,改革開放帶來的教育事業發展如此之快,社會對知識的需求如此之強烈,應該說,是歷史推著我往前走而不能停下。」 學校從起初的高等教育自學輔導班,很快發展成全日制脫產學校,在校人數和師資力量迅猛增長。1994年2月,經國家教委批准,黃河科技學院面向全省統一招生,成為我國《民辦高校設置暫行規定》公布後的第一所實施高等學歷教育的全日制民辦高校,在校生以100%的速度連年增加。為了培養適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新型人才,胡大白設立了河南省高校惟一的人才市場,增設了市場上需要的一些新興學科和實用性課程,培養懂專業技術、會經營管理、又能搞公共關系的復合型、開放型人才。連續多年,學校的應屆畢業生都在畢業前就被搶聘一空。 靠教育發展教育,是胡大白多年來從實踐中總結的高校發展有效之路。黃河科技學院先後創辦了科學研究所、科技開發公司、建築設計公司等8個校辦產業。這些企業都有較好的經濟效益,有力支持了學校的發展。去年,胡大白到國內外考察民辦教育後,對這條道路更加充滿了信心。她說,只有開放的教育才能永遠充滿生機和希望。 如今,胡大白親手創辦的大學,已經在中原大地站穩腳跟,被教育部樹為全國民辦高校的一面旗幟,她本人也成為中國十大女傑、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勞動模範。 3 胡大白的同事們說,身為上億元資產的擁有者,胡大白十分儉朴,一年四季,總是那幾套毫不起眼的服裝,如果不是她的氣質言行,僅從外表,誰都會以為她是一位普通的城市婦女。「我愛節省,也不太講究穿著。」聽我誇她身上的開衫好看,胡大白柔柔地笑著說,「這是兩件套,我花了200元在街上買的。」 她的笑容,把衣服襯托得很美;她的笑容,讓我無法看到歲月滄桑留下的任何痕跡。 「您平常總是這樣安靜嗎?」 「我喜歡的狀態是『靜若處子,動如脫兔』。」她說。她認為自己首先是一個做學問的人,盡管擔任職務多,事也多,但是只要有時間,她仍然會很快靜下來。「我的靜是休息,也是思考。有了充分的思考,才能夠在處理具體工作的時候快速反應,高效運作。」看看她桌上厚厚一疊議案、建議,我想,如果沒有平日深入一線的走訪調研,沒有長時間的深入思考,這些東西是不會有的。難能的是,當選人大代表18個年頭,她總是如此。 寧靜,卻成就驚人事業;簡潔,卻又多彩———這就是胡大白。
⑵ 如果讓你寫一篇關於現任任課老師的人物通訊,你會選擇哪位老師為什麼假如現場采訪,你提出哪些問題
現任老師的話應該是地理老師,她徒手就能畫圓畫地圖,不需要任何參考,也不需要工具,很厲害的
⑶ 人物通訊(中文系語文教師技能大賽)150字以內
人物通訊是用來復報道特製定人物的一種新聞體裁,通訊有許許多多名目,如:特寫、專訪、側記、札記、巡禮、速寫、集納、散記、記者來信、新聞小故事等等,能生動而細致地報道新人、新事、新風尚、新經驗的新聞文體。人物通訊作為其中最主要的一種新聞體載尤其引人注目。但通訊的時效期不及消息。
⑷ 求一篇關於老師的人物通訊範文,字數300左右。
潭千秋的事跡
「那四個娃兒真的都活了嗎?昨天晚上就聽說有個老師救了4個娃兒,我哪知道就是你……」張關
蓉撲到丈夫的遺體上放聲慟哭。
深夜的德陽市漢旺鎮,冷雨凄厲,悲聲四處,呼嘯而過的救護車最能給人帶來一絲慰藉,那意味著又有一個生命在奔向希望。
5月13日23時50分,救護車的鳴笛聲響徹漢旺鎮——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的救援人員在德陽市東汽中學的坍塌教學樓里連續救出了4個學生。
「我侄女是高二一班的學生,要不是有他們老師在上面護著,這4個娃兒一個也活不了!」被救女生劉紅麗的舅舅對記者說。
「那個老師呢?」
「唉……他可是個大好人,大英雄噢!」說著,劉紅麗舅舅的眼圈紅了。他告訴記者,那是一位男老師,快50歲了。
13日一早,設在學校操場上的臨時停屍場上,記者從工作人員手中的遺體登記冊里查到了這位英雄教師的名字——譚千秋。他的遺體是13日22時12分從廢墟中扒出來的。
「我們發現他的時候,他雙臂張開著趴在課桌上,身下死死地護著四個學生,四個學生都活了!」一位救援人員向記者描述著當時的場景。
譚老師的妻子張關蓉正在仔細地擦拭著丈夫的遺體:臉上的每一粒沙塵都被輕輕拭去;細細梳理蓬亂的頭發,梳成他生前習慣的發型。譚老師的後腦被樓板砸得深凹下去……
當張關蓉拉起譚千秋的手臂,要給他擦去血跡時,丈夫僵硬的手指再次觸痛了她脆弱的神經:「昨天抬過來的時候還是軟軟的,咋就變得這么硬啊!」張關蓉輕揉著丈夫的手臂,慟哭失聲……
就是這雙曾傳播無數知識的手臂,在地震發生的一瞬間從死神手中奪回了四個年輕的生命,手臂上的傷痕清晰地記錄下了這一切!
「那天早上他還跟平常一樣,6點就起來了,給我們的小女兒洗漱穿戴好,帶著她出去散步,然後早早地趕到學校上班了。這一走就再也沒回。女兒還在家裡喊著爸爸啊!」張關蓉泣不成聲。
「譚老師是我們學校的教導主任,兼著高二和高三年級的政治課。」陪著張關蓉守在譚老師遺體旁的同事夏開秀老師說,「在我們學校的老師里他是最心疼學生的一個,走在校園里的時候,遠遠地看到地上有一塊小石頭他都要走過去撿走,怕學生們玩耍的時候受傷。」
操場上,學生家長按當地習俗為譚老師燃起了一串鞭炮……
⑸ 作文:怎麼用人物通訊寫身邊的好老師
人們都說最美的是奇觀,而我認為奇觀的美是比不過老師心中的美麗的,不回是嗎?
每一答位老師都是這樣的,每當老師的嗓子啞了,或者病了,但老師從未說過「讓我休息吧」,除非病得特別厲害。老師們寧願自己受苦受累,暈到在教室里,也不願意讓我們拖一節課。不是嗎?所以老師很美,特別是帶病上課的老師。
老師的眼神很美。每當我們犯了錯誤,或者沒完成作業時,老師的眼神總是嚴肅的,讓人生畏。這時,老師的眼神彷彿在警告我們:怎麼又這樣?不是告訴過你們不要這么做嗎!怎麼又來了?每當這個時候,我們就內疚的低下頭。還有我們得獎的時候,老師總是微笑地望著我們,帶著笑意的眼神彷彿要為我們加油喝彩,對我們說:「做得好,恭喜你呀!」這是,我們又充滿了自信。還有……
老師的聲音,也是最美的。
當我們生病了,老師溫和的聲音在耳邊響起:「你沒事吧?好好養病啊,早日康復啊!」這是,我們彷彿充滿了力量,好好養病,早日回歸校園。當我們發言,老師鼓勵的話語回盪在耳邊:「不要急,慢慢想。」我們想著老師的話,問題也在老師的引導下漸漸想了起來。
老師的美,不言於外表,而在心中。老師的美,不會張揚,而是默默地奉獻。不是嗎?
⑹ 人物通訊的例文
胡大白 安安靜靜做大事
胡大白的沉靜,讓我感到了一些震撼:面前的她,和善地微笑著。一件寶石藍色開衫,把她的皮膚襯托得更加白皙;那雙看過了63年的人生風雨的雙眸,居然純凈如水。
一時間,我的腦海疊現出一連串形象———恬靜的女子、聰慧的學者、慈祥的母親……
講她的故事,並非僅僅因為她是一位全國人大代表。
1
1943年,日本鬼子轟炸鄭州的時候,她在父母逃難途中降生。地點是座石灰窯。父親雖然只有小學文化,但卻接受男女平等的新觀念,在為她取大名時,用了族譜中男孩子的「大」字————胡大白,這個名字,也許註定了她的人生與眾不同。
曾經孕育了華夏文明的中原大地,在災難頻仍的抗戰時期並沒有給她多少滋養。但是,40年後,她卻用赤誠深情地回報著故土————
在黃河岸邊的鄭州市,一座佔地2106畝、建築面積37萬平方米的校園里,有26000多名學子分別在52個專業接受良好的高等教育。這就是新中國高等教育史上第一所民辦大學————黃河科技學院。
這座擁有8億元固定資產的大學,國家從未有過投資。而擁有這一切的院長胡大白,20多年前還是病榻上的廢人。
2
假如沒有那場災難,胡大白的人生也許會改寫————1981年,風華正茂的胡大白是母校鄭州大學一名優秀講師。然而,一次意外發生了:這年冬天的一個夜晚,從胸悶氣短中醒來的她馬上意識到自己是煤氣中毒。她掙扎著要去打開房門時,卻碰翻了火爐……滾燙的一大壺開水,使她成了一個重度燙傷面積達30%以上的病人。激情綻放的人生,從此被冰凍。「我在病床上躺了3年,從來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專門讀書和思考。」胡大白如今的回憶竟然帶著幾分眷戀。她說,「一番靈魂的掙扎之後,我想通了一個最簡單的道理:如果找到一個最適合於我能力、又是社會需要的事情做,我就會面對成功。辦教育是我的強項,動亂十年的國家需要人才,我的口、腦都沒有問題,我能行!」
她立即把目光投向一大批由於種種原因進不了大學校園的人。本可以靠國家工資過一輩子清閑日子的胡大白,踏上了一條健康人都難以承受的曲折艱難之路———辦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輔導班。
30元錢印製聽課證、買紙筆、刷廣告,她起家了。接著是到處說好話聯系聽課地點、訪問優秀教師、協調各個主管單位,頂住各種因為不理解帶來的流言蜚語……
「從死神那兒回來的人,這些困難經受得住,惟一沒有充分准備的是,改革開放帶來的教育事業發展如此之快,社會對知識的需求如此之強烈,應該說,是歷史推著我往前走而不能停下。」
學校從起初的高等教育自學輔導班,很快發展成全日制脫產學校,在校人數和師資力量迅猛增長。1994年2月,經國家教委批准,黃河科技學院面向全省統一招生,成為我國《民辦高校設置暫行規定》公布後的第一所實施高等學歷教育的全日制民辦高校,在校生以100%的速度連年增加。為了培養適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新型人才,胡大白設立了河南省高校惟一的人才市場,增設了市場上需要的一些新興學科和實用性課程,培養懂專業技術、會經營管理、又能搞公共關系的復合型、開放型人才。連續多年,學校的應屆畢業生都在畢業前就被搶聘一空。
靠教育發展教育,是胡大白多年來從實踐中總結的高校發展有效之路。黃河科技學院先後創辦了科學研究所、科技開發公司、建築設計公司等8個校辦產業。這些企業都有較好的經濟效益,有力支持了學校的發展。去年,胡大白到國內外考察民辦教育後,對這條道路更加充滿了信心。她說,只有開放的教育才能永遠充滿生機和希望。
如今,胡大白親手創辦的大學,已經在中原大地站穩腳跟,被教育部樹為全國民辦高校的一面旗幟,她本人也成為中國十大女傑、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勞動模範。
3
胡大白的同事們說,身為上億元資產的擁有者,胡大白十分儉朴,一年四季,總是那幾套毫不起眼的服裝,如果不是她的氣質言行,僅從外表,誰都會以為她是一位普通的城市婦女。「我愛節省,也不太講究穿著。」聽我誇她身上的開衫好看,胡大白柔柔地笑著說,「這是兩件套,我花了200元在街上買的。」
她的笑容,把衣服襯托得很美;她的笑容,讓我無法看到歲月滄桑留下的任何痕跡。
「您平常總是這樣安靜嗎?」
「我喜歡的狀態是『靜若處子,動如脫兔』。」她說。她認為自己首先是一個做學問的人,盡管擔任職務多,事也多,但是只要有時間,她仍然會很快靜下來。「我的靜是休息,也是思考。有了充分的思考,才能夠在處理具體工作的時候快速反應,高效運作。」看看她桌上厚厚一疊議案、建議,我想,如果沒有平日深入一線的走訪調研,沒有長時間的深入思考,這些東西是不會有的。難能的是,當選人大代表18個年頭,她總是如此。
寧靜,卻成就驚人事業;簡潔,卻又多彩———這就是胡大白。
⑺ 急求一篇人物通訊!我的老師
作文網看看 作文書也有很多 《我的老師大笨蛋》
⑻ 介紹學校師資力量的新聞稿
(一)學校新聞的概念 學校新聞,是以宣傳為手段反映學校當前學習與生活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學校內部的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網路經常大量運用的一種文體。 學校新聞,是學校消息、通訊、新聞特寫與速寫等體裁的統稱。 (二)學校新聞稿的特點 1.真實性 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線。學校新聞,要求報道學校真實的事實。 2.實證性 實證性,就是說學校新聞要讓事實本身說話。事實的基本要素,一般應交待人、事、時、地、因果、怎樣、意義等七個要素。 3.及時性 學校新聞是新近發生或發現的事實的報道和評述。這就要求必須有新的事實、新的內容,表現出新的特點與新的意義。 4.開放性 學校新聞是不受空間限制的一種宣傳形式,具有沖破閉鎖隔絕現象的開放性。學校通訊員在撰寫新聞稿件時,必須要把握好新聞其開放性的特點。 (三)學校新聞稿的寫作方法 1.善於捕捉 要寫出好的學校新聞,就要善於捕捉蘊藏在現實教育教學活動中的豐富而有意義的新聞題材。要注意深入教育實踐與教育生活,留心各種各樣的校園事情,將新的分析思考寫進「新聞手記」。 2.勤於采訪 學校通訊員的實踐,實際上就是采訪的實踐。 采訪是一門專門的科學,也是一種獨特的藝術。通訊員的采訪要想順利進行並獲得效果,就要學會擬寫采訪提綱,找准采訪對象,注意采訪方式。 3.精於構思 獲得采訪後的真實情況,就要精心構思,動手寫出學校新聞稿。一篇學校新聞稿立什麼樣主題,選取什麼材料表現主題,材料的詳略處理與先後安排等等,通訊員都得一絲不苟地精心構思。 4.疾於運筆 運筆要「疾」,不僅僅是從時間上要求快,而且須快中求好。 二、學校通訊稿的寫作 (一)學校通訊的概念 學校通訊,是運用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等多種手法,具體、生動、形象地反映學校里的教育教學事件或師生典型人物的一種新聞報道形式。它是記敘文的一種,是校報、校園廣播常用的文體。 (二)學校通訊的特點 一般來說,學校通訊有四大特點: 1.真實性。 2.客觀性。 3.時間性。 4.形象性。 (三)學校通訊的分類 1.按內容分 學校通訊一般分為學校人物通訊、事件通訊、概貌通訊、工作通訊。 2.按形式分 學校通訊分為一般學校記事通訊、訪問記述(專訪、人物專訪)、小故事、巡禮、紀實、見聞、特寫、速寫、側記、散記、采訪札記。 (四)學校通訊的寫作 1.主題要明確 有了明確的主題,取捨材料才有標准,起筆、過渡、高潮、結尾才有依據。 2.材料要精選 按照主題思想的要求,去掂量材料、選取材料;把最能反映學校教育事物本質的、具有典型意義的和最有吸引力的材料寫進去。 3.寫人離不開事,寫事為了寫人 寫教育人物通訊固然要寫人,就是寫事件通訊、概貌通訊、工作通訊,也不能忘記寫人。當然,寫人也離不開寫事。
⑼ 人物通訊稿範文
(1)人物通訊
所謂人物通訊,就是以報道各條戰線上的先進人物為主的通訊。它著重揭示先進人物的精神境界,通過寫人物的先進事跡,反映出人物的先進思想,使之成為社會的共同財富。同時,也報道轉變中的人物和某些有爭議的人物。「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寫作時切不可把先進人物寫成從來沒有過的大智大勇,十全十美,寫人敘事力求言真意切,恰如其分。
〈實例〉
嚴師·慈父·名醫
——記酉陽縣浪坪鄉評議村小民師 喻登智 吳建平
采訪鄉村教師——酉陽縣浪坪鄉評議村小民師喻登智,鄉親們異口同聲地稱他:是名醫、似慈父、更是嚴師!
1975年,喻登智接過教鞭,在評議村小的三尺講台上一站就是20年。如今,他已由血氣方剛的毛頭小伙變成了鬢角染霜的「小老頭」,可他痴心無改,無怨無悔。
說他是名醫,不是因為他有多高超的醫術,而是因為他一直堅持義務為學生和鄉親們治療疾病。評議村地處酉陽、黔江、彭水三縣結合部,離鄉所在地也有近20公里。這里缺醫少葯。剛當上民師時,學生們因營養不良,常生病。喻登智買來一些醫學書籍,在認真教書的同時挑燈自學,掌握了兒科推拿術,並學會了用中草葯治療簡單的疾病。一次,學生謝光玉在課堂上嘔瀉不止,當即休克。喻老師用學到的知識緊急施救,使謝光玉終於蘇醒過來。家長聞訊趕來後,感激之淚湧出眼眶,連稱喻老師「恩人」。為備足常用葯品,他用自己微薄的收入在外出開會時盡可能多買些西葯,利用星期天和節假日到山裡采中草葯。
他愛生如子。三年級學生胡世淑學慣用功,成績優良,可連續幾天沒到校上課了。喻老師在家訪中得知,其父病故後家庭難以維持生計,只好不讀書了。喻老師鼻頭發酸,眼淚禁不住往外流。他當即決定免去胡世淑的學費,並保證供給她課本和學慣用品,使即將失學的胡世淑重返校園。問及20年中喻老師究竟為多少學生資助過書費和學費,他說:這點小事不足掛齒。
他抓校風、學風十分嚴格。有人對堅持升國旗不理解,他認為「可激發學生愛國熱情」;有人認為學生搞義務勞動是「不務正業」,他說這是培養「集體主義精神和愛勞動的習慣」。學生的紅領巾沒戴好,他幫助糾正,甚至臉未洗干凈他也幫助洗凈。
鄉親們還說喻老師是真正的「以校為家」。學校教學條件差,沒有教具,所用的直尺、三角極、圓規、量角器及體育器材都是他親手仿製的。課桌凳、門窗壞了,他親手補修。房上的瓦片被大風揭了,他親自上房檢修。他說這樣可節約點錢,多資助幾個失學兒童。
自1983年以來,他所教班級的成績,在全區的會考中總是名列前茅,其中1983年畢業的40人就有32人升入初中學習。突出的成績使喻老師多次被鄉、區、縣、地評為先進教師。他於1994年9月獲得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希望工程」園丁獎,去年夏天又光榮地出席了全省鄉村教師「夏令營」活動。
⑽ 請寫一篇關於吳斌或者是張麗莉老師的人物通訊,作文題目是《英雄,讓我靠近你》,字數在600字以上,快...
5月29日,杭州長運公司的司機吳斌正是被這樣一塊飛入車中的鐵塊刺入腹部。他臨危不懼,忍痛用1分16秒緩緩靠邊停車。站起來請乘客報警,並且囑咐:「別亂跑,注意安全。」最終,24名乘客無一受傷,48歲的吳斌卻傷重不治。
吳斌,繼最美媽媽吳菊萍之後,又一位感動中國的杭州平民英雄。他生前是如此平凡,開了10年長途大巴,每天上班下班默默無聞,相當於繞地球開了30圈。他生前的最後一瞬間又是如此不平凡。那生死一分鍾,他承受著達到生理極限的劇痛,左手仍牢牢地抓住方向盤。那一瞬間,他成為24位乘客的守護神。
據報道,吳斌此生最大的愛好就是健身。他放在大巴車上的啞鈴,曾是他的最愛。然而現在它靜靜地躺在那裡,似乎在無言地訴說著那驚心動魄的一幕。這是一段殘酷的視頻。從生到死,就在你的面前,看得清清楚楚。每個人在點擊這個視頻的時候,都會捫心自問,如果是我,我將如何抉擇?全國數百萬人在點擊這個視頻之後震驚了,博友紛紛發帖說落淚了。
時間回到2012的5月29日清晨,朝暉五區一套70平方米的老房子里。吳斌一家在這里已經住了30年了。2003年,吳斌進入長運集團當司機,一晃快10年了。
和過去的3000多個日子一樣,那天清晨5點40分,他從妻子手裡接過早點,匆匆和妻子道別。
5月29日上午7點半,他發動引擎,前往無錫。途中總共3小時。
中午11點10分,搭載著24名乘客,吳斌開車返回杭州。普通的返城之路,卻是吳斌生命中的最後一趟旅程。
11點40分左右,當車行駛至錫宜高速公路宜興方向陽山路段時(江蘇境內),突然有一鐵塊從天而降擊中擋風玻璃再砸向吳斌的腹部和手臂,導致吳斌肝臟破裂及肋骨多處骨折,肺、腸挫傷。
我們再來還原一下驚心動魄的最後一分鍾:
11點39分24秒,一個塊狀物體,穿過擋風玻璃,像炮彈一般擊中吳斌腹部。吳斌的手被飛物打中,但他迅速地緊握住方向盤,保持車輛方向。
11點39分41秒,車速慢慢下來了,吳斌掛擋位,拉上手剎、開啟雙跳燈。
11點39分52秒,他解開了身上的安全帶。
11點40分左右,吳斌半躺在座位上,不停地移動身體,右手不時撫摸著腹部,看得出來非常痛苦。
11點40分05秒,他掙扎著站起來,用很低的聲音一字一字地對乘客說:「不要亂,一個一個下,站在路邊。」然後打開車門,安全疏散旅客。最後耗盡了最後一絲力氣的他,癱坐在座位上。
這段視頻,吳斌的妻子汪麗珍只看了一次,不忍再看了。她反復在說:「當時他該有多痛啊!」
醫生說,吳斌當時肝臟整個破裂,已達到人所能承受疼痛的極限。
就是這樣突如其來的極限痛苦面前,你可以看到視頻里,吳斌的左手牢牢地穩住方向盤,一刻不曾離開。原本突遭劇痛去捂肚子才是本能啊。
他憑著他那顆勇敢的心拼搏、支撐,堅毅地挑戰生理極限。在一系列准確動作之後,輕點剎車,把車從90公里/小時的速度穩穩地停下,完成了他人生最後一次漂亮而悲壯的停車。避免了一場車毀人亡的慘劇。
2012年6月1日凌晨3點45分,吳斌因傷勢過重去世,年僅48歲。
吳斌的壯舉讓他的姐姐極為震撼。她說,「以前我一直覺得他很弱,都要我照顧,但這一刻我覺得他很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