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師教學 > 小學教學的估算設計論文

小學教學的估算設計論文

發布時間:2021-03-06 01:30:29

⑴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口算估算能力論文

小學一年級如何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
工作至今,所教過的一年級學生有好幾屆,恰逢今年又教一年級四班的數學。從整冊教材上來看,口算佔了相當大的篇幅,可見口算的重要性。口算是一種不藉助計算工具,不書面表達計算過程而通過思維直接算出結果的計算方式。事實表明:口算速度快的,筆算速度也快,正確率高;反之,口算速度慢的,筆算速度也慢,正確率低。計算要過關,必須抓口算。口算是計算的基礎,良好的口算能力能提高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和准確性。所以,在小學階段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口算能力薄弱是學生計算能力差的關鍵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培養學生計算能力,要重視基本的口算訓練。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便運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堅持經常練習,逐步達到熟練。」因此,我認為學生口算能力的培養,要經過一個懂理、會算、熟練、靈活的過程。懂理即是使學生懂得口算的算理;會算就是通過一定的訓練,使學生掌握口算的方法;熟練即是經過反復的練習,使學生對基本口算能算得又對又快;靈活就是使學生能根據具體問題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靈活地解決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為一步步實現這幾個方面的目標。真正達到培養學生良好的口算能力,為今後的進一步學習夯實基礎。我在教學過程中從以下幾點做到:
一、培養學生的口算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口算枯燥乏味,學生很容易產生厭倦情緒。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口算興趣是尤其重要的。根據低年級學生好動、好勝心強的這一心理特點,我在教學中採用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口算訓練。例如:用游戲、比賽等方式訓練;開火車、奪紅旗、搶答、闖關卡等。就連比賽的方式也不盡相同:有小組比、男女生比、同桌比等。比賽的內容也不一樣:如比速度、比正確率、比方法多樣等等。當然,對應的獎勵機制也是必不可少的,如獎勵小紅旗、小花兒、笑臉印章等等。這樣多種形式的訓練,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參予,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加強學生的口算基本訓練
還有一句俗話「熟能生巧」。要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口算的基本訓練絕不能放鬆的。口算訓練中,要注意化繁為簡,化難為易。教學中要找到重點,訓練關鍵部分,將口算的基本訓練融入到課堂教學中。
1、課前5分鍾:我堅持每天做到課前用5分鍾的時間來訓練口算,主要採用讀口算卡片的形式進行練習。我將本冊書上的口算分為三個部分進行整理:①10以內的加減法(共126題)②十、十幾加幾和相應的減法(共110題)③20以內的進位加法(共36題)。全冊書上的口算題共有272題,我讓學生將這272道口算式題分批分次做成口算卡片,然後讓學生看著卡片直接說出得數,拼音教學中孩子們能夠做到直呼,口算訓練也要能達到這個程度才行。以前沒有讀卡片的時候,每次口算時總有部分學生是採用掰手指的方法來進行計算的,這些學生非常依賴手指,計算速度很慢,很難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後來採用讀卡片的形式口算後,他們的兩只小手忙著翻卡片,也就沒有機會去掰手指了,這時候就得調動大腦的每一根神經來進行高速運轉,這樣才能確保又快又準的算出得數了,長此以往,讓學生在競爭活動中達到熟練的目的。
2、課中不疏忽:每堂課的課堂教學中,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口算;有針對性的對關鍵部分計算進行強化練習,使學生熟練掌握重點和易錯點的正確計算。抓住學生對老師的崇敬心理,讓他們相互當「小老師」,給同桌批改口算練習,在給別人糾錯的同時,提高自己的口算正確率。課堂上還採取「小醫生」找病因比賽的形式,讓學生在比賽中獲取知識。「改錯」不能僅滿足於學生分清了錯誤原因,改正了錯誤,而且達到預防效果。同時,我還注重對口算能力強的同學的表彰,有意識地引導其他同學向他們學習等等……
3、課後不放鬆:口算能力的培養,不是一天兩天就能練好的,它重在平時,貴在堅持,所以,光是課堂上的練習時遠遠不夠的。要天天練,節節練,以增強口算意識,養成口算習慣。所以每天課後,都給學生布置一定的口算練習任務,有和同學合作練習、和家長合作練習、自己獨立練習等多種方式。如讓他們輪流當小老師,給其他同學出題計算,小老師判斷他們是否算對;在家裡和父母一起游戲,講課堂上的數學知識,和父母比賽誰對得多、誰做得快等等。讓學生在課後的娛樂活動中加強練習口算。堅持做到每天在家裡讀口算卡片一遍,並要求家長記錄每次口算所花費的時間和錯題的數量,第二天到校後再全部匯報、交流、評比。另外在一年級的口算訓練中,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口算是重點訓練內容,要反復訓練,達到熟練,只要訓練到位了,今後學生再學習10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就容易理解了,後面的訓練也就會更容易達到熟練的地步了。
三、使學生理解口算的算理。
對算理的正確理解,能使學生正確掌握演算法,逐漸簡化思維過程,形成口算技巧。例如教學9加幾的進位加法時,我通過設置情境,激發興趣,讓學生主動去探究,去發現。首先在引入環節設置情境:「小兔子要請客,它為好朋友准備了兩盒牛奶,第一盒裡有9瓶牛奶,第二盒裡有8瓶牛奶,小兔子一共准備了幾瓶牛奶?小朋友你能幫小兔子算一算嗎?」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小動物進行引入,學生會感到很有意思,願意幫助小兔子算一算,學生的興趣就被激發出來了。在學生考慮了一會兒後,我再提出一個問題:「你有什麼辦法能讓別人一眼看出有多少瓶牛奶嗎?」這時學生就會深入思考該怎麼辦?於是湊十法就自然而然的被學生發現了,既從第二盒中拿出一瓶放在第一瓶中,第一盒湊成十,加上第二盒中剩下的7瓶就是17瓶;或者從第一盒中拿出兩瓶放到第二盒中,第二盒湊成十,加上第一瓶中剩下的7瓶就是17瓶。學生從動手操作中,很 快並且很直觀地理解了湊十法的算理,這時教師再進行總結歸納,學生就會在頭腦中形成表象,進而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會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而理解算理更有益的地方還在於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在計算8加幾、7加幾、6加幾的進位加法時能夠進行知識間遷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口算習慣。
良好的口算習慣是提高口算正確率的保證。「計算要過關,口算是關鍵」,這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條規律。沒有良好的口算習慣是學生口算錯誤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養成良好的的口算習慣是十分重要的。口算時,一定要嚴格要求學生做到看清楚、想明白、算仔細、查認真。
1、看清楚:一年級學生在口算過程中,常常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如,有時看錯數字,有時看錯符號。因此,做題前,先要完整地看清每個數字和每個符號,決不看錯題目,這是正確口算的前提。
2、想明白:腦海里要迅速的閃過所選擇的運算方法的具體步驟。
3、算仔細:一年級學生很容易加法忘了進位,減法忘了退位;或者加法當減法做,因此在確定運算步驟後,要認真地進行計算。即使是簡單的口算,也要謹慎。
4、查認真:平時學生除了對規定的驗算題目進行驗算外,基本上不能自覺驗算每一步。所以要強調學生算完一步要及時「回頭看」,檢查是否正確,一步一回頭,及時檢查驗算,及時糾正錯誤,保證計算的正確。檢驗要有明確的目的和嚴格的標准,做到每題必檢查,每步必驗算。
五、聯系生活、加強訓練。
數學只是總是源自於生活,也服務於生活。在學生的生活中有很多與數字計算接觸的機會,口算的訓練在生活中也是隨處可撿。當然,與學生生活接觸更多的不是老師,而是家長。所以,在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過程中,家長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在生活的每個角落,都可以有意識地發現數字計算,抓住機會讓孩子無意識的得到訓練。我也經常與家長交流,讓家長了解學校教學的主要方法,特別是算理,因為現在的教學模式和這一代家長上小學時的教學模式有很多不同的地方,為了家庭和學校對孩子的引導和訓練統一,我利用家長會和家長進行深入的溝通,並相互了解孩子口算能力的進步,有針對性的制訂有效地訓練方案,讓孩子在家長和學校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口算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我班曾有家長這樣給我說:「胡老師,用你教的方法去輔導***的口算,她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以後我們一定要多交流,來幫她提高口算能力。」
我還定期舉行專門的口算競賽,對口算能力強的同學進行表彰獎勵,以此激勵更多的孩子主動進行口算訓練。
六、加強對個別學生的重點培養。口算能力課堂上做得再好,也會有個別學生跟不上大家的步伐,口算能力始終難有明顯進步,針對這樣的口算能力差的學生,我進行單個針對性輔導,利用課余時間,再現課堂上的重點知識和關鍵點知識,反復刺激,反復訓練,達到對基礎知識掌握過關。同時與家長密切聯系,重點訓練,加強培養口算能力。這部分學生一般都缺乏自信,所以在這過程中還要注意幫其樹立自信,培養堅強的意志,進行長期的訓練。我班學生***在我反復單獨針對性訓練下,口算的速度和准確度都進步很大,剛開始時10以內的口算題一分鍾只能算12題,後來速度就慢慢地提高到一分鍾能算25題了。有幾次課前的口算訓練中還是第一時間完成的,她變得自信了許多,完全改掉了以前的細聲說話,現在在課堂上能主動舉手大聲的回答問題了。
總之,對學生口算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須持之以恆,日積月累,落實到整個教學過程中,方能打下扎實的口算基本功。

⑵ 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的估算意識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種常見的計算方法,許多問題有的只需要了解大致的版結果,有的很難算出准確的結權果,這就需要用估算的方法來幫我們解決問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估算越來越受到教師和學生們的重視,在倡導「有用的數學」這一大的教學環境下,估算更是備受青睞。那麼增強學生的估算意識,讓小學生們掌握一些簡單的估算方法,對幫助學生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從而培養他們的數感及數學應用意識都有積極的意義。《數學新課程標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在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初步的估算技能。」那麼如何在小學數學中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呢?下面我結合十幾年來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一些粗淺的認識。1貼近生活,感受估算的價值傳統教學一直非常重視學生筆算的正確率和熟練度,學生缺乏估算的意識和估算方法。但在日常生活中恰恰是估算較筆算用的更為廣泛,更具有實用價值。要想強化學生的估算意識,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首先要在具體的情境中改變學生對估算的態度,正確的認識並體驗到估算的價值,才能變「不願估算」為「喜歡估算」。

⑶ 如何在小學數學中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論文

平時多培養孩子的心算能力,比如平時每天就抽個5、6分鍾讓孩子練習下口算心算能力,然後慢慢加大心算的難度,同時也可以教孩子一些估算的 技巧,如化零為整,先加整數再算零頭…

⑷ 如何提高小學四年級數學估算能力的論文

合理評價,培養意識——「我會估」
由於學生選擇估算策略的差異,必然也導致學生對同一問題估算出來的結果的不一致。對此,教師是否能夠以單一的標准去評價學生呢?顯然是否定的。教師應當關注學生的估算過程,關注學生的差異,作出不同的評價,既保證結果的合理性,又體現評價的層次性。
1、鼓勵估算方法的多樣,引領學生交流優化
由於每個學生獨特的生理遺傳、不同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生活經歷,對相關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及思維方式、水平的不同,估算時必然會有各種各樣不同的方法。教師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徵,鼓勵學生估算方法多樣化,同時組織學生積極地開展交流,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解釋估算的過程。交流時,有的學生的估算方法對其他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啟發性;而有的學生在其他學生的啟發下,又能得到新的估算方法。互相取長補短,使學生認識到另外視角的觀點和策略,體會到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促使學生進行比較和優化。在各抒已見、暢所欲言中,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碰撞,能力得到了提高。讓每個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認知方式與思維策略進行估算,勢必會出現另一番令人驚喜的景象:學生因相互間的啟發而帶來更多更新的策略與方法的有效生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再一次去了解、經歷或體驗估算的內容、意義和方法,使之逐步內化為他們演算法策略的一部分。

因此在估算的評價中我們切忌用「這個估法好」 一語定乾坤,壟斷學生的思維,阻止學生思維水平的發展、數感的培養。我們還可以嘗試這樣說:「你是怎麼想的?」、「說說你的理由」、「為什麼可以這樣想?」久而久之,估算會成為學生們自覺而明智的一種選擇。
2、允許估算結果的多樣,引領學生體會合理
精確計算的結果是唯一的,而估算往往把算式中的數據看成近似數來估算,由於對數據的處理不同,必然會產生不同的估算結果。因此,在估算教學中,教師要跳出傳統計算教學答案唯一的框框,不必也不能把估算結果局限於某個特定的答案,更不能以是否接近精確值作為衡量、評價估算正確與否的依據,重要的是要關注估算結果是否合情合理。
估算主要有兩類,一類是根據實際問題來進行估算,另一類是脫離實際問題的情境,純算式的進行估算。根據實際問題,選擇合理的估算策略,結果合理方為正確;脫離實際問題情境,屬於純算式的估算,只要結果落在區間內,就算正確。但要根據不同年齡的學生的認知實際,給予針對性的評價。筆者也認為這樣評價估算結果才能有助於新課程標准中估算目標的達成。
例如教學三位數乘兩位數:四年級同學去秋遊,每套門票和車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問應該准備多少錢買票?列式為104×49。估算方法一:49≈50,

⑸ 淺談如何進行小學估算教學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估算越來越受到教師和學生們的重視,在倡導「有用的數學」這一大的教學環境下,估算更是備受青睞。增強學生的估算意識,讓小學生掌握一些簡單的估算方法,對幫助學生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從而培養他們的數感及數學應用意識都有積極的意義。那麼如何培養三年級學生的估算能力?下面結合三年級的教學實踐,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一、優化數學策略,強化估算意識。

培養學生估算能力的前提要培養學生有估算意識。要想加強學生的估算意識,首先要在具體的情境中改變學生對估算的態度,正確認識估算的價值。
我們現用的三年級教材里,為了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增加了很多讓學生用估算解決的具體情境,如購物付錢、購買公園門票、租車等,但還遠遠不夠。在目前情況下,學生在估算方面的體驗不多,他們往往不知道什麼時候、在什麼場合什麼情況下需要估算。因此,遇到問題時一般都想到准確計算。所以教師要多創設一些需要用估算來解決的具體情境,讓學生不斷地感受用估算來解決具體問題的體驗,以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這就需要教師根據自己班的實際情況,自己創設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的具體情境,拉近學生與數學知識之間的距離,激活學生熟悉的生活經歷,激發學生自主探索的興趣,感受估算與生活的關系,體驗估算對解決問題的作用與意義。

二、強化估算訓練,培養估算習慣。

估算作為《課課程標准》所確定的要加強的領域,作為一種計算方法,作為學生應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每個人隨時都有可能要用上估計數量、進行估算。因此,很有必要使學生養成良好的估算習慣。這就要求在教學中,要倡導學生在解決問題時、在計算時,隨時運用估算的方法,進行估算。以確定解決問題的大致范圍,用來估計計算的結果。教學過程中要使學生形成良好的估算習慣,就要在每一課時中適時地運用估算,使之成為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一部分。
養成良好估算習慣,一要培養學生有估算興趣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打開知識之門的第一把金鑰匙。學生有了學習興趣,教師加以引導,學生的熱情就尤如火山噴發之勢空前高漲。在三年級數學上冊,有《克、千克、噸的認識》、《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及《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這四個單元都要用估算來輔助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滲透。所以在教學中,經常滲透估算思想精心設計問題,激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學會估算。我在教面積時,先出示准備題:在下列( )里填平方分米或平方米
1、數學課本封面大約6( )
2、教室的地面大約60( )
3、教室黑板的面積大約6( )
有的學生填出了數學課本大約 6平方米,6平方米有多大,讓學生估測後,全班同學鬨堂大笑,頓時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完成任務了例題教學。
養成良好估算習慣,二要結合計算經常運用:運用估算去檢驗解決問題是否合理、計算是否正確是經常要採用的方法。應用一:學生練習時出現的,小明的身高是2米40厘米;四年級一班人數為48.5人;一列火車的速度是每小時10千米等等。這時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去估計和判斷,這樣的結果是脫離生活實際的,思維方式或計算過程已經出現了錯誤,需要重新檢驗解題的方法或運算過程。應用二:運用計算知識的規律進行結果的估算。在下列式題計算後,你能迅速估計結果是否正確嗎?56-28=84錯誤,(將減法看作加法進行計算了)356+249=505錯誤,(356+200就等於556結果肯定錯誤)。要求學生在平時還要善於發現和掌握一些規律,並能運用這些規律審視計算結果。應用三:運用估算確定商的位數;直接說出下列計算的商是幾位數,288÷4、 234÷6、118÷6。應用四:估計下列計算的商是否正確,756÷3=25、321÷3=17,通過估計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知識規律,並要求學生對計算結果迅速做出估算,以養成良好的估算習慣。
當然,估算習慣的培養決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長期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多提供給學生估算的機會。久而久之,學生就能養成良好的估算習慣,實現估算在數學能力培養中的價值。

三、挖掘估算素材,掌握估算策略。

當學生具有了一定的估算意識、形成了一定的估算習慣基礎上,就要使學生掌握一定的估算策略。掌握估算策略要與具體的教學內容相結合,要體現於每一課時之中。掌握估算策略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計算速度;而且還可以幫助學生檢查計算結果算得對不對。同時也是提高學生計算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重要基礎。
1、讓學生掌握估算的一般策略。
雖然估算的方法靈活多樣,答案也並非唯一,但估算也並非是無章可循,估算的基礎是用四捨五入求近似數。第一是數據的簡化,簡化的目的是使數據計算變得較為容易。第二對所得出的結果進行調整,由

⑹ 如何提高小學四年級學生數學估算能力的論文

摘要: 估算是發展學生數感的有效途徑之一,也是保證計算正確的重要環節,尤其對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很有益處。在估算的教學中,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形成估算的意識,根據不同的問題情境選擇適當的估算策略,並能加以解釋,靈活運用估算方法對計算結果的合理性加以判斷。估算教學對於全面提升學生數學能力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 估算教學 意識 策略 評價
估算是發展學生數感的有效途徑之一,也是保證計算正確的重要環節,計算前進行估算,可以估計出大致結果,為計算的准確性創設條件;計算後進行估算,能判斷計算有無錯誤,為及時糾錯提供了根據。在平時的學習中把估算內化為學生一種自覺、自主的意識,使其具有一定的估測能力,勢必會有利於學生計算、推理、反思能力的培養。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筆者對優化估算教學有幾點感悟:
一、創設情境,激發內需——「我要估」。
華羅庚曾經說過「人們對於數學產生枯燥無味,神秘難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脫離實際。」由於小學生生活經驗不豐富,他們很難體會到估算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所以估算教學需要結合具體情境來進行。作為教師,要想強化學生的估算意識,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首先要學會創設具體的情境去改變學生對估算的態度,學生才會產生強烈的探索慾望,才會自發地調動全部感觀,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估算學習中去,從而感受估算魅力,增強估算意識,使學生變「要我估」為「我要估」。
例如,媽媽帶錢去超市,要買洗衣粉(每袋6元)、毛巾(每條8元)、洗發水(每瓶28元)、大米(每袋33元)各一件,帶100元夠嗎?這是教學中創設的生活中的一個購物情景,有的孩子看到題就拿起筆計算,花費了很多力氣;而有的孩子剛讀完題就有了答案,問他怎麼會這么快找到答案的,方法是:把28看成30,33也看成30,6看成10,8也看成10,30+30+10+10=80(元),100元錢夠的。
在對比中,學生充分體會到了運用估算的優越性,覺得平時學的精算雖然十分有用,但有時運用估算解決問題也是一種有效的手段,對於生活中「夠不夠」「能不能」的問題,往往不需要精確計算,只要「抓大放小」,粗略估計即可。
又如:小紅喜歡書店裡的4本書,《小學生作文》9.80元,《趣味數學》7.40元、《童話故事》7.60元,《腦筋急轉彎》7.20元,她帶了16元錢,買了其中兩本書,猜一猜她買的可能是哪兩本書?這樣具有一定挑戰性的問題,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能積極調動學生的思維,增強學生估算意識,變「被動」估算為「主動」估算。
二、注重指導,形成策略——「怎麼估」
估算和學生的思維活動緊密相關,我們教師要在不同的場合提供學生估算的機會,讓學生在各種具體情境中逐步地體驗、感悟估算的過程。當然,生活中的估算有時受實際情況的限制,會有各種不同的情況,我們要指導學生根據客觀實際探索合適的估算方法,靈活運用估算策略,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樣也便於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1) 取近似值估演算法
取近似值法就是對算式中的數先取近似值,最好是取整十、整百的數,然後再進行計算,這樣計算起來就簡單多了? 例如,算98乘32的積是多少,可以將98看成100,將32看成30,那麼就先計算100×30;還可以將98看成100,將32不變,計算100×32。用近似數估算的方法,可以簡化題目,使問題易於口算。取近似值估演算法尤其適用於多位數的乘法,檢驗得數是否正確。
(2)數位估演算法
數位估演算法就是根據因數、被除數、除數的位數,估計積或商是幾位數。例如,四年級教學三位數乘(除以)兩位數的乘、除法時,積的位數等於兩個因數位數之和或比這個和少1,商的位數等於被除數的位數減去除數的位數所得的差或比這個差多1。如:376×54,學生可以根據這一經驗推出它的積是五位數。
(3)經驗估演算法。
經驗估演算法就是根據學生的生活常識和經驗進行估算的一種方法。如二年級(下冊)「倍數的實際問題」新課結束後,出示這樣一道題:爸爸今年36歲,是爺爺歲數的一半,是兒子年齡的4倍,爺爺和兒子今年各幾歲?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和常識,很快就可以判斷出爺爺年齡不會少於36歲,兒子則不可能多於36歲。這樣,學生在解題,估算中體會到他們所學習的不是枯燥、刻板的東西,而是有趣的、富有生氣的,同時也是有用的數學,進而激發自主學習的興趣。
(4)首尾估演算法
首尾估演算法比較適用於整數運算,就是根據算式中每個數的個位上的數,估計得數個位上的數。例如,檢驗3668-408-104=3104是否正確,只需算一下個位上的數:8-8=0,10-4=6,因此可以斷定得數3104是錯的。又如:在乘法計算中,計算356×74用尾數估算6×4=24可判定得數的個位是4;3058÷7商的最高位是「4」,否則就錯。
(5)循規估演算法。根據有規律進行估算,如小數或分數乘除法,根據一個因數(0除外)小於1,積小於另一個因數,一個因數大於1,積大於另一個因數;除數大於1,商小於被除數,除數小於1,商大於被除數……
估算的方法是多樣的,教師不能簡單地用「哪種估算結果更精確」或「哪種估算方法更簡單」的單一要求作為評價的標准,應該更為關注估算過程是否合情合理;判斷推理是否合乎邏輯,有條有理。要鼓勵學生積極解釋自己的觀點,交流自己的看法,不要輕易地用一兩句話就否定學生的思考方法。
三、合理評價,培養意識——「我會估」
由於學生選擇估算策略的差異,必然也導致學生對同一問題估算出來的結果的不一致。對此,教師是否能夠以單一的標准去評價學生呢?顯然是否定的。教師應當關注學生的估算過程,關注學生的差異,作出不同的評價,既保證結果的合理性,又體現評價的層次性。
1、鼓勵估算方法的多樣,引領學生交流優化
由於每個學生獨特的生理遺傳、不同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生活經歷,對相關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及思維方式、水平的不同,估算時必然會有各種各樣不同的方法。教師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徵,鼓勵學生估算方法多樣化,同時組織學生積極地開展交流,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解釋估算的過程。交流時,有的學生的估算方法對其他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啟發性;而有的學生在其他學生的啟發下,又能得到新的估算方法。互相取長補短,使學生認識到另外視角的觀點和策略,體會到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促使學生進行比較和優化。在各抒已見、暢所欲言中,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碰撞,能力得到了提高。讓每個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認知方式與思維策略進行估算,勢必會出現另一番令人驚喜的景象:學生因相互間的啟發而帶來更多更新的策略與方法的有效生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再一次去了解、經歷或體驗估算的內容、意義和方法,使之逐步內化為他們演算法策略的一部分。

因此在估算的評價中我們切忌用「這個估法好」 一語定乾坤,壟斷學生的思維,阻止學生思維水平的發展、數感的培養。我們還可以嘗試這樣說:「你是怎麼想的?」、「說說你的理由」、「為什麼可以這樣想?」久而久之,估算會成為學生們自覺而明智的一種選擇。
2、允許估算結果的多樣,引領學生體會合理
精確計算的結果是唯一的,而估算往往把算式中的數據看成近似數來估算,由於對數據的處理不同,必然會產生不同的估算結果。因此,在估算教學中,教師要跳出傳統計算教學答案唯一的框框,不必也不能把估算結果局限於某個特定的答案,更不能以是否接近精確值作為衡量、評價估算正確與否的依據,重要的是要關注估算結果是否合情合理。
估算主要有兩類,一類是根據實際問題來進行估算,另一類是脫離實際問題的情境,純算式的進行估算。根據實際問題,選擇合理的估算策略,結果合理方為正確;脫離實際問題情境,屬於純算式的估算,只要結果落在區間內,就算正確。但要根據不同年齡的學生的認知實際,給予針對性的評價。筆者也認為這樣評價估算結果才能有助於新課程標准中估算目標的達成。
例如教學三位數乘兩位數:四年級同學去秋遊,每套門票和車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問應該准備多少錢買票?列式為104×49。估算方法一:49≈50,
104≈100 ,50×100=5000;估算方法二:49≈50 ,104≈110 ,50×110=5500。解決後應該引導學生思考,誰估得更好些,為什麼?通過比較後學生認為第二種方法好,並分析總結出了這種購票或購物的問題時,不能就是想用「四捨五入」的基本方法解決問題,而要考慮實際情況,即「少錢不賣,多錢可剩」的估計原則,並且學生從中進一步的明確了解決現實問題時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真正意義。因此不同的情境會選擇不同的估算方法,有時把兩個或幾個數同時估大比較合理,有時把兩個數同時估小也能解決問題。教師應讓學生根據問題的需要,運用生活經驗,靈活選擇估算方法。
再如低年級學生剛剛接觸估算,它的估算結果落在區間內,但是范圍比較大,也是可以的。高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估算經驗,就要引導他不斷地進行再反思,再調整,把估算的結果能落在更趨於合理的位置上。比如78×365≈( ),剛開始學習的時候,學生可能這樣估70×300,或者80×300,或者80×400,這樣我們都可以視為是合理的。有了一定的計算技能以後,老師要引導學生不斷地去進行反思,還可以估成80×350,這時候的范圍就比原來要小多了。估算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這樣隨著學生年齡的增大,經驗的不斷積累,學生慢慢學會比較分析哪種估算策略最接近精確結果,逐漸學會合理、靈活的估算。所以對於學生估算的評價,我們更應該關注的不是結果,而是估算的過程。
估算既是一種技能,一種策略;更是一種意識,一種經歷。我們不僅要著眼於培養訓練學生估算的具體思維方式方法,又要讓學生感受、體驗到估算的價值進而迸發對運用估算的主觀能動反應,兩者不能偏廢,行為與意識並重。因此,估算教學,任重而道遠。

⑺ 有關小學數學估算教學的參考文獻有哪些

1、教師要重視估算,並將估算意識培養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只有我們更加深刻地去感受,去領悟估算在我們生活工作中的價值,我們才能自覺地在教學當中,很好地去培養學生的這種估算的意識。
2、要選好題,恰當提出問題,讓學生體會估算的必要性。即設計一個體現估算價值的情境,讓學生進入估算氛圍,從而進行估算。
3、鼓勵學生利用估算來驗證計算結果,養成良好的習慣,也是提高計算正確率的一種好方法。計算前進行估算,可以估計出大致結果,為計算的准確性創設條件;計算後進行估算,能判斷計算有無錯誤並找出錯誤的原因,得以及時糾正。
4、引導學生在問題情境的對比中,體會估算與精確計算。要搜集或者捕捉一些好的生活信息,在具體的問題情境當中讓學生去感悟,哪些問題解決需要近似值,就是需要估算,哪些問題解決一定要算出精確值,必須精確計算。

⑻ 如何進行小學數學估算教學設計

   估算在日常生活與數學學習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回,讓學生擁有答良好的數感,具有重要的價值 
      我個人認為這題可以估算 這一題畢竟不是計算題所以不需要精確計算(只是我個人建議)

⑼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估

估算是根據基本的算理及日常生活、生產中的知識與經驗,對事物的數量或結果作出的大概推斷,它在很大程度上體現著一種近似的口算,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具有估算能力能使人對數量及時間和空間等有整體性、全面性和概括性的認識。加強估算教學和提高學生的估算能力是國際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之一,也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
一、強化估算意識,培養估算興趣
在數學教學中強化估算意識,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開闊學生的思路,提高學生綜合運用多種方法處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此,教師要做啟發學生運用估算的有心人,有意識地結合相關教學內容,將估算與現實生活中的有關問題聯系起來,逐步滲透強化,讓學生在心理體驗中感受這一知識的實際應用價值,從而主動探索估算的方法,增強估算意識,培養估算興趣。
如學習長方形面積的計算以後,可讓學生嘗試估算某個出操方陣的學生人數有多少,家中住房的實用面積大約有多大;學習千克的認識以後,可讓學生嘗試估算日常生活中有關物品質量;學習毫米的認識以後,可讓學生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寬度或厚度等等,讓學生感受估算的樂趣,並切身體驗用估算解決問題的實用性和便捷性,凸現估算應用的價值。
二、結合計算訓練,形成估算習慣
估算作為一種計算方法,是學生應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每個人隨時都有可能用上估計數量進行估算,所以有必要使學生養成良好的估算習慣。而口算和筆算恰恰為估算提供充分的「素材」,教師要不失時機結合口算、筆算訓練估算,估算反過來又促進口、筆算的熟練化。因此,訓練時,不論是先估算後計算,還是先計算後估算檢驗,都應如實記錄估算與計算的結果,比較分析它們之間的出入,以不斷改進估算技巧。如估算51×2.04,將51看作50,2.04看作2,就會發現50×2=100,原式結果要比100大;再如9+99+999+9999=?具有估算習慣的學生則在頭腦中對數據稍作變化,幾乎會脫口說出結果。當然要想學生有這樣的能力,就要求教師要有意識地經常性地引導學生對自己計算的結果進行估算,從而形成良好習慣。
三、掌握估算方法,提高估算技能
教學中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可估算內容,引導學生在審題、解題、驗證中掌握一些估算方法,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提高估算速度、檢查計算結果算得對不對,而且也是提高估算技能的重要途徑。
1.教給學生基本的估算方法,如:近似法、觀察法等。
近似法是估算中經常用到的方法,即四捨五入(也可根據實際具體情況)取數的近似值,再計算結果。如計算:1137+5044-3169,用省略最高位後面的尾數取它們的近似數,再把近似數相加減,求出估算值,即:1137+5044-3169≈1千+5千-3千=3千,所以原式的值應在3千左右。
觀察法,即觀察算式、數據、圖形的特點,從整體或局部對結果進行分析或審查判斷出結論。如一條曲線把一個長方形分為甲、乙兩部分,明顯可以看出甲的面積大於乙的面積;再讓學生比較甲、乙兩部分的周長,學生往往會憑感覺,馬上得出甲的周長大於乙的周長,而仔細觀察分析就知甲、乙兩部分的周長相等。
2. 倡導運用不同的估算方法。由於估算的結果是近似值,就要允許有誤差。這就為體現不同的估算方法,鍛煉學生創新意識提供了空間。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打破常規,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採取不同的方法進行估算,只要在合理誤差的范圍內,能迅速口算、估出答案,均應予以肯定。估算提倡以快、靈為原則,在合理誤差的范圍內不拘一格地思考,標准答案應提供一個誤差范圍,而不是一個具體的數。
3. 靈活運用估算方法。掌握了一定的估算方法後,在解決現實問題中還要靈活選取恰當的估算方法進行估算,使估算的結果更具合理性與現實性。如:四年級學生秋遊,每套門票49元,一共需104套票,應准備多少錢買票?列式為:49×104,估算一:49≈50,104≈100,50×100=5000,應准備5000元;估算二:49≈50,104≈110,50×110=5500元,應該准備5500元。解題後應引導學生思考:誰估算更好些,為什麼?盡管估算方法一是按「四捨五入」法進行的正確計算,但實際現實問題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將104看作110更合理些、更符合實際。通過這樣的對比,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在解決現實問題時運用估算,要從實際出發。
總之,加強估算是新課程對小學數學計算教學改革提出的一項要求,教師要把估算教學適時地體現於課堂教學之中,以提高學生初步的估算能力,拓寬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和數學思維方式去解決有關問題的能力。

⑽ 小學數學中的估算是怎麼做的

小學估算一般遵循四捨五入原則。

舉例說明如下:

150+317,估算的過程是把150看成200,另外的317看成300,計算可得:150+317的估算結果為500。

再例如:700+651,700可以估算為1000,651可以估算為700,計算可得:700+651=1700。

(10)小學教學的估算設計論文擴展閱讀:

估算的方法:

1.四舍五 入:0,1,2,3,4,均不進位,5,6,7,8,9,進位。

2.進一法:進一法是去掉多餘部分的數字後,在保留部分的最後一個數字上加1。這樣得到的近似值為過剩近似值(即比准確值大)。

例如,一條麻袋能裝小麥200斤,現有880斤小麥,求需要的麻袋數目。用880除以200,商為4,余數為80,即使用4條麻袋不可能裝完,因此必須採用進一法用5條麻袋才能裝完。

3.去尾法:去尾法是去掉數字的小數部分,取其整數部分的常用的數學取值方法,其取的值為近似值(即比准確值小),這種方法常常被用在生活之中。

4.數量單位估計法:用實際生活中的物體去感知數量單位,實際體驗數據的大小多少。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教學的估算設計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