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師教學 > 小學教師每周走班聽課實施方案

小學教師每周走班聽課實施方案

發布時間:2021-03-05 18:13:31

『壹』 如何開展小學語文教研活動

一、 集體備課:
1、 提出:其一,新課程理念提倡合作,不僅是指學生的學習方式,還應是教師的教研方式。發揮團隊精神,發揮每個教師的特長,互相取長補短,群策群力,增強了教師之間的合作關系,使原來勢單力薄的教師個體走出封閉的圈子,每個教師的個人優勢被整合為集體的智慧,會時時迸發出令人驚喜的創新思維和教學設計;其二,以往的備課,每個老師要備一本書的內容,不但花費的時間長,而且每個單元、每課內容都備得不是很精緻。費時低效,甚至有些老師為了應付檢查,就索性 「抄教案」。因此,我校於兩年前正式提出自己的集體備課方案。
2、 實施:
(1) 原則: 「集體備課、資源共享、個人加減、課後反思」(田校長提出)
(2) 措施:其一,備課時間、地點、人員制度化:我校以教研組為單位,每周固定時間在各辦公室集體備課;其二,備課內容和主備人員制度化:教研組每人主備一至兩個單元,就這個單元的內容進行細致、深入地備課。每周教研組活動時,按單元由負責主備的老師先講解自己所備單元的整體思考和每課的重難點、教學設計以及教具准備等;其他老師邊聽邊在語文書上做詳細的記錄,然後全組老師共同商議,制定出一份比較完善的教案,並把這一單元的教案,拷貝到每個班的電腦中;其三,個性修改制度化:每位老師根據個人教學風格及本班學情,對集體備課教案進行再創造,使之成為一份適合個人特色和本班教學的個性化的教案;其四,及時反饋制度化:在集中教研組集體智慧與使用本人個性化教學策略後,效果如何,要及時反思,做好後記,交流總結得失,形成習慣。(集體備課上網,個人備課、教學反思教導處會隨時抽查並總結)
3、 收獲:其一,讓每位老師集中精力備好一至兩個單元的課,提高了每位老師的備課質量;其二,也減輕了老師的負擔,節省了時間,讓每位老師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其三,集思廣益,「以思維碰撞思維,以智慧點燃智慧」,充分發揮教研組「群研智慧」,做到了資源共享。
4、 思考:在我校推行由個人備課向個人與集體合作備課轉變的同時,我校語文教研在思考由於新課程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性,集體備課還應提倡由靜態備課向動態備課轉變;由於備課是終身隨時的感悟,不僅僅是寫在紙上的文字,因此集體備課應由文字教案向文字與思維相結合的教案轉變,對於富有研究精神與教學經驗的老師 ,我們還在思考向「0教案」過渡的嘗試。

二、 嘗試走班:
1、 提出:其一,教師的需要。我校的語文教學基本是以一貫之——從一年級帶到六年級。盡管一直推行群體學習,組內教研,校本培訓,但依據班級個體,不可避免的是部分老師仍會出現「閉門造車」的現象。因此,學校應努力為老師搭建一個自主學習、交流、展示的平台,為老師的教育教學提升、班級管理自我反思、自身專業發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其二,學生的需要。孩子的天性是追求新、活及變的。但是在目前相對封閉的教室里,學生要滿足享受所有的優質教育教學資源,至少是與本年級的所有老師交流的願望都是很難達成的。那麼,我校就力圖為孩子們創建一個「歡迎本年級老師走進我們班」的機會,先滿足孩子們小小的願望,讓他們在與本年級老師零距離接觸的過程中,學會適應不同的老師,獲取不同的信息,提高學習知識的興趣。基於這兩個需要,兩年前,我校田征校長提出試行教師走班制。
2、 實施:其一,以課改龍頭年級為試點,由「自主、合作、探究」課題組的老師們先行做走班實驗;其二、由試點老師介紹走班經驗及教訓,然後推廣先進經驗,並建議各語文教研組實施全員走班制。(本學期建議每位語文老師設計一節精品課,在本年級走班,年級組老師聽課評議。)
3、 收獲:其一,學生的收獲。每位老師具有不同的教學風格,每節課的訓練側重點也不同,每一節走班課都是經過精心准備、精心設計的,可以說一次走班課就是一次公開課。與不同的老師合作上一次走班課,從學生自身而言,提高了對不同老師的適應能力,感受到不同的教學風格,同時體會到不同老師上課所帶來的新鮮感,滿足了孩子求新求變的願望,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其二,授課教師的收獲。不同的班,不同的特點,對老師的組織教學、教學機制是一次極好的訓練和考驗,提升了老師針對不同的學情調整教學策略的能力。作為走班的施教者,體會到了不同班級的學生思維、學習習慣、語文素養等方面的差異,有助於發現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忽視的問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時在完成教學後針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能更全面、更深入地反思和修正;其三,聽課老師的收獲。作為同年級的聽課者,以「旁觀者」的身份更能發現自己在本班語文教學、班級管理方面的不足與欠缺。通過走班課,聽課教師看到的不再是一個班,而是一個年級、一個整體,從學生、教師的方方面面做了一次很好地橫向比較,發現的不再是個別的、特殊的現象,而是全面、普遍的現象。從而,對年級組的教研水平、團隊共進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4、 思考:目前我校的走班制是立足於教研組的。但針對學校要達到優質資源的共享與有效交流的教研目的,僅僅立足於本教研組的走班嘗試還遠遠不夠。因此,我們在思考:其一,年級大課走班嘗試;其二,跨年級走班;其三,跨學校走班。走班制的逐步實施,就是為了促使老師從不同的教育對象、教育情境中汲取經驗,並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和素養。
三、 集體評課:
1、 提出:授課、說課、聽課、評課是學校反思性教研的常規工作,集體評課也是許多學校的日常教研工作。我校語文學科在推行集體評課的教研定位上,是與校本培訓接軌的。一次集體評課,就是一次有意義的案例引領式的培訓。以一個個鮮活的課堂教學範例為載體,通過對課例的點評和分析,共同提煉出老師們平日教學中的問題和困惑,再合作設計突破的方案並從教學實踐中得到驗證,從而提升教研質量。
2、 實施:其一、組織活動。我校每學期召開一至兩次的校級教學研討活動(教學競賽—— 十幾年來,基本上是每年一次;家長開放日——讓學校的每一位老師都站到了家長的面前,請家長評價,與家長互動;青藍工程匯報課——一年來,田校長全方位而長遠的思考,精心的部署及教導處、師傅們扎實有效的指導、徒弟們虛心的學習;校級推優課——「眾人搭台,一人唱戲,大家受益」),為老師們集體評課提供了平台;其二、形式多樣。我校組織由下至上的集體評課,即先由各教研組或學段教研組交流評議,再以宣講或「沙龍」及「培訓」等形式組織全體語文老師集中評課,為老師們集體評課創設對話、民主、具有指導意義的研討氛圍;其三,明確分工。在集體評課的過程中,對於每位參與的老師均做到人人有分工,由學習層的教師做課堂實錄的記錄,由資深教師整理、宣講評課稿或案例分析,由專家教師提煉有指導意義的教學問題和教學困惑,參與的所有老師 討論交流。
3、 收獲:其一,評出了方向。以教學為媒介、課例為載體的集體評課聚合了老師們的視野,提出並解決了共同關注的教學問題,幫助老師找到了教學研究的方向;其二,評出了進步。有人說:「教師之間的廣泛交流是提高教學能力最有效的方式」。老師們在具有濃厚研究氛圍的集體討論中時常迸發出教學靈感,還有的從交流中受到啟發,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就加快了老師教研能力提升的速度;其三,評出了團結。每一次集體評課就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溝通、分享,會促使老師們用開放的心態彼此發現、彼此欣賞、彼此接納,促進了教師間的團結。
4、 思考:目前我校的集體評課還停留在「示範教學——對話反思」的被動式階段。為了促進我校語文教師專業的進一步發展,我們在思考既保持側重討論式的案例教研,又要引導老師們開辟包含行為跟進的全過程反思——課前,先提煉教師真實的教學困惑或問題,帶著實際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教學設計;課中,以探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進行教學;課後,選取多方對話、自我反思的話題,力爭引入視頻案例的技術,從而引發教師思維碰撞,提升案例討論的理論水平和教師理性思考的深度。

『貳』 國家規定小學教師每周帶多少節課

小學教師的工作內容除了在教室里上課之外,還要備課、批改作業、管理學生等等,回所以國家教育答部門規定小學教師的課時標准一般是每周14至18節,平均每天3至4節課時,這樣才能保證教師在上完課之後有時間備課、批改作業,發現學生學習中出現的問題,更好的疏導學生。

但是在一些鄉村偏遠地區的小學或者教學點,由於師資力量不足,教師人數不夠,同時又要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常常會出現「大包大幹」的情形,一整天處於滿負荷的工作狀態。比如說有的農村小學教學點,只有一、二、三這3個年級,學校里只有三個老師,「一個蘿卜一個坑」,三個班每節課都要有老師在上課,這樣就造成三個老師幾乎全天無休。



在課程安排上,上午第一節早讀課,之後是三節主課;下午也是三節課,一天下來7節課,如此下來每位教師的課時量在35節。有時勞動、美術、體育、音樂等課程會讓多個年級的學生一起上,這樣才能空出教師進行偶爾的輪流休息。

縱使這樣,每位教師的課時量還是在30節以上。很多教師在偏遠學校或者教學點一教就是三五年,甚至更久,他們為了農村教育的發展在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年華,令人欽佩!

『叄』 小學語文教師如何聽課

「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就說明了一個道理,借鑒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而新課程強調教師要互相聽課,目的是讓教師通過聽課,互相交流,取長補短,促進教師自我反思,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聽課對教師業務素質、教育教學能力的提高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聽課不是目的,聽課是獲取和借鑒先進教育思想、經驗、課堂模式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教師業務素質和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聽課達到甄別認定課堂教學優劣的目的,進而提升課堂教學研究的水平和質量。聽課也是廣泛學習借鑒的最好時機,可以揚長避短,積眾家之長於一身,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那麼如何才能聽好課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課堂教學是一種以育人為目的的人際交往,其間包蘊著科學,體現著藝術。俗話說:「生活處處皆學問」。課堂看似平常,卻不平常,裡面蘊含著眾多的教育規律和教育思想。教與學、講與練、主導與主體、知識與能力、全面要求與因材施教等這都是在課堂教學中展示。從執教者對課堂的駕馭,到學生對提問的回答,種種現象一一呈現在聽者面前。成功有其前提;失敗必有原因。聽者在課堂上解剖教學,覽「成功」、「失敗」於眼中,析其「所以然」於心底,在對「得」與「失」不失時機地思量中,探尋教與學的真知。教師只有深入課堂才能獲得,才能借鑒,才能提高,才能不間斷地為自身「充電」。 作為教師,要重視聽課,要學會聽課。聽課和做其它工作一樣,需要注重實效,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認真聽,仔細想,勤記錄,多思考。要帶著思考離開教室,把對課堂的感悟記錄好。要逐漸了解新的教育思想、方法和經驗,學會挖掘教師課堂中的優缺點,在有所感悟的基礎上形成需要交流的合理化建議,提高聽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二、不打無准備之仗 聽課要聽出特點,抓住實質,評出水平,聽課者就需要做好精心地准備,聽課要講究一個程序:聽前准備——課中觀察——聽後反思。(一)聽前准備 聽課前,聽者應關心一下執教者新授的內容,一旦知道了就努力去鑽研教材、確定目標、籌劃學法、設計教法,哪怕是臨陣磨槍。聽課有了准備,就有了投入,有了自己的教學「期盼」;帶著自己的藍圖進入課堂,也就在「我教」和「他教」之間營造了對比的態勢,利於在觀摩中找異同,在比較中進行鑒別,思量教學的得和失。 教師常常要參加各種各樣的研討活動。研討期間,免不了要聽一些與研討專題密切相關的公開課。大多數教師由於埋頭於基層教學工作,涉及「學術」,常會受到「高原反應」的局限。參加研討活動之前,我們有必要千方百計地去了解與研討專題相關的學術理論,或向人請教,或查找、重溫自己積累的資料。事先學習相關的理論,可以調整視向,拓寬視野,縮短與「學術」的差距,便於我們在聽專題性的研討課、觀摩課時,透過「熱鬧」,窺得「門道」。 比如李吉林老師開創的「情境教學」,方法獨特,自成體系,偶爾聽她一節課,很難領會「情境教學」的真諦。倘若聽前學習了她的《情境教學實驗與研究》等專著,我們便可以由點及面,透過課堂上具體的「情境」去理解李吉林老師對兒童心理規律和學習語文規律的尊重和利用。(二)課中觀察 聽課時,聽者應全身心地投入,在對課堂動態的密切注視中,體驗執教者的勞動和創造,品評執教者與學生「打交道」的藝術。 聽罷一節課,不能一聽了之。要對課堂實況過幾遍電影,來個透徹地反思。反思的方法有很多,或翻翻聽課記錄,或與執教者交談,或將幾節「互有牽連」的課進行比較,或寫一篇「聽課一得」,或乾脆將他人執教的內容拿到自己班上試一試…… 將他人的課堂當作「教材」,細細咀嚼回味,常能收到溫故知新的效益。課堂上紛繁復雜,聽者難免顧此失彼,掛一漏萬。聽後冷靜反思,多少能挽回損失。即使課上沒有「損失」,即席的評析也往往比不上課後的反思深刻。反思中,課設身處地地考慮這樣一些問題:「假如學生向我這樣質疑」、「為什麼她的學生聽課興趣這么濃」、「為什麼他的課文朗讀這么動人」、「為什麼他的作文講評這么有特色」……立足課堂,將探尋、思考的目光投射到別人備教的整個過程,羨慕和遺憾之餘,我們便能明白「我這一輩子在備這節課」的內涵。三、跨越局限 盡管學科分門別類,各有個性,但畢竟統一於教學,受共同規律的制約。聽課,倘若跨入多門學科,我們就能從多角度來審視課堂,領悟教學的普遍規律。語文老師,不妨聽聽其他科任老師在本班的執教情況,那時,就有可能語文課上的「後進生」在數學課上的積極度,在音樂課上的出色表演,在體育課上的輕松跳躍。這不但能為我們轉變語文「後進生」找到突破口,還可促使我們樹立起正確的學生觀、人才觀。 跨學科聽課,還能從其他學科的教學中,獲取改進自己學科的啟迪。美術課上學生對「色」與「形」的濃厚興趣,提示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採取形象化的教學手段;數學課上的十分鍾作業啟發我們作「語文文字堂堂練」的嘗試。 只有以謙虛的精神、欣賞的眼光、研究的心態和分享的神情,去聽、去品、去悟,堅持經常去品悟不同類型、不同科目、不同階段和不同老師的課,及時向授課老師討教授課感悟,聆聽評課老師的意見,並將自己的看法表達出來讓其他老師評議,就必然使自己的授課水平產生大的飛躍。〖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

『肆』 小學怎樣聽課評課演講活動方案

教師要理解教者的教學意圖,熟悉教材並且一邊聽.一邊觀察思考。既要看教,內還要看學,二者兼顧。看容教者對教材的鑽研,重點的處厘,難點的突破,教法學法的設計,教學基本功的展示。看學生的學,要看學生的課堂表現,看學習參與的情緒,學習的習慣。 在分析總結他人課時要注意比較、研究,取長補短。在評價時要看教學思路設計及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與銜接是否恰當,看教師是否能夠面向實際恰當地選擇教學方法,總而言之,如果這一節課吸引你了,聽著不累,舒服,我認為應該算是一節好課。

『伍』 近兩年,很多中小學都在嘗試走班制教學,那走班教學有哪些利弊呢

走班制可以說是比較先進的一種教育制度,國外試行的比國內早很多。這種教學制度有利有弊,有利的是它更加符合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發展的教育理念,但面臨的困難也不少,硬體、課程的設置、師資的配備、學生心態的調整、學校的管理等等。不過這些問題總歸有解決的辦法,像Cassia提出的藍牙路由器+智能手環的方案,就能解決部分管理問題,感知定位、通知、運動監測等等功能。個人認為,走班制利大於弊吧,但還需要一段時間推進。

『陸』 小學生走班課層次不同如何提高效率

小學數學校本課程「走班制」分層的策略

許麗紅

校本課程教學時根據學生學習成績、態度、能力等將學生分設「睿學班、趣學班、勤學班」三個層次進行「走班制」教學。針對各個層次學生的具體情況,教師在教學內容、方法的選擇、作業的布置等方面採取相應的分層策略。
一、教學內容的分層策略
校本課程實施「走班制」分層教學,教學中要根據學生共同的需求,安排合適的內容,激起學生的共鳴,產生教學共振,從而提高教學的效率。
「睿學班」學生對未知領域學習具有高度的熱情,教學內容多些綜合,多些自主,多些交流,著重在數學的學習方法和策略上進行指導,努力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趣學班」學生雖有良好的基礎,但成績沒有「睿學班」的優秀。他們的思維品質和學習心理方面,可能存在著某些不足。教學內容要有坡度,問題設計要先易後難。重在培養學生的逆向、發散思維,訓練求異思維。
「勤學班」學生重點學習基礎的內容,把教學內容按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原則分解成合理的層次,然後分層漸進,對教學內容中出現錯誤較為集中的部分組織學習討論,並及時地進行反饋矯正、點撥引導。使學生感到自己有學習的能力,增加學習的熱情。
二、教學方法的分層策略
對於「睿學班」學生,在教學方法上,教師要提供足夠的問題情境,創造豐富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先學,教師後教,學生先練,教師後評,所有學生能做的事,盡量讓他們自己去做,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對於「勤學班」學生的教學,在教學方法上要採用教師先講解,學生再練習,教師先示範,學生後模仿,把著力點放在幫助學生解答學習中的疑難問題,並注意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
「趣學班」學生中有接近「睿學班」水平的學生,也有接近「勤學班」水平的學生,教師要把在「睿學班」或「勤學班」教學中開展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靈活運用到「趣學班」學生的教學中。同時,「趣學班」學生有一定的學習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
三、作業的分層策略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對學業起鞏固、發展、深化的作用。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作業也應具有層次性。基礎型作業,要求「勤學班」學生能保質保量完成;拓展型作業,要求「趣學班」、「睿學班」學生必須達成,同時鼓勵「勤學班」學生完成;探究型作業,要求「睿學班」學生完成,鼓勵「勤學班」、「趣學班」學生去嘗試。力爭每個學生在適合自己的作業中取得成功,獲得輕松、愉快、滿足的心理體驗。

『柒』 怎樣開展語文教研活動

一、 集體備課:
1、 提出:其一,新課程理念提倡合作,不僅是指學生的學習方式,還應是教師的教研方式。發揮團隊精神,發揮每個教師的特長,互相取長補短,群策群力,增強了教師之間的合作關系,使原來勢單力薄的教師個體走出封閉的圈子,每個教師的個人優勢被整合為集體的智慧,會時時迸發出令人驚喜的創新思維和教學設計;其二,以往的備課,每個老師要備一本書的內容,不但花費的時間長,而且每個單元、每課內容都備得不是很精緻。費時低效,甚至有些老師為了應付檢查,就索性 「抄教案」。因此,我校於兩年前正式提出自己的集體備課方案。
2、 實施:
(1) 原則: 「集體備課、資源共享、個人加減、課後反思」(田校長提出)
(2) 措施:其一,備課時間、地點、人員制度化:我校以教研組為單位,每周固定時間在各辦公室集體備課;其二,備課內容和主備人員制度化:教研組每人主備一至兩個單元,就這個單元的內容進行細致、深入地備課。每周教研組活動時,按單元由負責主備的老師先講解自己所備單元的整體思考和每課的重難點、教學設計以及教具准備等;其他老師邊聽邊在語文書上做詳細的記錄,然後全組老師共同商議,制定出一份比較完善的教案,並把這一單元的教案,拷貝到每個班的電腦中;其三,個性修改制度化:每位老師根據個人教學風格及本班學情,對集體備課教案進行再創造,使之成為一份適合個人特色和本班教學的個性化的教案;其四,及時反饋制度化:在集中教研組集體智慧與使用本人個性化教學策略後,效果如何,要及時反思,做好後記,交流總結得失,形成習慣。(集體備課上網,個人備課、教學反思教導處會隨時抽查並總結)
3、 收獲:其一,讓每位老師集中精力備好一至兩個單元的課,提高了每位老師的備課質量;其二,也減輕了老師的負擔,節省了時間,讓每位老師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其三,集思廣益,「以思維碰撞思維,以智慧點燃智慧」,充分發揮教研組「群研智慧」,做到了資源共享。
4、 思考:在我校推行由個人備課向個人與集體合作備課轉變的同時,我校語文教研在思考由於新課程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性,集體備課還應提倡由靜態備課向動態備課轉變;由於備課是終身隨時的感悟,不僅僅是寫在紙上的文字,因此集體備課應由文字教案向文字與思維相結合的教案轉變,對於富有研究精神與教學經驗的老師 ,我們還在思考向「0教案」過渡的嘗試。

二、 嘗試走班:
1、 提出:其一,教師的需要。我校的語文教學基本是以一貫之——從一年級帶到六年級。盡管一直推行群體學習,組內教研,校本培訓,但依據班級個體,不可避免的是部分老師仍會出現「閉門造車」的現象。因此,學校應努力為老師搭建一個自主學習、交流、展示的平台,為老師的教育教學提升、班級管理自我反思、自身專業發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其二,學生的需要。孩子的天性是追求新、活及變的。但是在目前相對封閉的教室里,學生要滿足享受所有的優質教育教學資源,至少是與本年級的所有老師交流的願望都是很難達成的。那麼,我校就力圖為孩子們創建一個「歡迎本年級老師走進我們班」的機會,先滿足孩子們小小的願望,讓他們在與本年級老師零距離接觸的過程中,學會適應不同的老師,獲取不同的信息,提高學習知識的興趣。基於這兩個需要,兩年前,我校田征校長提出試行教師走班制。
2、 實施:其一,以課改龍頭年級為試點,由「自主、合作、探究」課題組的老師們先行做走班實驗;其二、由試點老師介紹走班經驗及教訓,然後推廣先進經驗,並建議各語文教研組實施全員走班制。(本學期建議每位語文老師設計一節精品課,在本年級走班,年級組老師聽課評議。)
3、 收獲:其一,學生的收獲。每位老師具有不同的教學風格,每節課的訓練側重點也不同,每一節走班課都是經過精心准備、精心設計的,可以說一次走班課就是一次公開課。與不同的老師合作上一次走班課,從學生自身而言,提高了對不同老師的適應能力,感受到不同的教學風格,同時體會到不同老師上課所帶來的新鮮感,滿足了孩子求新求變的願望,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其二,授課教師的收獲。不同的班,不同的特點,對老師的組織教學、教學機制是一次極好的訓練和考驗,提升了老師針對不同的學情調整教學策略的能力。作為走班的施教者,體會到了不同班級的學生思維、學習習慣、語文素養等方面的差異,有助於發現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忽視的問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時在完成教學後針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能更全面、更深入地反思和修正;其三,聽課老師的收獲。作為同年級的聽課者,以「旁觀者」的身份更能發現自己在本班語文教學、班級管理方面的不足與欠缺。通過走班課,聽課教師看到的不再是一個班,而是一個年級、一個整體,從學生、教師的方方面面做了一次很好地橫向比較,發現的不再是個別的、特殊的現象,而是全面、普遍的現象。從而,對年級組的教研水平、團隊共進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4、 思考:目前我校的走班制是立足於教研組的。但針對學校要達到優質資源的共享與有效交流的教研目的,僅僅立足於本教研組的走班嘗試還遠遠不夠。因此,我們在思考:其一,年級大課走班嘗試;其二,跨年級走班;其三,跨學校走班。走班制的逐步實施,就是為了促使老師從不同的教育對象、教育情境中汲取經驗,並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和素養。
三、 集體評課:
1、 提出:授課、說課、聽課、評課是學校反思性教研的常規工作,集體評課也是許多學校的日常教研工作。我校語文學科在推行集體評課的教研定位上,是與校本培訓接軌的。一次集體評課,就是一次有意義的案例引領式的培訓。以一個個鮮活的課堂教學範例為載體,通過對課例的點評和分析,共同提煉出老師們平日教學中的問題和困惑,再合作設計突破的方案並從教學實踐中得到驗證,從而提升教研質量。
2、 實施:其一、組織活動。我校每學期召開一至兩次的校級教學研討活動(教學競賽—— 十幾年來,基本上是每年一次;家長開放日——讓學校的每一位老師都站到了家長的面前,請家長評價,與家長互動;青藍工程匯報課——一年來,田校長全方位而長遠的思考,精心的部署及教導處、師傅們扎實有效的指導、徒弟們虛心的學習;校級推優課——「眾人搭台,一人唱戲,大家受益」),為老師們集體評課提供了平台;其二、形式多樣。我校組織由下至上的集體評課,即先由各教研組或學段教研組交流評議,再以宣講或「沙龍」及「培訓」等形式組織全體語文老師集中評課,為老師們集體評課創設對話、民主、具有指導意義的研討氛圍;其三,明確分工。在集體評課的過程中,對於每位參與的老師均做到人人有分工,由學習層的教師做課堂實錄的記錄,由資深教師整理、宣講評課稿或案例分析,由專家教師提煉有指導意義的教學問題和教學困惑,參與的所有老師 討論交流。
3、 收獲:其一,評出了方向。以教學為媒介、課例為載體的集體評課聚合了老師們的視野,提出並解決了共同關注的教學問題,幫助老師找到了教學研究的方向;其二,評出了進步。有人說:「教師之間的廣泛交流是提高教學能力最有效的方式」。老師們在具有濃厚研究氛圍的集體討論中時常迸發出教學靈感,還有的從交流中受到啟發,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就加快了老師教研能力提升的速度;其三,評出了團結。每一次集體評課就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溝通、分享,會促使老師們用開放的心態彼此發現、彼此欣賞、彼此接納,促進了教師間的團結。
4、 思考:目前我校的集體評課還停留在「示範教學——對話反思」的被動式階段。為了促進我校語文教師專業的進一步發展,我們在思考既保持側重討論式的案例教研,又要引導老師們開辟包含行為跟進的全過程反思——課前,先提煉教師真實的教學困惑或問題,帶著實際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教學設計;課中,以探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進行教學;課後,選取多方對話、自我反思的話題,力爭引入視頻案例的技術,從而引發教師思維碰撞,提升案例討論的理論水平和教師理性思考的深度。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教師每周走班聽課實施方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