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進行小學牛津英語主題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主題單元整體教學是以主題為核心,以單元為備課的基本單位系統的設計教學,整體處版理單元權教學內容,落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學習目標。
主題單元整體教學縱向以語言知識為主線,橫向則以圍繞主題的聽說讀寫能力提高為依據,各課時之間有緊密的邏輯關系,各個課時任務的完成正好構成了一個單元任務,每一課時任務是單元任務的一個部分或一個環節。
「單元教學目標必須是通過該單元的四節課或五節課來實現的,而每節課的目標應該是體現層次,有所側重。比如有的老師設計第一節課的教學就是要求學生能掌握該單元的詞彙或句型,這樣的課就不是特別現實 」
因此,單元目標的落實是分布在不同的35分鍾里,在不同的三十五分鍾內以子目標為核心各有側重,或以單詞學習為主,或語法學習為主,或以語篇學習為主;或以聽說能力培養為主,或以讀寫綜合運用能力培養為目標。主題單元整體設計兼顧了知識、技能和語境三者之間的關系,有助於學習策略等長期教學目標的達成。
② 小學英語hello主題的課怎麼上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在上第一堂英語課之前,大部分小學生對英語「白紙一張」,一無所知。因此,老師如果上好了這第一堂課,將極大地影響著學生今後的英語學習。常言說得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那麼如何做好這「良好的開端」呢?通過對小學生學習心理的研究和本人十幾年來的教學經驗所得,我摸索出了一個上好小學英語第一堂課的教學模式,如下:一 課前准備
為了讓學生對英語教師有一個獨特而鮮明的印象,上第一堂英語課之前,老師一定要精心打扮一番。男教師可以帶上領帶,西裝革履,走起路來要有「紳士風度」,有時甚至可以准備一個英式的「文明棍」,儼然一副老外的派頭。這樣,當你一走上講台學生便會一下子給吸引住了。「親其師而善其道。」學生對你這個教師感興趣了,就會對你所教的這門學科感興趣。除了穿著之外,教師還要准備英語課常用的錄音機,磁帶掛圖,卡片等教具,讓學生感受到英語課特有的「氣味」。
二 開場白千萬不要因為你的學生聽不懂英語就來個中文的開場白,你要從一開始就讓你的學生習慣於聽英語,如果學生不懂,你可以盡量通過體態語,動作,表情等讓學生理解你的話,但盡量不說中文,就彷彿你是一名外籍教師來中國上課時一樣,讓學生對英語產生更濃厚的興趣。要學會「賣關子」,越是讓人不明白的事就越能吊起人的口味。一走上講台,你就說:「Hello! Boys and girls!」「Class begins.」等來組織教學,然後自我介紹,「(I』m Mr…(或I』m Miss…)」學生聽不懂沒關系,用手勢,表情,再通過反復演練讓他們理解。如果課後有學生問你:「你上課講的那都是些什麼呀?我們一句也聽不懂。」你可以告訴他,「那就是你們要學習的『英語』!」這說明你已經激發起他們的興趣了。
三 學習英語的重要性的介紹
光有學習英語的興趣還不行,在一開始,你就要讓學生明白他們為什麼要學習英語,以引導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只有讓學生動機明確了,他們的興趣才會持久。通常老師在上第一堂英語課的時候,就應向學生介紹這樣一些知識:1、英語的發源地和應用地區;2、國際通用語言比較;3、我國改革開放政策與學習英語的必要性;4、英美文化發展與成就。當然,在介紹學習英語的重要性時,也不要忘了肯定中國的文化成就,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向學生指出,正是由於熱愛自己的祖國,為了把自己的祖國建設好,我們才要學好英語,以吸取別人的經驗來建設自己的國家。
四 必要的學習紀律和課堂紀律的強調
紀律是學習的保障。學習英語並不是一件輕松的事,因此,除了興趣和動機以外,我們還要培養學生的堅忍不拔的學習意志。英語老師要在一開始就訂立幾條學習紀律,比如,每天什麼時候讀英語、什麼時候背單詞等等,使學生的學習不致成為「一頭熱」行動。此外,在適當的時候也可以告訴學生學習英語是個漫長而又艱苦的活動,需要頑強的意志來支配自己的學習,在以後的學習中,一定要「勝不驕敗不餒」等等。由於小學生自製力較差,因此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紀律是增強學生意志的必要手段。從一開始就注意學生意志的培養,有利於學生學習英語活動的持久性和高效性。
五 英語文化的幽默性與唯理性的介紹
英語的文化魅力,突出表現在其幽默性和唯理性上,在上第一堂英語課時就要讓學生在教師身上感受到這種獨特的文化魅力。你要給學生一個印像,你是一個即和藹可親又樂觀睿智的師長。當第一堂課下課鈴響時你可以跟學生說:「I』m sorry, I must go now. They are jealous of our happy-ness.」「Bye-bye.」等。要讓學生從一開始就享受到上英語課的歡樂。
總之,在上第一堂課之時教師就要讓學生建立起對英語課的初步印象,激發起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引導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 、培養他們不畏艱難的學習意志,以保證他們日後的英語學習一路順風。
③ 怎樣寫小學英語教學案例中的案例主題
小學教育是人生最基礎的教育,教育的重點並非是具體知識的掌握,而是發展孩子的思維能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學習的興趣!讓孩子熱愛學習,樂於學習。 比起書本知識的學習,思維教育和價值觀教育才最重要的,面向生活面向自然和真實世界的教育才是最重要的。 這個階段,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時機,是孩子探索世界的時期,要給孩子足夠的信息量,還要給孩子大腦的發育和思維的發展提供各種條件和機會。 兒童時期的心理個性和行為習慣,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很多家長都不懂得「童蒙養正」的道理,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忙於「學知識」,「學技能」,捨本逐末,忘記了對孩子的心理和行為習慣進行教育。 特別重要的是:在小學階段就要過語言關。心理學家和生理學家的研究也表明:如果在童年時期沒有得到良好的訓練,大腦的一些功能就會萎縮和喪失,而且成年後 即使加大訓練量也無法恢復,特別是語言能力。語言的學習非常重要,必須在其敏感時期得到充分的發展。也就是說12歲以前,英語和語文都要達到熟練閱讀的程 度。 同時,在小學階段,必須重視孩子的身體發育,體育運動作為每天的「必修課」時間在1小時以上,主要參加各種健腦運動,養成運動的習慣,使得孩子的身體素質達到最佳狀態,為以後的學習打好基礎。 最後要照顧好孩子的心靈,孩子心靈的成長,才是最重要的。培養他們的正知正見、培養孝心、滋養慈悲心、激發他們的善心,擁有開放的心靈,這樣他們的人生道路將是幸福的。
④ 小學英語如何圍繞單元主題進行任務教學設計
乍聽到課例打磨、課例研究這樣的字眼,大家也許跟我有相同的感受:不就是通常意義上的教研活動嗎?以前我們的教研活動主要限於校內校際教師之間的聽課、評課,主題研討。由於缺少高層次的專業引領和教師自身深刻的過程反思,教師之間的橫向互助常常囿於同等水平的反復。因此學校的教研狀況和學科教學水平並沒有得到明顯的改善。我們教師如果只滿足於現有授課水平,只是一名經驗型教師而不想成為反思型甚至研究型教師,那麼我們的教育事業,我們的教師素質,我們的學生能力又談何發展? 正當我們陷入困惑和思索之時,遠程研修為我們指明了學習和實踐的方向,那就是以課例研究為模式,進行學科教學的不斷改進。通過遠程研修學習了課例研究的方法及各位省專家的案例後,我們心中深深的震撼,頓時豁然開朗。當老師們以課例為載體,表達課程實施中困惑與成功,教學中的疑難問題及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等等時,藉此引發更多的教師相互學習、分享經驗,反思、探討與教育教學實踐有關的問題,提升教師的專業判斷和教學的實踐智慧,那該是一個多美妙的過程啊。我想這也是課例打磨真正所要追求的境界。 打磨計劃和研究主題確立後,我把新標准英語第十一冊第九模塊第一單元作為研究課題,進行了基於個人經驗和以往模式的第一次備課。首先我進行了教材分析、學情分析,確立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並完成了詳細的教學流程和設計意圖。這次設計是根據我區小學英語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模式和我在遠程研修中學到任務型教學法和真實情境等先進理論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流程分為激趣熱身,初設任務;聽讀課文,整體感知;拓展延伸,實際運用;練習反饋,自我檢測;情感升華,總結深化;布置作業,課後延伸六部分。接下來群組成員共同進行教材分析和集體備課,並對我的第一次教學設計進行了修改。看到各位老師不吝賜教、真誠地提出許多修改意見,真的很感動,也激勵著我更熱情地投身於這次課例打磨中去。通過反思同伴們的修改意見,我看到了集體智慧的強大,也認識到了自己不足的地方。我對自己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環節進行了修改,使得教學目標的制定和教學環節的設計上更加細化,讓各種學習任務更加真實明了,更具有可操作性,學生的活動才會更有目的性。這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基本保證。 然後我綜合各位老師的意見和自己的反思,進行了基於同伴互助的教學設計,形成了教學設計的第二稿,並進行了第一次授課。在課後評議會上,老師們積極發言,從教師設計的活動是否緊扣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是否能夠盡快進入課文,引導學生整體感知、 是否創設適當的語境幫助學生感知和理解語言、 是否很好完成任務型教學等不同的維度進行了恰當切實中肯的評議。但第一次授課沒能達到預想的目標。通過分析老師們的分工觀課報告,我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及時進行了第一次授課反思。並將課型各流程做了相應的修改,導入環節用老師的照片創設更真實的情境,增加了學生展示的環節,加強小老師導學的培訓,讓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發展。在各位群組老師的幫助下,最終形成了第三次備課:基於實踐反思的教學設計。 這次磨課過程不是循環反復的,而是呈循環上升的趨勢。是對他人經驗分析、整合、吸收為自己經驗的過程,是將外部教育理論與學科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教育知識結構的過程,是教師把對教育、教學的深入思考自覺地轉化為課堂上教育實踐智慧的過程。從學生的能力發展來看,在每個環節中,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各種能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比如在Free talk和最後的拓展讓學生編對話環節,培養了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在小組共同完成學課文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學會了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英語閱讀能力也得到提高。小老師導學則使優等生口語更棒,更自信。 通過這次群組磨課活動,我認識到課例打磨的目的是使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提高課堂時效性,使學生最終受益。再好的課堂教學也會有遺憾,老師們只有不斷發現自己課堂上的不足、問題,並反思、研究,再改進,這樣才能使問題越來越少,課堂效果越來越好。具體來說,一是可以發現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剖析存在問題的原因,提高解決問題與研究課堂的能力,二是可以就關鍵教學事件展開教學研討,分析教學行為所體現的教育教學理念,提高人際關系與溝通表達的能力;三是可以就教學問題研究制訂整改措施,改進教學策略、方法和組織形式,提高創新思維與完善實踐的能力;四是通過觀課、議課,既反思教學預設與實際教學的差距,又可以吸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提高判斷反思與不斷學習的能力。 課例打磨作為教師專業化成長的一種研究形式,她的價值並不是讓我們去探尋普遍規律的教育認識,而是在此過程中生成的教育智慧,讓我們的教學更加優化。而且,她讓我們慢慢養成一些研究型教師的專業素養:悉心觀察、善於學習、勇於實踐、勤於反思。課例打磨盡管現在做起來在時間和精力方面要付出地多一些,但長遠來看,正是這樣的打磨,才可以讓我們在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寬廣。 明代思想家李贄說過:動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動人以行者,其應必速。讓我們不再做理論的聆聽著,而成為教育的實踐者,真正走進遠程研修課例打磨,讓我們的課堂教學在不斷的打磨中散發迷人的光彩!
⑤ 小學英語常用教學方法
一、聽
英語教學不僅要教學生英文的語言知識,更重要的是教學生掌握英語的言語技能,因此,眾多英語專家都強調「聽說領先」的重要性。具體到小學英語的「聽」的教學,就是:「從學生學的方面來說(以下簡稱從學的方面說),要多聽老師、磁帶或其他聲音媒體的范讀,也要有針對性地對比著聽聽同學、自己的讀音與范讀的異同;從教師教的方面來說(以下簡稱從教的方面說),不僅要多聽學生(尤其要多聽單個學生)的發音,以檢驗自己的教學成果,而且自己也要多聽標准語音,不斷提高自身的語音水平。」
二、說
筆者此處所指的「說」不僅包括「說話」,還包括「朗讀」。聽了范讀之後,經過內部消化,再用 「說」的方式將學習的成果表達出來,這才是學習英語的一大目的。具體說就是:「從學的方面說,認真模仿和跟讀范讀者所讀的字母、音素、單詞、句子等,並經常朗讀所學內容,在盡可能的情況下,多運用英語與他人交際;從教的方面說,在課堂上要堅持用英語教英語,在課外也要盡可能用英語與學生交流。」
三、讀
筆者此處所指的「讀」專指「閱讀」,而不包括「朗讀」。小學階段學生由於所學英語詞彙量少,閱讀能力一般較差。但應盡量創造機會,讓學生從開始學英語就培養閱讀的習慣、多找一些與自己所學英語水平相匹配的英語讀物來閱讀,以鞏固和發展所學英語知識。具體說就是:「從學的方面說,要經常閱讀已學過的課文、對話和教師自編的小短文、小話劇、現有的簡易英語讀物等;從教的方面說,要多多閱讀有關本專業和教學方面的書籍,增強自身素質,提高自編短文的水平,多看學生的習作。」
四、寫
與「讀」相似,小學生「寫」的水平有限,但又不能完全不寫。要本著學以致用、邊學邊用、以用促學的原則,從一開始就加緊「寫」的訓練。具體說就是:「從學的方面說,要多做連詞成句、修改病句、翻譯、看圖寫話、小日記、小短文等練習;從教的方面說,要經常給學生撰寫可供閱讀的短文、可供表演的短劇等。」
五、看
心理學家認為,小學生的認識活動以 感性認識為主,而人的感覺活動又以視覺為主。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多利用一些形象具體的東西來幫助學生加深映象,促進記憶。具體說就是:「從學的方面說,要多看老師的口形,認真看好老師出示的直觀教具,仔細觀察老師的表情、動作、眼神、體態等以幫助自己理解所學內容;從教的方面說,要多給學生看實物、圖片、模型、動畫等以提高教學效果,多觀察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反應以調整自己的教學。」
六、思
雖然小學生的認識活動以感性認識為主,但若不從一開始就加以理性認識方面的指導,學生往往學得很膚淺,甚至與教師的期望大有差異。因此,充分給予學生以思考的機會將對學生學習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具體說就是:「從學的方面說,要經常思考『教師所教知識自己是否已聽懂?』、『自己的發音與標准音有多少差別?』、『現在所學的知識與以前所學的知識有什麼聯系?』、『怎樣讓學習的效果更好?』等問題;從教的方面說,要經常思考『自己教學的方法是否得當?』『學生的學習效果如何?』『怎樣用更好的方法達到效果?』等問題。」
七、動
小學生生性好動,而「動」對於學生加深記憶、促進理解所學知識又大有好處。因此,適當地讓學生在上課時邊學邊動,對教學是很有幫助的。具體說就是:「從學的方面來說,要適時做些聽詞指物、聽音動作等活動;從教的方面說,上課時要邊教邊動,充分運用表情、動作、眼神、體態等增強教學效果。」
⑥ 如何設計有效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
小學生的英語學習幾乎都是在課堂里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經過教師精心設計的課堂教學活動對於激發和保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達成預設的教學目標,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起著巨大的作用。下面我就結合教師的課堂教學實際,如何設計課堂教學活動,教師應該關注的幾點:
一、 活動設計要有明確的指向目標
教學目的是教學活動預期達到的結果。這說明教師在設計任何一個教學活動時,必須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作指引。教師要明確通過這個教學活動期望學生有什麼語言或者行為上的變化,這也是教學活動成功與否的關鍵。然而任何一個教學活動不可能窮盡一堂課所有的教學目標。每一個教學活動都因為其特殊性,有著特殊的作用。所以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有明確的指向目標。有的活動可以用來調節課堂氣氛,有的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增加對單詞的理解,有的活動可以幫助學生表達時更加順暢,而有的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掌握一些相關的學習策略和方法。這樣,設計出來的教學活動目標指向明確,操作性強,教學效益高。
二、活動設計要和教材提供的文本內容緊密相關
《課標》提出:英語學習是知識積累和能力實踐的過程。需要有合適的課程內容。而教材是課程內容的主要載體。所以,對教師而言,要自覺地去學習和鑽研課程標准,研究教材,根據課程標准所提出的課程目標和教材提供的文本內容規劃設計每一個教學活動,是活動設計不僅能和一節課的教學內容相吻合,而且還應該和整個單元或者整個模塊的教學主題相吻合,真正做到通過教材來教英語,使學生接觸和學習現實生活中鮮活的語言知識。
三、活動的設計要和學生的生活背景或者生活經驗相聯系
我們常說,備課不光是背教材,更重要的是背學生。因為不同的地區,即使是同一個地區的學生,其成長的背景,生活的環境也存在著差異。但是教材提供給教師和學生的是統一的學習內容。所以,教師在設計活動時一定要關注活動內容和方式等是否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系。特別要注重從學生日常生活實際出發來設計教學活動。這樣,才能把教材的語言知識內容通過不同的活動方式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有效掌握,從而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需要,以真正做到當前英語課堂教學提倡的「學中用,用中學,學以致用」的教學理念,讓英語成為學生真正用來交際的工具,而非僅僅是停留在腦袋中的語言知識。
四、活動設計要有一定的層次性和遞進性
語言學習是有規律的。因為沒有自然的語言環境。通常第二外語的獲得都是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一定的方法,花費一定的時間,循序漸進地學得。所以做為一名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一定要考慮活動的層次性和遞進性。比如,活動一和活動二的內容是什麼?這兩個活動在對學生語言訓練上面是否有遞進的要求,通過連續的幾個活動對學生的語言訓練或增大語言輸出仍舊是停留在同一個層面還是在不知不覺中有所提高?如果忽略了這些的話,表面上學生參與活動的面或許很廣,課堂氣氛或許很活躍,但是對學生的語言訓練卻停留在一個層面上,這對於擴大學生的語言知識,增加學生的語言量輸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述能力幫助不大。
五、活動的設計要兼顧學生其他能力的培養
時代的發展為教育提出許多新的發展目標。如創新精神,實踐動手能力,合作意識,收集利用信息的能力等等。在這種現代教育觀念的背景下,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不僅要關注顯性的教學目標的達成,比如語言知識的落實,語言技能的培養,語用能力的發展,也要關注隱性的教育目標的達成。比如:學生在參與與實施整個活動的過程中所得到的積極愉悅的體驗,而這些體驗對於學生的美好情感的形成,良好的個性,學習習慣和學習意志的培養,各種智能的發展起到積極引導的作用。因為在小學基礎教育階段,這些隱性的教育目標的達成對學生今後的學習和其人生發展有著更重要的影響。
六、活動設計要考慮到有充足的時間保證其進行有效實施
要想高質有效地完成任何一件事,充足的時間是有力的保證。同樣,要質高有效地完成一個教學任務或實施一個教學活動,必須在活動前要預計和考慮到完成這個活動所需要的時間。比如:同樣是一個小組合作活動,因為其活動的內容不一樣,活動的難度不一樣,活動的形式不一樣,參與活動的對象的年齡和語言水平不一樣,所需的時間也會不一樣。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切忌不要為了形式而活動。否則極易出現這樣的場面,學生還沒進入角色,教師已宣布活動結束進入下一個教學活動了。這樣導致的結果是,班級中極個別的強勢學生或許會有語言表達的機會,但絕大多數的學生可能還處於茫然狀態,或處於觀望狀態,根本沒有參與到小組活動中來。
當然,設計有效的英語課堂教學活動還應該考慮趣味性、交際性等等多種因素。因此,教師要在遵循小學生語言學習規律和不同學生生理、心裡發展的需求及特點的前提下,依據所學知識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實際水平,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做到適時適度,切實可行並富有實效。只有這樣,才能使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從「表裡不一」走向「表裡合一」,從而真正持久的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果。
⑦ 如何提高小學英語有效的課堂教學的主題題目
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課堂教學不是教師一個人的舞台,應該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要強調師生的互動。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並充當教學活動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學看成「教師灌、學生裝」,把學生看成是被動的接受知識的對象。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並確立自身的主體作用意識已成為一項重要課題。英語語言學習是語言輸入和輸出的雙向性活動,教師不僅要充分進行語言的輸入,也要千方百計地鼓勵學生輸出語言。
⑧ 關於小學英語教研活動主題怎樣確立
小學英語教研活動主題確立方法:
1收集問題:
如在課改過程中,內遇到「三維教容學目標 整合的落實問題」、「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問 題」、「教學方式轉變的問題」、「多元評價的問 題」、「課程資源的開發問題」、「研究性學習的問 題」;
2篩選問題:
選擇當前教師普遍感到困惑的問題,影響教育教學質 量提高的問題,作為研究的課題。(緊迫性、關鍵性、條件性、普遍性);
3設計方案:
圍繞要解決的問題,設計研究活動方案, 如圍繞如何開展合作學習,設計一個學校層次的專題 研討活動,以解決教師遇到的困難。
4公布方案:
讓要參加的教師或教研組了解要求,提前做好准備。如圍 繞「如何開展合作學習」,要先學習有關的理論,搞清如 何分組,何時合作,組織合作學習的技巧等。
5實施方案:
按方案規定的程序和內容進行,如舉行專題研討,每組要 選一代表發言。
6總結反思:
可分為集體總結反思:如寫出一份如何組織合作學習的研究報告。
個人總結反思:如組織合作學習的策略 。
⑨ pep小學英語哪些主題適合採取webquest教學方式
單元主題WebQuest (中學英語教學論文)
中學英語教學資源網 → 教學文摘 → 單元主題WebQuest (中學英語教學論文) 2011-07-25 → 手機版
廣東省南海市石門中學 王躍
2001年初,研究性學習作為一門特別設立的必修課程列入了《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這項旨在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的課程形態,如果能夠與學科課程進行整合,即在學科教學中注入研究性學習理念、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必將在深度上和廣度上進一步推動研究性學習。那麼,怎樣在學科課程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呢?
筆者在英語教學中嘗試將WebQuest引入英語課堂,以課文每個單元的主題作為WebQuest探究活動的主題,開發單元主題WebQuest,結果發現WebQuest是課堂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一種不可多得的良好模板。
WebQuest是美國聖地亞哥州立大學的伯尼•道奇(Bernie Dodge)等人於1995年開發的一種課程計劃,是一種以問題探究為中心(inquiry-oriented)、基於網路(Web-based)的調查、探究性學習活動。在這種活動中,教師呈現給學生一個特定的假想情景或者一項任務,通常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或者一個需要完成的項目,為學生提供一些互聯網資源,要求他們通過對信息的分析和綜合來得出創造性的解決方案。
在英語教學中開展單元主題WebQuest,即依據英語教學課程標准,結合英語教學內容,以英語教材中每個單元的主題作為WebQuest的主題,來設計、組織和實施WebQuest的探究活動。
一、 單元主題WebQuest的目標設計
WebQuest的教學方式從時間上看有短期的和長期的,從內容上看有學科內的和跨學科的。基於英語教學內容的單元主題WebQuest適宜於開展是短期的探究活動,這種活動可望達成如下目標:
1、設計與課文內容有關的、需要進行大量閱讀的任務,使學生在完成探究任務的過程中拓寬閱讀面、豐富課文背景知識、增加英語語言輸入量;
2、 設計角色扮演和小組合作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識,使學生在相互協作中掌握有效的合作方式,學會分工和承擔責任;
3、開發網上作業,為學生創造使用網路資源和數字化學習工具的機會,培養學生的信息收集、信息利用和信息處理能力,創造信息環境讓學生生存在其中,從而提高信息素養;
4、依據教學內容,設計探究性問題,使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鍛煉觀察與發現、判斷與推理、演繹與歸納等多種思維能力;
5、依據課文主題,提供相關網路資源,使學生在瀏覽各種信息過程中了解他國的風俗習慣、歷史地理、政治經濟等,提高學生的跨國文化理解力。
二、 單元主題WebQuest的主題設計
單元主題WebQuest探究活動的主題即課本中每個單元的主題。然而並非每一個單元的主題都適合於開展WebQuest探究活動,對課文中的主題進行適當開發是必要的。設計WebQuest的主題可以採取三種策略:
1、直接使用課文的主題。如Abraham Lincoln ( U13 SEFC SB1A ), Disneyland ( U1 SEFC SB2A ), Charlie Chaplin ( U5 SEFC SB2A ), Australia ( U3 SEFC SB3A )等。這一類的主題都有一些共同特點:主題明確、清晰且易於分解為具體的任務,任務和學生已擁有的知識之間存在信息溝,有較為豐富的相關網路資源等。
2、對課文中的主題進行細分,選擇某個或某些部分作為WebQuest的主題。課文的有些主題涉及的范圍相當寬泛,如The Sea ( U16 SEFC SB2B ),Saving the Earth ( U9 SEFC SB2B )等,這時就有必要對它們進行細分。筆者在教The Sea這一單元時,開發了一個Exploring the Oceans的WebQuest探究主題,並分解出Getting to Know the Sea 和Threats to the sea兩個二級主題,再依據這兩個主題來設計任務。細分後的WebQuest活動,主題明確、任務清晰、難度適中,適合於學生在課堂上開展探討。
3、尋找相關主題來替代。如In the Lab ( U2 SEFC SB1A )講述了一位化學老師在實驗課上的故事,First Aid ( U8 SEFC SB2A )介紹了怎樣採取急救的一些要點,The Green Trees of Tangsa (L18, U5 SEFC SB1A)介紹了印度一個村莊植樹的故事,顯然這一類主題不適合學生去進行網上探究,尋找相關的主題來替代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