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淺談如何上好小學科學課
上好小學科學課的技巧:
一、聯系生活實際,學習科學
科學源於生活,同時又運用於生活。《新課標》強調:「以探究為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轉化為科學問題,並通過科學探究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從中獲取知識與經驗。在教學中,我比較重視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中獲得簡單、直接的經驗。例如:在學習科教版五年科學上冊《土壤中有什麼》時,新課前,我先布置學生觀察身邊的土壤。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收集觀察不同的土壤,發現土壤中不僅有活著的動植物,還有死了的動植物殘體。由此使學生知道這些土壤都實實在在地源於生活,從而使他們知道科學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科學。通過課前收集、觀察,課內動腦、動手,也就漸漸擴大了學生主動參與和親身實踐的空間,激發了學生學習科學課的興趣。
二、親歷合作探究,理解科學
《新課標》倡導以學生為主體進行自主探究活動。因此,自主、合作、探究是時代賦予科學教學活動的要求。但是,由於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所以,在探究活動中,依然離不開教師的指導。作為教師,一定要把握好指導的時機和尺度。在指導的時候介入過早,引導過多,就可能阻礙學生自主探究發現的機會;指導過晚,則可能使學生過久地處於無助狀態,這樣就會削弱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例如:在學習《磁鐵》單元時,課前讓學生收集生活中的磁鐵,並讓其自主觀察和研究,課上讓學生自由分組進行實驗探究,要求學生利用手中的磁鐵先展開自主學習,即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猜一猜、比一比,讓學生從中認識磁鐵的形狀、在生活中的應用、不同磁鐵的磁力情況、磁鐵間的相互作用等。讓學生在小組里討論、交流,在實驗操作中驗證自己的想法,把大家看到的現象記錄下來,再分組匯報。因為大家親身經歷,親眼目睹,有關磁鐵的一些特性深深地印入學生的腦海中。所以學生匯報時,各學習小組爭先恐後,暢所欲言。有時,各小組意見不一,也會發生爭執。教師就要及時介入,站出來幫助學生解惑。通過對照實驗等幫他們指點迷津。由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到實驗探究,學生從中獲取了廣泛的科學活動經驗,為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供了更多的機會。
在科學學習中,有些學習內容是學生無法親歷的。例如:火山、地震的成因,這類學習材料學生不可能也沒條件通過直接認識獲取事實經驗,必須採用親歷以外的學習方式進行。例如:播放多媒體課件、農村遠程教育資源中提供的流媒體視頻文件等,通過地層變化模擬動畫、火山地震發生時場景的回放,使學生從中間接獲取經驗,也同樣能達到親歷的教學效果。
三、解決實際問題,運用科學
科學探究的過程,就是從提出問題到預測或假設,然後自己動手實驗尋找證據進行驗證,再經過思維加工,歸納概括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過程。學生雖然獲取了經驗,如果不去運用,就如同一潭死水,沒有生機和活力,這些經驗也就沒有了意義。只有把這些經驗用於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他們把所學的知識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加以理解和運用,把他們的經驗轉化為能力,這才是教學的目的所在,也是《新課標》的要求。
四、充分運用計算機多媒體、遠程網路資源和虛擬現實技術獲取科學教育資源
為了達到上述的科學教育的目的和要求,教師還可以通過現代化的各種科學教育多媒體資源、網路科學普及資源、網路虛擬現實資源等為學生提供進一步直觀科學教育素材。具體可以包括如下方面的資源
1.多媒體科普教學資源:包括各類科學教育的光碟教學片、電視科學節目(如中央電視台的動物世界、科學探索等相關的電視節目,美國的發現(Discovery)系列科學普及電視片以及其他各類自然現象和科學現象的科學普及的節目等,教師可以根據科學教育的課程內容和課標的要求。有目的地選擇上述的多媒體資源,在教學過程中播放給學生觀看;
2.運用網路科學普及資源,可以通過各個科學領域的科學普及網站,獲取科學普及知識,組織學生通過學校的教育網直接訪問國內的各類科學普及網站,這樣,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地獲得各類科學普及知識,並激發學生在科學教育課程學習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3.網路和虛擬現實資源,直接訪問一些虛擬現實技術開發的網路科學普及資源(如Google上的海底世界以及其他的虛擬現實資源大腦的奧秘、宇宙奧秘等),這些資源可以讓學生直觀地通過虛擬現實的世界了解生活中不能直接接觸或看到的科學現象和未知世界,通過這些現代計算機虛擬現實技術開發的資源,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科學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而且還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對提高課堂教學和學習成績也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㈡ 小學科學教學經驗交流
小學來生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對科自學不會主動學習,因此需要從興趣入手,還應考慮科學內容的簡單性與他們的接受能力。
應從日常生活接觸到的事物開始,比如,晴天日出時太陽的大小、顏色與正午時的比較;月相的變化;四季的更替;等等。引導學生多接觸自然,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
逐步地誘導他們做一些簡單的實驗,例如,用米尺測量書本的長度並計算其面積;用停表測量靜態時和運動後的脈搏率;用人體秤稱衡物體的質量等。
在學生完成一項觀察或實驗後,應讓他們口頭描述所看到的現象或實驗過程,...... 。應及時地肯定他們的成就,使他們有滿足感。一點一點地使他們養成准確、簡潔地口頭描述現象和實驗,然後引導他們用書面語表達看到的現象或所做的實驗。
一旦學生們能夠主動地觀察自然現象,經常做些實驗,並能書面表達它們,他們就具備了學習科學的興趣和熱情。鼓勵並保持他們的這種興趣和熱情,使其成為習慣,則科學啟蒙的工作就基本完成了。
㈢ 農村小學科學教師教學經驗交流材料
一、教學活動有利於促進學生進行科學探究,促進學生的發展
例如:在學習《食物》這一單元,這一單元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是緊密相關的,而往往天天接觸的東西容易被忽視,他們並不關注和參與家庭事務,因此很少有學生會主動地研究食物的營養問題,根據對學生原有經驗的分析,在課前我就布置讓學生對自己一周所吃的食物做調查記錄,並自己設計一份最佳食譜,一方面想讓學生通過調查記錄,產生自己想要研究的問題;另一方面是想為課堂研究提供一份原始材料,把課堂研究的問題與學生的切身利益緊密聯系起來,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探究慾望。這樣從學生的生活入手,符合兒童的童心、童趣,為學生提供了很多的親身經歷的機會,促使他們去自主地參與、主動地探索,在參與和探索中有所收獲。同時有機地把探究學習、體驗學習、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等有機結合起來,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同時也在活動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尊重事實、勇於探索和質疑的科學精神。
二、教學內容要具有彈性和開放性的特點
例如在教學《保護我們的消化器官》一課時,我由學生熟悉的兒歌「人有兩個寶:……」導入,引起學生的共鳴,讓學生了解人的外部器官,然後再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知道了內部消化器官的名稱及位置,之後,我沒有簡單地提示出食物在消化器官的旅途,而是讓學生親自品嘗老師准備的食物,然後再讓學生拿出聽診器互相聽一聽,讓學生親身體驗其中的奧秘,最後讓學生自己大膽猜測,觀察食物消化流程圖,了解了食物在體內發生的變化。這本是節枯燥乏味的課,我卻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變得輕松愉悅。觀察、驗證,讓學生親自參與和親身體驗。總結拓展,讓學生主動去解說。讓科學教材生活化,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參與慾望,有利於探究活動的展開,也有利於探究能力的培養和科學素養的養成。從而體現出了《科學》的一些特點。在使用教材時,要中充分考慮了學生在生活環境、經驗背景、個性特點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在學習內容、教學活動、設計製作、綜合評價等多方面都給學生和教師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機會和創新空間。它並不象小學自然教材那樣內容非常的固定,實驗過程、方法非常的單調、一陳不變,而是相當的靈活,教師可依據學校和學生的實際進行調節,而學生也可以有更多的自行探索創新的空間,因此,我覺得要使用具有彈性和開放性教材。
㈣ 小學科學教師應該具備怎樣的教學基本功
而科 學教師不僅應具備所有教師都具備的課堂教學(諸如備、講、批、輔、考、評研等)、「三 字一話」(粉筆字、鋼筆字、毛筆字、普通話,即規範字、普通話)、語言表達(語言的規 范性、准確性、針對性、條理性、啟發性、生動性、審美性、獨創性等)、電化教學(器材 操作、軟體製作及適時使用等)等基本能力外,還應有其自己的職業特點和基本素質。
探 究能力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 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這就要求老師其一本身要有探究意識;其二知道什麼是探究,明 確怎樣探究;其三能夠引領學生進行科學探究。假如一個老師缺乏探究的慾望和激情,對身 邊的自然事物、自然現象視而不見,對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漠不關心,不會發現問題、提 出問題、解決問題,怎麼可能會指導學生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呢?在小學階段,兒童 對周圍的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科學教師要以自己的身體力行來保護、保持這 種好奇心和探究欲。首先要熱愛生活,永葆一顆不泯的童心,參與孩子們的科學學習,諸如 一起捕捉小動物、一起種植花草樹木;再則養成凡事愛問「為什麼」的問題意識,「怎麼解 決」的思維習慣,不弄清楚不罷休的探索精神。在潛移默化中學生的科學素養發展了,自己 的專業能力也提高了。
2.學習能力「加強學習」是社會發展對每一個人的基本要求。會學習、 善於學習、能夠終生學習則相對科學教師而言則意義更加深遠。成長中的少年兒童,具有強 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不僅喜歡問「這是什麼」、「為什麼」,而且思維活躍,提出的問題 往往讓老師意想不到、始料不及。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老師一次、兩次答不上 來還情由可原,如果經常答不上來,老師在學生心中的形象將大大的打了折扣。因此,科學 教師不僅要像其他教師那樣認真學習教育理論、課改經驗,學習課標、教材和教師用書,而 且要博覽群書,使自己具備廣博的自然科學知識。
㈤ 淺談對小學科學教學的幾點建議
小學科學新課程標准明確提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科學課程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的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了解科學發展的歷史。探究作為學習方式,它是一種教與學的策略。很多教師在課堂上都很重視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究活動,獲得發展。但是,怎樣的探究活動才是有價值的,這個問題很值得我們深思。
有一節三年級的科學課,教師引導學生探究液體的相同和不同。講台兩側擺滿了各種實驗材料。有食用油、水、牛奶、蜂蜜、蠟光紙、小燒杯、玻璃片、木板、塑料小天平等。學生開始試驗之前,老師提出的問題是:食用油、水、牛奶、蜂蜜有什麼不同?學生根據平時的生活經驗說出了很多看法,比如:顏色、透明度、味道、稀稠程度、喝下去的感覺、用途等等。學生的思維頓時活躍起來。接下來,就讓學生動手做實驗。學生一下子蜂擁到講台上領取材料,想領什麼材料就領什麼材料。學生頓時忙開了,課堂上很熱鬧。聽課的老師問一個同學,你們在研究什麼呀?學生搖搖頭„„
這節課,教師准備的大量工具和材料,是想讓學生通過實驗發現各種液體更多的不同,體會到探究的樂趣。由於教師沒有讓學生確定自己要探究的課題,致使學生盲目地忙亂了一節課,無論是在科學概念方面,還是在科學態度、方法和探究方面,得到的東西很有限。
對於小學生來說,探究絕不等於不要教師的指導,不是完全放手給學生,有人認為探究就是讓學生獨立研究,只要老師指導了,就不是探究。那種「學生想研究什麼就研究什麼,學生想怎樣研究就怎樣研究」的做法實際上是不符合小學生學習實際的。
新課程改革重視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在學生提出了許許多多的問題之後,該怎麼辦?這些問題是否都有研究的價值,是否都能當堂研究,學生是否具備研究能力,這就需要教師指導他們整理、篩選,然後確定研究的問題,要讓學生明確自己在研究什麼,並緊緊圍繞這個問題收集信息。
一個完美的科學探究活動,應該是「學生自己發現可研究的對象,提出問題,進行假設,擬定實驗計劃,收集相關資料,進行實驗,分析結果並進行匯報、交流」。每位科學課教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夠完成這樣的科學探究活動。但是,真正做到這一步,需要一個能力形成的過程,如果只有探究的激情,而缺乏探究的方法,漫無目的地去操作,那麼,只能說是科學課教師失去了應有的指導作用,是「有量無質」的探究活動。
作為科學課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放慢「探究的腳步」。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根據學生探究能力的水平,設計由扶到放的一系列活動。不僅要引領學生經歷探究,更要注重探究活動的效果,讓學生從中在各個方面得到最大的發展。當然,在科學探究能力培養的過程中,仍然需要依賴於學生的自主參與,緊密結合科學知識的學習,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之內形成科學探究的能力,而不是簡單地通過講授教給學生。這才是我們在科學教育中所追求的「科學探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與「科學知識」三維教學目標的系統達成。
㈥ #科學教師#怎樣提升小學科學教學水平
結合自己的一點經驗與體會,之前教六年級科學,覺得有一點特別重要,就是一回定要讓學生會寫答字,雖然已經是六年級學生了,但是容易寫錯別字,比如日冕的冕不會寫,或者寫錯,這都是一個不小的問題,在考試過程中因為寫錯字失分的同學特別多。
所以在教學的時候我會像語文課一樣抽時間聽寫。
經驗不足,請多指教。 來自職Q用戶:祝女士
主要是實驗,興趣引導,培養探究精神 來自職Q用戶:周先生
㈦ 對小學科學教學的幾點思考
小學科學新課程標准明確提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科學課程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的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了解科學發展的歷史。探究作為學習方式,它是一種教與學的策略。很多教師在課堂上都很重視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究活動,獲得發展。但是,怎樣的探究活動才是有價值的,這個問題很值得我們深思。
有一節三年級的科學課,教師引導學生探究液體的相同和不同。講台兩側擺滿了各種實驗材料。有食用油、水、牛奶、蜂蜜、蠟光紙、小燒杯、玻璃片、木板、塑料小天平等。學生開始試驗之前,老師提出的問題是:食用油、水、牛奶、蜂蜜有什麼不同?學生根據平時的生活經驗說出了很多看法,比如:顏色、透明度、味道、稀稠程度、喝下去的感覺、用途等等。學生的思維頓時活躍起來。接下來,就讓學生動手做實驗。學生一下子蜂擁到講台上領取材料,想領什麼材料就領什麼材料。學生頓時忙開了,課堂上很熱鬧。聽課的老師問一個同學,你們在研究什麼呀?學生搖搖頭„„
這節課,教師准備的大量工具和材料,是想讓學生通過實驗發現各種液體更多的不同,體會到探究的樂趣。由於教師沒有讓學生確定自己要探究的課題,致使學生盲目地忙亂了一節課,無論是在科學概念方面,還是在科學態度、方法和探究方面,得到的東西很有限。
㈧ 如何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心得體會
我的做法是把每節課里的重點科學概念整理好,然後以表格或其他你認為能一下抓住學生的眼球或心裡的方法去做會更好。最主要是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當然有效的活動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