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在唱歌課教學中,培養小學生音樂想像力
學生教育是整個人生教育的基礎,它是人德、智、體的形成,陶冶情操的重要階段。未來培養創新型人才的任務,是教育者義不容辭的責任,但是創新離不開想像。想像就如智力的翅膀,想像是一切創造的前提。沒有想像就如沒有翅膀的鳥,許多有成就的人都是富有很多的幻想和想像的。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是通過聲音來塑造形象的一種形式。而一切音樂藝術所塑造的藝術形象都是音樂想像力的產物。在美妙動聽的音樂感染下,學生潛在的原始想像力就會被喚醒,進而陶冶心靈培養到學生的再創造能力。愛因斯坦曾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想像力,教育者如何正確的引導,怎樣把美的音樂傳送給學生,並且讓他們喜歡而且感興趣,這也是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一、 什麼是想像力?「人不僅可以回憶過去感知過的事物形象,而且還能創造新的形象。這種在刺激影響下,人腦中舊經驗(即舊表象)重新組合,產生新事物形象的過程叫想像。」想像力是在你頭腦中創造一個念頭或思想畫面的能力。想像是人們腦中本來的表象經過處理改造和重新組合而產生新的形象的心理過程,是一種復雜的心理活動。形象和創新是它的特點。想像有隨意想像和不隨意想像,它的內容也有再造和創造想像的能力。當然它分為幻想、理想、空想。人能在曾經知道的基礎上,去構成一些沒有經過的事物和形象的能力就叫想像力。如《竇娥怨》六月飄雪,《西遊記》大鬧天宮,《新白娘子傳奇》白蛇報恩等,都是想像的產物,想像在人的思維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想像中的不隨意想像在人們生活中是常發生的。例如,在聽音樂時,人們會不禁意地隨著起伏的旋律想像到的一些畫面。看到空中飄動的白雲,也會根據自己當時的心境把它想像為追逐的雄雞或者是賓士在草原上的駿馬等形象。這種想像的特徵,是在頭腦中的映象產生,並不是由特殊的意向所引起的,因此,屬於不隨意想像;隨意想像又分為再造想像和創造想像。再造想像是根據語言的描述或圖樣的表示,在頭腦中再造出相應形象的過程。這種類型的想像是文藝欣賞、相互了解所必須的一種心理過程。例如,人們在閱讀文藝作品時,在作家高水平的筆法和藝術風格的熏陶下,作品中的許多人物和自然景色被描寫得栩栩如生,這些作品被不同水平的讀者各自運用自己所積累的知識,再造出相應的形象。隨意想像中的創造想像,則是根據一定的目的任務,獨立地在頭腦中創造出新的形象的過程。而這種新形象的創造過程又必須運用積累起來的感性材料作為基礎。豐富的想像力是我們人類能比其他物種優秀的根本原因。因為有想像力,我們才能創造發明,發現新的事物定理。如果沒有想像力我們人類將不會有任何發展空間。愛因斯坦之所以能發現相對論,就是因為他有著豐富的想像力。牛頓能從蘋果落地,而想像到萬有引力這一個科學的重大發現都是因為他也有著豐富的想像力。想像必須以現實為基礎,不能完全的脫離,要是客觀現實的反映。有些想像的東西,雖然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出現,但構成的總體材料確實是從客觀現實中發生的。例如豬頭、人身、五齒耙、豬八戒穿的衣服,說的語言等構成豬八戒這個完整形象的材料,現實生活中都是有的。人們的想像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但是如何發展並且給予想像肯定,也是極其關鍵的,處理得好那就是幫助學生挖掘再創造的能力,但是如果處理不好那就是折斷他們想像的翅膀。人的想像是在廣泛的感知,豐富的經驗和淵博的知識的基礎上構成的。19世紀中葉,美國有一個從事新聞的工作者,掌握了很多破案的資料和豐富的知識,有一次紐約發生了一樁很離奇的殺人案,警方破不了,而身在費城的他就以幾份報紙把它寫成偵探小說。後來案件破了,人們發現,破案的過程與他的小說過程十分的相似。可見豐富的想像也要有淵博的知識做基礎,沒有知識做鋪墊,就是沒有任何科學根據,那就是空想、幻想。但是,知識和想像又不是一回事,知識是激發想像的前提,有的人知識雖然很多,但是思想過於陳舊,死搬硬套,不能展開思緒的翅膀,我們眾所周知的愛迪生沒念過多少書,他的知識都是靠自學來的,但他就會充分利用所學的知識來再創造性想像,發明了兩千多項的創造。法國生物學家克勞德·貝爾納說:「構成我們學習最大障礙的是已知的東西,而不是未知的東西。」意思是說人們不能被已有的東西所束縛,而是要立足於已有的知識,大膽幻想,提出獨到的新見解來。二、想像力在音樂教育中的作用和意義。 法國偉大的作家雨果說:「人的智慧掌握著三把鑰匙:一把開啟數學,一把開啟字母,一把開啟音符。知識、思想、幻想就在其中。」可想而知,想像在音樂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為了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在音樂教學中我們應該從學生的心理抓起,讓他們隨著音樂聆聽的感知中去體會、去幻想,同時也可激發他們對美好未來的無限嚮往。音樂在一定程度上傳承著我們華夏五千多年的文明,從古至今,音樂都被人們所重視,人們發現音樂還有緩解疲勞,調解壓力等作用,於是就有了現在很廣泛在日本流行的心理治療。(一)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 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能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動著創造力的進步,它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想像力是科學研究中實在的因素。」音樂是聆聽的藝術,是以聲音來塑造語言。音樂家在作曲的時候,把他們所積累對時代的敬仰,對生活的感悟、對創作的靈感以及對社會環境的變幻等化成優美的音符,並以獨特的風格表現出來。音樂表現力的意境被渲染,這個時侯,可以達到其他藝術不能達到的境界。每一個成功的藝術家背後都有著豐富的想像力作為後盾,所以音樂在創作的時候要求有豐富的想像,允許一定的誇大。作曲家往往可以打破常規,直沖破普通人的思維模式,從意想不到的角度出發,創作出令人驚訝的作品。當這些作品經過大師或藝術家們的二度創作傳達給欣賞者時,受教育者則是被受觸動,隨著樂曲的起伏,人的內心世界將逐漸達到想像的高峰,這些想像不會像寫作文一樣受到條件的限制,不像彈鋼琴一樣受到指法的限制,更不像畫畫一樣受到畫面的制約。人們一旦進入這個想像的王國,就會如脫韁的馬,馳騁在無邊的草原,也如矯健的鷹,翱翔在蔚藍的懷抱中,也會隨著音樂的意境呈現出曾經的美好和對未來的幻想。每一個喜歡音樂的人,長期受到音樂的熏陶,勢必會激發他的創造力和求知力。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認為,音樂是思維的有力源泉,沒有音樂教育就沒有健康的智力發展。因此在中小學教育中應該強調「想像」的作用,讓學生在音樂的感悟中展開想像的翅膀,激發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未來世界的憧憬。這樣使音樂教育中的想像融成一種思想、一種精神、一種理念,它可以縮短科學幻想與創造現實之間的距離,培養他們豐富的想像,和大膽的創新精神,使之勇於突破,不懈努力,勇於創造出豐厚的碩果。(二)想像力比技巧更重要我國普通音樂教育的最終目標也就是培養學生的想像力與創新力。在舊的模式中,總是「師傳生受」的把學生的思維鎖在條框中,好學生的標准就是背答案回答老師的問題,長此以往,學生的思維也就從主動變為被動。所以,我們必須適應現在新形式的要求,探索普通音樂教育的規律,其中最為重要的概念就是: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往往比向學生灌輸技巧更值得提倡。許多優秀的教育者及著名的學者表明:受教育對象,特別是中小學學生,音樂才能通過在樂器上的伴奏可以體現出來,音樂教育者並不是要通過一昧的硬塞,而是要分析作品,使他們的音樂知識得到加強。向學生講音樂知識可以提高他們的欣賞水平,在以後的作品中會不知覺的體現出來。作為音樂教育者,應該把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新力放在第一位,培養出既有較高的想像力又有較強的音樂素養和創新力的學生。(三)培養學生豐富的想像思維能力 既然我們都了解到音樂教育不僅是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新力這一觀點,那麼我們的教育者就不應該按照舊模式來向學生傳授音樂,應該打破傳統教學,堅持以開發學生智力和想像力的教學方式為主要。通過一些圖片、音響資料還有音樂的課外知識等方法,引導學生去展開想像的翅膀,全身心投入音樂旋律中,根據音樂的課外知識的了解,對音樂進行二度思維創造。在教育實踐中,應該時刻記得學生是教育的主體,不論在課堂或課外,想盡一切辦法把學生的主動性調動起來,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去想像、思考、創造,鼓勵學生敢於突破。同樣一首音樂,學生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即使有些學生了解的只是表面,表達不夠,但是通過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調動,可以活躍他們的想像思維能力。所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育者最好不要死規定所謂的「正確答案「,這樣會使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不利於發揮。通過學生的討論、對比,正確的感受和表達,都會深埋在學生的心底,使他們每個人都得到發揮,永久不忘。對比學生按照教師的指令去完成教學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想像是生命最鮮艷最亮的顏色,它在我們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當學生的想像發揮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教師的指導便得到了最佳的效果。三、在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想像力。曾經有一個作家說過,他認為有兩種人不可能成為作家,一種是生活很貧乏的人;另一種是對生活缺乏藝術感受能力的人。音樂教學是一個「聆聽」藝術的表現,對於不同年齡,不同階段的學生,教育者如何引導在聽覺上讓他們感受到音樂的美,通過想像把音樂親切化,這也是很重要的。音樂教育也是一種促進人的心靈凈化的活動,作為教師如何把美的音樂藝術傳送給學生,讓學生在聽覺的情感中得到升華,並且享受音樂,這就是音樂教育者義不容辭而且所要承擔的義務。那麼音樂教育者如何正確培養及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呢?(一)「背景引導法」 音樂的想像是自由的,但是這種想像並不是脫離主題胡亂想像,任何一個作品、一首音樂都是有它的歷史背景和前因後果的,如華彥均的二胡曲《二泉映月》,不了解它的創作背景,單是讓學生聆聽,就會覺得很乏味,曲子不斷的重復,讓學生只想快些結束。但是如果了解了音樂背景後,再去聆聽,學生就可以正確的進入到想像的世界裡,而且還可以在其中感受到作者坎坷的一生、凄切悲慘的生活,領悟到作者流露出對黑暗社會的憤恨,對無情社會生活無奈的感情。再如琵琶曲《十面埋伏》,樂曲選材於公元前202年楚漢在決戰,漢軍以十面埋伏的陣法擊敗楚軍的歷史事實,將其集中概括寫成,是我國古代壯觀的戰爭場面典型而具體的生動寫照。學生們了解到背景後,便會從中體會戰場激烈緊張的場面,這為我們學生聆聽的時候做好鋪墊,更重要的是激發了他們的興趣,豐富他們的想像力。(二)「各抒已見法」各抒已見法是指在課堂上,由老師提供討論的焦點,圍繞音樂形象,學生分組或自由組合展開討論。通過相互議論,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展開想像的翅膀。音樂欣賞是聆聽的藝術,也是創造性思維活動,它對觸發靈感、啟迪智慧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如讓學生欣賞《趕圩歸來啊哩哩》,當學生分段欣賞了樂曲,了解樂曲的基本情緒,民族風格後,其設計環節是:邊聽邊討論,各抒已見。有的同學說:人們結伴高興的去趕圩,有的說:是人們趕圩回來得到豐盛戰利品快樂的心情……學生們在討論的同時加深對歌曲的理解,又在這活躍的氛圍中的到想像的發揮。又如欣賞《小白船》讓學生初聽後,分成小組討論這段音樂描寫一幅怎樣的畫面,學生把初聽到的音樂通過聯想與想像,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有的學生說:我彷彿看到一輪彎月平靜的照著海面,水波盪漾,波光粼粼,多麼恬靜的夜晚啊!有的說:我彷彿看見雪白的月兔在桂花樹下蹦來蹦去,好可愛……一首好聽的樂曲通過學生們的討論,帶來了無窮的想像,使學生猶如身在其中,喚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打開想像的大門,使學生在不同的音樂中發揮想像力,激發他們的創造能力。(三)「自由想像法」在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活動中,不要限制過死,允許學生多方面思考,馳騁想像,展開自己的想像力。比如在欣賞課中,教師常請同學們把欣賞過的音樂作品的感受用顏色表示出來,很多同學都會選擇黃色、紅色、藍色、綠色等等,但有些同學確用了灰色或黑色,並且也說出這兩種顏色的理由,這也是允許的,應該給予鼓勵。教師不應該輕易的對學生給予否定,只要符合藝術規律,就要保護學生的獨特思維活動。如在學唱歌的時候,按一般規律,唱到有標點符號的地方,才應該換氣,但有個別同學經常胡亂換氣,雖然和老師的引導有所出入,但也不能輕易立刻否定,而應該師生一起分析,指出他這種唱法,雖然有特點,但感覺像是一個結巴的人在唱歌,所以我們應該這樣唱,才能讓別人聽得明白這句歌詞的意思。總之,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無一體現出它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既豐富了學生的音樂想像力,也鍛煉了學生的創造力。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起著積極的作用。在教育大改革的今天,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必將展現出富於魅力的前景。(四)「舞蹈表演法」 自古以來,音樂與舞蹈就是一對不可分離的結合體,是形體美與音樂美的交融。《樂匯——師已篇》中記載道:「故事這為言也……嗟嘆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也。」說的是唱歌唱到激動時,不知不覺手也舞起來,腳也跳起來了。教師要常鼓勵學生表達由音樂引起的聯想與想像,使學生充分的感受到音樂帶來的樂趣。通過欣賞音樂來引導學生進行動作、語言、畫面的聯想,如把《拾稻穗的小姑娘》的曲子放給學生聽,同時講一個《拾稻穗的小姑娘》的故事,學生猶如身臨其境,一會兒就表演出一幅美麗的小姑娘拾稻穗的情景。在歌曲學習和舞蹈的有機結合上,教師可引導學生從舞蹈動作中思索、領悟歌曲的內涵,啟迪學生的思維,發展他們的智力,讓他們了解到珍惜糧食的道理。又如在欣賞傣族曲子《有一個美麗的地方》時,要求學生傣族舞的「三道彎」基本體態不變,自己想像創編「孔雀開屏」、「孔雀理毛」等動作,編好後上台表演,教師逐一講評。學生看到自己的創作成果後會產生一種成就感,從而激發他們的創造慾望。由此可見,在音樂教學中,如果可以根據歌曲、樂曲的內容,創作一些舞蹈動作,讓學生邊唱邊表演,一定能加深學生對歌曲的內心體驗與理解,拓展學生豐富的音樂想像。(五)「繪畫表現法」藝術創作是相通的,學生運用色彩、圖案來理解音樂不失為一種可行之法。音樂教材的圖畫部分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許多用文字難以表達清楚的意思要靠它來表達。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認識的字不多,語言表達能力較差,又喜歡彩色圖畫,這時候可以讓他們通過繪畫來表達自己對音樂的領悟。小學低年級的歌曲比較簡單,易理解,所以應該充分發揮繪畫的作用。如歌曲《小星星》,教唱歌詞過程中,讓學生邊跟著念歌詞邊動手進行繪畫,畫出一顆顆發光的星星,在繪畫的作用下,學生隨著優美的旋律,思維很快進入了美麗的夜空中,促使學生展開音樂想像的翅膀,隨之把歌詞也記住了,這樣也激發了學生對學習歌曲的興趣。又如在欣賞課上,教師要求學生用顏色來表現樂曲的情緒,如紅色——熱烈、歡快;藍色——抒情、優美;黑色——憂傷、恐怖等。學生了解什麼顏色代表什麼音樂之後,自然會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展開想像選擇這些顏色。如欣賞《數鴨子》,學生都紛紛用黃色和紅色來表示,他們發揮想像,鴨子一搖一擺的排著隊懷著快樂的心情去河邊游泳,所以才用這些顏色。又如欣賞《小燕子》,教師教唱後,讓學生仔細想一下要用什麼顏色,學生大部分都用了藍色,由此說明,當學生知道各種顏色表示的音樂情緒以後,每聽一首歌或樂曲時,就能八九不離十的用顏色來表示他所感受的美,就能畫出一幅美麗的圖畫,達到了創作美的境界。(六)「音樂創造法」音樂創造活動是比較廣泛的,如唱歌、器樂教學等.在這些培養學生表現力的訓練中,首先要幫助學生把節奏和音準打好基礎,啟發他們根據自己對作品的理解,有創造性的表演,這樣對培養學生的想像力有很大的作用。音樂實踐也創造音樂美。學生對器樂也很感興趣,但常常因為學校的資源有限,在課堂上並不能做到每人一件。這個時候教師就要學會充分利用資源,鼓勵學生發揮豐富的想像力,啟發學生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如塑料瓶、筷子、碗等,去挖掘音樂,動手作出一些「小樂器」,在課堂上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在創造過程中,使他們產生求知慾望,體驗到創造的成功感。以歌曲為基礎,引導學生創編歌詞。小學課本中,有很多歌曲都是貼近生活的,尤其是低年級的歌曲,旋律和歌詞都是通俗易懂,教師就要以此來作為出發點,來培養學生的歌詞創編能力,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歌曲的興趣,還能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歌曲。如小學教材中的《兩只小象》,讓學生學會歌曲後,激發學生大膽思考,鼓勵他們創編歌詞,如將「兩只小象」改成「兩只小鴨」, 「起鼻子勾一勾」改成「揚起嘴角親一親」。 「見面握握手喲羅羅」改成「見面吻吻臉喲嘎嘎嘎」等。在這一活動中,不僅鼓勵學生創編歌詞,還要鼓勵學生唱哪種動物就要模仿這種動物的動作,通過這一練習,可以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再創造能力。四、在音樂教學中要正確引導、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沒有創造和創新能力,學生就不可能有個性。有一位作者說他的學生曾對他說:「我不喜歡音樂,因為在欣賞課上我說的都不對。」聞言一驚,我們怎能如此隨便的去否定孩子對音樂的想像力呢,也許他們的理解是錯誤的,但是至少他有想像力,也許他不理解那些創作者的心情,我們教師就更應該和學生一起共同去分析、去理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一種安全感、信任感,只有這種和諧的關系和輕松的氛圍中,學生才可以大膽盡情的發揮,作為教師應該要用一種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學生的創造成果,使他們持續的實踐創造。教師應該把啟發放在首位,在欣賞音樂課的時候,不要先講解,要讓學生充分的發表其見解及感想,不要死板硬套。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有這樣一句名言:「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 要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首先要轉換教學角色,把原來課堂上以教師教為主轉換成以學生學為主,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想像得到真正的發揮。愛因斯坦提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我覺得有一位學者說得很好,學生在音樂學習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如你在教一首悲傷的歌曲的時候,學生會問,為什麼唱這首歌的時候要是悲傷的情緒等等,這個時候的教師就要用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讓學生通過觀察、提問、假設、推理、驗證,五步思維法對問題反復地實踐,逐步養成善於思考勤於問題好學的良好習慣,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音樂是聆聽的藝術,教育者要把美的藝術,美的音樂傳送給學生,就得引導學生,分析音樂要素,把握音樂情緒,告訴學生他們此刻是導演,一切的人物、畫面、地點等都是他們說的算,這才是真正的音樂課堂。有些教育者為了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叫學生去想像他心目中未來世界的模樣,從而激發他們創造想像的興趣,培養創造意識,為今後創造力的發展奠定基礎。但有些教育者對孩子的教育過於講求實用,過於強調非此即彼,導致一些小學生的思維格式化,他們開始以成人的思維去解決問題,以此來換取更多的贊許和許多的功利。當然這也是一種成熟,只是孩子們想像的翅膀被折斷了。就如一位家長提到,女兒兩三歲的時候,你畫一個圓圈,她就可以回答出很多的答案,如蘋果,嘴巴,太陽等等,但是現在上了一年級後,再問她,她的回答就是很簡單,圓形,比一小的零。還有一次,一道語文題要學生回答「圓」的反義詞,女兒寫的是「扁」,但是老師說是「方」,結果那道題沒有得分,女兒很沮喪,回家把球給放了氣,嘴裡還很不高興的說:不圓就是扁嘛!為什麼老師說我錯了呢。其實藝術是沒有局限的,隨著每個人文化水平的高低,欣賞角度的不同,得到的想像也就不同,所以教師應該注意保護學生的想像力,不要輕易否定他們的想像。作為一名教師,在音樂教學中我們應該正確引導學生的想像力,把音樂美傳揚下去,讓學生在音樂情感中體會並且享受音樂,這也是每一位音樂教育者所要承擔的責任。結束語 藝術的魅力在於吸引力和感染力。音樂藝術之所以有魅力具體就在於感情上的共鳴,它比較有活力,它從聆聽的感官直接進入到思維活動中,還沒達到清晰的思維能力的那瞬間,就是那瞬間是最有感染力的,也是蘊含最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的。想像就如智力的翅膀,想像是一切創造的前提。
㈡ 如何改進中小學音樂課的歌唱教學提高教學實效
新吳學校 王新秀 唱歌課是小學音樂教學的一個重點內容,我發現現在的學生喜歡唱歌可是卻不喜歡唱音樂課本上的歌曲,喜歡唱象周傑倫等一些現代的流行音樂,難道是音樂課本上的歌曲不好聽,與學生現在的心靈差距太大了嗎?通過我的觀察不是這樣,以前所謂的唱歌,就是老師教會學生唱會旋律就可以了,也不管歌唱的方法和歌唱的狀態,以及對歌曲的感情處理。 歌唱是中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它不僅是對學生音樂感受能力和歌唱基本能力的培養,而且對學生浸潤美的熏陶、提高藝術修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應當在歌唱教學中與雙基結合互融,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教給學生正確的歌唱方法,以恰當的情感來表現歌曲內容,做到聲情並茂,以此培養學生的歌唱表現力。 一、用聽唱教學這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 音樂是聽覺藝術,在各教學環節中要以不同的聆聽方式,幫助學生正確演繹歌曲。聽唱模式中,學生首先通過聽熟歌曲的調式、調性、節奏及旋律走向,也就是說對歌曲有了一個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進行讀譜訓練,將原來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再經過一段時間的聽唱訓練,學生會對音樂諸要素,如節奏、音程、時值有一定積累,待這種積累達到一定質和量,他們就會從聽唱學習階段過渡到視唱學習階段。在學生尚未掌握讀譜技能之前,聽唱教學更符合他們認識事物的基本規律,以往音樂教學中從未涉及到有關音樂記憶的訓練,聽唱教學填補了這個音樂教育的盲區。通過對音樂片段的聽辨、記憶、復述,提高了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通過調查了解,大多數孩子們對唱歌課中大量的讀譜練習感到厭倦或不知所措,他們認為學一首新歌根本不用先學唱譜。因為他們從廣播、電視里學到的新歌往往比音樂課上學的多,而聽唱教學既符合現代中小學學生求新、求快的心理特點,又能達到大多數老師的教學要求,協調了師生在對識譜訓練認識上的差異。由於視唱之前已有聽唱基礎,學生們擺脫了開不了口的尷尬局面,敢於大聲視唱。通過視唱,學生對基本節奏及音程進行反復練習,這對提高他們的音樂素質是很有幫助的。 二,樹立良好的歌唱自信心,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大家都知道自信心對人的重要性,一個人如果沒有好的自信心,那他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會一事無成。而自信心對一個歌唱者來說尤為重要,那要怎樣才能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呢?就是需要師生雙方共同合作才能達到的。比如我們在上課的時候都會找出學生的毛病進行糾正,這是每個聲樂教師的職責,但是要切忌挖苦嘲諷,這會嚴重打擊學生的自信心,應該多給學生一些表揚和肯定,及時留意每一個學生的心理變化,保持和培養學生的細信心。 三,重視導入環節的設計,導入是引發學生對音樂產生興趣及熱情的導火線,也是學生體驗音樂和參與音樂活動的第一個重要步驟。良好的導入會使學生從上課之初就被深深吸引。 四, 讓學生動起來的教學過程,音樂課要生動活潑,必須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光靠老師能說、會唱、會跳讓學生動起來,不能閑著,要說動,那可動的內容可真不少。 五,節奏模仿,節奏模仿的好處在於能很快吸引學生注意力。學生們希望准確地模仿老師的節奏,以便炫耀自己的反應能力,因此他們會很安靜地聽老師的示範。教師把歌曲中的復雜節奏拿來拍一拍,學生通過模仿,對節奏進一步熟悉,歌唱中的難度會大大降低。 六,畫旋律線。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在樂譜下畫,一種是用手在空中畫。在聽范唱時,除了讓學生感受歌曲情緒外,我經常讓學生看著譜子畫旋律線。在視唱樂譜時,我會學生一起用手描出旋律線。這樣,學生有事做了,聽得就比較專心,而且通過畫旋律線,可以感受到旋律的起伏對表達音樂情感作用。 我認為,這些措施符合認知行為學的規律,這樣的模式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聽覺記憶能力,學生的主動性得到充分體現,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精心設計、巧妙安排,使上課成效大大提高。這些措施不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養,而且有助於開發智力,特別是在激活學生創新潛能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從而使學生在經歷音樂實踐過程中欣賞美、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讓音樂課真正地活起來,讓音樂課真正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總之,在唱歌教學中,只要我們摒棄長期形成的以技能技巧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堅持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學生為本的教育觀念,唱歌教學的審美功能一定會得到發揮。教師與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與藝術情操也一定能得到發展。
㈢ 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課的歌唱教學
對小學生來說,關鍵 在於培養他們願意歌唱,喜歡歌唱,熱愛歌唱,從而促使他 們"從內心歌唱".
.教師生動的范唱.在教學中,傳遞歌曲信息,讓學 生真實地體驗與感受歌曲的美,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識歌曲 的就是教師.教師的范唱可以直接影響學生是否喜歡所 學的歌曲.因此,教師要求學生唱好的歌,自己必須首先 唱好.如果教師首先被歌曲打動,並投入地,有感情地演 唱歌曲,那歌聲一定會使師生產生心靈上的共鳴,產生心 靈上的交流,給學生產生積極的作用,使學生對歌曲學習 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歌曲的強烈願望.
學會理解,分析,處理歌曲.一首好的作品是激發 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任何一首歌曲作品,它的特點與 音樂風格都是通過音樂要素(節奏,速度,力度,音色等) 的運用來達成的.而在唱歌教學中,學生對於歌曲理解得 越深刻,越全面,就會唱得越好,越動人.教學中,教會學 生在對歌曲的音樂形象有了初步的感知以後,引導學生分 析歌曲感情,結構,高潮,學會通過控制聲音的力度,速度, 音色等要素來表達感情.
培養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親近感 音樂教師應該面帶微笑上好每一節課,在優化的教學 過程中,師生關系處於一種平等,信任,理解的狀態,和諧, 愉悅的教育氛圍才能夠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簡單地說, 就是要讓學生喜歡老師,從而喜歡音樂課.教育心理學認 為,如果教師與學生之間能形成友好信賴的關系,學生更 願意和教師相處,接受教師的教誨.所以,只有通過師生 之間平等互動與交流,在教師與學生之間架起一座情感之 橋,取得學生的尊敬和信任,真正地關心他們,把他們當做 自己的親密朋友,以理服人,以情動人,這樣才能讓學生從 心裡喜歡老師,喜歡上音樂課.這樣歌唱起來才充滿愉 悅,並能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實現讓音樂課堂教學 充滿生命活力的目標,以至提高音樂素質,培養高尚的審 美情趣,最終達到育人的目的.
㈣ 求小學歌曲<小雨沙沙>講課稿一份
根據課標的要求 ,二年級的歌曲教學中,通過歌曲的演唱,揭示歌曲的主題思想,啟發學生的想像力使其有感情的歌唱,並受到歌曲藝術形象的感染教育,通過歌曲的演唱表達對生活的熱愛,藉助生動的形象,把思想滲透在整個教學中.
<小雨沙沙>這首歌是由五聲音階構成的一段體的兒童歌曲,4/2拍宮調式.旋律採用級進`同音反復`小跳變化重復等手法發展全曲.在有規律的節奏配合下,生動的描繪出小雨沙沙的聲音,使用擬人化的歌詞,顯得天真而富有稚氣.充滿兒童情趣,同時又向孩子們滲透了種子生長離不開雨露的科學知識.
本課應訓練的基本能力是 :
1`通過發聲練習的訓練,培養學生在音量,音色方面的和諧統一,要求用中等音量或輕聲才能表現出歌曲的美,不能過分強調用力有勁,同時通過發聲練習,還培養了學生良好的上課姿勢和應保持樂觀活潑的情緒.
2創造力的培養.在節奏訓練時通過老師讀兒歌後讓學生用節奏模仿老師,讀兒歌的正確節奏,讓學生在熟悉的語言中,找出最小的完整的節奏基石後後,再進行節奏接龍練習.使學生積極開動腦筋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作能力.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
1知識目標:認識下加一線,DO的音位,及唱名.並唱准音高,指導學生會唱歌曲,並能根據內容的表現需要,用活潑親切的情緒演唱歌曲,或選擇適當的方法來演唱.
2能力目標:運用電腦多媒體,讓學生對音樂,美術,文學,綜合藝術審美特徵,產生興趣和敏感.培養學生獨立歌唱時,初步的表現力,提高自身思維的敏捷性,和綜合藝術感.
3教育目標:通過演唱歌曲使學生懂得種子生長離不開雨露的科學道理.啟發學生學會細心觀察事物.
重點 :
1讀譜知識認識下加一線DO的音位及唱名並唱准音高.
2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感受音樂意境,表現音樂形象.
針對以上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
1藉助多媒體課件,設境悟情,以情激趣,引發想像,開拓思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2節奏在一首歌曲或樂曲中,相當於人的骨架,很好的掌握了節奏,也是歌曲學習成功的重要之路.我准備在節奏教學中,開展創造性活動,讓學生根據人類的語言,自己去發現節奏,創編節奏,培養其節奏創作的表現能力.和節奏的創造意識.
3在新授歌曲環節中,主要採用教唱法,和聽琴視唱的方法進行.通過教唱,使學生能自己慢慢跟著琴視唱.讓學生真正成為主體.使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覺主動的學習,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及我的教學安排與教學方法,我使用以下教具和學具:
鋼琴 ,錄音機,錄音帶,多媒體課件:這幾種教具,是輔助學生學習的,鋼琴能幫助學生掌握音準和豐富旋律.錄音機有他特殊的功能,可進行聲音錄制.多媒體課件能使抽象的內容形象的具體化.
大歌片主要是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不至於低頭看書分散精力.對照大歌片能重點的講解,疑難問題,一目瞭然.
電子琴可為老師的種種語言進行伴奏,突出音樂學科特點,有節奏的進行各種音樂活動.
打擊樂器主要起到烘托演唱歌曲的氣氛.表現歌曲的意境.同時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演奏打擊樂的良好習慣.
教學過程是教與學的關鍵所在 ,要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實際學生水平情況來設計教學過程,不然學生就失去了興趣,本課教學就是失敗,我一直認為音樂教學應遵循一條有潛入深的由易到難的規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多練多唱多表演.為了能讓他們在美中學樂中學,良好的完成教學任務,我設計了如下的教學過程:
一準備階段 (10分鍾左右).二新授階段(15分鍾左右).三鞏固階段(3分鍾左右)四發展階段(10分鍾)5總結(2分鍾)
下面我將分別敘述這五個環節 .
一準備階段 :
1組織教學:
為了體現音樂課的特點 ,我准備用音樂訊號來完成聽音樂進教室,和師生問好兩步驟,教師簡單導語後組織學生在音樂的伴隨下步入教室,並做律動.接著運用親切的歌聲向學生問好,把情感教育在不知不覺中滲透,同時還進行了發聲練習及上課常規要求.在學生進教室的同時,播放電腦多媒體,渲染氣氛,情境生情.
2基本練習:
1) 發聲練習剛才在師生問好的演唱中已經進行了 ,所以不在安排發聲練習,這樣做可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
2) 學習讀譜知識 :認識下加一線DO.
為了調整教與學的關系 ,讓學生在愉悅中,不知不覺的完成學習任務,極大的提高學習效果.我有意將讀譜知識的學慣用電腦多媒體來完成,通過生動的畫面及音樂的渲染和教師生動的講解,使學生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會很快掌握DO的音位及唱名,並唱准音高.
3) 節奏練習
通過有趣的兒歌配節奏游戲 ,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節奏,創編節奏,培養學生思維創造能力,游戲引趣.如:--------- 這樣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語言中的節奏骨架後,再進行節奏連接,就很容易掌握歌曲的節奏教學,並且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強.
二新授階段 :
1導入新課
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 ,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精心設計了 」 開場白 」 ,採用了談話法,啟發學生想像力,進入意境,學習新課<小雨沙沙>.
2在多媒體動畫的MTV下,老師范唱歌曲,去直接感染學生,使學生有一個比較直觀的印象,引起學生學習的慾望.
3簡介歌曲,幫助學生理解歌詞大意,初步滲透思想教育.
4採用較唱法和聽琴視唱法的方式學習歌曲.
5歌曲處理充分利用了錄音機的特殊功能把學生的歌聲錄制下來,並放給他們聽,接著提出要求: 」 請同學們自己找差距 ,糾正不足,提高演唱水平.
三鞏固階段
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我特意加上了 」 小不點 」 卡拉 OK演唱會這一環節,讓學生多練多唱,激發起學生的參與意識.
四發展階段
學生能有感情的演唱一首歌曲作品了 ,這不能說我們已圓滿的完成了教學任務.這時我還鼓勵激發學生自編節奏型或在老師的帶領下即興創編歌表演.
在本節課中 ,這兩個環節比較符合教學內容,通過自己的創作體驗,學生就有了創新,有了突破,這就是創造性的體現,也是發展個性的體現.
五總結階段
常言道 」 編筐編簍 ,全在收口 」 上課也是遮 \這樣,導入新課固然重要,課堂教學的結尾也應十分重視.本課我採用了歸納式的結尾,來歸納本課的教學內容,提出優點,缺點及改正方向.最後布置讓學生當一會小演員的作業,在音樂伴奏下離開教室.
本課的板書設計為圖文結合法 ,目的是激發情趣.,重點突出,一目瞭然,充分展現歌曲意境,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
總之本課的設計考慮到了音樂學科的特點 ,課時的教學任務,學生的年齡特點等因素,運用各種教學媒體輔助教學,尤其是電腦媒體的介入,應該能使得課堂氣氛活躍,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始終處於積極狀態,充分體現了音樂,美術,文學加以綜合的審美育人功能.
㈤ 淺談小學音樂唱歌教學中如何應用肢體語言
小學音樂課本中選用的音樂節奏輕快有趣,加以多種訓練方式,可專以幫助學生有效屬系統地學習音樂,並延長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課本中的音樂較市面上流行的歌曲,吸引力並不高,但對小學生的良好性格和品行的塑造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應該有效利用課本中的積極向上的樂譜,提升學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