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沒有誰知道汶川地震為何都到倒塌的是教學樓的真相幫幫忙吧
教育部、建設部、地震局官員學者以震區校舍倒塌等話題
[刷新]
[趙鳳新]:各位網友大家早上好!很高興來到人民網強國論壇和大家一起交流。 [10:17]
[楊榕]:各位網友,大家好。我是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副司長,我願意回答大家提出的問題。 [10:18]
[韓進]:大家好,很高興在這里跟大家見面,願意回答你們的問題。 [10:18]
[網友]:現在的房屋設計,建設部對抗震標准有何規定? [10:19]
[楊榕]:五十年代至今,我國先後進行過7次不同程度的房屋抗震設計標準的修訂和完善,其中重要的修改是三次:一是,1966年邢台地震後,正式發布了74版建築抗震設計規范;二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後,經78年修訂後,89年年發布了89版的抗震設計規范;三是,按照國家最新的《地震動參數區劃圖》修訂發布了 2001版抗震設計規范。現行《建築抗震設計規范》是我部2001年7月20日批准發布的,對於不同建築抗震設防要求的房屋設計都做了相應的抗震規定。 [10:20]
[網友]:汶川縣城是不是震中?為什麼汶川縣城房子倒的不多?它到底是不是震中?這次震中到底在哪裡? [10:20]
[趙鳳新]:從目前掌握的資料看,汶川縣城是這次地震的儀器震中,即用地震儀器測定的震中,特別是地震斷層破裂的初始點。這次地震斷層破裂的長度長達300公里,因此很大區域范圍內的破壞程度都相當嚴重。破壞程度最嚴重的區域被稱為「極震區」,這次地震的極震區相當大。
另外,這次地震的斷層是一個逆沖斷層,斷層兩側的震害程度會有差異。斷層是單側破裂,在破裂方向上的地區震害會較重。這種種因素都將影響著震中區的震害分布。 [10:20]
[seasidesea]:房屋建築抗震,標准規范是關鍵。建設部這幾年做沒做什麼工作?現在都有哪些抗震規范? [10:21]
[楊榕]:建設部多年來非常重視建設工程抗震有關標准規范的制修訂工作。我們現行的抗震標准規范包括專項標准和相關標准兩類,截止到目前,現行的專項標准有48項,相關標准有700餘項。在專項標准中,國家標准有10項,各行業部門發布經我部備案的行業標准有38項,這些標准涉及房屋建築、城市給排水、燃起、鐵路、公路、信息、電力、工業設施、水利、人防等許多方面,涵蓋了抗震規劃、設計、施工、驗收、鑒定及加固等多方面。
例如建築抗震設計規范、構築物抗震設計規范、建築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准、城市抗震防災規劃標准、建築抗震鑒定標准、建築抗震加固技術規程等重要標准。 [10:21]
[網友]:日本是地震多發的國家,他們有哪些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10:22]
[趙鳳新]:日本的地震頻度和強度都非常高,但在日本發生大地震時造成的人員傷亡卻相對較少。在日本,公眾普遍了解目前地震預報還不過關,難以在震前提供准確的地震預報,因此公眾對政府在大地震前發布地震預報也不報奢望。在日本提高各類工程抗震設防水平和抗震能力,提高震後救援能力和公眾的減災意識是減輕地震災害的主要途徑。
地震本身不殺人,是房屋的破壞才導致人員傷亡。日本的這些經驗值得我國認真借鑒。 [10:22]
[仗D40走天涯]:請問楊司長關於學校建設標準的問題。 [10:23]
[楊榕]:目前我國針對中小學校已有專門的《中小學校建築設計規范》,對中小學校校址選擇、平面布局、教學及輔助用房、建築層數和構造、交通和疏散等,都做了明確規定。對於中小學校建築的抗震設計要求,在《建築抗震設計規范》和《建築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准》中都有相應的規定。還有其他許多標准規范,其中的相關內容,也有對中小學校建設的規定。 [10:23]
[獵隼]:請問嘉賓,現行法規明文規定:中學教學樓高度不準超過5層,教學樓屋頂必須鋼筋水泥現場澆注不準使用預制板。為什麼這次地震災區倒塌的學校有5層以上的教學樓?並且多是預制板屋頂?你們起到監督作用了嗎? [10:31]
[楊榕]:中小學校建築設計規范》規定,中學教學樓不應超過5層,教學樓採用何種的結構形式,要根據有關工程建設標准和當地的抗震設防要求來確定。這次中小學校教學樓的倒塌情況,我們已要求當地建設主管部門配合有關部門開展調查。 [10:32]
[杜康]:為什麼人們感覺這次地震中倒塌的大都是學校校舍? [10:32]
[韓進]:我們也注意到新聞報道上有大量的學校倒塌的信息,對此我們十分痛心。媒體和社會也不斷的提出校舍倒塌的比例是不是過高,這也是我們十分關心和從一開始就不斷關注的問題。目前在抗震救災中的主要任務是救人,對這些問題將來通過認真的調查來確認,若確實存在質量問題,一定從嚴查處,絕不姑息,會給社會一個滿意的交待。 [10:32]
[眾議員]:建議建設部修改抗震標准:學校教學樓比同一地區、同類樓房提高一級抗震等級。 [10:41]
[楊榕]:剛才有多位網友問到是否要提高中小學校抗震標準的問題。建築抗震設防標準是衡量抗震設防要求高低的尺度,由抗震設防烈度或設計地震動參數及建築的實用功能重要性所確定的。事實上,經過1966年邢台地震和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後,對工程震害調查和相應的科學研究後,我們都在其後的建築抗震設計標准修訂工作中,提高了建築的抗震能力。這次地震以後,是否需要提高抗震設計標准,我們會結合震後工程震害調查,在地震部門對當地地震烈度進行復核的基礎上,結合工程科研的最新成果,綜合考慮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作出決策。 [10:41]
[三原豬手]:地震局的同志,我想問你一個個人問題,你是抱著什麼樣的理想進入地震科學領域的?做官還是什麼? [10:42]
[趙鳳新]:我的家鄉在遼寧省營口市,1975年海城、營口發生了7.5級的強烈地震。地震的恐怖,給當時還是小學生的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我在大學畢業以後就報考了國家地震局的研究生學習地震工程學,後來一直從事著防震減災方面的工作。
中國地震局系統的主要工作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監測預報,即對與地震有關的物理量和地震活動開展觀測。這些物理量包括地電、地磁、地應力等,並研究這些物理量可能與未來地震之間的聯系,開展地震預報研究。二是震害防禦工作,包括編製作為一般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的區劃圖,對重大工程和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工程場地開展地震安全性評價,確定用於抗震設計的參數。對城市開展地震災害預測以發現薄弱環節,為編制防震減災規劃提供依據。三是地震應急救援,即在破壞性地震發生後對災區實行緊急救援,以挽救受困者的生命。
我本人主要從事震害防禦工作。這次大地震所造成的嚴重破壞使我更加認識到要有效的提高我國的防震減災能力我們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10:42]
[不是我不愛你]:為什麼學校師生死傷這么多?請介紹一下當地教育部門的受損情況? [10:43]
[韓進]:這次汶川地震發生在下午2點28分,正是學生集中上課的時間,校舍倒塌,造成老師、學生傷亡比較集中。我們和大家一樣,希望沒有一個老師和學生傷亡,但這次是巨大的自然災害,事實是殘酷的,我們向被地震災害奪去寶貴生命的老師和學生表示我們深切的哀悼。
教育系統的總體受災情況正在統計之中,目前掌握的情況還是比較初步的,根據四川省政府新聞辦通報,截至14日,據不完全統計,這次地震倒塌房屋 21.6萬間,四川省各地教育部門不完全統計,校舍倒塌6898間(汶川、北川等震中重災縣信息尚未傳出,數字未包括在內),一些教育行政部門也受到了很大的損壞,北川縣教育局辦公樓整體垮塌,62名工作人員只有19名生還,局長遇難。地震災害損失的整體情況待核實准確以後有關部門會公開發布。 [10:43]
[強國一派]:災區今年的高考如何安排? [10:44]
[韓進]:教育部和四川省正在進行研究,近期就會有結果。 [10:44]
[命中孑然]:倒塌的學校有沒有「豆腐渣」工程?你們在全國范圍查不查?如果有怎麼處理? [10:45]
[韓進]:我的態度還是一樣,當前的首要任務是救人。對工程質量的調查也要進行,如果確實存在問題一定嚴肅查處,絕不姑息,會給社會一個滿意的交待。 [10:45]
[網友]:地震之後的危房如何處理? [10:52]
[楊榕]:這次地震造成許多房屋倒塌、變形、開裂或損傷,我們已派有關專家趕赴地震災區,指導和幫助房屋受損鑒定、評估,對於受損房屋,首先要進行初步鑒定,主要是對房屋的變形、開裂和損傷情況進行檢查。經初步鑒定,確是基本安全的,允許繼續使用,是嚴重破壞和無加固價值的房屋建築,則要在現場劃定警戒線,予以警示,等待拆除。其餘的情況,要做進一步鑒定、評估,暫不使用。 [10:53]
[人治仁]:如果教學樓質量沒有依照條例進行管理,教育部門以及建設部門將承擔什麼樣的責任?承包商與責任人將受到什麼樣的懲處?? [10:57]
[楊榕]:2000年頒布的國家行政法規《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明確規定了建設單位、勘察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的質量責任和義務。對於違反該條例的行為,也有嚴厲處罰的規定。如果有關建設主體違反條例的有關規定,應依法予以查處。 [10:57]
[草原孤雕]:楊司長,震後能否對北川德陽垮塌建築進行量化比較?如教育機構、政府機構、居民住宅。 [11:19]
[楊榕]:邢台、海城、唐山、麗江等幾次大地震後,我們都組織有關專家進行工程震害調查。此次震後,我們也會組織專家對受災地區建築的垮塌、受損情況進行全面調查,在調查的基礎上,對垮塌受損的原因作出研究和分析,按照災後重建的統一規劃和要求,提出防災抗震措施。 [11:20]
[養得一團春意在]:請問教育部對於校舍改造是否有近期和長遠規劃,城市的孩子當然問題不大,可有些農村偏遠地區的校舍是真沒錢改嘛?還是你們不力? [11:20]
[韓進]:國家對於義務教育的發展和普及是有要求、有規劃,也有學校建設標準的。在義務教育階段政府要承擔全部責任。對於受到地震災害的區域,學校的恢復和重建國家會給予支持。尤其是對農村偏遠地區,不僅僅是學校的建設,對於教師的工資、學校的辦公經費,都要由政府來承擔責任的。 [11:21]
[網友]:為什麼這次地震有這么多學校倒塌?是不是學校建築質量整體較差? [11:21]
[楊榕]:據我們目前了解的情況以及有關專家的介紹,此次地震強度已經大大超出了國家規定的該區域預期的抗震設防要求,對於房屋倒塌(包括中小學校房屋倒塌)的原因,震後我們會結合工程震害調查組織專家進行全面調查和分析。 [11:22]
[杜康]:餘震期間,要注意哪些與建築有關的事項? [11:22]
[楊榕]:主震過後,餘震很多,為保證人員的安全,首先應對房屋進行初步鑒定評估,經鑒定為危險的房屋及有待進一步鑒定的房屋,應遠離。在搭設臨時避難設施時,應選擇安全場地,避開危房,遠離危險源。對室內燃起管道、灶具、用電設備等,應確保安全關閉,防止發生次生災害。 [11:22]
[趙鳳新]:我今天下午將赴汶川現場,開展災害調查工作,希望將來有機會和網友繼續交流。再見! [11:24]
[韓進]:感謝對教育的關心和支持,我們會盡最大的努力做好我們的工作。 [11:24]
[楊榕]:謝謝廣大網友們對我們工作的支持、關心和建議,我們一定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充分考慮大家的意見,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做好災後重建的有關工作。 [11:25]
『貳』 為什麼木屋能在地震中屹立不倒
不論是輕型還是重型的木結構木屋,在地震當中都起到抗震性能,因其具有的韌性專非常強,耐屬沖擊性高,不同於傳統的混泥土結構那麼僵硬,更容易倒塌,當地震發生時居住在木結構木屋裡面的民眾不要盲目的亂跑,木結構木屋整體不會那麼輕易坍塌,因其採用的是無數個連接點搭建而成,形成木結構木屋整體保持平衡拉力,盲目亂跑反而對人身安全造成意外傷亡,外面的高層建築物在震中隨時會有玻璃等物體掉落。
『叄』 汶川地震救援困難的原因
汶川與北川:這次地震是怎麼回事
5月12日發生地震的時候,我正在北京的中央黨校上課。3分鍾後,我就知道這次地震的大致情況,因為我們班剛好有一個同學是山東省地震局的局長,他很快通過國家地震局了解了一些情況。下午17點多下課後,我趕緊跑回我在北師大的環境演變與自然災害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輸入震中「汶川」的信息。我們實驗室有非常完備的資料庫,中國所有的縣在近百年內遭遇的自然災害全部存在資料庫中,我們花了20年時間才完成這些研究。
「汶川」這個縣名多數人並不知曉,但搞地理與災害研究的對它所處的「川滇地震帶」太熟悉了。這個地震帶也被稱為「西南地震帶」,包括四川和雲南的強地震帶區域。所以汶川地震並不稀奇,但是誰也沒有想到震級這么大。
我在資料庫中輸入「汶川」信息後,開始了解這次地震有可能影響的地區。晚上20點,美國國家地質調查局(USGS)就在網站上公布了模擬的汶川地震烈度圖,他們的反應非常迅速,為我們的分析與研究提供了特別寶貴的資料。看到災區地震模擬圖,我的第一反應就是:這次地震不是那種以震中為圓心、不斷往外畫等距離圓圈的擴散方式,它是一個斷裂帶地震!但是當時絕大多數人都沒有這個判斷,以為既然震中在汶川,那麼汶川縣城就應該是受災最嚴重的地區。
我從這張模擬圖上看到的斷裂帶,南北長200公里,東西寬不到50公里,從映秀到北川縣城這一線是斷裂帶的中心地帶。到5月13日凌晨2點,我們分析出了這次地震的基本數據,這次地震導致的災害看來遠遠超過我們的經驗。我內心非常焦急,早上8點,我帶著研究數據去民政部找救災救濟司的司長王振耀,我們倆在處理中國近年來各種大災害的時候,總是搭檔指揮,是老朋友了。
我對王振耀說:「這次是條形地震帶,快准備至少100萬頂帳篷吧。」要知道,中國近年來最大自然災害也只需要5萬~6萬頂帳篷,民政部的儲備能力是20萬頂帳篷。我提出的核心數據有三個,當時聽起來是非常驚人的:第一,死亡人數可能達到5萬~10萬人。這是個什麼概念?簡直是嚇死人了,1998年中國的特大洪水死亡不到2000人,這5萬多的死亡人數讓人難以想像;第二,嚴重受災面積有15萬平方公里;第三,受這次地震影響的人口,在四川省境內就達到2000萬人。這一點看來我當時的估計還偏保守了,我沒有想到,在受影響的人群中,有超過1000萬人是災民。
地震帶上的人口密集區,肯定是關注焦點。首先,讓人放心的是成都沒有問題,成都撇在了這次地震帶的東南角,只會受輕微影響。但是,北川有大問題!早期幾乎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震中汶川縣,可是這條地震帶呈「中間窄、兩頭粗」的啞鈴狀。啞鈴的一頭是汶川縣的映秀鎮,另一頭就是北川縣城,這兩個人口密集的區域,狀況肯定非常慘,特別是北川縣城,處在9度到10度的高烈度區。都江堰離震中映秀不過30公里的距離,受災也一定很嚴重。
我當時的分析是,15萬平方公里的嚴重受災區域里,有5萬平方公里的核心區,烈度在8~10度或以上,它們包括汶川、都江堰、北川、青川和茂縣。美國國家地質調查局的模擬圖偏向地震帶的西部,所以東部的狀況並沒有引起我的注意,後來才發現東部的綿陽、德陽西部受損也非常嚴重。
科技部對汶川地震的反應也非常快,5月13日下午劉燕華副部長讓我過去匯報。聽完後,科技部馬上召集相關領域的專家,5月16日對外宣布成立「科技部抗震救災專家組」。專家們分為11個工作組,吃住都在一起,每天下午15點會商。
這時候我們主要進行三個方面的專業支持:一是提供災區人員搜救、應急轉移所需的技術;一是每天提供及時的災情動態和趨勢判斷;還有一個是恢復重建怎麼做。我經歷過中國近年來不少大災害的現場指揮,災害的類型雖然不同,但是所有對災害的應急處理都離不開這幾個方面。科技部的專家組在3天內編了7冊應急手冊,第5天就上網並成批印了出來,送往災區發放。有的專家繪制了宣傳畫、編制群發簡訊給災區人民,及時提供關於救援、轉移、護理、衛生防疫等各方面的具體指導。
這期間,我一個在澳大利亞工作的同學,從日本合作夥伴那裡獲得了日本遙感衛星拍到的《災區地殼地應力異常圖》。國際上很多組織和專家非常關注汶川地震,他們以各種手段來監測這次地震,並且免費提供給其他人做研究。我一看更加確定,此次汶川地震是一個條狀的斷裂帶,偏北邊的斷裂帶出現了「擰麻花」的狀況,北川縣城就是這個「擰麻花」的所在地。
所以這次地震實際上是以北川為中心,東到青川,西至汶川,南部沿著龍門山脈到都江堰,這些地方成為重災區。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北川離汶川那麼遠,受災卻最慘重,就是因為他們將這次地震理解成了以映秀為中心向外發散的。這次逆沖走滑性的地震斷層,在北川出現了強烈的扭轉,這下害慘了北川縣城,它承受的力最大。在綿竹到北川之間,有幾段鐵軌被擰成了麻花狀,就清晰地證明了這次地震的扭轉。所以這次地震,人的感受是「因為扭轉讓人騰了起來,先是上下折騰,然後才是左右搖晃,根本不可能站穩」。
自救與他救:災區管理的學問
地震災害的最大特點是:人員傷亡比率高,建築物損害程度高。於是這次汶川大地震,成為我們在和平時期最大的一場「戰役」:戰場是15萬平方公里的重災區,投入了10多萬人的部隊,涉及幾千萬人的生命安危。
救災的核心是指揮應急,對於一個指揮部的要求有三點:一是調動武裝部隊的能力,二是調動物資儲備的能力,再就是科學的決策支持系統。生命線的恢復永遠是第一位的,救命第一。基礎設施和生產線的恢復也非常重要,通水通電後,救援工作更有保障。而一旦條件具備,當地應該盡快組織恢復生產,因為政府有了正常的財政收入,才能去管理社會,才能去發展企業,當地人才能謀生。
而現代「戰役」最重要的就是情報,對信息的需求。許多人對地震是否可以預測產生了疑問,地震確實可以預測,但是目前科學研究對地震的預報,只能達到20%到30%的程度,預報的精度遠遠滿足不了民眾的需求,信息的准確度就降低了。另一方面,由於這次地震後通訊中斷,災區的信息出不來,海事衛星在中國是奢侈品,大多數地方用不起,通過這次災難我們才發現自己的裝備是多麼落後。所以這場「戰役」中,情報信息工作受到很大的阻隔。
我所了解到的地方政府的報災水平也有待提高。這次都江堰的向娥鄉受損嚴重,通訊全斷了。政府樓塌了後,人員死亡將近一半,逃出來的人來不及搶救政府人員,鎮長指揮大家去小學救人,400多個學生壓在廢墟下。一個女副鎮長,冒著生命危險走到了都江堰,向外界求援,最後帶領了一支救援部隊進去,多救出了幾十個孩子。這個鎮的領導有分工,知道報災求援很重要,做得很好。可是有些地方政府沒有報災意識,自己雖然組織了救援,卻不知道信息溝通的重要。
我們這次救援的意識非常強,但是大家強調外援的救助,卻沒有在意識上重視自救和互救。在世界災難史上,自救與互救救出來的人命,遠遠多於他救。所以鼓勵自救和互救是在「黃金72小時」救援的重點,因為外界救援進入災區總是需要時間的,何況這次受地勢地形的影響,救援耽擱了不少時間。
災難發生後,那些存活下來的災民分為三種類型:一種是自我意識決定救援,往往是血脈關系讓他們參與救助;一種是自己受傷不重,因為擔心餘震或食物緊缺,趕緊跑離災區;再一種就是出於職責或者個人品德,理性地組織救援,比如一些老師、醫生等等。
第二種人其實最不該提倡,他們也應該成為早期救援的主體。這次災民中,受傷人數大約為35萬多人,其他人是失去了親人或者暫時失去了家園,失去了生產條件,但是他們的身體並未受傷,有能力參與救援。稍有常識的人就應該知道,一個8級地震之後,不可能近期再來一個8級地震。當四周樓房被摧毀後,如果找到一個四面沒有垮塌可能性的空地,實際上他是非常安全的。本地人最熟悉這里的地理,知道哪裡是學校,哪裡是醫院,哪裡人群最密集,哪裡能找到救援工具,所以他們應該留下來,成為互救的主力。當有傷員要向外轉移的時候,他們也是幫助快速轉移傷員的最佳人選。
巨災後,我並不贊成大批救援人員沒有計劃地進入災區,也沒有必要把所有災民都往外轉移。在地震後的第三、第四天,大部隊開始進入重災區,大部分災民從災區跑了出來,其實這種人員的置換並不科學。如果災區還存在著很大的危險,那麼應該讓更多的人躲開高風險區。任何一個人進入高風險地帶,都很可能成為一個沒有保障的人,隨時可能成為一個需要他人救援的對象。外界救援的人如果大大超過實際需求,他們的補給就容易成問題。
這次災難的特殊性在於交通受阻,大部隊早期很難進入,所以不少志願者在早期生命救援中發揮了很大作用。但是等大部隊進入後,我們就要呼籲志願者不要隨便進入了,一個基礎設施沒有恢復的地方,一個食物供給難以保障的地方,應該控制人口進入。比起外界救援的進入,還是應該組織起當地人員,只要給他們提供基本的食物和水,他們就能更有效地救人。這些有關災區管理的學問,在世界救災史上都是值得研究的課題。
到了災區的人,會發現搜救太艱難了,在交通不便運進大型機械設備的情況下,基層社區的應急設備幾乎沒有!這次地震後,很多人徒手在廢墟里救人,找不到可以用的設備,電筒、千斤頂、鐵桿、急救醫療包、小型電鋸,要什麼沒什麼。在大家都沒有災害防範意識的情況下,農民還有些干農活的工具,鎬頭啊,鐵鍬啊,或許能幫上忙,城市裡的人就更是難以藉助工具了。這些都是基層社區應該配備的救生品,比如容易受洪水影響的地方,應該配有救生圈和帳篷,地震多發區,應該配有各種切割工具、抬或者撬的工具等。美國和日本政府,對於不同災害類型必備的三項救助與應急工具,有明確的規定。(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附抗震救災深度報道之三目錄:
第三批八名記者深入考察政府能力;專家組副組長詳細回顧科學決策過程;部隊長講述空降兵救援傳奇;民政部救災司長的15天大事記……和平年代最大一次戰役,裝備不足凸現應急悲壯
災區房屋與烈度
5月13日我們自己研究的時候,依據美國國家地質調查局的模擬圖做出了一個汶川地震的烈度圖。5月21日,國家減災委科技部專家組根據地震的最新資料,做出了一份汶川地震烈度圖。烈度和震級,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震級是地震爆發出來的能量的總和,我們將這種能量分為不同的等級;所謂烈度,是地震發生時,在波及范圍內一定地點地面振動的強烈程度。烈度分為12級,其中我們用5~12級來區分不同程度的破壞。烈度非常准確地表明了各地結構受損的嚴重程度,它成為抗震救災指揮部安置轉移和恢復重建的重要依據。
烈度與地震能量或地震應變力的加速度都有關系。為什麼在災區兩棟距離很近的房子,當一棟樓震成碎片的時候,另一棟的框架卻沒有倒塌?映秀鎮的漩口中學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它有3棟成「品」字形的教學樓,為何這幾棟距離如此近的樓房,受損卻不一樣?這和地震時力的方向有關系,如果能量的方向與房子的延伸方向一致,那麼房子受損相對較輕;如果方向垂直,那麼房子受力最大,情況就很慘了。
我們都知道應該在地震帶建牢固的房子,可是這里邊有個經濟現實,每提高一個抗震烈度,建房的成本至少要增加10%到20%。有些地方明明知道這個道理,但是經濟跟不上,你得有足夠的投入,才能建成抗震的房子。這次我發現災區能抗8級地震的建築主要有三類:一類是水電站,比如紫坪鋪水電站,抗震能力超出8級;一類是國防工業的工廠;再就是裂谷地區建的高壩。
在這次地震災區,最嚴重的地區烈度達到11度。11度是什麼概念?不管房子建成什麼樣子,一下子全平了!根據我的研究,這次烈度在10度及以上的區域有310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龍門山脈里,深山老林的地方,但是北川縣城也在這個烈度里,因此縣城幾乎全毀。從映秀到北川這條線上,有20個小的村鎮,幾乎被夷為平地。高山並到了一塊兒,當地農民說:「一夜之間,認不得自家門口的山勢了。」
這次烈度為9度的區域約為1.6萬平方公里,如果10度區里邊的房子按照抗8級地震的標准建設,而房屋的方向又沒有與地震應變力的方向正面沖突的話,至少房子的框架不會垮。映秀鎮的烈度為10度,都江堰為8度。通過烈度圖,我們可以判斷有多少災民,他們具體受到了怎樣的影響,該怎樣進行安置和恢復重建。
從5月25日開始,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了安置災民和恢復重建。國家汶川地震專家委員會5月22日正式成立,我負責的災害評估組5月26日到達災區。這個評估組匯集了二十幾個方面的專家,包括地震評估、地理信息和遙感、橋梁、公路、生態、衛生防疫等等。
我從來沒有看到過,中國因為一場災難,動員如此廣泛的專家參與研究和獻策。我到災區現場,首先是在驗證我們繪制的圖表是否准確,能否作為政府決策的依據。我們在什邡、綿竹、都江堰向娥鄉等地調查,在90%的程度上驗證了圖表的准確性。烈度在9度以上的地區,90%的房屋不能再利用了;烈度在8度的,通常房屋的受損率在70%。
這次地震後,一些人指責災區的「豆腐渣」工程多,認為很多房屋不該倒,這里邊要區分對待不同情況。2001年我國第四代地震動參數區劃圖出來後,對這個地震帶房屋的建設要求是抗烈度7度設防。也就是說,我們在要求上就從來沒有達到過8度,這些房屋即使按照國家規定建了,8級地震來了也會倒。另外,我們也得看到中國鄉村的經濟現實,澆鑄房比預制板房的抗震能力強多了,但並不是每家每戶都建得起。我確實在9度、10度烈度區看到一些房屋中間全垮了,框架卻沒倒。這是鋼筋水泥澆鑄房的好處,澆鑄房裡邊形成了一些力的扭體,彼此抵消一部分力,但是預制板就不行,一搖就掉下來了。
學校、醫院、政府辦公樓這些公共設施,在關鍵時刻應該是公眾的避難場所,這次卻成為受災最重的地方。但是鄉村有它實際的困難,一位德陽的領導拉著我的手說,在上世紀90年代以前,提倡的是「人民教育人民辦」。那時候國家財力有限,「農民們節衣縮食,自己輪流著義務蓋學校,讓娃娃們讀書,已經很不容易了」。我國實行基礎教育全免費也不過5年的時間,你能夠要求所有的學校都像大城市的房子一樣嗎?這太不現實了。不過都江堰某所特別受關注的中學,我到現場調查後能夠肯定這是個達不到設防或「豆腐渣」工程,它周圍所有的樓,無論是哪個方向的,都沒有出現如此嚴重的坍塌,這就是房屋建築的標准或質量問題了。
很多房屋在這次地震中,1、2層樓完全「坐下去」了,這種現象剛好印證了日本的地震研究結論。日本專家研究發現,不超過3層的樓房,地震時1到2層之間斷裂的概率最大;3~6層高的樓房,地震時2到3層之間最容易斷裂。這次我在災區看到的情況就非常符合這個特點,所以我們今後蓋樓,1到3層是關鍵,一定要按照所在地抗震設防標准建。地震來臨時,只要房屋的框架不倒,人存活的概率就大得多。
安置工作的核心:盡快恢復當地 正常狀況
這次地震後的次生災害特別嚴重,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災害阻隔了交通,當地的通訊中斷,再加上地震後好幾天都大雨傾盆,種種因素加在一起,放大了災害的後果。民政部很早預料到了這次災害的嚴重性,提出對口省份幫忙、重傷員異地轉移,做得非常及時。
所以我們在救助措施上要舉全國之力。當時我們提出重傷員應該異地轉移時,有些人不理解,認為偌大的四川還解決不了傷員的問題?可是如果成千上萬人受的是同一種傷,四川的骨科大夫應付得了嗎?骨科專業護理人員和設備夠用嗎?所以必須趕緊將解決不了的重傷員轉移。
安置災民的核心思路是盡快恢復正常狀況,不是像外界想像的那樣,把盡可能多的人搬離地震帶。我們不可能通過一次災後安置工作,消除中國到處存在的城鄉二元差異的現實,我們也沒有奢侈到不在地震帶住人。高風險地帶不等於無人居住地帶,日本、美國舊金山等地區都是地震頻發的高風險帶,但是他們照樣居住,並且不斷建設現代化的高樓大廈。所以我們選擇的不是離開,而是加強抗震的投入,怎樣將房子建得能抗8級地震,在地震來臨時怎樣逃生,這些才是生存的核心。
災害有規律可循,只是目前很多科學手段還達不到,但是防災是有明確的可操作的規范程序,是我們通過投入、教育、演練可以做到的,安縣桑棗中學就實現了這一條。
所以5月25日之後,我們工作的一個重點就是找到快速評估房屋狀況的辦法,將烈度圖和現場勘測結合起來,依據評估結果來區別安置災民。
這次9~10烈度區里邊的人口,涉及四川8個縣約22萬人口。10度級以上烈度區的房子只能全部放棄,他們是深山溝里最窮的人,應該盡快從深山溝里轉移出來,光是地質災害就把人整得夠嗆,那些區域完全不適合人居住。我建議對這22萬人直接補助,讓他們自己選擇居住地。絕大多數山民「靠山吃山」,離不開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所以不一定非要把這些人轉移到平壩,而是可以就近安排到相對安全的山區。
這里邊有10萬人必須完全離開原來的生活區,因為他們依賴的耕地由於地震、崩塌、泥石流等全毀了,基本的生產資料沒有了,而且這些山溝里邊的人口太分散,翻過一個山頭才住幾戶人家,政府修路、通電、通訊等基礎設施的成本太高。剛好借這次災民安置將幾十個村鎮相對集中,可以大大提高公共服務的效率,人也更有安全保障。
怎麼解決這些深山溝里山民的生存問題,我有一個「減災教育移民」的建議。這22萬人口裡,今年參加高考的人不會超過幾萬人,如果我們把這些孩子讓全國各地的大學給消化了,也就是說,按照他們會考的成績,讓所有孩子都有機會上大學。那麼這些受了教育的孩子就不需要再回到貧窮的山溝里謀出路了,他們一旦獨立,他們的家庭也就都有希望了。其他有一定勞動技能的農業人口,盡快轉換成工業人口。剩下的老弱病殘,必須靠政府來救濟,這是國家為這次災難必須支付的成本。
8度烈度區涉及四川1540個鄉村的近250萬人口,他們面臨的現實是絕大多數房屋都不能繼續使用。我們現在要做大量的房屋鑒定工作,我建議先將這些房屋分成A和B兩類,「A」代表加固還能住,「B」就完全放棄。
這批人應該分兩種態度對待:能集中的就集中;不能集中就分散對待,充分發揮他們自己的積極性。他們的家園只是暫時破壞,他們有勞動能力,災害過後可以重建家園。
這些山裡的人,其實有自己獨特的收入來源,礦產、山珍、中草葯、「農家樂」都是他們的謀生方式,如果把這些人轉移到城市,他們反而不願意。雲南某地震移民就有這個教訓。我們後來去回訪那些轉出山的移民,他們不習慣在平地的生活,以前的謀生技能完全用不上。這次我見到的四川老鄉也有強烈的擔憂,深山裡的人對城市生活是惶恐的,「我們大字不識幾個,給城裡人掃馬路都不會要吧?」所以與其讓他們過不自在的生活,不如讓他們繼續「靠山吃山」,政府保證他們安頓的山區安全,給予一定補助,才是山民們最需要的。
7度烈度區里邊有四川境內的約777萬人,這些地區70%~80%的房子加固後就能居住。
此次政府准備為災民建100萬套活動板房,每套活動板房的成本至少8000元,使用期限為1~3年。我到災區調查之後發現,一些農民對活動板房並不是特別歡迎。他們希望將8000元錢折現給他們,這樣他們可以在家鄉蓋出40~50平方米的房子,「質量能建得比過去好,也比活動板房好」。我們不要把所有災民都理解為喪失勞動能力的人,他們願意為自己的家園出力,政府在補貼之後,對他們所建的房屋抗震標准進行監督,就可以把這個工作開展下去。
於是我算了這樣一筆賬:這次災民中城鎮人口不到200多萬人,那麼按照每套活動板房能容納一戶3~5人計算,50萬套活動板房完全能夠滿足城鎮人口的需要。對農民來說,另外准備建活動板房50萬套的錢,折現給他們,這樣發揮農民的積極性,也將長期安置與活動板房這種臨時安置結合在一起了。不然3年過後,活動板房不能用了,這么多人口的住宿又成了大問題。
7度烈度區里邊的很多房子都是可以住的,所以在1200多萬災民中,今後完全沒有居住地的人是200多萬。我們可以做好「兩個50萬戰役」:一個是建50萬套活動板房,解決城鎮人口安置問題;一個是將50萬套建活動板房的錢給農民,讓他們解決自己的住房問題。
總的來說,這次汶川地震需要轉移的1500多萬人口裡,約1200萬人是災民,剩下幾百萬人口僅僅因為堰塞湖需要臨時轉移。1200萬災民里,我認為真正需要異地安置的也就是10度烈度區里邊的20多萬人,其餘1180多萬人口原地或就近安置就可以了。
堰塞湖的處理,應該區別對待。唐家山這樣嚴重危及老百姓生命安全的,確實要及時疏導,但是有些並不危及性命的,可以保留,天然湖的價值並不比農民耕種效益差。阿壩州的九寨溝、黃龍、疊西海子都是歷次地殼運動形成的,現在成為旅遊景區,那麼此次形成的天然湖泊,是否可以利用一部分,讓當地百姓搞生態旅遊,或者發展水產養殖業,這是當地農民最現實的出路。
我們學到了什麼
過去這10年中,我國經歷的大災難有洪水、台風、「非典」、雪災、地震,我都到過現場參與調查或協助指揮。中國老百姓的防災意識特別弱,今年南方下第一場雪的時候,老百姓特別高興,認為「瑞雪兆豐年」;到了第二場雪,個別地方認為影響了交通,感覺不高興;到了第三場雪,很多人才開始意識到,看來我們要經歷一場叫做「雪災」的大災難了。像湖南郴州這樣比較現代化的城市,卻因為一場雪災陷入停頓,是政府沒有錢來防災嗎?是意識沒有到位。我整理了30件各種雪災期間的決策、報告,向中央高層匯報。
一次大災難過後,我們的政府、人民,我們整個中華民族,都應該學得聰明一些,不要再被同樣的災難傷害。這次汶川大地震,死亡加上失蹤的同胞近10萬人啊,他們在災難中犧牲了,應該換來13億人的安全意識,讓這13億人更加安全地與災難對抗,這樣他們的不幸才有了意義。
「5·12」汶川地震後,我真實地感受到人們的反應速度相當快,中國政府舉全國之力應對災害的能力世界第一。但是人的反應快了,裝備卻跟不上,這些年來中國在防禦巨災方面的能力沒有根本的提高。政府調集救災物資的能力強,但是政府給予民眾的防災意識弱。
在過去的這些年裡,我們為發展經濟不惜投入一切力量,但是對於安全保障,我們卻不捨得投入。很多經濟發達的省份,在防災方面的投入也很少。這些年我們救災資金占財政支出的比例一直在下降,從0.7%降到0.1%,人命是要靠投入來保障的。
北川縣城在汶川地震中幾乎全部毀滅,重建的成本太高,而且也會勾起人們太多傷心的回憶,我們正研究在老縣城南部20多公里或更遠的地方,新建一個北川縣城。縣城的位置還沒有選好,但是有一點非常確定,我們會將老縣城的一部分保留下來,作為汶川地震的遺跡讓公眾緬懷。這些活生生的災難告誡人們,對於有些傷痛,我們不能選擇遺忘。
中國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但是中華民族能否建立起防災文化?汶川大地震之後,這個問題更加迫切。我們距離唐山大地震已經32年,我們面對巨災的能力,哪些方面並沒有太大的提高?這些都值得反思。中國人的秉性里有太多農業文明的傳承,靠老天吃飯、重經驗,工業文明中的標准、規范,在我們的觀念里非常淡漠。但是現在近10萬人的生命丟失,應該讓我們更重視規劃防災建設了。我們近年來一直沉浸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欣喜中,如果這場災難讓我們有了深刻的防災減災教訓,讓我們這個民族面對災難時更聰明,這也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肆』 還有那些汶川大地震中小英雄
13歲女生救出10多名同學自己被困50小時
5月12日地震發生時,四川省青川縣木魚中學初一13歲的女生何翠青本已走出宿舍,當她意識到發生了地震,不是迅速逃生,而是跑進宿舍,將十多名還在午休的同學從床鋪上搖醒逃生,自己卻失去最佳逃生時間,被壓在廢墟下。50個小時後,她憑著巨大的求生慾望和驚人毅力,在救援人員的幫助下獲救。 何翠青是木魚中學最後一個被救學生,由於重物長時間擠壓肌肉組織壞死而永遠失去了右腿。記者問這位堅強的女孩「你後悔嗎?」她搖著頭哽咽地說:「不後悔,後悔的是我沒有能救出更多的同學」。
*15歲少年救出七名同學
雷楚年,15歲,彭州市磁峰中學初三三班的學生。地震時不是往外逃生,而是沖進教室救同學。
跑到自己的教室,發現還有7個同學全部蹲在教室的牆角邊,馬上帶著他們往樓下沖。跑到一半,小雷突然發現,跟著他下樓的只有6名同學,還少一個!他又趕緊又往樓上跑。留在教室的女孩叫歐靜,由於驚嚇過度,女孩蹲在門口一個勁地哭,可能是嚇傻了,怎麼拉她都拉不動,就乾脆抱起她往樓下沖。最後幾秒,樓塌了,他和七名同學倖存下來。
*9歲小林浩背出兩名同學
來自映秀縣的小林浩,今年9歲。在此次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小小年紀的他卻在危機時刻,用柔弱的肩膀背出兩位同學。而自己的父母卻至今仍聯系不上。還是14歲的姐姐,深一腳、淺一腳帶著他們,走了7小時才到達都江堰。面對鏡頭小英雄顯得非常鎮定,然而他勇敢的舉動,卻已感動了我們每一個人。
*18歲男孩救出三名幼兒
5月19日,四川平武縣闊達鄉仙坪村,一個名叫任冬的18歲男孩,他的右手臂有一個長約15厘米,深約1厘米的傷口。因為沒有處理過,傷口化膿了,感染很厲害。地震發生時,他跑進幼兒園,先後抱出了3個孩子。他的右臂就是在那時受傷的。
*讓同學躲在自己肚皮下
甯加馳,都江堰聚源中學三·二班的學生,15歲。5月12日下午2時28分地震時,被掩埋在坍塌的教學樓廢墟里。「甯加馳,救救我。」說話的是甯加馳的同班同學曾婧。他讓曾婧躲在自己肚皮下,救了同學一條命。
*10歲女生救出兩名同學
10歲的董玉培在映秀鎮小學讀四年級。地震那天,董玉培她們班正在二樓的教室上科學課,樓房坍塌了,董玉培隨著走廊重重摔到地上。清醒後,董玉培發現自己肚子邊趴著一個同校二年級的女同學,該同學頭部的鮮血染紅了一大片廢墟;同時,自己的左手邊也躺著一個女同學。董玉培活動了一下四肢,發現右肩膀劇烈疼痛(後來醫生檢查是肩膀脫臼),其他的感覺很正常。董玉培連忙使勁推開自己身邊的一些小水泥塊,連滾帶爬從廢墟里鑽了出來,然後使勁扒開水泥塊救出兩個女生(其中一個已遇難)
*初中男生為女生擋樓板遇難
15歲的平武縣平通中學初中二年級女生曾媛醒來後發現,同桌劉力壓在她身上,擋住了樓上塌下的水泥塊,她被救了,但同桌永遠的離開了她。曾媛表示,傷好後第一件事就是回鄉尋找「同桌」的墓,以後年年祭奠他。
*16歲男生救同學壓斷腰
唐富文,16歲,北川中學高一學生,腰椎骨折。5月12日地震後,為救面臨窒息的好友譚勇,他讓其他同學推倒磚石,結果砸中腰部。
*職高生勇救小孩
5月12日下午2時28分,北川職高電子電工班的學生尹全奎和朱華琳剛跑上馬路,就聽到一個小孩倒在地上大聲哭喊,旁邊60多歲的大爺大呼「救救我孫女。」尹全奎和朱華琳沖上去抱起孩子沖出去,走出2米多遠,一間房屋倒下,大爺被淹沒。
*小學生救出多名師生
11歲的康潔是映秀小學6年級學生,12日下午地震時,她正在6樓上課,老師立即叫學生快跑。康潔先是鑽到桌子底下,在經過一秒時間考慮後就從6樓縱身跳下,居然沒有受傷。康潔自己脫險,並沒有忘記救人,她冒著生命危險跨進了隨時倒塌的教學樓。她四處搜尋同學和老師,看到一些老師被砸傷後不能動彈,康潔使出全身力氣將老師往外拉。但康潔畢竟只有11歲,逐漸體力不支的她趕緊跑出廢墟呼叫救援,從各個地方來增援的鄉親們沖進大樓救出了不少的師生。
*12歲女孩幫同學撤退自己遇難
汶川縣映秀小學身高1.6米的藏族姑娘鄒雯,是五年級一班的學生,12歲,該班的班長和學校少先隊大隊長,她是縣體育運動會短跑第五名,發現她的遺體時, 她的手還緊緊攙扶著一位同班同學,一看就知道是她在幫老師組織同學撤離。要是她不幫助老師救同學,以她那麼快的速度,自己一個人跑下來,肯定就不會出事啊!事後,倖存的同學都這么說。
感想
這幾天,汶川縣映秀鎮中心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林浩救人的事跡,傳遍全國。地震時,林浩逃生後,沒有跑開。連續救出兩個同學後,他又跑進了教學樓。「因為我是班長!如果其他同學都沒有了,要你這個班長有什麼用呢?」他現在的心願是,「很想上學。以後,我要當工程師,要造震不垮的房子。」(《人民日報》6月11日)
一個年僅九歲的孩子,在生死關頭,顧不上自己的傷痛,多次冒險解救同學;被壓在廢墟下,為安撫嚇哭的女同學,帶頭領唱《大中國》……和那個危難時刻撇下學生奪命而逃的范跑跑老師相比,眼前的這個小英雄,其道德境界和人格魅力,大放異彩。最讓我動情的,不是這些,而且林浩的心願,將來當一名工程師。之所以有這樣的心願,源於他看到倒塌的教學樓,直接威脅到和他同齡的兒童的生命安全。
也許,這個九歲的孩子,還不懂得地震中倒塌的教學樓,可能和建築質量有關。難能可貴的是,小林浩沒有怨天尤人,沒有指望成年人再建設樓房時,首先考慮提高樓房的抗震標准。但他本能地意識到,震不垮的房子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傷害和自己同齡的小夥伴們。於是,在他的內心裡,建造震不垮的房子,成為一個最大的心願。如果沒有更為刻骨銘心的事件,這個心願,將成為他今後學習的方向。
林浩的心願,與其說是他個人的心願,不如說是全國人民的心願。一個家庭不能沒有孩子,祖國不能沒有兒童。兒童的安全,就是國家的安全。在大自然面前,人類無法遏制地震的發生,但是,盡可能建造抗震級別高、不會輕易倒塌的房屋,有效減少地震對人類生命的威脅,基本上還是可以做到的。有消息說,日本建築物的抗震級別,高達12級。而我國的抗震級別,能達到8級已經很不錯了。此次地震中倒塌的一些學校的教學樓,抗震級別顯然不足8級。建造樓房時忽視了可能發生的自然災害,給許多家庭造成了巨大的悲劇。看到房子倒塌的殘酷,使小林浩萌生了當工程師的心願。林浩的這個心願,如果變成現實,起碼需要15年的時間。誰敢保證,在這15年裡,中國不會再遇到強烈地震?與其坐等林浩發奮讀書,為建造震不垮的房子而努力學習,不如由我們這些成年人先盡自己的社會責任和義務,加固現有的房屋,將抗震標准提高到8級;新建的樓房的抗震級別,最好超過10級。縱然再有特大地震,不至於動輒有數以萬計的同胞為之喪命。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願。有些心願,則具有普世價值(這個說法,不同於南方某報所謂的「普世價值」。),這樣的心願,因其無私而大公,不是一個人的力量所能實現,需要整個社會一起來分擔,合力將心願這張圖紙變成現實。小林浩的心願,即是一例。
成全小林浩的心願,就是成全我們自己的心願。為了悲劇不再,除了建造震不垮的房子,我們別無選擇。
『伍』 為什麼在汶川地震中倒塌的多是中,小學校為什麼旁邊的建築就不倒有什麼問題嗎
一 質量差,偷工減料,豆腐渣工程,建築採取的抗震等級較低,常年不維護。
二 中小學生在社會中產生的影響較大,所以中小學受到社會的關注較大。
『陸』 為什麼在汶川地震中學校的教學樓倒塌的最嚴重,學校教學樓的設計,結構和質量上有什麼問題嗎拜託各位
現在學校教學樓磚混結構的還是比較多,框架結構的少,磚混結構抗震能力要低一些。這種情況亟待改進。按國家現行標准,成都、都江堰、汶川等地建築要求達到抗7(烈)度標准,綿陽的要求是6(烈)度。目前,國家對幼兒園抗震能力有較高要求,但對學校抗震能力未作高於標準的要求。教學樓倒塌原因是多方面的,一個是節省成本方面的考慮,另外,教室的開間比較大,牆壁較少,窗戶又多,這個特點也決定了教學樓抗震能力較其他建築低。「這次當然要總結經驗,對學校抗震標準是不是應該提高一些,它的結構是不是可以採用更好的形式,建築投資是否也應該提高一些。」
『柒』 汶川地震有個老師救了幾個學生叫啥
地震中好多老師救了學生的。張米亞:展翅天使
「摘下我的翅膀,送給你飛翔。」這是汶川縣映秀鎮中心小學的張米亞老師寫下的一句歌詞。在地震中,正是他的「一對翅膀」,護衛著兩名學生安全脫險。因緊抱孩子的手臂已經僵硬,救援人員最後不得不含淚將之鋸掉,救出孩子。大震中,張老師的妻子、同是該校老師的鄧霞和他們不滿3歲的兒子也被垮塌的房屋深埋……
譚千秋:雙臂護生
「我會牢記你那永恆的瞬間。你那張開的雙臂,是一雙恪盡職守、充滿無私大愛的雙臂。當大災到來時,那雙手臂不是急於尋求自身的安命,而是堅強不屈地擔負起保護學生的職責。」5月16日上午,湖南大學師生舉行追思會,悼念他們引以自豪的78級校友譚千秋。
德陽市東汽中學教師譚千秋讓校友們「永遠記住的姿勢」是「雙臂張開著趴在課桌上,身下死死地護著四個學生」。
鄭發富:為學生推開死神
面對危險,他本有逃生的可能,然而在危急時刻,他所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學生的安全。5月12日,四川安縣花荄鎮初中教師鄭發富為疏散、搶救學生而被倒塌的圍牆砸中。經全力搶救無效,鄭發富老師不幸以身殉職,年僅42歲。
被營救的幾個學生哭泣著說:「鄭老師是為了救我們才犧牲的。在圍牆即將倒塌的千鈞一發之際,他用力推開了我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擋住了倒塌的圍牆。」
杜正香:用身體為孩子擋橫梁
5月12日地震發生時,綿陽市平武縣南壩小學的楊樹蘭老師正在學校的宿舍午休。當她跑到操場上時,正好看見同事杜正香老師一把將送小孫子上學的嚴明君老太太祖孫倆推出了搖晃中的教學樓,轉身沖進一樓的教室,連抱帶拉救出幾個孩子,之後她又沖進了不停擺動的教學樓……
5月14日10時,解放軍官兵發現了她——趴在瓦礫里,頭朝著門的方向,雙手緊緊地各拉著一個年幼的孩子,胸前還護著三個幼小的生命。「看得出她是要把這些孩子們帶出即將倒塌的教學樓,她用自己的肩、背為孩子們擋住了墜落的橫梁。」參與搜救的解放軍戰士說。
肖明清:一心護孩子
地震發生時,都江堰龍池鎮南嶽中心小學6個年級和一個學前班約200名孩子正在教室。孩子們亂成一團。這時,校長肖明清第一個沖進學前班教室,把孩子們連背帶抱地營救出教學樓。距教學樓不到10米的教師宿舍樓在強震中倒塌,肖校長的妻子湯老師被掩埋……
地震後,肖明清整整兩天都呆在學校,忙著安頓孩子們。他的妻子就被掩埋在距學校不到10米遠的地方,可是沒人見到這個高瘦的漢子流淚,只是蹲在掩埋妻子的廢墟前抽了整整一夜的煙……
楊文友:忍痛扔下妻子救學生
彭州市白鹿九年制學校在災情發生時,中學教學樓嚴重開裂,小學教學地基整體被抬高了近3米,教師宿舍樓全部坍塌,副校長楊文友的妻子被埋在宿舍樓中。
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候,楊校長組織教師全力搶救疏散學生,800名中小學生和幼兒無一傷亡。妥善安置師生之後,楊文友才強忍著悲痛,找來救援人員對妻子進行挖掘搶救,卻沒能搶回妻子的生命。
王敏:為救學生受重傷
在地動山堯山崩地裂的那一刻,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黃壩驛鄉中心小學王敏老師好像忘了自己兩歲的孩子還在數步之遙的門房裡,用瘦弱嬌小的身軀將一個又一個的學生護送出險境。
當她把最後兩名因害怕不敢跑出來的學生護在身下沖出教室的一剎那,飛落的磚瓦重重地砸在她的頭上。她眼前一黑,倒在了血泊中。校長和同事冒死把她救出來時,她依然將兩名學生緊緊護在身下。經全力救治醫生搶回了她的生命。蘇醒後,她問的第一句話就是:「學生怎麼樣了?」
周汝蘭:四進四齣救孩子
周汝蘭是彭州市紅岩鎮中心小學小學四年級(2)班的班主任,被臨時抽調到幼兒園上課。地震發生時,正在給幼兒園大班輔導的周老師沒有獨自逃生,而是先後四次沖進教室搶救孩子,直到全班52名孩子成功脫離危險。
吳忠洪:為學生放棄生的希望
5月12日下午,四川崇州懷遠中學教學樓發生垮塌事件,在突如其來的災害面前,學生從樓梯口蜂擁而下。吳忠洪引領孩子疏散時,聽到有學生掉隊,本來已經到達安全地帶的吳老師又沖進教學樓,返回四樓,這時樓體突然垮塌,他和幾名孩子被吞噬……
向麗:獻出年輕的生命
5月14日早上,救援官兵從德陽什邡市龍居中心小學廢墟中刨出了一個震撼的情景:三名孩子在一位大人的身旁,大人伸出手緊緊地護著孩子,頭被垮塌的水泥板削掉了一半。經過倖存師生仔細辨認,這位大人就是他們學校最年輕的女老師向麗。
張輝兵:生死關頭救的是學生
地震發生時,德陽什邡市紅白鎮小學張輝兵老師正在二樓的講台上,距離房門只有一步之遙。張老師用雙手撐開房門將孩子們一個一個地往外推。等同學們跑出一樓後,整幢教學樓塌了下來,張老師卻倒在了房門之下。
湯宏:雙臂各夾著一個孩子
地震發生時,德陽什邡市紅白鎮中心學校的語文老師湯宏在一樓上課。他最後的姿勢定格在這樣的畫面上——兩個胳膊下各夾著一個孩子,身子下還護著幾名孩子。湯宏在瓦礫中喪生,但被他護住的幾個孩子卻幸運地活了下來,並最終獲救。
『捌』 汶川地震中有哪些老師救學生的事跡
張米亞:展翅天使
「摘下我的翅膀,送給你飛翔。」這是汶川縣映秀鎮中心小學的張米亞老師寫下的一句歌詞。在地震中,正是他的「一對翅膀」,護衛著兩名學生安全脫險。因緊抱孩子的手臂已經僵硬,救援人員最後不得不含淚將之鋸掉,救出孩子。大震中,張老師的妻子、同是該校老師的鄧霞和他們不滿3歲的兒子也被垮塌的房屋深埋……
譚千秋:雙臂護生
「我會牢記你那永恆的瞬間。你那張開的雙臂,是一雙恪盡職守、充滿無私大愛的雙臂。當大災到來時,那雙手臂不是急於尋求自身的安命,而是堅強不屈地擔負起保護學生的職責。」5月16日上午,湖南大學師生舉行追思會,悼念他們引以自豪的78級校友譚千秋。
德陽市東汽中學教師譚千秋讓校友們「永遠記住的姿勢」是「雙臂張開著趴在課桌上,身下死死地護著四個學生」。
鄭發富:為學生推開死神
面對危險,他本有逃生的可能,然而在危急時刻,他所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學生的安全。5月12日,四川安縣花荄鎮初中教師鄭發富為疏散、搶救學生而被倒塌的圍牆砸中。經全力搶救無效,鄭發富老師不幸以身殉職,年僅42歲。
被營救的幾個學生哭泣著說:「鄭老師是為了救我們才犧牲的。在圍牆即將倒塌的千鈞一發之際,他用力推開了我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擋住了倒塌的圍牆。」
杜正香:用身體為孩子擋橫梁
5月12日地震發生時,綿陽市平武縣南壩小學的楊樹蘭老師正在學校的宿舍午休。當她跑到操場上時,正好看見同事杜正香老師一把將送小孫子上學的嚴明君老太太祖孫倆推出了搖晃中的教學樓,轉身沖進一樓的教室,連抱帶拉救出幾個孩子,之後她又沖進了不停擺動的教學樓……
5月14日10時,解放軍官兵發現了她——趴在瓦礫里,頭朝著門的方向,雙手緊緊地各拉著一個年幼的孩子,胸前還護著三個幼小的生命。「看得出她是要把這些孩子們帶出即將倒塌的教學樓,她用自己的肩、背為孩子們擋住了墜落的橫梁。」參與搜救的解放軍戰士說。
肖明清:一心護孩子
地震發生時,都江堰龍池鎮南嶽中心小學6個年級和一個學前班約200名孩子正在教室。孩子們亂成一團。這時,校長肖明清第一個沖進學前班教室,把孩子們連背帶抱地營救出教學樓。距教學樓不到10米的教師宿舍樓在強震中倒塌,肖校長的妻子湯老師被掩埋……
地震後,肖明清整整兩天都呆在學校,忙著安頓孩子們。他的妻子就被掩埋在距學校不到10米遠的地方,可是沒人見到這個高瘦的漢子流淚,只是蹲在掩埋妻子的廢墟前抽了整整一夜的煙……
楊文友:忍痛扔下妻子救學生
彭州市白鹿九年制學校在災情發生時,中學教學樓嚴重開裂,小學教學地基整體被抬高了近3米,教師宿舍樓全部坍塌,副校長楊文友的妻子被埋在宿舍樓中。
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候,楊校長組織教師全力搶救疏散學生,800名中小學生和幼兒無一傷亡。妥善安置師生之後,楊文友才強忍著悲痛,找來救援人員對妻子進行挖掘搶救,卻沒能搶回妻子的生命。
王敏:為救學生受重傷
在地動山堯山崩地裂的那一刻,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黃壩驛鄉中心小學王敏老師好像忘了自己兩歲的孩子還在數步之遙的門房裡,用瘦弱嬌小的身軀將一個又一個的學生護送出險境。
當她把最後兩名因害怕不敢跑出來的學生護在身下沖出教室的一剎那,飛落的磚瓦重重地砸在她的頭上。她眼前一黑,倒在了血泊中。校長和同事冒死把她救出來時,她依然將兩名學生緊緊護在身下。經全力救治醫生搶回了她的生命。蘇醒後,她問的第一句話就是:「學生怎麼樣了?」
周汝蘭:四進四齣救孩子
周汝蘭是彭州市紅岩鎮中心小學小學四年級(2)班的班主任,被臨時抽調到幼兒園上課。地震發生時,正在給幼兒園大班輔導的周老師沒有獨自逃生,而是先後四次沖進教室搶救孩子,直到全班52名孩子成功脫離危險。
吳忠洪:為學生放棄生的希望
5月12日下午,四川崇州懷遠中學教學樓發生垮塌事件,在突如其來的災害面前,學生從樓梯口蜂擁而下。吳忠洪引領孩子疏散時,聽到有學生掉隊,本來已經到達安全地帶的吳老師又沖進教學樓,返回四樓,這時樓體突然垮塌,他和幾名孩子被吞噬……
向麗:獻出年輕的生命
5月14日早上,救援官兵從德陽什邡市龍居中心小學廢墟中刨出了一個震撼的情景:三名孩子在一位大人的身旁,大人伸出手緊緊地護著孩子,頭被垮塌的水泥板削掉了一半。經過倖存師生仔細辨認,這位大人就是他們學校最年輕的女老師向麗。
張輝兵:生死關頭救的是學生
地震發生時,德陽什邡市紅白鎮小學張輝兵老師正在二樓的講台上,距離房門只有一步之遙。張老師用雙手撐開房門將孩子們一個一個地往外推。等同學們跑出一樓後,整幢教學樓塌了下來,張老師卻倒在了房門之下。
湯宏:雙臂各夾著一個孩子
地震發生時,德陽什邡市紅白鎮中心學校的語文老師湯宏在一樓上課。他最後的姿勢定格在這樣的畫面上——兩個胳膊下各夾著一個孩子,身子下還護著幾名孩子。湯宏在瓦礫中喪生,但被他護住的幾個孩子卻幸運地活了下來,並最終獲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