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師教學 > 小學科學教學課題研究

小學科學教學課題研究

發布時間:2021-03-03 19:27:31

① 如何開展小學科學教學研究工作的基本認識

如何開展小學科學教學研究工作的基本認識

1.加強理論學習,更新教學觀念,把握教育規律。

科學教師作為科學課程實施的重要主體,在實施中的表現將直接影響整個科學課程改革的效果。而且,隨著科學課程改革的深入,教學內容也越來越開放,需要教師具有廣博的文化知識。博覽課外書籍,廣泛吸收養分,補充最新知識,是科學教師增加和更新知識積累,提高教研水平不可或缺的途徑。科學教師教研文章的寫作更需要教師有厚重的文化積淀,因而應注意平時資料的收集。因此,更新教學理念,就成為科學教師教研工作的首要任務。

2.要上好本學科的每一節課,著眼小問題。

教學實踐是開展教學研究的平台和土壤。許多科研課題往往來自教學中的一得,許多優秀教師也多得益於教學實際的鍛煉。事實上,對於一個普通科學教師來說,上好一節課,就是一次教研。

3.堅持寫好教學後記,盡可能積累更多的教學經驗和教研素材,為教學研究提供有力的例證。

科學教師在積累的同時,還要多反思自己。教師每天都在從事教育教學工作,新鮮感和好奇心可能會逐漸消退,難以怦然心動。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反思,去開辟新的思維空間,去探索新的奧妙。教學反思的目的是提高教師自我的教育教學專業水平。

4.要懂得一些進行教研活動的形式和方法。

有些科學教師片面地把教研活動理解為聽課、評課和寫文章,這是一種很狹義的看法。教研活動的形式和方法多種多樣。比如,反思是教研活動中最普遍、最基本的形式。教師應當學會如何在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進行自我反思。又比如,教研活動很強調集體研究,教師就要學會如何參加集體研究,如何在集體研究的氛圍中學會將大家的智慧集於自己一身。再比如,要進行專題研究,教師就必須學會如何選題、如何實施、如何總結等。一句話,就是教師絕不能只憑個人意志、只憑自我感覺、只憑工作習慣或只憑幾分熱情去搞教研活動,一定要以科學的態度和方法去搞教研活動。

5.謹慎開展「學術性」研究。

廣大小學的辦學條件、教師隊伍、教科研能力並不理想。如果我們不切實際地要求這些學校的小學科學教師開展學術性的教育科學研究活動,對整體提高區域內的小學科學教研水平和教學質量是有害的。對廣大小學科學教師的專業成長和撰寫教學研究文章也是有害的。

② 小學科學教科研究項目能有哪些

列出幾個題目可供選擇:

1.小學生面對課堂提問心理反應的調查與研究
2.農村小學「回問題學生」答 家庭教育的個案研究
3.小學數學差錯資源有效利用研究
4.小學數學差錯資源有效利用研究
5.小學班級文化建設與學生成長相關性的研究
6.小學生自我保護能力培養教育的研究

7.新課程改革中教師的教學行為的轉變
8.教師的教學方法的轉變
9.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10.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開發、管理與使用

③ 小學科學方面的課題等待研究的課題有哪些

小學科學課中,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體現,學生如何進行科學探究活動

④ 如何落實小學科學課堂的探究式教學

摘要:課程改革的重要任務就是要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是,在教學中適當增加一些探索性實驗,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探索慾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探索性實驗為載體可以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研究能力,包括培養提出問題,建立假說能力;分析資料和解釋數據的能力;設計方案和實施計劃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推斷和反思能力等。

關鍵詞:探究性教學小學科學科學實驗

科學探究,是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科學知識,認識和解決科學問題的重要實踐活動。它涉及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進行實驗、觀察並記錄實驗現象、分析和解釋實驗現象、反思和評價、表達與交流等一系列探索歷程,學生通過親身經歷與體驗實驗探究活動,激發科學學習的興趣,理解科學的本質,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學探究的能力。科學探究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也是小學科學的主要內容,對發展學生的素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創新學習,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方法和技巧,使以學生為主的主體性得到真正體現,讓學生時常有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的效率。同時也培養學生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

在科學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突破點可以通過科學探究來實現,變「驗證性」為「探究性」,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智慧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而科學實驗是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科學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一種重要載體。

1、創設融洽和諧的學習氛圍為學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條件

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重新設計教室的環境,其中主要是座位的變更,座位設計成活動模塊型,可以四人為一探究單元,四人自由組合,小組內經過討論合理分工,一人主持實驗探究的全過程,稱為首席主持人;一人負責在小組探究過程中聯系老師和其他小組成員,稱為信息使者;一人負責記錄寫報告,稱為書記員;一人負責匯報展示講解小組成果,稱為發言人;小組內四人分工,責任到人,成果歸四個人共有。通過這種編排方式,增強學生交流的效果和質量,也使學生的競爭關系轉變為互惠互利的合作關系,學生在這樣的融洽和諧的環境中能自由地參與探究和創新,學習效果更佳。

2、為學生提供合理的探究課題[1]

由於小學生學習科學的時間較短,對科學知識的認識還不夠深,因此探索性實驗課題的確定要有可行性,宜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理論水平之上,使學生觀察到實驗現象後,經努力後能夠確定問題的關鍵,能夠用已有的理論基礎提出幾種可能的推斷,並能通過科學實驗進行驗證。例如:設計種子發芽需要的條件的探究實驗,蚯蚓對環境的選擇的探究性實驗。

3、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參與探究

所謂創設問題情境,就是教師在教學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創設一種協調,把學生引入與所提問題有關的情境中,觸發學生產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願望,誘發出探求性的思維活動,讓學生對新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啟動學生思維的閘門,並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探究能力和習慣。[2]

課例1:在對馬鈴薯在液體中的沉浮實驗的教學過程中,巧設問題情境:將同一個馬鈴薯分別放在1號不知名的液體和2號不知名的液體中,學生觀察實驗現象發現,馬鈴薯在1號液體中是沉下去的,而在2號液體中是浮起來的,從而引起學生的疑問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液體不一樣之處,以及可採用哪些方法來比較兩種液體。

在一堂課中,不僅在課的開始要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參與動機,而且還應在整堂課的教學過程中想方設法不斷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使學生處在問題情境中,從而始終保持認真、主動的態度和情緒,提高學生的學習情感。

4、利用探索性實驗培養小學生設計方案和實施計劃的能力

科學研究過程中,提出假說後,就要設計研究方案來檢驗自已的假說並執行有關的計劃。研究方案的設計和實施涉及很多方面的因素:第一,研究方法的選定,即根據研究問題的性質和假說選擇合適的研究方法,如實驗法、調查法、觀察統計法等;第二,研究步驟的具體化,包括所使用的適當設備、地點、操作過程、安全措施等;第三,變數的控制和設置對照,應當弄清計劃中哪些變數是需要控制的、如何進行控制;第四,在實行中,進行系統地觀察、精確地測量並收集和整理所獲得的數據。小學科學教學中,在讓學生了解科學研究的一般步驟的前提下,再給學生傳授科學研究方案設計和實施中的一般程序。在這個基礎上再有計劃地選擇一些探索性實驗課題,讓學生根據科學研究的一般步驟設計實驗方案、執行實驗操作計劃,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研究能力。

課例2:探究綠豆種子發芽的條件,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他們會提出需要水、陽光、適宜的溫度、土壤、空氣這些條件,確定研究的方法是實驗法,緊接著制定相應的實驗計劃,重要的討論如何控制對比實驗的條件,例如探究空氣對綠豆種子發芽的影響,採用什麼方法控制對照組中的綠豆始終不接觸到空氣,這是實驗的重點和難點,所以,通過這種方式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和鍛煉他們的探究能力。實驗進行的過程當中,學生進行持續的觀察與記錄。

5、利用探索性實驗提高小學生分析資料和解釋數據的能力[3]

科學研究過程中,會得到許多資料和數據,要對所得的資料和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這個過程中會涉及:第一步,使用符號、圖表等對資料進行分類和轉換,很多數據和資料在最初時是分散的,通過轉換和分類,才能明確數據和資料之間的關系。在處理過程中,往往需要使用數學工具來處理,包括用圖、表、統計等數據處理方法,這樣才能使得數據和資料能說明問題;第二步,在進行處理的基礎上,根據資料和數據,確立因果關系;第三步,運用有關科學原理對資料和數據進行解釋科學教學中,可通過一些實驗課題,設置不同類型實驗資料,讓學生對實驗現象和實驗數據進行加工處理,把握定性的、定量的因果關系,尋找科學規律,培養分析資料和解釋數據的能力。

6、利用探索性實驗培養小學生分析推斷和反思評價的能力

這個過程須涉及:第一,根據證據推出結論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綜合各種信息,同時又要基於已有的理論和經驗;第二,假說與證據之間的關系有以上幾種可能:證據支持假說——假說確定;證據部分支持假說——假說要進行修訂;證據不支持假說——需要重新設定假說。確定是哪種關系需要批判性思維和邏輯性思維。第三,在驗證假說的過程中,需對研究過程的可信度進行反思,

⑤ 如何上好小學科學課題

為什麼有白天黑夜交替出現?為什麼會有刮風下雨?小學生不知道的奧秘有千千萬萬。科學課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有其獨特的認識對象。它以學生常見的事物和現象為主要認識對象,涉及到生命世界、物質世界、地球和宇宙等諸多科學知識領域。我們要充分發掘教材,通過常識課的學習,使學生知道與周圍常見的事物有關的科學知識。如中高年級教材中既有探索自然界物質是相互聯系的內容:綠葉製造養料與水分、陽光的聯系,種子的萌發與空氣、溫度之間的關系等,也有探索自然界物體運動變化規律的內容:熱的傳導、月球的變化、生物的進化等等。我們通過這些知識的教學,能使學生更好掌握了這些科學知識。
一、創設情境 引發興趣
小學生易興奮,但注意力也容易分散,怎樣在每節課開始的幾分鍾內,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老師這邊來?根據不同的活動內容採用講故事、猜謎語、做游戲、智力小實驗等同學們喜聞樂見的形式,為他們創設樂學的情境。如《光和影子》這節活動課,一上課就出了一個謎語:「有個朋友伴你走,或前或後或左右,見光他就自動來,黑暗降臨便分手。」讓小朋友們去猜,接著演示一個影子游戲,用白布遮住模擬各種動物的動作,放出形象的動物叫聲,讓他們去猜出現了什麼動物,這是什麼原因呢?讓同學們思考,這樣,把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起來。又如:學習馬鈴薯在水中是浮還是沉時,運用身邊易找的材料--清水、鹽水來探究馬鈴薯在其中的沉浮狀況。出示一大一小的馬鈴薯和分別盛有鹽水、清水的玻璃水槽,提問:你們認為馬鈴薯在水中是會沉還是會浮?學生會充滿熱情的討論,學習的氣氛也就弄起來了。在教學《壓縮空氣》後,學生知道了壓縮空氣有彈性的性質。課後,我故意布置了這樣一個作業:乒乓球有彈性,它裡面有壓縮空氣嗎?如何證明?有好多同學想到拿乒乓球在水裡用針尖刺個小洞來觀察水面的變化,再拿這個有洞的球在地上拍的方法,進一步探究乒乓球里底有無壓縮空氣。另外,戶外的活動課更能吸引學生的興趣。
二、通過實踐 掌握方法
科學課有大量的觀察實驗,我們要讓學生親自動手進行觀察實驗,使學生不僅從中學習科學知識,獲取探索樂趣,還培養了科學的行為方式。在實驗方面,要指導學生認識和使用一些簡單的儀器,學習初步的設計實驗的方法,會做一些基本的分組實驗,包括驗證性實驗、探索性實驗和測定性實驗等;在觀察方面,要指導學生觀察各種事物現象的觀察方法,包括明確觀察目標,把握觀察重點,有計劃有步驟地按順序觀察、多角度觀察,邊觀察邊思考、邊觀察邊研討、邊觀察邊記錄等,從而培養學生認真細致的科學態度,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我們還要教給學生記錄與整理、思維和邏輯等科學研究的方法,使學生逐步養成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地分析問題的習慣,養成他們全面而不片面、聯系而不孤立、發展而不靜止地看問題的習慣,從而使學生學會良好的科學方法。在科技活動過程中,學生作為活動的主體,利用從課堂上和其它渠道獲取的知識和技能,像科學家一樣去研究,去實踐,獲得創造知識,在活動課中,在教師的幫助和指導下,提出問題,訂計劃、找資料、做實驗,直至撰寫科技論文和創造出有形的科技作品。每完成一個選題,便經受了一個完整的科學過程的訓練,這些都要經過學生自己的系列實踐從而使他們學會了一定的科學研究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便實實在在地提高了他們的思考能力,動手動腦能力和創造能力,使他們能夠主動發展。
三、運用現代技術來輔助教學
在當前的教育教學中,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恰當運用為課堂教學提供了更好的幫助。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即多媒體的綜合運用能更好地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實驗教學是一個最主要的形式,而一些較為難見的自然現象、抽象的圖示分析等更需要直觀形象的聲音、圖像、主體動畫等來表現,這就需要教師把教學的知識進行分析整理,採用較適合的形式表現出來。如花卉的生長是一個長期、緩慢的過程,教師可以將錄像資料快放,讓學生掌握其變化規律;在學習九大行星的時候,學生會覺得很難明白,通過多媒體的電腦演示他們就會一清二楚。課件可以清晰的為學生介紹行星分類,形象的演示各個行星的樣子,還有行星的差異,有關行星的相關資料,網上的相關連接,讓學生真實獲得關於行星的感性知識,而不是空口說白話,學生無從想像,這就是信息技術的力量。
四、鼓勵想像 引導創新
鼓勵學生大膽「想像」,以「想像」引導學生,然後啟發學生綜合運用所掌握的知識,架設通向「想像」彼岸的橋梁。對事物的實驗結果大膽地想像是創新的起點。在科學實驗教學中,引導學生對事物的實驗結果進行想像,並以此目標為導向,激勵引導學生改組、遷移、綜合運用掌握的知識,尋找各種將想像目標化為現實的途徑,從而培養創新能。如《空氣占據空間》一課,在「想辦法使漏斗里的水充入瓶中」的活動中,教師給學生准備了豐富的材料,一個塑料瓶、一個細頸漏斗、橡皮泥、細塑料管、紅水,讓學生想各種辦法讓水流入瓶中,如可以擠塑料瓶,可以把細塑料管插入漏斗中等。這個設計先讓學生能夠充分討論、想像,在想像的基礎上再主動探索,從而發展創新能力。在《植物怎樣喝水》這一課,讓學生把植物的莖橫切後,觀察截面上有什麼,由此猜想一下,莖裡面可能也有管子。在此基礎上,再通過實驗來證實猜想。這一思維「想像」的過程,也就是創新的火花。在學習《運動與摩擦力》一課時,老師提出:滾著的籃球為什麼會慢慢停下來?汽車、自行車的輪胎,鞋子底部的表面為什麼要有凹凸不平的花紋?學生對這些現象已司空見慣,然而,要他們說出個所以然來卻並非易事。因此,通過教師的提問,學生的思維機器迅速被開啟,從而使他們對學習本課的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如果老師只是簡單地說理,告知答案,就可能失去一次次訓練學生思維的良好時機。同樣,在學習《水在自然界的循環》一課時,教師提出「天上的雨為什麼下不完?」的問題時,學生根據原有的經驗,你言我語,大膽地提出假設,不斷地尋找答案,對此表現出極大興趣,有的同學說:「這是一種自然現象,如果天上的雨下完了,那地上的動植物就不會生存、繁殖了。」有的同學卻追起根問起底來:「天上的雨到底是從哪裡來了?」學生們在自覺和不自覺中展開了討論。這樣,學生就能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樂於學習,勤於探索,勇於創新。
總之,科學是一門涉入各個方面的學科,在小學教育中往往擔負著對學生進行科學啟蒙和科學素質的重要任務,因此我們一定要多動腦筋多創新法,利用現代的科學教法,就一定上好科學課。

⑥ 小學科學探究性作業課題研究思路怎麼寫

《小學科學作業設計的有效性》課題研究
一、問題的提出
在課程改革深入發展的今天,有效教學已經得到普遍認同。追求教學的有效性,已經成為當前新課程改革的主旋律。作業的有效性正是有效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課內外作業是促進學生學習的一種重要手段。科教版教材每冊四個單元,每單元8課,每學期教學任務很緊,知識類書面作業必須當堂完成。如果仍延續舊的寫作業形式,即抄題、作答,既耗時又費力,當堂根本無法完成。課外作業不外呼材料的准備、資料的收集、長期的觀察實踐活動等。問題是,由於時間和精力的制約,這些作業教師往往很少去落實檢查,對於沒有完成的學生僅僅只是批評一兩句了事,而那些認真去完成作業表現好的學生教師也沒有什麼好的激勵措施,長期以往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就大打折扣。還有就是有些時候老師把課堂上沒有完成的實驗記錄當成課外作業,讓學生課後完成,這樣不僅讓實驗觀察流於形式,還會讓學生產生厭學心理。為了更好地利用課內外作業這一重要陣地,不斷提高作業的有效性,培養學生從小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能力和志趣,我們進行《小學科學作業設計的有效性》的課題研究。
二、研究的目標:
1.通過實踐研究,更新教師作業設計理念,建立起以學生為本的現代作業觀。
2.通過實踐研究,探索作業設計的多種內容和形式,提高作業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3.初步構建適合小學生科學有效作業操作的作業形式,形成適合學生特點的科學作業有效批改評價的方案。
4.通過作業改革,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提高。
5.在課外作業中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豐富科學知識,對科學探究有更深的認識,體驗科學課外探究的樂趣,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養。
6.教師深入研究積極實踐,形成有效解決課外作業中的各種問題的策略,真正使科學課外作業成為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和提高學生探究能力與科學素養的有效途徑。
三、研究的內容:
課內作業:認真研究學生的作業規律,優化科學作業設計,改善學生的作業結構,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促進學生的發展。主要從以下四方面入手:
1.作業時間的改革;
2.作業內容的改革;
3.作業形式的改革;
4.評價方式的改革。
課外作業: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實驗、種植、統計、製作、飼養、參觀、考察等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把已經獲得的知識和經驗應用於實踐,在實踐中得到提高。主要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1.課外作業的類型;
2.課外作業的活動形式;
3.課外作業的組織形式;
4.課外作業的評價方式。
四、研究的方法:
1.行動研究法:將研究內容與教學實踐緊密結合,不斷發現和總結經驗教訓。
2.觀察法:實驗教師隨時觀察研究對象的行為表現,及時記錄並進行分析。
3.調查法:實驗教師通過談話、座談、測查等方式,了解研究對象的基本情況、行為事實、心理傾向,收集研究資料。
4.個案研究法:對學生的活動進行跟蹤研究和總結。
五、研究的步驟:
第一階段:准備階段(2011年11月—12月)
對課題進行規劃設計,確定研究的主要內容和研究方法,在課題組成員中全面、深入地開展學習和研討。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12年3月—2013年2月)
按課題方案進行研究、實驗、檢測、分析,積累資料,在實驗中修改完善實驗方案,撰寫好階段性報告,進行中期評估。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13年4月—6月)
分析研究過程,整理研究資料,撰寫研究報告,總結研究成果。
六、人員分工:

⑦ 小學科學的實驗教學的課題有哪些

《科學課程標准》指出:「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核心課程」。「科學素養的形成是長期的,早期的科學教育將對一個人科學素養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經」。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小學科學的學習要以探究活動為核心,而實驗則是探究活動中最常用的一種方式。

⑧ 淺談如何開展小學生科學小課題的研究

一、如何選擇課題
課題的選擇,是教育科研的起點,它關繫到科學研究的方向、成效、價值與意義。為此,一線教師要開展課題研究,必須選准課題,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選擇。
1、課題研究立足「小」字。確立的課題題目要「小一點」, 便於我們研究,易出成效,研究周期的不要太長。通過自己自主探究可以改變行為的「小」課題;或將上級下達的重點課題結合自身教學實際選擇一個「子課題」,以增強課題的可操作性,達到解決平時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高自身專業能力與科研能力的目的。
2、課題研究注重「真」字。課題研究內容要「真一點」,以教師教育教學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為研究對象,以自主研究為主要方式,以解決教師平時教育教學中的困惑為根本目的所展開的教育研究。圍繞課堂教學的真實情景和真實事件,發現帶有共性的問題,而問題必須具有針對性和現實性。在教學的同時以研究者的身份,用研究者的眼光去審視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通過研究使課堂教學改革能夠與時俱進,通過改革實現教師專業成長。
3、課題研究突出「新」字。所謂「新」,選題要符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又要符合新課改的要求,還要有時代感,有生命力。在開展教學研究時,應把課堂教學作為教學研究的主陣地,以新課程理念為導向,以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所面臨的具體問題為對象,不斷探討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或新困惑,以求新的突破,力爭新的提升。
4、課題研究追求「實」字。 從平時教學中找課題, 平時教學中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是選擇課題的基本來源。這些問題的研究與解決,可以促進自身專業成長,推動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為此,在課題研究方案設計時,對課題研究的具體步驟與實施方案要進行科學安排,做到研究方案、研究目標與平時教學緊密結合,做好落實工作。同時,教師還要及時進行自我反思、歸納總結、提煉經驗,使整個課題的操作始終處於有步驟、有成效的運作之中。
二、如何進行研究
任何研究都始於「問題」。當教師在教學中出現的某種「問題」或感到某種困惑時,並想方設法加以克服,給合平時教學不斷地去探討、去解決,從中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這樣教師就踏上了一條由「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成長即成果 」的校本教研之路。
1、把「問題」當作「課題」。搞教研強調解決教師自己的問題、真實的問題和實際的問題。不過,並非任何教學「問題」都構成研究「課題」,只有當教師持續地關注某個有意義的教學問題,只有當教師比較仔細地探究與解決問題的思路之後,平時的教學「問題」才可能轉化為成研究「課題」。
小學教師搞教科研的目的和任務就是為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最終要落實到為教學服務這個根本上。為此,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就應該是要研究的課題。教師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可以分為三種類型:一是直接性問題。就是明顯存在,需要我們去面對,又必須想辦法加以解決的問題,如學生的學習習慣好不好?數學教材的主題圖怎樣呈現等等。二是探索性問題。就是將教育理論、教育觀念、教育成果轉化為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時所遇到的問題,如分層分類教學應該怎樣操作,綜合實踐活動應該怎樣開展等。三是反思性問題。這是具有「問題意識」的教師,為改進自己的專業水平,通過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回顧和反思,發現的問題,如「出現這些情況的原因?」「應如何調整?」等等。因此,有效的教科研所研究的「課題」的產生過程是:教師在平常教學中經常遇到困惑與問題,需要我們去探究、去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就可以轉化為課題。
2、把「教學」當作「研究」。絕大多數的教育科研,最終都要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即使是理論研究,其成果也要在教學中得到檢驗和應用。教學和科研是相互依存,相得益彰。而不是截然分開的「兩張皮」。其實,教學活動就是在不斷地探究、修改與完善的過程,已經伴隨著科研的性質。有效的教學不是日復一日地簡單重復,而是教師自覺學習新的教學經驗和理論,充滿激情的創造性探索活動。同時,還必須適當開展一定規范的教育科研,提升我們教育科研的水平。而小學教育科研往往是降低標准和要求,也體現了小學教師工作的性質和特點。近年來我們採取互動教研方式,即:圍繞「備課—預設;上課—聽課;評課—完善;跟進—再創」四大環節展開,努力提高教師業務能力。
(1)精心備課—預設方案。首先,認真備課。從教科研的主題與目標出發,選定易於體現研究主題的教材,並確定研討課的內容。了解這節課編者的意圖,了解教材編排體系,弄清新的知識的內在聯系,明確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其次,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採取「以學定教」,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再次,預設教學方案。預設方案後再組織教師進行討論,通過討論交流進行取長補短,形成共識;然後由「執教者」集思廣益,綜合地預設教學方案。
(2)上課試教—組織聽課。推薦一位教師根據預設教學方案進行試教,其他教師要進行聽課,做到既聽又看,聽看結合,注重觀察。以便尋找

⑨ 小學科學小課題題目有哪些

小學科學研究課題,是從課題選題開始一步一步走到最終課題結題的。若課題選題沒有做到位,或者方向出了錯,那不可能完成課題申報的基本流程,失去立項的機會。所以小學教師在申報課題時一定要重視選題。以下是小學科學研究課題題目參考選題,僅供參考。

小學生科學探究與認知需要的調查
科學課教學方式的主要變化與特點
科學新課程教學目標的確定與表述方法
挖掘科學課典型學習活動教育價值的意義和做法
促進每一個學生主動參與科學學習活動的方法和策略
教師引導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活動的關鍵因素
支持和鼓勵小學生運用已有經驗進行科學課程學習的方法和體會
小學生科學探究活動的組織與管理
小學科學新課程中教師的地位和作用
教師在科學探究活動中的指導
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充分利用本地學習資源的經驗與體會
靈活運用科學新教材的若干做法
新教材典型課例研究
新教材教學材料的准備、保障及改進
指導學生進行活動記錄的方法
開展科學課程拓展性學習的做法和體會
新教材與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新課程與科學教師的科學素養
科學新課程在促進學生科學素養形成方面所發揮的作用及事實分析
學生對科學新教材的基本看法、態度及其原因
學生對學生新教材適應性的調查與分析
科學新教材教學內容完成情況的統計與分析
小學科學研究課題題目參考選題,以上就是本文關於該問題的介紹,更多關於小學科學課題申報方面的疑問,可以隨時咨詢我們蘭竹文化網的在線編輯。

閱讀全文

與小學科學教學課題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