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理解小學閱讀教學的方法和策略
你好,我們傳統的閱讀,閱讀速度在200-300字左右每分鍾,理解記憶的能力也較差一些。這中傳統的閱讀方法對我們的學習生活是有很大制約的,下面給你分享我訓練提高閱讀能力的方法。
「精英特快速閱讀」是一種科學、高效的閱讀方法,快速閱讀訓練原理就在於激活我們「腦、眼」潛能,培養閱讀者直接把視覺器官感知的文字元號轉換成意義,消除頭腦中潛在的發音現象,越過由發聲到理解意義的過程,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方式,實現閱讀提速、整體感知、理解記憶的飛躍。
由於人眼、人腦的器質優勢,只要通過訓練,源活潛能,要達到一目一行、一目多行就不是難事。具體練習可以參考: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安裝軟體即可進行試用訓練。
我們學校有個速讀訓練班,用的就是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系統。我每天用軟體練習一個多小時,在一個多月的堅持練習下,終於把閱讀速度提高到三千字左右每分鍾,現在我的閱讀速度已經達到了八千多字每分鍾,正真做到了一目多行。閱讀能力差的話,可以去參考練習提高一下,這個是很有必要的。
2. 小學語文閱讀分析教學的策略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解讀
——精彩導讀————————————
語文報社新網開通,參與活動,100%獲得獎品和證書……
飛翔網明星會員火熱招募
2011年中華語文網年度之「最」
2012年寒假專號導讀
資源"備教模塊"上線請關注
2012年寒假升格賽特別活動
——精彩導讀————————————
第四屆第五屆課堂教學大賽光碟3折特價……
2010年各地高考語文試題
2010各學段暑假閱讀專題
2010年全國各地中考語文試題
提供課件,贏點券,得光碟
2010各學段暑假作文專題
小學語文「自主探究三五X」課堂教學策略主要有「閱讀」、「表達」兩種基本課型。「閱讀」分低年級「三五四」閱讀教學、中高年級「三五四」閱讀教學兩種策略;「表達」分低年級「三五三」寫話教學、中高年級「三五三」習作教學、「三五四」口語交際教學三種策略。
低年級三五四環節閱讀教學策略解讀
一、三五四的含義
落實三維目標:
一是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二是過程與方法
三是情感、態度、價值觀
堅持五個貫穿終
情感教育貫穿始終。教育的精髓是愛的教育,愛的教育始於建設和諧課堂,和諧課堂的突出特徵是體現著平等和互相尊重,洋溢著愛和智慧。
文化育人貫穿始終。建設優秀的課堂文化、學科文化,充分發揮優秀文化的育人功能,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鼓勵學生積極向上,拼搏進取。
探究體驗貫穿始終。精心研究「探究體驗」的內容、時機、方式、方法,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優秀的思維品質、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鍥而不舍的學習精神和良好的意志品質。
展示交流貫穿始終。提供學生進行展示與交流的時間和舞台,讓學生充分展現自己的觀點、方法、成果,充分地與同學、老師進行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進行思維碰撞,迸發創新火花,發展創新思維,增強合作意識,提高合作能力,實現自身價值,獲得自我激勵。
習慣養成貫穿始終。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重點是養成文明守紀、專心致志、多讀勤寫、規范書寫、善於思考的良好習慣,克服抄襲作業、考試作弊、悠閑學習、袖手學習、低頭聽課、機械記憶等不良習慣。
經歷四個教學環節
自主識字合作交流品讀領悟鞏固延伸
二、各個環節
第一環節:自讀識字
1、學習目標:讀准字音、讀通句子。
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主要是以識字教學為主,識字教學又是閱讀的基礎,整個小學階段要求學生的識字總量約為3500個,而低年級就要求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占整個小學階段的一半以上,識字量大,內容也教為枯燥。對一二年級的學生而言,本學段的識字任務最重,識字量最大,識字是課堂學習的主要活動。策略的第一環節定為「自讀識字」,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個體的讀書活動來自行識字,體現的是一種學習上的需求,情感上的主動性。這個環節中,學生要想讀通課文,必須掃除生字的讀音障礙,因此本環節的要達到的主要學習目標就是「讀准字音,讀通句子」,應當注意的是對讀的要求不宜過高,只要學生能達到以上目標即可。
2、操作要領:
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引導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標出生字,利用多種方法自主識字。
這里提到的「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目的為了調動學生讀書的願望,讓學生在強烈興趣的促使下進行自讀識字。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方法很多,老師們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學生實際情況來選用恰當的方法激發讀書的興趣。需要注意的這個地方不必花費太多的時間,一句話、一幅圖、一段聲音、一個情境只在用得恰當,都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後,如何指導進行自主識字是本環節的重點。策略中提到的「引導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標出生字,利用多種方法自主識字。」這種說法給老師提供了兩個方面操作要領,一方面引導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標出生字,這是為了幫助學生明確識字的任務,知道這節課自己要學會哪些字,標畫的過程就是在語言環境中跟生字初次見面的過程,這種方法老師們平時的教學過程中經常用到;另一方面是引導學生利用多種方法識字。這其實就是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讓學生學在老師的組織的不同教學活動中自主識字,在識字的過程中積累經驗和方法。如:藉助拼音識字、聯繫上下文猜字、請教同學或老師、查字典……讓學生學會解決「遇到不認識的字怎麼辦」問題,具備一定的識字本領。
可。本環節學習的主要任務識字,要給足學生學習時間。本環節一般在教師的指導下課內完成。
3、自讀識字環節注意事項
對讀課文的要求不宜過高,讀准字音,讀通句子即可。
本環節學習的主要任務識字,要給足學生學習時間。
本環節一般在教師的指導下課內完成。
我們在實際的教學中,是不是只知道這些大致的教學流程就可以了嗎?是不是就只知道教學策略的大致環節就能貫徹好、運用好、體現好這種策略了呢?我想不是的,任何一種模式、策略的運用,都與人的主觀能動性是分不開的,就拿本環節的「引導學生自讀識字」,這里對老師們的要求是「引導學生」,這本身就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怎樣去引導,從哪些方面引導?用哪些方法去引導?怎樣通過引導使學生能達到自主識字的目的,形成自主識字的能力呢?,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老師的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運用多種多樣的精彩的識字形式,讓孩子們通過積極參與,深切感受到識字的快樂,互相幫助的快樂,思維創新的快樂,獲得成功的快樂,從而促使識字教學效率的提高。
在自主識字這個環節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讀課文的要求不宜過高,讀准字音,讀通句子即可。
第二環節:合作交流
一、學習目標:鞏固識字,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二、操作要領:用多種方式交流認識的生字、識字方法、初讀課文的收獲、產生的疑問,教師檢查、糾錯、引導。
從策略中看不難看出:這一環節以學生的合作交流為主,交流的任務有兩方面,一是自讀識字的成果與方法的交流,二是初讀課文的收獲。教師此時要做的工作就是組織、引導好學生的合作交流,並通過檢查、糾錯、引導等教學手段來為下一步的課堂教學做准備。
識字交流
首先是組織學生交流識字。交流識字的方法很多,我們平時常用的如:小老師檢查讀生字、同位互相檢查讀生字,讀課文檢查生字等,很多老師在這一環節積累了很多有趣的方式,下面提供幾種供大家參考:
(一)交流方法
創設情境樂識字。
編唱兒歌助識字。
組織游戲趣識字。
一、創設情境樂識字。識字教學中,單純的識字會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各種教學情境,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識字興趣,吸引學生主動識字。創設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如:利用熟字創設情境進行對比,讓學生在比較分析中記住字形,理解字義,還可以創設猜字情境,故事情境、小組比賽等等。
二、編唱兒歌助識字。為了讓學生輕松愉快的學習生字,還可以把一些生字編成順口溜,讓學生們一邊拍手一邊誦讀,效果也十分好。例如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一年級下冊《荷葉圓圓》一課時,生字中的「停、籃、翅膀」,有的老師就編了下面一首生字歌,用上了「人來小亭邊,停步看竹籃,竹籃竹子編,月亮在旁邊。旁邊有翅膀,一飛沖雲天。」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給生字編兒歌和順口溜,一方面提高識字的速度,另一方面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組織游戲趣識字。這是目前我們的課堂上常見的識字教學的組織形式, 如:摘蘋果、開火車、造火車、搶答等。其中造火車的游戲非常適合生字的鞏固與積累。如按偏旁歸類,復習一學期或一單元的生字時,老師先將「火車頭」──共同的偏旁部首寫在黑板上,然後讓學生動手尋找有此偏旁的所有生字,看誰的火車造得又快又長又好。
在組織識字交流活動時,老師可根據自已的實際情況,條件好的可以充分利用課件,聲音、圖像;條件稍差點的鄉鎮學校、村小可以利用小黑板、小卡片等輔助教學,不論運用何種方式,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中掌握生字。
(二)注意事項:
1、要組織好學生認識傾聽,並及時糾正不正確的讀音或詞語。
2、生字不宜過早從語境中脫離。
「字不離詞,詞不離句」是語文教學界前輩總結出的識字教學規律,至今仍然是指導識字教學的「至理名言」。
案例:
我們在聽《自選商場》一課教學時,教師請學生交流課外收集的商品包裝上的商品名稱,旁邊的一位小女孩,熟練地讀完了自己手上所有商標的名稱。等她話音剛落,旁邊聽課的老師將她剛讀完的最後一個商標名稱「腹痛水」中的「痛」字寫在聽課本上請她認,不料她搖頭說不認識。接著遮住「痛」字再寫了一個「腹」,她還是不認識,又寫了一個「水」(剛學過),她馬上讀出來了。最後當「腹痛水」三個字一起出現在她眼前,有趣的現象出現了──小女孩響亮地讀出「腹痛水」。可見,學生識字是要以語言環境為依託的,離開了語言環境孤立地進行識字教學,必然是耗時多而收效微。我們在設計交流識字環節時,一定要關注識字的層次性,從篇到段、從段到句、從句到詞,讓學生憑借多重語境和生字復見面後,再讓生字獨立出現在學生面前。
3、不宜對生字逐一進行字形分析。
新教材一二年級識字量大,編寫者強調在教學的不同環節增加生字的復現機會以達到鞏固的目標,而非通過繁瑣的字形分析來達成識記的目的。崔巒老師也曾說過:「認字如認人,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是朋友。」從我們教牙牙學語的孩子認字也有這樣的經驗:出現一個字,通過不同的方式強化他對字的印象,過不久,他就能從其他地方找出這個字,而並不需要分析字的部件組成。在這點上,有很多老師走過類似的彎路,每篇課文有十幾個生字,一節課往往要用一大半的時間花在分析字形上,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教師費勁無奈。教學進度緩慢不算,而且識記效果不好,因為難點集中,再加上平均用力,所以事倍功半。針對這種實際情況,我覺得一篇課文有針對性地選擇幾個典型生字進行字形分析,其他生字則滲透在各個教學環節反復呈現,識字效果明顯。
哪些字需要進行字形分析呢?一類是生字中有本課要新學的偏旁,一類是字形容易混的字,一類是可以幫助學生積累一定識字方法的字。
讀書交流
交流讀書的收獲
交流讀書中產生的疑問
在組織學生進行初讀課文收獲的交流時,我們往往會用「通過讀書,你知道了什麼?你明白了什麼?你讀懂了什麼?」稍微深刻一點的還會再追問一句「你還有什麼不懂的?」這些都目前十分流行的課堂新用語,我提出來並不是否認這些課堂用語,相反這些新用語的運用本身就意味著教學中人本的回歸和學習自由度的拓寬,有利於學生發表對課文的整體感知,我們的課堂上,老師們對這些用語的使用頻率也是相當高的,怎樣用好?這里還有一個教師教學藝術問題,就像今天我們看到的這個教學策略,我們可以用五分種的時間就能熟記其基本環節和操作要領,但要看實際在課堂上的效果,可能就會有千人千面的感覺了。同樣是引導學生談感受的一句課堂用語,許多年輕教師運用這些課堂用語只停留在邯鄲學步的層面上,亦步亦趨機械照搬。僅靠形式上的趨之若騖是無濟於事的,盲目地跟從,生搬硬套其結果是削足適履。舉個例子來說:
比如問「你學懂了什麼?」學生可對課文作全景式的鳥瞰概括,也可作景點式的局域感知。學生感知後的信息交流呈現不同層次、不同角度、不同切面,可謂競相紛呈。遺憾的是教師對此往往是或聽之任之,或蜻蜓點水,或都予以肯定,缺乏針對學生的語言表達加以點撥引導和在情感體驗上體現撥雲見日,給人「神龍見首不見尾」之感。更令人遺憾的是,下一環節的教學幾乎又是零起點教學,很少去考慮學生已獲得了哪些信息,並據此進行下一步的學習,這其實是資源的浪費!這樣的整體知其實就是走了過場,走了模式,這是我們今後應用策略進行教學的一大忌。
「你有什麼不懂嗎?」這樣的質疑,能解放學生的大腦,解放學生的嘴,讓他們得到問的自由。這在我們教學中確實需凸顯和弘揚,但問題是怎樣不走過場,怎樣建築在具體操作過程中而不淺嘗輒止。現實的症狀是學生應命而提,只會提些字、詞、內容理解上的問題。有些老師往往缺乏引導學生對所提問題作歸類、篩選,只是對所提問題或者被動—一應答,或者讓它們束之高閣,「質疑」後就是船到碼頭車到站,缺乏對疑問作科學的分層處理、哪些是提出的當時就可以通過學生的合作交流就能解決的,哪些是接下的課堂中要著重領悟的,頭腦中沒有一個正常的定位,使很多課的質疑走了形式。
總之,第二環節的教學,學生的合作交流的價值的體現,在於教師的點拔誘導,本環節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三、合作交流環節注意事項
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合作,去交流。
教師要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盲點、弱點及時進行誘導。
第三環節:品讀領悟
一、學習目標:了解課文內容,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有感情朗讀課文。
在低年級閱讀課中,品讀領悟環節是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這一環節要達到的學習目標是:了解課文內容,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有感情朗讀課文。這個目標有三個,三者之間是層層遞進的關系,對學生而言,讀的要求是逐步提高的,由大致了解課文內容,到能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通過對重點詞句的理解,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繼而通過讀進行情感的表達。目標的確定循序漸進,旨在讓學生擁有閱讀的全過程。
二、操作要領:在初讀課文把握主要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段反復朗讀,結合語境領悟詞、句的意思,體會思想感情,指導有感情朗讀。
怎樣做好「引導」和「指導」?
教師必須胸中有書
還必須做到目中有人
還必須做到心中有法
對於低年級的閱讀教學,我們倡導多讀少講,但並不是提倡一點不講,只是一味的讓學生機械的、重復的去讀、讀、讀,不關注讀的層次和深度,不關注讀的意義和進步,這樣的閱讀教學無疑是徒勞的。策略中提到的「引導」和「指導」,強調了教師在這個環節里要做的事情,而且是必做的事情,因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學習夥伴,而且是首席,應當帶領學生走向文本,讓同伴能有層次的去讀,從讀通到讀懂,從讀懂到生情,把每一次閱讀的嘗試都當做一次閱讀能力提升的契機,語言語感發展的經歷。在本本環節的教學中怎樣做好「引導」和「指的」,我認為教師應做到三個「有」:首先教師必須胸中有書。其次還必須做到目中有人,第三就是必須做到心中有法。
胸中有書:品讀領悟環節的重點就是要引導學生完成對課文重點詞、句、段的領悟。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明確課文的哪些詞語、句子、段落是課文的重點。也就是說教師必須胸中有書。教師要沉下心來咀嚼教材,發現、選取典範語段,對課文的主體特點、語言特色應瞭然於胸,並准備好課文的相關知識、背景資料,這樣,在教學中才能得心應手發揮引導作用。
3.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教學策略有哪些
有可能你正在為怎樣提高小學閱讀水平而覺得苦惱,找不到解決的方法。提高小學閱讀水平重要的就是多讀,注重讀書的方法和步驟。下面就帶你了解小學閱讀輔導提高閱讀水平的具體方法和步驟。
(從小開始)以上的五次閱讀法以及閱讀的三個步驟都是非常實用的提高語文水平的方法,如果能夠拿去實踐,那麼學生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小學閱讀輔導其實並不難,只要用對方法,學生就會在一段時間後得到提高。
4.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有哪些
小學生的閱讀重在理解文章的大概內容,所以,一般來說,信息梳理歸納類型的題目可以多去訓練一下。
5. 在小學語文教學有哪些策略方法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是多樣的,記得好多位著名教育專家都曾經說過:「教學 有方,但教無定方.」至於選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應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選用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有很好的促進和提高作用的. 反之,如果你的教學方法不適應學生,就會造成學生的閱讀能力不但沒有提高,反而阻礙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因此,選擇合適的閱讀教學方法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作為一個語文教師,要會選教法,能讓學生在你的引導下盡可能用最少的時間,捕捉到最多的信息. 當今教育強調知識學習的探索性和創新性,教師不能再襲用傳統的以情節分析為中心的教師滿堂講、滿堂問的模式.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所以,教師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感悟.依據這些教育理念,教師採用怎樣的閱讀教學方法與學生獲得怎樣的學習效果是密切聯系的,因為每一種閱讀教學方法都應由教師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 一、「讀、思、議、導」結合法 閱讀教學不能僅限於現成的教材,那樣學生的閱讀量會太少,閱讀面太狹窄,學生的視野放不開.但教師可以利用現成的教材教會學生閱讀方法,讓學生利用課堂中學到的閱讀方法延伸到課外.在一般閱讀課文的教學中,應該力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按照讓學生「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最後由教師「點撥引導」的閱讀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就是讓學生先把課文「讀一讀」,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能發現問題,做到整體感知課文所要表達的一個大概意思是什麼;然後讓學生「想一想」作者寫這些內容的目的是什麼;再「議一議」,不僅要找到以上問題的答案,還要「議一議」你對哪些問題或哪個句段、人物、環節感興趣,感興趣的原因是什麼?最後教師針對課堂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點撥、引導,使學生不僅能解決課文中的問題,而且有一個明確的閱讀思路,掌握了這種閱讀方法,學生對閱讀課文的理解會感覺輕松許多.以前那種教師滿堂講、滿堂問的注入式教學方法需要5課時才能解決的問題,現在只需1課時學生就能輕松駕馭.這樣學生自然而然就會感到閱讀量的不足,因此,他們的閱讀內容就會從課內拓展到課外,他們需要從課外讀物中獲得閱讀知識,汲取豐富的閱讀營養.我們連續10多年組織學生成立「圖書角」,讓學生把自己的閱讀范圍由課內擴展到課外,由教材拓展到圖書角、學校閱覽室以及圖書館、書店乃至網上閱讀等等.我特別鼓勵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多讀、多看、多想. 例如,在學習了《七顆鑽石》這篇童話故事之後,同學們主動找來許多童話故事進行閱讀.《大灰狼》、《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等許多童話故事和故事集紛紛在同學們中傳閱.多年的教學實踐表明,這種教學方法不僅擴大了學生們的閱讀量,還大大拓寬了學生們的視野,更可喜的是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一個大幅度的提高. 二、「讀、寫」結合法 由讀到寫是學生閱讀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和升華.這里說的寫,並不是說寫寫生字、寫寫課文,而是從大語文教學觀來考慮.從低年級閱讀教學中的寫句子,到中年級的寫片段,再到高年級的把人物、動物、活動、事件等寫具體,這並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語文教師耐心地、持之以恆地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培養他們養成勤於動手,勤於練筆的習慣,逐漸培養他們寫作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因此,興趣的激發是課堂教學的關鍵.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鑽研教材,以教材為突破口,找准聚集點,捕捉契機,依據學生特點,靈活變換角度,創設豐富的教學情景,並把學生引入情景,從而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萌發求知慾,吸引學生主動地去探索延伸.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第五冊語文《灰雀》一課時,先讓學生預習課文,找出喜歡的句子或段落,並說明喜歡的原因.許多同學找了描寫灰雀外型及活動的句子「兩只胸脯是粉紅的,一隻胸脯是深紅的.他們在樹枝間來回跳動,婉轉的歌唱,非常惹人喜愛.」當我讓他們說明喜歡的原因時,他們爭先恐後地說開了.有的同學說:「作者不但用詞用得好,還進行了詳細的觀察.」有的同學說:「作者的觀察重點突出,重點觀察了胸脯的顏色.」還有同學接著說:「我看作者太喜歡灰雀了,他把灰雀當成人來寫.」最有趣的是王毅然同學的發言,他說:「老師,我認為婉轉的歌唱中的『婉轉』和惹人喜愛中的『惹』這兩個詞用得非常恰當、生動.婉轉不僅寫出了灰雀歌唱的聲音,同時也引導我們把灰雀歌唱時的動作想像出來了.它不光脖子一伸頭一抬,還有可能是翅膀和頭很協調地扭來扭去才能發出婉轉的聲音.『惹』字是在寫了外型和唱歌之後你想不喜歡它都不可能……」 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紛紛發表自
6. 如何促進小學閱讀教學
語文學科是一門工具性很強的學科。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正確運用言語文字,打好聽、說、讀、寫的基本功,而閱讀教學則是聽、說、讀、寫教學中一個重要環節,是語文教學的核心。下面結合自己多年教學積累,談一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幾點體會與策略。
一、激發閱讀興趣,營造學習氛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俗話說,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可以用有趣的謎語、生動的故事、巧設的問題、創設情境開展競賽、電教手段等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好奇、興奮、激動,帶著濃厚的興趣進入閱讀情境中。例如:《桂林山水》一文我採用了電教手段——用課件展示出桂林山水的美景,以實物直接感知觀察的基礎,以課件情景為補充將孩子們喜愛的情感,為後面進一步體會感情打下基礎。在閱讀教學中,師生應處於一個平等的地位進行讀書、討論、研究、爭辯。教師應是一名與學生平等參與者,並起著積極的引導作用。學生也正是在互相回答、互相討論、互相作用的共同活動中,成為能動的學習主體。教師在教學中還要注意傾聽同學們的見解,使小學生在課堂上敢說愛說,甚至提出不同想法。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才能積極參與。還記得我在講完《麻雀》一課後進行小結時說:「讀了這篇課文,從麻雀奮不顧身搶救小麻雀的記敘中,我們感到了那種偉大的母愛。」話剛落,一位男同學立刻舉起手,大聲而認真地說:「老師,我不同意說母愛,因為課文從頭到尾都沒有寫老麻雀是公還是母的!」我聽後馬上笑著說:「你讀的很認真,想得也好。老師的概括,看來不準確,那麼怎麼說才確切呢?」課堂又一次活躍了。最後,同學們總結出:這篇課文表現了一種親子之情。在這種寬松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學習,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發揮出來了,同時也獲得精神上的愉悅。
二、讀與練同行,促進言語表達。
練的形式可以多樣,比如《九色鹿》一課,我就設計了這樣的讀寫點,讓學生幫國王寫一份告示,召告天下百姓永遠不許傷害九色鹿,這正好與開頭的皇榜形成了鮮明對比。同時也希望通過想通過讓孩子站在國王的角度寫這個皇榜,讓自己的情感價值觀得到提升。
這里的練筆設計,拉近了學生與作者的心理距離,成功地完成了讀者角色與文本角色的心理對接,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言作者未言,言自我欲言,此刻的練筆設計是有聲勝無聲,促進了學生的言語表達。
三、加強朗讀訓練,提高閱讀能力。
從「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一句話便可知我國古代的教學方法對背誦十分重視,但在現代人眼中似乎十分落伍,實際上古人這樣做也是完全沒有道理的,閱讀教學往往是教師事先設計好問題,學生被動回答的過程。學生自己想的東西很少。這就是學習陷入被動,不能培養學生積極思考的能力。新課程標准中指:「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閱讀教學的基本模式為: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精讀課文——學習重點段;品讀課文——走出課文,擴展視野。從中看出「讀」是閱讀教學的精髓,讀是閱讀教學的生命線。要讓學生理解地讀,傳情第讀,讀出韻味,讀出感情。從讀中真正體會到祖國言語文字的優美。如我在教學《萬年牢》一文時從課題入手,讓學生先談談課題後的疑問,此時學生的興趣很大,爭先恐後地表達自己內心所想:有的說:「萬年牢」是說某種東西特別牢、耐用;有的說可能是有人犯了錯誤,要坐一萬年的牢獄,就叫「萬年牢」……同學們聽著夥伴們的回答都把猜測的目光投向我。面對個個天真活潑、求知慾很強的孩子,我因勢利導地說:「你們剛才的想法都好。那麼課文中的『萬年牢』又是什麼意思呢?請同學們認真讀課文後就知道了。」當學生第一次讀完課文,』沒有找出明顯的答案時,學習興趣有些低落,於是我又向學生提出:「『萬年牢』這個詞在文中出現了幾次?分別在什麼情況下出現的?面對這個易解的問題,學生的興趣又一次高漲,很快地找出答案。提出有難度的問題:根據課文內容理解「萬年牢」的不同含義,組內交流之後在班級匯報。最後引導學生進一步交流體會三處「萬年牢」之間的聯系,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又如;我在《鳥的天堂》一課教學結束時,其中一位學生提出了「鳥的習性是晨出暮歸,天亮了就離開巢覓食,巴金爺爺第二次經過時是早晨,怎能看到眾鳥紛飛的情景呢?又怎能說這兒的確是鳥的天堂呢?」一石激起千層浪。面對這個問題,我又讓學生通過讀書,查閱大量的資料相互交流,最後明白了其中的奧秘。深化了「『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的主題。通過以上兩個例子可以看出,讓學生讀代替教師講,能更好地達到閱讀教學的目的,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小主人。
四、引導自主合作,提高閱讀質量。
學生是學習和教學的中心,因而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充分調動學生自主閱讀和合作閱讀的積極性。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已有很大的改進,如教師在課堂上改教師講為引導學生讀書、看書,課堂上重視學生質疑,組織學生合作學習。但都因給的時間短,沒有真正放手讓學生討論。這樣的自主、合作學習只是流於形式,沒有達到學習的效果。
要提高合作學習的質量,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在建立合作學習小組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化特徵、心裡傾向、認知結構、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將全班學生分為不同層次,把不同層次的學生重新組合,分為多個小組。每個小組都是全班的縮影,即有利於優等生帶動中等生的「拔高」學習,又能幫助後進生的「達標」學習,有利於在小組中形成互幫、互促的學習氛圍。其次是分工合理、內容恰當。為了最大程度的提高學生的參與率,每個成員在小組里都要擔任一個具體的角色,使每個成員都能在合作學習中得到鍛煉。合作學習的目的是讓每個學生盡可能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從而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因此,選取合作的內容有一定的趣味性,具有合作的價值,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可評估性。科學的評價是合作學習有效開展的關鍵,為下一次開展合作學習打下了基礎。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不同的評價標准,給達標者予以鼓勵性的評價,同時還要引導學生進行反思,使其體會到自己的進步,消除後進生的自卑感,使其增強自信心。實施評價時,不僅要評價學生的成果,更要關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不僅要評價每個學生的參與情況,更要關注小組的整體情況;不僅要評價學生的學習水平,還要關注他在合作學習中表現出來的合作精神、投入程度、情感與態度。
7. 小學閱讀教學的策略有哪些
小學高年級英語閱讀教學的三大原則
1、 「兩主」原則
「兩主」即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閱讀課不是教師的灌輸課,教師不應該包攬一切:教新單詞、講解語法、翻譯、評講練習等,生怕學生掌握不透徹而什麼都灌輸給學生,學生缺少思考和想像,直接吞咽和被迫地接受新知識。其實,教師應該是教和導的施予者,應該是提供方法的人:利用什麼方法,才能成功「激趣」;怎樣利用圖片,聯繫上下文猜測文中意思;利用什麼方法解決和突破重難點;設計怎樣的練習,鞏固學習的成果和拓展知識。教師的「導」使學生學會學習,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學會學習的策略,提高閱讀能力。
2、 趣味性原則
單調乏味而又長篇的閱讀會讓學生逐步喪失閱讀的興趣。閱讀材料的選取既要考慮與知識的連接,又要關注學生的接受能力和閱讀的趣味性,篇幅不宜過長,生詞也不宜過多。在閱讀之前,恰當的、新穎的導入能吸引學生眼球,正所謂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只有當學生想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這才是閱讀成功的開始。教師的導入時間不宜過長,運用圖片、實物、課件、猜謎、游戲、歌謠等導入方式,吸引學生主動加入到學習中來。游戲、競賽等激勵方式對小學生來說仍是非常好的操作方式,通過個人的、小組的競賽,保持學生的注意力。通過聽、說、讀、寫的訓練,讓學生眼、口、腦、手、心都動起來。另外,我們恰當的贊美與賞識,是保持學生繼續前進的動力。
3、技巧性原則
(1)處理好精讀與略讀的關系。 (2)處理好練習設計的梯度。
根據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及難易程度,學生閱讀的時間也有著差異。略(skipping reading)的針對性很強,有時是跳讀,直接就是為了完成某項任務而讀,如六年級下冊Unit 3 Last Weekend Part A Let』s read找文中的中心句:Wu Yifan was very busy last weekend,或者找表示過去式的片語:watched TV,played football等,學生直接可以用線劃出而無須理解整個文段。而精讀(scanning)就是逐句、整段或整篇認真地、精細地去讀,讀透其內容,掌握其大意,根據學生個人閱讀或小組的合作,找到各種信息(to get the information)。
8.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鵝有哪些
《語文課程標准》和人教版第二學段(小學3-4年級,亦稱小學中年級段)語文實驗教材,對小學中年級段的閱讀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認真研究這一學段閱讀教學的特點,優化這一學段閱讀教學的措施,保證這一學段閱讀教學的質量,是避免小學階段學生閱讀能力分化,全面提高小學生語文素養的關鍵。下面我想結合自己對《語文課程標准》和人教版小學中年級段語文實驗教材的學習,談談對第二學段閱讀教學的理解,並就開學以來在教學調研中發現的問題談談對第二學段閱讀教學課堂操作的建議。
一、潛心處理教材 用心鑽研教參
(一)充分利用好單元導語,注重單元整合
從三年級上冊開始,每個單元前設計了專門的版面安排導語內容。導語的主要作用是揭示單元學習的內容,點明專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些導語還布置了學習過程中的一些任務,為課文和「語文園地」的學習做好准備;同時,每組導語都配有表現專題內容的背景圖,用直觀的方式更形象的揭示專題。所以,進行閱讀教學時,我們不能忽視導語。每個單元的導語一般都是兩段話,包含人文性和工具性兩個層面。第一段話用來激發興趣,點明專題,適合朗讀,有的也可背誦;第二段用來提示學習重點、學習方法,明示讀寫訓練點,適合讓學生默讀,以快速找到這樣的「點」。
(二)同樣重視識字與寫字教學
識字、寫字是貫穿整個小學階段的重要任務。在第二學段要求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左右,其中1800個左右會寫,而且均是隨課文識字,這就意味著識字在閱讀課中佔有一定的比重。這樣的教學要求在教學實際中怎樣把握呢?我認為,首先,正確區分語文書後橫線條里和方格中的字。橫線條里的字有的是在本篇課文中首次出現,有的是以前出現過、卻不要求掌握的,而一旦出現在橫線條里就要求學生必須會認、會讀,也是教師在課堂上必須檢查的。對於一些繁、難字,要引導學生重點識記,既不可用時過多也不能一略而過。三年級的學生剛從低年段過渡上來,識字的任務很重,教師必須捨得拿出時間讓學生把生字認准、認實,而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大量的識字方法,有一定基礎,任務量相對輕一些,所以教師在處理上可以稍微放手。方格中的字有的是以前就認識但不要求寫的,有的是本節課剛出現就要求寫的。只要是這裡面的字,必須做到「四會」,即會讀、會認、會寫、會用。其次,要加強寫字教學。在指導學生寫字的時候,教師一定要板書示範,特別是指導不容易寫好的筆畫、結構以及容易寫錯的筆順,要求學生把字寫端正,寫美觀。為避免學生疲勞,每次寫的字不要太多,適當分散寫,講求寫字的質量。
(三)區別好精讀與略讀課文的教學
從三年級上冊開始,課文分精讀和略讀兩種類型,這是從閱讀方法上對課文進行的劃分。精讀是認真仔細地研讀,有時甚至需要咬文嚼字,結合想像,加深對文本的理解。精讀不但是充分理解閱讀材料的重要方法,而且有助於提高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與精讀不同,略讀只要求粗知文章的大意,不要求字斟句酌。
1、精讀課文的教學
要求精讀的課文是教材的主體,是進行語文訓練的主要憑借。在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加強詞、句的訓練
詞、句訓練要貫穿在小學階段各年級的語文教學過程中。訓練中需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理解,二是積累,三是運用。 首先,要重視語文基礎知識的復習和鞏固。如讀詞語,熟字組新詞,反義詞練習,形容詞疊詞的練習,詞語的搭配練習,句式的練習等等,可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多練習,不斷復習鞏固,舉一反三,防止形近字、同音字混淆。其次,要重視引導學生掌握理解詞句的方法。 低年級學生會遇到許多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要弄懂詞句的意思,我們不提倡以詞解詞、解句,而應該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即聯繫上下文來理解;或者用一些圖片、音像資料,將抽象的內容變成具體形象可感知的內容;或者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中年級更加重視引導學生掌握理解詞句的方法。如,引導學生自覺運用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等方法准確理解詞語,運用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的方法理解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 如,三年級上冊《風箏》(我查詞典知道了「憧憬」的意思)、《科利亞的木匣》(聯繫上文,我明白了「果然」的意思《陶罐和鐵罐》 ( 「奚落」是什麼意思呢?我要往下讀讀看 )、 《孔子拜師》(聯系生活實際,我能體會到這句話的意思)、《矛和盾的集合》(我還能用別的例子來說明這句話)。 再次,重視積累語言。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朗讀、背誦、摘抄等形式,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同時培養對好詞佳句的敏感,養成積累詞句的習慣。詞句的積累關鍵在於教師的引導,引導得好,會使學生的語言積累更符合學生的不同情況,而且養成主動積累的習慣,對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對今後的學習是終生受益的。引導學生學習和體會作者遣詞造句、表情達意的方法,引導學生在習作中運用。學習課文,不僅要理解課文內容,還要體會文章的表達方法,並學習運用。著名語文教育家張志公先生提出了閱讀教學要「帶學生從文章里走個來回」的觀點:即「首先把語言文字弄清楚,從而進入文章的思想內容,再從思想內容走出來,進一步理解語言文字是怎樣組織運用的」。 如,三年級上冊《盤古開天地》中反義詞的巧用、《趙州橋》的過渡語、《富饒的西沙群島》中圍繞一句話寫具體、《美麗的小興安嶺》中關於枝條的描寫等。
(2)閱讀教學,要始終堅持「以讀為本」
第一, 要加強朗讀的指導。 要重視示範朗讀,中年級學生還沒有形成對語言的敏銳感受力,即通常所說的「語感」,因此,教學中應盡量避免單調枯燥的技術性指導,遇到長句子或學生不容易讀好的句子, 教師要勇於發揮示範作用。
第二,朗讀要體現層次性。每一次讀書的要求、讀書的目的都應該有所不同。如初讀課文要能夠讀得正確、流利,知道課文主要講了什麼;細讀課文要在理解的基礎之上讀出感悟;賞讀課文要達到有感情地朗讀。另外還要重視角色朗讀,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讀。閱讀後要留給學生自己交流閱讀感受的時間,教師在這方面,往往不能給予足夠的重視,或僅流於形式,學生讀書以後,有了體會、感受,卻捨不得拿出時間讓學生交流。
第三,要考慮學生閱讀能力的差異性。 引導學生朗讀課文,要考慮學生閱讀能力的差異性。現在老師在引導全班學生讀課文的時候,對於閱讀能力較強的學生在讀完了課文後干什麼,往往重視不夠,使得接受能力較好的學生完成了學習任務之後,無事可做。「閱讀教學要處理好課文的部分和整體的關系。一般地說,可以按照由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順序進行教學。」 這個「整體」應該包括引導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朗讀。有的老師要問,課堂上只有40分鍾,哪有時間呢?這就需要在教學設計時,明確哪些是課文中的重點、難點的內容,用什麼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對於一些重點、難點的內容,也不必要扳開揉碎、反反復復地去講。現在課堂上雖然學生讀書的形式多樣,但每次朗讀的效果並不明顯。有時候,老師試圖在課堂中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但實際上還是牽著學生走。
第四,教學中還要重視繼續加強默讀的指導。 低年級開始要注意引導學習默讀,要求學生不指讀,不動嘴唇,不發聲音。中年級仍然要重視加強默讀的指導,提高默讀的速度。默讀比朗讀的速度快,也更利於思考。要培養學生一邊默讀,一邊思考的習慣。讀後要有自己的感受,學習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默讀課文,一般要對學生提出默讀的要求,讀完後,要交流感受,質疑問難,組織討論,解決問題。教學中引導學生質疑問難,目的是聽聽學生有什麼問題,教師對於學生在質疑問難的過程中提出的問題,要善於疏導,進行歸納,明確哪些問題學生之間能夠自己解決,哪些問題需要師生共同解決,要突出重點、難點問題,「順學而導」、「以學定教」。
2、略讀課文的教學
葉聖陶曾經說過:「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准備,略讀才是應用。」「如果只注意於精讀,而忽略了略讀,功夫便只做得一半」。「精讀文章,只能把它認作例子與出發點,既熟習了例子,只定了出發點,就得推廣開來,閱讀略讀書籍。」葉老已經十分精闢地闡述了精讀與略讀的關系,精讀是略讀的基礎,略讀是精讀的補充,它們都是閱讀的最基本的方法,有著各自不同的作用,二者同樣重要。
略讀課文的教學要注意以下兩點:一是從內容上說,理解課文的要求要低於精讀課文的教學,一般是「粗知課文大意」,只要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理解即可,詞句的理解不作為訓練的重點。二是從方法上說,教師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學生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習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並在讀中掌握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由此可見,編者安排略讀課文的教學,有兩個目的,一是要我們訓練學生略讀的能力,不要求咬文嚼字,只要求「粗知課文大意」;二是讓我們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自己把課文讀懂,在實踐中掌握讀書方法。那麼,在教學上更需整體把握,不宜肢解課文。建議採取幾遍讀的方法:如,一讀,讀對讀通,口誦心惟;二讀,畫畫批比,粗知大意;三讀,交流收獲(可以是受到教育啟發的,可以是好詞佳句的,可以是文章寫法的,可以是讀書方法的),積累語言。
二、合理把握課時 明確具體目標
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更是靈魂,作為一個小學語文老師,在具體的語文教學活動中必須有強烈的目標意識,充分重視目標對提高教學效率的巨大作用。現在我們語文課一周只有五、六節,而語文課文的篇數卻並沒有減少,均在32篇左右,可謂時間緊任務重。一般情況下,用兩課時完成一篇精讀課文的教學,用一課時完成一篇略讀課文的教學。通常精讀課文的課時目標分配如下:第一課時,要完成識字任務、對課文朗讀的檢查、對內容的整體把握(完成初讀與細讀)、解決泡泡里的問題及部分課後問題(一般為課後二、三題),這里需要強調的是對課文內容的處理要遵循整體性,一般不提倡斷章取義。第二課時,通讀全文,回顧課文的主要內容、進行賞讀(課文中哪些地方寫得好,好在哪裡,特別好的地方背下來)、積累運用好詞好句、拓展課後問題、較有目的地搞小練筆、還可以進行鞏固識字、加強寫字訓練……
三、追求過程合理 提高教學實效
教學過程是否優化,直接決定教學結果是否有效。為了追求更合理的教學過程,我們認為首先要加強預習能力的培養。新的課程理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主要體現在課前預習。在調研中,我們看到有許多教師在課堂上和學生一起標自然段、畫生字、練讀課文……唯恐顧及不周,其實這些事完全可以放在課前做。那麼,預習都需要幹些什麼呢?要多讀課文,直到讀熟為止,對課文有個初步的但是整體的把握;認識書後橫線條里的字;要通過查字典理解字詞的意思;試著解疑課題;試著提出不懂的或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不僅有內容方面的,而且要有語言方面的,諸如,這兒為什麼用這個詞?這個句子為什麼這樣寫?試著回答課後問題等,只有這樣才能為課堂的集中學習作好准備,打有準備之仗。
對於課堂上的流程,我有如下建議:導入環節——提倡在中年級不要浪費過多時間(不超過1/10,提倡2分鍾左右),更提倡開門見山的導入。對於有的課題要進行簡單的處理,如讀音的強調、字形的提醒、詞語的初步了解、甚至於標點的理解等;預習檢查環節——首先是提讀課文,要提醒其他學生注意傾聽並及時評價看看是否做到了正確、流利(有錯字、添字、掉字、甚至包括標點的停頓是否合適等)。接著集中檢查識字,要體現層次性:出示書中的詞——單獨出現橫線條里的字 ——簡單交流(提醒易錯的讀音、字形)。理解課文環節——在這個環節要遵循閱讀教學的基本程序,即從整體到部分再回歸整體。具體說來,整體把握是讀課文,看看你都知道了什麼?或課文主要寫了什麼?也就是在訓練學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或幫助學生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深入領悟需要教師抓住文章的重點、難點、特點進行研讀,這里特別強調的是教師要善於找准內容與語言表達的結合點,提出問題,特別是設計「牽一發而動全身」問題,一般情況下,語文書後的第二題就具有這個特點,希望我們的語文教師嘗常佰端脂得拌全飽戶能夠牢牢地抓住。最後回歸整體,就是要引導學生感受和領悟寫法、學法的升華。
略讀課文教學的大體步驟是:指名朗讀,檢查讀書效果;學習課前的連接語,參照提示獨立閱讀,發表閱讀感受;回顧精讀課文的學習方法,然後抓住一兩個重點問題,可以是內容的,也可以是寫法的,引導學生交流。需要強調的是,略讀課文必須一課時完成。
最後,我談一下課堂中板書的設計。
針對教材而言,板書是文章精華的濃縮,文章的筋骨。板書設計得好,運用得好,能化復雜為簡單,化紊亂為條理,化抽象為直觀。板書的設計要為學習文章服務,選材要從文中來,到文中去,遵循板書的科學性及充分發揮板書的藝術性而精心設計板書,能使學生學起來省時,省力,省事,提高學習效率,優化課堂結構。無論如何,板書的設計力求要收到「講起來方便,寫起來順手,看起來自然,記起來深刻」的良好效果,並達到科學性與藝術性的高度結合。當然,要真正發揮板書的功效,要與教師精闢地講解、分析、提問、討論等教學活動相互協調、聯系起來,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最終目的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有法」,只要遵循閱讀教學的一般規律,要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直接與文本對話,其間教師要啟發、誘導、點撥甚至講解,使學生由不知到知,不懂到懂,不會閱讀到逐漸學會閱讀。「無定法」,只要因文而異,因生而異,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教師就會找到適合自己的教法,直至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我想,作為語文教師,大家對怎樣才能搞好閱讀教學都有著不同的思考,我所提出的建議僅供大家進行教學研究時參考。相信有了大家更有價值的生成,我們的語文課必定會上得更加扎實、有效。
9. 小學語文教學策略與方法有哪些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是多樣的,記得好多位著名教育專家都曾經說過:「教學 有方,但教無定方.」至於選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應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選用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有很好的促進和提高作用的. 反之,如果你的教學方法不適應學生,就會造成學生的閱讀能力不但沒有提高,反而阻礙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因此,選擇合適的閱讀教學方法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作為一個語文教師,要會選教法,能讓學生在你的引導下盡可能用最少的時間,捕捉到最多的信息. 當今教育強調知識學習的探索性和創新性,教師不能再襲用傳統的以情節分析為中心的教師滿堂講、滿堂問的模式.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所以,教師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感悟.依據這些教育理念,教師採用怎樣的閱讀教學方法與學生獲得怎樣的學習效果是密切聯系的,因為每一種閱讀教學方法都應由教師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 一、「讀、思、議、導」結合法 閱讀教學不能僅限於現成的教材,那樣學生的閱讀量會太少,閱讀面太狹窄,學生的視野放不開.但教師可以利用現成的教材教會學生閱讀方法,讓學生利用課堂中學到的閱讀方法延伸到課外.在一般閱讀課文的教學中,應該力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按照讓學生「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最後由教師「點撥引導」的閱讀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就是讓學生先把課文「讀一讀」,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能發現問題,做到整體感知課文所要表達的一個大概意思是什麼;然後讓學生「想一想」作者寫這些內容的目的是什麼;再「議一議」,不僅要找到以上問題的答案,還要「議一議」你對哪些問題或哪個句段、人物、環節感興趣,感興趣的原因是什麼?最後教師針對課堂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點撥、引導,使學生不僅能解決課文中的問題,而且有一個明確的閱讀思路,掌握了這種閱讀方法,學生對閱讀課文的理解會感覺輕松許多.以前那種教師滿堂講、滿堂問的注入式教學方法需要5課時才能解決的問題,現在只需1課時學生就能輕松駕馭.這樣學生自然而然就會感到閱讀量的不足,因此,他們的閱讀內容就會從課內拓展到課外,他們需要從課外讀物中獲得閱讀知識,汲取豐富的閱讀營養.我們連續10多年組織學生成立「圖書角」,讓學生把自己的閱讀范圍由課內擴展到課外,由教材拓展到圖書角、學校閱覽室以及圖書館、書店乃至網上閱讀等等.我特別鼓勵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多讀、多看、多想. 例如,在學習了《七顆鑽石》這篇童話故事之後,同學們主動找來許多童話故事進行閱讀.《大灰狼》、《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等許多童話故事和故事集紛紛在同學們中傳閱.多年的教學實踐表明,這種教學方法不僅擴大了學生們的閱讀量,還大大拓寬了學生們的視野,更可喜的是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一個大幅度的提高. 二、「讀、寫」結合法 由讀到寫是學生閱讀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和升華.這里說的寫,並不是說寫寫生字、寫寫課文,而是從大語文教學觀來考慮.從低年級閱讀教學中的寫句子,到中年級的寫片段,再到高年級的把人物、動物、活動、事件等寫具體,這並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語文教師耐心地、持之以恆地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培養他們養成勤於動手,勤於練筆的習慣,逐漸培養他們寫作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因此,興趣的激發是課堂教學的關鍵.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鑽研教材,以教材為突破口,找准聚集點,捕捉契機,依據學生特點,靈活變換角度,創設豐富的教學情景,並把學生引入情景,從而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萌發求知慾,吸引學生主動地去探索延伸.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第五冊語文《灰雀》一課時,先讓學生預習課文,找出喜歡的句子或段落,並說明喜歡的原因.許多同學找了描寫灰雀外型及活動的句子「兩只胸脯是粉紅的,一隻胸脯是深紅的.他們在樹枝間來回跳動,婉轉的歌唱,非常惹人喜愛.」當我讓他們說明喜歡的原因時,他們爭先恐後地說開了.有的同學說:「作者不但用詞用得好,還進行了詳細的觀察.」有的同學說:「作者的觀察重點突出,重點觀察了胸脯的顏色.」還有同學接著說:「我看作者太喜歡灰雀了,他把灰雀當成人來寫.」最有趣的是王毅然同學的發言,他說:「老師,我認為婉轉的歌唱中的『婉轉』和惹人喜愛中的『惹』這兩個詞用得非常恰當、生動.婉轉不僅寫出了灰雀歌唱的聲音,同時也引導我們把灰雀歌唱時的動作想像出來了.它不光脖子一伸頭一抬,還有可能是翅膀和頭很協調地扭來扭去才能發出婉轉的聲音.『惹』字是在寫了外型和唱歌之後你想不喜歡它都不可能……」 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紛紛發表自己的感想.藉此機會老師充分利用課前就已經布置的作業:你回家詳細觀察了什麼動物?重點觀察了它的什麼?把你觀察到的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寫下來.不一會,有的寫了小白兔、有的寫了大公雞、有的寫了大白鵝……不光寫了外型,還寫了步態、叫聲以及吃相等,許多同學寫得很形象、很具體. 再如,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之前,老師先布置學生觀察家鄉的景物,使學生明確了作者按四季順序描寫了小興安嶺的美麗景色,表達了作者對小興安嶺的喜愛贊美之情.藉此讓學生用文中學到的方法,按一定順序寫一處家鄉的景物.所寫的有家鄉的小河、家鄉的柳樹、家鄉的果園等,他們不僅寫出了景物特點,而且寫作順序也很明確,表達了自己的真摯感情. 這樣持之以恆地教學,使學生做到讀寫結合,課課有練筆.久而久之,老師不布置他們也會自己找素材,捕捉信息,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都會穩步上升. 總之,閱讀教學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勞動,教師如何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如何從單純的字詞句的教學走向段篇的教學,注重從學生的閱讀能力入手,閱讀方法的選擇是很重要、也是很有效的.
10. 小學高年級的閱讀教學中有哪些有效教學策略
有可能你正在為怎樣提高小學閱讀水平而覺得苦惱,找不到解決的方法。提高小學閱讀水平重要的就是多讀,注重讀書的方法和步驟。下面就帶你了解小學閱讀輔導提高閱讀水平的具體方法和步驟。
(從小開始)以上的五次閱讀法以及閱讀的三個步驟都是非常實用的提高語文水平的方法,如果能夠拿去實踐,那麼學生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小學閱讀輔導其實並不難,只要用對方法,學生就會在一段時間後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