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淺談小學語文如何聚焦核心素養展開教學
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它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那什麼是「語文素養」呢?按北京大學教授溫儒敏的說法,「語文素養」是指「中小學生具有比較穩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聽說讀寫能力以及在語文方面表現出來的文學、文章等學識修養和文風、情趣等人格修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從哪裡來》)全國小語會會長崔巒也認為,「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其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語文學科素養加上「核心」後,除了聽說讀寫思五個方面的知識、能力之外,還要把文學審美、文化價值、思想價值等納入。(趙福樓《談談語文核心素養》)由此,語文課程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語文基本能力,更要注重優秀文化對學生的熏染,讓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道德修養、審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養。那麼,作為一名基層的小學語文教師該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的呢?我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談談我的實踐過程:
一、激發學習興趣,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學識修養和人格修養。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於漪也曾說:「教師如果有本領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與求知慾激發出來,教學就成功了大半,學生學習語文就有了良好的起點,就不以為苦,從中獲得樂趣。」由此可見,語文教學活動只有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地接受知識,道德修養、審美情趣才能得以提升。
1、精心設計預習作業,收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經典詩文。學生對未知的知識總是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慾的,因此,相對於簡單機械的抄寫,他們對這樣的作業更感興趣。譬如在學習三年級下期第2課和29課《古詩兩首》時,讓學生收集描寫春天和月亮的詩句;學習四年級上期第1課《觀潮》時,讓學生收集寫景狀物的經典散文;學習五年級上期第6課《梅花魂》時,讓學生收集描寫梅花和抒發思鄉之情的詩文等。在學生充分准備的基礎上,上課時請學生誦讀、展示。這樣的作業既能培養學生收集、甄選資料的能力,又能極大地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增加學生的中國古代優秀文化的積累,提高學生的學識修養和人文修養。
2、根據課文內容和文體特點,創造、再現課文情境。譬如,在講四年級上期《搭石》這篇課文時,我就採用了讓學生參與課堂表演體驗的方法,在講台上放上幾張白紙作為搭石,告訴孩子們白紙以外的區域就是溪水,讓三五個孩子跟著我一起走搭石。學生一看可以上台和老師一起表演,情緒高漲,紛紛踴躍爭取。在再現情境的過程中,分兩組進行,一組同學與我配合默契,提腳、落腳,動作協調一致,讓學生很直觀的感受到動作的協調美和韻律美時。另一組同學表演時,我幾次故意打亂腳步,讓後面的孩子步伐大亂,紛紛掉進溪水中。通過這樣的對比試驗,學生很容易就能感受到村民之間的默契與和諧,體會到過搭石時的有序和動作的整齊劃一,感受到村民心靈之美、民風淳樸之美。這樣的學習,生動活潑,很自然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人文修養和情懷。
二、注重朗讀為主的課堂閱讀教學和課外經典詩文積累,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只是代表著學生願意去學,這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採用各種行之有效的辦法來幫助學生更好地走進文本、廣泛閱讀、積累,最終達到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目的。
1、誦讀精彩文本,培養語感能力。語文教材中選用的文章,都是幾代大家積累流傳下來,經過專家們認真篩選甄別的,在遣詞造句等方面堪稱範本的佳作。因此,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除了課本上要求背誦的篇目或片段外,我也會要求學生對其他課文中一些精彩的片段多讀以至成誦。這樣不僅能夠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還可以增強學生對語言的直接感知能力。譬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課文《觸摸春天》時,因為這篇課文主人公的特殊性,小學生沒有實際的生活體驗,不容易理解課文內涵,因此教學時我讓學生反復誦讀,要求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能把盲女孩安靜雙手攏住蝴蝶和放飛蝴蝶的片段背誦出來。通過反復的朗讀,學生慢慢走進安靜的內心世界,對安靜細膩而豐富的感情和課文的思想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這樣不僅能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而且在朗讀的過程中也加深了學生對文本人物形象的認識和理解,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2、讀名家名著,寫讀書筆記。一個人的語文素養的高低,關鍵在於個人對語文主動積淀的厚實程度。「腹有詩書氣自華」,當語文積淀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在人身上形成一種富有個性的文化底蘊。《課標》指出:「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味。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古代教育家都十分重
『貳』 如何抓住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素養
語言理解能力語抄言運用能力思維能力 初步審美能力未來的小學語文教育改革要適應社會發展變革對人才觀、語文教育質量觀的需求,核心素養就不能面面俱到,不能輕重不分。下面試著從理解、運用、思維與審美四個維度,列出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清單。語言理解能力 能讀懂文本的主要內容,了解文本表達上的特點;知道積累優美的、有新鮮感的語言材料,具有初步的語感。語言運用能力 能根據具體語境(語言情境)和任務要求,在口頭和書面語言表達中嘗試著運用自己獲得的言語活動經驗,交流順暢,文從字順。思維能力 能在閱讀、表達等言語活動中,主動思考;能運用想像與聯想,形成對客觀事物的初步認識,對語言和文學形象的初步認識,具有初步的評判意識。初步審美能力。感受到漢字之美,具有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感受到人性之美:真善美,具有初步的審美體驗。閱讀系列、表達系列的課,是實施的途徑;聽、說、讀、寫,是實施的途徑;生活是實施的途徑。一般來說,聽讀屬於理解語言范疇,說寫屬於運用語言范疇讀並不只是讀課文,應該樹立大閱讀的理念。要多讀、多思考。語文教學要注意保護好兒童的天性,如好奇心、可塑性、善模仿、喜探究等。
『叄』 如何在教學中落實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小學階段如何落實語文的核心素養
什麼是語文素養?《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准》指出: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
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它課程的基礎,
也是學生全
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
一個人的語文素養包括他的語文能力、
語文積累、
語
文知識、
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認識能力和人文素養。
在小學乃至大學的語文學習
中,語文素養都貫穿著整個語文教學。眾所周知,漢語是我們的母語,語文更是
中國人從小到大都在學習的學科,
所以它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小學語文教學是各
個學科學習的基礎,
更是起著學科與學科之間的紐帶作用,
因此,
小學語文核心
素養的培養,成為小學語文教師教學中的重點。
在近七年的語文教學中,我認為小學語文素養中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是重
點。當孩子處於
1-2
年級的時候,學習習慣的養成,成為教學中的關鍵。我們在
實踐中發現,
學習習慣好的同學在作業和測試中往往優於學習習慣差的同學。
好
的學習習慣,
能夠大大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
那麼我們應當怎樣培養孩子養成良
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呢:
1
、
每天養成
1-2
小時的閱讀習慣。
孩子的閱讀認知能力,
是語文學習的重點,
它有助於孩子積累大量的好詞佳句,
為作文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還有助於孩
子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
最大的好處莫過於增長孩子的見識,
豐富孩子的見聞和
感受。所以,多讀書,讀好書也成為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必須重視的環節。除了
學校內的晨讀,誦讀,孩子還應當回家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
2
、從小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隨著電腦,手機的普及,現在的家長往往忽視
了書寫的重要性。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漢字的發展更是貫穿了中華五千多年的文
化。
掌握正確的書寫,
寫一手漂亮的鋼筆字,
有助於孩子對文字的理解和我們中
國漢字文化的傳承。
所以除了語文課上要求孩子掌握的生字,
詞語,
孩子必須熟
記和認識,回家,家長也應當督促孩子每天練字
1-2
篇,避免出現提筆忘字的現
象。
3
、
養成錯題整理的習慣。
孩子往往忽視這一個環節,
殊不知這個環節能為夠
大大提高我們的學習效率。
老師每天會布置作業,
為了檢查孩子的學習情況,
我
們會採取適當的測試,
孩子們如果把常錯的題整理成集,
在我們期末考試復習的
時候,
我們就可以有重點的復習,
考試的時候避免錯誤的再次的發生。
甚至在畢
業考試的時候,
我們仍然可以用來復習,
所以這一個學習習慣是小學生語文學習
和其它科學習都必備的本領。
當然還有很多好學習習慣是我們小學生必備的,在這里就不一一闡述了,希
望孩子們都能夠養成這些好的學習習慣,
在學習、
生活中運用。
好的語文學習方
法能夠激發孩子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提高他們自主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從而提高
孩子們的學習效率,那麼有哪些好的語文教學方法值得我們去借鑒呢:
1.
日積月累。孩子們可以選取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積累,比如:讀新聞,網
絡檢索,身邊的趣事搜集等。老師在課堂上可以採取每日一練,選擇
3-5
個孩子
進行展示。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孩子的積極性,還可以鍛煉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
為我們的作文教學搜集素材。
2.
改變傳統的語文教學方式。通過社會實踐、貼近社會生活的習作指導、或
者結合其它學科開展我們語文的課堂。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學科,
當傳統的教學方
式不能夠滿足教學需要或者學生需要時,
偶爾改變一下教學方式,
能夠提高孩子
們的學習興趣,
激發他們的思維創造能力,
還能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
所以
語文教學形式應該多樣化,這樣才能更好的達到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
綜上所述,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僅僅局限於我們的語文課堂,還應
該融入我們的生活;
不僅僅在於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
還應該落實在學生的日常
生活所得,
希望在學校、
家庭和學生個體的三方努力中,
我們能夠將我們的語文
教學中的核心素養落實得更好,更到位,幫助孩子們更好的學習語文。
『肆』 結合小學語文教學實際,談談小學生核心素養在學科教學中的體現
小學語文教學實際小學生核心素養在學科教學中的體現非常多,比如說語文要重在培養學生的識字,寫字寫作閱讀能力,數學要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伍』 如何落實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核心素養
《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它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那什麼是「語文素養」呢?按北京大學教授溫儒敏的說法,「語文素養」是指「中小學生具有比較穩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聽說讀寫能力以及在語文方面表現出來的文學、文章等學識修養和文風、情趣等人格修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從哪裡來》)全國小語會會長崔巒也認為,「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其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語文學科素養加上「核心」後,除了聽說讀寫思五個方面的知識、能力之外,還要把文學審美、文化價值、思想價值等納入。(趙福樓《談談語文核心素養》)由此,語文課程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語文基本能力,更要注重優秀文化對學生的熏染,讓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道德修養、審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養。那麼,作為一名基層的小學語文教師該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的呢?我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談談我的實踐過程:
一、激發學習興趣,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學識修養和人格修養。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於漪也曾說:「教師如果有本領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與求知慾激發出來,教學就成功了大半,學生學習語文就有了良好的起點,就不以為苦,從中獲得樂趣。」由此可見,語文教學活動只有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地接受知識,道德修養、審美情趣才能得以提升。
1、精心設計預習作業,收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經典詩文。學生對未知的知識總是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慾的,因此,相對於簡單機械的抄寫,他們對這樣的作業更感興趣。譬如在學習三年級下期第2課和29課《古詩兩首》時,讓學生收集描寫春天和月亮的詩句;學習四年級上期第1課《觀潮》時,讓學生收集寫景狀物的經典散文;學習五年級上期第6課《梅花魂》時,讓學生收集描寫梅花和抒發思鄉之情的詩文等。在學生充分准備的基礎上,上課時請學生誦讀、展示。這樣的作業既能培養學生收集、甄選資料的能力,又能極大地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增加學生的中國古代優秀文化的積累,提高學生的學識修養和人文修養。
2、根據課文內容和文體特點,創造、再現課文情境。譬如,在講四年級上期《搭石》這篇課文時,我就採用了讓學生參與課堂表演體驗的方法,在講台上放上幾張白紙作為搭石,告訴孩子們白紙以外的區域就是溪水,讓三五個孩子跟著我一起走搭石。學生一看可以上台和老師一起表演,情緒高漲,紛紛踴躍爭取。在再現情境的過程中,分兩組進行,一組同學與我配合默契,提腳、落腳,動作協調一致,讓學生很直觀的感受到動作的協調美和韻律美時。另一組同學表演時,我幾次故意打亂腳步,讓後面的孩子步伐大亂,紛紛掉進溪水中。通過這樣的對比試驗,學生很容易就能感受到村民之間的默契與和諧,體會到過搭石時的有序和動作的整齊劃一,感受到村民心靈之美、民風淳樸之美。這樣的學習,生動活潑,很自然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人文修養和情懷。
二、注重朗讀為主的課堂閱讀教學和課外經典詩文積累,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只是代表著學生願意去學,這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採用各種行之有效的辦法來幫助學生更好地走進文本、廣泛閱讀、積累,最終達到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目的。
1、誦讀精彩文本,培養語感能力。語文教材中選用的文章,都是幾代大家積累流傳下來,經過專家們認真篩選甄別的,在遣詞造句等方面堪稱範本的佳作。因此,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除了課本上要求背誦的篇目或片段外,我也會要求學生對其他課文中一些精彩的片段多讀以至成誦。這樣不僅能夠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還可以增強學生對語言的直接感知能力。譬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課文《觸摸春天》時,因為這篇課文主人公的特殊性,小學生沒有實際的生活體驗,不容易理解課文內涵,因此教學時我讓學生反復誦讀,要求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能把盲女孩安靜雙手攏住蝴蝶和放飛蝴蝶的片段背誦出來。通過反復的朗讀,學生慢慢走進安靜的內心世界,對安靜細膩而豐富的感情和課文的思想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這樣不僅能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而且在朗讀的過程中也加深了學生對文本人物形象的認識和理解,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2、讀名家名著,寫讀書筆記。一個人的語文素養的高低,關鍵在於個人對語文主動積淀的厚實程度。「腹有詩書氣自華」,當語文積淀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在人身上形成一種富有個性的文化底蘊。《課標》指出:「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味。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古代教育家都十分重視記誦,要求學生在記憶力最旺盛的時期多讀多背,熟讀成誦。歷代的文學大師,也無不滿腹經綸,具有很好的記誦功底。然而,據一些調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中小學生閱讀量不足國家標準的20%。為了幫助孩子們補充文學名著的積累,在教學實踐中,我要求學生每天閱讀經典名著30分鍾以上,做好讀書筆記,摘抄適量的精彩片段,優美的句子和詞語,並寫出簡短的賞析文字。每天語文課前也會請一名學生與大家分享讀書筆記。數年來,所教班級的孩子課外閱讀量大大增加,中國古典四大名著、《傲慢與偏見》《紅與黑》《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沈石溪動物小說》《夏洛的網》《綠山牆的安妮》《海底兩萬里》《老人與海》等數十部中外名著都成為孩子們如飢似渴的閱讀對象。
3、誦經典詩詞,背名篇名句。中國是詩的國度,中國文化是詩性文化。孔子曰:「不讀詩,無以言。」詩教,可以讓人溫柔敦厚,讓人文質彬彬。因此,我要求學生每天課余自由背誦一首詩歌。課前請一名孩子學生帶領全班同學一起誦讀。幾年下來,孩子們經典詩文的積累相當驚人,涉及歷代詩詞歌賦文等多種形式。《詩經》中的重要篇目如《關雎》《相鼠》《碩鼠》《蒹葭》《桃夭》《子衿》等二十餘篇,大部分同學都背得滾瓜爛熟。《木蘭詩》《將進酒》《長恨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長篇巨制部分同學也能出口能誦。古代經典散文如《資治通鑒》(部分)《狼三則》《愚公移山》《陋室銘》《出師表》《愛蓮說》《誡子書》等也出現部分同學的背誦篇目里。徐榮婷等同學主要背誦的是宋詞,如《念奴嬌》《雨霖鈴》《聲聲慢》《鵲橋仙》《水調歌頭》等數十首。廖尉翰同學背誦的主要是《增廣賢文》章節。何俊毅同學背完了一本《毛澤東詩詞》。現代詩人中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餘光中的《鄉愁》、戴望舒的《雨巷》等也是很多孩子喜歡的篇目。
課堂閱讀和課外經典詩文的積累教學活動,不僅增加了學生在傳統經典文化方面的積累和精神積淀,還培養了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在「潤物細無聲」中幫助孩子們解決了積累優秀詞句少,書寫、語表達能力差等問題,實實在在地培養了孩子們良好的學識修養、人格修養。
三、藉助互聯網資源等在內的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習作熱情,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葉聖陶老先生曾說過,「練習作文是為了一輩子學習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為了應付考試,也不是為了當專業作家」。《語文課程標准》以全新的教育理念,給小學習作教學准確定性,為習作教學的改革鋪平了道路。寫作既是課程標准要求的基本能力,也是語文素養蘊含的學識修養和人格修養的重要的呈現載體。在廣泛閱讀和積累的而基礎上,學生們已經具備了較好的文學底蘊。那麼,如何讓孩子們能夠將厚積的文學、知識內涵薄發而為優秀的習作呢?
1、撰寫、交流讀書筆記,提高寫作水平。結合孩子們課外閱讀的實際情況,要求每個孩子每讀完一本書都要至少完成一篇有質量的讀書筆記,經過自己修改、生生互改後,在班上進行讀書筆記交流活動。因為很多同學都是通過借閱和漂書的方式得到書籍的,所以往往一本書同時有幾個閱讀者,不同的讀者寫出的讀書筆記又各不相同,這樣的交流活動對幫助孩子如何提高寫作能力有極大的幫助。幾年下來,孩子們先後共完成了數十萬字的讀書筆記。
2、利用媒體資源,激發創作熱情。每次習作,選擇部分同學的作文面批精改,字斟句酌地對孩子的習作加以潤飾,然後鼓勵他們向學校廣播站、校報甚至其他媒體投稿,參加各種徵文比賽,或者上傳到自己的空間。我也同時將這些好的作品上傳到家長QQ群和互聯網上(我在新浪網和中小學教育資源網上申請的博客yshtxy)進行交流展示。孩子們很重視這樣的機會,他們往往會把這樣的機會視著一種榮譽而對老師充滿親近之情。這樣的舉措使孩子們寫作的興趣會更加濃厚,會願意主動去寫更棒的作品。這樣,學生的寫作慾望被充分激發,會讓創作成為自發的行為。
經過數年的堅持,圍繞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所做的努力使得所教班級的孩子不僅學習成績和語文能力有明顯的進步,課外閱讀和積累方面也明顯超出同齡的孩子,部分同學已能出口成章,出口有詩;作文思路清晰,文筆流暢,旁徵博引。語文核心素養教育實踐活動,為孩子們在文學積淀、文章修養和文風、情趣風格方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陸』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人文底蘊
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它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那什麼是「語文素養」呢?按北京大學教授溫儒敏的說法,「語文素養」是指「中小學生具有比較穩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聽說讀寫能力以及在語文方面表現出來的文學、文章等學識修養和文風、情趣等人格修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從哪裡來》)全國小語會會長崔巒也認為,「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其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語文學科素養加上「核心」後,除了聽說讀寫思五個方面的知識、能力之外,還要把文學審美、文化價值、思想價值等納入。(趙福樓《談談語文核心素養》)由此,語文課程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語文基本能力,更要注重優秀文化對學生的熏染,讓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道德修養、審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養。那麼,作為一名基層的小學語文教師該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的呢?我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談談我的實踐過程:
一、激發學習興趣,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學識修養和人格修養。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於漪也曾說:「教師如果有本領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與求知慾激發出來,教學就成功了大半,學生學習語文就有了良好的起點,就不以為苦,從中獲得樂趣。」由此可見,語文教學活動只有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地接受知識,道德修養、審美情趣才能得以提升。
1、精心設計預習作業,收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經典詩文。學生對未知的知識總是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慾的,因此,相對於簡單機械的抄寫,他們對這樣的作業更感興趣。譬如在學習三年級下期第2課和29課《古詩兩首》時,讓學生收集描寫春天和月亮的詩句;學習四年級上期第1課《觀潮》時,讓學生收集寫景狀物的經典散文;學習五年級上期第6課《梅花魂》時,讓學生收集描寫梅花和抒發思鄉之情的詩文等。在學生充分准備的基礎上,上課時請學生誦讀、展示。這樣的作業既能培養學生收集、甄選資料的能力,又能極大地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增加學生的中國古代優秀文化的積累,提高學生的學識修養和人文修養。
2、根據課文內容和文體特點,創造、再現課文情境。譬如,在講四年級上期《搭石》這篇課文時,我就採用了讓學生參與課堂表演體驗的方法,在講台上放上幾張白紙作為搭石,告訴孩子們白紙以外的區域就是溪水,讓三五個孩子跟著我一起走搭石。學生一看可以上台和老師一起表演,情緒高漲,紛紛踴躍爭取。在再現情境的過程中,分兩組進行,一組同學與我配合默契,提腳、落腳,動作協調一致,讓學生很直觀的感受到動作的協調美和韻律美時。另一組同學表演時,我幾次故意打亂腳步,讓後面的孩子步伐大亂,紛紛掉進溪水中。通過這樣的對比試驗,學生很容易就能感受到村民之間的默契與和諧,體會到過搭石時的有序和動作的整齊劃一,感受到村民心靈之美、民風淳樸之美。這樣的學習,生動活潑,很自然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人文修養和情懷。
二、注重朗讀為主的課堂閱讀教學和課外經典詩文積累,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只是代表著學生願意去學,這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採用各種行之有效的辦法來幫助學生更好地走進文本、廣泛閱讀、積累,最終達到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目的。
1、誦讀精彩文本,培養語感能力。語文教材中選用的文章,都是幾代大家積累流傳下來,經過專家們認真篩選甄別的,在遣詞造句等方面堪稱範本的佳作。因此,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除了課本上要求背誦的篇目或片段外,我也會要求學生對其他課文中一些精彩的片段多讀以至成誦。這樣不僅能夠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還可以增強學生對語言的直接感知能力。譬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課文《觸摸春天》時,因為這篇課文主人公的特殊性,小學生沒有實際的生活體驗,不容易理解課文內涵,因此教學時我讓學生反復誦讀,要求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能把盲女孩安靜雙手攏住蝴蝶和放飛蝴蝶的片段背誦出來。通過反復的朗讀,學生慢慢走進安靜的內心世界,對安靜細膩而豐富的感情和課文的思想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這樣不僅能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而且在朗讀的過程中也加深了學生對文本人物形象的認識和理解,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2、讀名家名著,寫讀書筆記。一個人的語文素養的高低,關鍵在於個人對語文主動積淀的厚實程度。「腹有詩書氣自華」,當語文積淀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在人身上形成一種富有個性的文化底蘊。《課標》指出:「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味。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古代教育家都十分重視記誦,要求學生在記憶力最旺盛的時期多讀多背,熟讀成誦。歷代的文學大師,也無不滿腹經綸,具有很好的記誦功底。然而,據一些調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中小學生閱讀量不足國家標準的20%。為了幫助孩子們補充文學名著的積累,在教學實踐中,我要求學生每天閱讀經典名著30分鍾以上,做好讀書筆記,摘抄適量的精彩片段,優美的句子和詞語,並寫出簡短的賞析文字。每天語文課前也會請一名學生與大家分享讀書筆記。數年來,所教班級的孩子課外閱讀量大大增加,中國古典四大名著、《傲慢與偏見》《紅與黑》《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沈石溪動物小說》《夏洛的網》《綠山牆的安妮》《海底兩萬里》《老人與海》等數十部中外名著都成為孩子們如飢似渴的閱讀對象。
3、誦經典詩詞,背名篇名句。中國是詩的國度,中國文化是詩性文化。孔子曰:「不讀詩,無以言。」詩教,可以讓人溫柔敦厚,讓人文質彬彬。因此,我要求學生每天課余自由背誦一首詩歌。課前請一名孩子學生帶領全班同學一起誦讀。幾年下來,孩子們經典詩文的積累相當驚人,涉及歷代詩詞歌賦文等多種形式。《詩經》中的重要篇目如《關雎》《相鼠》《碩鼠》《蒹葭》《桃夭》《子衿》等二十餘篇,大部分同學都背得滾瓜爛熟。《木蘭詩》《將進酒》《長恨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長篇巨制部分同學也能出口能誦。古代經典散文如《資治通鑒》(部分)《狼三則》《愚公移山》《陋室銘》《出師表》《愛蓮說》《誡子書》等也出現部分同學的背誦篇目里。徐榮婷等同學主要背誦的是宋詞,如《念奴嬌》《雨霖鈴》《聲聲慢》《鵲橋仙》《水調歌頭》等數十首。廖尉翰同學背誦的主要是《增廣賢文》章節。何俊毅同學背完了一本《毛澤東詩詞》。現代詩人中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餘光中的《鄉愁》、戴望舒的《雨巷》等也是很多孩子喜歡的篇目。
課堂閱讀和課外經典詩文的積累教學活動,不僅增加了學生在傳統經典文化方面的積累和精神積淀,還培養了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在「潤物細無聲」中幫助孩子們解決了積累優秀詞句少,書寫、語表達能力差等問題,實實在在地培養了孩子們良好的學識修養、人格修養。
三、藉助互聯網資源等在內的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習作熱情,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葉聖陶老先生曾說過,「練習作文是為了一輩子學習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為了應付考試,也不是為了當專業作家」。《語文課程標准》以全新的教育理念,給小學習作教學准確定性,為習作教學的改革鋪平了道路。寫作既是課程標准要求的基本能力,也是語文素養蘊含的學識修養和人格修養的重要的呈現載體。在廣泛閱讀和積累的而基礎上,學生們已經具備了較好的文學底蘊。那麼,如何讓孩子們能夠將厚積的文學、知識內涵薄發而為優秀的習作呢?
1、撰寫、交流讀書筆記,提高寫作水平。結合孩子們課外閱讀的實際情況,要求每個孩子每讀完一本書都要至少完成一篇有質量的讀書筆記,經過自己修改、生生互改後,在班上進行讀書筆記交流活動。因為很多同學都是通過借閱和漂書的方式得到書籍的,所以往往一本書同時有幾個閱讀者,不同的讀者寫出的讀書筆記又各不相同,這樣的交流活動對幫助孩子如何提高寫作能力有極大的幫助。幾年下來,孩子們先後共完成了數十萬字的讀書筆記。
2、利用媒體資源,激發創作熱情。每次習作,選擇部分同學的作文面批精改,字斟句酌地對孩子的習作加以潤飾,然後鼓勵他們向學校廣播站、校報甚至其他媒體投稿,參加各種徵文比賽,或者上傳到自己的空間。我也同時將這些好的作品上傳到家長QQ群和互聯網上(我在新浪網和中小學教育資源網上申請的博客yshtxy)進行交流展示。孩子們很重視這樣的機會,他們往往會把這樣的機會視著一種榮譽而對老師充滿親近之情。這樣的舉措使孩子們寫作的興趣會更加濃厚,會願意主動去寫更棒的作品。這樣,學生的寫作慾望被充分激發,會讓創作成為自發的行為。
經過數年的堅持,圍繞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所做的努力使得所教班級的孩子不僅學習成績和語文能力有明顯的進步,課外閱讀和積累方面也明顯超出同齡的孩子,部分同學已能出口成章,出口有詩;作文思路清晰,文筆流暢,旁徵博引。語文核心素養教育實踐活動,為孩子們在文學積淀、文章修養和文風、情趣風格方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柒』 語文核心素養如何落實到課堂
實現核心素養教學的措施
注意教學方式創新
小學生的一個特徵就是較為活潑,因此在開展教學工作的時候要能注意使用各種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這也是現代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理念。在語文教學中不斷融入各種新型教育理念教學方案之後,教學手段也有了質的飛躍。和過去僅提升學生基礎知識掌握程度的教學方案對比,現代小學語文中的各種教學方式能從學生閱讀能力、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學生之間的相互協作能力等方面進行培養,從多方面增強學生的核心素養。
我在教學五年級上冊《少年閏土》時,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協作、班級展示交流、課本劇表演等眾多形式進行教學培養,這樣既豐富了教學手段、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同時也讓學生更加扎實的掌握教學內容。另外,教師在不斷創新教學方案的時候,既可以在平時積累的教學經驗上創新,同時也可以藉助網路系統,在龐大的網路資料庫中找尋各種知識,促進教學創新的效果。
推進學生閱讀量的提升
小學階段語文綜合素養的培養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需要一點一滴的讓學生積累語文知識,這樣才能形成一種由內至外的教學小學語文培養。而在這個積累的過程中,閱讀則促進學生語文素養提升的關鍵方式,但在過去的語文教學中,教師為了提高應試教育的成績,有時候會強制學生閱讀某一本書籍,甚至還可能將完整的文章拆分開來,讓學生零碎的閱讀文章,這種閱讀方式直接就導致學生所接觸到的知識內容有局限性,不利於學生後續的發展。因此在開展核心素養模式的教學工作時候,要將閱讀培養工作放到教學工作的關鍵位置,讓學生能接觸到更多文學書籍,增加閱讀量。
教師在使用教材進行閱讀培養教學的時候,應能結合閱讀培養的需要,採用多種培養方式。比如「擴大閱讀量、課外閱讀課程化、引領讀整本書、推進親子閱讀和全民閱讀、讓閱讀成為習慣和生活、時尚」等閱讀教學發展的新理念、新趨勢、新目標、新境界等教學方式。
『捌』 淺談小學語文教師如何針對核心素養教學
語文核心素養培養是小學語文的主要教學目標。對語文課程的學習專正是培養學生開放屬性思維的主要渠道,通過思維的鍛煉,可以加強其他課程的學習應用能力。教師要注重學生語文素養能力的培養,基於核心素養教學下對小學語文課程進行個性化教學實踐。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教學理念入手,提出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實踐方案。
『玖』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契合語文核心素養理念
我個人認為,語抄文教師不襲應該只做一個教書匠,而應該作為一個雜家。什麼都要知道一些,什麼都要懂一些,什麼都要關注一些。
只有這樣,才能在語文教學中,隨時給學生補充各種知識、隨時引導學生對事件的看法、隨時指導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我當年上語文課的時候,學生都喜歡聽,原因之一就在於不止局限於課文的內容,教師的心態和語言才是引導學生興趣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