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數學的教案要怎麼寫
一、標題、課型、課時。
1、語文只需寫出課文題目,數學要注意主標題和副標題。
2、課型主要有復習課、新授課等。
3、課時要註明課時數。
二、教學內容。
1、註明頁碼;
2、註明例題序號;
3;註明習題序號;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的教學目標:
2、過程與方法方面的教學目標;
3、情感與態度方面的教學目標。
四、教學重難點分析。
1、重點:寫清本教學的重要內容,需要學生學習什麼,掌握哪些方面的知識等。
2、難點:重要寫清怎樣才能使學生掌握這些知識,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如何才能達到教學目標。
五、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
教學方法有講授法、練習法、談話法、討論法、實驗法等;學習方法有自主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探究式學習方式等。
六、教具的使用。
七、教學過程。
1、自主學習;
2、合作探究學習;
3、鞏固提高;
4、知識擴展;
5、作業布置。
八、板書設計。
可以簡單的描述哈,也可以用簡略圖表示哈,就行啦!
最後還應該作好課後反思,有力教師專業經驗的增加和能力的提高。
⑵ 如何將小學數學教學策略與數學學習有機結合
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既有區別又有密切聯系。數學思想的理論和抽象程度要高一些,而數學方法的實踐性更強一些。人們實現數學思想往往要靠一定的數學方法;而人們選擇數學方法,又要以一定的數學思想為依據。因此,二者是有密切聯系的。我們把二者合稱為數學思想方法。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的靈魂,那麼,要想學好數學、用好數學,就要深入到數學的「靈魂深處」。
《數學課程標准》在總體目標中明確提出:「學生能獲得適應未來的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這一總體目標貫穿於小學和初中,這充分說明了數學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在小學階段有意識地向學生滲透一些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可以加深學生對數學概念、公式、法則、定律的理解,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思維能力,也是小學數學進行素質教育的真正內涵之所在。同時,也能為初中數學思想方法的學習打下較好的基礎。在小學階段,數學思想方法主要有符號化思想、化歸思想、類比思想、歸納思想、分類思想、方程思想、集合思想、函數思想、一一對應思想、模型思想、數性結合思想、演繹推理思想、變換思想、統計與概率思想等等。
為了使廣大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能很好地滲透這些數學思想方法,筆者把這些思想方法比較系統地進行概括和梳理,明晰這些思想方法的概念,整理它們在小學數學各個知識點中的應用,並就如何教學提出一些建議。
一、符號化思想
1、符號化思想的概念。
數學符號是數學的語言,數學世界時一個符號化的世界,數學作為人們進行表示、計算、推理和解決問題的工具,符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數學有了符號,才使得數學具有簡明、抽象、清晰、准確等特點,同時也促進了數學的普及和發展;國際通用的數學符號的使用,使數學成為國際化的語言。符號化思想是一般化的思想方法,具有普遍的意義。
2、如何理解符號化思想。
《數學課程標准》比較重視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並把符號意識作為數學與代數的內容之一給出了詮釋。那麼,在小學階段,如何理解這一重要思想呢?下面結合案例做簡要解析。
第一、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學量關系和變化規律、從特殊到一般的探索和歸納過程。如通過幾組具體的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歸納出加法交換律,並用符號表示:a+b=b+a。再如在長方形上拼擺單位面積的小正方形,探索並歸納出長方形的面積公式,並有符號表示:S=ab。這是一個符號化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模型化的過程。
第二、理解並運用符號表示數量關系和變化規律。這是一個從一般到特殊、從理論到實踐的過程。包括用關系式、表格和圖像表示情境中數量間的關系。如假設一個正方形的邊長是a,那麼4a就表示該正方形的周長,a2表示該正方形的面積。這同樣是一個符號化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解釋和應用模型的過程。
第三、會進行符號間的轉換。數量間的關系一旦確定,便可以用數學符號表示出來,但數學符號不是唯一的,可以豐富多彩。如一輛汽車的行駛時速為定值80千米,那麼該輛汽車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成正比,它們之間的數量關系既可以用表格的形式表示,也可以用公式s=80t表示,還可以用圖象表示。即這些符號是可以相互轉換的。
第四、能選擇適當的程序和方法解決用符號所表示的問題。這是指定完成符號化後的下一步工作,就是進行數學的運算和推理。能夠進行正確的運算和推理是非常重要的數學基本功,也是非常重要的數學能力。
3、符號化思想的具體應用。
數學的發展經歷了幾千年,數學符號的規范和統一也是經歷了比較漫長的過程。如我們現在通用的算術中的十進制計數符號數字0~9於公元8世紀在印度產生,經過了幾百年才在全世界通用,從通用至今也不過幾百年。代數在早期主要是以文字為主的演算,直到16、17世紀韋達、笛卡爾和萊布尼茲等數學家逐步引進和完善了代數的符號體系。
⑶ 小學數學的教學理念與策略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內發展的過程。小學數學容課堂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
⑷ 小學數學的教案怎麼寫
首先要吃透教材,把教材的編寫意圖弄明白,讀懂參考教學用書很重要.
其次要備學生、專備課文屬、備自己,有教學思路
教案的格式:一教學內容分析;二教學目標(分為認知目標,技能目標,情感目標)三教學重點與難點;四學習者特徵分析;五教學策略與設計;六教學過程(重點);七教學評價設計;八課後反思及自我評價.
⑸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重難點一般怎麼寫
數學作為一門具有很強邏輯性和連續性的學科,是每個小學生都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小學數學重點是基礎知識的掌握基和學習,學習數學的標准就是能夠對該學籍范圍內的題目進行正確的解答.考察公式概念是小學數學重點要掌握的知識,下面這幾個學習方法帶你學好數學.
(同學們開講)
學習小學數學重點就是注重學習的方法,但是也需要學生有堅持不懈的精神.勤學多問不恥下問是學習的良好態度,他們會把你帶到一個更高的層次,掌握好學習方法,你會對每一天的新知識充滿興趣.
⑹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與教學策略問題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反思
老師都有這樣的感受,好的教學設計是教學成功的一半,教師在教學中合理設計,加上老師潛移默化的指導對教學成果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如何使用教材教學,是對教師教學評價的依據之一,但不能否定教材的編排具有邏輯的意義,因此,如何內化學生成為自己的認識,是要教師在課堂中如何使用教法進行加工,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思想素材,使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最後概括為自己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訓練,尤其是數學教學,更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設計合理的教學模式,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思維的敏捷和靈活,撇開事物的具體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質屬性,從而獲取新的知識。
一 設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積極探究。
這種教學設計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的作用,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探索問題的能力。例如:在一年級「10以內數的組成」教學中,是這樣設計「7的組成」,設計如下:
師:你們到過市場買過菜嗎?
生:有著不同的回答。
師:你們都有愛吃魚嗎?(愛)。
師:很好。因為魚含有豐富的鈣、鐵、蛋白質等,對我們身體有用的物質。
師:請同學們看上黑板,下面老師讓大家來數一數黑板上的魚(出示7條魚的教具),誰來數一數黑板上老師掛了多少條魚?
生:學生爭先恐後地回答(7條)。
師:你能用算式來表示你是怎樣數的嗎?請同桌同學相互討論寫出你們的算式,看誰寫得最多、最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生:學生通過思考交流,然後各自說出自己的演算法
生:我把它看成3條魚加上4 條魚等於7條魚,列式為:3+4=7 。
生:我把它看成2條魚加上5條魚等於7條魚,列式為:2+5=7
生:我把它看成1條魚加上6條魚等於7條魚,列式為:1+6=7
……
師:你們說的都對。
師:最後反饋小結 。
在教學中做到了:1、 在教學中既根據自己的實際,又聯系學生實際,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樣的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大的吸引,抓住了學生認識的特點,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學生很快就掌握了數「7」的合成,達到了預先教學的效果。2、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生活動意識。3、在教學中也提出了質疑,讓學生通過檢驗,發展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4、合理地提問與討論發揮課堂的群體作用,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達成獨立、主動地學習、積極配合教師共同達成目標。5、整個課堂教師始終保持著師生平等關系,不斷鼓勵與贊賞學生,形成互動。
課後又思考:如果能上用多媒體展示小朋友參與到菜市場購買魚的情景,並從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課堂教學會更生動些。
二、 設計質疑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慾望,促使學生主動參加實踐獲取新知識。
又如自己在教學「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的教學設計:
師:前面我們學習過正方形、三角形、矩形、梯形,這些圖形的周長是取決於什麼?它們的公式各是怎樣的?
師:我們先回顧一下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正方形的周長取決於什麼?周長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生:取決於正方形的邊長,即:C=4a
師:正方形的周長和它的邊長是什麼關系?為什麼?
生:周長總是邊長的4倍,因為四條邊長相等。
師:矩形的周長又取決於什麼?周長計算公式是什麼?
生:矩形的長和寬的和:即:C=2(a+b)
師:矩形的周長和它的長寬的和的關系是什麼?為什麼?
生:周長總是等於寬與長的和的2倍;因為矩形兩條對應邊相等。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圓的周長計算公式,圓的周長取決於什麼呢?為什麼?
生:(通過思考後,發現圓的直徑不同,圓的大小也不同)圓的周長取決於的直徑,直徑不同周長也不同。
師:圓的周長與直徑之間又有什麼樣的關系呢?有沒有象正方形、矩形那存在著一個固定的倍數關系呢?如果有我們就能夠根據這個倍數關系來推導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對不對?(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實驗、操作、學生自我質疑、最後發現公式)
在這個教學自己做到了: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鋪墊,在課堂中學生通過質疑、實驗後歸納出圓周長和直徑之間的倍數關系為3倍多一點。筆者趁機引入π,順利地完成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的教學。2、筆者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充分發揮和利用學生的智慧能力,積極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3、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意了思維方法的培養,充分調動學生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4、教學中創設符合學生邏輯思維方式的問題情境,遵循了創造學習的規律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分析、比較、綜合。
三、 創設問題情境,以情引趣,激活思維。教師的教學具有趣味地、合理地提出的問題同樣引起學生積極探索,產生求知慾望。而補充知識的引導更能使學生發散思維,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在四年級教學「分數的分數的加法時」時的設計。
師:出示蘋果的教具問學生你們都有吃過蘋果嗎?
生:吃過。
師:如果你媽媽買回的蘋果只有一個,而你又要把蘋果分給你的爸爸和你的媽媽,你會怎樣分呢?
生:思考後匯報,有的平均分三等份,有的分成四等份。
師:提出分成四等份的情況,如果你爸吃了一份,吃了幾分之?(四分之一),如果你媽媽也只吃了一份,剩下的由你自己吃,你應該吃了幾分之幾?
師:出示條件:有一個蘋果,小明吃了這個蘋果的2/4,爸爸吃了這個蘋果的1/4,
師:看了這些條件你可以提出什麼問題?
生:小明比爸爸多吃了幾分之幾?
生:爸爸比小明少吃了幾分之幾?
生:小明與爸爸一共吃了幾分之幾?
生:剩下幾分之幾還沒有吃?
……
師:你們提的問題都很好。
然後按照學生所提的問題一一解決。讓學生從這些問題中通過觀察、分析、比較、綜合得到分數的加法規律是:「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減。」
這樣設計的教學特點是:1、重視課程的開發,也重視生活實際的數學概念,充分利用直觀教學,遵循學生的具體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認識規律。2、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推動學生積極思考,勇於探索的精神。3、重視理解與鞏固相結合並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性相結合。4、給學生鋪設合理的思維空間,補充問題的方法,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5、樹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有趣味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6、設疑問題具有嚴謹性與可接受性相結合,使學生在探究新知識輕松地獲取知識。7、重視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遵循從簡單到復雜的認識規律,創設情境既符合學生實際,為探究、認識新知識的結構奠定基礎。
自己在教學中堅持不斷反思、不斷總結,深深體會到:教師的教學設計准線不同對學生的智力與非智力因素有著直接的影響,學生要養成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取決於一個教師教學中充當怎麼樣角色。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教育者來說,應「以人為本」,而不是以知識為本。教師對每一節課多付出心血,並不意味著成了正比例。要對每個學生充分了解合理設計教學,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起,才能觸動學生的學習動機,才能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⑺ 如何改善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學策略
課堂結構四個方面入手,分析改善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若干對策。一、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含義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一般是指,在實現基本教學目標的基礎上,追求更大的教學效率與教學效益。其核心在於教學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在這里,所謂「最大的教學效率與教學效益」,通常是指教學的實際效果至少不低於同類的一般水平。當前倡導的「關注課堂教學的有效、高效」,實際上在於倡導教學要有價值、有效果、有效率、有魅力。 二、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若干對策(一)改善課堂提問體系,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師生的交流和互動,誘發學生數學學習的原動力。課堂提問是師生交往、互動、理解對話的重要手段。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很多種情況下往往藉助課堂提問來完成的。在這里有效的問題是指能誘發學生深入思考、積極回答,並由此而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那些問題。這些問題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常常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即通過它們來影響學生動手操作,或者誘發學生深入思考,開展深層次的數學思考和交流。而有效的課堂提問,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課堂中的提問,引發學生主動思考,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個體的全面、健康、可持續發展。1、調控課堂提問的難度2、調控課堂提問的頻度3、調整課堂提問的等候時間4、利用鑒別課堂提問有效性的重要指標—— 沉默率
⑻ 小學數學教學策略有哪些
一、准備的策略 1、分析教材 新教材具有聯系生活、注重學生個性發展、注重建立探索式的學習方式等特點。作為教師要充分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挖掘新教材內涵,利用新教材課程新的優勢,用好、用活教材。上課前的課時分析時應考慮的諸多因素,如:本節課教學重點、難點是什麼?;教材內容與課時教學目標的實現是否是必須的?;需要補充什麼或是刪減哪些?;需要調整什麼或是融合哪些內容?;數學思想與數學方法如何滲透?;教學如何導入又如何結尾? 2、分析學生 「知彼知已,百戰不殆。」能否實現有效教學,關鍵在於能否備好自己的學生。我們可以這樣分析學生:學生是否已經具備了進行新的學習所必須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學生是否已經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學目標中要求學會的知識和技能?沒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樣?哪些知識學生自己能夠學會?哪些需要點撥和引導? 3、處理教材 把握教材中豐富的信息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教材的使用價值,有效利用教材資源。教學時,教師根據教學需要還可以改變教材的呈現形式或調整、補充教材資源,使學生產生學習的慾望。也可利用學生生活中的或當地特色的學生感興趣的素材為教學所用,大膽、合理地進行補充、開發新的信息資源,並進行重新設計,使之有利於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更好地體現新的教育教學理念。 4、設計預案 教學之前根據新的課程理念、教材的編寫意圖、影響學生課堂情感的因素、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生原有的情感反應狀況、教師本人的教學風格、手段和方法,從而策劃出符合實際而又風格鮮明的教學預案。在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包括縱向的教學順序和橫向的師生交往形式,教師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多種教學藝術,優化教學結構,預設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並採取相應的對策,即對整個教學過程所進行的一種有準備的、有意識地預設。 二、實施的策略 1、轉變教師角色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一觀點已逐步被廣大教師接受,但話語層面上的認同並不能自然生成相應的教學行為。怎樣合理地組織教學活動?怎樣恰當引導學生探究、交流?怎樣以學習共同體一員的姿態,使教師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夥伴?這些問題讓我思考著、探索著,並要求我們實實在在地轉化為具體的教學行為。 2、引導自主探索 課堂教學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陣地。教師要進行開放式教學,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在時間、空間和學習方法上體現一個「放」字,確保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更多,自主選擇學習方法。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用眼觀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發現和掌握數學知識。力求做到:問題讓學生提,疑難讓學生解,方法讓學生悟,思路讓學生講,錯誤讓學生析。 3、關注體驗感悟 學生的體驗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與單純的模枋,更多的是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體驗、感悟。一位老師這樣設計「10的認識」:先從生活中找「10」:10個手指頭、一(10)班……小朋友興趣盎然,紛紛舉例。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影密切相關的情景,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 4、強化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合作的精神和競爭意識,有利於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新教材提倡課堂學習活動化,因此可以把學生分成各種各樣的合作小組,進行角色表演、游戲、做分工、完成項目以及陳述、討論、辯論等。但要注意兩點:一是使每個學生都有自己明確的合作任務,每一位都有事可做,有話可說,有問題可想;二是要創設合作的氛圍,並採用多樣化的合作方式。 三、反思的策略 教師自我有效反思可貫穿教學全過程。課前反思:學生的學習狀況、課堂上可供挖掘和利用的課程資源以及教師本人的教學風格、手段和方法;課中反思: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要拘泥於原有的教學設計,要根據課堂上的實際狀況及時作出調整,隨時思考教學策略的運用是否妥當等,及時對原有的教學設計進行「二度設計」;課後反思:教學目標是否達到了?如果達到的話,有哪些標志?事先的設計與實際的進程之間的差距如何?如果有,你是怎麼處理的?教學中還存在哪些問題?哪些是關鍵性的問題?你打算在後繼的教學中如何解決這關鍵性的問題?在教學中有無讓你印象深刻的事件?如果有的話,記錄下來。通過反思進行總結,通過反思加以調整,通過反思實現發展。 總之,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效益,我們教師要在數學理念上堅持改革創新,開拓進取,努力開創小學數學教育的新天地,在教學實踐上,堅持「扎實有效」的原則,努力把新的教學觀念體現在每一個教學活動之中,使我們的數學教學走向求真、求美、求簡的境界。
⑼ 如何創新小學數學教學策略
隨著人類社會的迅速發展,創新一詞不僅被廣泛的應用到經濟和社會的改革領域,而且也被運用到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創新性開發上。小學教育是整個教育的基礎階段,小學數學更是小學教育的基礎性學科,因此基於這一點我們必須要對小學數學教育理念和方式的創新,有更深層的認識,我們要本著對學生未來負責的態度,切實做好小學數學教學的創新工作,使得小學數學的教學水準得到明顯的提高。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弊端
(一)教學的模式相對落後
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推進,要求小學的數學教育應該注重課堂互動性和趣味性的提高,讓課堂變得更加的開放和富有活力,讓孩子在提高數學知識的前提下,可以從另一方面提高孩子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讓孩子在各方面得以全面的提升。但是目前的大多數小學的數學教育只是簡單意義上的按照教學計劃的照本宣科,小學的數學教師只是依照現有的教材給孩子講授知識,沒有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學習的程度進行個性化的教學和規劃,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這種教學的模式不利於學生積極的思考,忽視了學生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而且會讓學生漸漸失去學習的興趣,也束縛了學生個性的成長[1]。
(二)教學內容缺乏創新
小學數學的教學很重視理論上的教學,這就使得教學的內容過於單一,甚至在數學的教學中主要是題海戰術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缺乏創新性的方法讓學生提高做題的技巧,提高做題效率和正確率。另外由於教師平時不注重教案的更新和課題的研究,所以數學的教學和教育受到教育內容的約束,這就使得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讓學生的思想變得很守舊。因此學生不光是學習知識,更重要是學習方法和技巧。
(三)學生的情況不均衡
由於每個學生的數學水平參差不齊,這使得學生的數學教學顯得異常的艱難,因為每個孩子的水平不一致,而且每個孩子的智力發展情況也是極不均衡,因此學生接受和適應新鮮事物能力也有所不同,但是目前一些學校的小學數學教育就忽視了對於不同個性孩子的培養,而且家長和老師對於學生的數學教育並不重視,認為小學的數學教育只是簡單的數學計算,這種現象一旦出現就會對學生的數學學習造成阻礙。
二、小學數學教學的創新性對策
(一)充分利用現代技術體現教學內容
進入網路信息化發展的時代,而且現代的新興技術的應用范圍也更加廣泛,而且小學生對現代技術的接受速度也非常快,教師在數學教學當中應該充分利用微信和網路技術對教學的內容進行推廣,使小學的數學教育更加具有趣味性和生動性,使得教學的內容更加多元化。新興技術的應用使得學生的學習方式得到逐步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技巧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改善;另一方面,作為教師也應該積極轉變以往的教學模式,積極利用新技術豐富自己的教學內容,要尋找新的教學方法,使得自己的授課形式和內容進一步得以拓展。學校和教師應該積極開展教學實踐活動,並且對於創新性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進行深入的探討和驗證。教學創新之後,要想使教學模式創新經驗得以應用,就要對其創新成果進行全面的論證,確保其創新成果滿足實際需求[2]。
(二)對教材進行深入研究
教師應該以學生目前的思維發展水平為依據選擇教材,為學生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對新知識得以充分接受,通過新知識與原有知識之間的相互作用使新的知識與原來的知識融匯貫通。首先,小學數學教材應包含思維激發方面的內容,在教學創新和提高上,教材的選擇也是教學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基於這一認識,在小學數學教材選擇和應用中,需要保證教材中包含思維激發的內容,以此滿足開發學生思維模式教學的目的。其次,小學數學教材應具有提高計算能力的內容。計算能力的提高可以為小學生未來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而且計算能力的培養也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創新過程中,應保證教材內容中含有計算能力培養和提高。再次,小學數學教材應該包含有新舊知識接續的內容。小學數學教學創新首要注意的是新知識和舊知識的相互銜接和續接。為此,在教材選擇中,應含有新舊知識接續的內容,保證小學數學教學創新能夠在形式和內容上得到高度的統一,使得孩子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與認知的高度統一,從而促進孩子身心的發展[3]。
(三)提高學生課堂的主觀能動性
教師應該積極的引導學生主動的去思考數學問題,教師應該根據小學生自身天性好動和可愛的本性的特點,教學的設計時盡量考慮教學形式和內容的趣味性,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得對以後的學習充滿信心;另一方面,教師在課堂上應該選定一個習題,讓學生通過這個習題找出不同的解題技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而且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和同學進行交流和探究,提高了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成績好的學生帶動落後的學生,使得班級的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