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學讀書交流會怎麼開
讀書會方案
一、讀書會主題:最是書香能致遠
二、讀書會前安排
1、讀書會主持人:祁琛夫,沈連舟(並負責寫主持詞)
2、評委與觀眾:全體初三三班同學
3、本次讀書會採取以小組為單位的加分制度(a1a2展示次加四分,b1b2展示次加六分,小組展示次加八分,台下互動、評價次加兩分,根據內容評選兩個最佳展示小組,各加十分)經統計後,四個獲勝小組獲得主持人准備的獎品,讀書交流會方案。
三、讀書會展示形式:
1、讀書會開始時,採取抽簽形式臨時決定個人或小組的展示順序。
2、讀書展示時,可以小組成員集體展示,也可以推選個人展示(每組1-2次機會,若小組展示一次,時間控制在3-4分鍾;若小組展示兩次,每次時間控制在2分鍾左右。
3、讀書展示的內容為近兩個周所讀的書目,展示方式可以是選取片段或進行全書展示,展示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朗讀,賞析,寫內容梗概,展示讀後感、表演、演講,也可以做「ppt」輔助展示。
讀書交流展示活動安排
一、
活動主題,讀後感《讀書交流會方案》.「激揚文字,豐富心靈。」
二、
活動時間.大約在11月28或29日下午活動課舉行。
三、
參加人員.兩名主持人(已定,沈連舟和祁琛夫)、全班同學及老師們(若有興趣參加)
。
四、
活動流程。
(1)准備:每位同學將自己十一月所讀的書拿好,提前可以先寫好讀後感和書評,准備交流展示.主持人寫好主持詞。
(2)主持人首先念主持詞,把握好氣氛和時間(5到8分鍾)
。
(3)示意同學可以上台交流展示.同學們可以自製幻燈片展示;同時可以分享讀書收獲、讀讀自己的書評;可以對書中的優美片段進行展示、賞析;還可以好書推薦,推薦一些自己喜歡、新穎並且有意義的書籍,說明書的概況、作者信息及推薦理由(展示方法不局限於以上幾種,歡迎更有創意的展示方式.時間:35到40分)。
(4)主持人念結束詞,並宣布活動結束(2到3分)。
備註:(1)展示的同學提前做好准備,每人交流2至3分鍾.主持人可以選擇舉手的同學,也可以隨意抽取(舉手的同學優先)。
(2)展示的同學進行物質(待定)和精神獎勵(把分數加在語文或總表上.a1,a2展示加3至4分;b1,b2展示加3至5分)。
(3)要求傾聽的同學對主持人和展示者表示尊重,主持人可以隨意抽取同學進行點評及適當獎罰
。
〔讀書交流會方案〕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② 小學教師怎樣培養學生行為習慣班主任交流課件
我們要培養一年級孩子哪些方面的習慣,怎樣培養這些習慣? 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曾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意思是說,在兒童時期養成的習慣,會伴隨孩子一生,影響孩子一生。不管這個習慣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當然好習慣受益終生。今年是我們整個教育系統的「習慣養成年」,下面,我就和大家談談要培養一年級孩子哪些方面的習慣,怎樣培養這些習慣。 第一:要培養孩子哪些方面的習慣: 一、學習習慣 (一)科學購置學慣用品 我們小學生所使用的學慣用品,要根據年齡特點,有所選擇。選擇的原則是「有利於學習,使用方便,不影響生長發育。 1、書包。家長最好為孩子准備雙肩背式書包。雙肩背式書包可以使兩肩受力均勻,同時促使直背挺胸,起到糾正形體的作用。家教 2、鉛筆、橡皮與卷筆刀。鉛筆的一端總是印有H、B、HB……不同的字母,這些字母是標明鉛芯軟硬程度的代號。H表示硬鉛芯。B表示軟鉛芯。家長應為孩子選擇標有HB字樣的鉛筆,有這種標記的鉛筆,其筆芯硬度適中。寫出字的顏色也合適。從鉛筆外形看,三稜柱、六稜柱形的鉛筆,孩子握著舒適、穩妥。桌面即使稍有傾斜,這種鉛筆也不易滾落到地面上摔斷筆芯。鉛筆的數量最好是5枝左右,上學前一天晚上削好,同時在鉛筆桿上用不幹膠貼上自己孩子的姓名,以便遺失後認領。關於橡皮,香橡皮、繪圖橡皮比較好用的一種,孩子能擦得干凈。我們家長應教會孩子怎樣使用轉筆刀。 3、文具盒。家長最好為孩子選擇帶磁鐵蓋的塑料文具盒。鐵皮鉛筆盒,邊緣鋒利且掉在地上會發出響聲,影響上課。文具盒上的圖案,不要過於花哨復雜,否則圖案吸引著孩子,會分散他上課聽講的注意力。 (二)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1、做好課前准備工作 有一句話叫做「成功總是為有準備的人而准備。」一個人的准備工作大到一項工程、一次競選,小到一次作文、一次上課,讓孩子學會事前准備,養成做事有準備的習慣,從課前准備工作開始培養。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在課間休息時,就把下節課中的課本等用具放在課桌左上角,上課前兩分鍾進教室,坐在坐位上,趴在桌上靜息,臉都面向左邊。這一點,我們班主任老師將對孩子詳細要求和督促。 2、正確的寫字姿勢。 一年級新生,年齡年齡趨向於五、六周歲,他們手部肌肉才開始發育,做精細動作的能力較差。握筆寫字,對低年級小學生來說是比較費勁的,而且兒童學習寫字的過程,正是手部肌肉發育的過程,因此要掌握正確的握筆方法。因此,對於孩子的字是否寫得特別勻稱先不必過於苛求,能做到整潔就可以了。但寫字姿勢一定要正確,保護好眼睛,遠離眼鏡這個負擔。 3、獨立完成作業,先作業後玩耍。 培養孩子養成先完成作業再玩耍的好習慣;每天查看孩子作業是否認真,讀、寫、算、默、背是否過關,有問題及時補救,並簽字證明;保證「三個一」:一張桌子、一盞台燈、一個安靜的學習地方。注意不要讓孩子邊看電視邊做作業或做作業邊吃東西等。 4、每天閱讀。 鼓勵孩子學兒歌、聽廣播、看課外書和新聞節目等,為孩子准備幾本有益的課外書籍並督促他每天定量閱讀,養成讀書的好習慣。(有的班級規定了學生每個星期學會說一個故事,來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為以後寫作文打基礎)孩子多看書,有助於孩子的閱讀寫作能力的提高。 5、每天交流。 抽出一點時間,與孩子聊天,在交流中了解孩子的學校生活,了解孩子的想法,所遇到的困惑等等,並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多說出心裡話。老師會安排學生每天寫幾句心裡話。(日記的雛形)久而久之,學生的寫作能力會潛移默化的提高。 每天家長最好抽出十五到二十分鍾時間,和孩子一起看書,並為孩子大聲讀故事或者與孩子一起講故事。能使高孩子的識字能力,朗讀能力,也能開闊孩子的視野,鍛煉了口語表達能力,一舉多得。 6、遵守時間。 准備一個小鬧鍾,並教會孩子看鍾表。父母要有意識地規劃好孩子的作息時間,調整孩子的生活起居習慣及常規,養成孩子自己准時就寢,准時起床的習慣。您最好能與孩子共同製作一張作息時間表,並貼在孩子看得到的地方,並要求孩子一定要按照時間表去做。(最好買那種帶時針、分針表盤的鬧鍾) 三)合理安排作息時間 孩子入學後,生活方式和活動內容將要發生很大的變化,在孩子即將入學時,家長應該為孩子重新安排適應小學生活的作息制度。在調整作息制度時應考慮這樣幾個問題:怎樣才能保證按時到校上課;怎樣使孩子提高學習的效率,做到既有時間學習,又有時間娛樂。要處理好以上幾方面問題,在執行作息制度時應重點掌握好以下兩個環節。 合理規定並嚴格執行睡眠時間。睡眠不足與學習負擔劇增是一年級小學生普遍遇到的一個矛盾。無論是從幼兒園升入小學或是由家庭轉入小學的孩子,他們都習慣較長時間的午睡,而入小學後,基本上取消了午睡(夏季除外)。但是,小學生腦力勞動的負擔量卻大大超過了學齡前兒童,如果不用保護性措施調整高級神經活動緊張度,必將降低學習效率,結果事倍功半。睡眠是一種保護性措施。兒童經過睡眠,可以消除疲勞。大腦皮層細胞重新開始興奮。保持旺盛的精力。這樣才有可能更好地從事第二天的學習活動,一般來說,一年級小學生至少需要10小時睡眠。才能消除一日緊張學習活動後的疲勞。只有晚上按時(8:30~9:00)入睡,兒童才有可能做到早晨按時(6:30~7:00)起床,睡眠充足才能使孩子上課時頭腦清醒,精力充沛,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接受知識。這樣可以縮短課後做作業的時間,將餘下的時間用於閱讀課外書,或娛樂活動。 二、行為習慣 1、養成良好的坐姿習慣 一個人的坐姿顯示出這個人的精神狀態和個人修養。而且良好的坐姿對自己的身體有益處。對人的眼睛也是一種享受。要讓學生從一年級起就逐步養成良好的坐姿習慣。讓學生坐時腰挺直,兩腳平放在地上,"眼離筆尖一天,手離筆尖一寸,胸離課桌一拳"正所謂"坐如鍾"這樣既穩當、美觀又科學。 2、養成有禮貌的習慣 自古以來,中國人民就以親善、禮貌而著稱於世,禮貌是人際交往中相互友好和尊重的橋梁,反映出人的道德品質,俗話說"觀其行而知其言,聞其言而知其人"。 所以,對小學生禮貌習慣的培養要從一年級就開始。要讓一年級小學生知道想獲得別人的尊重,自己首先要學會尊重別人,對別人有禮貌。碰到長輩、老師要主動上前問好,碰到同學要主動打招呼。在公共汽車上碰到傷殘病、老人等要主動讓坐,學會說"請、謝謝、對不起"等文明禮貌用語。並且,為了讓學生養成的禮貌習慣得到以鞏固,我在班上經常開展一些活動,如:讓學生回到家對家人說一句或幾句自己以前沒有對家人說過的禮貌用語,像"請媽媽為我檢查一下作業"。之類的話。用這樣的辦法來讓一年級小學生從點點滴滴中懂得並初步養成有禮貌的習慣。 3、養成愛衛生的習慣 愛衛生是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座城市、一個國家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體現。因此一定要培養一年級小學生愛衛生的習慣,就不僅僅成為一句口號,而是必須見諸行動的具體事實。可以讓一年級孩子從最簡單的做起,不亂扔垃圾,將上課用的廢紙用一個塑料袋裝起來,下課後倒入垃圾桶。可以為孩子准備一塊擦布和一卷衛生紙,分別用兩個塑料袋裝起來,擦布用來洗碗,衛生紙用來擦桌椅,正是在他們擦桌椅、洗碗過程中,讓他們體會到要創造一個清潔、衛生的環境是不容易的,要保持這種環境、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就必須愛衛生,養成愛衛生的好習慣。 4、養成勤勞的習慣 現代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而現在的孩子更是生活得相當優裕,根本不知怎樣做是"勤勞","節約"又為何物。 在學校里,我們老師將引導學生積極參加集體勞動,具體落實到每天的清潔掃除中,掃地擦地、擦黑板、擦窗戶、擦桌椅等;在家裡,我們家長要多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掃地、擦桌椅、擇菜、洗菜、等等。這樣從學校、家庭二方面共同培養一年級小學生勤勞的習慣,促進他們盡快地養成。 三、生活習慣 1、早睡早起。 每天應在八點時做睡前洗漱,八點半進入夢鄉,第二天早上六點起床. 您如果擔心孩子沒有吃好早飯,可以為孩子准備一袋牛奶,在第二節課課間喝,有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 2、自己收拾書包。 讓孩子根據課表檢查裝什麼書。前一天晚上要把書裝好,鉛筆削好,本子放好。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家長代勞,就使孩子失去了自己照顧自己的機會,到學校後,自己整理書包的孩子上起課來,會更自信。畢竟,您不會想為他整理六年的書包吧,培養孩子自理能力,從現在開始。 3、自己背書包。 自己背書包上學,是孩子的權力,也是他們的義務.這是在告訴孩子:學習,是他自己的事,不能要別人為他代勞.背上書包,能培養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責任感.請把書包還給孩子背吧! 家長如果事事包辦代替,孩子就永遠也長不大。(我們會考慮到學生書包重量,讓孩子按課表帶書。) 4、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父母可教會孩子一些入學必需的生活技能,如穿脫衣服,系鞋帶,整理書包,遇到困難會尋求幫助,行走時不要跑、跳、不在馬路上玩耍,會用鑰匙開門,倒開水等。不把玩具帶到學校。 5、養成自我保護的習慣 在幼兒園時,由於人數及活動范圍的原因,不管孩子在什麼地方玩,都在老師的眼皮底下。所以,有什麼事情、問題,老師都可以馬上看到並處理好。而一旦進入小學生活,孩子們的活動空間活動能力相對來說都要大的多,老師卻不可能一天到晚跟在你屁股後面,這樣難免會與同學發生一些摩擦、碰撞、口角、甚至一些危險。所以在入學前,家長們要教育孩子學會保護自己。如走路不東張西望,游戲時不跑得過快已至剎不住車而摔倒,不惹是生非,天冷穿衣熱了要脫衣等。 第二:怎樣培養孩子的這些習慣: 1、及時表揚 表揚是對學生好的行為作出肯定的評價,它能促進學生的上進心,使學生的行為越來越好。所以,家長一定不要吝嗇自己的表揚之語,尤其是"對行為習慣很差的學生要善於發現他身上的'閃光點',以此作為改造的契機,及時加以表揚,把缺點轉變成優點"。 2、言傳身教 因為一年級的孩子對家長懷有信賴感,因而,在日常行為習慣方面,家長更要嚴格要求自己,並且時刻注意各行為的規范性。 3、適當的物質獎勵 一年級孩子有很強的榮譽感,他們非常渴望能得到老師的物質獎勵,如:一朵小紅花、一個吹塑紙做的心蘋果、一面小紅旗,一顆小小的五角星等,都可以使他們的榮譽感得到滿足,並激勵他們做得更好。 4、家長常與各科任老師聯系 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不是在一個地方,一種課上能培養好的,而是在學生所有活動、學習的場所。所以家長要經常班主任及各科老師聯系,交流學生的習慣養成情況,關注學生的行為動態並根據出現的行為習慣問題,及時商討出教育的方法。這樣由家長、班主任、科任老師合力形成一張網的模式全方位指導就可以更全面細致地培養該班日常行為習慣。促進一年級小學生日常行為的養成和鞏固。 三、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一)快快樂樂上小學 孩子上小學了,這是他人生道路上的第一個重大事件和轉折點。除了在物質上做好一切准備外,家長和教師還要特別注意為孩子營造一個積極良好的情緒氛圍。讓孩子對小學生活產生嚮往、渴望學習、渴望與他人交往,要讓孩子感到上學是一件好事,是光榮的、值得驕傲的事。平時家長可以在與孩子交流中傳遞出這樣的信息"你長大了,上小學了,爸爸媽媽真高興""我們家的小學生,做起事情來就是不一樣了",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為自己的成長而高興,為自己即將的小學生活感到自豪。 家長還可以和孩子一起准備上學用的各種物品,可以帶孩子走走上學的馬路,在家長給孩子講故事時,可以告訴他:"這些好聽的故事都寫在書里,等你上學認識了字,就能自己看了,還能從書里知道很多爸爸媽媽不知道的更好聽的故事呢!",這些方法可以有效保持和延遲孩子的有益學習動機。 與快快樂樂准備上學相對應的,我們也看到有些家長的入學教育是非常錯誤的,應與糾正。 比如,學業成績是父母最重視的核心問題,望子成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如果家長將這種渴望過多過早的轉嫁給孩子,動輒就嘮叨要好好學習,一定要拿第一名……這樣做會令孩子感到壓力驟增,與幼兒園的"玩"的反差太大了會嚴重影響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情緒,對今後漫長的學業之路影響甚大。 另外,有個別家長用學校和老師來嚇唬自己頑皮的孩子。比如說:"等你上學了,看老師怎麼管你"。還有家長片面強化學業的沉重和艱辛。比如說:"玩不了幾天了你,上學了你就沒時間玩了"。學齡初期的兒童心理承受能力較弱,這些話會引發孩子的恐慌和厭惡心理,恐懼老師、恐懼學習。有些孩子甚至還會引發生理上的不適症狀:比如發燒、失眠等,這樣會更加影響孩子的學業,形成惡性循環,家長應該引起高度重視,避免這樣的不當言行。 (二)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很顯然,上小學後「時間」這個概念會更多地出現在孩子身旁周邊。較之幼兒園的相對鬆散的作息時間,小學的作息時間更為緊密和嚴格。從早上起床時間到路上交通時間,再到上課時間、活動時間、作業時間、休息時間、上床睡覺時間等等都環環相扣。從作息時間的變化看,幼兒園的入園時間並不十分嚴格,早來一點,晚來一點都可以,但是學校要以時間來保證各個環節的嚴格執行,所以很顯然孩子要比上幼兒園時要起得更早了,給早餐和路上留出足夠的時間,督促孩子按時上學。 家長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持久性,小學生上一節課要能保持40分鍾以上的注意力,這個能力是需要練習的,比如可以讓孩子畫一張內容豐富復雜的畫,講一個較長時間的故事。 課間十分鍾,是孩子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要逐步培養孩子形成「十分鍾有多長」的時間概念,學會合理利用這段時間,比如上廁所、喝水、到操場活動一會兒。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懂得什麼時間應該做什麼事,並一定要堅持做完;什麼時間不應該做什麼事情,並能夠控制自己的願望和行為。比如該寫作業時一定要認真寫,寫完後收拾利索才能去看電視和玩。有些家長自從孩子上學後就不再給孩子自由活動的時間,這樣做是不科學的,應該給孩子一定的時間自己去支配,但要加以引導。 要培養孩子做事不要拖拉,每天一定要養成按時睡覺的好習慣,使一天的生活富有規律,保證有充足的體力和精力來面對小學生活。 (三)入學需要具備良好個性品質 大多數的孩子入學時還沒有良好的與人交往的能力或較穩定的情緒,形成這一切需要時間和訓練。他們需要相關的個性品質,來適應學校生活。 其中包括: 自信——孩子自我感覺良好,相信自己能夠成功。自信的孩子通常更願意嘗試新事物,並且在第一次嘗試失敗後再做努力。 獨立——孩子應該學會獨立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有獨立做事的強烈動機和基本能力。 動力——要培養學習動力,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和探究的慾望,增強孩子的求知慾。 好奇心——必須保持孩子天性中具有的好奇心,使他們能夠從所有的學習機會中獲得樂趣,鼓勵孩子主動發問,切忌類似「怎麼那麼多問題」 的反感情緒的語言。 毅力——讓孩子學會做事善始善終,懂得凡是教師要求做的事情都應努力完成。如:知道每天值日生所要做的事情;教師布置的作業必須完成;明確在每項活動中教師要求自己做的事情,並學會做完,不半途而廢。 合作——孩子一定要能夠與他人相處,學會與人分享快樂和遵守公共秩序,主動幫助他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入學前的安全教育不可少 孩子上到小學後,他的活動范圍和時間都要比上幼兒園時大很多,接觸的事物也多很多,再加之小學的老師一般不會把太多地精力放在關注孩子的生活上,孩子在學校內外自由活動的機會大大增加了,這時也是孩子容易出現各種危險的時候,對於即將上學的孩子來說,必要的安全教育必不可少。 上下學路上的安全常識要記牢。不管是不是有家長陪同孩子上下學,注意交通安全都是很重要的。家長應該充分利用路上的時間和機會,給孩子講解交通安全常識。 小孩子判斷是非的能力弱,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識,也缺乏自我保護的能力,這時家長一定要教給孩子一些安全常識和方法,比如放學最好和小夥伴結伴而行;在路上如果遇見不認識的人時,不隨便告訴陌生人自己的家庭情況和住址,不要陌生人東西,不跟陌生人走。要教孩子熟悉用110電話報警,會向周圍人尋求幫助、出現意外時向信賴的人求助的應急方法。 在校園內要自己學會保護自己。孩子在學校內有一定的時間可以自由支配。他可以去操場玩,可以和其它小夥伴玩,而孩子好奇心強、行動易沖動、缺乏必要的安全經驗的特點可能會導致一些危險。比如孩子玩大型器械時不自量力,和別人玩一些危險游戲。家長要引導孩子注意保護自己,知道自己身體的哪些部位特別要保護好,知道在樓道里不追跑打鬧、不做危險動作,不猛跑,不亂扔東西,樹立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獨自在家時要注意安全。家長要反復告誡孩子哪些東西是不能自己隨便動的,比如電插銷、煤氣灶、刀子等,明確告訴孩子不能爬開著的窗戶、不能玩憋氣的游戲。同時,在有家長陪同下,由家長逐步交給孩子使用各種工具的技能和方法,減少孩子的好奇心。 (五)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 很多家長在孩子升入小學之後,都淪為「陪讀」、「侍讀」,而且對這種狀況感到無可奈何,「孩子小,記不住作業」;「不看著她,她就不寫作業!」 孩子初上學在家做功課時,家長給予適當的指導與幫助是必要的。但有的家長在孩子做作業時總是陪在旁邊,一切准備工作由家長給做,有了困難家長馬上予以解決,做作業時家長盯著,做完作業由家長檢查、改錯。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久而久之,孩子會形成一種依賴心理,不陪就不讀。孩子的學習自覺性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都難以形成和發展。 怎樣從「陪讀」的角色中解放出來,讓孩子獲得獨立學習的能力和習慣呢? 首先為孩子創設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孩子上學後,家庭是孩子學習的重要場所之一,家庭學習環境的准備是一項重要內容。您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為孩子創設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 給孩子准備獨立的學習小空間,可以是房間的一個角落或單獨一個房間,有一張小書桌,一個小書櫃即可,重在安靜、整潔。 學具的准備:書包、文具盒 、直尺、削好的HB鉛筆幾支、圓頭小剪刀一把、橡皮數塊(沒有圖案的)。所有的文具只要實用就行,切忌玩具化、高檔化。 當然,以上幾點只是物質上的准備,僅有這些還不夠。孩子做作業時家長忌在家中看電視、打麻將或頻繁地問這問那,而應該讓孩子獨立地完成作業。家長也應有意在一旁看書、看報給孩子以潛移默化地影響。 不要 「陪讀」並不是說不要去關心、幫助孩子,家長應每天查看孩子作業是否認真,讀、寫、算、默、背是否過關,有問題及時補救;家長還要幫助孩子學會學習。例如,低年級的孩子學習粗心,往往不會檢查作業。為了培養孩子學會檢查,家長可根據孩子的學習內容出些題目自己做,讓孩子當老師來改爸爸媽媽的錯。這種做法不僅會引起孩子的興趣,而且在批改卷子的過程中就自然培養起仔細檢查作業的能力。 據有經驗的教師說,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主要在小學低年級。所以,孩子入學後家長應注意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按時完成作業,不拖拉;專心做作業,不磨蹭;作業本保持整潔,不亂塗、亂撕等。生活不要包辦,養成孩子自己查看課表、整理書包、帶好一切學慣用品;放學後與孩子多交流在校學習了什麼,以便家、校的配合,督促孩子更好學習;鼓勵孩子學兒歌、聽廣播、看課外書和新聞節目等,為孩子准備幾本有益的課外書籍並督促他每天定量閱讀,養成讀書的好習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將對孩子今後的學習大有益處。 培養孩子熱愛學習、熱愛學校、熱愛老師的情感:一般剛入學的兒童都是非常喜歡和尊敬老師的,對老師的情感常常是推動兒童喜歡上學、努力學習的動力。老師和父母都應重視這份情感。有時父母常說自己的孩子。我講話你一點都不聽,老師的話跟聖旨似的!這種消極的語言不講為妙。當然,父母在孩子面前議論和批評老師更是不恰當的。 孩子入學後,作為家長還應多與老師聯系,及時溝通了解孩子的情況,給予有效幫助。家長一定要支持孩子參加學校里的各項活動,讓其充分展示自我,鍛煉能力;(孩子學了特長就是要他們大膽的充分的去展示自我的)。還應強調的一點是不允許孩子在學校與家中有相反的行為表現。 在學校學習期間,不要讓孩子把玩具和零食帶到學校,也盡量讓孩子不帶零花錢,懂得節約。體育課當天要穿好球鞋,美術、音樂等科目要按老師要求帶好相應用具,有校服後每周一升旗請提醒學生穿校服。 總之一句話: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最重要。 最後,送一句話給各位家長朋友們: 請不要走在我們的前面,因為我們不是追隨者;請不要走在我們的後面,因為我們不是領導者;請與我們同行 ,一起走向同一方向——培養好你的孩子我們的學生。
③ 小學閱讀課教案
教學內容:
人教版實驗教科書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課本同步拓展第五課《雞媽媽的新房子》 閱讀目標:
1、激發學生閱讀童話的興趣交流閱讀感受,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習慣。
2、通過指導童話《雞媽媽的新房子》,獲得課外閱讀的學習方法。
3、讓學生了解閱讀途徑,感受語言文字的美,積累語言,從而達到教學延伸的目的。
閱讀重點:
指導課外閱讀的方法。
課前准備:
多媒體課件、兒童歌曲唱片、學生讀書筆記。
課前預習:
課前閱讀童話《雞媽媽的新房子》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播放《老鷹抓小雞》歌曲。會唱的同學拍手跟著唱。
老師問:這首歌寫了什麼動物?(老鷹抓小雞)
對你們真棒,這節課讓我們走進童話,閱讀描寫雞媽媽的文章。
二、學習童話《雞媽媽的新房子》
1、談話導入:
這節課,老師帶大家走進童話城堡:出示課題:走進童話故事。
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2、介紹前言、目錄。
出示故事書,打開前言。老師講解:從前言可以知道書的大致內容。你們接著看目錄,目錄下面是故事的題目。目錄里的故事在幾頁,我們一看就會知道。
3、推薦童話作品:《雞媽媽的新房子》
這節課老師就帶同學們走進童話故事《雞媽媽的新房子》板書課題。
(3)小學教師讀書交流課件擴展閱讀
低年級閱讀教學課堂,「一問一答」 的碎片化教學方式仍占較大比例。學生在教師的細碎問題里亦步亦趨,學的時間和空間緊促、狹窄,這樣的教學不僅不利於學生知識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也不利於他們思維、情感、審美等的發展。採用問題化教學,則把「學」的責任和任務都移交回學生讓「學」真正地在課堂里發生。
問題化教學是指以一系列精心設計的類型豐富、質量優良的有效教學問題(教學問題集) 來貫穿教學過程,培養學習者解決問題的認知能力,發展高級思維技能,實現其對課程內容持久深入理解的一種教學模式。
低年級閱讀課,識字寫字、流暢朗讀、理解積累、語言運用等涉及的知識點會比較多。因而,低年級閱讀的問題化教學,我們可以定位為圍繞兩三個主問題,引導學生和文本、教師、編者之間開展真正意義上的對話。這兩三個主問題的設計,必須是優質的、具有統領性的,讓教學環節簡明又富有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