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包括哪些方面
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包括 計劃管理、教學目標管理、教學過程管理、質量管理、教師管理、學生管理、教學檔案管理。
教學管理的任務有:
1、制定學校教學工作計劃,明確教學工作目標,保證學校教學工作有計劃、有步驟、有條不紊地運轉。
2、建立和健全學校教學管理系統,明確職責范圍,發揮管理機構及人員的作用。
3、加強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質量管理。
4、組織開展教學研究活動,促進教學工作改革。
5、深入教學第一線,加強檢查指導,及時總結經驗,提高教學質量。
6、加強教務行政管理工作。
主要內容有:
過程管理
教學過程是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與教學目的和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雙邊活動過程。這個過程是由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和手段等要素構成。教師是教學過程的主導因素,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因素,教學內容和手段是教學過程的客觀因素。教師教學的過程是由備課、上課、課外輔導、作業批改、成績考評五個基本環節所構成。學生學的過程是由課前預習、聽課、復習鞏固、考查、掌握和運用五個基本環節所構成。教學過程的管理,也就是如何按照教學過程的規律來決定教學工作的順序,建立相應的方法,通過計劃、招待、檢查和總結等措施來實現教學目標的活動過程。
業務管理
教學業務管理是對學校教學業務工作所進行的有計劃、有組織的管理活動。教學業務管理是學校教學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決定著學校教學管理的水平。
質量管理
教學質量管理是按照培養目標的要求安排教學活動,並對教學過程的各個階段和環節進行質量控制的過程。學校教學管理的中心任務在於提高教學質量。
監控管理
教學監控分為教學質量監控(可歸科組管理)和教學過程監控(可歸年級管理)。所謂教學質量監控,就是根據課程對教學的要求,對教學的過程和情況進行了解和監測,找出反映教學質量的資料和數據,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提出糾正存在問題的建議,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促進學生學習水平的提高和教師的專業發展,從而保證課程實施的質量,保證素質教育方針的落實。監控是過程,評價是結果,目的是促進。
❷ 簡述小學教學與教研的關系
小學教學與教研的關系:﹙一﹚建構教學平台,促進教研成長
1、加大教育理論學習,促進教研成長。網上學習與網下學習相結合,學習有關教育教學理論,既能及時了解教改動態信息,開闊視野,又能提高教育教學理論水平。
2 、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加強對教師業務能力的培訓,積極搞好校內的校本培訓,在校內開展名師視頻學習和校內公開課交流活動。同時還有針對性的地組織教師參加各級各類的聽課觀摩活動,不但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而且能夠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
3、通過教研,提高教師教學的水平。
每次作課的教師,均在各方面展示了自己的高素質。老師始終面帶微笑,教態親切、自然、普通話標准,語言准確,富有感染力,教師的范讀情景交融,把學生帶入如夢如幻的美景之中。教學語言流暢,板書美觀工整、新穎,教態大方,駕馭課堂能力強。部分教師設計製作的課件很好,運用自如。
﹙二﹚抓好校本教研,促進教學實踐
1、根據期初制定好的教研工作計劃,根據學科特點,深入開展各科的校本教研活動。做到研訓一體原則,既有教研課的觀摩研討,又有專題性的理論學習。使每一次的活動都對大家有一定的觸動。
2、積極參與一課多研活動。通過活動,增強教師之間的互相交流、互相了解、互相學習。
3、結合中心校的教學工作計劃,把如何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和開展「走近、走進文本,走出文本」的校本教研作為校本教研的重點。
4、注意總結經驗。每學期,教師都能按要求做好教學反思,能積極把理論與實踐相聯系,有意識的把實踐上升為理論撰寫成文章。
❸ 小學教研活動制度
***小學校本教研製度
新課程的實施,將教學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學校。建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以校為本教學研究制度,是當前學校發展和教師成長的現實要求與緊迫任務,也是深化教學改革的方向和重點。根據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教育部《關於改進和加強教學研究工作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的精神,結合校本教研管理辦法及我校工作實際,特製定本制度。
一、校本教研指導思想
校本教研要以新課程為導向,以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為宗旨,以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的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為對象,以教師作為研究的主體,強調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性研究,研究和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總結和提升教學經驗,形成民主、開放、高效的教研機制,促進學生健康、主動的發展和教師專業化成長,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學習型組織,推動課程改革目標的全面落實。
二、校本教研總體要求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進新課程實驗的實施及提高教師素質。因此,校本教研的立足點必須放在教學和課程改革實驗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上;著眼點必須放在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上;切入點必須放在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上;生長點必須放在促進學生發展和教師自我提升上,推進新課程實驗。 切實加強對新課程實驗教學研究工作的領導,校長要負總責,分管校長直接抓,科研、教務部門負責具體抓,建立層層管理、逐級落實、全員參與的教學研究管理與活動機制,確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實處。
三、校本教研工作目標
1、更新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人才觀、質量觀、學生觀。
2、以新一輪課程改革為導向,深化培訓工作,加強隊伍建設,提高以校為本的教研與培訓工作水平,以培訓增後勁,用教研促發展。
3、了解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本學科發展動態,加強理論學習與教學實踐的聯系,不斷探究學科改革的突破點,促進每位教師專業的發展,提升創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適應教學改革與課程改革需要。
4、了解國內外教育科學研究最新成果,能獨立開展教育科學研究,提高自我反思、自主發展能力,在當地的素質教育過程中發揮示範作用。
5、通過學習、借鑒、引進、交流,進一步深化語文「自能學習」、數學「問題自主解決」課題實驗,不斷探索研究適合學生特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方法,推動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6、建立以校為本的教研與培訓制度,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全面提高教師的素質,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水平。
7、解決教學實際中的困難和問題,總結、推廣教學經驗,探索教學規律,推進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開展。
8、探索出以校為本的教研與培訓的實施策略和操作技術,形成以校為本的教研與培訓的典型案例。
四、校本教研主要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為核心要素,以理論學習、案例分析、校本論壇、教學反思、結對幫扶、經驗交流、調查研究、問題解決、協作解決、教學咨詢、教學指導、說課、聽課、評課、課改沙龍、骨幹教師與教師對話、專業人員與優秀教師合作論壇等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製度,並通過教學觀摩、教學開放、骨幹教師獻課、優質課競賽等活動,為教師參與校本教研創設平台、創造條件。靈活運用開放式教研活動、促進式教研活動、針對式教研活動、學科整合式教研活動等多種教研形式,以「問題——設計——實踐——反思」的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1、自我反思。教師的自我對話。教師結合課改發展需要,對自己的教育行為進行思考、審視、分析。結合教師專業發展需要,自己制定專業提高學習、個人教研學習計劃,並根據學校校本培訓計劃內容,自行學習和對自己教學行為進行分析,提出問題,制定對策。
2、同伴互助。教師與同伴的對話。以教研組或課題組為互助載體,以教師或教學遇到的問題為研究內容,促進教師與同伴的對話。注重「以老帶新,以強帶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聲,在一個群體中有不同思想,鼓勵教師大膽評點,各抒已見,為解決問題提供新思維、新思想、新方法。
3、專業引領。教師與專家的對話。一方面聘請校內外教育教學研究專業人員或專家來本校進行專業指導,直接解決教師們思想和教學中的問題;另一方面鼓勵教師從專業的著名刊物或互聯網上學習,引進先進教育思想,藉此將教改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進學校,促進我校教師素質提高。
五、校本教研具體制度
(一)校級領導管理常規制度
1、校長是第一責任人,要身體力行。校長負責抓校本教研,制定校本教研製度,指導學校教導處與教導處制定校本教研計劃,發動全體教師積極參與校本教研,督促和評價學校校本教研工作。
2、校級領導帶頭學習教研理論並參與教學研究,舉辦專題講座,向教師介紹教學研究方法,指導各部門開展校本教研,成為教師的真誠同伴和專業引領的核心力量之一。
3、校級領導各負責一個研究課題或子課題,親自參與校本教研活動,及時了解研究動態,發現問題並及時給予指導。
4、校級領導要充分挖掘校內教育資源,整合教導處、德育室等機構的校本教研力量,形成教學、科研、培訓為一體的校本教研機制。
5、學校按計劃確保校本教研經費到位,供購買資料、派教師外出學習培訓、請專家講課及其它校本教研活動,保證校本教研的順利進行。
(二)教研職能部門管理常規制度
1、學校教導處具體負責校本教研工作,確定學校課改課題,以課改課題統領學校課程改革。
2、學校教導處負責校本教研具體策劃,組織課題組組長、兼職教研員,定期學習理論,舉辦課題講座、科研沙龍、交流研討,舉行信息交流會或讀書匯報會。負責校本教研職能部門的常規管理工作,組織教研組成員開展理論學習及實踐指導。
3、部門負責人的主要任務為:
①自覺參與校本教研活動,提高教師科研素質。
②組織教師學習教育理論。
③組織好師徒結對,切實開展幫扶工作。
④根據教研組或課題組的需要進行必要的指導與幫助。
⑤每學期聽課20節以上。
⑥做好宣傳工作,及時向各級各類媒體宣傳報道校本教研情況。
⑦每月組織一次教學例會,校長、主任、兼職教研員、教研組長參加。
(三)教研組管理常規制度
1、教研組是學校組織教師開展教材、教法研究,探索教學規律,進行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的業務組織單位。
2、教研組的設置由教導處一年一定,原則上設中心教研組組長1人,年段或學科教研備課組組長各1人。
3、教研組長由教務處聘請業務能力強,教學經驗豐富,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和組織能力的教師擔任。各教研組長要配合教導處抓好日常教學管理和教學科研工作。
4、教研組組長的主要任務為:
①按照學校要求,結合學科教學實際,開學初制定可操作性和科學性強的學期教研組工作計劃。
②組織教師進行教學常規建設,實現備課、上課、作業布置和批改,課外輔導,學業成績考核評定及課外文化、科技活動等基本教學環節的科學化、規范化和制度化。
③組織教師進行校本教研的常規系列活動:理論學習、觀看錄像、鑽研教材、集體備課、評價研討。正確把握課程改革與課程標準的基本內涵,以理論學習與實踐觀摩相結合,使全體成員領會教材的編排體系,明確單元教學的重難點及內在聯系,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促使學生的素質提高與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④每學期至少組織全組教師開展3次相關主題的研討會,圍繞三維目標的落實,制定本學科教改實施計劃,不斷總結經驗,探索規律,學習和推廣本校和外地經驗,結合日常教學開展連續性研討,以此改進教學。
⑤帶領本組教師申報教育研究課題,每學年力爭每個教研組都要有課題(主題)研究,有主要研究方向和內容。
(四)備課組管理常規制度
備課組長在中心教研組組長的領導下,負責年級備課和教學研究工作,努力提高本年級或本學科的教學質量。
備課組組長的主要任務為:
1、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新課程標准、學科教材和教法,貫徹執行教研組計劃。
2、組織制定年級學科教學進度計劃、小課題行動研究計劃,報教研組並組織實施。
3、按照學校工作計劃和教研組工作計劃,擬訂出本年級本學期的教學計劃,並組織實施。組織集體備課組教師在個人獨立備課的同時進行集體備課。間周開展一次集體備課。做到:教學內容超前備;時間固定間周備;單元過關精簡備;學生學法分析備;課後反思仔細備;問題出現天天備。
共同研究:
(1)單元、章、節、課時的目的和要求;
(2)重點、難點、疑點、關鍵點;
(3)作業或練習;
(4)教學過程的組織和教學方法的選擇;
(5)統一進度,相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4、組織指導教師聽課、、輪聽課、觀摩課等活動。
5、做好學科的復習、出題、考試、評卷、成績統計和質量分析工作。
6、積極開展教科研活動,認真落實本組教科研課題,以教育科研促進教學質量提高。
(五)課題組管理常規制度
1、課題組是教師根據教育科研需要自行組織的業務組織單位。課題立項後,學校承認課題組成立,一般設課題組長1人,成員3人以上。
2、課題組成立後,隸屬學校教導處,按照課題計劃組織開展科研工作,確保課題研究順利進行。
3、課題組組長的主要任務為:
①組織學習教育科研理論,端正教育思想,明確工作方向。
②組織集體制定課題研究方案,明確課題組成員的研究任務。
③切實開展課題研究活動,包括理論研討、課堂實踐、測試統計、分析總結等,做到每次活動有計劃、有總結。及時向校教導處推薦組內教師的科研論文、經驗總結。
④每學期至少組織成員召開4次相關主題的研討會。
⑤定期向學校教導處匯報課題研究進展情況,有階段性總結並認真做好課題結題的各項准備工作。
⑥科學、規范地建立課題研究管理檔案。
(六)教師隊伍管理常規制度
1.認真積極參加上級部門舉辦的教研培訓學習、講座等活動,形成進行教學反思的習慣,外出學習的教師應做好學習筆記,回校後在相應范圍內及時交流、傳達,或者上「匯報課」一節。
2.每次校本教研活動,相關教師要按時參加並積極發言,與同伴互助,共同進步。
3.教師參加校本教研必須完成以下常規工作:
①按時參加教研組或課題組的校本教研活動,並把研究貫徹落實到課堂以及其它教育活動中。
②在開學初制定本學期個人教研的研究重點。
③必須參加學校組織的校本教研活動,並認真完成相關任務。
④每月至少寫1篇有較高質量的教學心得、反思、讀書筆記或課堂教學案例。
⑤每學期至少上1節研究課或指導1—2節研究課。
⑥每學年至少上交一篇研究性論文、教學案例或經驗總結。
⑦每學期教師聽課15節以上。
⑧自覺自學相關教學研究理論與教學案例,保持每周學一篇文章,每學期學習一本教育理論專著。
六、校本教研獎懲制度
1、每學期根據實際情況評比「優秀」教研組和「先進教研個人」,並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對校本教研活動中表現突出的教師個人,優先派出參加各級專業培訓。
2、屬於校本培訓范疇的活動,按實際學時給予計算繼續教育學分,報主管部門登記。
3、校本評價結果與教師個人年度考核及各類評優評先掛鉤,對校本教研工作漠不關心、無故不參加、態度差的教師不得參與年度考核,更不得參與各類評優評先活動。
❹ 紅河州中小學教學教研常規管理工作實用細則學習心得體會
通過對教學常規管理的學習,我們一定嚴格要求自己,按照要求,力爭學有所得,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教學常規管理有了新的認識。
通過對教學常規管理的學習,我們對新學期的教學常規管理工作有了新的認識。我認為新學期教學常規工作的首要任務是新課改要求下,積極貫徹新課程理念。在這個前提條件下,認真領會教學常規實施細則,我們只有理論聯系實踐,行動上才能跟上步伐。
二、嚴格執行有關規章制度。
1、實行常規管理的重要目的是維護學校良好的教育教學秩序,的行為習慣。而習慣的養成來自於「時間」,沒有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來約束,便沒有長期一貫的堅持執行,沒有一視同仁的嚴格要求,良好習慣的養成就會落實到實處,如我校制訂了客觀公正的量化考評制度,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全體教職工都能自學的遵守從而形成自然有序的工作氛圍。我認為只是一種手段,它是一種宏觀上的要求,一種客觀的、理性的教學常規的制度。
2、做到工作與考核離不開。工作到哪裡考核就到哪裡,考核是工作做的是否到位,工作質量如何的一種評價方式,沒有一個標準的工作考核方案,就很難評估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應此我們認為制定各項規章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並做到全面細致。
三、教學常規管理的安排、落實、檢查。
教學管理工作是學校工作的中心環節,應此我們認為我們要經常強調教學常規管理,工作如期落到具體、落到人、檢查及時、檢查到位,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如果我們疏忽教學常規管理的任何一個環節,教學管理容易變成癱瘓,教學活動很難正常有序進行,教學質量根本談不上。
四、各項校驗活動井然有序的開展
1、認真鑽研教材、認真備課,做到心中有數。上課時,對所有的知識點做到了如指掌,傳授時才能做到游刃有餘,這樣,學生就會在心裡佩服你,就會喜歡上你的課,上課時也會認真聽講。
2、認真組織安排有骨幹教師和經驗豐富的老教師的帶頭下開好每周教研活動,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取長補短。
3、組織好每期考試工作。並考後做好試卷分析和教學質量評價。
通過這次的培訓深刻認識我們的教育目標應該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推進課程改革,轉變教育思想,面向全體學生,加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努力培養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應此,做好教學管理工作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❺ 小學如何開展教研教學工作
如下作為參考:
一、抓學習,強研究,不斷推進課堂教學改革
二、優化教研常規管理,提高工作的實效性。
三、進一步做好教科研,提高教師科研意識和能力。
四、開展「達標課、示範課、優質課」教學研究活動,樹立榜樣和旗幟,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五、繼續實施「名師工程」,選拔、培養、一批能發揮骨幹示範作用的高水平教師。
❻ 小學教研評課模式有哪些
為了推動教研活動的深入開展,使教研活動落到實處,實現教研活動的科學化和系統化,實現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實現教學與研究相結合,提高教師業務素質,我們設計了「說課——講課——評課」三結合的教研活動模式,在學校教研組試行。
一、基本程序
第一步,說課。說課,就是教師面對其他教師,根據確定的課題,運用講述的方式,分析教材和學情,介紹教學設想及其理論根據。說課的主要目的,是引導教師研究備課規律,掌握備課方法。通常,每次活動只安排一人說課。語文說一課,數學說一課時。每課說課時間20分鍾左右。說課分研討性說課與評價性說課兩類。學校要把說課講稿印發給參加活動人員。參加活動人員要作好記錄,填好《說課、講課評價表》中有關說課的部分。
第二步,講課。這里說的講課,是指既有學生聽,又有教師聽的帶有研究性質的講課。即課堂教學這種講課的主要目的,是啟發教師領悟課堂教學規律,改進課堂教學方法。一般情況下,應該由說課的教師講課,講課的課題應該與說課的課題相同,語文,數學每次都只講一課時。若印發了說課講稿,可不印發備課教案。若設印發說課講稿,則必印發備課教案。聽課人員要作好記錄,填好《說課、講課評價表》中有關講課的部分。
第三步,評課。評課,是評價教師說課、講課的優缺點,著重指出這個課題應該如何說課,如何講課。評課的主要目的,是總結說課、講課的經驗教訓,找出改進的措施,加深教師對備課、上課規律的理解,提高教師教學研究的能力。教研組長要主持評課活動,作好評課記錄,填好《教研活動情況表》。全組教師都要積極發言。教研組長還要綜合大家的意見,填寫一份《說課、講課評價表》。說課、講課教師要認真聽取別人意見,作好記錄,寫出教學後記。最後,由參加該組教研活動的領導或教研組長評價這次說課、講課,評課方面的得失,指出活動的組織、紀律、准備等方面的優缺點。活動結束前由教研組長宣布下次活動的時間、地點、內容、專題等有關決定。
活動結束後,教研組長要將自己填寫的《教研活動情況表》、其他教師的《說課、講課評價表》及主講教師的說課講稿、教學後記等四種材料交學校存檔,並各自留好底稿。
二,主要特點
「說課——講課——評課」的教研活動模式,具有幾個明顯的特點。
(一)先進性。在這種教研活動模式中,說課是教育學、心理學、教學論與教材實際、學生實際、教學設想的結合,講課是教學設想與教學實際的結合;評課是教學評價理論與說課、講課實際的結合。通過「說課——講課——評課」,把理論與實際較好地結合起來了。顯然,講課是教學工作,而說課、評課則有教學研究的色彩。這種教研活動模式,把教學與研究也較好地結合起來了。總之,具有一定的先進性。
(二)有效性。在這種教研活動模式中,說課——講課——評課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有利於教師了解備課、上課的規律,掌握備課、上課的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利於教師認識教學研究的規律,掌握教學研究的方法,提高教學研究的能力,增加教研活動的深度。效果,應該是比較明顯的。
(三)可行性。這種教研活動模式中,講課、評課是教師熟悉的教研活動形式,不難實施。說課是新的教研活動形式,要說出理論根據,有一定的困難。但是,說課的內容與備課的內容大體相似,教師並不陌生;理論根據教學參考書上大都可以找到,教師也不難寫;教研室印發了說課的研究文章和講稿,教研員到學校作了講座,教師對說課有了一定的認識,實施並不困難。寫說課講稿固然要花一定功夫,但每個教師每個學期寫一篇說課講稿,不會造成教師過重負擔。並且,通過寫說課講稿,能提高教師備課能力,教師思想上能夠接受。以上看法,已為實踐所證實。
「說課——講課——評課」的教研活動模式在各學校研組試行以來,效果很好,受到了學校領導和教師的歡迎。只要我們認真實施,不斷改進,這種教研活動模式一定會逐步完善,為提高教師業務素質發揮更大的作用。
❼ 小學如何開展教研活動
如何開展教研活動
作者: 趙永菊 (通識 甘肅平涼靜寧二期通識二班 )
多數學校的科組長並不能真正起到組織教師有效開展教研活動的作用,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因為科組長自己平時從沒有看重自己組長的身份,當然也就對當組長所擔負的責任認識不到位,他們通常會認為這畢竟不是什麼行政職務,不必太認真。其二,是因為多數科組長在教研活動中並不能發揮導向作用,有的是因為組長雖然有水平但不好意思發揮自己的能力,有的是因為組長自己實在缺乏教研能力。
如今,我們學校已營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圍,形成了「知危爭先、重學思辨」的風氣,目前,我們將致力於「打造一支高素質的科組長隊伍」,並把該項工作作為學校教學管理的首要工作來開展,這也是提高學校辦學水平的先決條件。
一、科組長要因時而「變」,以「變」應「變」,方能勝任工作
「變」主要包括下列兩點:「變」檢查者、督促者與指導者為「平等中的首席」;「變」傳統教研手段為現代復合型教研手段。
當前的課程改革不僅僅是教學思想的變革,還包括著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手段與教學評價等方面的變革。實事求是地講,作為科組長,是與教師一同「走」進課程改革的,也並不比一線教師「高明」多少,甚至在某些方面還要「落後」一些。而在傳統教學環境中積累的一些教研「優勢」也盪然無存,甚或「阻礙」課程改革的推進。因此,科組長不但要確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努力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強化學科專業知識、信息技術知識的學習與掌握,不斷提高教學水平,還要轉變教研方式,由原先的檢查者、督促者與指導者「轉變」為「平等中的首席」。要做到這一點,科組長首先就要「沉」入基層,「沉」入備課組,「沉」入教室,「蹲點式」參與年級組的教研活動,「下水式」投入課堂教學中,「朋友式」指導教師與學生。更為關鍵的,科組長還應發揮好「首席」的作用:反思教學思想是否與時俱進,反思教學內容是否落腳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反思教學方式、手段是否改革創新,反思測試與評價是否關注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等等。而且要組織教師展開高效研討並提出有效的解決對策來。當然,這些「反思」與「研討」應該建立在充分尊重教師主體意識的基礎之上,才有利於推動科組教研的順利開展。
「變」傳統教研手段為現代復合型教研手段。「面對面」召開教研會議、組織集體備課等傳統教研手段有自身的優勢,但也存在諸如時間間隔大、指導缺乏個別化等問題。當前,制約課程改革順利推進的「瓶頸」就是如何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與駕馭文本教學的能力,而這些僅靠個人反思、同伴互助是遠遠不夠的,僅靠傳統教研手段來實施「專業引領」也是不夠的。科組長必須有效整合傳統教研手段的優勢與信息技術的優勢,努力創設數字化的教研環境,實施全天候教研引領。藉助現代復合型教研手段實施專業引領,積極開展網路教研,能夠彌補單一傳統教研手段帶來的不足,提升教研效率,放大教研成果,有利於引導教師快速走向專業成熟。
二、教研活動的目標、宗旨和理念
目標: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宗旨:在表現中體驗成功,在成功中感受快樂,在快樂中實現發展。
理念:自培、互動、共享
我們要以教學過程中面對的各種問題為對象,以教師作為研究主體,強調在理論指導下,在專業引領下的實踐研究。一要注重解決實際問題,二要注重教學經驗的總結提煉,三要注重教師理論水平與實踐能力的提高。
真正源自教師實際需求的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教研才是最具有活力的!
教研活動,本著讓老師提高的原則很重要。其實,每個老師都有上進心,缺乏的是有力的指導、支持,經常給老師提供一些具體可行的新辦法會受歡迎的,大道理誰都明白,說多了,就厭煩了。
大家一起討論,向優秀教師,向名家學習可以;以教研組為單位,大家互相說課,聽課,評課,效果也可以;再就是平時老師們可以把自己上課時的點滴體會記錄下來,定期交流也可以;聽課——評課——交流——反思——教研,教研活動與聽推門課相結合,及時掌握教師教學情況的第一手信息也可以。
把自培、互動、共享作為校本教研的核心理念,把「開展自己的教研,發表自己的見解,解決自己的問題,改進自己的教學」作為教研目的,讓每一位教師「把研究的東西做出來,把做著的東西說出來,把說出的東西再研究」,親身體驗「研——做——思——提升」這樣一個循環往復、螺旋上升的過程。(見教研流程)
三、打造書香科組,營造學習氛圍。
科組長如果能夠氣定神閑地研究教育教學及管理問題,就一定會帶動越來越多的教師做好教育教學研究工作。事實上也是如此,凡是教研風氣比較濃厚,教研活動真正抓出成效的學校,其管理者通常都能首先要求自己做好研究工作。這並不是說學校管理者個個都必須成為教研能手,關鍵是管理者必須是出於真誠,真正是要通過研究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這樣做了就能使自己成為校內教研活動的最好帶動者,既提高了自己又促進了別人提高,利己利人。
在進行學習時,一般可採取這樣的學習模式:讀書、學習→← 實踐、交流→← 反思、提升。科組長通過讀書學習,得到理論提高,能促進自己在實踐、交流中的研究、指導能力,能夠更有深度地對實踐進行反思,對經驗進行總結、提升。反過來,在實踐、反思中遇到的問題、困惑,又需要讀書、學習來解惑。從而形成這樣一個循環的學習模式。科組長組織開展讀書、學習活動要做到以下「四多四少」:多鼓勵、少批駁;多反思、少專斷;多探討、少強加;多現實、少形式。
四、建設獨具特色的科組
語文科組:沙龍式教研 數學科組:網上教研
英語科組:中西結合式教研 綜合科組:團隊合作式教研
(英語教師的教研既是討論教學中的問題,研究教學的藝術,又是提高自我,加強口語訓練的過程。)
五、如何開展教研活動
1、目標協作式。這種形式的教研是指某一個小組成員間密切協作,完成一個教學專題的研究。小組成員間是積極配合的,既動腦、動口又動手;目標是較小而具體的,可以是設計一個課例,討論一個案例,或是解決教師教學中一個困惑的問題。它的特點是教師向教師發出邀請,在科組長的組織和服務下,由教師主持,同伴與同伴座談、討論或觀摩等,大家積極思維,暢所欲言,說自己的認識,談自己的創意,共同配合,完成一個課件製作或解決一個問題等。所研討的問題都是來自教師親身實踐中,以教師熟悉的專業生活為原點,共同探索未知的知識,體驗共同的創造。小組教師都可以成為主角,人人成為主體,呈現出和諧協作的專業氛圍。
2、亮點展示式。這種教研形式多是指富有鮮明精彩亮點的觀摩教學活動,也可以是課例研討活動。在設計這種觀摩教學課時,通常是教研組與做課教師(骨幹教師)針對某個專題,突出某幾個亮點,共同研製、設計。大家的共同研製,一般要歷經苦心智,勞筋骨、共同創意、共同感到滿意的設計過程,然後再與更多的教師共同觀摩、討論。課後討論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在有意造就的和諧、溫馨的氣氛里,在科組長的激發引導下,讓上課教師說「自己的上課故事」,其他人饒有興趣地聆聽,體驗他講的感受,分享他的激動和快樂。一般來說,這類課教學亮點較多,問題較少,討論主要說亮點,問題不是不說,另擇其他形式。亮點展示實際上是教師專業的高層次體驗,與同伴討論,大家對做課教師的專業勞動進行賞識、肯定,這是體驗的又一次回放,使大家的體驗又達到一個高潮。其他教師也不甘落後,都亮出自己的閃光點,一幅幅動人和諧的氛圍畫面便會呈現在大家眼前。亮點展示能培養教師的成就感,使教師們產生幸福感,從而獲得職業信念。
3、舞台主持式。這種教研形式是讓教師以自己選定的教研問題,親自主持本次教研活動,讓教師走到教研的台前來。主持教研的教師(教困師)根據自己的實際困惑,選定題目,或列好提綱,以請柬的形式發給被邀請的教師,應邀教師把自己的見解或所提供的資料依時間安排表發往「專題周轉箱」(博客或郵箱)里,主持教師取出資料,進行學習、掌握等整理後,約定時間、地點主持研討。這種形式的教研從迎合教師個體的需要出發,吸引教師們參與進來,研究問題,研究材料,都有研究行動,都給予陳述機會,解決問題不追求「標准答案」。內容就在實踐的面上,形式親切靈活。大家在同伴的主持下,平等對話,體驗專業生活,讓教師真正成為教研的主體。教師教研的自覺、主動參與,使教研活動富有實效性,學校的教學研究風氣也可以得到濃厚。
4、案例分析式。這種教研形式是給大家提供一個或提供兩個相同相近的案例,激發並引導教師在討論過程中產生認知沖突,這樣教師能夠清晰的明辨一個理念或一種策略。為了能給大家創設一個寬松、親切的心理環境,使大家知無不言,常見的具體形式例如有「我說案例」、 「兩課一評」、「一課多式」等,這些形式的特點是能引起教師的發言興趣,能讓教師聯系熟悉的教學提供更多的資料和經驗,使大家都多多地受益。
5、校際交流式。它是指兩所學校相互選派教師到對方學校參加教研活動。這種教研活動,一般是甲校向乙校以校方的名義發出邀請,內容依據雙方實際需要協商而定,乙方教師應邀前來主持。不同思維的教師、不同學校、不同的地域風格的教學,易使教師開闊視野,打開思路。它在特點上仍然是易學好用,追求實效。雖然是外來學校的教師,但仍然是來自一線的實踐或共同面臨的挑戰,是教師所需要的內容。外校教師的「獨特性」,教學的獨特「風味」,可使本校教師耳目一新。所以,廣大教師從心理上更願意見識外校教師的思想或風格。中國有一句大家都認可的話:「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就是說別人能做好的事自己也能做好,別人在做的事自己也要做。請進來的教師能做好,本學校的教師就容易被調動被激發。實際上,兩所學校自發結成「友誼學校」、「連心學校」的做法,也大多屬教研上的交流,彼此皆有得意之獲。隨著這樣有實用價值的教研活動的常態化,不僅可以相互促進教研能力、提高教學水平,而且還增加了大家的友誼,促進共同發展。
六、抓住教師中的20%
國際上有一種公認的企業法則,叫「馬特萊法則」,又稱80∶20法則。其中一項主要內容是「80∶20管理法則」,企業將主要精力放在20%業務骨乾的管理上,抓企業發展的骨幹力量,再以20%的少數帶動80%的多數,以提高企業效率。
80∶20法則對科組管理也是適用的,在一所學校,真正擅長搞教研活動的教師,也只是占教師總數的20%左右,科組長重點抓好這20%的教研骨幹分子,支持他們鼓勵他們,既能促進他們深入開展教研活動,又能帶動80%的教師投入到教研活動中來。
科組長必須要處理好20%與80%的關系,要創造良好的環境,有利於20%的教研骨幹分子搞好教研工作,同時又要注意不能讓20%與80%對立起來,如果只讓20%的骨幹分子干,而讓80%的教師站在一邊做旁觀者,則會帶來消極的後果,不利於從整體上提高科組的教研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良好的教研工作環境應該是開放性的,不僅能夠保證20%的教研骨幹分子專心從事教研工作,而且對80%的教師充滿了吸引力,讓教師真正體會到,教研活動有利於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教研活動必須堅持科學精神,必須真正服從和服務於教育教學,離開了教育教學實踐,教研活動就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才是教研的真正出發點,教師對自己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才是最有價值的。
其實網上很多這方面的知識可以參考的!多學習來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