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作文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生活化個性化的語言
第一,扭轉小學生作文中長期普遍存在的概念化、程序化及抄襲、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等現象,改革傳統作文教學中的習作的模式化、評價的大套話等陳舊作文教學觀,從而培養學生健康個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落實新頒「語文課程標準的目標出發而設計的探索性教改實踐研究」。
第二 ,改變作文教學中無視學生的個性特點,教師忙於傳授布置,學生疲於接納應付而出現的懼怕習作的局面,摒棄缺少靈氣,缺少個性,給人「千人一面、百部一腔」的感受的文章,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獨立的見解,形成自己的作文風格,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從而培養學生健康個性,促進學生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發揮,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體現「新的語文課程理念探索作文教學的新策略」。
第三,針對教師評改學生作文慣用的成人處世哲學和經驗的語言,以及他們一貫遵從的原則和理論的高度上提出的種種苛求對學生作文帶來的壓力,我們主張與學生用人性的思想交流,用人性的語言傾訴,用人性的心態欣賞,這樣的作文教學,不同程度地促進了學生個性的發展,既然學生的生活空間是色彩紛呈的,那麼教師的評語就應該是百花齊放!
《標准》明確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為創造性地全面落實新課標對小學作文教學方面提出的要求,從而促使素質教育的落實,我們六年級語文組特研究本課題。
三、實驗研究的原則:
我們在這個課題的試驗中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自主性」原則:在整個實驗研究中,始終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形成能力,發展個性,盡可能多給學生創設表達需要的情境,激發學生作文的興趣。
2、「真實性」原則:寫作能力是構成學生語文素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文個性化的實驗一定要與之相關的諸如閱讀教學、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和實踐活動聯系起來,將作文個性化納入語文教學的整體改革中,使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得到全面的發展,鼓勵學生說真話、抒真情。
3、「實踐性」原則: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注重學生作文個性與各種寫作實踐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在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發展個性。
4、「創造性」原則:《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在寫作教學中,要激發學生展開想像和幻想,鼓勵學生寫想像中的事物。因此,鼓勵學生創新,必須貫穿整個研究的始終。
5、「因材施教」的原則:要重視學生的發展差異性,指導學生在寫作實踐活動中探索出適應自身特點的寫作習慣和寫作模式。在研究中既注重全體學生的穩定發展,又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進行訓練,再結合教師的分層指導,學生就能向著自己不同的學習目標發展,使人人有追求成功的動機,個個有品嘗成功的喜悅。
四、課題准備實施的理論依據和具體做法:
1、理論依據:
(1)、葉聖陶先生說過:「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葉老的話告誡我們,只有解放學生的心靈,關注生活,充盈學生的感性認識,才能寫出充滿靈氣的富有個性的文章。
(2)、新課標指出:「習作指導要有利於學生開闊思路,自由表達。新課程改革理論強調課程要促進每個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處理好知識、能力、制度價值觀的關系。要求我們面對每一名學生,必須尊重學生的發展需要,重視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別加強習作質量的個性化練習,為學生的全面的、發展的人服務
(3)、目前國內作文教學開始關注習作過程中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倡導個性化的語言,不拘於文體限制的表達方式,教學形式也更具人性化,更關注學生個人的感受。在多次參加全國「現代與經典」的全國小學語文教學觀摩研討會中,我們多次聽到薛法根在課堂教學的每篇課文中,總不忘記滲透習作,寫片段,小練筆,寫感想,寫體會,模仿寫……形式靈活多樣。學生的習作極具個性化生活化。還有張祖慶老師的《寫一個個性鮮明的人》的習作指導,涵蓋了如何讓學生的習作從生活中來,又還原於生活。讓學生把實實在在的生活中的人寫得生龍活虎,栩栩如生。給我們對學生的寫作輔導樹立了典範。
(4)、《學校創新性活動開展與幸福教育體系研究》中指出:為學生智慧和人格的同步發展創造最佳的環境和條件,使在文昌小學接受教育的所有學生都有理解幸福的思維、創造幸福的能力、體驗幸福的境界、奉獻幸福的人格。
習作是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體現,提高孩子們的習作能力是一個日積月累、潛移默化的過程。
2、我們的課題准備實施的具體做法是:
(1).課內充分利用教材,指導學生的習作。利用課文進行習作指導,抓住文中重點段落引導學生欣賞美詞佳句,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並訓練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段意及作者的寫作方法,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總結學法的習慣。
(2).閱讀中積累,擴大學生知識面。閱讀不僅能拓寬學生的眼界和知識面,還能幫助學生積累素材,豐富表達方式。因此,我們鼓勵學生多看課外書,並指導學生做好有效的摘抄。針對這一點我們不僅結合學校的「好書伴我行,智慧滿人生」的要求買課外書看,還每天布置閱讀作業,還要求學生做讀書筆記,寫讀書感受,背誦優美詞句。學會在作文中運用背過的日積月累、每日一句等。
(3).勤練筆。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寫作能力是在不斷實踐中提高的。「心由情動,文隨情發。」先讓學生「心動」,再讓學生「情動」,最後到「筆動」。
A、課文仿寫法:如學習了課文《山中訪友》後,也讓學生照著五自然段的樣子,和山中的其他朋友打打招呼。
B、小練筆:每學完一篇課文,都可以圍繞一個話題展開想像,進行寫作。如:學了《草蟲的村落》後,請你寫一寫自己觀察過的小蟲,注意展開想像,融入自己的感受。
C、續寫:例如學了《窮人》這課後,展開想像,桑娜抱回西蒙的兩個孩子後一家七口人是怎麼「熬」的?
D、寫感想:例如學了《懷念母親》後,你有什麼感受。如果有觸及你的心靈深處,寫寫你自己的母親。或者結合生活實際寫寫,六年級上冊二單元全部是愛國題材的課文,請根據當前的形勢,寫寫釣魚島的作文。或者寫寫「祖國在我心中」的演講稿。
E、寫片段: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隨時寫幾句感想體會,或者就某個話題寫個片段。這是所有教育專家們的一貫做法。聽教學大師們的課幾乎每堂課都會讀與寫緊密結合。
F、配圖寫話:就你喜歡的人、物、事、景,配上你的圖畫,寫出文章。
D、流動美文:對每天犯錯誤,尤其是課堂上不聽講的學生多布置一項作文。就是老師命題寫一篇600到800字的作文。作文本由老師買來,本子上只寫班級,不寫學生姓名。學生寫作文題的下面一行寫作者的名字。作文字數一個都不能少。比別人多的這項作文用三易通單獨告知該學生的家長,讓家長知道並督促完成。
(4).注重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放手讓學生說。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是緊密相連的。但是他們之間也存在著一些差別,書面表達可以先想好在書寫,而口頭表達卻需要邊思考邊講述,如此看來,口頭表達似乎更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學中放手讓學生去說,也是我們幫助孩子提高習作水平的舉措。
(5)、學會觀察:魯迅說:「如要創作,第一需觀察。」通過觀察,可以獲得生活的第一首材料。培養觀察,思考的習慣是學生養成良好習作的基礎。
第一,要有正確的觀察方法:首先抓住特點觀察,其次有順序地觀察,再就是在觀察中比較分析鑒別。
第二,拓寬視野。生活是寫作的唯一源泉。幫助學生睜開眼睛凝視萬物,豎起耳朵傾聽萬籟,敞開心靈感悟生活,讓真情在筆尖流淌。
第三,親近大自然。關注身邊的大自然,去了解大自然,認識大自然,在觀察中感受,這些感受便是珍貴的習作源泉。
第四,開展多彩的活動。各種活動,升旗儀式,精選幹部,野炊,遠足,運動會,詩歌朗誦會等。給學生多一些觀察空間,多一些交流機會。觀察是習作基礎,只有在對事物細致觀察的基礎上才能寫好文章。生活就是作文之源。作文的過程是學生走向生活的過程,是學生對生活的再創造與審美的過程。作文教學必須密切結合學生的實際,必須涉及其生活積累,挖掘其生活寶藏,從而觸發他們的情感和神經。
第五、走向家庭,在體驗家庭生活中寫出真情實感。家是一個港灣,是一張小床,家是陽光,是父母溫暖的陽光。平時我們要求學生用心去體會家庭生活中的喜怒哀樂、甜酸苦辣,或與爸爸媽媽一起去買菜,一塊兒乾乾家務活;或與爸爸媽媽在一起聊聊天,談談心,去體會家庭的溫馨快樂,去體會家庭中的親情,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
第六、走向社會,到社會上搜集作文素材。我們常常鼓勵學生走進社會,用自己一雙慧眼去洞察社會中的真、假、美、丑。讓他們從平凡的社會生活中,體察人物的情感,希望他們在習作中寫出自己的認識和體會。
⑵ 關於小學作文教學生活化的幾點探討
一直以來,作文教學都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要提高作文教學的質量,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注重作文課堂教學的生活化。作文源於生活,「生活化」作文教學能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水平,是新課改形式下作文教學的必然選擇。基於此,本文主要採取以下措施來實現小學作文教學的生活化。
一、注重小學作文教學內容的生活化
小學語文教師要實現作文教學的生活化,首先必須注重其教學內容的生活化,並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來達到這個目標。要實現這一點,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從兩個方面出發。一方面,小學語文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地去體驗生活,以此來讓學生提高對生活的認識,從而讓其從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隨時地將生活中的感悟以及美景記錄下來,以此來提高學生對日常生活細節的關注。另一方面,小學語文教師應根據教學的內容,適當地組織活動,並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到活動中去,以此來為其感悟生活提供機會和平台。同時,在活動結束後,小學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悟與收獲,並組織學生進行談論,以此來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和組織能力。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以「春遊」為主題讓學生進行寫作時,可以先組織一次春遊活動,並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去。當春遊結束後,小學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談談自己對這次活動的感悟以及所欣賞到的美景,並組織學生進行相關的討論。最後,再讓學生以「春遊」為主題進行寫作。這樣做,不僅有效的實現了作文教學內容的生活化,而且也提高了學生對生活的觀察力以及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從而有利於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二、注重寫作訓練方式的生活化
在學生生活中,課堂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在課堂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給予學生閱讀實踐的時間占據其生活的很大一部分。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實現作文教學的生活化,還必須注重寫作訓練方式的生活化,以此來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學生的寫作能力。要做好這一點,首先,小學語文教師應讓學生了解寫作素材是來源於日常生活的;其次,小學語文教師應告知學生相關的寫作技巧;最後,小學語文教師應在前者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相關的寫作訓練。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鯨》時,應在課後設計相關的練筆。如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以「鯨的自述」為題,寫一篇短文。這樣,就能夠實現寫作訓練方式的生活化。
三、生活作文表達方式要靈活,豐富生活作文的寫作內容
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觀察,以豐富生活,積累情感;多思考,以獲取靈感,提高認識;多練筆,以表達意願,鞏固技法。在小學作文教學中,語文教師要不斷拓寬學生生活的領域,引導學生從「我」的世界走向「周圍的世界」,從「我」的生活走向「社會群體」的生活。從作文課堂走向社會大課堂。一句話,要讓學生在作文中充分展示豐富多彩的物質世界、充滿幻想和想像的內心世界、五光十色的社會生活。做到了這一點,小學生能繪童心、露童趣、敘童樂,就能寫實在的事物、寫豐富的想像、抒發真情實感。多引導低年級的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了解、感受大自然的美妙、神奇,或者要他們走到社會上去,體驗社會生活的豐富多彩,再用筆把他們記錄下來。想寫什麼,就寫什麼;能寫一句,就寫一句;能寫幾句,就寫幾句。對寫的內容再配一幅漂亮的畫。寫得好,畫得好,及時鼓勵。「繪畫寫話」,學生喜歡,讓學生在快樂中學會作文!
四、作文修改貼近生活
評價活動必然是一個提供有效信息的過程,然後根據有關的信息及時進行反饋,作文評價是教師從學生的寫作中獲得教學各種反饋信息,便於制定相應的作文教學策略,改進教學效果,促進教學目標達成的工具。
學生的作文一般情況下,是由語文老師親自批閱,寫幾句評語,並給出分數。這樣沿著一種模式批改作文,往往存在著勞而少功的現象,老師辛辛苦苦的批改,學生卻只看重分數,並不能認真領會老師批改的意圖。
所以,作文評價要注意以下幾點:
1.多鼓勵學生。對於寫作水平好的學生,要及時表揚,提出較高的要求;對寫作差的學生,我們要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不能一棒打死,以免打擊孩子的自尊心,要給予鼓勵,讓他們樹立自信心,勇敢克服學習上的困難。
2.讓學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養學生的互評互改作文的能力,是作文教學中一項重要的任務。新課標評價提倡,要引導通過學生自己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學生之間共同探討,從他人身上發現學習中的優點和缺點,寫作視野會開闊;學生自改作文,促進寫作的積極性,在自我反省中做到「語不達意誓不休」。
綜上所述,實現小學作文教學的生活化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作文課堂教學的質量。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來實現作文教學的生活化。由於本文篇幅有限,必然存在不足之處。故而,這還需要我們進一步對如何實現小學作文教學的生活化進行探討和研究。
⑶ 新課標引領下的小學習作教學生活化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作文教學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大多數小學生怕寫作文,教師也怕教作文。
一、作文難,可究竟難在哪?
首先是教師方面存在的問題:
1.作文指導程式化。每次作文指導課都是ABCD,從審題到立意,從選材到表達,項目一樣不落,程式固定不變。
2.沒能從整體上把握小學各學段作文教學的要求與特點,忽視了小學作文教學的階段性和連續性,要求普遍偏高,沒有遵循作文教學循序漸進的原則,因而收效不大。
新課程標准對小學各學段作文教學有著具體要求:
低年級的寫作要求是:
(1)對寫作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
(2)在寫作中樂於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
(3)根據表達需要學習使用簡單的標點符號。(低年級老師也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寫話訓練,從小培養他們的習作興趣。從下學期開始,低年級教師也要對學生的作文進行批改,作為一項檜查內容。)
中年級的習作要求是:
(1)留心周圍的事物,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感動的內容。
(3)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4)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5)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
高年級的習作要求是:
(1)懂得習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
(2)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
(3)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像作文,內容全體,感情真實。能根據習作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學寫讀書筆記和常見應用文。
(4)修改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教師如果對習作教學的要求不明確,教學中不能按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進行循序漸進的訓練,就會造在學生在心理上埋下了寫好作文難的陰影。
3.作文教學指導過於細致,造成學生作文千人一面的現象。教師一上作文指導課,就讀範文,或不厭其煩的進行指導,包括如何開頭,中間怎樣寫更加具體生動,又應怎樣結尾,都一一詳細講解,反復強調。其結果卻是:教師指導越細,學生的思維就限製得越死,在寫作過程中越不敢越雷池半步,寫出的文章就難免千篇一律。因此,教科所的羅柏生老師提出習作指導課指導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20分鍾。
其次是學生方面存在的問題:
1.學習作文的態度不正確。多數學生習作之初就存在著畏難心理,在平時的 生活中又不善於觀察、積累。作文訓練中,常常採取:編:編一些不切實際,沒有做過的事情;抄:抄一些優秀作文選上的作文;仿:仿寫作文,事情一樣,只是改變人物;背:背優秀作文,考試時默寫在試卷上。這些自認為「省事有效」的方法。長此以往,必然停滯不前。
2.積累少,缺乏生活。許多學生還沒有養成看課外書的習慣,不注意進行閱讀和背誦,詞彙積累少,語言貧乏。文章空洞乏味,淡如白水。沒有學會觀察生活,在他們眼裡沒有什麼可以值得寫下來的精彩素材。即使有也因為過程印象不深,胸無點墨不知如何去寫。不會表達內心的真實感受,因而寫出的文章只能是一些空洞單調的流水賬。
一、教師要樹立正確的習作教學理念
1.突顯本體:《語文課程標准》指出:用語言文字與人交往就是作文。經歷一件事情,看到一樣東西,把它記下來,就是作文。因此,教師要讓學生明白作文一點也不神秘,只要會說話、會寫字,就會作文。作文就是生活本身的需要,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項目。
2.回歸生活 :作文是回憶生活。因此作文要求真、求實,要求學生寫真話、吐真情。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覺觀察,進行生活積累。有了對生活的積累,學生對作文就有了興趣,有了熱情。在此基礎上適當作方法的點撥,就能寫出好文章。
3.放飛個性 :《語文課程標准》要求:「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教學實踐證明,只有當學生能夠真正「自由表達」時,才能「情動而辭發」,才可能出現「有創意的表達」。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應引導學生把自己心中所想,口中要說的話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地寫下來。話則長,無話則短,用童心表述真實的生活,發表內心真實的感悟。
4.讀寫結合:葉聖陶先生說過:「閱讀和寫作都是人生的一種行為,凡是行為必須養成習慣才行。」閱讀重在「吸收」,作文重在「傾吐」。讀寫猶如天空中的雲彩。因此,只有讓學生多閱讀,讀中注意積累,厚積才能薄發。
二、觀念轉變了,那什麼是新課標下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有效策略呢?
小學作文教學要從培養寫作興趣入手,開辟兩種渠道,分清三個階段,抓住三個訓練,使小學作文教學構成一個科學的訓練過程,較好地解決作文教學中的難題。
1.重視激發習作興趣,變「要我寫」為「我要寫」。
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說:「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生出使學生作文豐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和詞語。」可見,興趣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內動力,當學生對作文產生了興趣,他們就會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地去寫作。怎樣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呢?
(1) 習作教學要打開學生的思路。
學生怕寫作很大原因是不知道寫什麼,無從下手,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因此,習作指導課上,教師的首要任務打開思路,設置情境,啟發想像,讓每個學生都有一種想寫的沖動,一種躍躍欲試的心態。這樣,作文就成了一種樂事不再是負擔。用「下水」文指導學生作文是一條捷徑、一個規律。下水文不僅能給學生一個很的示範作用,而且老師通過寫下水文,知道哪些地方會遇到因難,有了這種敏感,在指導學生寫作時,就看得更准,容易把學生點醒。
(2)學生品嘗作文成功的快樂。
誘發寫作動機的心理因素之一就「能獲得榮譽和利益的喜悅」。因此,教師要有一雙慧眼,善於及時捕捉學生作文中的亮點,哪怕是一兩句或一個片段,教師都要毫不吝嗇地去贊賞,以此增強學生作文的自信心。兒童涉世不深,社會文化水平不高,可能會在表達中出現一些幼稚可笑的話語或個性化的表達方式,教師要有一顆寬容的心,學會「蹲下來」,從兒童的角度去感受身邊事物、思考問題,去評價學生的作文。
另外還應引導學生之間開展「陽光評價」,學會欣賞同伴的好文章,學會以熱情洋溢的語言去鼓勵同伴,讓學生在互相贊賞中享受成功作文的驚喜與樂趣。
2.小學作文教學要開辟兩種渠道,
(1)從閱讀中學習作文
葉聖陶先生說:「通常作文,胸中先有一腔積蓄,臨到執筆,拿出來就是,是很自然的。」由此可知,多閱讀、從閱讀中得到「寫作的榜樣」,是作文教學的實質之所在。事實上作文所需要的遣詞造句、布局謀篇以及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也正是依賴於閱讀。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十分注意閱讀教學對作文教學的積蓄作用和榜樣作用。
課文是寫作的範例。通過對一篇篇精美範文的觀察、研習、化用(能動模仿),可以使學生從作者創作思路的「原型」之中,得到啟發,獲得規律性的寫作知識,獲得語言和語感的積淀,為學生寫作找到拐杖和依靠。「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正是從讀學寫、讀寫遷移的寫照。因此作文教學要正確處理閱讀與寫作的關系,抓住讀寫結合點,在積累上下功夫。首先,要與閱讀教學密切配合,有意識地在閱讀教學中穿插作文輔導,使學生從讀學寫,「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遺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方法」;其次,要引導學生廣泛涉獵課外讀物,體會寫作風格,領悟、借鑒不同的寫作技巧;第三,在積累寫作知識的同時,注意引導學生品賞、摘抄優美詞句,建立「語言寶庫」,積淀語感,積累語言。
(2)從生活中學習作文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葉聖陶先生說:「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習作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哪裡有生活哪裡就有寫作的源泉。因此,教師要主動挖掘生活中的習作資源,為學生提供活生生的體驗環境,引導學生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或親身經歷的事寫下來。並經常組織一些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並在體驗中積累寫作素材,為說真話、實話、心裡話提供寫作基礎。
3.分清三個階段 循序漸進
作文訓練從寫句子、寫話到寫片段再到寫成篇的作文,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4.突出三個訓練 提高習作能力
在作文過程中,要突出進行觀察、思維和表達能力的訓練,要結合起來進行訓練。
觀察
《語文課程標准》強調習作要「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積累習作素材」。因此,教師要正確引導,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生活、思考生活的習慣,用一雙慧眼去捕捉生活中可以利用的素材,為我所用。
思維
為了提高兒童的言語表達能力,發展自覺表象活動,我們在教學中必須重視培養兒童的想像能力。進行看圖說話寫話訓練,指導兒童練習把抽象的詞語作形象化描述,在閱讀後,或推測事物的發展續寫故事,或依據部分段落進行擴寫練習,或將課文表達的內容編成話劇、小品表演出來等等。
表達能力
在作文教學實踐中,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任何典型的材料、深刻的思想、精巧的構思,最後都必須藉助語言——這一交際工具才能把它們表現出來。語言表達的效果直接關系著兒童作文的質量。從為了提高兒童運用語言表達思想的能力,有效地幫助他們克服思想外化為口頭言語、書面言語時的困難,我們應該對兒童言語表達的心理生成過程及其特點作些探索。
5.重視習作講評:
講評的主要功能是激勵與指導,重在激勵。
正確地評價、獎懲的能力也是語文教師必須具備的又一個重要的教學能力。教師講評兒童作文應正確運用獎懲,使成功者產生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對不足者使之明白不足所在,激發其改正的需要和慾望。
當代著名小學語文教學專家,全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理事長袁微子老先生在接教一個班時,發現班上有一個思維活躍但錯字連篇書寫潦草的學生。由於錯別字太多,他的作文令人無法讀懂內容,作文成績自然總是不及格。袁微子先生透過連篇的錯字,發現了這位學生思維活躍、內容實在的長處。為了揚善救失,袁老在講評課上親自誦讀這位學生的文章。滿含激情、抑揚頓挫的聲音把文章的長處顯示出來了,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這學生被震動了,從此對作文有了信心。如此堅持數月,全班同學對他刮目相待,這學生作文興趣也越發濃烈。與之同時,其他同學的好作文都能被袁老張貼上牆展覽,唯有他因錯字多、書寫潦草而不能。於是,他從內心又逐漸萌生了認真書寫、改掉錯別字的需要。就這樣,這個學生經半年的努力終於一躍為全班作文第二名。
6.培養學生修改作文
修改習作,是提高寫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其權利是學生的,教師不應越俎代庖,常見一些教師把學生的作文改的面目全非,這樣的結果不僅不能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反而會使學生失去寫作的信心,造成適得其反的結果。所以,每次的習作修改,都應該以學生為主,先教給學生一定的修改方法,使用一些激勵的手段,鼓勵學生對自己的作文反復修改。對於學生每一次的修改,要給予表揚和獎勵,真誠的欣賞和贊揚他們的進步,讓他們以積極的心態去修改自己的習作。每次批改學生的作文,採用面批的形式,以朋友的心態,對學生習作中的主要毛病提出修改意見,讓他們自己去改。
指導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示例修改」。「示範修改」的指導方法,也就是選擇學生作文中一篇具有共性問題的作文,作為修改例文,教師引導學生閱讀,對照作文訓練要求找出毛病,提出修改的意見,然後由教師當堂示範,在作文上運用符號調、刪、增、改,讓學生弄懂怎樣改作文。這種方法比較適合在引導學生初學修改作文時運用。
這種方法是根據某次作文訓練的重點要求,選擇含有一、兩篇含有「共性」問題的「例文」,引導全班學生共同討論,對「例文」進行「合作」式的修改,讓全體學生在共同修改例文的實踐中,獲得修改作文的知識經驗和方法技能。
「示例修改」指導方法的另一種做法是,選擇學生作文中較好的篇作為範例文,教師引導全班集體分析其優點、長處,再讓學生對照自己的作文找出毛病、然後加以修改。
我們的老師常常採用的指導方法還有:
1.自評自改。要求學生寫完後,至少要讀兩遍,注意改正錯別字和用錯的標點;仔細斟酌詞語的運用,修改不通順的句子,刪去可有可無的字、詞、句、段。
2.互評互改。指同桌學生交換習作進行評改。
3.集中講評。在小組或全班內進行口頭講評作文。
4.群批群改主要是集中解決值得注意的共性問題。其做法是:劃印或用幻燈打出有代表性的文章,讓學生閱讀後自行修改,之後談修改意見。講評前,教師要明確要求;講評時,學生可以廣開言路,按講評要求各抒己見,肯定成績,指出不足,並提出修改意見。
5.「點拔修改」也是一種常用的方法,通常在批閱全班作文時,根據這次作文的要求,把學生作文中需要修改的地方用符號劃出來,上課時,整體評述本次作文所存在的問題,有時歸納成幾點,寫在黑板上。然後引導學生對照作文要求,讀讀、查查自己的作文,想想老師畫的符號,參照老師的意見,自己動腦筋自己修改。
6.還有一種「反復修改」指導方法,老師們也常用,那就是把學生以前寫的作文、已經修改過的作文,引導學生再讀讀,再修改。隨著學生知識的增多,能力的提高,回過頭來看修改前一時期的作文,一定會發現新的問題,想出新的修改意見。這種方法,有利於發展學生自己修改文章的能力。學生也很感興趣。
還有一點,我覺得也應注意,指導學生修改作文,要循序漸進。每次指導學生自己修改作文,不可能把所有毛病都找出來,都改正,我們應結合每次作文訓練的重點要求來考慮,確定每次學習修改的重點。一次訓練一點,譬如,改正錯別字,病句,用錯的特點,文章層次不清,寫的不具體,文章沒有中心。
《語文課程標准》避開「作文」二字,低年級叫「寫話」,中年級叫「習作」,強調小學生要「對寫話有興趣,樂於書面表達,能不拘泥於形式寫下見聞、感受和想像」。總之,在習作教學上,教師首先要少一些「刻意訓練」,多一些「潤物細無聲」。培養學生寫作興趣是最關鍵的。教師要精心設計,巧妙安排,有意識地讓「習作」一詞在課堂上消失,把習作教學活動變成一次開開心心的游戲、一項妙趣橫生的實驗、一次促膝傾心的交談……,從而讓學生在不知不覺、輕松愉悅中,在最自然放鬆的狀態下,調動所有的感官去觀察,去發現,去追憶,去想像,去下筆成文。
其次,還要注意放手讓學生去寫,重在自由表達。講述假期游覽的經歷,講述自己的社會見聞,介紹自己喜歡書籍或者電視節目,暢談自己的理想,抒發自己的快樂和煩惱……,目之所及,耳之所納,心之所往,寫下來就是作文!生活就像萬花筒,多姿多彩,作文的內容也五彩繽紛。
⑷ 怎樣做到作文教學過程的生活化
一、作文教學內容生活化
葉聖陶說:「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這句比喻形象地點出了作文內容與生活的關系,作文內容的「新鮮血液」得於生活的供應。以下主要從兩個方面來進行「取水」。
1.關注社會,感受生活
教師要引導學生關心國內外大事,關注身邊發生的一切,引導他們去思考感悟,去探求社會表象掩蓋下的事物本質,從而不斷豐富自己的生活感受和人生體驗。如「神舟五號」上天、劉翔獲得奧運金牌,可在課堂中組織學生開展時事評論和人物評議,引導學生有感即發,有情就寫。讓學生感受到國家的飛速發展,感受科學技術的神奇,感受中國人的愛國精神與民族氣節。他們會從關注社會的每一個細節活動中感到生活的精彩和生命的靈動,積累豐厚的寫作素材。
2.走進社會,體驗生活
生活是作文的源頭,教師必須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走進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比如「游一處名勝」,要求學生以導游的身份寫一份導游詞;「訪一位人物」,要求寫出訪談錄;「搞一項社區活動調查」,如關注老年人的生活狀況、調查居民的用電情況、了解農村的衛生情況等,要求寫調查報告。形式多樣的活動可以豐富學生的生活,活躍學生的思緒,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作文教學過程生活化
有了汩汩流淌的「活水」,還需要把「水」巧妙順利地引進「田」中,這個過程需要學生和教師的通力合作。
1.准備階段生活化
帶著任務,學生就會有目的地觀察所要尋找的事物,摒棄了平時對周圍事物熟視無睹的心態,帶著好奇,帶著憧憬,他們會為自己的無意發現而驚喜,這往往又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慾望,不斷去探索,那麼在寫作的時候他們就能對自己的經歷和體驗有感
而發。
2.指導過程生活化
中學生正處於非常崇拜、依賴大人的年齡階段,這種心理導致他們對事物懶於思考,當出現問題就把希望寄託在大人身上。如在寫作過程中,學生常常遇到一些困難,或思路阻塞、或材料短缺而覺得無話可說,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就會把目光轉移到可以幫自己解決問題的物體上,不是抄襲範文就是向家長和教師求助。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善於分析困難症結所在,通過旁敲側擊的點撥,引導他們自行克服困難。
三、作文評價生活化
作文講評是提高學生作文素質的重要一環。傳統的作文評價方式是教師獨自對一大沓作文逐字逐句地批改,耗時費力,又不能及時反饋,真是吃力不討好。學生關注的永遠是他的分數,當他們拿到作文本,他們只會掃兩眼分數立即把作文本合上,這種情況根本就不利於學生習作水平的提高。那新課程理念下的生活作文評價究竟應該怎樣呢?
1.作文評語多樣化
當今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評價要體現針對性、啟發性、激勵性,這三種評語對學生來說是最重要的。
(1)針對性評語。這種評語要求教師針對學生的作文做出恰當的評價。因為學生作文水平參差不齊,倘若按照一個統一的標准去衡量學生的作文水平,勢必會打擊一大批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教師應從因材施教的角度,對水平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對寫作能力較強的學生批改側重其情感的抒發、語氣的轉換、修辭煉句、立意新穎、結構緊湊上。對寫作能力較差的學生,只能先從語言表達上提要求,先求其「通」,再逐步求其「好」。從能夠圍繞中心選材,到中心思想明確,再到主題突出,一點點起步,多指出其進步的一面,多發現其閃光點,讓其始終保持寫作的興趣,始終有一股向上的動力支撐著他。
(2)啟發性評語。學生作文哪個地方還可以做得更好或對習作中出現的不合常規的思想,教師可以給學生畫出來或提出自己的看法,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引起學生的注意,讓他們形成愛思考的習慣。如本人在學生寫一件事的作文後面留下這樣的評語:你的記敘很有條理,心裡描寫很突出……只是說到自己受傷的腿時心裡很高興不符合自己當時的心情。作文貴在創新,切忌模仿他人,想想當時的心情究竟怎樣呢?這既肯定了學生的成功之處,又啟發了學生思考,讓學生能夠再創造。
(3)激勵性評語。葉聖陶說:「學生作文里任何一點可取的地方,都應找出來,肯定他的想法和寫法。」現在都提倡欣賞教育,所以對習作中的優點給予充分的鼓勵與肯定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利用星星印章配上鼓勵話語,學生往往會因此而喜氣洋洋,精神為之一振。
2.作文評價主體多樣化
(1)自評。學生是作文的主人,讓學生自評是教師肯定學生權利的一種表現,同時學生在自評過程中經過思考肯定清楚自己的優點和不足。
(2)互評。互評主要通過同桌互評、小組互評的方式來進行。俗話說:「旁觀者清」。
(3)聯評。即選幾篇較好的作文印給學生,做比較分析,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掌握評析作文標準的方法,還可以在評析中學習別人的優點,借鑒別人的優美語句,激勵自己以他人為榜樣,同時提高自己批改作文的水平。
(4)教師評。教師作為學生作文的點評者,能彌補學生的認知差距,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生活化的作文教學是通過創設一種輕松、愉快又富有刺激性的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的表達慾望的,是一種與社會、校園、家庭緊密相連的作文教學,從頭到尾都籠罩著濃郁的生活氣息,讓學生描寫真實生活,抒發真情實感。它的整個實施過程實際就是呼籲把學生從應試教育中脫離出來做生活的主人,是解放學生思想、解放學生個性的最佳途徑。
⑸ 如何提高小學生作文教學課堂生活化的研究課題結題報告
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知識的結論,更要理解知識發生和發展的過程。教學時,回教師要善於創設探究情境,答誘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表達,從中得到探索者的收獲,發現者的歡樂,勝利者的喜悅。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指出:教師應以形成良好的課堂心理氣氛為己任,使學生更加充分地、熱情地參與整個教學過程。
⑹ 怎樣把作文教學做到生活化
一切的文學復創作都是源於制生活而高於生活。我在多年的語文作文教學實踐中發現,要想激發學生的寫作慾望,首先就要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文章」。
習作前指導是學生習作成功的重要保證,作為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和語言儲存,完成見聞、思想、情感等信息的輸出。作前指導一是夯實表達基本功,即做到「能以妙筆繪春秋」,用扎實的訓練提高寫作技巧;二是要打開學生思路,調動生活積累,減少訓練作文的「假」的因素,以激發動機,提高興趣,促進生活作文的良性循環。此外,還要重視寫中指導,除了傳統的課堂巡視、個別指導外,可以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可以採用「現說現錄」「現評現改」的「現場教學」新方式。這樣可以促進學生有說到寫、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既讓學生高效地掌握基本的習作知識與技能,又真切地體會到了作文的輕鬆快樂,還完整地呈現了作文的過程與方法。
⑺ 怎樣把作文教學做到生活化 59
一切的文學創作都是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我在多年的語文作文教學實踐中發現,要想激發學專生的寫作欲屬望,首先就要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文章」。
習作前指導是學生習作成功的重要保證,作為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和語言儲存,完成見聞、思想、情感等信息的輸出。作前指導一是夯實表達基本功,即做到「能以妙筆繪春秋」,用扎實的訓練提高寫作技巧;二是要打開學生思路,調動生活積累,減少訓練作文的「假」的因素,以激發動機,提高興趣,促進生活作文的良性循環。此外,還要重視寫中指導,除了傳統的課堂巡視、個別指導外,可以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可以採用「現說現錄」「現評現改」的「現場教學」新方式。這樣可以促進學生有說到寫、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既讓學生高效地掌握基本的習作知識與技能,又真切地體會到了作文的輕鬆快樂,還完整地呈現了作文的過程與方法。
⑻ 如何讓作文教學生活化
作文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本文從作文意識生活化、作文內容生活化、作文過程生活化等方面, 初中作文生活化的策略.
⑼ 如何在小學作文課堂中踐行生活化教學
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對我們的小學作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基於此種情況,我們在進行小學作文課堂教學的時候,必須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更多的採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何謂生活化教學呢?所謂的生活化教學就是在作文教學中多給學生創設與生活密切結合的情境,讓小學生在這種生活化情境中進行作文寫作。這種生活化教學方式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更能激發他們對生活的熱愛。那麼,究竟如何在小學作文課堂中踐行生活化教學呢?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下面我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結合多媒體進行生活化教學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快速發展,多媒體已經越來越多的融入到我們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來。基於多媒體的優勢,我們在作文教學當中完全可以藉助多媒體這一手段實施生活化教學。
例如,一次作文課上,我出示了這樣一個多媒體課件:伴隨著古箏的《春風》這首歌曲,視頻上出現了一幅春天的美景:「柳樹開始發芽,春水開始變暖,小鳥在春風里快樂的飛舞。遠處的湖邊百花盛開,一群小朋友在花叢中串來串去,玩捉迷藏游戲。近處的一大片草地上都是放風箏的遊人,滿天的風箏在高空盤旋,似乎在迎接春天的到來……」看到如此美好的春的景色,同學們似乎已經深陷其中,久久不能自拔。視頻播放結束,我說道:「這是老師春遊揚州蜀崗風景區的時候所拍攝的畫面,那麼在你們的眼裡春天又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景呢?下面,我們就以『春天來了』為題寫一篇課堂作文,看看你們眼中的春天到底是什麼樣子的。」作文題目布置下去之後,同學紛紛動筆開始寫作,不到十幾分鍾的時間便有學生表示說已經寫好了。於是我讓他們讀出自己的作文與大家分享。沒想到的是在學生的眼中春天是如此的絢爛多彩。給我記憶最為深刻的是李華同學的作文。她在作文中是這樣寫的:「沒想到春天來的如此悄然,昨天還是光禿禿的柳枝,今天一早起來就看到上面發出了幾粒新芽。爸爸說那是因為春天來了。坐在爸爸的電動車上,眼前的一切讓我目不暇接,前天看到的油菜,才過了兩天就多長了二十多厘米,油菜花看來也要開放了……」一篇篇優美的作文就在學生的筆下寫出來了,讓我非常欣慰。
在上述作文教學過程中,我運用多媒體很好的展現了一幅春天的畫面,立刻勾起了同學們對春天的遐想。這種教學方式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結合游戲進行生活化教學
游戲對於小學生來說可謂是非常喜愛。基於此種情況,我們不妨在進行作文教學的時候融入一些游戲內容,把小學生生活中常見的游戲帶入作文教學當中。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作文寫作興趣,更可以滿足他們的游戲需要。
例如,在一次作文課堂上。我並沒有直接進入正題,而是把全班同學帶到了操場上,要求學生把提前准備好的、一些生活中經常玩的游戲道具拿出來,與同學們一起玩游戲。這個提議讓同學們倍感興奮。他們有的三五一群跳皮筋,有的一起踢毽子,有的一起滾鐵環……各種生活中的游戲似乎都被他們搬到了操場上。十幾分鍾過去之後,我要求大家停止游戲,回到課堂上。等同學們都坐定之後,我問道:「剛才的游戲玩的開心嗎?」大家異口同聲的回答:「開心!」我接著說:「既然你們玩的那麼開心,下面就請以『我最喜愛的游戲』為題寫一篇作文,要求不低於200字。」任務布置下去之後,同學們最初似乎很茫然,但是回想起剛才的游戲畫面之後,很多同學開始下筆了。等學生寫作完畢之後,我挑選出了幾篇寫的比較好的作文與大家一起分享。有的同學寫道:「我最喜歡的游戲就是跳皮筋,每天放學之後我都會邀請一些小朋友一起玩,現在我的水平可是很高的,在所有小朋友中我跳的是最好的……」有的同學寫道:「每次隨著鐵環飛奔的時候,我感覺自己彷彿飛起來一樣。那美麗的鐵環一直伴隨我到現在,成為我童年最快樂的夥伴……」
在上述教學案例當中,我組織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了一些他們喜愛的游戲,這樣的教學方式為接下來學生的作文寫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作文教學有效實現了生活化。
三、結合社會調查進行生活化教學
為了更好的實現作文生活化教學,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我還經常組織學生進行一些社會調查,然後再結合社會調查進行作文寫作。這樣的教學方式雖然費時費力,但是卻可以起到讓人意想不到的效果,讓學生有話可說。
例如,一次我組織學生對學校周邊的河流污染情況進行調查。在調查之前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組安排記錄員、小記者和統計員。經過為期一周的調查之後,在課堂教學中我問道:「經過這么長時間的調查,你們發現我們學校周邊的污染情況如何呢?」有的同學說:「我們學校周邊的河流污染已經達到非常嚴重的程度,很多河流的水已經開始變黑和發臭。」有的同學說:「很多河流的水連牲畜都不能喝了,我們在調查過程中發現有很多死魚漂在河上。周邊還有很多居民去撈死魚吃。看到這種情況,我們急忙去制止,並告訴他們吃這種魚的危害——可能會引起食物中毒。」看到同學們如此積極的發言,我說道:「今天我們作文的題目是『如何保護我們的自然環境』,請同學們回去之後寫一篇不低於200字的作文。」
等同學們第二天把作文交上來的時候,看的我是觸目驚心,原來同學們的調查是如此細致。這也讓他們更加的有話可說。有的同學的作文竟然達到了1000字。文章中充滿了對環境污染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