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數學課如何突出教學重點分散難點
2010年12月14日,龍崗一小全體數學教師在學校李正茂校長的帶領下一同參加了重慶市「領雁工程」學習並進行了研討。會議由科研室副主任兼數學教研組長江傳緒主持,會議從下午2點一直持續到4點半。會上老師們聆聽了曹培英老師的講座《小學數學教學如何突出重點與突破難點》。同時還聆聽了上海靜安區教育學院附屬小學陳瑋娜執教的《萬以內數認識》使老師們受益匪淺。
曹老師的講座分為以下三個方面:一、什麼是教學的重點、難點;二、怎樣確定教學的重點、難點;三、怎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曹老師指出:教學重點是指學科或教材某一部分內容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識、技能、方法、過程。教學難點是指教師較難講請楚、學生較難理解、掌握或容易產生錯誤的學習內容。一般來說,教學重點具有相對的穩定性;教學難點具有相對的差異性。把握教學的重點、難點是進一步明確教學目標,實現有效教學的前提。教師在確定重難點時要做到:熟悉課程標准—評價依據,掌握內容結構—教材依據,了解學生實際—學生依據,綜合分析確定,然後在此基礎上准確描述表達。隨後曹老師還一《垂直與平行》為例指出教師要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高兩種「解讀」智慧:「吃透教材」→把握教學內容,「吃透學生」→把握學生真實思維與最近發展區。同時教師還要注意:時間分配、活動安排,予以保證;教學手段、媒體配合,給以凸顯;提前孕伏、逐步滲透,預作鋪墊;適當分散、多舉實例,幫助內化;組織對比、加強辨析,融會貫通;專項訓練、遞進鞏固,促進掌握;學以致用、酌情拓展,加深理解等等。曹老師的講座為老師們的教學指明了方向,讓老師們更加懂得了如何突出一節課的教學重點和突破一節課的教學難點。
老師們一起聆聽了陳瑋娜老師的執教的《萬以內數的認識》,同時也一起分享了曹老師的點評:
1.結構意識強:在學習《萬以內數的認識》之前學生已學習了《千以內數的認識》,其實這兩者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它們的結構是相同的,都是從計數單位、數位、數的組成、數的讀寫和比較數的大小這幾個方面來學習的。陳老師的結構意識很強,在學習《萬以內數的認識》時,充分運用《千以內數的認識》這一結構來學習,且這一環節的設計也很合理、自然。先讓學生回憶:《千以內數的認識》的學習你學會了什麼?得出學會了千以內數的計數單位、數位、數的組成、數的比較大小等。然後對一開始收集出示的三個數從計數單位、數位、數的組成等幾個方面來說一說。其中1000這個數安排在這里非常好,讓學生在計數器上撥出1000,然後1000、1000的撥,撥到10個1000時自然的引入到千位上滿十向前一位進一,從而引出萬位,揭示課題:萬以內數的認識。然後提問:你准備從哪些方面來學習?學生自然的想到千以內數的認識這一結構:從計數單位、數位、比較大小、數的組成等方面去學習。於是重心下移讓學生小組合作,按這一結構,從這幾方面去自主學習。這樣的安排設計可以看出老師注重結構意識。注重知識與知識之間的橫向、縱向的聯系,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使三維目標得到體現。
2.游戲設計生動貼切:在學習比較數的大小這一環節時,設計了抽數字的游戲,抽學生上來抽數字,並按要求放在數位表上,學生很感興趣。在邊抽邊放的過程當中,學生體會到數位不同時數的比較方法:五位數>四位數>三位數>二位數>一位數;數位相同時數的比較方法:從高位比起。。。但面向全體、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方面較欠缺。
會後老師們還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的重難點進行了研討,使老師們在學習理論的同時,也得到了實踐的鍛煉。老師們將乘上「領雁工程」的列車一路前行!
B. 小學數學教學重點如何處理
小學數學教學重點如何處理?如果老師能夠善於捕捉數學知識之間的銜接點,自覺地以遷移作為一種幫助學生學習的方法,以舊引新、舊中蘊新,組織積極的遷移,就不難實現教學重、難點的突破了。 今天,朴新小編得大家帶來數學教學方法。
小學數學教學方法一
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良好習慣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人在生活實踐中培養出來的。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是小學階段的重要環節。首先教師和家長要正確引導學生分辯好習慣和壞習慣,指導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特別是預習的好習慣。課前預習是在數學中發現問題的方法,課前預習能了解本課的學習知識是什麼,重難點在哪裡,特別是預習時能發現解決不了的問題或是疑點。在進行學習新內容的時,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就容易突破重點、難點,准確把握數學學習內容,充分提高數學課堂學習效率;其次,引導學生克服課堂上不能專心聽講的壞習慣。
學生只有先形成一種專心的習慣,才有可能在日後的學習中全身心的投入。這就需要教師及時提醒和評判,同時要不斷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激發學生專心聽課的興趣和主動參與意識,以建立起良好的專心聽課習慣;最後,引導學生去掉粗心大意的壞習慣,養成認真仔細的數學學習習慣。
充分調動多種器官參與學習,著力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
學習者在主動建構的過程中必須要藉助一定的操作對象,也就是說,總有一定的事情讓孩子們去做。教師要充分調動孩子們的多種感覺器官,鼓勵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在活動中、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學習。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一般先講授所要學習的概念和原理,然後再讓學生做一定的練習,嘗試去解決有關的問題,其潛在的假設是:學和做是兩個獨立的過程,只有先學會了,才能去做,去解決有關的問題。建構主意所倡導的教學理念,正好用相反的思路來設計教學。先鼓勵學生去做,在做中學。
因為在做的過程中,學生要充分藉助自己的生活平台,綜合運用所有的生活經驗,甚至可能還要查閱有關的資料,從而做出合理的綜合和推論,分析解決當前的問題,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認識。在這一過程中,學習者便可以建構起與此相應的知識經驗。在此基礎上,教師再進行提煉和概括,使得學習者所建構的知識更明確,更系統。比如,在「圓的認識」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的活動,通過:「分一分」「指一指」「看一看」「描一描」「擺一擺」「摸一摸」,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覺器官展開學習。同時,教師也不要先把有關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性質告訴孩子之前,讓他們去拼擺相應的圖形。事實上,如果教師放手讓孩子去拼,孩子會拼得比教師想像的要好得多。正是這樣多種感官的參與,在嘗試錯誤的過程中他們完成了對新知的認知活動。
小學數學教學方法二
把握好各章各節的重點和難點
我們首先要搞清一個問題就是什麼是教學重點與難點,只有弄清了這個問題,才能加強教學的針對性。所謂教學重點是在整個知識體系或課題體系中處於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的內容,也就是說這個知識點在今後的學習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是解決問題的基礎,如概念、法則、性質、策略等。所謂教學難點是指根據本班學生的基礎知識與認知水平,大部分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的知識點。教學重點是客觀存在的,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教學難點是依學生的實際情況不同而不同,是主觀存在的。因此要處理好教學重難點就是確立各章節的教學重難點。
1.深入研讀教材,把握好各知識點間的聯系,確立教學重點。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學資源,是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主要依據,要搞好課堂教學,培養學生能力,提高教學效果要以教材為基礎。我們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要從整體上把握整個小學階段教材的特點,對各知識模塊瞭然於胸,這樣才能確立各年級的教學重點,進而確立各章節的教學重點。
2.全面了解學生情況,確立教學難點。各班學生的學習情況不一樣,各班的教學難點也不一樣。同樣對於同一個班級的學生來說,每個學生的基礎知識與認知水平不同,每個人在教學中的難點也不一樣。因此,我們要對班級學生的基礎知識與接受水平做一個全面的了解,充分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確立教學難點,加強教學的針對性。同時在具體的教學中與作業中,要留心學生的學習反饋情況。在教學中我建立學生個人成長檔案,及時記錄每個學生學習的變化情況,制定不同的方案,同時注意學生層次的變化,以及時調整教學重難點,真正做到了教學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參與,提高學生全面素質。
以舊知引出新知,實現知識的遷移
各知識點不是獨立的,有著內在的必然聯系,任何割裂知識間聯系的教與學都是低效的,不利於學生知識體系的形成,不利於學生掌握數學思想與方法。我們要知道學生的認知活動就是一個從已知到未知再到已知,由少到多、由簡到繁、由薄到厚的過程。學生的學習總是以一定的知識為基礎。舊知是新知的基礎,新舊是舊知的擴展與延伸,二者之間有著必然的聯系。
因此,在教學時我們要以學生的舊知為基礎,找准新舊知識間的銜接點,以舊知引出新知,實現知識的正面遷移。有了舊知作鋪墊,學生在理解重點與難點就不會那麼困難了,相比之下就容易了許多。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推導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在學習時我們可以先復習已學過的長方形與三角形面積的求解,然後引導學生思考平行四邊形與已學過的哪個圖形相似,能否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已學過的某種圖形。學生在經過比較與分析後,得出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形狀相似,然後讓學生將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學生通過動手與動腦,通過剪一剪、拼一拼,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了長方形,這樣教學重難點便迎刃而解了。
小學數學教學方法三
積累基本的數學經驗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基礎。
基本數學經驗是指在數學目標的指引下,通過對具體事物進行實際操作、考察和思考,從感性向理性飛躍時所形成的認識。數學經驗源於日常生活經驗,高於日常經驗。小學數學活動可分為4類:直接來源於生活的數學活動;間接來源干生活的數學活動;為數學學習設計的純粹數學活動;意境連接性的數學活動。"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屬於間接來源於生活的數學活動,因此教師要設計有層次的數學學習活動,引導學生經歷解題過程,進行體驗和反思,把解決問題中的體驗加以整理,對獲得的數學經驗進行反思,對學生的認知過程再認知,從而掌握解題策略,感受策略價值,積累數學經驗,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以五年級上冊"解決問題的策略--列舉"為例,教學例1要讓學生經歷無序到有序的過程,學會用列表的方法有條理地列舉;教學例2要引導學生用列舉的策略解決問題,要不重復、不遺漏地進行思考,感受用列表、打"?"法列舉的簡潔、有序;教學例3要啟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進一步感受列舉策略的特點。 教學每道例題,都要引導學生回顧和反思,積累數學經驗,樹立主動用策略解決問題的意識。
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從重點中確定好難點。
數學教學重點和難點與學生的認知結構有關,是由於學生原有數學認知結構與學習新內容之間的矛盾而產生的。把新知識納入原有的數學認知結構,從而擴大原有數學認知結構的過程是同化。當新知識不能同化於原有的數學認知結構,要改造數學認知結構,使新知識能適應這種結構的過程是順應。從學生的認知水平來分析,通過同化掌握的知識點是教學重點,通過順應掌握的知識點既是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當然,在實際教學中,由於學生個體認知水平的差異,同化的知識對有的學生而言,也是學習難點,順應的知識對有的學生而言,不一定是學習難點。
總之,要根據學生實際,在把握重點的基礎上,確定好難點。仍以六年級上冊"解決問題的策略--替換"為例,"替換"是一種應用於特定問題情境下的解題策略,從學生的認知結構上看,掌握這一解題策略的過程是順應的過程。因此,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就是教學難點,即會用"替換"的策略理解題意、分析數量關系。除此以外,這節課的另一個教學難點是在用"替換"的策略解決相差關系的問題時,要找准總數與份數的對應數量,理解總數的變化。
C. 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重點是什麼
你是老師吧?
其實小學數學不用講的這么深入,因為小學數學並不難。
讓學生了解這節課主要講了什麼,做一道題能舉一反三,最好還能自己出這樣的題,那麼學生就學會了,像1、2樓直接告訴學生像這種經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就是這個圓的直徑 是很沒效率的,只會讓學生厭煩數學!
求採納!
D. 如何梳理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教學重點,難點,知識點
一堂數學課上得好不好,關鍵看教師是否正確地講解了教材的基本內容,是否突破了教材的重點及解決了教材的難點,使學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了教材的基本知識。教師在教學中能否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是做好教學工作的基本條件,也是教師能力的表現。 首先,確定教學重點和難點應注意: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從重點確定好難點。數學教學重點與學生的認知結構有關,是由於學生原有數學認知結構與學習新內容之間的矛盾而產生的,從學生認知水平來分析,通過同化掌握事物知識點是教學難點。當然,在實際教學中,由於學生個體認知水平的差異。精心設計課堂練習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教師通過課堂練習能及時了解當堂教學效果,使教與學的信息得到立即反饋,避免「亡羊補牢」。總之,要根據學生實際,在把握重點的基礎上確定好難點。 其次,把握好重點和難點是突破難點、突破重點的前提,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要想在教學中做到突出重點、突出難點,首先要深鑽教材,從知識結構上,抓住各章節和每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其次是備足學生,根據學生的實際的認知水平,並考慮到不同學生認知結構的差異,把握好教學重點和難點,課前的精心准備,正確的定位,就為教學時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提供了有利條件。教學重點來自於知識本身,是由於數學知識內在的邏輯結構而客觀存在的,因而對每一個學生均是一致的。而教學難點卻不同,它依賴於學生自身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實踐證明不同層次的學生對於同一知識點的難點突破速度與水平是參差不齊的。由於教學重點與難點二者形成的依據不同,所以有的教學內容既是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有的內容是教學重點但不一定是教學難點,有的內容是教學難點但不一定是教學重點。但是教學重點和難點都是由同一教學內容的教學目標所決定的。我感到,要把數學之路探清認明,唯一的辦法就是深鑽教材,抓住各章節的重點和難點,備課時既能根據知識的特點,又能根據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精心設計,精心安排,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並沒有固定不變的模式。只要我們每一位數學教師在備課上多動一番腦筋,多花一番心血,認真研究大綱,努力鑽研教材,結合學生實際,弄清重點、難點,合理安排教學環節,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全心全意的投身到教學工作中去,就能找到關於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錦囊妙計」,從而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E.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重難點一般怎麼寫
數學作為一門具有很強邏輯性和連續性的學科,是每個小學生都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小學數學重點是基礎知識的掌握基和學習,學習數學的標准就是能夠對該學籍范圍內的題目進行正確的解答.考察公式概念是小學數學重點要掌握的知識,下面這幾個學習方法帶你學好數學.
(同學們開講)
學習小學數學重點就是注重學習的方法,但是也需要學生有堅持不懈的精神.勤學多問不恥下問是學習的良好態度,他們會把你帶到一個更高的層次,掌握好學習方法,你會對每一天的新知識充滿興趣.
F. 小學數學教學最關鍵的是什麼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回發展的過程。小學數學教答學最關鍵的是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
G. 小學數學怎樣確定教學重難點
解決問題,即應用題的教學,貫穿整個小學階段,歷來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那麼在新課改下如何進行解決問題的教學呢?下面談一下自己學習後的粗淺見解。
一、要理解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
數學問題解決,指的是按照一定的思維對策進行的一個思維過程,一步一步地接近目標,最終達到目標。也就是說,數學領域中的解決問題,不只是關心問題的結果,更重要的是關心求得結果的過程。要解決問題,就要搞清問題的求解目標和已知條件、未知條件,這是問題解決的第一步。它對思維的敏捷性和深刻性提出了很高要求,也為思維敏捷性和深刻性創造了極好的訓練機會。問題解決的第二步是設計求解計劃,這要求大量的分析綜合,嘗試與猜測、類比與聯想,這對訓練思維的靈活性和獨創性大有益處。問題解決的最後一步,就是對所得結果作檢驗和回顧。這時訓練思維的批判性和深刻性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具體建議。
1、注意對「好」的問題的正確理解。
問題應當具有一定的探索性,解決這個問題沒有現成的方法和程序,而需要發揮學生的各種思考和創造;問題應當成具有一定的現實性和趣味性,既非人為編造的,又能激發每個學生的好奇心;解決問題的途徑和策略往往是多種的,需要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並發揮多種的數學思考;問題應當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有利於學生掌握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和解決問題的策略,而不是所謂的「偏題」、「怪題」;同時,問題應具有適當的開放性,這種開放並不一定表現在答案的多樣性上,更為重要的是問題能使所有的學生都嘗試解決,不同的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都能獲得發展。
2.幫助學生讀懂題。
對於解決問題,學生的困難,一是讀懂題,二是分析數量關系。而只有讀懂題,才能為後面分析數量關系奠定基礎。怎樣是讀懂題呢?我們可以要求學生:一遍讀,搞清楚是什麼事;二遍讀,進行篩選,捕捉有用的數學信息,誰和誰有關系,有什麼關系。三遍讀,告訴我們解決什麼問題。這樣只有我們讀懂了題,才能更好地進行解決問題。教師在指導學生讀題時可用手勢、情景再現等方式幫助學生讀懂題。
3、在理解運算意義的基礎上,分析數量關系。
解決問題首先需要學生具有數學的眼光,能識別存在於日常生活、自然現象與其他學科等中蘊涵的數量關系,並把它們提煉出來,運用所學的知識對其進行分析,然後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加以解決。其次我們要重視對運算意義的教學。加、減、乘、除運算的意義是核心概念,只有學生真正理解了加、減、乘、除的意義,才知道在什麼時候該用什麼運算來解決問題。再次要注重對數量關系的分析。在解決具體問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通過實際操作、思考討論,尋找問題中所隱含的數量關系,強調對問題實際意義和數學意義的真正理解。
4、注重用方程解決問題。
方程是一種很好的數學思維,它能幫助人們用順向思維解決問題,思維過程比較簡單。用方程有意義,對於逆向思維有幫助。有些學生不願意用方程,覺得它格式繁瑣。教學中教師不要死摳格式,要有簡化意識,明白教學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應用方程的思想解決問題。
5.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解決問題活動的價值不只是獲得具體問題的答案,更重要的是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獲得的發展。其中重要的一點在於使學生學習一些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並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解決問題的某些策略。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解決問題策略的指導,將「隱性」的解決問題的策略「顯性化」。如在具體求解問題前,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思考需要運用哪些解決問題的策略;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適時使學生注意是否要調整解決問題的策略;在解決問題之後,教師要鼓勵學生反思自己所使用的策略,並組織全班交流。總之,教師要將解決問題的策略作為重要的目標,有意識地加以指導和教學。另外,對學生所採用的策略,在老師的眼中也許有優劣之分,但在孩子的思考過程中並沒有好壞之別,都反映出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和所作出的努力。只要學生的解題過程及答案具有合理性,就值得肯定,因為這為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和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提供了很有價值的機會。
H. 小學數學教學重點確定的依據是什麼
小學生數學素質多維評價指標,並不是獨立存在,而是相互滲透、融為一體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指標上的發展,促進其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養成,也促進其綜合應用數學能力的發展;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養成又直接影響著學生在知識與技能方面的發展水平及綜合應用數學進行思考、解決問題的達成。由此可見,小學生數學素質多維評價指標構建了一個良性循環體系,實現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四個目標的整合,促進,了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的全面發展。
在新課程環境下,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所以教師在教學評價中也仍然是不容忽視的評價主體之一。在教師的評價上,我們著重關注的是如何讓教師既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又善於捕捉每個孩子的閃光點,評出每個學生的個性。基於此認識,我們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四個目標:要求教師用簡潔精煉、富於激勵的語言評出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獨特個性;從平時、期末、總評三個時段里評出學生在知識與技能方面的發展情況;在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情景里評出學生數學綜合能力水平。
學生的發展是教師發展、學校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最後歸宿,教育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無疑是教學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只有學生敢「創」,樂意去 「創」,思維才會異常活躍,才會利用豐富的想像探究問題、解決問題。而這思維活躍的產生,要教師給予他們良好、充足的活動空間,足以支持思維的活躍性和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