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小學數學教學課程標准
開課專業:
小學教育專業;開課學期:第五學期;
課程總學時:
72
學時(講授學時:
44
學時;研討與實踐學時:
28
學時;每學期兩
周校外實訓基地實訓)
;
學分:
4
學分。
一、課程地位、性質和任務
《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是初等教育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程,是以研究小學數學
教學的規律、小學數學教學的藝術等問題的一門核心課程。
《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
程標准」為指導,以現代教育學和心理學為基礎,根據數學課程發展的趨勢,研究小學
數學課程及其教學的規律,主要介紹小學數學教材編寫思想、小學數學學科概述,小學
數學課程內容,兒童的數學學習過程,小學數學的主要教學理論及模式分析,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小學數學教學的組織、設計和評價,數學概念、數學規則、空間幾何、統計
與概率數學問題解決的教學研究等。它以哲學、教育學、心理學、數學為基礎理論、吸
收邏輯學、美學、社會學、文化學、歷史學等相鄰相關學科的科研成果,在多視角,多
側面的交叉中形成自己的理論體系。
《小學數學教學法》體現理論性,應用性。一方面
提供學生未來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所需要的最基礎的科學理論和技能,
培養學生運用理論
知識和科學方法探尋和解決小學數學教學中諸多問題;
另一方面引導學生用科學理論去
指導實踐創新,用實踐創新去豐富理論。不斷提高學生小學數學教學能力,並最終形成
終身發展能力。
二、課程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較全面、較系統地掌握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的基本理
論和基本方法,樹立正確的數學教育觀,明確小學數學課程的目標和內容,掌握小學數
學學習規律和教學規律,具有初步的教學與研究能力,為今後的教學工作奠定更為堅實
的理論和技能基礎。具體為:
1
、
從課程論、教學論和學習論三個方面認識小學數學教學;
2
、
從小學數學發展的歷史來認識當前我國小學數學教學;
3
、
掌握小學數學教學的一般原理和基本的教學技能;
4
、產生對小學數學教學與研究的興趣;
三、
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
認真鑽研教材,
明確本課程的具體特點和學習要求。
引導學生在全面系統學習的基
礎上,掌握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重視教育教學理論與小學數學教學實際相
結合的原則。把課程的教學內容與小學數學教育的實際緊密聯系起來,通過案例的形式
進行理論分析和解剖,讓學生生動形象地理解教學內容,不斷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與研究
B. 小學數學課的基本教學流程是怎樣的
依據課標理念,在課堂中按照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展開教學,其相應的教學程序為「創境激疑——自主探究——明理內化——應用拓展」。
一、創設情境,激疑引趣。
在學習一個新知識點時,教師應創設認知需要情境,引起學生認知沖突,形成懸念,激發學生提出問題。把學生的思維帶入新的學習背景中,讓他們感到學習是解決新的問題的必然需求,產生一種積極發現問題、積極探索的心理取向,從而誘發「研究」的意識,激活「研究」的思維。
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多種多樣:
1、在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和生長點上提出問題;
2、通過學生觀察、研究的具體材料產生問題;
3、以游戲形式、直觀演示、設置懸念、動手操作、模擬實驗和競賽、講故事、猜謎語等形式產生問題。4、從情景圖中獲取信息提出問題。
二、自主探究,獲取新知。
在老師的引導下,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猜測,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有關數學知識。其目的不僅在於使學生獲得數學知識,更在於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主意識,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思維。
1、自主探究,獨立完成。(必要的可以合作完成)
①讓學生自己確定方法。②讓學生自己收集材料。
③讓學生自己觀察思考。
④讓學生自己操作實驗。
⑤讓學生自己獨立嘗試解決。
2、小組內進行交流(初步交流,組織好匯報思路及表達的語言)
3、全班匯報、明理內化。
教師的主導作用得以體現,該講的講透徹、講明白,該教的教會。突出重點,突出本節課難點。
三、應用拓展。
指導學生自己歸結、整理新知識,並引導學生應用新學的知識去解決新問題,進而去解決思考題、發展題,進行課後實踐,使學到的知識延伸發展。同時引導學生歸納學習方法,交流學習體會,提高「研究」能力。這樣使學生的研究性學習向課外延伸,將「知識鞏固」與「應用研究」整合優化。
四、全課小結。
C. 小學教學數學課程的任務是什麼
小學數學教育的基本任務——包括(1)以培養數學素養為基本追求,內即以促進學生的容終身可持續發展為學校數學教育的基本出發點,將小學數學教育定位於:不追求將所有的兒童都培養成為偉大的數學家,而是培養他們最基本的數學素養。數學素養的基本內涵包括要使學生懂得數學的價值,對自己的數學能力有自信心,有解決現實數學問題的能力,學會數學交流,以及學會數學的思想方法。數學素養的基本特徵包括發展性、過程性和實踐性;(2)以發展數學思維能力為基本的目標,包括觀察與比較、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判斷與推理;(3)以將數學運用到現實情境為基本能力,包括學會用數學的思想來考察現實與構建普遍知識與特殊情境的聯系。首先,數學教學應該引導兒童觀察和認識周圍世界最簡單的數量關系,建立情境與一般法則的聯系,從而激發他們超越這些規則並能用數學語言來進行表達的動機,真正使用數學知識成為學生生活和思維的組成部分,其次,在普通的數學規則和特殊情境之間,其唯一橋梁是學生有意識在現實情境下進行數學思維。
D. 小學數學教案中的教學過程怎麼設計
沒有備課時的全面考慮與周密設計,就沒有課堂上的有效引導與動態生成;沒有上課前的胸有成竹,就沒有課堂中的游刃有餘。那麼,在新的課改形勢下,教師應該
教師首先在思想觀念上要有新的突破和創新。可以說,沒有教師的思想上的一次重大轉變,就不會有整個備課內容方法上的突破。我們不僅要對學生今天的數學學習負責,更要對學生的一生發展和幸福負責。教師如果真正樹立了這樣的理念,就會在備課上關注學生。只有將新課程理念記在心上,教師們在備課中才能更好地給自己的課堂教學定位,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與時俱進。
教師要上好課,必須知己知彼,深入了解學生在學習新內容之前已經掌握的知識和已有的生活經驗,預想學生在學習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及預設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這樣就能防止脫離實際、傳授內容過深而使學生茫然不懂。因此,備學生我們應該做到了解班級的基本情況、個性特徵、學習基礎、對教學方法的反應、個性品質、動態變化。
備課要確定好教學目標, 除了雙基以外,還要注重:(1)每節課都要注重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習慣、方法的培養目標,落實這一主要目標,比教學生掌握知識更為重要。(2)每一節課都要重視數學知識向實踐能力轉化的教學目標。在課時學習目標的制定和把握上,一定要著眼子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眺出雙基目標的框框,注意目標的整體性和全面性。
備課要明確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 ,一般的說,重點內容的主要特徵一是應用廣泛,二是與以後學習的關系最直接、最密切。比如,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這一內容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有廣泛的應用。它是後面學習分數乘法應用題最直接的基礎,又是解答應用題組成判斷的重要概念。無疑,它在全冊教材中有舉足輕重、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地位和作用,是全冊教材中的重點。
在確定重點以後,又如何在教學中突出重點?我認為:其一,就課堂教學的總體而言,講解上抓重點,作業上練重點,時間上保重點。其二,就數學知識而言,一般中有重點,重點中有關鍵。講解時要善於抓住重點中起決定和支配作用的關鍵,講時以此切入,以此引路,重點內容就可相對突出。其三,就課堂教學的節奏而言,講解重點內容時教師的語調要放慢些,教學節奏宜緩。在這種給學生留有充分思考餘地的教學節奏下,學生才可能聽清重點,想明重點。
難點,就是多數學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識點。小學數學教材中,有的內容比較抽象,不易被學生理解;有的內容縱橫交錯;有的內容本質屬性比較隱蔽;有的體現了新觀點和新方法;有的在新舊知識的銜接上呈現了較大的差距等等。這種內容教師難教、學生難學,教師在備課時要根據教材的廣度和深度、學生的知識基礎與心理特徵來確定,才能達到有效備課的最佳效果。
教材中有些內容對掌握某一部分知識或解決某一類問題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些內容就是教材的關鍵。作為教材的關鍵,它在攻克難點、突出重點過程中往往具有突破口的作用。一旦處理好教材的關鍵,與其相關的教學內容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備課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 ,教學目標能否實現,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學方法的選擇。以三角形的內角和一課為例,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這樣確定的:1學生親自動手,通過量、剪、拼等活動發現、證實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並會應用這一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2學生在動手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並通過動手操作把三角形內角和轉化為平角的探究活動,向學生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2學生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並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興趣。為了實現以上的教學目標,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讓學生經歷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這一知識的形成、發展和應用的全過程。首先讓學生猜一猜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再讓學生量一量,然後讓學生討論交流,進一步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教師採用探究的方式讓學生理解三角形的內角和等於180度,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最後,教學需要反思,反思才能提高。只有具有反思習慣的教師,才會迅速成長。因此,教師上課以後必須要進行反思。課堂中教師是否教得輕松,學生是否學得愉快?這節課的重點與難點是否都討論透了?探究的過程中,學生的參與率如何?學生的個性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張揚?學生的哪些能力得到了提高?學生的哪些表現在教師的預料之外?為什麼會這樣?學生的練習中,有哪些是屬於基礎題,有哪些是屬於提高題?學生解答得怎樣』如果這課再上一次,怎麼修改教案能使課上得更精彩?等等。課後反思,是最有利於提高教學水平。
E. 小學數學教案流程圖怎樣寫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下冊第68頁。
【教學目標】
1.經歷「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了解「抽屜原理」,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 通過操作發展學生的類推能力,形成比較抽象的數學思維。
3. 通過「抽屜原理」的靈活應用感受數學的魅力。
【教學重點】
經歷「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了解「抽屜原理」。
【教學難點】
理解「抽屜原理」,並對一些簡單實際問題加以「模型化」。
【教具、學具准備】
每組都有相應數量的盒子、鉛筆、書。
【教學過程】
一、課前游戲引入。
師:同學們在我們上課之前,先做個小游戲:老師這里准備了4把椅子,請5個同學上來,誰願來?(學生上來後)
師:聽清要求 ,老師說開始以後,請你們5個都坐在椅子上,每個人必須都坐下,好嗎?(好)。這時教師面向全體,背對那5個人。
師:開始。
師:都坐下了嗎?
生:坐下了。
師:我沒有看到他們坐的情況,但是我敢肯定地說:「不管怎麼坐,總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兩個同學」我說得對嗎?
生:對!
師:老師為什麼能做出准確的判斷呢?道理是什麼?這其中蘊含著一個有趣的數學原理,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原理。下面我們開始上課,可以嗎?
【點評】教師從學生熟悉的「搶椅子」游戲開始,讓學生初步體驗不管怎麼坐,總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兩個同學,使學生明確這是現實生活中存在著的一種現象,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後面開展教與學的活動做了鋪墊。
二、通過操作,探究新知
(一)教學例1
1.出示題目:有3枝鉛筆,2個盒子,把3枝鉛筆放進2個盒子里,怎麼放?有幾種不同的放法?
師:請同學們實際放放看,誰來展示一下你擺放的情況?(指名擺)根據學生擺的情況,師板書各種情況 (3,0) (2,1)
【點評】此處設計教師注意了從最簡單的數據開始擺放,有利於學生觀察、理解,有利於調動所有的學生積極參與進來。
師:5個人坐在4把椅子上,不管怎麼坐,總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兩個同學。3支筆放進2個盒子里呢?
生: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盒子里至少有2枝筆?
是:是這樣嗎?誰還有這樣的發現,再說一說。
師:那麼,把4枝鉛筆放進3個盒子里,怎麼放?有幾種不同的放法?請同學們實際放放看。(師巡視,了解情況,個別指導)
師:誰來展示一下你擺放的情況?(指名擺)根據學生擺的情況,師板書各種情況。
(4,0,0)
(3,1,0)
(2,2,0)
(2,1,1),
師:還有不同的放法嗎?
生:沒有了。
師:你能發現什麼?
生: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盒子里至少有2枝鉛筆。
師:「總有」是什麼意思?
生:一定有
師:「至少」有2枝什麼意思?
生:不少於兩只,可能是2枝,也可能是多於2枝?
師:就是不能少於2枝。(通過操作讓學生充分體驗感受)
師:把3枝筆放進2個盒子里,和把4枝筆飯放進3個盒子里,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盒子里至少有2枝鉛筆。這是我們通過實際操作現了這個結論。那麼,我們能不能找到一種更為直接的方法,只擺一種情況,也能得到這個結論呢?
學生思考——組內交流——匯報
師:哪一組同學能把你們的想法匯報一下?
組1生:我們發現如果每個盒子里放1枝鉛筆,最多放3枝,剩下的1枝不管放進哪一個盒子里,總有一個盒子里至少有2枝鉛筆。
師:你能結合操作給大家演示一遍嗎?(學生操作演示)
師:同學們自己說說看,同位之間邊演示邊說一說好嗎?
師:這種分法,實際就是先怎麼分的?
生眾:平均分
師:為什麼要先平均分?(組織學生討論)
生1:要想發現存在著「總有一個盒子里一定至少有2枝」,先平均分,餘下1枝,不管放在那個盒子里,一定會出現「總有一個盒子里一定至少有2枝」。
生2:這樣分,只分一次就能確定總有一個盒子至少有幾枝筆了?
師:同意嗎?那麼把5枝筆放進4個盒子里呢?(可以結合操作,說一說)
師:哪位同學能把你的想法匯報一下,
生:(一邊演示一邊說)5枝鉛筆放在4個盒子里,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盒子里至少有2枝鉛筆。
師:把6枝筆放進5個盒子里呢?還用擺嗎?
生:6枝鉛筆放在5個盒子里,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盒子里至少有2枝鉛筆。
師:把7枝筆放進6個盒子里呢?
把8枝筆放進7個盒子里呢?
把9枝筆放進8個盒子里呢?……
:
你發現什麼?
生1:筆的枝數比盒子數多1,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盒子里至少有2枝鉛筆。
師:你的發現和他一樣嗎?(一樣)你們太了不起了!同桌互相說一遍。
【點評】教師關注了「抽屜原理」的最基本原理,物體個數必須要多於抽屜個數,化繁為簡,此處確實有必要提領出來進行教學。在學生自主探索的基礎上,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得出一般性的結論:只要放的鉛筆數盒數多1,總有一個盒裡至少放進2支。通過教師組織開展的扎實有效的教學活動,學生學的有興趣,發展了學生的類推能力,形成比較抽象的數學思維。
2.解決問題。
(1)課件出示:5隻鴿子飛回4個鴿籠,至少有2隻鴿子要飛進同一個鴿籠里,為什麼?
(學生活動—獨立思考 自主探究)
(2)交流、說理活動。
師:誰能說說為什麼?
生1:如果一個鴿籠里飛進一隻鴿子,最多飛進4隻鴿子,還剩一隻,要飛進其中的一個鴿籠里。不管怎麼飛,至少有2隻鴿子要飛進同一個鴿籠里。
生2:我們也是這樣想的。
生3:把5隻鴿子平均分到4個籠子里,每個籠子1隻,剩下1隻,放到任何一個籠子里,就能保證至少有2隻鴿子飛進同一個籠里。
生4:可以用5÷4=1……1,餘下的1隻,飛到任何一個鴿籠里都能保證至少有2隻鴿子飛進一個個籠里,所以,「至少有2隻鴿子飛進同一個籠里」的結論是正確的。
師:許多同學沒有再擺學具,證明這個結論是正確的,用的什麼方法?
生:用平均分的方法,就能說明存在「總有一個鴿籠至少有2隻鴿子飛進一個個籠里」。
師:同意嗎?(生:同意)老師把這位同學說的算式寫下來,(板書:5÷4=1……1)
師:同位之間再說一說,對這種方法的理解。
師:現在誰能說說你對「總有一個鴿籠里至少飛進2隻鴿子的理解」
生:我們發現這是必然存在的一個現象,不管鴿子怎樣飛回鴿籠,一定會有一個鴿籠里至少有2隻鴿子。
師:同學們都有這個發現嗎?
生眾:發現了。
師:同學們非常了不起,善於運用觀察、分析、思考、推理、證明的方法研究問題,得出結論。同學們的思維也在不知不覺中提升了許多,那麼讓我們再來看這樣一組問題。
(二)教學例2
1.出示題目:把5本書放進2個抽屜里,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抽屜里至少有幾本書?
把7本書放進2個抽屜里,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抽屜里至少有幾本書?
把9本書放進2個抽屜里,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抽屜里至少有幾本書?
(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師巡視了解各種情況)
2.學生匯報。
生1:把5本書放進2個抽屜里,如果每個抽屜里先放2本,還剩1本,這本書不管放到哪個抽屜里,總有一個抽屜里至少有3本書。
板書:5本 2個 2本…… 餘1本 (總有一個抽屜里至有3本書)
7本 2個 3本…… 餘1本(總有一個抽屜里至有4本書)
9本 2個 4本…… 餘1本(總有一個抽屜里至有5本書)
師:2本、3本、4本是怎麼得到的?生答完成除法算式。
5÷2=2本……1本(商加1)
7÷2=3本……1本(商加1)
9÷2=4本……1本(商加1)
師:觀察板書你能發現什麼?
生1:「總有一個抽屜里的至少有2本」只要用 「商+ 1」就可以得到。
師:如果把5本書放進3個抽屜里,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抽屜里至少有幾本書?
生:「總有一個抽屜里的至少有3本」只要用5÷3=1本……2本,用「商+ 2」就可以了。
生:不同意!先把5本書平均分放到3個抽屜里,每個抽屜里先放1本,還剩2本,這2本書再平均分,不管分到哪兩個抽屜里,總有一個抽屜里至少有2本書,不是3本書。
師:到底是「商+1」還是「商+余數」呢?誰的結論對呢?在小組里進行研究、討論。
交流、說理活動:
生1:我們組通過討論並且實際分了分,結論是總有一個抽屜里至少有2本書,不是3本書。
生2:把5本書平均分放到3個抽屜里,每個抽屜里先放1本,餘下的2本可以在2個抽屜里再各放1本,結論是「總有一個抽屜里至少有2本書」。
生3∶我們組的結論是5本書平均分放到3個抽屜里,「總有一個抽屜里至少有2本書」用「商加1」就可以了,不是「商加2」。
師:現在大家都明白了吧?那麼怎樣才能夠確定總有一個抽屜里至少有幾個物體呢?
生4:如果書的本數是奇數,用書的本數除以抽屜數,再用所得的商加1,就會發現「總有一個抽屜里至少有商加1本書」了。
師:同學們同意吧?
師:同學們的這一發現,稱為「抽屜原理」,「 抽屜原理」又稱「鴿籠原理」,最先是由19世紀的德國數學家狄利克雷提出來的,所以又稱「狄里克雷原理」,也稱為「鴿巢原理」。這一原理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抽屜原理」的應用是千變萬化的,用它可以解決許多有趣的問題,並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驚異的結果。下面我們應用這一原理解決問題。
3.解決問題。71頁第3題。(獨立完成,交流反饋)
小結:經過剛才的探索研究,我們經歷了一個很不簡單的思維過程,我們獲得了解決這類問題的好辦法,下面讓我們輕松一下做個小游戲。
【點評】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教師抓住了假設法最核心的思路就是用「有餘數除法」 形式表示出來,使學生學生藉助直觀,很好的理解了如果把書盡量多地「平均分」給各個抽屜里,看每個抽屜里能分到多少本書,餘下的書不管放到哪個抽屜里,總有一個抽屜里比平均分得的書的本數多1本。特別是對「某個抽屜至少有書的本數」是除法算式中的商加「1」, 而不是商加「余數」,教師適時挑出針對性問題進行交流、討論,使學生從本質上理解了「抽屜原理」。
三、應用原理解決問題
師:我這里有一副撲克牌,去掉了兩張王牌,還剩52張,我請五位同學每人任意抽1張,聽清要求,不要讓別人看到你抽的是什麼牌。請大家猜測一下,同種花色的至少有幾張?為什麼?
生:2張/因為5÷4=1…1
師:先驗證一下你們的猜測:舉牌驗證。
師:如有3張同花色的,符合你們的猜測嗎?
師:如果9個人每一個人抽一張呢?
生:至少有3張牌是同一花色,因為9÷4=2…1
F. 數學教學活動教學是什麼之間共同發展的過程
師生之間、學生抄之間交往互動與襲共同發展。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為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
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教師要正確地認識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充分的發展。
(6)小學數學教學課程流程擴展閱讀:
教學活動要求規定:
1、教學目的是為教學領域里為實現教育目的而提出的一種概括性的、總體的要求,制約著各個教育階段、各科教學發展趨勢和總方向,對整個教學活動起著統貫全局的作用。
2、發揮積極作用的前提條件是教學目的制定的合理性。教學目的要在教學計劃中恰當定位,與教學客體、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協調一致,指導教學主體行動並轉化為教學結果,從而實現自身的合理性。
G. 怎樣優化小學數學教學過程
教學是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的師生共同活動的過程。小學數學教學要想在有限的時間里取得較佳的教學成果,就必須從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內容的組織、教學方法的選擇、課堂練習的設計、教學信息的反饋等各個環節進行優化,下面筆者就以上各個環節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教學目標要恰當、完整。
恰當,就是對大多數同學通過努力可以達到;完整,就是既要有知識目標,又要有能力目標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例如教學「分數除以整數」目標應定為:1、使學生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2、掌握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3、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內容要科學、有序。
科學,就是要抓住本質的東西;有序,就是要既看到知識的階段性,又看到知識的連續性和發展性。例如教學「圓的認識」時,可以把教學內容分為:(1)圓的概念;(2)圓的畫法及圓的各部分名稱;(3)直徑與半徑的關系;(4)圓是軸對稱圖形。這樣逐步加深圓的認識,從而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創設運用數學知識的條件,給學生以實踐活動的機會,引導學生自覺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更深刻的體會到數學巨大的應用價值,逐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能力。例如在教學「面積和周長的比較」時,我聯系生活實際,分層設計了這樣幾個練習:(1)讓學生分別求出方桌上所需玻璃的大小;(2)讓學生動手量板凳,求出縫制小坐墊需要多少布料,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3)通過估算教室地面用瓷磚的塊數,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及運用生活經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樣的活動,由於非常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因此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教學效果也很好。而這些實際問題得以解決,既豐富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又提高了學生應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
俗話說:「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中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及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狀況,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小數加減法的計演算法則」時,由於小數加減法的計演算法則與整數加減法的計演算法則有相通之處,因此教師教學時可幫助學生在復習整數加減法計演算法則的基礎上,採用對比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己歸納出小數加法的計演算法則,這樣做既培養了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又加深了學生對新舊知識間的聯系與區別,從而使學生熟練掌握計算的技能。
四、練習設計要有層次坡度。
有層次,坡度就是練習設計時,既要有基本練習,又要有綜合練習,還要有發展練習。其目的是既要讓學生學懂;又要讓學生學會;還要讓學生學活。
學生對新知識掌握後,需鞏固練習。在練習的設計上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力求有梯度,既有基礎練習、提升練習,又有拓展練習,以形式多樣的練習,來調動學生鞏固知識的積極性。學生在完成基礎練習和提升練習後,可進行拓展練習。學有餘力的同學,覺得這類題對自己有挑戰性,是對自己能力的監測與開拓,能夠完成拓展題的同學是高興的、自信的。對沒有能力完成拓展題的學生,首先要表揚他們能夠順利完成前面的練習,說明當堂課已經掌握,同時要鼓勵他們,主動參與,爭取與同伴合作解決不會問題。總而言之,在教學中要力求科學設計新授課的練習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五、信息反饋要准確、及時。
信息的反饋要准確、及時。是指對來自學生的反饋信息,切不可含混其詞,對就對,錯就錯。並且對課堂上信息要當堂評價,實際教學時啟發學生學生積極參加評價活動,並留有充分的評價時間,允許學生發表不同意見,然後才給出教師的評價。
在鼓勵聲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才能信心十足,在課堂上要多對學生進行表揚鼓勵。對一些在數學學習中感到困難的學生,教師要通過課堂練習及時發現學生的知識漏洞,給予適時指導,為了避免學生喪失數學學習興趣,要針對他們做對的題目來鼓勵他們:「這個問題你都能獨立解決了,太棒了!」「今天你都嘗試做拓展題了,我真高興!」對於做練習速度慢的學生,可以委婉地對他們說:「速度要再快點呀!」「你的做題速度又快了!」對於粗心的學生,要側重於評價他的正確率情況,例如:「再細心一點,你就得100分了!」「距離數學冠軍,你只有一步之遙了,加油!」通過這種激勵評價,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要對教學過程各個環節優化,才能不斷提高教學效率,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H. 怎樣理解小學數學課程中"過程也是目標
影響小學數學課程目標的基本因素有:
1、社會發展因素的影響。
學校教育要為社會發展服務,數學課程目標的制定要考慮社會發展對學生未
來數學素養的需求,這是學校教育的功能決定的。另一方面,課程目標的確定也
應當體現促進社會發展的作用,要使學生通過學校課程的學習更好的理解社會,
認識社會,解決社會問題。首先,隨著科學及時的迅速發展,特別是信息時代的
到來,人們需要具有更高數學素養。如:怎樣面對天氣預報中的「降水概率」。
其次市場經濟需要人們掌握更多的有用的數學,如:與經濟活動的有關的比和比
例。最後,生活中需要越來越多的數學語音,如:分數、小數到處可見。
2、數學科學發展的影響。
現代數學已經有了很大進步,再也不能按照傳統的數學內容體系來安排中
小學數學內容。數學教育現代化的一個突出標志就是課程目標與教學內容的現代
化。新的應用數學方法的產生,如:計算機。帶有新特點的獨立的應用數學的形
式,如:資訊理論這些發展使人們對數學產生了新的認識,它不再是絕對真理,它
也具有可誤性。
3、兒童發展因素的影響。
考慮兒童的發展因素,不只是適應兒童的發展水平,更重要的是通過數學學
習促進兒童的發展,包括學生思維水平的發展,學生交流能力、數學情感和數學
推理能力的培養。滿足、促進兒童的發展是數學課程的首要目標,掌握有用數學,
研究感興趣的數學問題,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形成情感、態度、價值觀。
I. 基於課程標準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流程
一、 教學設計的意義
課堂教學是實現教育目的、提高學生素質的最基本的途徑,有效地設計教學是教學成功的基礎條件。 「直覺不是有效課堂表現的關鍵,實際上,收放自如的優秀表現是經過周密計劃的」。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課堂教學已經取得了很多明顯的成績,教師普遍認為學生思維更活躍了。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在關注教學目標、關注學生參與、關注課堂效益和質量上,做了許多創造性的勞動。但仍然還存在一些問題。
二、什麼是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指教育實踐工作者以各種學習和教學理論為基礎,依據教學對象的特點和自己的教學理念、風格、運用系統的觀點和方法,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對教學活動進行的系統規劃、安排與決策小學數學都研究什麼,小學生六年中要學數學的哪些內容?從數學內容層面而言,小學數學研究對象是數與形。研究數與形的表示、意義、關系和度量四個方面。
三、如何使教學設計更有底蘊
1 .追尋本質,將數學學得通透些——要有高度
2 .放慢腳步,把教學過程拉長——拉大半徑,拉大密度
教學內容分析要關注數學本質,整體把握數學內容——將數學學通透些,數學才會更簡單。
教學活動的設計——給學生多一些空間,學生才會施展數學能力。教師的教學設計既包括對一節課的設計,也包括綜合性教學活動的設計。教師的教學設計在關注教學目標的同時,要關注有利於引發學生的觀察、思考、探究,有利於啟迪學生的智慧。
四、課堂教學設計的主要策略
1、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參與興趣。
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最實際的內部驅動力,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心理成份。學生一旦對學習發生了興趣,就會在大腦中形成優勢興奮中心,促使各種感官包括大腦處於最活躍狀態,引起學生的高度注意,從而為參與學習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備。可見濃厚的學習興趣是促使學生參與學習的前提。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各種途徑創設與教學有關的、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教學情境,形成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產生躍躍欲試的探索意識,以激發學生參與興趣。教學中,教師可採取講故事、猜謎語、念兒歌、開展游戲等形式,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動實際內容聯系起來,激起學生心理上的需求
2、精心設計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合作探究。
新課標主要的是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合作—探究」的互動式教學,教師通過相互矛盾的事件引起學生認識的不平衡,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活動經驗。為了提高探究的質量、合作的效益,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兩個問題:
(1)精心設計問題。合作探究從問題開始,教師設計的問題應注意六性:一是挑戰性。問題能激發學生合作探究的興趣;二是思考性。問題雖與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有密切聯系,但與學生原有的認知有一定距離,必須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經過合作探究才能獲得結果;三是開放性。問題的答案對學生來說是未知的,但不是唯一的,讓學生在相互啟發中拓展思維;四是層次性。問題能激發不同層面學生的成功體驗。五是現實性。問題必須是真實的或者能夠想像的,這樣才能真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於他們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和那些自己的思維方式參與到解決問題的活動中來,從而有利於問題的解決。(2)講究實效。教師在教學備課過程中要認真思考以下問題:一是為什麼這節課要進行合作探究學習,不用可以嗎?二是如果要合作探究,哪一個數學知識要用?大概需要多少時間?可能會出現哪些情況?如何點撥引導?三是如何把全班教學,小組合作與個人自學、獨立思考結合起來,做到優勢互補?四是如何引導學生學會交往,學會傾聽、學會表達,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
3、注重過程,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這一理念揭示數學教學不僅僅是為了掌握現成的知識結論,更重要的目的是將可得的知識遷移到新情境中,讓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4、注重過程評價,幫助學生建立自信。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激勵學生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這就表明,評價也是教學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評價必須傾注更多的人文關懷。
5、改進備課方法,完善教學設計
傳統的教案管理形式化,強調規范、標准,沒有給教師留有足夠的創造空間。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學設計,應該既是教師教學過程中的創造性勞動,又是師與師、生與生相互溝通共同智慧的結晶。因此,對目前數學備課的過程和教案的形式有必要加以改進。
(1)個性教案與共性教案結合。共性教案就是在同年級的數學教師中明確分工,每堂課由一人主備,寫出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和教與學的思路、過程以及練習設計等,形成活頁教案、電子教案或備課手冊。在共性教案的基礎上,每個教師都應根據班情、學情、教情,對共性教案進行調整、補充、拓展,力爭形成凸現個人特色的教學設計。這樣,可以匯集集體智慧,減少重復勞動,也有助於新教師的成長。
(2)增強「教後反思」,向「教後案」拓展。我們通常所說的教案,一般教師在授課之前的設計,可以說是「教前案」。在新課程改革的實踐中,許多教師在教案的格式中增加了「課後反思」,謂之「教後案」。教後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教後反思」中主要記錄教學中的新發現、新規律、新見解、新突破等等,經常地、及時地記錄下這些心得體會,並進行必要的歸類總結,不僅使教學設計一直處於審視自我、共同矯正、共同完善的動態發展之中,又使教師逐步形成以課改理念為出發點歸宿點的備課觀、教案觀。
未來的國際競爭,主要是綜合國力的競爭,人才的競爭,教育的競爭。在當今信息化、全球化、多元化的時代,應試教育走到了極端,新課程標准孕育而生,新課程的頒布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教師在新課程,新理念的指引下,將教育事業推向新高度,課堂教學設計是落實教學新理念的方案,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
J. 小學數學講課過程怎麼進行過程性評價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在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方面獲得協調發展,有效地實現預期的教學結果。通俗地說,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的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為此,面對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我們需要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理解和實踐,談談幾點不成熟的想法和途徑。 一、深鑽教材,確保知識的有效性。 知識的有效性是保證課堂教學有效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條件。對學生而言,教學知識的有效是指新觀點、新材料,他們不知不懂的,學後奏效的內容。教學內容是否有效和知識的屬性以及學生的狀態有關。第一,學生的知識增長取決於有效知識量。教學中學生知識的增長是教學成敗的關鍵。第二,學生的智慧發展取決於有效知識量。發展是教學的主要任務,知識不是智慧,知識的遷移才是智慧。在個體的知識總量中並不是所有的知識都具有同樣的遷移性,而是其中內化的、熟練的知識才是可以隨時提取,靈活運用,這一部分知識稱為個體知識總量中的有效知識,是智慧的象徵。第三,學生的思想提高取決於有效知識量。這種知識是指教學中學生獲得的、融會貫通深思熟慮的、實在有益的內容,即有效知識。第四,教學的心理效應取決於有效知識量。通過對知識的獲取產生愉悅的心理效應,才能成為活動的原動力和催化劑。 二、探究有效的學習過程。 1.精心創設問題情境,引發主動探究慾望 所謂問題情境是指一種具有一定難度,而經過自身努力又能夠解決的問題。恰當的問題情境具有兩個特點:一是處在學生思維發展水平的最近發展區,學生對其可望又可及,能刺激學生的學習慾望;二是有一定的情趣,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學生在學習時,往往接觸到的不是現實的條件,而是一種情境。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創造愉快學習的樂學氣氛,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地探求知識。在此情況下,提問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形式,它的內容應設計科學。必須能引發學生進行層層深入,津津有味的認真思考,能促進學生進行有價值的思維活動,引起廣泛的聯想,從而得出規律性認識。例如:在學習《圓的面積》時,我出示一個圓,然後以圓半徑作為正方形的邊長,以圓心為頂點畫一個小正方形,讓學生猜測一下,圓的面積大概是小正方形面積的幾倍?有的猜2倍多一些,有的猜3倍多一些……學生眾說紛紜。然後組織學生討論:你能不能想個法來說明你的猜想是合理的,有的學生把這個小正方形來量已知圓,得不到結果失敗了。有的學生把圓平均剪成4塊,再拼成近似平行四邊形,還是不行,有的學生想出剪的份數多一些,拼成的平行四邊形就更接近,減少了重合與空隙部分。教師給學生用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進行小組合作討論,創設這樣一個質疑猜想的教學情景,可使學生獲得探究的樂趣、認知的樂趣、創新的樂趣。2.鼓勵學生敢於質疑,重視提問方法指導。質疑問難是探求知識,發現問題的開始。因此,從兒童的好奇、好問,求知慾望盛等特點出發,引導學生勤於思考問題,善於發現問題,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措施。例如在教學「循環小數」時,有意識讓學生計算7÷3,58.6÷11,學生在計算時發現總是除不盡,而且商的各位上的數字總是不斷重復出現,於是心裡充滿了好奇疑問。這時教師適時地問學生,你發現了?什麼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心中的疑問:「為什麼這兩道題總是除不盡?」「為什麼商當中總有重復出現的數字?」教師指出這樣的小數叫循環小數。接著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討疑問,給循環小數下定義。在學生動口、動手、動腦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在不知不覺中得到發展。以往學生習慣跟隨老師的思路進行思考,不習慣獨立思考,也就無從質疑,很難發展他們的個性。其實學生在聽課時,腦子里肯定有產生疑問的瞬間,但大多數學生都不敢或不願向教師請教。對於這些有畏難情緒的學生要予以熱情鼓勵,「說說自己的看法及問題。」「說錯了,也沒關系。」鼓勵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增強學習信心。與此同時,在體溫方式上可給予指導。如學生剛剛學習發問時,完全可以從小疑問開始:老師講的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這樣講?自己有沒有掌握?通過老師講的,發現了什麼新?問題讓學生始終處於積極的思維狀態,在教師指導或自主解決問題的同時使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挖掘。3.注重學生學習體驗,激發主動參與熱情。 《數學課程標准》提出讓學生「體驗數學」的過程性目標,強調數學課程要從讓學生親身經歷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在新課程改革的課堂中,學生的學習體驗,一般來源於強烈的認知沖突,並在親歷性的認識和實踐活動中解決問題,獲得體驗。不斷地強化和拓展學習體驗,有利於為後續學習積累新的經驗。「聽過了,可能就忘記;看過了,可能會明白;只有做過了,才會真正理解。」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和思維的關系,思維就得不到發展。由於小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思維正處在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兒童的認知結構類似於一個倒置的圓錐體的螺旋圖,它表明認知的螺旋是開放性的,其開口越來越大,意味著兒童的認知發展過程是一個連續不斷的認知建構過程,也就是由平衡狀態逐步地向另一個更高的平衡狀態發展。毫無疑問,這個認識螺旋中布滿很多節點,它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如果當這些節點正在生長時,就讓學生實施動手操作,手腦並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的學習是從手、眼、腦協調活動開始的,對於小學生而言操作可以使認識的對象與學生之間縮短距離,進行直接的認識活動。這樣做有利於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例如:在教學《分數除法》時,我跳出了認知技能的框框,不把法則的得出、技能的形成作為唯一的目標,而更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在自身實踐探索的過程中實現發展性領域目標。教學時圍繞例題重點探索,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給學生充分思考的空間和時間,允許並鼓勵他們有不同演算法,尊重他們的想法,哪怕是不合理的,甚至是錯誤的,讓他們在相互交流、碰撞、討論中,進一步明確算理。重點探究後,並不急於得出計演算法則,而是繼續讓學生口算做一做,仍允許他們選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在此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討論得出「分數除以整數,當分數的分子能整除整數時,用分子除以整數的商作分子,分母不變。」這樣的計算方法來得簡便,並通過學生動態生成的例題,如:分子不能被除數2整除,讓學生在不斷的嘗試、探索中感悟到:這時應採用「分數除以整數(零除外),等於分數乘以這個整數的倒數。」雖然整節課都沒有刻意追求得出所謂形式上的計演算法則,但學生所說的不就是算理演算法的核心嗎? 三、巧用電教媒體,提高課堂效率。1.利用媒體,激發興趣 「凡是富有成效的學習,學生必須對要學習的材料,具有濃厚的興趣」。學習興趣是學生獲得知識,拓寬視野,豐富心理活動的最主要的動力。在數學教學中,常常出現這樣的現象,老師在講台上講得津津有味,學生在講台下流露出消極厭煩的情緒或自己做別的事。這種現象出現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師講解很難對未親身經歷過的學生產生興趣。而多媒體教學圖文並茂,生動逼真,它能及時喚起學生探求知識的興趣。我充分利用電教媒體的直觀性與可操作性強等特點,結合教材內容,或以鮮艷的圖片刺激學生的感官,或以有趣的情境調動學生的興趣,或以直觀演示展現新舊知識的矛盾點,激發學生的探究欲,從心理上為學生獲取新知鋪路搭橋。例如,在講「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這節課時,我首先出示一張投影,通過數方格的方法,求出了投影上所畫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然後啟發學生思考:如果一塊地或一個操場是平行四邊形,還能用數方格的方法求出面積嗎﹖不用數方格的方法,又怎樣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呢﹖通過設問,同學們學得很有趣,急於知曉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方法。教師由此誘發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帶著強烈的求知慾去聽新課。2.利用媒體,突破難點探索新知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是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階段。數學教學中的重難點,如果只通過簡單,枯燥的講述,很難在學生頭腦中形成表象,輕易地掌握。數學教學中,運用電教手段,通過形象化的畫面,有助於學生對重點內容的掌握和難點內容的突破。利用電教媒體直觀、形象的特點,生動地顯示了各種圖形的變化,使學生眼隨圖動、心隨圖思,積極參與到對每一種圖表的分析與思考上來。我在講「正方體、長方體的認識」時,通過投影片抽拉演示,讓學生目睹長方體或正方體的一條棱通過移動和相對的棱可以完全重合,從而得出「長方體或正方體相對的棱平行且相等」這一結論。這既強化了重點,突破了難點,又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再例如,在教學行程問題時,為了讓學生了解實際生活中「行程問題」,還有各種不同情況,當堂演示了以下內容:(1)兩人同時從兩地相向而行,未相遇。(2)兩人同時從兩地相向而行,交叉而過。(3)兩人從兩地相向而行,甲先行一段路程;乙才出發,再經過一段時間兩人相遇;(4)兩人同時同地反向而行。(5)兩人同時從兩地反向而行。(6)兩人同時同地同向而行,由於速度不同,經過時間越長,相距越遠。(7)兩人同時從兩地向同一方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速度快的在後,經過一定時間,後者追上了前者。通過這一展示,使學生很清楚地明白了題目的意義,從而縮短了教學時間,提高了學習效率。 3.運用電教媒體,創設樂學氛圍。 蘇聯心理學家贊可夫主張在教學工作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十分重視學生的「情緒生活」,設法造成一個愉快的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使學生「愛學」、「樂學」,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課堂教學成功與否,其主要標志是教學效率的高低,而這又常取決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態度是否積極主動。兒童有了飽滿的學習興趣,便會對學習產生強烈的需求,積極地投入學習,堅持不懈地與學習中的困難作斗爭,不再感到學習是一種負擔。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能夠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加深學生的感官刺激,牢牢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學「元、角、分」時,教師採用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小動物、交通工具、電動玩具來激發他們的求知慾。設計「買賣情境」,讓他們在樂中買,樂中認,認中學,學中記,使學生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有機融合,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緊密相接。 4.利用媒體,及時反饋 練習是形成技能的基礎,也是發展學生獨立思維的一種活動方式。在達標練習中運用電教媒體可以為學生提供的練習時間和機會,從而鞏固所學知識,使教師能夠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地利用反饋信息及時點撥評價,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要研究的方面還很多,在數學教學中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從傳統教學強調知識的傳授和關注技能的掌握,轉向側重於促進學生的發展,地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培養、習慣和態度的形成,著眼於學生可持續發展。要從課堂的有效教學出發,從學生的自身發展出發,找准起點,合理運用和安排各種教學手段與環節,讓數學課堂教學更富實效,讓數學課堂煥發強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