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
一、運用情感教學,體現審美教育音樂的情感性表現在:它能使人心靈迸發出火花。(貝多芬)節奏與樂調具有最強烈的力量浸入心靈的最深處。(柏拉圖)人們常說:「音樂是語言的盡頭」,也就是說音樂能夠靈活、准確、細膩地直接表達人的內心情感世界,是人主觀情感的一種審美體驗。以音樂藝術為媒介,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是具有情感性特徵的。它通過「訴訴心靈的精神、洋溢的情感以及聲音所顯示出這種內容精華的表現」來實現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創造和表現、感受和體驗、鑒賞和評價等能力來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和情感體驗,完成對學生的審美情感教育。音樂是情感藝術,表情的音樂藝術最基本的表現功能,是音樂的靈魂。離開了情感的體驗與抒發、感知與表現也就不是音樂了。我國古代《樂記》中記載「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動於中,故形於聲。」著名文學家列夫?托爾斯泰說:「音樂是人類情感的速記」。而偉大的導師恩格斯則說:「把人類情感中最崇高和最神聖東西,即最隱深的秘密揭露出來,並且表現在音響中。」音樂是人類共同的情感語言,不論國度、民族、種族、音樂都可以成為人們心靈溝通的工具。在音樂教學中應從表情開始,並要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只要有音樂,就一定有情感的反映。表情不是在學會唱歌,學會演奏之後硬加上的,也不是沒有樂感的各種音樂記號的機械音響的再現,它既不是歌唱(演奏)者的外部表情的搖頭晃腦,又不是毫無音樂美感的音符堆砌。 音樂的表情是發自內心地對音樂情感的體驗和抒發,是把全身心對音樂內涵與外延的感知、理解與體驗轉換為音樂形象的再造藝術的過程。也正是在這種對音樂情感的感知、體驗、表現與創造的音樂實踐中使學生受到音樂的啟迪,獲得審美能力,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二、運用感知教學,體驗審美教育感知即「聽、感、動」的總稱。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對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審美教育的核心,是審美的要點。」音樂美的表現存在於音樂藝術形象之中。沒有美的形象就沒有藝術。音樂形象產生的過程就是音樂實踐、音樂學習、音樂創造的過程。沒有對音樂藝術實踐中音樂美的感知與理解,就無法實施審美教育。 聽是感知和理解音樂的前提條件;聽是音樂藝術實踐中最重要的過程。音樂是聽覺藝術,這就決定了音樂教學的一切音樂藝術實踐都必須從聽入手,在聽的基礎上進行,也決定了音樂必須把培養學生良好而敏銳的聽覺放在首位:離開了「聽」就無法學習音樂;離開了「聽」音樂就不存在了。馬克思曾說過:「對於不辨音律的耳朵來說,最美的音樂也是毫無意義的」。音樂教學的全部內容都離不開音樂聽覺的感知與體驗、分析與理解。在實際的藝術效果中感知與理解、認識與掌握富有音樂靈魂的活生生的音樂知識。例如:在學習音的高、低、長、短時就必須首先讓學生用聽覺去感知、聽辯出音的高、低、長、短;在學習音符名稱與其時值關系時,不是靠單單的講解去認識,而重要的是用耳聽、用手、用腳的動作體會各種音符的時值及其之間的關系;在學習調式時則需通過耳朵的聽辨,感知某一調式的特點,而後總結出什麼是調式,重要是從聽覺中明白。音樂都不是直接可以講明白的,必須在聽的基礎上有所真正的感知與體驗時才明白。中小學音樂教學所接觸不是純理論知識,而是具體形象化的音樂作品、是動的音樂、是有生命的音樂、是有情感的音樂。三、運用實踐性和創造性教學,體驗審美教育音樂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活動。無論是參與音樂創作、音樂表演、還是參與音樂鑒賞,都需要人們展示出生命的活動。實踐創造也體現了音樂教學中的審美教育的特徵。體現音樂審美教育的實踐性,首先是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學生失去了學習音樂的興趣,也就失去了積極參與音樂學習實踐的動力。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心靈感受。由於一些原因,相當一部分中小學生產生喜愛音樂卻不喜歡上音樂課的心理狀態,就談不上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音樂實踐活動中。在音樂教育教學中,興趣可以構成一種審美的本質力量。「快樂式」教學賦予音樂教育強大的生命力。通過音樂學習的實踐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音樂表現能、音樂鑒賞能力、音樂創造力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完成美感的實現。四、運用形象性教學,體現審美教育藝術教育是以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為基礎內容的。音樂藝術也正像其他藝術一樣,如:文學、繪畫、雕塑、建築學一樣,通過藝術形象反映現實,給人以最大的審美享受。任何一部音樂作品都有一個具體的形象來用音樂表現。雖然音樂沒有「對現實的直接描繪」,但盡管如此,在音樂中仍然具有極為深刻和有力的反映著現實世界。人的感受和思想世界在音樂中得到鮮明的、最激動的直接體現。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通過音樂的語言、旋律、節奏、調式、調性和聲、復調等變化來塑造獨特的音樂形象,從而達到音樂教學中形象美的審美教育。
⑵ 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鑒賞能力
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鑒賞能力,
這個題目太大了。
到書店買本書看吧。
只要努力付出過,
就會有收獲。
⑶ 如何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養成傾聽音樂的習慣
作為一名小學音樂教師,我發現在現行的音樂課堂教學中,很多學生認為音樂課就是來唱歌,而傾聽音樂就是休息或表演;有些學生喜歡聽自己熟悉的音樂,對沒有聽過或自己不熟悉的音樂就說:「這首曲子不好聽,我聽不懂!」便沒有興趣欣賞音樂。很多低年級的學生認為音樂欣賞就是表演,當音樂一開始,很多學生就興奮地手舞足蹈,他們不但沒有認真的聽音樂,而且影響了旁邊的同學聽音樂;有的學生不能夠堅持認真地把樂曲聽完,注意力經常分散到別的事情上,經常出現「非完整」的音樂體驗。因此,在音樂教學中不能忽視對學生良好傾聽習慣的培養。 「傾聽」是學習知識的前提和基礎。音樂課作為聽覺學科,傾聽是非常重要的,在音樂課上怎樣養成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呢?在教學過程中,我進行了大膽的嘗試,逐漸積累了一些經驗,並初見成效。 一、在組織教學中,培養學生養成傾聽音樂的習慣 (1)在音樂節奏中進教室 當學生走進音樂教室時,我讓學生按照音樂的節拍,並踏著整齊的步伐進教室,或按照音樂的節奏自由表演,強調學生聽音樂並注意節奏。如果有三分之一的學生沒按要求進教室,我就有必要請學生重新進教室,把規矩做到位為止。久而久之學生就養成了進教室聽音樂的好習慣。 (2)師生問好 上課時,我與學生問好都有固定的音樂,上行音階表示起立,下行音階表示坐下,要求起立與坐下都要做到「靜」、「齊」、「快」,師生有表情地唱問好歌。 (3)用身體語言表達音樂情緒 在教學過程中,我經常要求學生聽音樂並用自己的身體語言來表達音樂的內容和情緒。對表現到位的組及時給予整組獎勵,對於低段學生,我及時指出,告訴他不夠的地方在哪裡。比如有的學生講廢話,不聽音樂表演;有的學生顧自己玩耍,或做一些跟音樂無關的事情等情況,教師都應及時指出。 音樂是聽覺藝術,必須充分利用耳朵,充分體現藝術美,所以它跟其它學科不同,每一環節都要體現美。不僅要內容美、環節美、語言美,總之處處都要體現美。所以音樂課堂上很多語言都用音樂代替,學生聽音樂來行動。 二、在歌曲演唱中,培養學生養成傾聽的習慣 歌曲演唱是音樂教學中的一個很重要的教學內容。無論是合唱或是齊唱都需要建立在聆聽的基礎上,要演唱正確的節奏、音準等也必須建立在聆聽音樂的基礎上。如果不會聆聽,就不能很好表現整個藝術作品。 (1)在學唱歌曲時,讓學生聽出歌曲的拍子和情緒。 (2)一邊聽歌曲,一邊加樂器伴奏或律動表演,臉部表現出聽到的音樂情緒。 (3)聽音樂默唱或跟著琴輕唱,耳朵聽音樂伴奏,輕聲的演唱,聽出自己的音高是否與伴奏相一致,讓自己唱歌不會跑調。 (4)聽自己演唱出的歌聲的音量及音準和其他同學的歌聲,是否和諧統一。 (5)隨著年級的升高,孩子們開始接觸合唱。進行二個聲部的和聲音程訓練時,演唱前先明確二個聲部合在一起的音響效果,一邊唱一邊聽一邊調整合唱音響效果。在訓練中,我從一個單音、一個音程、一個和弦開始入手,逐漸過渡到聽一個樂句,再到聽一首樂曲。多聲部節奏訓練對建立孩子的多聲部的聽覺能力是快捷的一條途徑。從卡農式的二聲部節奏訓練入手,訓練聲部的穩定性,訓練聽覺對聲部的識別、跟蹤的能力,再通過不同節奏織體的二部節奏訓練加強聲部的獨立性和聲部間的合作能力的訓練,感受不同節奏織體交錯發聲的合作美。 歌唱的聽覺訓練是沒有捷徑可言的,教師必須耐心地、扎扎實實地進行從易到難、從簡到繁的聽覺訓練,培養孩子們對旋律、和聲音響聽唱緊密相聯的聽覺能力,養成歌唱中傾聽的習慣。 三、在音樂欣賞中,培養學生養成傾聽音樂的習慣 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往往學生很難靜下心來或安靜地欣賞音樂,我讓學生用舞蹈、律動、臉部表情等表現方式來欣賞樂曲時,學生便更難做到用耳朵去傾聽音樂。因此學生興奮地手舞足蹈,課堂紀律比較混亂。在欣賞課中,我首先精心研究教材,進行有組織地教學,設計一定的教學情景,教學環節要環環緊湊,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欣賞音樂。但是,孩子對於聽音樂還處於一種無意識狀態,我還要有意識地引導,教給一定的方法,在科學的方法中逐漸養成傾聽音樂的好習慣。 (1)閉眼靜聽 第一遍欣賞音樂的時候,我要求學生閉上眼睛用心聆聽,並充分發揮想像,設問「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什麼畫面?」要想體驗作者所傳達的情感,這就要求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傾聽音樂。這樣,學生才能對音樂的高低、強弱、節奏、調性等因素逐漸感知,以至對作品的情感、情緒做出判斷。「音樂是心靈的語言」。心靈語言只能用心去感受,用心去溝通。在靜穆中,音樂在人的精神上空升騰、泛化,那該是欣賞音樂的最高境界。課堂上,師生表面的「靜」深層的動--內心深處的感動,這何嘗不是主動參與呢?這恰似音樂中休止符的作用--此時無聲勝有聲。 (2)抓住音樂特點聽 任何一首樂曲都是由音樂要素組成的,包括節拍、節奏、旋律、音高、力度、音色、速度等,各個要素有不同的表現意義。每一首曲子由於重點要素的不同而顯示的特點是不一樣的,我充分抓住重點要素引導學生傾聽音樂,並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來表達對這種音樂特點的感受,學生一定會有很大的興趣並且更專注地去聽音樂。 (3)有比較地聽 不同的樂曲有不同的音樂節奏、音色、風格等等,我指導學生對音樂中不同的音色、織體、節奏、風格,有比較地聽辯,使他們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望,喚起他們對音樂的感知,從而愉悅、輕松地進行音樂學習。漸漸地,學生就會更愛傾聽音樂,這便達成一種良性循環。 (4)有「方向」地聽 欣賞一首(一段)樂曲,所涉及到的內容非常多,學生不可能完全面面俱到。只有教師有意識的,有方向的引領學生聆聽音樂,這樣他們就不會迷失「方向」,學生便「聽之有物」,並且「耳聽腦想」,漸漸地就培養了學生傾聽的好習慣了。 四、在音樂表現中,培養學生養成傾聽的習慣 音樂是創造性最強的藝術之一。音樂藝術的這一特質,使音樂教育在發展學生們的創造力方面表現出了極大的優勢,這無疑為學生發散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礎。在音樂課堂上教師經常要讓孩子們在教室里聽音樂自由表演,包括律動、游戲和創造表演音樂劇情等。表演的目的在於以動作表現對音樂的反應,只是表現音樂的一種外在形式,音樂絕不是可有可無的背景而已。所以一定要讓學生學會在表演中傾聽。 (1)在有序中表演 表演中學生可以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音樂。可以是站、坐,也可以離開座位在教室里自由流動,但要求快速。我說「一、二、三」後必須找到自己喜歡的地方,不能相互碰撞。不行,再來!一定要達到要求為止。在表演時,不能說話、不能嬉笑、不能碰撞,看見對面有同學過來了要禮貌謙讓,哪裡有空位置就往哪個方向流動。這樣學生表演肯定非常有序,真的是「動而不亂、動而有序」。 (2)自由表演 學生單個人在教室里聽音樂自由表演時,一定要聽音樂,要合著音樂的節拍、節奏、情緒或其他音樂要素來進行,但腳步聲、拍手聲等不能超過音樂,就像彈鋼琴時伴奏不能「蓋」過旋律一樣。為了培養學生在動中專注聽音樂的能力,可以把音樂突然停住,要求學生在音樂停住的瞬間把動作凝固,變成一個造型,然後讓學生發揮想像:此時的你像什麼? (3)合作表演 新課程強調與人合作,與人交流,所以在表演中也不乏「交朋友」。要求學生:不是跑過去對「朋友」說「我們一起表演吧!」,這樣的課堂會亂而無序。而是在什麼樣的音樂中用什麼樣的身體動作走過去,用眼神和某些體態動作示意與對方或多方一起表演。學生必須隨著這首樂曲柔和的情緒,用柔美的體態動作走到朋友面前一起表演,不能用活潑蹦跳動作走過去,與音樂相違背。同樣,如果活潑跳躍的曲子就必須跟著音樂的節奏蹦跳過去。無論什麼形式的表演只有學會善於聆聽他人的想法和點子,思維會更開闊,創造的點子會更多,更有利於學生創造力的發展。 五、在音樂游戲中,培養學生養成傾聽音樂的習慣 游戲是學生表現生活、學習生活的重要方式,也是情感最好的外在表現,更是學生喜歡的活動之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促進學習的效率,讓學生熱愛學習、並且愉快學習。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開展游戲活動是一有效的教學手段之一。因為學生年齡特徵:天真、可愛、好動、好玩、好奇又好表現的,因此學生更樂意在玩中學、樂中學、動中學。我根據音樂特點設計一些游戲,讓學生積極傾聽音樂參與游戲來學習音樂。21世紀是一個飛速發展的時代,音樂教育對於培養學生的德、智、體全面發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學音樂教學的一切活動,都應建立在培養學生有敏銳音樂聽覺的基礎上。因此,我們要多花一些精力去研究學生,用我們的睿智走近學生,讓他們知道傾聽音樂習慣的重要性,而不是讓他們害怕上音樂課或是在音樂課上無目的地玩。
⑷ 怎樣在欣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力
怎樣在欣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力音樂欣賞是小學音樂課的一個主要內容,它是讓學生通過聆聽、感知音樂從而理解音樂, 提高其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它既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覺能力和音樂 記憶力,又能夠豐富學生對音樂的聯想力和想像力,還能增強學生對情感的體驗能力及音樂 直覺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開闊音樂視野、豐富情感世界。 音樂是一種善於抒情的藝術,音樂中有著豐富而深刻的感情內涵,只有當音樂欣賞者的 感情活動與音樂作品蘊涵的感情基本相吻合的時候,才能稱之為正確的音樂欣賞。因此,准 確、深刻和細致地體驗音樂作品中的感情內涵,是音樂欣賞中感情體驗的基本要求。對音樂 作品感情內涵的體驗,首先表現為感性上的直接體驗。比如,我們在聽到一首樂曲的時候, 對這首樂曲所表達的感情(它是快樂的、或是優美的、或是慷慨激昂的�6�7�6�7等等),憑借自 己的感性經驗,自然地產生出一種體驗。低段音樂教材中有很多好聽的歌曲,如《小燕子》、 《嘀哩嘀哩》、《春曉》等。在教學欣賞曲《嘀哩嘀哩》時,我想到首先要讓學生感受「春 天」體驗「春天」的美,能充分感受春天的氣息,用眼睛抓住春天的美好,學會聆聽大自然 的音樂。為了讓學生走進春天感受氛圍,我在欣賞前先組織學生以「春」為主題展開討論, 參與討論春天的種種趣事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然後聽優美的歌聲《嘀哩嘀哩》去發掘春天的 美,還可以自己編唱春天的歌曲。經過前面的體驗,學生很自然的進入角色,歌曲唱的異常 動聽感人,這是他們自己找到的春天的聲音,我認為這是對欣賞歌曲最好的理解。 音樂和舞蹈是擅長抒情的藝術,舞蹈在創作表演過程中總是離不開 音樂的。舞蹈通過動作來表現音樂的形象、情緒、旋律等,它具有可視 性,能更直觀地被人感知,能更形象地解釋音樂,使人更容易感受、體 驗、理解音樂,從而達到欣賞、感知音樂的目的。動是學生表達自己對 音樂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愛的方式。在欣賞樂曲後,給學生創造 動的機會,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動作來表達自己對樂曲的理解,充分利 用他們好動的特點,動靜結合,通過動來激發他們欣賞音樂的興趣,引 導他們加深對音樂形象的聯想和對樂曲的理解,在參與中得到愉悅和美 感。例如在欣賞《鍾錶店》時,請學生隨著音樂的第一段有節奏地模仿 各種各樣的鍾做動作,如眨眼的貓頭鷹鍾、點頭的小雞吃米鍾、搖擺身 體的不倒翁鍾等,來表現出時鍾均速走動的節奏。還可以結合故事欣賞 音樂,結合音樂來進行情節性的故事表演。如《龜兔賽跑》等,鮮明的 音樂形象、有趣的故事情節、個性化的音樂主題,使學生能夠自覺主動 地走進音樂,喜愛音樂。 音樂欣賞課不一定只坐在那兒聽,可以適當地讓學生動起來。學科 綜合是一個讓學生動起來很有效的辦法,包括音樂與美術、音樂與文學 語言、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綜合。在實施過程中,應把握好以音 樂為教學主線,用其他學科的內容來加強對音樂的感受、體驗,把握好 「度」讓它更有效地為音樂欣賞課服務。在我給學生欣賞過一段音樂後, 學生會用相應的圖示表現出來,有時書中圖示或者線條已經給出,供大 家選擇;或者讓學生們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創造性地畫出適合音樂情 感的線條、圖像、色塊等等,別人猛一看還以為是一節美術課呢,可是 這種教學方式有其獨特的審美教育的作用,比老師講述給學生音樂的內 涵以及情感更能激發學生對音樂本身的喜愛,也更能說明學生的內心世 界對樂曲的理解。例如:我在教學《杜鵑圓舞曲》時,學生初聽時用線 條、點和圓圈來表示初次印象。復聽是我給他們講了挪威的森林、圓頂 的尖頂的小房子、唱歌的杜鵑鳥、清新的空氣�6�7�6�7他們的好奇心一下子 提了起來,他們的繪畫紙上多了流動的波浪,他們告訴我這是聽到的在 唱歌的杜鵑;多了很多斜紋,這是感覺到田野上有微風吹過;多了小房 子,還在房子裡面畫了小鳥�6�7�6�7我不由感嘆,是音樂使他們產生了如此 豐富的想像。 音樂欣賞課不一定只坐在那兒聽,可以適當地讓學生動起來。學科 綜合是一個讓學生動起來很有效的辦法,包括音樂與美術、音樂與文學 語言、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綜合。在實施過程中,應把握好以音 樂為教學主線,用其他學科的內容來加強對音樂的感受、體驗,把握好 「度」讓它更有效地為音樂欣賞課服務。在我給學生欣賞過一段音樂後, 學生會用相應的圖示表現出來,有時書中圖示或者線條已經給出,供大 家選擇;或者讓學生們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創造性地畫出適合音樂情 感的線條、圖像、色塊等等,別人猛一看還以為是一節美術課呢,可是 這種教學方式有其獨特的審美教育的作用,比老師講述給學生音樂的內 涵以及情感更能激發學生對音樂本身的喜愛,也更能說明學生的內心世 界對樂曲的理解。例如:我在教學《杜鵑圓舞曲》時,學生初聽時用線 條、點和圓圈來表示初次印象。復聽是我給他們講了挪威的森林、圓頂 的尖頂的小房子、唱歌的杜鵑鳥、清新的空氣�6�7�6�7他們的好奇心一下子 提了起來,他們的繪畫紙上多了流動的波浪,他們告訴我這是聽到的在 唱歌的杜鵑;多了很多斜紋,這是感覺到田野上有微風吹過;多了小房 子,還在房子裡面畫了小鳥�6�7�6�7我不由感嘆,是音樂使他們產生了如此 豐富的想像。 音樂欣賞課不一定只坐在那兒聽,可以適當地讓學生動起來。學科 綜合是一個讓學生動起來很有效的辦法,包括音樂與美術、音樂與文學 語言、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綜合。在實施過程中,應把握好以音 樂為教學主線,用其他學科的內容來加強對音樂的感受、體驗,把握好 「度」讓它更有效地為音樂欣賞課服務。在我給學生欣賞過一段音樂後, 學生會用相應的圖示表現出來,有時書中圖示或者線條已經給出,供大 家選擇;或者讓學生們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創造性地畫出適合音樂情 感的線條、圖像、色塊等等,別人猛一看還以為是一節美術課呢,可是 這種教學方式有其獨特的審美教育的作用,比老師講述給學生音樂的內 涵以及情感更能激發學生對音樂本身的喜愛,也更能說明學生的內心世 界對樂曲的理解。例如:我在教學《杜鵑圓舞曲》時,學生初聽時用線 條、點和圓圈來表示初次印象。復聽是我給他們講了挪威的森林、圓頂 的尖頂的小房子、唱歌的杜鵑鳥、清新的空氣�6�7�6�7他們的好奇心一下子 提了起來,他們的繪畫紙上多了流動的波浪,他們告訴我這是聽到的在 唱歌的杜鵑;多了很多斜紋,這是感覺到田野上有微風吹過;多了小房 子,還在房子裡面畫了小鳥�6�7�6�7我不由感嘆,是音樂使他們產生了如此 豐富的想像。
⑸ 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音樂作為人類文化的一種重要形態和載體,蘊涵著豐富的文化和歷史內涵,它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伴隨著人類歷史的發展,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音樂教師肩負著傳承人類文論。並發人的音樂素養,提高學生審美素質的使命。教師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發揮每個學生的特點,保護學生求異思維的火花,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音樂教學中要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教學內容要生動有趣、豐富多彩,有鮮明的時代感和民族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尊重個體的不同音樂體驗和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為他們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創新教學觀念
學生應是教學的主體和學習的主人,也是教師服務的對象。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應將重點放在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指導和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上。不應是教師唱「獨角戲」,而學生很少參與,成為被動的聽眾,並機械地模仿,喪失自主學習心理,失去了學習的興趣。音樂課的教學過程就是音樂實踐的過程,不同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想像力都存在差異。陶行知先生說過「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可見民主方式是促進學生進行創新的先決條件。老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生活環境及閱歷,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關系,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展示學生個性,擺正教學中的師生關系,把教師從「教書匠」的角色轉變成音樂實踐的主體,採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增強學生信心、勇氣,激發學習熱情,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音樂活動中,有效達到教學目標。
二、創設開放的教學環境,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音樂教育是以審美為核心,以學生愉悅和積極參與為出發點,以提高全體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修養為目的的基本素質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生活體驗和情感體驗,創設和諧愉悅的心理環境,使學生敢於創新。因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思維活躍、敢想、敢說、敢問、敢於發表意見。教師在音樂課中應熱愛、信任、尊重每位學生,滿足學生的表演欲,巧妙應用激勵性語言、動作、神態激發每位學生的創新慾望,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引導學生對音樂表現形式和情感內涵的整體把握,努力揭示音樂要素在生活中的作用,當學生的創造性想法明顯不對或不夠完善時,教師也應首先肯定他們的創新意識,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維持創新的熱情。
愛迪生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離開了對音樂的興趣和感情,就達不到音樂教育的目的。只有當學生對音樂懷有濃厚的興趣時,才能產生強烈的求知慾,進而主動地、不怕困難地學習音樂。因此在課堂中,要營造愉快和諧的教學氣氛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被一種愉快和諧的氣氛所陶冶、感染和激勵,使創新意識得到很好的激發。
三、重視和運用創造性的音樂教學活動
1.創造性的歌唱
歌唱本身就是二度創作,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歌曲的背景、題材的內容、作者等有關內容進行分析、想像來處理歌曲。對於低年級學生而言,可直接根據畫面來處理歌曲的演唱。絕不能把「唱會歌就行」這單一的項目當作課堂重點。
2.創造性的音樂欣賞
欣賞教學是讓學生感知,體驗和理解藝術的一項實踐活動,欣賞教學除了培養學生感受和鑒賞的能力外,還要學生將感受到的美用表情動作進一步表現出來。其實好動和愛美是學生的兩大性格特徵。他們好動,喜歡將思想感情藉助一定的動作表達出來。欣賞時讓他們把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嘗試著用文字或語言表達出來,將視覺、聽覺、動作與創作結合來理解和感受音樂。有助於提高學生對音樂欣賞的敏捷度和對樂曲旋律、節奏的感知,培養了創造美的能力。
3.創造性的藝術實踐
在聯想、中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流暢度。在音樂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類似聯想、對比聯想、因果聯想等思維方式,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流暢度。例如:可以根據學生活潑的特點,選擇短小的歌曲,讓他們發揮想像力去表述歌曲的意境和內容,根據音樂的發展想像音樂的形象,編講故事,隨歌曲來設計動作。
在求異中培養創造性思維的變通度。在音樂教學中可以用同一節奏或同一歌詞創編不同的曲調,讓學生在求異中提高創造性思維能力。
在游戲中培養創造性思維的多層次度。在音樂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開展一些音樂游戲活動,當學會一首歌曲時,可以讓學生自編動作上台表演,扮演與情景相適應的各種角色,使音樂更為形象、富有真實感,讓學生在探索中不斷發現新的思路,在「玩」中認識、體驗創造音樂,培養他們的各種表現力。
四、創設合作交往的群體環境,培養學生合作創新能力
每個學生都要在一定的群體中學習,即使是個別學生的獨立創新活動,往往也離不開其他人的幫助和影響。因此,群體對創新能力的作用不容忽視,它有利於群體創新能力的開發並能產生一系列效應,主要是合力效應和互補效應。合力效應是指學生的創新能力聚集起來的合力,產生更大的效果。互補效應可以包括知識互補、能力互補、性格互補、優勢互補等很多方面。在一個合作交往的理想集體中間,個別學生和群體的創新能力都有可能得到充分的開發。在音樂教學中要讓學生有足夠的自學時間,享有廣闊的聯想空間,一起配合,不受老師「先入為主」的觀念限制,讓他們一起不時地迸發出新的火花。
其實我們的音樂課堂教育可把過去居高臨下的做法改為與學生進行談心甚至打成一片,了解他們的思維特徵、興趣、個人愛好等特點,在教學中運用鼓勵語言,營造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保護他們的各種創造慾望來激發創造沖動從而達到一定的教學效果。
總之,面對社會主義的接班人,音樂教育工作者必須充分認識自己的作用,在開拓、培養創新人才的同時,選擇良好的教學方法,在具體的教育中實施。突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大力開發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及參與合作的能力,使音樂教學變得輕松愉快,為祖國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可以為現代化事業作出貢獻的創新人才。
⑹ 如何在小學音樂欣賞課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一、讓學生踏著美妙的音樂進入課堂
音樂課的課前引入是個關鍵的環節,例如:每節課我都會結合新的歌曲根據音樂風格的不同配以相關的律動曲。上課前學生在美妙的樂曲聲中進入課堂,隨著樂曲的旋律,按節奏做律動,師生融為一體,情不自禁地沉浸在一種美的享受之中,這種美的享受就是一種美的體驗,為學生營造了一個美好的學習氛圍,也使一堂課有了一個好的開端,從而使學生樂學的基礎上做出了情感上的鋪墊。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善於挖掘教材中的審美因素,以生動豐富的情感去陶冶學生,才能激發學生去體驗美、創造美、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審美情趣的目的。
二、以生動的音樂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音樂是形象感人的藝術,可以通過生動感人的音樂形象來感染人。因為具體生動的形象,能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情感體驗,更好地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在課堂教學時,為了讓學生理解音樂主題,我們可以通過演示故事情節的方式,讓學生在演示的過程中體驗音樂的快樂、活潑的情緒,從而使學生產生強烈的美感。特別是對不太愛好音樂、內向性格的學生,讓他們親身體驗,鼓勵他們講出自己的感受,多啟發,多感受,多鼓勵,讓他們有更多的表現機會,從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進取心。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創造機會讓他們感受美、理解美、創造美,在優美起伏的旋律中體驗情感的魅力,只有親身體驗,這樣才能切實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如教學《讓我們盪起雙槳》時,今天老師帶領同學們去郊遊你們高興嗎?可展示藍天、碧水、美麗的東湖等畫面讓學生欣賞;看到這樣美的景色你有什麼樣地靈感?同學們會異口同聲的說:我們太高興了,我想唱歌。然後再配上優美的旋律,讓學生聆聽。這樣,教師通過展示情境,激發了學生美的情感,讓學生進入到作者創設的美的意境中,從而使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有了新的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歌曲的內涵,也更好地品味到了美。由於學生的內心產生了平和、悠然之感,美好的音樂形象便也留在了他們的心裡。
三、運用各種教具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形象、逼真的教具能在音樂和兒童之間架起一座橋梁,便於兒童更好地理解音樂,感受受音樂。因此,音樂教學可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發掘教材中的審美因素,製作成精美的教具,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如在音階學習上,可准備七個小動物畫像,以吸引學生的注意。把小象貼在音階的最底下一層,告訴學生它家的門牌號碼是「do」;鵝住在二樓,它家的門牌號碼是「re」;可愛的小貓住三樓,它家的門牌號碼是「mi」;美麗的小喜鵲住在四樓,它個兒小,房子只有小貓的一半高,它家的門牌號碼是「fa」;小白兔住五樓,門牌號碼為「sol」;小猴子的家在六樓,它愛拉豬八戒的耳朵,門牌號碼是「la」;豬八戒的家在七樓,因為好吃西瓜,它家的門牌號碼就叫「xi」,又因為它懶惰,為了方便上下樓,房子也只有小喜鵲的那麼高。這樣鮮明、形象的教具給學生帶來了美的享受,使枯燥的唱名練習變成了趣味性的兒童故事,因此,學生馬上在愉快而富有情趣的學習氣氛中學會了七個唱名,並記住了每個唱名的具體位置。
為了提高學生的視唱能力,教師可畫出旋律線條。緊湊、分散代表不同節奏。或演示克爾文手勢來唱旋律。這樣通過直觀的演示學生們不但愛學而且唱的也比較准確。使其達到良好的效果。
四、通過作品鑒賞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音樂教學的目的是使 「學生具有敏銳的聽覺意識,對聽覺現象和音樂作品能做出積極的獨特的反應;能自覺、自信地用各種音樂表現手段和方法表達自己的觀念和情感;能不斷追求更高的審美品位,又保持自己獨特的審美趣味。」
1.要讓學生提高音樂審美能力,就必須讓學生了解音樂語言。
音樂語言是由音樂表現手法和要素等組成(如音高、旋律、節奏、音色、和
聲、節拍、速度、力度等)。
知道拍子、拍號、節奏是構成音樂的骨架。小學生不一定要理解它們的意思,但一定要懂得:隨著樂曲的拍子、拍號、節奏的變化,樂曲所表達的音樂意境也會隨之發生變化。《玩具進行曲》中第一樂句和第三樂句基本節奏和旋律一樣,都是:「1
55 ┃1 55┃12
32┃5—┃」,第二樂句和第四樂句卻都是在第一樂句的基礎上變化而來的,體現了小玩具那種滑稽、可愛的木偶形象。了解樂曲中的節奏和音調,能幫助學生理解音樂主題,提高音樂感受能力。了解音區、速度、力度是常見的音樂表現手法,知道不同音區的音高及音的強弱變化對音樂形象的塑造起著重要作用。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音樂傳入人的耳膜,刺激大腦中樞神經,能夠使人體分泌多種有益的生化物質,從而達到凈化心靈,陶冶性情的作用。如聽管弦樂《乘雪橇》,教師在初聽前先給學生聽抽馬鞭的音響。學生一下安靜了,就聽到了馬兒的奔跑。當教師詢問學生:樂曲中有些什麼特別的音響,你們彷彿看到了什麼場景?學生由於在靜聽中有了音樂感受,聽到了馬蹄、鈴鐺、馬鞭、歡笑聲等等,這樣就有利於教師帶著學生進入更深層次的聽賞環節中,去感受人們歡快樂的心情。
2.要讓學生提高音樂審美能力,還必須讓學生理解音樂作品。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人民的語言、風俗、勞動、生活方式、文化傳統都不一樣,各族的音樂寶庫是極其豐富的。教師在音樂課堂上,要把傳統的民族音樂放在重要的地位上。廣泛了解它們的特點、類型,知道民族音樂的豐富多彩,幫助學生增加許多關於民族音樂的基礎知識;並讓學生了解民歌、民族樂器、戲曲等我國音樂寶庫中的精品的音樂特色。並通過對這些傳統經典音樂的學習,來增加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從而產生對民族音樂的熱愛。
中國的許多古典文學作品(包括詩、詞、賦等),都是能夠演唱的。了解、學習這些中國古典文學的精華,有助於加深學生對高雅音樂的喜愛。根據唐朝詩人張若虛的詩歌改寫的《春江花月夜》和德國作曲家貝多芬的鋼琴曲《月光曲》,都是因為和語文教學相融,深受學生的喜愛;許多民族樂器彈奏的曲子:二胡《二泉映月》、古箏《漁舟唱晚》、《高山流水》;琵琶《十面埋伏》、《陽春白雪》、《大浪淘沙》等,也都是因為有文學作品鋪墊,讓學生加深了對音樂的審美感受。
用辨證的眼光去看待流行音樂:對小學生喜歡的健康向上的流行音樂應該加以贊賞和肯定。不僅可以讓學生去欣賞,還要和學生進行討論分析,分析這些歌曲的題材風格上有哪些特點,內容上有什麼積極的意思,並且引導他們學會正確鑒賞。
總之音樂的魅力是無窮無盡的。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我們每一位音樂教師都應把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作為音樂教學的重要任務。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的不同特點,精心設計,巧妙安排,採用不同的策略來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⑺ 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音樂鑒賞能力
音樂有啟迪智慧,促進智力發展的特殊功能。研究表明:常聽音樂能提高人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發展思維。每當人們欣賞音樂的時候,大腦總要產生不同的生活聯想:或一幅幅生動的圖畫;或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或某種帶有幻想性的思維活動;或帶有哲理性的反映。所以,欣賞音樂是人們打開智慧大門的鑰匙之一。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想像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早在本世紀初,美國著名兒童音樂教育學心理學學者詹姆斯·默塞爾就在其音樂教育心理學名著《學校音樂教學心理學》一書中反復強調指出:在普通學校中,音樂教育就是欣賞教育,就是為欣賞而進行的教育。由此可見音樂欣賞對學生的重要性,因此教師要通過音樂欣賞的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欣賞能力。 一、激發學生聆聽的興趣, 養成良好的音樂欣賞習慣。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它不像繪畫、電影、戲劇那樣是直觀可見的造型藝術,而是通過人們的聽覺引起人們的聯想,從而獲得一個彷彿可以感覺到的聽覺形象。音樂欣賞是指以具體音樂作品為對象,通過聆聽的方式及其它的輔助手段來體驗和領悟音樂,從而得到精神愉悅的一種審美活動。近代認知心理學的研究認為:成人,特別是音樂修養水平較高的成人,他們在欣賞音樂時,可以通過無外顯行為的內部操作來設置期待和獲取期待的滿足。而缺少音樂經驗的小學生只能更多地通過可見的外部操作來產 生期待和追求期待的滿足。欣賞主體企圖從音樂中獲得某種體驗的期待是欣賞熱情產生的最原始的動力,而期待的不斷滿足則是欣賞熱情不斷保持並增長的強化劑。因此,沒有期待和期待的不斷滿足就不會有欣賞熱情的激發、保持和增長,也就不會有真正主動和持久的欣賞行為。喜歡聽音樂的人遠比喜歡唱歌演奏樂器等音樂表演的人多。一是因為耳朵比眼睛更易於動情,另一方面是音樂欣賞不受其它音樂形式、設備、技術和生理條件的限制。只要有一定聽力,每個人都可以欣賞音樂、享受音樂。科普蘭曾說過:如果你要更好的理解音樂,再也沒有比傾聽音樂更重要的了。可見培養學生良好的聆聽習慣,是學生理解音樂的重要前提。1、選擇有特點的音樂,激發學生欣賞興趣。 興趣是一種特殊的追求與探索,它是一種啟動人類智慧的特殊途徑。對音樂感興趣的人,在學習中就會全神貫注,積極思考,他們會有很大的積極性和很強的求知慾。孔子說: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所以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激發他們內心不同的情感體驗。對於普通學校中絕大多數缺少音樂經驗的小學生來說,熟悉度過低的內容,無論就音樂價值評論體系來說其品位多麼高,就音樂知識體系來說其體系多麼完善,小學生若不能很好地接受,其所有的 價值都將得不到充分的實現。因此,我們在選材上、設計上都必須努力確保兒童對所將關注的音樂有必 需具備的冗餘度。要做到這一點,在選擇欣賞作品、安排教學內容時就要根據兒童原有的生活經驗和音樂經驗 ,以兒童的經驗為基本的出發點。在選擇欣賞方法、設計教學程序時,也要依據學生對該作品中各種因素的熟悉情況和兒童音樂操作能力的實際發展水平來進行。例如在《鳥店》的欣賞中可以讓學生體驗到生動、精彩的音樂形象;在欣賞《苗嶺的早晨》的過程中讓學生體驗優美中國民族音樂;歡快活潑的《打棗》,依戀思念的《小背簍》,耐人回味的《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都深深的吸引著孩子們.。這些具有不同風格特點的音樂作品,感染著學生,引發著學生的共鳴,激發了他們欣賞音樂的興趣。2、引導學生溶入樂曲的角色、培養欣賞音樂的習慣。 學會傾聽音樂是理解音樂的重要前提。在聽音樂中學生被要求安靜地傾聽他們所不熟悉的音樂時,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往往都會很快感到迷茫和厭倦 ,希望能盡快結束或退出這種活動。對此,我在欣賞音樂前給學生講述一些動人的音樂背景故事引導學生進入樂曲的角色中去。首先,讓進入樂曲的角色學生好好地欣賞樂曲;其次,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和理解樂曲;最後,讓學生把對樂曲的感受表達出來(語言表達、或動作表達)。循序漸進的引導使學生成為音樂的主人,從而培養學生欣賞音樂的習慣。 二、通過欣賞音樂,增強學生的想像力,提高學生欣賞音樂的能力。 音樂是一種高尚的聽覺藝術,它是通過人的聽覺引起聯想而產生形象。這種形象是通過欣賞音樂而產生的。欣賞音樂應具備感受音的高低、長短、強弱、音色及節奏、速度、力度、配器、織體等變化的能力.音樂欣賞的教學是培養學生學會聆聽音樂、體驗音樂、理解音樂的重要手段, 能較快地提高學生音樂的鑒賞力和表現力的一項重要實踐活動。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和積極思考,不僅能培養學生的注意力和記憶力,還能通過感受音樂語言的變化,培養他們的想像力。 想像力是在知覺材料的基礎上經過大腦的思維加工過程,表現為創造新的形象的能力。音樂能給孩子們
⑻ 如何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培養良好的音樂感受
音樂欣賞是小學音樂課的一個主要內容,它是讓學生通過聆聽、感知音樂從而理解音樂, 提高其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它既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覺能力和音樂 記憶力,又能夠豐富學生對音樂的聯想力和想像力,還能增強學生對情感的體驗能力及音樂 直覺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開闊音樂視野、豐富情感世界。 音樂是一種善於抒情的藝術,音樂中有著豐富而深刻的感情內涵,只有當音樂欣賞者的 感情活動與音樂作品蘊涵的感情基本相吻合的時候,才能稱之為正確的音樂欣賞。因此,准 確、深刻和細致地體驗音樂作品中的感情內涵,是音樂欣賞中感情體驗的基本要求。對音樂 作品感情內涵的體驗,首先表現為感性上的直接體驗。比如,我們在聽到一首樂曲的時候, 對這首樂曲所表達的感情(它是快樂的、或是優美的、或是慷慨激昂的 等等),憑借自 己的感性經驗,自然地產生出一種體驗。低段音樂教材中有很多好聽的歌曲,如《小燕子》、 《嘀哩嘀哩》、《春曉》等。在教學欣賞曲《嘀哩嘀哩》時,我想到首先要讓學生感受「春 天」體驗「春天」的美,能充分感受春天的氣息,用眼睛抓住春天的美好,學會聆聽大自然 的音樂。為了讓學生走進春天感受氛圍,我在欣賞前先組織學生以「春」為主題展開討論, 參與討論春天的種種趣事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然後聽優美的歌聲《嘀哩嘀哩》去發掘春天的 美,還可以自己編唱春天的歌曲。經過前面的體驗,學生很自然的進入角色,歌曲唱的異常 動聽感人,這是他們自己找到的春天的聲音,我認為這是對欣賞歌曲最好的理解。 音樂和舞蹈是擅長抒情的藝術,舞蹈在創作表演過程中總是離不開 音樂的。舞蹈通過動作來表現音樂的形象、情緒、旋律等,它具有可視 性,能更直觀地被人感知,能更形象地解釋音樂,使人更容易感受、體 驗、理解音樂,從而達到欣賞、感知音樂的目的。動是學生表達自己對 音樂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愛的方式。在欣賞樂曲後,給學生創造 動的機會,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動作來表達自己對樂曲的理解,充分利 用他們好動的特點,動靜結合,通過動來激發他們欣賞音樂的興趣,引 導他們加深對音樂形象的聯想和對樂曲的理解,在參與中得到愉悅和美 感。例如在欣賞《鍾錶店》時,請學生隨著音樂的第一段有節奏地模仿 各種各樣的鍾做動作,如眨眼的貓頭鷹鍾、點頭的小雞吃米鍾、搖擺身 體的不倒翁鍾等,來表現出時鍾均速走動的節奏。還可以結合故事欣賞 音樂,結合音樂來進行情節性的故事表演。如《龜兔賽跑》等,鮮明的 音樂形象、有趣的故事情節、個性化的音樂主題,使學生能夠自覺主動 地走進音樂,喜愛音樂。 音樂欣賞課不一定只坐在那兒聽,可以適當地讓學生動起來。學科 綜合是一個讓學生動起來很有效的辦法,包括音樂與美術、音樂與文學 語言、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綜合。在實施過程中,應把握好以音 樂為教學主線,用其他學科的內容來加強對音樂的感受、體驗,把握好 「度」讓它更有效地為音樂欣賞課服務。在我給學生欣賞過一段音樂後, 學生會用相應的圖示表現出來,有時書中圖示或者線條已經給出,供大 家選擇;或者讓學生們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創造性地畫出適合音樂情 感的線條、圖像、色塊等等,別人猛一看還以為是一節美術課呢,可是 這種教學方式有其獨特的審美教育的作用,比老師講述給學生音樂的內 涵以及情感更能激發學生對音樂本身的喜愛,也更能說明學生的內心世 界對樂曲的理解。例如:我在教學《杜鵑圓舞曲》時,學生初聽時用線 條、點和圓圈來表示初次印象。復聽是我給他們講了挪威的森林、圓頂 的尖頂的小房子、唱歌的杜鵑鳥、清新的空氣 他們的好奇心一下子 提了起來,他們的繪畫紙上多了流動的波浪,他們告訴我這是聽到的在 唱歌的杜鵑;多了很多斜紋,這是感覺到田野上有微風吹過;多了小房 子,還在房子裡面畫了小鳥 我不由感嘆,是音樂使他們產生了如此 豐富的想像。 音樂欣賞課不一定只坐在那兒聽,可以適當地讓學生動起來。學科 綜合是一個讓學生動起來很有效的辦法,包括音樂與美術、音樂與文學 語言、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綜合。在實施過程中,應把握好以音 樂為教學主線,用其他學科的內容來加強對音樂的感受、體驗,把握好 「度」讓它更有效地為音樂欣賞課服務。在我給學生欣賞過一段音樂後, 學生會用相應的圖示表現出來,有時書中圖示或者線條已經給出,供大 家選擇;或者讓學生們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創造性地畫出適合音樂情 感的線條、圖像、色塊等等,別人猛一看還以為是一節美術課呢,可是 這種教學方式有其獨特的審美教育的作用,比老師講述給學生音樂的內 涵以及情感更能激發學生對音樂本身的喜愛,也更能說明學生的內心世 界對樂曲的理解。例如:我在教學《杜鵑圓舞曲》時,學生初聽時用線 條、點和圓圈來表示初次印象。復聽是我給他們講了挪威的森林、圓頂 的尖頂的小房子、唱歌的杜鵑鳥、清新的空氣 他們的好奇心一下子 提了起來,他們的繪畫紙上多了流動的波浪,他們告訴我這是聽到的在 唱歌的杜鵑;多了很多斜紋,這是感覺到田野上有微風吹過;多了小房 子,還在房子裡面畫了小鳥 我不由感嘆,是音樂使他們產生了如此 豐富的想像。 音樂欣賞課不一定只坐在那兒聽,可以適當地讓學生動起來。學科 綜合是一個讓學生動起來很有效的辦法,包括音樂與美術、音樂與文學 語言、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綜合。在實施過程中,應把握好以音 樂為教學主線,用其他學科的內容來加強對音樂的感受、體驗,把握好 「度」讓它更有效地為音樂欣賞課服務。在我給學生欣賞過一段音樂後, 學生會用相應的圖示表現出來,有時書中圖示或者線條已經給出,供大 家選擇;或者讓學生們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創造性地畫出適合音樂情 感的線條、圖像、色塊等等,別人猛一看還以為是一節美術課呢,可是 這種教學方式有其獨特的審美教育的作用,比老師講述給學生音樂的內 涵以及情感更能激發學生對音樂本身的喜愛,也更能說明學生的內心世 界對樂曲的理解。例如:我在教學《杜鵑圓舞曲》時,學生初聽時用線 條、點和圓圈來表示初次印象。復聽是我給他們講了挪威的森林、圓頂 的尖頂的小房子、唱歌的杜鵑鳥、清新的空氣 他們的好奇心一下子 提了起來,他們的繪畫紙上多了流動的波浪,他們告訴我這是聽到的在 唱歌的杜鵑;多了很多斜紋,這是感覺到田野上有微風吹過;多了小房 子,還在房子裡面畫了小鳥 我不由感嘆,是音樂使他們產生了如此 豐富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