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師教學 > 小學研學教學工作總結

小學研學教學工作總結

發布時間:2021-02-26 12:46:12

① 小學英語研學問題有哪些

一.如何分層布置作業
二.英語教學怎樣縮小城鄉差距
三.如何去檢查和督促他們的作業完成版情況
四 .對不能按時權完成作業的學又該採取什麼措施?

五.學生怎麼完成前置性作業?
六.如何使合作學習真正落到實處,提高小組合作的實效性
七.高效課堂和有效課堂的區別?
八.對話課可以設計哪些游戲或活動?
九.小組合作時怎樣做能使學生紀律更好?

十.如何能真正持久地讓學生對英語感興趣?
十一.怎樣轉化兩極分化現象,有效地輔導學困生?
十二.面對學生單詞量多,遺忘率高的現狀,如何提高學生記憶單詞的能力?

小學生研學旅行報告

研學期間人事物地點你的真實心得學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未來的生活中這次的研學會起到什麼作用然後在加上自己的一些觀點和建議基本就能完成了

③ 萬家嶺鎮中心小學大連研學旅行心得體會400字

萬家嶺鎮
中心小學大連研學旅行心得體會400字,
按照老師要求,
結合實際和感受寫,
就OK了。
我沒有參加萬家嶺鎮中心小學大連研學旅行,
不能代你寫呢。
萬一
穿幫

就害你了。

小學一年級研學教案

研究性學習教案
第一課時
【教學理念】
充分運用目標驅動的方式展開教學,運用自主探究、講座對比的方法展開學習,使學生在正確理解該課程的基礎上,了解和掌握這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從而轉變傳統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教學目標】
1、了解研究性學習這一門課程的內涵
2、初步掌握研究性學習的過程與方法
3、培養他們的合作、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研究性學習的過程和方法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上的是研究性學習,同學們看一看我們這本教科書是不是與其他學科的書有所不同?
它不像語文、數學、英語一看書就知道學的是什麼內容,你們拿了一這本書是不是感到很含糊,究竟是學什麼呢?同學們,看看這本書,它是研究性學習的背景材料與示例,所以說它不是一門學科,是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我們要好好的掌握這種新型的學習方法,把它應用到其它學科中去,從而提高我們學習效率。這種新型學習的方式主要
是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目的在於轉變傳統的學習方式,培養同學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那麼研究性學習如何進行的呢?首先,請同學們解釋一下什麼叫研究?(深入細致的鑽研) (學生回答)
二、什麼是研究性學習
(一)研究性學習的內涵
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的學習方式。我們認為研究性學習的內涵包括以下幾層含義。
1、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表明了學習活動中的師生關系,在學習活動中,學生需要的是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不僅僅是傳統教學中的接受或教導。教師的主要職責是創設一種有利於研究性學習的情景和途徑。
2、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表明了學習的基本方式。在研究性學習中,學習者將模擬科學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過程,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3、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表明了學習的基本內容。這包括學習如何收集、處理和提取信息;如何運用有關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如何在研究中與人交流合作;如何表述或展示研究的結果等等。
(二)研究性學習的基本特徵
1、重過程。
研究性學習重在學習的過程、思維方法的學習和思維水平的提高。研
究性學習的「成果」不一定是「具體」而「有形」的製作成品。比如研究的結果,可能是提出一種見解、產生一個方案、設計一種產品、策劃一次活動。研究性學習比較注重掌握調查、觀察、實驗以及現代信息技術等科學研究的方法和技能,與現行的學科教學或必修課程的聯系更密切一些,但它並不是一種知識教育。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習者是否掌握某項具體的知識或技能並不重要,關鍵是能否對所學知識有所選擇、判斷、解釋、運用,從而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換句話說,研究性學習的過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結果。
2、重應用。
學以致用是研究性學習的又一基本特徵。研究性學習重在知識技能的應用,而不在於掌握知識的量。研究性學習的目的是發展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是它與一般的知識、技能學習的根本區別。在學習形式上,研究性學習具有發現、探究的特點,在學習內容上,其側重點在於問題解決,所要解決的問題一般是具體的、有社會意義的。研究性學習還帶有綜合性的特點。即學習者面臨的問題往往是復雜的、綜合性的,需要綜合運用多方面的知識才能予以解決;學習過程中涉及的知識面比較廣,學習內容可能是跨學科的。與一般的掌握知識、運用知識、解答問題(習題)的學習活動相比較,研究性學習更接近於人們的生活實際和社會實踐,因而更有利於培養學習者的實踐能力。
3、重體驗。
研究性學習不僅重視學習過程中的理性認識,還十分重視感性認識,
即學習的體驗。傳統的學校教育以知識傳授為目的,其教學過程基本上是間接經驗的學習,這使得學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習掌握千百年來人類積累的豐富的知識體系。然而現代學校教育還需要發展人的個性、提高人的素質,包括培養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實踐能力的形成需要直接經驗的參與,這與學習者的個人體驗有著密切的關系。只讓學生懂得什麼是創新意識、創新精神是不夠的,重要的是讓學生親身參與創造實踐活動,在體驗、內化的基礎上,逐步形成自覺指導創造行為的個人的觀念體系。
4、重全員參與。
研究性學習主張全體學生的積極參與。研究性學習重過程而非重結果,因此從理論上說,每一個智力正常的中小學生都可以通過學習提高自己的創造意識和能力。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基礎和個性特點,制定恰當的研究計劃,實現個人的研究目標。全員參與的另一層含義是共同參與。
5、重合作交流。
研究性學習的形式是獨立學習與合作學習的結合,其中合作學習佔有重要的地位。由於研究性學習是問題解決的學習,學習者面臨著復雜的綜合性的問題,因此就需要依靠學習夥伴的集體智慧和分工協作。在共同參與的過程中,學習者還需要了解不同的人的個性,學會相互交流與合作。這種合作包括合作的精神與合作的能力,例如彼此尊重、理解以及容忍的態度,表達、傾聽與說服他人的方式方法,制定並執行合作研究方案的能力等。現代社會與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人類面臨
的問題越來越復雜,而社會分工的細化則又限制了個人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范圍。因此,培養中小學的合作意識與能力,也體現了時代和社會的要求。
三、為什麼要開展研究性學習
(一)實施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重要的著眼點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校教育要關注的是讓學生形成怎樣的學習方式。在開展有效的接受式學習的同時,讓學生形成對知識的主動探究,並重視實際問題的解決的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對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開發學生潛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一種新的學習方式的掌握和運用,需要依託相應的課程載體。但在目前的學科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是有困難的,因為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已成為定勢,要實現教學方式的重大轉變而指導學生改變學習方式,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將研究性學習列入課程計劃,使之有目標、有實施要求、實施渠道和評價標准,目的是實現學生學習方式、教師教學觀念的快速轉變。
(三)原有的活動課實踐的發展需要一個新的生長點。活動課為素質教育的推進拓展了陣地,綜合實踐活動板塊中的研究性學習的設置,為我們活動實踐的發展和水平的提升找到了一個新的生長點。
四、怎樣進行研究性學習
作為學校開設的一門課程,①研究性學習要經過以下幾個階段。一是個人選擇課題,二是組成課題小組,三是擬定課題計劃,四是組織課

⑤ 小學研學報告怎麼寫

「小學研究性作文教學」基於學生研究性學習活動,將「提出問題、觀察、讀書求知、實踐探索、產生生活與情感體驗」與學生作文時「主動搜集、積累作文素材和體驗、產生寫作沖動與書面交際需求」統一;將「主動探究新知、有所發現、產生新體驗後主動進行表達交流、展示成果」過程與「主動作文運用書面語言進行『真實的交際』」相統一;使「作文」成為學生研究性學習的工具,有效培養學生「關注生活、探究生活的意識」,發展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課題的提出

按照《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語文課程標准》的要求,當前的小學作文教學不能適應社會和教育形勢的發展要求,也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在作文教學觀念上,我們的作文教學存在「文學性寫作」傾向,「訓練文體單一,不重視實用文體的寫作,使作文變成脫離社會需要的教學」(祝[鍵入文字] [鍵入文字] [鍵入文字]

1/13頁

精選公文範文管理資料

新華《從學生作文心理角度開展作文教學改革》原載《課程.教材.教法》2001.3p21)。在對待作文的態度上,我們的教學仍然停留在一種「為寫而寫」的層面,教師的教學為了學生「寫好作文」;學生的「寫」??包括觀察、實踐、體會生活、文字表達、讀書學習等,都是為了一個「寫好」的目的。作文教學沒有能夠為學生創設「真實的交際情境」,學生的 「作文」也沒有真正成為「交際的工具」??用語言文字的表達來交際、學習的工具。

課題假設

「小學研究性作文教學」能夠切實為小學生創設真實的、需要書面交際的情境,激發起學生書面表達慾望,促使學生在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同時積極主動地、自主從事寫作交際實踐,切實促進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同步發展。

課題的界定

「小學研究性作文教學」是一種基於學生研究性學習活動的作文教學;是將學生研究性學習活動中的「提出問題、觀察、讀書[鍵入文字] [鍵入文字] [鍵入文字]

2/13頁

精選公文範文管理資料

求知、實踐探索、產生生活與情感體驗」的過程轉化為學生「主動搜集、積累作文素材和體驗、產生寫作沖動與書面交際需求」的過程的作文教學;是將「研究性學習的主動探究新知、有所發現、產生新體驗後主動進行表達交流、展示成果」的過程轉化為「小學生寫作需求產生的環境和主動作文運用書面語言進行『真實的交際』」過程的作文教學;是不但發展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還切實將「作文」

⑥ 研學小結怎麼寫

上知網或相關文獻網站查與本專業的知識,然後再寫,記得寫完一定要在網站上查重,查重率至少低過15%才有可能過關

小學六年級綜合實踐活動 研究性學習下冊教案

小學六年級研究性學習中的教學設計
一、研究性學習教學設計有什麼特點?
1、粗放性。在常規教學中教學設計的對象是固定的,重點難點也是明確的,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只要通過對內容的研究就可以確立教學目標。整個教學設計過程基本上是線性的。而在研究性學習中,由於學習的內容具有不穩定的特點,研究的范圍也難以界定,因而教學設計只能是對下一階段工作進行試粗線條的估計,至於自己的設計是對還是錯教師心中也沒有底,從這一點看,研究性學習的教學設計是一種對未知過程的想像與摸索,它需要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師的創造力,教學設計的內容形式可以百花齊放,整個設計過程是粗放的也是立體的。
2、動態性。研究性學習強調的是研究過程,而不是研究的結果,由於這一過程是不斷變化的,研究性學習的教學設計內容和方式必須根據過程的變化而變化,因而它還具有動態性的特點。研究性課程教學設計的過程實際上也上對課題研究的一個設計過程和跟蹤過程。
3、協作性。不僅在研究性學習中要強調協作性,就是在教學設計中協作性也非常重要。這里既有師生間的合作與老師間的合作,還有學校與社會的合作。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研究性學習作為一門全新的課程,許多東西對我們廣大老師來說都是第一次接觸,只有充分發揮集體備課的優勢才能妥善解決好研究中不斷出現的新問題,從而找到最佳的解決方式。教師間的合作,在研究性學習中至關重要,因為集體的智慧總要超過一個人的智慧。
4、靈活性。在常規教學中,教師只是對規定內容進行處理,教學方式相對單一,在研究性學習中,由於研究性學習的教學形式千差萬別,學生的研究內容與方式也各不相同,隨時都可能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況,這就決定了教師的教學設計也必須靈活機動,可以說在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教學設計時,靈活性尤為重要。
二、研究性學習教學設計應遵循的原則
1、針對性原則
①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研究性學習在不同階段的內容和要求是不一樣的,教學設計理應針對這些變化進行調整。例如:在選題階段,主要是指導學生如何選擇恰當的、便於研究的課題,這就要教師針對學生的現有知識水平和能力、已搜集到的資料及能為研究提供的資源環境等進行設計。在結題階段,主要是指導學生如何寫好結題報告,這就要教師針對學生收集到的所有資料,對學生進行資料的整理、歸納、分析等方面指導。
②針對所要完成的教學目標。研究性學習的每一次教學活動所要完成的目標是不一樣的,教學設計就要針對不同的目標,制訂不同的計劃,設計不同的方法和過程。例如:外出采訪搜集資料,就要對學生基本的外出調研知識進行指導,特別是在文明禮貌、交通安全等方面加以強調;上網查閱資料,就要對學生進行如何上網、下載指導。
③針對學生。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各不相同,學生的個性存在差異,學生的交往能力也不盡相同。例如:在指導學生小組分工時,就要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合理分工。性格活潑開朗、交際能力強的學生負責對外聯絡,動手能力強的學生負責攝影或做實驗,理論水平強的學生負責書寫和結題,性格內向,做事認真、細膩的學生負責資料保管。
④針對現有的教育資源和環境。研究性學習要以學校、社區為依託,要充分考慮學校、社區的現有教育資源的種類和數量及教育環境設施,盡可能地加以充分利用。在選題時特別要加以考慮,否則可能會造成選擇的課題不能研究,導致半途而廢。例如:農村、小城鎮的學校千萬不要像大城市的學校那樣選擇科研要求極高的課題。因為它們沒有大城市那麼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作依託。
2、科學性原則
教學設計的科學性體現在教學目標明確、方法得當、重點突出、過程清晰、內容准確、課時合理、科學用語規范等。要使每次教學設計科學合理,有利於教師的管理指導和學生研究的順利進行。我們認為在每次教學活動之前師生應該協商備課,發揮集體的智慧;每次教學活動之後,應該及時總結,寫教學後記並作適當的調整,以便充實和完善教學設計。
3、主體性原則
研究性學習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教學設計應以學生為本,強調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為主。整個教學始終要圍繞學生自己發現-----選擇----探究----解決問題這一研究過程來設計,教師在研究中只起點撥、指導、領路的作用。每次活動的教學設計同樣也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例如:外出采訪。教師給學生提出這次外出采訪的幾點指導性建議:①需要帶些什麼東西(訪談表、介紹信、錄音機、錄像機、照相機等);②需要解決什麼問題;③在采訪中若遇到突發性問題應如何合理解決(如:被采訪的單位或人不接待怎麼辦)。接著讓學生各盡所長,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采訪。
4、鼓勵創新原則
研究在不斷變化中進行,有許多的新鮮事物不斷出現,要求教學設計作不斷的調整和創新,特別是鼓勵學生在研究中大膽地對教師提出質疑並不斷調整研究方向。充分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創造性地去研究。沒有創新的設計和學生自身的創新,研究性學習就沒有生命活力。同時,每次的教學設計也不必千篇一律,應該要創新出各種不同的形式。
5、可持續發展原則
研究的事物隨時間、空間在不斷變化和發展;學生的知識、能力及認識事物的水平隨著研究的深入也在不斷地變化和發展。故研究性學習的教學設計要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不僅僅是為了一屆又一屆的師生積累豐富資料和寶貴經驗,更是為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其今後的人生可持續發展提供有益幫助。教學設計的思想和理念要新,不能著眼於現在,應放眼於未來,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例如:教育學生要有堅定的政治方向、敢於創新和實踐的作風、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等;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和善於思考的思維方式等。
三、研究性學習教學設計要進行哪些方面的准備?
這是在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教學設計時最為重要的一個階段,為了不打無准備之戰,使自己的備課更有針對性,教師必須對方方面面的情況都進行充分的調查和估計。一般來說,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尋找備課依據。
1、學生情況研究
學生是研究性學習的主體,他們研究熱情的高低、活動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強弱將直接決定這門課程的成敗。為此,必須對學生的知識現狀、能力層次、研究興趣、活動區間、生活環境作一正確的評估。由於這門課程是面向全體學生,因而不能憑主觀臆斷。我們可以採取一些手法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一次摸底,以找到一些教學設計的依據。
(1)興趣方面:了解他們對開設研究性課程所持的態度。一般來說,學生對一門新的課程總會抱著一定的好奇心來參加,態度普遍比較積極。可由於研究性課程是一項社會實際活動,對動手能力相對薄弱的中國學生來說,他們的反應可能並不如想像的強烈,對此,我們應作好充分的估計。
(2)活動能力方面:了解他們在平時日常生活中的行為習慣和性格特點。如他們是否常常與同學或家長進行交流,是否願意與陌生人聊天,是不是敢在大庭廣眾之下高聲說話,是否願意到一個不熟悉的部門去進行采訪等。我們知道學生的活動能力有強弱之分,性格有內向和外向之別,而活動能力又往往受到家庭環境和心理性格等方面的影響。一般來說,性格外向的學生社會活動能力要強一些,但自製能力往往要差一些,工作也相對要浮躁一些;而性格內向的學生雖然拙於言辭,不善交際,但卻非常沉穩。了解這些,可以幫助我們在教學設計時能根據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不同的指導策略。
(3)知識結構方面:雖然現在學生的知識結構還處在一個未定型的時期,但他們對某些學科又或多或少有些偏愛,因此有必要對他們的知識現狀摸底,以便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創造才幹。如了解他們是比較喜歡人文科學還是自然科學,學得最好的是哪些學科,最不感興趣的是哪些學科,喜歡看哪種類型的課外書等。這樣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們就可以避免許多重復勞動。
(4)日常生活方面: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中的特殊地位使得他們往往目中無人,惟我獨尊。他們大多不願向別人袒露自己的思想,心理封閉。這一點在常規教學的重要性並不十分突出,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也大可不必對學生的日常行為進行研究,而研究性學習的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就是強調集體的協作精神,一個課題研究小組有無凝聚力往往決定著這個課題能否順利進行。因此,了解學生是否具有合作意識就成為我們進行研究性學習教學設計前必不可少的一環。一般來說,我們可以從不同側面去進行了解,如他們是否願意與大家一同分享成功的喜悅,是否願意向父母或朋友傾訴自己的心思,是否喜歡自己的父母或鄰居,是否有過孤獨的感覺等等。
(5)困難預見方面:研究性學習的困難不僅體現在研究過程中,還體現在這門課程的推行中。因為在大多數學生看來,它與高考聯系並不緊密,花那麼多的時間去搞調查、做實驗,有不務正業之嫌。學生最擔心的恐怕就是會影響常規課程的學習,為此,我們有必要了解學生的心理想法,在進行這門課程啟動前的教學設計時,就應想方設法打消他們的顧慮。
學生的另一個困難來自客觀方面,我們可以向學生了解一下他們希望學校能為他們提供哪些方面的幫助,如做好校內圖書館、電腦室、實驗室、後勤部門的服務工作和家長的說服工作以及社會有關部門的聯系工作。另外,還有必要了解一下他們希望從教師那裡得到哪些方面的幫助和對老師的要求。
通過以上幾個方面的研究,我們就掌握了研究性學習教學設計的第一手材料,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也就可以對症下葯、有的放矢了。
研究學生的常用方法是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和找學生聊天。只要我們尊重他們,以誠懇的態度去對待,他們一般都會樂意與教師進行交流。
2、教師情況研究
一個課題指導小組往往由幾位教師組成,這些教師在專業知識、心理性格、業余愛好等方面往往有很大的區別,因此,有必要對同組的每個教師的優點和不足進行認真的研究,取長補短,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師課題指導小組的作用。
專業知識方面:高中教師大多是教授一門課程,知識面相對比較窄,對邊緣學科知識了解有限,因此在對學生指導時要進行合理分工,讓每個教師盡量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但由於教師在學歷層次、能力結構方面有很大的差異,在分工方面不能一刀切。如本校在學生的開題和結題報告中都要求要有一篇英文概述,英語教師雖然能解決學生的英語語法問題,但對學生的報告是否抓住了研究的核心內涵可能並不清楚,這就要求其他教師也必須參與進來。
心理性格方面:每個人在心理性格方面都與別人有區別,即或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不同場合也可能表現出不同的心理性格特點,因此,對本組每一位教師的性格志趣進行研究,會幫助我們找到一些最佳的指導方法。如性格內向的老師往往比較有耐心,能幫助學生認真分析研究中的得失。性格外向的教師往往交際廣泛,能幫助學生與社會上的有關部門取得聯系,讓學生順利地進行采訪,在指導學生方面往往不拘一格、富有創意。
興趣愛好方面:研究性學習作為一門社會實踐課程,它涉及的范圍相當廣泛,如果單憑幾個教師所學的專業知識,在指導的時候可能會感到捉襟見肘。因此,必須充分利用教師的興趣愛好這一有利資源。如有的老師電腦玩得不錯,有的老師喜歡收藏,有的老師喜歡攝影,這些技能都是研究性學習所必須掌握的,這些教師完全有能力給學生提供幫助。
3、指導策略研究
指導策略是提升學生研究興趣的一種有效途徑。學生的研究興趣能否得以長期保持、研究過程能否順利完成都離不開教師的精心策劃,要當好這一導演的角色,就必須掌握一些指導的技巧。因此,我們有必要對指導策略進行研究,在不同的場合,對不同的學生採取不同的策略,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去保持學生研究的積極性。常見的指導策略有如下幾種:
激勵法。一般來說人都是渴望得到別人認可的,當學生在研究中有突出的進展時,教師不應吝惜自己的表揚,要表揚得讓學生受寵若驚,讓學生都有一種「我是天才」的自豪感。學會欣賞學生是指導教師教育觀念轉變的第一步。即或學生的某次活動毫無收獲,我們也不應多加指責,在與學生一道分析失敗原因的同時,一邊鼓勵學生去繼續自己的實踐,盡量去發現學生研究的長處,哪怕只是很細微的優點。
激將法。當學生在研究中受到挫折,比如去采訪某人受到拒絕時,教師要想辦法激起學生的勇氣。如我們可以向他們說某個小組的同學去采訪某人時受到了很熱情的接待,你們就承認自己不如哪些同學嗎?現在的中學生自尊心都很強,利用他們的這一心理特點,就可以培養他們知難而進的爭勝意識。
求助法。教師有時候不妨拿一些自己已經知道的問題去向學生求教,當一回學生,讓學生也感受一下當教師的滋味。這一方法既可滿足學生的虛榮心,又可密切師生間的關系,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指導藝術。
4、困難與優勢研究
(1)困難研究
研究性課程自始至終都面臨著困難,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中必須對可能出現的困難做出充分的估計,並找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
一般來說在課題論證階段學生會面臨許多方面的困難,如不知怎樣選擇課題,不知怎樣去研究,不知從哪些地方去尋找自己需要的資料,去采訪做調查也搞不清該了解些什麼。此外還有一些來自社會方面的壓力,如家長的反對等。對這些,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都必須認真准備,做到心中有數。
在開題准備階段,由於學生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的研究,對研究性學習的輪廓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因而在這個階段出現的困難主要表現在資料的收集、開題程序和開題報告等方面。如他們往往搞不清在收集的材料中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沒用的,搞不清開題報告到底該怎麼寫,寫什麼內容,哪些內容要重點寫,哪些內容只要稍微提一下就可以了。這些問題也是這一階段教師教學設計的核心問題。
在學生的開題順利實施後,課題的研究就進入中期實施階段,這是研究性學習的一個飛躍階段,學生需要佔有大量的材料來論證自己的課題。這一階段學生的最大困難恐怕是研究熱情的維持問題。學生由於剛剛通過了課題的開題,普遍認為可以松一口氣了,因而課題研究最容易有始無終。又由於這一階段大多處在學生的長假期,他們很可能因其他活動而把自己的研究給忘了。如有些研究花卉的同學讓花蔫了,有些研究汽車尾氣的同學讓用來做實驗的老鼠餓死了。對此,指導老師應認真設計學生的實施計劃,對學生的研究過程進行全方位的跟蹤。
最後是課題的結題階段,進入到這一階段,學生面臨的困難主要是以下三個方面:結題報告的撰寫;成果展示;經驗與教訓總結。
(2)優勢研究
中學生處在一個思想情緒很不穩定的時期,他們自身所能具備的最大優勢就是對世界充滿好奇,對未來充滿遐想,任何一點成功都會使他們的心理得到滿足,正確的引導會點燃他們創造的火花,為此,應好好對他們的這些自身優勢進行研究,充分激發他們的創造潛能。
除此之外,還應進行有針對性地研究。如了解學生的專長、興趣愛好,以便他們在選題時能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同時教師還應對本課題組教師的優勢進行研究,以便進行合理分工,優勢互補。
5、活動形式研究
研究性學習的內容可謂五花八門,種類繁多。不同內容採取的活動形式也往往不同,那麼教師該怎樣去開展活動呢?最常見的活動形式大致有以下幾種:
討論式。這是研究性學習中採用得最為廣泛的一種形式。教師根據課題進展的情況,向學生提出一個有代表性的問題,讓學生小組集體解決。
調查式。學生根據自己的課題需要,帶著問題,都有關場所去進行社會調查。
采訪式。學生到有關部門去采訪與課題有關的專家,或到網上尋找在自己課題方面有傑出成就的專家學者。
交流式。各個課題小組定期交流自己課題研究的進展情況,互相介紹自己的研究經驗和心得。
查閱式。學生到校圖書館、新華書店、市圖書館、互聯網等場所查找與課題有關的資料。
實驗式。學生到實驗室等場所在老師的指導下做實驗。
教師在安排每一次活動時,一定要從學校的實際情況出發,不能急於求成,做到三個「切忌」:活動范圍切忌過寬;活動內容切忌模糊;活動目標切忌過高。
另外,教師在進行活動安排時還要考慮到學校總的課時設計,以便急早安排好每一階段的活動目標。如本校高一年級是用一年的時間來完成這門課程的,因而,學生的活動內容和方式也就相對豐富一些。一般來說,起始年級所花的時間要長一些,以便學生有充裕的時間來適應這門課程。
6、學習資源研究
(1)人才資源
所謂人才資源指的是本課題組研究人員所具備的智力優勢及與本課題有關的社會人才資源。在向學生進行開題動員的時候,要能充分宣傳自身的優勢。
教師的智力資源固然重要,但研究性學習的主體畢竟是學生,為此,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能力優勢更是課題研究的關鍵。
此外,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還要對與本課題有關的部門和社會專家進行了解,向學生提供一些采訪的渠道和專家在某些方面取得的成就,以供學生研究時作參考。另外,有些學生的家長可能就是在某個領域做出了傑出成就的專家,對此千萬不能忽視,因為聯系家長比聯系其他部門的領導要方便得多。
(2)物力資源
首先要充分利用學校的現有資源,如圖書館、閱覽室、實驗室、微機室;其次是到社會上去尋求幫助,如新華書店、市圖書館、科教中心等;再次就是取得家長的支持。如本課題第一小組的幾個同學家庭條件都不錯,家長對孩子的活動也很支持,家長給他們提供了活動所需的有些設備,如采訪機、數碼相機、錄像機、攝像機、電腦等。這樣他們的課件製作高出其他同學許多也就在情理之中。
四、研究性學習教學設計的內容有哪些?
第一:確立課題研究目標
這里所說的課題研究目標,是指每次活動的主題構想。這是進行教學設計時首先必須明確的問題。那如何來確立每次活動的主題構想呢?一般來說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展開。
1、每個課題都有課題的中期和長期目標,在確定每次活動的主題構想時,應結合課題的中長期目標來設計本次活動的課題目標。
2、在課題的實施過程中,可能會和原先預計的目標有所不同,那就要求在教學設計時結合實際情況,調整活動目標。
3、在課題的實施過程中,要對學生的操作過程進行分析總結,結合組內學生的工作能力、知識水平以及上次活動完成情況等,來確立下次活動的目標,使之更加適合學生,使他們在實施過程中,少走彎路,多有收獲,為整個課題的完成打好堅實的基礎。
在制定活動目標的時候,一定要具體,有可操作性。一次活動最好著重解決一個問題,達到一個小的研究目標。
第二:預計重難點
預計重難點,就是對每次課題研究的活動目標的重點進行分析,對學生研究中可能出現的困難進行估計,這是研究性學習教學設計的核心內容。為了避免設計的盲目性,課題組老師在進行教學設計前應做好兩項工作,一是要對學生在上一次活動中碰到的困難進行了解、分析,從中找出一些共性的問題,進而分析這些出現這些問題的症結和根源;二是要對課題研究的外部環境進行分析,對可能影響課題研究的客觀情況進行估計。這樣在進行每次活動的教學設計時,就可能更具有針對性,對重難點的把握就可能更接近於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
第三:操作過程
研究性學習教學設計的操作過程大致可以分為兩種形式。
一種是教師指導。這既有指導老師結合本次活動所確定的主題構想,對學生進行一些知識性的指導和對學生前一階段研究工作總結,對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作一集體回答,又有專門為學生開設與課題有關的專題講座,如《怎樣寫開(結)題報告》、《怎樣收集材料》等。
一種是學生活動。這是指課題組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對課題活動內容進行安排,對活動過程進行指導,以及對活動過程中各環節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估計。這時教師教學設計的重點應放在對學生活動過程的管理上。如有些學生可能利用這個機會到外面去玩耍,或到網上去漫遊,所以對學生活動內容的設計,一定要盡可能從各方面考慮,多想方法,使課題的操作過程,既符合規范,又有創新。
第四:知識更新
由於課題組老師是由不同科目的課任老師組成的,各個老師都有知識的局限,單憑一個老師的專業知識是不能很好地指導學生開展課題研究的,因此教師應認識到自身知識的缺陷,不斷地提高自己,豐富自己。在進行每一次教學設計時,都應對本次活動所需要具備的知識作充分的准備,對自己陌生的知識應虛心向同行或專家請教,對一些基本的技能應認真去學習,如有關電腦的一些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指導教師都必須熟悉。另外,教師在指導研究過程中所獲得的新觀念,新知識,新技能,要及時反映在教學設計及指導中。因此在進行每一次教學設計時,都要把自己的知識更新作為一個專項列出來,以促成自己的研究素質的提升。
第五:反思總結
這部分內容是教學設計的最後一環。盡管我們對研究性學習的方方面面都作了充分的准備,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總會有許多意料不到的情況發生。因此,對每一次的活動進行總結反思也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我們應多問幾個為什麼,如為什麼會出現種情況?為什麼沒有預見到這種情況?是自己的能力問題還是自己的主觀認識問題?這一反思可增強指導教師的責任感。
此外在每一次的教學設計中還應對自己前一階段所指導的工作作個總結。看自己在指導學生的課題研究中,自己有哪些收獲,教育教學行為和教育方式有哪些轉變。這一總結,可增強教師指導的自信心

⑧ 誰能幫我做一個研究性學習報告,最好是關於學習的,別重復。

這學期是我任教的第一學期,我擔任初一級七班,八班的英語教學。由於教學經驗頗淺。因此,我對教學工作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教法,虛心向前輩學習。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獲取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驗。以下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情況。

教學就是教與學,兩者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學者。學生是被教的主體。因此,了解和分析學生情況,有針對地教對教學成功與否至關重要。最初接觸教學的時候,我還不懂得了解學生對教學的重要性,只是專心研究書本,教材,想方設法令課堂生動,學生易接受。但一開始我就碰了釘子。在講授第一課的時候,我按照自己的教學設計,上了一堂自認為明白易懂而又不死板的課,認為教學效果如期理想,怎知小測出來才知道不如人意。後來聽同學們反應,才知道我講的口語大部分同學聽不懂,而教學的部分內容同學們以前從來未接觸過。從而可知,我在上課前根本沒有了解清楚學生的實際情況:

一方面,農村的學生英語聽,說的能力相對較弱,授課採用較深的全英教學,同學們還不能適應。另一方面,七班的同學比較活躍,上課氣氛積極,但中等生占較大多數,尖子生相對較少。因此,講得太深,沒有照顧到整體,而八班的同學比較沉靜,學習欠積極性,雖然優良生比例大,但中下層面而也廣,我備課時也沒有注意到這點,因此教學效果不如理想。從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學生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對授課效果有直接影響。這就是教育學中提到的「備教法的同時要備學生」。這一理論在我的教學實踐中得到了驗證。

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曾有一位前輩對我說:「備課備不好,倒不如不上課,否則就是白費心機。」我明白到備課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之上,認認真真鑽研教材和教法,不滿意就不收工。雖然辛苦,但事實證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備充分的課,會令學生和老師都獲益不淺。例如我在教授Unit 3 . Lesson 9 的時候,這課的主題是「如何詢問和回答時間」,教學難度比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講授,學生會感到困難和沉悶。為了上好這堂課,我認真研究了課文,找出了重點,難點,准備有針對性地講。為了令教學生動,不沉悶,我還為此准備了大量的教具,授課時就胸有成竹了。當講到「half」的時候,我拿出准備好的圓卡紙,把它剪成一半,告訴學生這是圓的一半,也就是half。講到」quarter」時,又把半圓剪成一半,那麼剩下來的就是圓的四分之一,也就是」quarter」了。這樣學生就形象地明白了這兩個單詞。而講到如何表達時間時,我用了一個用紅卡紙做的大鍾,同學們一開始就被它吸引住了,顯得頗有積極性。用實物讓學生練習」What』s the time? It』s……」的句型,學生特別用功,教學效果十分理想。相反,我沒有認真備課的時候,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效果不好,與此相比可見,認真備課對教學十分重要。特別是對英語這門學生不甚熟悉並感到困難的外語來說至關重要。

備課充分,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課效果就好。但同時又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因為學生在課堂上的一舉一動都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因此上課一定要設法令學生投入,不讓其分心,這就很講究方法了。上課內容豐富,現實。教態自然,講課生動,難易適中照顧全部,就自然能夠吸引住學生。所以,老師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讓學生感受到一種自然氣氛。這樣,授課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課,我感到有點愧疚,因為有時我並不能很好地做到這點。當學生在課堂上無心向學,違反紀律時,我的情緒就受到影響,並且把這帶到教學中,讓原本正常的講課受到沖擊,發揮不到應有的水平,以致影響教學效果。我以後必須努力克服,研究方法,採取有利方法解決當中困難。

英語是一門外語,對學生而言,既生疏又困難,在這樣一種大環境之下,要教好英語,就要讓學生喜愛英語,讓他們對英語產生興趣。否則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畏難情緒,不原學,也無法學下去。為此,我採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幫助班上的同學改英文名,盡量多講一些關於英美國家的文化,生活故事,近來更幫部分同學交上了」penfriend in America」,讓他們更了解英語,更喜歡學習英語。因為只有英語水平提高,他們才能達到交異國筆友的目的,同時也可以提高同學們的英語寫作能力,對成績優秀的同學很有好處。

因為英語的特殊情況,學生在不斷學習中,會出現好差分化現象,差生面擴大,會嚴重影響班內的學習風氣。因此,絕對不能忽視。為此,我制定了具體的計劃和目標。對這部分同學進行有計劃的輔導。例如在七班,我把這批同學分為三個組。第一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時懶動腦筋不學的同學,對這些同學,我採取集體輔導,給他們分配固定任務,不讓他們有偷懶的機會,讓他們發揮應有水平; 第二組是肯學,但由於能力不強的同學。對這部分同學要適當引導,耐心教導,慢慢提高他們的成績,不能操之過急,且要多鼓勵。只要他們肯努力,成績有望搞提高;第三組是紀律鬆散,學習不認真,基礎又不好的同學。對這部分人要進行課余時間個別輔導。因為這部分同學需要一個安靜而又不受干擾的環境,才會立下心來學習。只要堅持輔導,這些同學基礎重新建立起來,以後授課的效果就會更好。

英語是語言。困此,除了課堂效果之外,還需要讓學生多讀,多講,多練。為此,在早讀時,我堅持下班了解早讀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課後發現學生作業問題也及時解決,及時講清楚,讓學生即時消化。另外,對部分不自覺的同學還採取強硬背誦等方式,提高他們的能力。

期中考和期末考是考察每位同學在本學期的學習成果,因此應該予以重視。考試前進行有系統的復習,考試後進行學科總結。從中段考試可以看出兩個班的平均水平相當,八班的差生面相對較大。所以在中段考後的時間里,我把力量主要集中在兩班的差生輔導上,特別是八班,以縮短差距。另外,還發現學生的綜合能力不夠強,所以以後的教學中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讓學生輕松學,容易掌握。而期考結果證明,適當輔導差生對班的整體發展有很大幫助。

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種考驗。無論成績高低,都體現了我在這學期的教學成果。我明白到這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學期後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兩班的英語水平。因此,無論怎樣辛苦,我都會繼續努力,多問,多想,多向前輩學習,爭取進步。

以上就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由於經驗頗淺,許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裡,能在各位領導老師,前輩的指導下,取得更好成績。

閱讀全文

與小學研學教學工作總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