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少兒美育過程中教學環境所起到的作用
美學過程中教育環境說起到的作用 這個教育環境當然作用比較大的 優美的教育環境往往是可以讓孩子們專心的學習
⑵ 如何理解課堂教學在學校美育中的重要作用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課程標准對語文課程的性質是這樣定義的:「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教育具體目標的三個維度之一,教學中必須具體地、有層次地體現在各階段的目標之中。
人類自古以來就一直追求著「真、善、美」。要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就應該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美育就是通過審美教育培養學生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
一、學校實施美育的意義
1.美育是培養「四有」新人的重要舉措
《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也指出:「美育對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和審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要提高認識,充分發揮美育在教學中的作用,根據各級各類學校的不同情況,開展形式多樣的美育活動。」由此可見,美育既是培養學生素質、又是提高全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面發展的教育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常言道,「烏美在羽毛,人美在學問。」「花美在外,人美在內。」人的美,不僅表現在美的形體上,還表現在美的性格等方面。全面表現人的整體美,主要是看人的性格美。教育伴隨人的成長,人的成長也離不開美育。王國維說過:「美育者,一面使人感情發達,以達完美之域;一面又為德育與智育之手段,此教育者不可不留意也。」這充分說明了美育的重要性。人的性格美主要通過人的活動即語言、行動來揭示,「言為心聲」、「行為關鍵」就意味著語言是思想的外衣,行動是靈魂的外現。批判現實主義大師巴爾扎克說過:「一個美人的雕塑,如果缺乏內在的性格,它就會令人想起屍體來。」可以說,性格美是人的美的核心,是人的美的關鍵。
實施美育教育,是真正體現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四有」新人的重要舉措。
2.美育是開發學生智力的重要手段
美育是開發學生智力的重要手段,是造就人才的原動力,同時也是強化德育工作的有力手段。《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美育不僅能夠陶冶情操、提高素養,而且有利於開發智力,對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大腦分為左半球和右半球,它們各司其職,一部分管理運動,另一部分管理思維活動。美育既需要學生運用思維活動感受美,同時還需要學生運用肢體語言感受美並創造美。智力是智慧和能力的綜合體現,主要包括感受力、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思維力、創造力等,而以思維力和創造力為核心。美育過程,同樣滲透於發展和提高各種認知力、形成完整的智力結構的過程之中。美育對開發學生智力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1)美育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美的欣賞和創造,以形象思維活動為主。在學校美育中,無論是引導學生觀賞美景、欣賞歌舞,還是指導學生朗誦詩詞、閱讀散文、賞析小說,都需要通過形象思維體味其中的意境,領略其中的志趣,把握其中的主旨,獲取美的感受和享受。發展學生智力的最終目的,是學生創造精神的培養,而美育則通過人們新穎活潑的獨創精神的契機,給予學生美的熏陶,激發學生創造美、感受美的興趣。
縱觀世界科技史,那些普及全球的科學成果,正是創作者藝術素質與科學素質相統一、審美追求與科學追求相結合的產物。愛因斯坦創立了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對現代物理學、哲學、數學均有極其深遠的影響。而他受母親的熏陶,自幼喜愛音樂,六歲開始拉小提琴。在他獻身科學事業的過程中,始終保持對音樂的愛好,音樂啟發了他對科學的思考。這些例子不勝枚舉,令人信服地印證了美育對人的創造力的誘導、啟發作用。
(2)美育有益於開發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發展思維力、促進創造力。郭沫若說過,人的根本改造,應當從兒童情感教育、審美教育入手。因此,有遠見的教師,特別注意引導學生確立正確的美育觀念,並以此開發學生智力為教育的主導意識。許多傑出的科學家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都與他們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注重審美能力的不斷提高有著密切的聯系。我國著名數學家蘇步青說:「我的成就來源於音樂。」愛因斯坦也是一支樂隊的第一提琴手。
這樣的例子俯拾皆是。美育對開發人的智力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學校教育中加強美育,不斷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通過美育來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是有百益而無一害的教育行為。
(3)美育有助於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人的審美觀念往往與人的道德觀念、道德習慣相結合,形成一定的道德情操,從而轉化為行為。我國近代教育家蔡元培認為:「所以美育者,與智育相輔相成,以圖德育之完成也。」合理、適時地實施美育教育,可以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美育為通過說服、監督、褒揚等方式幫助學生確立信念的德育工作的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它通過形象的魅力,潛移默化地誘發、感染、陶冶學生的情操,從而樹立高尚的審美理想,為學生欣賞美、追求美、創造美的後繼學習、生活作好先驅奠基。
(4)美育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校實施美育,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的作用。這正如周揚所指出,「審美活動,可以使人們情緒飽滿,積極向上,對促進人們身心的健康和智力的發展都有著很大的益處。
在教授當代作家王潤滋的《賣蟹》時,可以引導學生體會通過鮮活、生動的語言、吸引眼球的動作描寫、惟妙惟肖的肖像、細膩的細節,感受小說中三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小姑娘健美淳樸、聰明機靈、富有同情心和正義感。「旱煙袋 」忠厚老實、尊重勞動、寬厚耿直。「過濾嘴」橫蠻霸道、自私自利、冷酷無情。小說贊美了人性中的美好與善良,鞭撻了人性的丑惡,突出了抑惡揚善這一主題。利用課堂教學實施美育,可以使學生在感受美、欣賞美、追求美、創造美的過程中,分清是非,明辨善惡。
要培養自覺地建設社會主義的新人,就不能不發展美育,不能不發展審美教育。現在,「地攤文學」、「網路文學」充斥大街小巷,錄像廳內的節目、廣告觸目驚心,各種不健康的電子軟體隨處可見。網路傳輸更使各種信息大量、快速地滲透於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學校教育也不例外。加強學校美育,可增強青年學生抗「病毒」的免疫力,純潔凈化心靈,抵禦社會垃圾的侵害。它是開發學生智力、陶冶學生情操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又與德育、智育和體育相輔相成,對學生施以教育影響。
3.實施美育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要求
實施美育,是迎接改革開放的措施之一,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必然要求。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知識經濟全球化進程日益加快,許多的西方文明源源湧入,國人與外國友人的接觸日漸增多。眾所周知,外國友人的審美水平已達到了一個較高的層次,如果我們不提高思想意識、文化修養和審美水平,與他們的交往就必然會格格不入。近年來,我國經濟正在快速發展,物質文明的程度得到了很大提升。然而,在提高物質文明的同時,我們不能忽視了精神文明。
美育可以提高人的文明程度,審美教育在社會發展和社會文明的進步中也愈來愈凸現其重要作用。學生審美情趣的提高,也就是社會未來公民審美情趣的提高,這必然帶動整個社會審美情趣的提升。從這一點來說,將美育融入學校教育,對民族、國家和社會的文明進步都具有重要意義。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就必須從學校抓起,從學生抓起。
既然當前學校實施美育如此重要,那麼,怎樣在學校教育教學中實施美育教育呢?二、學校實施美育的途徑和方法
1.利用課堂教學這一重要途徑
沒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沒有藝術教育的美育同樣是不完全的美育。藝術教育是學校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各學科教學內容都蘊含著豐富的藝術教育素材。課堂既是思想教育的主渠道,也是美育教育的一條重要渠道。只要教師認真挖掘,把美育滲透到課堂教學之中,引導學生去感知和欣賞美,美育教育可以說是水到渠成。教師可採用多種手段,創造美的氛圍,使學生在愉悅中獲取知識、陶冶情操。
新課程標准強調語文學科要「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作為關注學生情感的語文教學,更應該在閱讀中引導學生感受美、理解美 、欣賞美。在語文教學中,可引導學生體會到中華漢字的音、形、義的文字美。漢字是方塊形記音符號,從形體上看,平正端莊,富於圖畫美;漢字有80%左右的形聲字,其餘的為象形、假借、轉注、音譯而來;在形體之外,又具有形、音、義集於一身的顯著特點,有意蘊之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感悟塑造人物形象那鮮明、生動、傳神的語言美。
《紅樓夢》中王熙鳳的兩面三刀,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討好賣乖、裝腔作勢、嘴甜心狠、刁蠻狠毒的性格特徵,都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觀言察色」感受和把握。《巴黎聖母院》中的神父、衛隊長菲必斯、艾斯梅拉達,無一不是用語言顯現其性格。
從語言塑造的形象和抒發的思想感情,可引導學生領會意境美。我國優秀的古典詩歌,意境含蓄,激發讀者審美、想像的積極性,令人百讀不厭,情在詩外。如陸游的《游園不值》:「應憐屐齒印蒼台,小叩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支紅杏出牆來。」全詩蘊藉空靈,含蓄有致,余韻悠然,廣闊遼遠。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感情又是意境的重要構件和基礎。毛萇《詩序》說:「詩志,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外。」意境,不僅是詩的原動力,也是詩的生存價值的主要依據之一。《詩經》中的《上邪》:「上邪,吾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以直抒胸臆、遞升比喻,把女主人公的一腔深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從而在文學中塑造了不可復制的貞女形象,意境何等深邃。
語言塑造的形象和抒發的思想感情而產生的審美意境,給人無限的回味空間。《巴黎聖母院》中的卡西多,形象奇醜無比,但心地善良,靈魂高尚,給讀者留下一個過目不忘的審美形象。奧斯特洛夫斯基說過:「人的美並不於外貌、衣服和發式,而在於他的本身,在於他的心。要是人們沒有內心的美,我們常常會厭惡他漂亮的外表。」
從文章的布局謀篇等方面,可引導學生領會結構美。我國古代的《詩經》、《樂府》,西方古代的十四行詩、八行詩、四行詩,多採用不斷重復同一形態的語言形式,給人整體一致的美感;散文、小說、戲劇語言的參差錯落,又滿足了人們在參差追求方面審美心理需求,我們可以從高爾基的《海燕》、蘇軾的《前赤壁賦》等許多中外名著窺見一斑;對聯、駢文的對稱平衡,顯現出來的相互關聯、整齊一致的和諧之美,是文學藝術中絕無僅有的。
多媒體手段,能把抽象的文字描述轉變為生動形象的畫面,讓學生充分調動視覺、聽覺器官來感知認知對象。適當選用多媒體,既可給予學生感受內容,又能給課堂教學增添美的內涵。
在講授朱自清的《春》一文時,筆者用多媒體播放《春之聲圓舞曲》,大屏幕投影一組春意盎然的圖片,在學生聽完課文錄音范讀、學生自由閱讀課文後,投影幾幅春天的圖片,讓學生的身心如同步入鳥語花香的大自然,完全融入到情境中去。
當學生學到「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的語段時,自然會浮想聯翩,身臨其境,感受到春的氣息。這些語言修辭精當,節奏感強,學生品味語句可以感受到美。
作者還用「坐、躺、踢、賽、捉」等動詞,寫出人們在初春來臨時的喜悅之情。最後寫人們的感受。精煉、優美的句子,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細細鑒賞、品味,體會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生不僅獲得了美的感受,而且得到了美的升華。
其它學科,同樣能讓學生感受到外形美、色彩美、比例美,進而了解抽象美、對稱美、統一美。這里不再贅述。
總之,每門課程都有美的寶藏。
2.積極挖掘校園環境的美育功能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要建設健康的、生動的校園文化,樹立良好的校風、學風,使學校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陣地。」校園文化是一種無形的約束力量,它通過一種氛圍的營造,對學生進行潛在的隱形教育,在不知不覺中內化學生的道德情感、意志和行為。這種特殊的感染和陶冶作用是課堂教學所不可替代的。所以,校園文化對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的確立和良好校風的形成,以及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審美教育的完善,都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校園文化對學生具有「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其實質是美育在校園文化中的再現。校園文化是通過各種文化藝術和各種美的形態、喚醒美感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和健康的審美情趣,以到達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塑造人格、美化人生的目的。
校園文化的美育功能之一是通過優美的校園環境展現出來的。這種美育功能,突出表現在校園的綠化、美化和凈化上。霍姆林斯基說,「要使學校的牆壁也說話」,強調的就是重視學校的自然環境對學生的陶冶作用。
2009年,本校創建「市級園林單位」,學校充分利用校園的有限空間進行植樹、種草,大大美化了校園環境。通過創建活動,師生形成了共識,優美的學習環境有利於師生的身心健康,有利於提高師生的工作和學習效率,有利於規范師生的行為,有利於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美的熏陶。學校也因此加強了衛生工作,把美化校園環境工作納入到美育中去。有計劃、成制度地組織學生參加美化校園勞動,增強學生對學校、對集體的榮譽感和責任心,培養他們按照美的原則來布置打扮周圍環境的意識,提高他們創造美、愛護美的能力。
在創建活動中,本校進一步加強校園規劃,建設布局、綠化美化、環境衛生等方面都大幅度改善。教室明亮干凈、桌椅安放整齊,圖書館、閱覽室、實驗室、電教室整潔、安靜,美觀實用。
馬克思說過:「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優美的校園環境,不僅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它能陶冶人的情操,對養成人的良好品格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校園環境是一所學校精神面貌的縮影,是一部無字的教科書,是一種潛在的教育因素。校園環境的育人功能潛藏在優秀的物質文化環境和整潔、良好的精神氛圍中,只要我們把它挖掘出來,它將具有導向、約束、凝聚等功能。
加強校園環境建設,要服從教學需要和審美需要,也就是要符合教學規律和審美規律。
首先,校園建設要符合自然需要原則。主要注意凈化生存環境,有利於師生的生存、活動與休息,使師生在校園中能在喧鬧中求清靜,在污染中求潔凈,在煩惱中求安寧,在悶熱中求涼爽,在枯燥中求清新。這是人的生命本能,也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需要。
其次,校園建設要符合審美規律,即符合審美需要原則。審美需要以生活需要為基礎又高於生活需要,它是審美主體產生自然審美意識,從而控制人與自然和社會的關系。當人在享受美、「創造」美時,審美心理得到激活和滿足。這時,我們說,審美對象達到了審美要求。校園建設要著力達到這個層次。
整潔、優美的校園是學生接受美的陶冶的重要環境之一,對陶冶學生美的情操、激發學生積極學習的情緒、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它的熏陶作用有表面可見的,更主要是不可見的。整潔、優美的環境對校園有美化作用。它使校園變得優美宜人,符合師生審美需要。從深層看,它是自然與社會、自然與人、自然與人的本能需要的和諧問題,它影響著人的身心的健康發展。校園的整潔、優美,校園內一草一木的綠色,一池一溝的綠波,師生需要它們伴隨。它們是無聲的益友,甚至是導師。重視校園建設,引導學生參加力所能及的建校勞動,增強創建校園美的意識,從而培養他們創造美、珍惜美的觀念。
3.充分發揮教師角色的示範作用
教師擔負著教書育人的重任,教師的一言一行無時無刻不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教師的形象、教育教學過程和人格修養等方面應有審美性,完善教師角色中的這些方面對於有效實施學校美育至關重要。黑格爾說,教師是孩子們心中最完美的偶像。作為美的體現者之一,教師應有高尚的職業人格,熟練的職業技能和良好的職業形象。教師本身是學生的審美客體,教師要在學生審美客體和審美能力之間巧妙地搭起一座橋梁,把學生帶入審美的情境中去。
教師要塑造集儀表美、語言美、行為美和人格美於一體的師德美,成為美的體現者和創作者。教師的人格美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久遠的影響,有的甚至影響到學生的人生道路。教師應提高對教師人格美的認識,為人師表,做學生人生道路上的導師和楷模。因此,教師必須注重自己形象的塑造,達到以美感人、以情動人。這就要求教師在儀表風度、言談舉止、待人接物方面都體現出為人師表的風范,成為學生美育教育的楷模。此所謂「身正不令則行,身不正雖令不從。」
下面,筆者從教師的語言和行為兩方面談一談教師對學生的潛移默化的作用。
(一)教師的語言要美。語言是思想的直接體現,一個人談話或是大言不慚,或是坦誠直言,或是語焉不詳,或是半吐半掩,或是盤山繞水,或是言如泉涌,凡此種種,皆可體察出其人思想性格的三五分。所以,教師在與學生的交往中,語言形式要做到:規范、健康,准確、適當,聲情並茂,音韻鏗鏘。
1.語言的規范、健康。規范化、健康化是構成語言美的基本條件。只有規范的語言,才是純潔的語言;只有健康的語言,才是文明的語言。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規范健康的語言所展現出來的性格特點,才能給學生帶來美的熏陶與感染。
2.語言的准確、適當。教師在字、詞、句的應用方面必須非常准確、恰當而有分寸。既不能亂用詞語,也不能因詞害義。每一個詞都有某種唯一的特定含義,只有找到了這「唯一的詞」,才能准確表現出「唯一」獨特的涵義和性格。教師在教學和生活中應成為學生乃至社會語言交際中的楷模。
3.語言的聲情並茂。美的語言,一定是有聲有色、聲情並茂的,既具有形象性,又具有感情色彩、繪畫美和個性特點。毛澤東的「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把祖國江山的絢麗多姿、全國人民堅定的意志,用頗具美感的語言傳達給了讀者。既形象生動,又深刻傳神,給人們以強烈的精神愉悅,使讀者從中獲得良好的美感。
4.語言的音韻鏗鏘。美的語言應具有優美的節奏感、旋律美、音樂性。教師尤其應在語言美方面下功夫,努力使自己的語言達到聽時悅耳、讀時順暢、誦時瀏亮、說時易懂的要求,達到較高的語言境界。
(二)教師的行為要美。歌德說:「行為是面鏡子,在它面前,每個人都顯露出各自的真實面貌。」列夫托爾斯泰也說:「人不是因為美麗才可愛,而是因為可愛才美麗。」可愛是憑言論、行動和美好的表情來塑造的。
一個人,只有行為美才是最高尚,最為人所信任、敬仰和欽佩的。魯迅、錢學森、陸游、文天祥等多少仁人志士,他們不僅語言美,而且行為也是我們效法的榜樣。
心靈之美、性格之美,比形體之美更為重要。赫拉克利特曾說過:「身體的美,若不與聰明才智相結合,是某種動物性的東西。」鍾無鹽、孫悟空、卡西莫多是形體丑或者不夠美的,但其行為、性格幾人能及,他們同樣仍然受人們仰慕,產生審美的正價值。可見,形體生來不美,後天也難以完全矯正,這不要緊,關鍵是德行、性格、修養。「德有所長形有所忘」就是這個道理。
當然,性格、行為與形體的和諧統一的美是最佳的美,我們可以追求,但不可苛求。如王昭君、林黛玉、苔絲德蒙娜、艾斯梅娜達等。但我們應該明白,美好的德行、修養、氣質、性格、行為,可以讓人淡化不美的形體。只有美的軀體而無德行之美,是不值得人們崇敬的;品貌稍欠而品行端正、修養好、性格美,仍會得到人們的贊美、崇敬與學習。
總之,在學校教育中,學生接受美育教育,能形成崇尚美、熱愛美、創造美的優秀品質。美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我們切不可輕視它、忽視它。正如羅丹所說:「美到處都是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只要我們充分利用一切能進行美育的條件、活動進行美育,美育一定會在教育中發揮強勁的育人功能和教化作用。
⑶ 淺談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滲透美育
美育,亦稱審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點和崇高的審美情趣,培養和提高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動。教學實踐證明,英語美學教育作用是很大的。通過英語美育,學生在增長英語語言知識和發展語言技能的同時,形成正確的審美觀點,與高尚的審美情趣,感受一定的感受美(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鑒賞美、表達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從而推動英語學習,促使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
美育的主要方法有:
1.將美育滲透在英語教學實踐中。
即貫穿於聽、說、讀、寫各個環節,寓教於美,以美啟真善,以美佐教學。英語美育既不是單純的英語教學,也不是純粹的美育,它與藝術學科(如音樂、美術)美育是有區別的,它是英語教學中的美育,達到交際能力與審美能力同步提高的目的。
2.課內外整合,以課內為主,課外為輔。
課外美育要採取以學生為主的策略,教師做宏觀指導,超前指導和及時指導,採用耐心輔導,課內彌補的方法。
3.課內美育,教師要主導,體現美化自身,樹立榜樣,以美感人,以情動人。
著名教育家克萊頓·柯倫在《教學的美文》中指出:當教師更多地懂得了美學的素質怎樣進入生活,當他們能夠有意識地來完善、擴展這種美的方法時,他們就踏上了教學藝術之路。因此,英語教師不僅要具有美學素質,更要不斷提高美學素質,在教學中塑造美的形象,以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學生。首先教態要美,要實現美育教學,首先要增強教師的審美意識,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修養。當教師站在講台上時,他(她)的儀容、風度、服飾、神情、目光、姿勢和舉手投足都在向學生傳遞著信息。因此,教師的教態要親切自然,態度要端莊大方,衣著要美觀得體,既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美的愉悅,又可以為教學活動營造一個美的氛圍。其次,語言要美。教師是美的傳播者。教師自然流暢的語調、抑揚頓挫的節奏能使學生置身於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保證教學信息在傳輸的過程中發揮最佳效能,在潛移默化的熏陶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聽力。教師的語言是一種專業語言,要在簡明、准確、形象、生動、幽默、風趣和韻律等方面下功夫。同時,相應的體態語也要盡可能符合英美人的習慣,這種「模擬」可以使學生產生新奇感,從而可以滿足學生對語言美的心理需求。最後板書要美。板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人稱之為「微型教案」。它是教師輸出信息和學生接受信息的媒介,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和實現教學目標的有力手段。板書又是一門視覺的藝術,具有直觀性和形象性。精心設計的板書能體現直觀教學的藝術美,板書設計要文字簡練、一目瞭然、結構清晰,恰當運用和諧的色彩搭配,並巧妙應用各種字體、圖形、表格等,清晰的構圖有利於形象地傳授知識、開發智力、引導思考、增強記憶,尤其是對課文整體理解可以收到「綱舉目張」的效果。
4.美化教學過程,賦教學以美感,讓美感助教學。
教師要按照最優化原則,適當確定教學的目的和任務,精心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程序,正確選擇和運用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靈活組織教學過程,巧妙設計板書,准確使用教學語言,使教學收到最大可能的效果。這種具有科學美、藝術美的魅力的教學,顯然會極大地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專心地學習,參與語言交際活動,在美的享受中不知不覺地獲得語言知識,形成交際能力。 5.美化教學環境,讓學生沉浸在美的氛圍之中,耳濡目染,接受美的熏陶,吸取美的營養。
英語教師應當與班主任配合,和學生一起創設出美的環境,使教室整潔明亮,桌椅干凈,掛圖、字畫等協調,給人以賞心悅目的感覺。師生情緒飽滿,積極踴躍,活而不亂,秩序井然,同學之間、師生之間關系融洽,互相幫助,配合默契,在這種美的氣氛里。教學是容易取得成功的。
6.積極挖掘並充分利用教學中的美育因素。
英語美育要重視美感的作用,最主要的是利用好課本,要以教材為依據,課文為中心,文字作品為重點,課外讀物為補充,要注意以藝術美和社會美為主,自然美為輔。具體做到:內容的思想性和形式的藝術性相統一,使思想分析和藝術鑒賞結合起來。認識和情感相統一,情緒體現和邏輯體現和邏輯思維相結合,注重形象感染,情感熏陶,強調理性因素,使「教師情、學生情、文章情」三情合一,產生共鳴,發生轉移。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美學知識的講解與審美實踐活動相結合。對於審美的觀點、情趣、標准、范疇等,要結合課文的講解,分析,以少兒精的介紹,而更多的是讓學生在參與英語學習中,盡量去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以使學生逐步培養和形成審美感和一定的審美力。當前,尤其要重視英語詩歌的教學,年級越低越要多教英語詩歌;要加強朗讀和書寫訓練;還要逐步增加表達性和創造性的練習,如復述、改寫課文、口頭、筆頭作文、寫日記;組織學生參加英語晚會、歌詠比賽、演講比賽、短劇表演、影視對白、書法、作文比賽等等。
除了充分利用教材以外,還要盡量運用實物、模型、圖片、照片、簡筆畫、報刊、幻燈、錄音、錄像、影視片、網路等教學手段,使這些直觀、形象、生動的美育因素都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和利用,自製的圖片、長片或簡筆畫,則要繪得鮮明准確,易辨認易理解,否則,會產生副作用,引起鬨堂大笑,分散注意力,影響教學。
7.因材施教,統籌安排,階段側重,循序漸進。
英語教學中的審美教育具有長期性、系統性、計劃性、階段性的特點,英語美育,要針對學生不同的年齡和性別,生理和心理、知識和能力、意志和情感等等特徵,要有的放矢地進行。圍繞總的教學目標,落實長計劃、短計劃美育內容。美育的內容、手段、方法和目的要根據不同的教學階段,各有所側重,並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少到多,逐步提高。例如,對初一、二年級學生要多教英語歌曲和詩歌,舉行書法比賽,大量使用圖片、長片、音樂製品等直觀教學手段,採取整體、情感教育方式,讓學生從中感知審美對象,側重培養學生感受美的能力。對高中的學生,則應課文教學為主,多採用綜合性教育,開展豐富多彩的英語實踐活動,從交際活動中側重培養學生鑒賞美的能力,並適當發展創造美的能力。
⑷ 試論怎樣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融入美育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蘇霍姆林斯基說:「美是心靈的體操,它使我們精神正值,良心純潔,情感和信念端正。」所以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必須對學生進行美育滲透,強化美育意識。發揮美育功能。通過滲透美育使學生對英語課產生濃厚的興趣。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讓學生在英語課堂中受到美的熏陶,同時也把英語學習變得生動活潑而有實效。並努力營造一個輕松,愉快和適合學生情感特點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一個輕松活潑、生動有趣的環境中享受學習,接受教學信息,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感受美,在美的熏陶中享受學習的過程。 一、 完善自我,運用體態語言,展示教態美 體態語言即肢體語言,也叫身體語言,它包括表情、姿態、動態等。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的體語,應首推為眼神,教師從容得體的手勢、會心的微笑、滿意的點頭、得體而富有感染力的眼神,往往有著神秘的功能,教師的服裝要以整潔、大方為美,服裝色彩應搭配和諧,為教師形象增加美感,以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來影響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氣質文雅、說話態度誠懇、親切、熱情洋溢。當學生說話時,教師要以溫和的目光注視學生,把自己放的在和學生平等的地位。尊重學生、理解學生,用寬容和耐心放飛一顆顆等待翱翔的翅膀。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不但要有精煉的語言,而且要有非凡的舉止。英語教師自身的形象、氣質、音容笑貌以及舉手投足都會給學生創設出一種特殊情調的情境,從而引起學生的興趣。 教師的容貌自然、舉止端莊、氣質文雅,能體現教師勞動形態的美,是溝通學生情感,創造輕松、愉快、健康的課堂氣氛,培養學生情趣的第一步。 二、 挖掘教材,感受語言美 走進英語教材,彷彿進入了五彩斑斕的世界,宛如一幅幅美麗的畫卷。每一篇課文都講述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但這美麗遠遠抵擋不住教材靈魂的魅力。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它本身就具有語言美。在語音方面,英語的48 個音標都有自己的發音特點,如捲舌音、鼻音、唇齒音等等。教師應讓學生在掌握這些音標的同時,體會這些發音的美妙之處。在語調方面,語調就好像是一種語言的樂譜,每一拍都有自己的意思,它賦予了這門語言以旋律美,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的到美的感染。不同的語言可以表達不同的感情色彩,猶如一首首和諧婉轉的詩歌,散發著無盡的美。 另外,語言的流暢是英語課中最有影響力的因素,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口流利的英語,豐富的詞彙,用優美的語音,語調朗讀課文,用親切、溫柔的語調和學生交流,對學生來說首先感到的是英語語言的豐富精深和優美動聽,學生的興趣和願望由此而生,也充分利用語言美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在潛移默化中,學生知道了深受歐美人喜歡的hot dog, hamburger 及 sandwich學會了去 Modonald』s吃快餐可以禮貌地說:May I have…?在得到幫助時不忘說一聲「Thank you!」給人造成麻煩時到聲:Excuse me別人有困難時主動詢問Can I help you?這高尚的情操不正是一種美嗎? 當然,要做到能用流暢的英語講課,教師要練就較強的基本功,用一口流利的口語和一手漂亮的英文字來贏得學生的尊重和仰慕,用風趣的課堂語言讓學生在快樂中渡過枯燥的學習時間,用充滿激情的授課精神高漲學生學習的熱情。讓他們跟著教師的激情興奮,讓他們跟著教師的激情起伏,用奇妙的感情力量喚起學生內心的良知,讓學生自願地學習。因為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強的。只要教師稍加引導,好習慣是非常容易養成的。有了好的習慣,學生的舉止也會隨之優雅,同時讓學生獲得語言美的享受。 三、 創設愉悅的學習氛圍 培養學生感受美的能力,必須最大限度地消除障礙,積極創設教學環境的美。傳統的課堂是潔白的牆壁,前後的黑板,秋田似的桌椅,嚴肅的老師,恭敬的同學……。這樣的環境過於強調學習的功能,而缺乏溫馨的求學環境。寬松的人際關系,良好的心理環境及有利的認知環境,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學習氛圍的同時更應使課堂環境溫馨舒適、富有生活氣息,讓學生在無拘無束、輕松愉快的生活場景中交流思想、表達感情。讓我們的孩子快樂地說和寫,更好地掌握第二語言。 現在的小學英語教材往往是一個單元一種情境。所以我們平時不能把豐富有趣的教學完全拘泥於單調無味的課堂。那麼教師怎樣才能將枯燥乏味的、抽象的內容寓於悅耳、悅目、悅心的情境中呢?
⑸ 結合教學實際思考,談談美育在今後教學中的作用
不知道說的是什麼教學活動,哪個學科,所以我也只能泛泛而談,這個論文應該從美育的地位、學科中美育的體現、美育的作用三個方面來論述。
現代教育強調素質教育,學生素質的高低與國家未來的發展息息相關,因而我們必須在教學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的素質。但是,在具體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美育的認識卻存在著誤區,很多教師都把美育當作專門學科的事情,例如當作美術學科的任務,從而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忽視了美育。
實際上,各門學科都有美的因素。每個教師都必須充分認識美育在全面發展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應從本門學科的特點出發,結合學生實際,加強美育教學。學生在教學中的一系列活動,都不能忽視美育。例如,歷史教學中波浪壯闊之美、文物精雕細琢之美;政治教學中關於美的一般性質、美的產生;語文教學中可以體現出文字之美、文章之美;另外,自然學科中的美的教育更多,蔡元培在《以美育代宗教說》和《美育實施的方法》等文中,對此作了全面的闡述。他指出數學、幾何、物理、化學、天文、地理、礦物、生物等都有生動的美育教材。例如,數學中的線條、圓圈、公式,連近似的方程式也顯示出美來。薩列凡認為數學的優美公式猶如但丁神曲中的詩句;數學家懷特里德認為,作為人類精神中最原始的創造,只有音樂堪與數學媲美;?愛因斯坦在評價數學家E·諾德的優美的代數方法時指出:「按照這種方法,純粹數學就是一首邏輯概念的詩篇……在努力達到這種邏輯美的過程中,你會發現精神的法則對於更深入地了解自然規律是必要的。」物理學中聲學與音學、光學與色彩的關系也很密切;化學中原子和電子的排列,有助於圖案的變化;實驗教學中,化學試劑的配製,化學反應顯示出五光十色的顏色,讓人眼花繚亂;生物教學中的動物、植物,是裝飾大自然美景的主要組成部分;植物的花、葉、果實,大大小小的、兇猛的、可愛的各種動物,是文學作品中描寫的對象,美術創作的模特。礦石的結晶閃光是美觀的裝飾。這一切都無不顯示著美。
通過教育教學活動美育的開展,可以使學生獲得正確的審美觀,擁有良好的審美,進而可以使學生情緒飽滿,積極向上,對增進其身心健康和智力發展有著很大益處。每個教師都應該深入研究美育和教學的關系,把它作為一項很有意義的課題進行長期鑽研,這是十分必要的。美育和教學是相輔相成的,但又是不能相互代替的。
總之,美育可以促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而教學質量的提高,又保證了美育思想的發展。
⑹ 如何在小學英語學科中滲透美育教育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蘇霍姆林斯基說:「美是心靈的體操,它使我們精神正值,良心純潔,情感和信念端正。」所以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必須對學生進行美育滲透,強化美育意識。發揮美育功能。通過滲透美育使學生對英語課產生濃厚的興趣。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讓學生在英語課堂中受到美的熏陶,同時也把英語學習變得生動活潑而有實效。並努力營造一個輕松,愉快和適合學生情感特點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一個輕松活潑、生動有趣的環境中享受學習,接受教學信息,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感受美,在美的熏陶中享受學習的過程。 一、 完善自我,運用體態語言,展示教態美 體態語言即肢體語言,也叫身體語言,它包括表情、姿態、動態等。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的體語,應首推為眼神,教師從容得體的手勢、會心的微笑、滿意的點頭、得體而富有感染力的眼神,往往有著神秘的功能,教師的服裝要以整潔、大方為美,服裝色彩應搭配和諧,為教師形象增加美感,以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來影響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氣質文雅、說話態度誠懇、親切、熱情洋溢。當學生說話時,教師要以溫和的目光注視學生,把自己放的在和學生平等的地位。尊重學生、理解學生,用寬容和耐心放飛一顆顆等待翱翔的翅膀。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不但要有精煉的語言,而且要有非凡的舉止。英語教師自身的形象、氣質、音容笑貌以及舉手投足都會給學生創設出一種特殊情調的情境,從而引起學生的興趣。 教師的容貌自然、舉止端莊、氣質文雅,能體現教師勞動形態的美,是溝通學生情感,創造輕松、愉快、健康的課堂氣氛,培養學生情趣的第一步。 二、 挖掘教材,感受語言美 走進英語教材,彷彿進入了五彩斑斕的世界,宛如一幅幅美麗的畫卷。每一篇課文都講述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但這美麗遠遠抵擋不住教材靈魂的魅力。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它本身就具有語言美。在語音方面,英語的48 個音標都有自己的發音特點,如捲舌音、鼻音、唇齒音等等。教師應讓學生在掌握這些音標的同時,體會這些發音的美妙之處。在語調方面,語調就好像是一種語言的樂譜,每一拍都有自己的意思,它賦予了這門語言以旋律美,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的到美的感染。不同的語言可以表達不同的感情色彩,猶如一首首和諧婉轉的詩歌,散發著無盡的美。 另外,語言的流暢是英語課中最有影響力的因素,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口流利的英語,豐富的詞彙,用優美的語音,語調朗讀課文,用親切、溫柔的語調和學生交流,對學生來說首先感到的是英語語言的豐富精深和優美動聽,學生的興趣和願望由此而生,也充分利用語言美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在潛移默化中,學生知道了深受歐美人喜歡的hot dog, hamburger 及 sandwich學會了去 Modonald』s吃快餐可以禮貌地說:May I have…?在得到幫助時不忘說一聲「Thank you!」給人造成麻煩時到聲:Excuse me別人有困難時主動詢問Can I help you?這高尚的情操不正是一種美嗎? 當然,要做到能用流暢的英語講課,教師要練就較強的基本功,用一口流利的口語和一手漂亮的英文字來贏得學生的尊重和仰慕,用風趣的課堂語言讓學生在快樂中渡過枯燥的學習時間,用充滿激情的授課精神高漲學生學習的熱情。讓他們跟著教師的激情興奮,讓他們跟著教師的激情起伏,用奇妙的感情力量喚起學生內心的良知,讓學生自願地學習。因為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強的。只要教師稍加引導,好習慣是非常容易養成的。有了好的習慣,學生的舉止也會隨之優雅,同時讓學生獲得語言美的享受。 三、 創設愉悅的學習氛圍 培養學生感受美的能力,必須最大限度地消除障礙,積極創設教學環境的美。傳統的課堂是潔白的牆壁,前後的黑板,秋田似的桌椅,嚴肅的老師,恭敬的同學……。這樣的環境過於強調學習的功能,而缺乏溫馨的求學環境。寬松的人際關系,良好的心理環境及有利的認知環境,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學習氛圍的同時更應使課堂環境溫馨舒適、富有生活氣息,讓學生在無拘無束、輕松愉快的生活場景中交流思想、表達感情。讓我們的孩子快樂地說和寫,更好地掌握第二語言。 現在的小學英語教材往往是一個單元一種情境。所以我們平時不能把豐富有趣的教學完全拘泥於單調無味的課堂。那麼教師怎樣才能將枯燥乏味的、抽象的內容寓於悅耳、悅目、悅心的情境中呢?
⑺ 淺談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滲透美育
1、創設各種情景,鼓勵學生大膽地說英語,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犯的錯誤採取寬容的態度.
根據教材中的情境,真實再現於課堂並創造新的懷境,如教「What』s you name? How old are you?」時,情境有「小歌手大賽報到處」、「迷路的小孩子與警察」、「結識新朋友」、「醫生與生病的孩子」、「自我介紹」等等一些語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講台上鍛煉英語表達能力和膽量。如師生早晚問好、道謝、道別等,學生已經習慣用Hello、Good morning、 thank you、You are welcome、 See you、 Good bye……與我交流。這樣就無形中發展學生運用英語交際能力,培養他們創新靈活運用英語的習慣。
2、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聽、說、讀、寫綜合能力,鼓勵他們大膽的說並運用到實際中去.
每課的對話讓學生先聽後讀,然後表演,每小組不宜超過四人。表演前應讓各小級操練准備,鼓勵其拓展創新對話內容。表演過程中,除要求學生語音語調正確外,還應讓學生注意到交流手段如表情、手勢、姿態等。例如在練習Is this jacket yours?這個句型時,我手裡拿著一件夾克衫,一邊走進教室一邊問:Whose jacket is it? Is this jacket yours?這時學生很好奇,都想知道這件夾克衫是誰的。於是,我跟學生們操練熟了,就讓學生自己去找它的主人,學生拿著這件夾克衫去問別人:Is this jacket yours? 教師還可以利用插圖來創設情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讓學生根據圖畫的內容編一段對話。學生會運用所學過的知識,編成各種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