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把中華傳統文化運用在小學的教育教學當中 百度文庫
摘要:隨著中國經濟、政治、文化的深入發展,一股國學熱席捲整個文化領域,使得中國傳統文化中以道德倫理價值為取向的思想,再次受到熱切關注。而以道德倫理為取向的國學,為小學生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則從國學經典所蘊含著豐富的道德教育資源、國學經典中有哪些道德意義以及如何運用國學經典進行道德教育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和論述如何在小學道德教育中實施國學經典的教育。
小學生道德教育在小學教學中占重要的地位,主要以五愛為基本內容的社會公德教育和有關的社會常識教育,思想內容比較陳舊,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倦之情。中華傳統文化經典蘊含著優秀的傳統美德,在培養小學生的道德品質方面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將這些經典積淀在腦海里,會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其日後的人生態度和方向。因此,運用國學經典進行道德教育,是小學生道德教育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途徑。
一、國學經典蘊含著豐富的道德教育資源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五千年的文化積淀,孕育了中華民族誠信友愛、溫文有禮的優雅人格。國學經典不僅是中國悠久傳統文化的明證,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立身處世之本,更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如《論語》是我國古代一部十分重要的經典,它包含了立身、處事、為學、從政等豐富的人生經驗和人生智慧。它融政治、倫理、道德與教育為一體,其核心是做人,是倫理道德修養。它提出的許多做人的原則和格言,如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等等,具有普遍的意義。
又如《弟子規》,雖然總共僅有1080個字,360句,但卻把一個人如何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立身處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學等等的態度和禮儀概括的淋漓盡致。《弟子規》所闡述的道理,譬如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泛愛眾,而親仁等教誨,適用於不同宗教、不同種族、不同國家以及各行各業,男女老少。《弟子規》的編寫次序也是中國古人教育經驗的總結,符合教育的規律。
其他的如《童蒙須知》、《孝經》、《禮記》、《顏氏家訓》等一系列經典蘊含著優秀的傳統美德,學習國學經典,可以讓小學生系統地直面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接受中華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的熏陶,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優秀的道德品質。
二、國學經典的道德意義分析
(一)國學經典符合小學生的認知心理發展特點。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13歲以前的少年兒童,他們的記憶能力較強,而其邏輯思維推理能力、抽象思維能力比較弱,還沒有充分發展起來。及早讓兒童學習中國文化經典,接受傳統優秀文化的熏習,即是在他心靈最純凈、記憶力最佳的黃金時期,接觸最具有智能和價值的經典。將這些經典積淀在腦海里,雖然他們這時還不完全理解,但會在他幼小的心靈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其日後的人生態度和方向。以文而化,逐漸培植其福德、開啟其智慧,從而奠定他一生的高遠見識和優美人格。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和閱歷的增加,他們會逐漸加強對經典的理解,經典遂成為他一生開智、受益、勵志、成長的源泉。
(二)國學經典教育的精髓在於潛移默化而非灌輸。現階段我國的小學教育片面灌輸知識技能,急功近利,讓兒童身心疲憊,以兒童發展為本的教育的核心價值被忽略,教育的科學規律被漠視。當下,一些機構利用社會、家長的認識誤區,打著培養小神童、小天才的旗號引人眼球,實則為賺取千金萬金的學費。這種拔苗助長、把教育當成商業、產業來做的結果,誤導了兒童發展。
學習國學經典不僅可以讓孩子多認識字詞,奠定大語文之根基,培養文化氣質,更重要的是可以通過感悟聖賢文明,通曉啟迪心智,陶冶品行,提高修養,培養儒雅風范,明白做人的道理,歸根到底就是提高人的根本素質。在孩子們還不具備對古詩文經典充分理解力的時候,就把經典交給他們,乍一看莽撞,實際上卻是文明傳承的絕佳措施,幼小的心靈純凈空廓,由經典奠基可以激發起他們一生的文化嚮往。孩子們從小接受這樣的熏陶,國學經典將在他們心裡埋下種子,隨著他們慢慢長大,會與他們形影相隨,對他們的一生都將產生積極影響。讓國學經典點點滴滴融入孩子們的生活當中,讓孩子們得到一種民族情感性格的熏陶,使孩子們養成孔孟所提倡的至大至剛的人格,至關重要。
⑵ 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學校的主要教育形式是課堂授課,學生在校受教育的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在課堂里度過的。因此,廣大教師結合日常教學內容,找准道德教育的切入點,不失時機地滲透德育教育是學校德育最基本的而且是切實有效的途徑。而語文課程在對學生滲透德育教育中又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為語文是生命之聲,是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園,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語文教材中每篇精選的課文內容都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最佳藍本,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影響是廣泛而深遠的。現結合自己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體會,談淡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一、利用小學語文課文中的插圖及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語文教材思想內容豐富,插圖及電教配套設施直觀新穎,符合兒童觀察特點,對兒童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插圖及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直觀感受,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達到陶冶學生情操的作用。如:第三冊語文教材中《識字學詞學句(一)》第一課,書中有八幅關於祖國的首都——北京建築物的插圖,教學時可先讓學生觀察插圖,認識這些建築物,然後利用多媒體播放有關天安門、故宮、天壇、頤和園等建築物的資料,並進行適當的講解,引起學生對首都北京的嚮往,激發學生熱愛首都的思想感情。小學階段的語文教材中,許多課文都涉及到愛國題材的內容,如《我愛祖國》、《北京》、《看雪》、《北京亮起來了》等,這些篇章都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極好素材。因此,我在講授這些課文時,除了讓學生掌握本課的基礎知識外,還適時對學生進行愛國思想教育。我在教學《北京亮起來了》一文時,結合文章內容,播放介紹北京夜景的資料,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北京的亮麗、輝煌,課後許多學生產生嚮往北京、熱愛祖國的理念。 二、將課文中關鍵性詞句的理解與實踐相 結合,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語文教材中,揭示課文思想內容的關鍵性詞語、句子或段落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最佳「悟點」,它是入「道」之門。要找准「悟點」,十分重要的是把握教材的個性,不僅在深入挖掘每篇課文內在的思想教育因素的基礎上把握課文的總體,而且把握課文的局部,即對每個關鍵性詞語、句子、段落的個性均有所領悟。共性寓於個性之中,個性把握得准,把握的深,德育教育的點就越能落實。如:在講授人教版第四冊第二十一課《清澈的湖水》中「船靠岸了,小潔手裡還是緊緊地攥著麵包紙。」這一句時,我先讓學生表演攥著麵包紙的動作,理解「攥」的含義,再進一步提問,小潔為什麼緊緊地攥著麵包紙,如果她把麵包紙扔進湖裡,湖水會怎麼樣?通過誘導啟發,學生充分認識到「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然後利用課外活動時間帶著學生到堵河邊撿垃圾,讓學生在實踐中增強環保意識。再如:在教學第五冊第八課《一次成功的實驗》,理解實驗成功的關鍵原因——小女孩不假思索地說:「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這句話時,我讓學生先聯系前文,想一想「先」的意思,接著提問:「從『先』字,你體會出什麼?」學生們分組討論、交流後回答:「從先字,我體會出小女孩在危險時刻,先想到別人,後想到自己。」「那麼,你從中受到什麼教育?」學生們思考片刻,有位學生發言:「我想到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要總是以自我為中心,要心裡多想著別人。」然後,我又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談談自己是否「心裡想著別人」,學生紛紛舉手發言,其中有幾名學生對自己在生活中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從來不為他人著想而感到慚愧,並表示今後要向小女孩學習,做到「心中有他人」。最後,我給學生布置以「心中有他人」為內容寫一篇小作文。有名學生以《獻愛心,讓我幸福》為題,寫了自己走在路上,看見一位衣衫襤褸的老爺爺跪在地上乞討,連忙把自己准備買月餅的錢捐給他的事。文章最後寫道:「是啊,給別人幸福,自己也會感到幸福的。」由此可見,她已經把「心中有他人」這一良好的思想落實到行動中去了。教學中,把學生的學習與實踐有機地相結合,既培養了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又使學生受到了正確的思想教育。 三、利用故事啟迪學生的高尚美德。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有許多生動有趣且內容豐富的故事,如:《誠實的孩子》、《幸福是什麼》、《丑小鴨》、《三個兒子》等,利用這些故事的意義可以使學生受到熏陶,從而啟發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培養高尚的情操。在《誠實的孩子》一文中,講述了列寧在姑媽家做客,不小心打碎了桌子上的花瓶,開始不敢承認錯誤,欺騙姑媽,後來回家以後,主動寫信認錯的事。學生學習了這個故事,懂得了犯了錯誤,應該勇於承認錯誤,並改正錯誤。孝敬父母是我國的傳統美德,如今有許多獨生子女,在家長的寵愛下,不僅不知道孝敬父母,反而把父母當成呼來喚去的「傭人」,作為老師我們可以利用課文內有關題材,對學生進行教育,第五冊第四課《三個兒子》一文中,通過寫三個兒子在看到各自的母親艱難地提水,只有一個兒子跑上去接過 水桶幫助母親提水的事,贊揚了第三個兒子孝敬父母、體貼父母的美好品德,啟發學生從小孝敬父母,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四、在口語交際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口語交際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小學語文教材中選編的口語交際內容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如:《有禮貌》、《請到我家來》、《打電話》、《買文具》等內容教育學生在與人交往中,要學會使用禮貌用語,學會禮貌待人;《小鴨子得救了》、《應該幫助他們》等內容教育學生養成助人為樂的好品德。上好口語交際課,也能感染學生,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語文教材中精選的很多內容都從不同的方面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教師必須做個有心人,善於利用語文教材,滲透德育教育,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逐漸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⑶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我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感召著一輩又一輩的中國人。小學語文課程則在傳統文化的傳播中起著基礎性的教育作用。通過語文課程中的漢字、古詩詞、歷史典故以及寫作等環節的教學,可以使小學生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為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我們可以做好以下幾點:
一、挖掘好教材內容
小學語文課文,無一不是經過教育專家和語言學家精挑細選,極具美感和濃厚人文思想的,不乏像《孔子拜師》《孔融讓梨》等經典故事。在教學的過程中,如果能夠以課堂教學為載體,強化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和普及,讓說教和課本的生動事例結合起來,豐富起來。那麼潛移默化之間,小學生就會對中華傳統文化有一個更為深入的認識和學習。如在進行《孔子拜師》一文授課的時候,把探究教材的內涵作為教學的內容來進行授課,使學生了解古人是怎麼拜師的,為什麼要這樣尊重老師,把中華民族歷來尊師重教,孔子成就儒家大師並實施仁政的人文關懷思想傳播給學生。講解的時候輔助一些類似且有趣的故事,讓小學生有直觀的認識。這樣學生既學習了課本知識,完成了教學任務,同時又感受了我國優良文化禮儀傳統的熏陶,德才並重,可謂一舉兩得。
二、利用活動,培養興趣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闡明了實踐對於知識學習的重要性。在小學語文的傳統文化教育中,同樣需要進行實踐活動。只有積極開展以語文課程為載體的傳統文化教育活動,才能讓小學生在生活實踐中進一步理解傳統文化的魅力。比如每逢民族傳統節日,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語文實踐作業,讓學生參與到當地的傳統節日活動中去,觀看一些風俗活動,例如了解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或者是探究春節的由來等,也可以去欣賞一些傳統的民間藝術如皮影戲、塑泥人等等,然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見聞寫一篇傳統文化體會,分享自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感受。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組織學生製作一些簡單的傳統的藝術品,例如陶瓷、剪紙等工藝,讓學生切實參與到傳統文化中去,在實踐中學習傳統文化。通過這樣的實踐形式,學生對傳統文化會產生很高的熱情,對民族文化的理解也會更深刻。
三、加強書法教學
書法代表了我國特有的藝術品位和意境化的審美樂趣。對學生進行書法熏陶,可以開闊學生視野,積累更加豐富的知識,鍛煉智力,培養心性陶冶情操,提高對美感的辨識。尤其是在電腦普及應用的當下,提筆忘字的現象屢見不鮮。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體會漢字和書法的優美之處。因此,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普及書法知識,培養書法技能也尤為重要,不容忽視。
加強傳統文化教育,既是社會現實的需要,也是實現基礎教育目標的需要。只有將優秀傳統文化精神的精髓融入到教學中去,才能有效提高小學生的道德品質和人文素養,從而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⑷ 談怎樣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美德教育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 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 的和諧發展。」語文學科文道結合,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特點 ,在開展傳統美德教育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語文教師應充分利 用這一優勢,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積極滲透傳統美德教育。 一、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在教學探究活動中,想方設法通過導語引入、背景介紹、播放樂 曲、表情誦讀、動情講解、質疑提問等環節或手段,設置與教學內容 相關的教學情景或氛圍,使學生進入「當時的歷史境界」中,與文本 中的人物「見面」,讓文中的畫面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學生的頭腦中 活起來,使之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形,從而掀起學生思想感 情的波瀾,使學生隨著作者的感情變化,受到感染,產生共鳴,得到 潛移默化的熏陶。 如《過零丁洋》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傑作。教學時,我先從詩人不 幸被俘而堅貞不屈的背景介紹導入,接著播放配樂朗讀錄音和一段古 箏樂曲,並請學生隨著所播放的樂曲進行個人朗讀、分組朗讀和集體 朗讀。那哀婉、感傷的古箏樂曲,那憂傷而又慷慨的詩歌吟誦,一下 子便吸引感染了學生。然後進行講讀分析,提問思考,引導學生深刻 領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深切感悟詩人的情懷和氣概,使學生通過不 斷的閱讀、理解和感悟,逐漸進入詩的境界。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 展開合理想像。這樣,學生彷彿看見詩人正頭戴盔帽,身披戰袍,挺 胸站立在敵軍的船頭,面對零丁洋的滾滾波濤,思緒萬千,百感交集 。這種情境,怎麼能不給學生以強烈的藝術感染?詩人所表現的那種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氣節,怎麼能不使學生的思 想受到觸動,心靈受到熏陶,情感得到升華?這時,再一次組織學生 聲情並茂地朗讀這首詩,他們在「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這一慷慨激昂、氣壯山河的詩句吟誦中,胸中自然會情不自禁地涌 起一股浩然正氣。 二、拓展延伸,加深感悟 在教學的過程中,除了充分挖掘教材本身所蘊含的民族傳統思想 和美德的內涵以外,適當穿插補充一些與教材相關或相聯系的材料及 活動,使教育的內容更為充實豐富,學生的認識更為全面深刻,教育 的效果更為有效顯著。 如教學《背影》一文時,我先請學生誦讀領會《遊子吟》這首千 古傳唱、感人至深的古詩,讓學生在「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 吟誦中,初步領悟做兒女的應心存孝心。然後導入新課,講讀課文, 指導學生閱讀、討論、分析、理解,深切感悟文章所表達的那種父子 摯愛情深的濃濃親情。使學生透過「父親」那「蹣跚地穿過鐵道」、 艱難地「爬上月台」去給兒子買橘子的背影,深切感知父親為兒子甘 願付出一切的那份高尚博大的舔犢之情;讓學生從「兒子」那「晶瑩 的淚光」中,深刻領會兒子對父親的那顆愧疚、感激、思念的心。在 學生讀其文、明其理之後,又補充講讀了二十四孝中《黃香扇枕溫衾 》這則傳揚子女侍奉父母之道的故事,並請學生齊唱了一首曾經唱響 大江南北的歌曲《常回家看看》。這既吸引了學生的興趣,活躍了課 堂的氣氛,又能讓學生耳濡目染,口唱心悟,激發對父母的眷戀、感 激、思念之情。 三、利用圖片,激勵志向 語文教材中有不少精美的插圖。在教學中,應充分重視和利用這 些圖片加強對學生的傳統美德教育。比如,在教學有關介紹和描繪祖 國山水、名勝古跡、園林建築、工藝作品等方面的課文時,可以通過 文中的插圖、教學掛圖的展示、多媒體的播放或讓學生去搜集一些相 關的圖片來配合教學。這樣,不但能使文中所描繪的景象更為生動、 直觀、形象,而且更能讓學生深切感知祖國山河的壯麗秀美,深刻感 悟祖國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有利於 激發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從而使他們不斷樹立熱愛祖國 、熱愛人民的情懷和立志報國、振興中華的凌雲壯志。 在教學名人名篇時,也可以利用文中的人物插圖或讓學生去搜集 有關孔子、陶淵明、文天祥、岳飛、魯迅等名人和偉大人物的畫像, 並讓學生通過進行旁批、查閱資料等,註明其主要的作品或成就。讓 學生通過這一收集活動,深切感知他們高尚的品質、崇高的氣節、偉 大的志向、不屈的精神,使之不斷地受到激勵和感染,從而正確樹立 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更好地確立自己的志向和奮斗目標 ,並學會不斷地去反思自己的言行,努力修正自己的人生坐標。 四、熟讀背誦,沐浴心靈 熟讀背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對於學生也是一種思想熏 陶、一種精神享受、一種情操感染,能對學生起到潤物細無聲的自我 教育作用。在初中語文課本中,有很多的古詩文都是進行傳統美德教 育的好教材。例如,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教人 胸懷大志、天下為公的《岳陽樓記》;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教人勤奮苦學、立志成才的《論語》等。這些古詩文,大多篇幅短小 ,語言精煉優美,讀來琅琅上口。指導學生熟讀背誦這些古詩文,不 但能幫助學生增加知識的積累,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深切感知中華民 族源遠流長的燦爛文化,充分體驗和領會我們民族的精髓與靈魂。
⑸ 如何在小學生中進行傳統美德的教育(四)
教師要根據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規律,結合傳統美德教材的特點,圍繞「激發興趣,引入新課、學習課文、講清觀點、補充故事、 突出傳統指導行為,強調意義」四個環節,落實「讀(對書面文字、形象文字——圖象、有聲文字——錄音的讀,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故事中蘊涵的美德是什麼),析(根據故事所表達的事理進行分析歸納,目的是讓學生知道為什麼這種美德被人稱頌、代代相傳),引(結合教材內容精心選擇與之密切聯系的故事資料,作為補充內容,目的是讓學生感到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源遠流長、代代相傳的,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學習、繼承、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情感,並以歷代英雄為榜樣)、評(指導學生運用已有的道德知識對一些具體的語言、事例進行主動的評價、判斷、以深化觀點,提高認識)、練(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對學生提出合理的行為要求,結合一些活動,給學生創造鍛煉的機會,以求達到言行一致)」。
⑹ 淺談在語文教育教學中如何把中華傳統美德落
課程標准指來出「學生是學習的自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素質教育要求教師把學生從傳統的被動的受教育地位轉變到主動的求知地位上來,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更要引導學生養成自覺地尋求知識,獲取知識的能力。為此,我們必須在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地位。
⑺ 如何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傳統美德教育
我們更應該清楚地意識到我們的責任可能比其他學科的教師的責任更為重大,在教學專工作中,要進一屬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感情,培養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愛國主義精神,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為,不僅需要教師在晨會班會上進行系統教育,同樣,把傳統美德教育滲透於各科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施加影響也是非常重要的.小學語文課本中,有很多蘊含著進行傳統美德教育的豐富材料,如:愛國、尊師、敬老、勤儉、公而忘私等等.課本中寫人,寫事的文章最易激起孩子們的閱讀興趣,所以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善於將傳統美德教育滲透在課本之中,減少正面的「大道理」說教,而將傳統美德教育實施於潛移默化之中
⑻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中華傳統美德教育
中華民族擁有幾千年的燦爛文化,豐富、博大的文化遺產值得每一位炎黃子孫為其自豪。傳統的文化,與中華兒女的美德相融合的品質、優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氣節、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禮儀,是我們民族精神的精髓。讓傳統美德在21 世紀發揚光大,是我們每一位人民教師所肩負的歷史使命。作為第一線上的教師,我們在對學生進行中華傳統美德的教育中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而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更應該清楚地意識到我們的責任可能比其他學科的教師的責任更為重大,在教學工作中,要進一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感情,培養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愛國主義精神,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為,不僅需要教師在晨會班會上進行系統教育,同樣,把傳統美德教育滲透於各科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施加影響也是非常重要的。小學語文課本中,有很多蘊含著進行傳統美德教育的豐富材料,如:愛國、尊師、敬老、勤儉、公而忘私等等。課本中寫人,寫事的文章最易激起孩子們的閱讀興趣,所以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善於將傳統美德教育滲透在課本之中,減少正面的「大道理」說教,而將傳統美德教育實施於潛移默化之中。下面,我就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談談我的做法。 一、在導入語中滲透 每一次教學新課,由教師精心設計的生動有趣又巧妙的導語,能 使學生馬上集中起注意,並且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學好一篇新課文的教學開個好頭。同時,也可根據課文的特點,把傳統美德滲透其中,使學生受到感染和教育。 二、精心選擇適當的「激情點」 文學作品源於生活,生活的支點是感情,針對語文課文來說,每一篇都有它蘊含的感情,只是由於學生生活的感悟能力有欠缺,不易發現而已,於是做教師的就應該在課堂教學中抓住每篇課文的「激情點」,對學生進行情感引導。 三、用語文課自己的方式教育學生 語文課不單是幾篇課文的講授,它更重要任務是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學生語言的邏輯性,這二者工作的進行,必須建立在學生興趣的基礎之上,而這興趣的來源,就是找學生關心的話題來談論。 2001 年7 月13 日中國申奧成功,這是孩子們關心的事情,我們在培養學生語言的邏輯性,敏銳性,及語言的表達能力的同時,讓學生以激烈的辯論情緒高昂的演講,去感染在座的其他同學,讓他們因我們的祖國而驕傲,因驕傲而去振興祖國。 四、在學文中滲透 在學習課文時,我們不僅要使學生學到知識,理解課文,又要充分挖掘文章內在的思想性,對學生進行教育,例如教學《驕傲的大公雞》這一課時,我請同學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找出表現公雞驕傲的語句來,然後通過對句子的朗讀理解,讓學生認識到公雞是非常驕傲的。我又提問:與孔雀相比,小蜜蜂,小青蛙怎麼樣呢?找 出有關語句。通過比較,讓公雞的驕傲自大與小蜜蜂,小青蛙的謙虛禮貌形成鮮明對比。教師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謙虛禮貌的傳統美德教育,在行動上對學生提出要求。另外,很多課文是通過記事來寫人,在這些人物身上集中了許多優秀的品質,在教學中就要使學生受到人物崇高理想、優秀品質的感染熏陶。如《吃墨水》一課,我注意引導學生抓信人物的語言行動來分析人物的形象。在教學中,我通過對重點詞句的朗讀,難點處的講解,重點處的討論,引導學生認識到周恩來勤奮學習的精神,從而教育學生要珍惜現在良好的學習條件,刻苦學習。學生在具體、深刻的感染和教育下,得到了中華傳統美德的思想熏陶。採用錄音配樂與范讀相結合的方法還可以應用在詩、詞、曲的朗讀上,目的是教師根據每首詩不同的感情基調選擇曲子,使學生在朗讀上有更深的體會。 五、在小結時滲透 在小結時滲透傳統美德教育,是最常用最普通的一種方法。每學完一篇課文,總是要把這篇文章的思想內容整理出來,這時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最好時機。如《丑小鴨》中團結互助教育,《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中誠實守信教育等等,這些都是進行傳統美德教育的好教材。 除此以外,我還抓住語文教學的其他活動進行滲透。在指導造句練習中,我選擇思想性較強的句子作為例句,深化思想教育,讓學生的心靈受到觸動。另外在作文指導中,我也恰當地提煉出思想內容,對學生教育,讓學生把中華傳統美德銘刻在心。在我們大力進 行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一定要明確傳統美德教育在這次改革中的地位,重視傳統美德教育在各學科的滲透,發動學生、組織學生,讓他們廣泛、自覺、熱情地參與傳統美德教育並將其當作工作的重心,使肩負著實現四化、振興中華的歷史重任的他們,成為把傳統美德繼承與發揚並內化為思想道德素質的主體,那麼傳統美德教育就會有旺盛的生命力,就能真正蓬蓬勃勃地發展起來。
⑼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傳統美德的教育
我們更應該清來楚地意識自到我們的責任可能比其他學科的教師的責任更為重大,在教學工作中,要進一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感情,培養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愛國主義精神,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為,不僅需要教師在晨會班會上進行系統教育,同樣,把傳統美德教育滲透於各科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施加影響也是非常重要的.小學語文課本中,有很多蘊含著進行傳統美德教育的豐富材料,如:愛國、尊師、敬老、勤儉、公而忘私等等.課本中寫人,寫事的文章最易激起孩子們的閱讀興趣,所以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善於將傳統美德教育滲透在課本之中,減少正面的「大道理」說教,而將傳統美德教育實施於潛移默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