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數學教案設計理念怎麼寫
(一)教材分析來
教材分析部分的自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分析《課程標准》的要求.(2)分析每課教材內容在整個課程標准中和每個模塊(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課教材內容與初中教材相關內容的區別和聯系.
(二)學生分析
學生分析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分析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能力狀況.(2)分析學生存在的學習問題.(3)分析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行為.
(三)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確定知識目標.(2)確定能力、方法培養目標及其教學實施策略.(3)確定引導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教學選點及其教學實施策略.
Ⅱ 課堂教學設計的含義是什麼
課堂教學設計的含義:
1、課堂教學設計是為課堂教學活動制訂藍圖的過程:課堂教學設計規定了課堂教學的方向和大致進展,是師生課堂教學活動的依據。課堂教學活動的每個步驟、每個環節都將受到課堂教學設計方案的約束和控制。
2、課堂教學設計的基本方法是系統的方法:系統的方法是指把對象放在系統當中,從系統和要素、要素和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關系中綜合地、精確地考察對象,以達到最優化處理問題的一種方法。
3、課堂教學設計是一項極富創造性的工作:創造性是課堂教學設計的一個基本特點,也是它的一個最高表現。俗話說,文無定體,教無定法。面對著千差萬別的學生,課堂教學不可能有一套刻板的程式。課堂教學設計的過程,也就是教師在創造性思考、深入鑽研教材的基礎上,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不同學生的特點,創造性地設計教學實施方案,為成功進行教學繪制藍圖的過程,這也是教師發揮創造才能的過程。
4、課堂教學設計具有靈活性和具體性的特點:雖然課堂教學設計過程具有一定的模式,需要按照既定的流程進行,但課堂教學的實際工作往往不一定按照特定模式的線性程序開展。這是因為有時候有些環節沒有必要或無法開展。
(2)小學教案設計理念擴展閱讀:
課堂教學設計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設計出低耗高效的教學過程。在課堂教學設計中,一方面,我們需要對學習需要、學習內容和學習者進行客觀分析。在分析的基礎上,減少了許多不必要的內容和活動,然後清晰地闡明教學目標,科學地制訂教學策略,經濟地選用教學媒體,合理地擬訂教學進度,正確地確定教學速度,准確地測定和分析教學結果,使教學活動在人員、時間、設備使用等方面取得最佳效益。可以肯定地說,沒有課堂教學設計,就不可能有課堂教學的最優化。
Ⅲ 小學語文教案中設計理念怎麼寫
答--您想要問什麼?小學語文知識都是按照國家的制定的教學大綱的要求來授課的。所以都要嚴格執行。
Ⅳ 小學語文教案的設計理念有哪些
1、要注意三維目標的的准確定位
2、要突出重難點
3、要注意教法和學法相結合
4、要注意課堂的生成,要充分預設
5、最關鍵的還是根據學情,以學定教
Ⅳ 幼兒園教案設計理念和設計思路怎麼寫
基本格式和寫作要求:
一、活動名稱
題目格式應為:x班xxxx活動設計:xxxxxxxxx(註明年齡段、活動設計的領域和名稱)
活動名稱要簡潔明了,如果是綜合活動、主題活動或半日活動,也要註明。
二、設計意圖
扼要闡述活動設計主題內容選材、生成的背景,對整個教學活動設計的思路等。
三、活動目標
目標的制定要符合綱要的精神,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和情感需要,從幼兒發展的角度書寫目標,可用「能」「會」「掌握」「學會」「明白」「懂得」等詞語;目標不宜籠統,要具體明確,出現具體的經驗,可操作,可衡量;目標數量不宜過多,重點呈現新的經驗和需要重復的重要經驗。以2-3條為宜;目標應直接、明確呈現經驗,不需要先呈現途徑和方式,(如「通過……」或「在……過程中」,)還要避免直接敘事,不直接呈現經驗,(如,「讓幼兒做一個小小航海家」);目標的書寫按照活動經驗獲得的相對先後順序排列。
四、活動准備
包括物質准備和心理准備。
物質准備包括圍繞教學內容為幼兒提供支持其學習的活動環境、活動材料等,必要的教玩具名稱,有場地布置的教學活動,需畫出場地布置示意圖。如需要幼兒用書,放在活動准備的最後一條。材料也不宜過多過雜,要從目標和環節的實際需要出發。
心理准備根本活動需要制定,如需要心理准備就寫上。
五、活動過程
教師能根據教學內容和幼兒實際選擇有效的教學策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體現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體驗式的學習方式,使課程的基本理念得到充分的貫徹和落實;教學過程要層次分明,重難點突出,充分體現師幼互動。
活動環節中應說明教師干什麼,引導幼兒干什麼,每一個環節一定要有幼兒,教師的言行以調動幼兒學習為目的。
准備的材料應該環節中用上,活動中使用的材料應在准備中有交代;任何自編自創的游戲、操節、紙工等,必須說明玩法,有故事的需要附故事原文。
六、活動延伸 (不需要延伸的,可以不寫這個環節)
根據具體活動的情況,決定是否需要活動延伸;活動可向區域活動、生活活動及家庭中延伸;活動延伸可以包括重復強調和後續拓展兩種類型;說明向哪裡延伸、做什麼和怎麼做,可鞏固什麼經驗或讓幼兒得到什麼新經驗。
七、活動反思:分析教學活動中的成功與不足,並提出有效對策。
其他注意事項:
活動設計中數字序號的運用級別順序為「一」「二」「三」——「一」「二」「三」——「1」「2」「3」——「⑴」「⑵」「⑶」——「①」「②」「③」,一般使用「一」「二」「三」——「1」「2」「3」——「①」「②」「③」三級順序即可;阿拉伯數字後面的標點用黑圓點,漢字數字後面用頓號,「第一」「第二」「第三」後面用逗號,帶括弧的序號和帶圓圈的序號,後面不再加頓號、逗號之類;不建議用自動編號。
Ⅵ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我是什麼教案及設計理念
寫教案的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十項:
一.課題(說明本課名稱)
二.教回學目的(或稱教學要求,答或稱教學目標,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三.課型(說明屬新授課,還是復習課)
四.課時(說明屬第幾課時)
五.教學重點(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六.教學難點(說明本課的學習時易產生困難和障礙的知識點)
七.教學過程(或稱課堂結構,說明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步驟)
九.板書設計(說明上課時准備寫在黑板上的內容)
十.教具(或稱教具准備,說明輔助教學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書寫過程中,教學過程是關鍵,它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一)導入新課
1.設計新穎活潑,精當概括。
3.提問那些學生,需用多少時間等。
(二)講授新課
1.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三)鞏固練習
1.練習設計精巧,有層次、有坡度、有密度。
(四)歸納小結
(五)作業安排
布置那些內容,要考慮知識拓展性、能力性。
Ⅶ 2014小學三年級集合教案中的設計理念怎麼寫
新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數學《數學廣角集合》教學設計板書設計教案
第九單元 數學廣角——集合
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非常有趣的數學活動,也是邏輯思維訓練的起始課。邏輯推理能力是人們在生活、學習工作中很重要的能力
。本單元主要要求學生能根據提供的信息,藉助集合圈進行判斷、推理,得出結論,使學生初步接觸和運用集合圈分
析問題、解決問題。教材試圖通過一些生動有趣的簡單事例,運用操作、實驗、猜測等直觀手段解決這些問題,滲透
數學的思想方法,初步培養學生藉助幾何直觀思考問題的意識。
教學要求:
1、 在具體情境中,使學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圖的產生過程。
2、 能藉助直觀圖,利用幾何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同時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集
合的思想,進而形成策略。
3、 滲透多種方法解決重疊問題的意識,培養學生善於觀察、勤於思考的學習習慣。
第一課時 集合
課題 教材第104-105頁。 課型 新課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使學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圈的產生過程。
2、能藉助直觀圖,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同時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集合的
思想,進而形成策略。
3、滲透多種方法解決重疊問題的意識,培養學生善於觀察、勤於思考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讓學生感知集合的思想,並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對重疊部分的理解。
教具准備 課件。
教
學
過
程 教學設計 個性化調整或反思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師:老師先給大家出一道腦筋急轉彎:兩位媽媽和兩位女兒一同去看電影(每人都得買一張票),可是她們只買了3
張票,便順利地進了電影院。這是為什麼?
學生活動:學生猜測各種可能性,你一言我一語地發表自己的高見。
師:大家的猜測都有自己的道理,但答案到底是什麼呢?暫時老師還不想告訴你們,我想通過下面的活動,大家一定
能自己找到答案的。
二、探究體驗,經歷過程。
1、教學例1.
1方法一。
師:學校準備從每個班中選幾名熱愛運動的學生參加體育訓練,為下學期的校運動會做准備。下面是三(1)班參加
跳繩、踢毽比賽的學生名單。(出示第104頁表格)
師:數一數,參加跳繩的有幾位同學?參加踢毽的有幾位同學?
生:參加跳繩的有9人,參加踢毽的有8人。師:那麼,參加體育訓練的一共有幾位同學?你會計算嗎?
學生可能回答;
一共有17人,9+8=17(人)。
可是,參加這兩項活動的沒有17人呀。
我發現有的人兩項活動都參加了。
應該是一共有14人參加了,算式是9+8=14(人)。
……
師:到底怎麼回事呢?為什麼有人說一共是14人呢?為什麼要減去3呢?
生:因為有3個人重復了。
生:因為這3個人及參加了跳繩,又參加了踢毽。
生:因為跳繩的9人裡面有這3個人,踢毽的8人裡面也有這3個人,所以計算的時候就不能是9+8=17(人),還應該減
去3人,所以是9+8-3=14(人)。
生:因為9+8就把這3個人重復算了,也就是多算了一遍,所以要減掉3人。
師:同學們的發言真是精彩,報名參加校體育訓練的一共有多少名同學呢?
生:14人。
2、方法二。
師:為了能使同學們更方便的看清楚,我們把一項活動演示一遍,請班裡的14名同學分別對應的替代其中一人,自己
選一個替代的對象吧。
班內的14名學生分別選定自己要替代的人。
師:請報名參加跳繩的同學站到講台的左邊,報名參加踢毽的同學站到講台的右邊。
「參與報名」的學生活動,站到相應的位置。師:楊明、劉紅、李芳你們怎麼還不站好呀?
生:不知道站哪邊。
師:哦?為什麼?怎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生:因為他們兩廂運動都參加了,站左邊不行,站右邊也不行。
師:請同學們來說說,他們應該怎麼站比較好?
生:站中間。
三位同學都站到了講台的中間。
師:那左邊、右邊、中間分別表示什麼?
生:左邊表示參加跳繩的同學,右邊表示參加踢毽的同學,中間就是兩種訓練都參加的同學。
3、方法三。
師:誰能用畫圖的方法來表示一下剛才看到的情形?
學生組內討論,畫出自己設計的圖來,教師巡視觀察了解情況並及時指導創作。
分組展示自己設計的圖畫,並介紹自己的創意或想法。
學生可能會說:
生1:我覺得左邊的同學是代表參加跳高的,應該圈在一起;右邊的同學代表參加跳遠的,他們也應該圈在一起;中
間的同學再畫一個圈。
師:這樣的話,能不能讓大家一看就知道中間的是及參加了跳繩的,又參加了踢毽的呢?再想想,看還沒有沒更好的
畫法。
生2:中間的同學也應該和左邊的圈在一起,因為他們也參加了跳繩的呀。
生3:那我還說中間的還可以圈到右邊呢,他們還參加了踢毽呢。
師:那就按你們說的試試吧。
學生動手試著畫圖,並向全班展示。
4、方法四。
師:看圖,說說每一部分分別表示什麼?
生:左邊,表示只參加跳繩的;右邊,表示只參加踢毽的;中間即參加跳繩又參加踢毽的。
師:你能列式計算這兩個小組的人數嗎?
生:9+8-3=14(人)
生:(8-3)+3+(9-3)=14(人)
三、總結提升。
師:同學們今天表現都很出色,誰願意來說說今天有什麼收獲?和同學們一起分享。
學生自己交流各自的收獲。
課後請大家留心觀察,用今天學習的知識還能解決生活中的哪些問題?
四、課堂作業。
1、同學們去春遊,帶麵包的有78人,帶水果的有77人,既帶麵包又帶水果的有48人。參加春遊的同學一共與多少人
?
2、三年級有20個同學參加競賽,其中參加數學競賽的有15人,參加作文競賽的有11人。
(1)既參加數學競賽又參加作文競賽的有幾人?
(2)只參加數學競賽的有幾人?
(3)只參加作文競賽的有幾人?
Ⅷ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思路是什麼
以教材為基礎, 讓學生學會為目的
Ⅸ 小學數學教案 什麼是周長 教學設計理念
周長是圍成封閉圖形的線條長度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