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急需關於論文:小學生作文教學中想像力的培養的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要去 圖書館的挖
這上面只有內容,沒有參考文獻的挖。
❷ 如何實現信息技術與作文教參考文獻
小鳥的快抄樂是在天空中自由襲飛翔;大樹的快樂是給人們製造新鮮的空氣;蜜蜂的快樂是辛勤采蜜釀造甜美的蜂蜜……我,也有我的快樂。
我喜歡看書。每當看到書中的人物傷心時,我也會黯然神傷;看到她們被害時,我恨不得打壞人一拳;看到她們開心時,我也喜出望外。書,把我帶到一個浩瀚的天地,在那裡,我和主人公一起上學、玩耍……十分快樂。
我喜歡和同學們一起玩游戲。課間時,走廊里便響起我們的歡笑聲。「抓人」、「三個字」、「醉鬼」、「紅綠燈」、「誰是卧底」……各種各樣的游戲應有盡有,每一種都那麼好玩,每一次玩都令我開懷不已。
❸ 如何提高小學生寫作能力 的參考文獻
對於小學教學來說,作文成了語文教師的一大難題,習作成了學生望而生畏的科目。為了寫好作文,師生都必須付出許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過《語文課程》標準的學習,加之自己十多年來的教學經驗,本人認為,小學作文教學應注重以下幾點。
1.注重平時積累,作文也像語文基礎知識、閱讀一樣需要積累,比如好詞、佳句、精彩片段等
1.1根據課文內容來積累;「重視文本」也是新課標的要求,而且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出現「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摘抄中積累材料。如果學生能掌握一些好詞佳句就為寫作做好了鋪墊,能夠讓他們有詞可用、有話可說。比如:在教完《頤和園》這課後,就讓學生以後寫熟悉的景物作鋪墊。
1.2通過寫日記來積累;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途徑,由於日記的內容很廣,可寫聽到的、可寫看到的、也可寫想到的。總之,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可無拘無束地表現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也能夠寫真實的事情。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比如:每組織學生看完一場電影,搞完一次大掃除,都可讓學生把當時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記的形式寫出來。
2.注重學以致用,結合實際及時指導
小學生的知識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師結合課文和生活實際及時指導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長街送總理》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這篇課文後,舉行了一次「我思念的××」為主題班會活動。要求學生把自己最思念的親人(不管是生離的,還是死別的)用幾句話描述出來。(同學們踴躍發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學是這樣說的「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啊,轉眼間一年的中秋節又到了,半年前與媽媽分別的情景又浮瑞在我的眼前,記得媽媽要去廣東的前一天夜晚,我總跟在跟身旁,她出去我跟著,她睡覺我伴著,而且我還緊緊地捏著她的手,生怕她即將離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發現媽媽提著包已跑出了家門,我連頭也沒梳,散著發就在後面追,我邊追邊喊,媽媽也邊跑邊抹淚。到了夜晚,我覺得房子里空盪盪的,怎麼也睡不著,只好抱著媽媽睡過的枕頭聞聞她留下的體味)這樣的描寫最感人,學生也能說真話、實話。
3.注重作文的評價
教師的評價對學生十分重要。評價得當,能激勵學生敢於作文、樂於作文,因而對學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應根據不同水平的學生給予不同要求的評價,對基礎好的學生要有較高的要求。基礎差的哪怕是用了一個好詞、一個佳句也應該及時表揚。(記得有一次,我發現一個平時作文很差的學生在文章中准確地用了一個表示時間過得很快的詞「剎那間」,於是我在批語中這樣寫道:今後能多看點書,認真作好記錄,教師相信你的作文會更上一層樓!)這樣做,能讓一些差生得到鼓勵,看到希望。
總之,作文教學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師必須在教學理論中不斷探索,在教學實踐中獲得啟發,不斷總結經驗,才能於學生有所裨益。
❹ 如何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
隨著新課程的實施,現代教育多媒體的介入,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以多媒體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在作文教學中的廣泛應用,正悄然引發作文教學的深刻變革。而將信息技術這種全新的教學媒介應用於作文教學中,必將開闢作文教學的新天地。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本文選擇了「信息技術與作文教學的有效整合」作為研究方向。本文從「運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拓展學生思維空間;幫助收集寫作素材,蓄積寫作靈感;提高作文評改效率」等方面闡述信息技術與作文教學的有效整合。
【關鍵詞】:信息技術 作文教學 整合
當今社會,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多媒體網路技術為基礎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教學策略的制定、教學方式的實施更具人性化的特點,呈現出信息教學特有的魅力。信息技術同樣給作文教學注入了新內涵,使作文教學具有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把信息技術與作文教學有效地結合起來,通過信息技術調動學生的思維和情感、外化文本的意蘊與內涵,是現代教育技術對傳統語文教學提出的新的挑戰,也是語文教學活力得以生成的必要條件。下面就新課標下信息技術與作文教學的有效整合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運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古人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沒有興趣就沒有寫作的慾望。小學生由於受閱歷、年齡的限制,總感覺沒有東西可寫,沒內容可寫,如果再沒有寫作的興趣,就會對作文感覺頭痛,甚至厭惡。因此,讓學生始終要對學習活動保持著一種興奮的狀態,並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到學習之中去,才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創設情景,可以有效地激發他們的寫作慾望,變怕寫為樂寫,以寫作為樂事。多媒體軟體有生動的圖、文、聲、像撥動孩子們的心弦,令學生入情入景,激活學生的發散思維,調動起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並擴大訓練容量,達到教師善教樂教,學生善學樂學,開闊視野,豐富知識,活躍思維,發展智力,鞏固寫作能力的效果。教學時,教師根據作文要求運用信息技術,可把平時不能看到的內容呈現在學生面前,也可將某一特定的情景緩慢播放、定格、放大、重復,以生動的圖、文、聲、像撥動孩子們的心弦,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例如在寫有關動物的作文時,可選形態、動作、睡眠等等不同的畫面,通過反復播放,特點定格等方法,通過聽覺、視覺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學生通過互動交流,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生就會按作文的要求,邊體會老師的指導,邊組織自己的文章,他們在觀察中輕松地完成作文,也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此外,教師還可以進一步指導學生,結合信息技術,以電腦媒介為手段,輸入文稿,掌握文章的排版技能,學習網路技術,登陸相關網站論壇,注冊用戶,發送文章,從而使更多的人能夠瀏覽到自己的文章,充分體味到作文成功的喜悅。讓學生快樂作文,激發學生作文興趣,提升學生實踐能力。
二、運用信息技術進行作文教學,拓展學生思維空間。
作文是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體現,學生由於受到知識窄、視野范圍小的限制,出現無話可說的局面,不能很好地展示自己語文學習的水平。傳統的封閉式作文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取而代之的是「創新情景」、「探索新知」、「應用拓展」這一開放式的教學思路。現代教育技術具有延伸功能,它可以使作文課堂教學不受時間、空間、宏觀、微觀的限制,大大增強教學的功能和人體器官的功能,大大提高人們認識、理解客觀世界的能力,實現具體與抽象、理論與實際的有機結合。「拓展思維、暢所欲言」,是為了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而設置的。利用信息技術向學生提供情景、畫面、材料,指導學生進行立體觀察、多向思維幫助他們弄清任務與人物、事件與事件、人物與事件之間的關系,弄清局部與局部、局部與整體之間關系。多媒體化對視覺的沖擊,它的震憾力,更能觸動學生的心靈深處,使學生觸景生情,從而使對學生思維的訓練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與此同時,引導學生進行符合情理的想像和聯想,使他們由靜想動,由內向外,由人物的外貌、神情、動作想到人物的內心世界;由眼前想過去,想將來,由此事物想到彼事物。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引起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的想像力,從而在大量的資料面前及逼真的情境面前,學生必然有話可說。教師在課堂設計中應注意由淺入深,在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方式的選擇、駕馭課堂的能力上,要為學生提供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通過畫面展示、切換、組合等步驟,進一步啟迪學生思維創新,達到思維活躍,觀察、思維、聯想互為作用,相互激發,產生共鳴,使學生發表出自己的建議和想像內容。
三、利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收集寫作素材,蓄積寫作靈感。
創作來源於生活,作文需要積累大量的素材。身邊的人、做過的事、接觸的物,對學生來說,雖然都很熟悉,但是真正落到紙上卻往往無話可寫。對素材的收集,教師講授的並不少,但學生平時真正注重的卻不多,即便課堂上剛剛分析過的寫作內容,學生也常常是講起來頭頭是道,寫起來空洞乏味。究其原因,還是平時積累太少。引入現代信息技術後,可以說作文的授課方式有了新的轉變。計算機互聯網的強大信息量為學生展現了大量的信息素材,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更廣泛的天地,學生學得更多、更快。學生每天面對「學校——家庭」兩點一線的生活,寫作素材的匱乏是學生寫作水平難以提高的一個重要原因。除了加強生活實踐,多媒體網路技術的應用,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圖文、聲像資料,引發了學生對作文的興趣。我充分利用學校信息技術課,引導學生把網上閱讀到的優美詞句、精彩段落「粘貼」到自己的「寫作素材庫」;另一方面,引導他們把自己的喜怒哀樂、見聞感受也記入「寫作素材庫」,並定期將「粘貼」的素材和生活素材進行分類、選擇、整理,同學間再進行交流,相互補充。學生滑鼠輕點,大千世界盡在眼前。寫景可點擊「自然風光」,敘事可點擊「時事新聞」,寫動物可搜索「動物世界」……還可根據課文內容延伸,嘗試寫作,真所謂「秀才不出門,盡知天下事」。通過多媒體展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畫面、一篇篇引人入勝的範文、一段段生動有趣的文字,都呈現在了學生面前。平時的收集,課堂的展現,鏡頭一轉,學生的腦海中盡可回盪放映的情景。即看即寫,即寫即評,既剖析了作文的教學要求,又鍛煉了學生的分析能力,更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信息技術的應用,形象而又直觀地延伸了課堂閱讀教學,豐富了學生對寫作素材的積累,增強了學生的觀察積累能力。
四、運用信息技術,提高作文評改效率。
評改是學生作文訓練不可缺少的環節,它起著指導、分析、激勵的作用,是提高學生習作質量的有效途徑。作文評改一直都是一個高耗低效的工作。多媒體可以幫助教師從瑣碎的評改中解脫出來。由於多媒體具有形象直觀的特點,作文的評改簡捷、高效了許多。利用多媒體進行習作評改的優勢還在於讓學生直接參與到從批改到講評的整個過程。以往的作文批改都是在課後,即使是面批,也只是一對一進行交流,不能使全班學生受益。而運用多媒體手段,當場組織全班學生集體評議,既節省了時間,還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在作文評改課上,將有代表性的作文投影到大屏幕上,師生共同討論修改。將批改的過程完整地展示給學生看,不僅能糾正有代表性的錯誤,而且能教給學生修改文章的方法:讓學生明白「批、改、增、刪、調、換」等是修改文章的一般方法,以及它們的規范符號。修改完後,用投影儀將修改前後的作文展示在大屏幕上進行對比,讓學生明白修改的重要性,懂得「文章不厭百遍改」,「好作文是改出來的」。促使學生養成寫完作文後自覺修改的好習慣。通過教師講評、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相互促進,相互提高。在交流評議中,每個學生的作文都有機會接受別人的評議,並從中取長補短。寫得較好的作文師生共賞,能從中得到啟發;寫得差一點的文章,能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調控、糾正,師生共同完成修改任務。這樣的作文講評,既可營造愉快熱烈的氛圍,又有利於學生作文思路的開拓,有利於差生借鑒、參考,使全體學生互幫互學,共同提高。
總之,信息技術與作文教學的整合為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它優化了作文課堂教學環境,改變了教學模式,豐富了教學內容,彌補了傳統作文教學的許多不足,為學生創設了多維的習作環境,真正激發了學生作文的興趣,發揮了學生創造的個性,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為作文教學開辟了新的道路,從而使學生文思泉湧,引來源源不斷的作文之「活水」。
❺ 怎樣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小學作文教學
當今社會,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多媒體網路技術為基礎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教學策略的制定、教學方式的實施更具人性化的特點,呈現出信息教學特有的魅力。信息技術同樣給作文教學注入了新內涵,使作文教學具有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把信息技術與作文教學有效地結合起來,通過信息技術調動學生的思維和情感、外化文本的意蘊與內涵,是現代教育技術對傳統語文教學提出的新的挑戰,也是語文教學活力得以生成的必要條件。下面就新課標下信息技術與作文教學的有效整合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運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古人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沒有興趣就沒有寫作的慾望。小學生由於受閱歷、年齡的限制,總感覺沒有東西可寫,沒內容可寫,如果再沒有寫作的興趣,就會對作文感覺頭痛,甚至厭惡。因此,讓學生始終要對學習活動保持著一種興奮的狀態,並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到學習之中去,才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創設情景,可以有效地激發他們的寫作慾望,變怕寫為樂寫,以寫作為樂事。多媒體軟體有生動的圖、文、聲、像撥動孩子們的心弦,令學生入情入景,激活學生的發散思維,調動起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並擴大訓練容量,達到教師善教樂教,學生善學樂學,開闊視野,豐富知識,活躍思維,發展智力,鞏固寫作能力的效果。教學時,教師根據作文要求運用信息技術,可把平時不能看到的內容呈現在學生面前,也可將某一特定的情景緩慢播放、定格、放大、重復,以生動的圖、文、聲、像撥動孩子們的心弦,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例如在寫有關動物的作文時,可選形態、動作、睡眠等等不同的畫面,通過反復播放,特點定格等方法,通過聽覺、視覺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學生通過互動交流,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生就會按作文的要求,邊體會老師的指導,邊組織自己的文章,他們在觀察中輕松地完成作文,也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此外,教師還可以進一步指導學生,結合信息技術,以電腦媒介為手段,輸入文稿,掌握文章的排版技能,學習網路技術,登陸相關網站論壇,注冊用戶,發送文章,從而使更多的人能夠瀏覽到自己的文章,充分體味到作文成功的喜悅。讓學生快樂作文,激發學生作文興趣,提升學生實踐能力。
二、運用信息技術進行作文教學,拓展學生思維空間。
作文是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體現,學生由於受到知識窄、視野范圍小的限制,出現無話可說的局面,不能很好地展示自己語文學習的水平。傳統的封閉式作文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取而代之的是「創新情景」、「探索新知」、「應用拓展」這一開放式的教學思路。現代教育技術具有延伸功能,它可以使作文課堂教學不受時間、空間、宏觀、微觀的限制,大大增強教學的功能和人體器官的功能,大大提高人們認識、理解客觀世界的能力,實現具體與抽象、理論與實際的有機結合。「拓展思維、暢所欲言」,是為了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而設置的。利用信息技術向學生提供情景、畫面、材料,指導學生進行立體觀察、多向思維幫助他們弄清任務與人物、事件與事件、人物與事件之間的關系,弄清局部與局部、局部與整體之間關系。多媒體化對視覺的沖擊,它的震憾力,更能觸動學生的心靈深處,使學生觸景生情,從而使對學生思維的訓練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與此同時,引導學生進行符合情理的想像和聯想,使他們由靜想動,由內向外,由人物的外貌、神情、動作想到人物的內心世界;由眼前想過去,想將來,由此事物想到彼事物。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引起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的想像力,從而在大量的資料面前及逼真的情境面前,學生必然有話可說。教師在課堂設計中應注意由淺入深,在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方式的選擇、駕馭課堂的能力上,要為學生提供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通過畫面展示、切換、組合等步驟,進一步啟迪學生思維創新,達到思維活躍,觀察、思維、聯想互為作用,相互激發,產生共鳴,使學生發表出自己的建議和想像內容。
三、利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收集寫作素材,蓄積寫作靈感。
創作來源於生活,作文需要積累大量的素材。身邊的人、做過的事、接觸的物,對學生來說,雖然都很熟悉,但是真正落到紙上卻往往無話可寫。對素材的收集,教師講授的並不少,但學生平時真正注重的卻不多,即便課堂上剛剛分析過的寫作內容,學生也常常是講起來頭頭是道,寫起來空洞乏味。究其原因,還是平時積累太少。引入現代信息技術後,可以說作文的授課方式有了新的轉變。計算機互聯網的強大信息量為學生展現了大量的信息素材,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更廣泛的天地,學生學得更多、更快。學生每天面對「學校——家庭」兩點一線的生活,寫作素材的匱乏是學生寫作水平難以提高的一個重要原因。除了加強生活實踐,多媒體網路技術的應用,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圖文、聲像資料,引發了學生對作文的興趣。我充分利用學校信息技術課,引導學生把網上閱讀到的優美詞句、精彩段落「粘貼」到自己的「寫作素材庫」;另一方面,引導他們把自己的喜怒哀樂、見聞感受也記入「寫作素材庫」,並定期將「粘貼」的素材和生活素材進行分類、選擇、整理,同學間再進行交流,相互補充。學生滑鼠輕點,大千世界盡在眼前。寫景可點擊「自然風光」,敘事可點擊「時事新聞」,寫動物可搜索「動物世界」……還可根據課文內容延伸,嘗試寫作,真所謂「秀才不出門,盡知天下事」。通過多媒體展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畫面、一篇篇引人入勝的範文、一段段生動有趣的文字,都呈現在了學生面前。平時的收集,課堂的展現,鏡頭一轉,學生的腦海中盡可回盪放映的情景。即看即寫,即寫即評,既剖析了作文的教學要求,又鍛煉了學生的分析能力,更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信息技術的應用,形象而又直觀地延伸了課堂閱讀教學,豐富了學生對寫作素材的積累,增強了學生的觀察積累能力。
四、運用信息技術,提高作文評改效率。
評改是學生作文訓練不可缺少的環節,它起著指導、分析、激勵的作用,是提高學生習作質量的有效途徑。作文評改一直都是一個高耗低效的工作。多媒體可以幫助教師從瑣碎的評改中解脫出來。由於多媒體具有形象直觀的特點,作文的評改簡捷、高效了許多。利用多媒體進行習作評改的優勢還在於讓學生直接參與到從批改到講評的整個過程。以往的作文批改都是在課後,即使是面批,也只是一對一進行交流,不能使全班學生受益。而運用多媒體手段,當場組織全班學生集體評議,既節省了時間,還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在作文評改課上,將有代表性的作文投影到大屏幕上,師生共同討論修改。將批改的過程完整地展示給學生看,不僅能糾正有代表性的錯誤,而且能教給學生修改文章的方法:讓學生明白「批、改、增、刪、調、換」等是修改文章的一般方法,以及它們的規范符號。修改完後,用投影儀將修改前後的作文展示在大屏幕上進行對比,讓學生明白修改的重要性,懂得「文章不厭百遍改」,「好作文是改出來的」。促使學生養成寫完作文後自覺修改的好習慣。通過教師講評、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相互促進,相互提高。在交流評議中,每個學生的作文都有機會接受別人的評議,並從中取長補短。寫得較好的作文師生共賞,能從中得到啟發;寫得差一點的文章,能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調控、糾正,師生共同完成修改任務。這樣的作文講評,既可營造愉快熱烈的氛圍,又有利於學生作文思路的開拓,有利於差生借鑒、參考,使全體學生互幫互學,共同提高。
總之,信息技術與作文教學的整合為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它優化了作文課堂教學環境,改變了教學模式,豐富了教學內容,彌補了傳統作文教學的許多不足,為學生創設了多維的習作環境,真正激發了學生作文的興趣,發揮了學生創造的個性,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為作文教學開辟了新的道路,從而使學生文思泉湧,引來源源不斷的作文之「活水」。
❻ 如何指導小學生修改作文參考文獻
古人雲:「三分文章七分改」「善作不如善改」「文章不厭百回改」。然而古今中外,凡是文章寫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下過功夫。
記得葉聖陶先生曾指出:「『改』與『作』關系密切,改的優先權應該屬於作文的本人。」所以我在想,作文教學要著重培養學生自改的能力。但是我們傳統的作文教學向來是「學生寫教師改」——學生「奉命寫作」,教師不分晝夜的改得「滿篇見紅」。這種做法我覺得是一種越俎代庖的做法,是教師代替學生想,代替學生表達,教師改得滿篇紅學生反而不去認真看、認真思考自己為什麼寫得不好,自己錯在哪裡,對學生沒有多少切實有效的幫助。要改變這種局面就要重視學生的主體性,把學習的主權還給學生,把批改習作的任務交給學生,讓學生參與到習作修改的活動中。
修改文章的能力是作文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對指導學生修改自己的習作上做了嘗試。以下是我指導學生修改自己習作的一淺見。
一、激發習作修改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不少教師用一些中外名作家推詞敲句的經典故事感染學生,確實鼓舞了學生修改習作的信心。學生渴望成功,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教師要善於調動學生習作修改的積極性。面對學生的自主修改,教師要「大張旗鼓」地表揚,適度地放大「閃光點」,學生有了快樂的成功體驗,就會「漸入佳境」,養成自覺修改的習慣。
二、教給習作修改的方法
修改習作需要引導,教師要清晰《標准》關於習作教學的年段目標,不空洞講解作文的修改技巧,不急於求成。在一次次修改的實踐中,滲透修改的方法。首先,仔細研究「修改標准」。每次習作都有具體的要求,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必然在要求的驅動下組織材料,選取習作內容。那麼,習作修改也要「有法可依」,那就是習作要求。引導學生審視自己的習作,是否符合要求:哪些地方寫得好,哪兒還需要改進。每次修改抓住「一點」,逐步提升學生的修改能力。其次,有效利用「讀」。語句是否通順,標點是否正確,在一字不落的「讀」中就會顯現出來。針對習作要求,反復閱讀,用心揣摩,發現自己習作的「得意之處」,挖掘習作的「不盡人意」之處,進行修改。再則,充分利用「範文」。有的學生面對習作,會感到束手無策,教師要適時地為學生提供一些「範文」,讓學生從範文中獲取一些表達的智慧和修改的靈感,提高修改的質量。
三、實施多元評改的方式
修改習作,不僅僅是學生的自改,還可以進行多種評改,習作評改主體應多元化。學生互改,學生既是作者也是讀者,在相互的學習、欣賞、修改中,可以取長補短;師生共改,在教師的引導下,會更集中快捷地發現習作的優點和問題,這在剛開始指導學生修改習作時是一種有效的方法。我們還可以拓寬習作的修改范圍,如家長點評,網路評改等,只要能使學生感受到習作修改的樂趣,達到「文不厭改」「欲罷不能」的境界,能夠對學生習作起到促進作用,我們都可以嘗試。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修改習作,不但讓學生處於主動的地位,注重學生的主體作用與能力發展,促進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而且教師也能從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來,用更多的時間去鑽研教材,探索教學新方法。
❼ 小學信息技術論文參考文獻(關於教師教學方面的)
[1]余勝泉.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網路時代的教學模式與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馬穎峰.網路網路環境下的教與學——網路教學模式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3]鍾志賢.信息化教學模式[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