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樣寫作文我的老師教案
老師,大家都說您培養著祖國的棟梁;我卻要說,您就是祖國的棟梁。正是您,支撐起我們一代人的脊樑!
您像一支紅燭,為後輩獻出了所有的熱和光!您的品格和精神,可以用兩個字就是--燃燒!不停的燃燒!您講的課,是那樣豐富多采,每一個章節都彷彿在我面前打開了一扇窗戶,讓我看到了一個斑斕的新世界……
啊,有了您,花園才這般艷麗,大地才充滿春意!老師,快推開窗子看吧,這滿園春色,這滿園桃李,都在向您敬禮!如果沒有您思想的滋潤,怎麼會綻開那麼多美好的靈魂之花?啊,老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有誰不在將您贊揚! 傳播知識,就是播種希望,播種幸福。
老師,您就是這希望與幸福的播種人!
老師,您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種者。是您用美的陽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潤,我們的心田才綠草如茵,繁花似錦!您為花的盛開,果的成熟忙碌著,默默地垂著葉的綠蔭!啊,老師,您的精神,永記我心!
您多像那默默無聞的樹根,使小樹茁壯成長,又使樹枝上掛滿豐碩的果實,卻並不要求任何報酬。
您給了我們一桿生活的尺,讓我們自己天天去丈量;您給了我們一面模範行為的鏡子,讓我們處處有學習的榜樣。
您是大橋,為我們連接被割斷的山巒,讓我們走向收獲的峰巔;您是青藤,堅韌而修長,指引我們采擷到崖頂的靈芝和人參。 當苗兒需要一杯水的時候,絕不送上一桶水;而當需要一桶水的時候,也絕不給予一杯水。適時,適量地給予,這是一個好園丁的技藝。我的老師,這也正是您的教育藝術。不計辛勤一硯寒,桃熟流丹,李熟技殘,種花容易樹人難。幽谷飛香不一般,詩滿人間,畫滿人間,英才濟濟笑開顏。
老師,您用人類最崇高的感情--愛,播種春天,播種理想,播種力量…… 用語言播種,用彩筆耕耘,用汗水澆灌,用心血滋潤,這就是我們敬愛的老師崇高的勞動。
您工作在今朝,卻建設著祖國的明天;您教學在課堂,成就卻在祖國的四面八方。 老師,如果把您比作蚌,那末學生便是蚌里的砂粒;您用愛去舐它,磨它,浸它,洗它……經年累月,砂粒便成了一顆顆珍珠,光彩熠熠。
您的教師生涯,有無數驕傲和幸福的回憶,但您把它們珍藏在心底,而只是注視著一待開拓的園地。
假如我是詩人,我將以滿腔的熱情寫下詩篇,贊美大海的遼闊和深遠。並把它獻給您--我的胸懷博大,知識精深的老師。
教師是火種,點燃了學生的心靈之火;教師是石級,承受著學生一步步踏實地向上攀登。
您像一支蠟燭,雖然細弱,但有一分熱,發一分光,照亮了別人,耗盡了自己。這無私的奉獻,令人永誌不忘。 您講課的語言,悅耳像叮咚的山泉,親切似潺潺的小溪,激越如奔瀉的江流……
春蠶一生沒說過自詡的話,那吐出的銀絲就是丈量生命價值的尺子。敬愛的老師,您從未在別人面前炫耀過,但那盛開的桃李,就是對您最高的評價。
您的愛,太陽一般溫暖,春風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的愛,比父愛更嚴峻,比母愛更細膩,比友愛更純潔。您--老師的愛,天下最偉大,最高潔。
螢火蟲的可貴,在於用那盞掛在後尾的燈,專照別人;您的可敬,則在於總是給別人提供方便。
是誰把雨露撒遍大地?是誰把幼苗辛勤哺育?是您,老師,您是一位偉大的園丁!看這遍地怒放的鮮花,哪一朵上沒有您的心血,哪一朵上沒有您的笑影!
㈡ 我最好的老師 教案
20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課文的題目是「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也是課文的主要觀點,課文主要用事實論述了只要善於觀察,不斷發問,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
課文可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開門見山,提出觀點。明確指出:「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本身就是「真理」。第二部分(第2段至第6段)運用事例,證明觀點。這是文章的主體部分。首先概括地指出千百年來的科學技術發展史上,科學真理的發現,那些定理、定律、學說都是在發現者、創造者解答了「一百個問號之後」才獲得的。然後,由此引出科學發展史上的三個有代表性的事例。第一個事例是謝皮羅教授從洗澡水的漩渦中發現問題,通過反復的試驗和研究,發現水的漩渦的旋轉方向和地球的自轉有關。第二個事例是英國的著名化學家波義耳偶然發現鹽酸會使花瓣變紅,繼而進行了許多實驗,終於發明了酸鹼試紙。第三個事例是奧地利醫生從兒子做夢時眼珠轉動這個現象,經過反復觀察和分析,推斷出凡睡者眼珠轉動時都表示在做夢的普遍規律。最後對三個典型事例作總結,強調這三個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卻都發現了真理。因此,只要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就一定能「從中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成就」。第三部分(第7段至第8段)總結全文,重申觀點。指出科學並不神秘,也不遙遠,關鍵在於「知微見著」,不斷探索,善於獨立思考,具有鍥而不舍的精神。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科學發現的一般規律——「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從中感受、領悟到見微知著,獨立思考,鍥而不舍,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二是學習課文用具體典型的事例說明觀點的寫作方法,了解議論文的形式。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最後把「?」拉直成了「!」,找到了真理。
這里的「?」是發現的問題,是不斷的追問,「!」是通過探索,解決了疑問,發現了真理。這個句子把一個抽象的道理,用直觀形象的方法進行表述,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②善於「打破沙鍋問到底」的人,卻從中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成就。
「打破沙鍋問到底」是一句俗語,形象表達了鍥而不舍、不斷探索的精神,「發現」「發明」「創造」「成就」這四個詞按收獲由小到大排列,也說明平常的事情中蘊含著真理,蘊含著偉大的成就,而這些只有「打破沙鍋問到底」的人才能做到。
③只要你見微知著,善於發問並不斷探索,那麼,當你解答了若干個問號之後,就能發現真理。
這句話用「只要……就……」的句式說明「科學並不神秘,真理並不遙遠」,發現真理的前提條件就是「見微知著」,能從平常的現象中發現問題,看到本質,並「不斷探索」。
④如果說,科學領域的發現有什麼偶然的機遇的話,那麼這種「偶然的機遇」只能給那些有準備的人,給那些善於獨立思考的人,給那些具有鍥而不舍精神的人。
這句話對發現真理的條件作了說明,科學發現中存在「偶然的機遇」,說明科學真理就存在於我們身邊,它並不神秘;「只能給……」說明科學發現也並不容易,指出了科學真理的發現是有條件的,那就是給那些「有準備」「獨立思考」「鍥而不舍」的人。「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就是要敏銳地發現問題,堅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決問題。
(2)對詞語的理解。
定理:已經證明具有正確性、可以作為原則或規律的命題或公式,如,幾何定理。
定律:科學上對某種客觀規律的概括,反映事物在一定條件下發生一定變化過程的必然關系。
學說:指學術上自成理論體系的主張或見解。
司空見慣:看得多了,不以為奇。
追根求源:追溯事物發生的根源。
敏銳:感覺靈敏,眼光尖銳。
無獨有偶:某種少見的情況,偏有類似的出現,配成一對兒。
百思不得其解:百:多次;解:理解。百般思索也無法理解。
打破砂鍋問到底: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見微知著:微:隱約;著:明顯。見到事情的苗頭,就能知道它的實質和發展趨勢。
鍥而不舍:鍥:鏤刻;舍:停止。比喻有恆心,有毅力。
二、教學目標
1.會寫5個生字,正確讀記「誕生、洗澡、漩渦、花圃、逆時針、司空見慣、無獨有偶、見微知著、鍥而不舍」等詞語。
2.能聯繫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摘抄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能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說明一個觀點。
3.理解三個關於科學發現的故事,能從具體事例中正確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
三、教學建議
1.課文開頭和結尾部分的幾個說理的句子,意義比較抽象,可能比較難讀,要多讀幾遍,讀通順。
初讀課文時,要讓學生找一找課文具體寫了哪幾件事,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同時可以讓學生思考課題「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是什麼意思。這個問題並不要求學生做出准確的回答,主要是檢查學生對課文的初步理解,只要能從字面上或者結合具體的事例說說自己的理解就可以了,也可以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發表自己的理解。
學生可能會對課文中涉及的一些科學知識提出疑問,比如,地球是怎麼自轉的?什麼是石蕊試紙?什麼是鹽酸?對這些科學知識的理解,教師可以讓知識面廣的學生來解答,也可以簡單地介紹,不要在科學術語上花太多時間。
2.課文的寫作思路是:提出觀點—論證觀點—總結觀點。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學習三個具體事例,從具體事例中獲得認識,理解作者的觀點;然後,再從全文的角度發現課文的寫作思路,進一步深刻理解課文的內容和觀點。這樣更有利於引導學生自主地,深刻地理解課文。
3.課文中的三個具體事例,不同於一般記敘文中的故事,它們的作用是為了具體說明作者的觀點,即「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因此對這三個具體事例的研讀,教學中要注意把握重點。研讀的重點是具體事例中的「問號」是什麼?由此發現的「真理」是什麼?從「問號」到「真理」的過程是怎麼樣的?教學中可引導學生特別注意「敏銳地注意」「敏感地意識到」「百思不得其解」以及「反復的研究和實驗」「許多實驗」、「反復的觀察實驗」等詞句,從中體會和領悟到「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深刻含義。
三個具體事例涉及洗澡水的漩渦、睡覺時眼珠的轉動,離學生的生活比較近,可以讓學生在家裡觀察,獲得直接經驗;有條件的話,石蕊試紙的酸鹼測試可以在課堂上做給學生看,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4.課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都是說理論述的句子,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聯系課文中的具體事例來理解,把抽象的道理做形象化的理解。小學階段學生接觸議論文,不宜在文體知識上做過多講解,要少用「論證」「論點」「論據」之類的術語。
5.課文在寫法上的主要特點就是用具體的事實說明道理,這也是本單元的一個語文學習重點。在前兩課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有所認識,這一課的教學不僅要讓學生進一步認識這種寫法,還要求學生能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教學中可以安排一次小練筆,要重視寫完後的交流評議,評議的重點是描述的具體事實是否能證明觀點,對具體事實的描述是否能突出重點。
四、教學案例
片段:
在比較閱讀中發現
師:請大家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具體寫了哪幾件事,用自己的話簡要地說一說。
(學生默讀思考。)
生:課文具體寫了三件事,第一件寫的是謝皮羅教授發現水的漩渦的旋轉方向和地球的自轉有關。
生:第二件寫的是英國的化學家波義耳偶爾發現紫羅蘭濺到鹽酸會變紅色,最後發明了石蕊試紙。
生:第三件寫的是奧地利的一位醫生從兒子睡覺時眼珠會轉動這一現象中發現了眼珠轉動和做夢的關系。
師:再請大家仔細地讀讀這三個事例,看看三段話在寫法上、內容上有什麼相同點?可以在課文中畫一畫,做一做批註。
(學生邊讀課文邊思考。)
師:我看到有很多同學都在課文中做了批註,發現了這三段話中的很多相同點,現在請大家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發現,討論存在的疑問。
(學生分組交流討論。)
師:現在,我們進行課堂交流,每個小組派代表發言。
生:我們發現這三個事例講的都是在生活中偶然發現的問題。
生:我發現這三個事例都是在說明「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生:這三個事例講的都是科學家發現和發明的故事。
師:大家講得很好,有沒有人能把他們的相同點分析得更清楚一些?
生:我認為這三個事例中提到的科學家發現或者發明的過程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發現問題,不斷地追問;再進行反復的研究和實驗;最後解決了問題,得出了結論。
師:課文讀得很仔細,分析得很有條理,請大家讀讀課文,看看是不是這樣,並嘗試給每段話劃分層次,看看還有沒有新的發現。
(生默讀課文,劃分層次。)
生:通過剛才的劃分層次,我發現這三段話的寫法是相同的,都是先寫發現問題,再寫研究問題,最後寫解決問題。
師:你不但會發現,而且會概括。
生:我發現最初的疑問只有一個,但是一下子他們的頭腦中會冒出很多的問題,正是因為有一連串的問題,才會有最後的結論,因為「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師:這一連串的問題,用課文中的一個詞來說就是——
生:追根求源。
生:打破沙鍋問到底。
師:我們來讀讀他們頭腦中冒出的這一連串的問題。
(學生朗讀。)
生:我發現他們解決問題的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都要經過反復的研究和實驗,很辛苦。
師:我們來讀讀描寫他們反復研究和實驗的句子。
(學生朗讀。)
生:我還發現,這三個故事告訴我們只有善於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問題,追根求源,才能解決問題,發現真理。
師:是啊,因為「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五、相關鏈接
1.葉永烈(1940—)著名科普作家、傳記文學作家,是《十萬個為什麼》的主要作者,著有科幻故事《小靈通漫遊未來》,影響較大。還著有《歷史選擇了毛澤東》《毛澤東和蔣介石》《星條旗下的中國人》《胡喬木傳》《馬思聰傳》等傳記。1998年獲香港「中華文學藝術家金龍獎」的「最佳傳記文學家獎」。新版《小靈通漫遊未來》於2002年12月獲第十三屆中國圖書獎。2005年10月獲中國當代優秀傳記文學作家獎。
2.石蕊試紙石蕊是一種枝狀地衣,可提煉出紅紫色的結晶粉末,粉末的主要成分是鹼性碳酸鹽;這種粉末微溶於水,易溶於酒精。將粉末溶於酒精溶液等,形成一種混合物,就是石蕊色素染料;把濾紙浸在染料中,乾燥後便成了石蕊試紙。
石蕊試紙常用來檢定物質的酸鹼性。如果將石蕊試紙放入酸性溶液中,試紙就會轉為紅色;若放入鹼性溶液中,試紙則變成藍色。
㈢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我的老師》教案
我建議您去網路搜索「就要學習網」,然後進去那個網站,裡面有很多教案,也有您想要的《我的老師》教案,希望能夠幫得到您。謝謝
㈣ 魏巍《我的老師》的講義
http://www.teachercn.com/zxyw/Html/ZHYSJA/2806Noe7M5AO1115120350.Html
這裡面有詳細的,我也就不復制粘貼了版 O(∩權_∩)O~
㈤ 我的老師 魏巍 教案
《我的老師》(魏巍)教案
教學目標:
1.體會本文作者在文中所蘊含的依戀、思念老師的深厚感情,培養尊敬、熱愛老師的良好品德。
2.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取材料的寫法。
3.學習本文線索的運用。
4.揣摩文章的語句。
重點難點:
1.重點:
(1)學習本文線索,理清文章思路。
(2)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取材料的寫法。
2.難點:
理解、揣摩語句,體會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查工具書,辨析下列各組字的形、音、義。
即( )立即 既( )既然
孤( )孤單 弧( )弧形
卷( )捲曲 券( )證券
蜜( )蜜蜂 密( )秘密
戀( )熱戀 念( )思念
焚( )焚香 夢( )夢想
2.查工具書,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褪色( ) 卜問( ) 放假( ) 察覺( )
3.查工具書,解釋下列詞語:
(l)溫柔:溫和柔順(多用於形容女性)。
(2)心情如水:形容心地純潔,像清澈的水一般。
(3)依戀:留戀,捨不得離開。
(4)糾紛:爭執的事情。
(5)熱戀:本課是親熱難舍的意思。
4.默讀課文,思考預習提示。
二、導入
1.作家簡介:
魏巍,現代作家,原名鴻傑,曾用筆名紅楊樹。河南鄭州人。1920年6月生於一個城市貧民家庭。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讀了平民小學、高小,並勉強上了簡易鄉村師范。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走上革命道路,同年12月在山西前線參加八路軍,不久到達延安。1938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他一直生活在戰士之中。解放戰爭中,在行軍的間隙寫了大量詩歌。全國解放後,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誰是最可愛的人》,長篇小說《東方》等。
2、導語:
有人說:「老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老師像蠟燭,照亮了學生前進的道路。」「老師是人梯,載著學生攀登科學的高峰。」同學們,從幼兒園到現在,有很多老師教過你們,這些老師給你們留下了什麼印象呢?他們給了你們哪些支持、鼓勵和幫助呢?哪位老師使你終生難忘呢?
你們也許也寫過「我的老師」這類作文,寫得好不好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現代著名作家魏巍寫的回憶他的小學老師察警芝的一篇文章,比較一下,有沒有課文寫得那麼生動,有真情實感。
三、正課
1.朗讀課文。(老師范讀,學生齊讀或聽課文錄音)
2.請給文章分段並歸納段意。
討論並歸納:
第一部分:(第1至2節)寫最使「我」難忘的是蔡會芝先生,以及蔡老師給「我」的總印象。
第二部分:(第3至14節)寫「我」與蔡老師之間的七件事。
第三部分:(第 15節)寫「我」與蔡老師分別了。
3.第H部分記敘了有關蔡老師的哪七件事?哪幾件詳寫?哪幾件略寫?這樣評略安排有什麼好處?
討論並歸納:本文並記敘了有關蔡老師的七件事:
①蔡老師假裝發怒;
②老師教我們跳舞;
③老師帶我們觀察蜜蜂;
④老師教我們讀詩;
⑤我們看老師寫字;
⑥老師排除我和同學之間的小糾紛;
⑦我夢里尋師。
其中,前五件事略寫,後兩件事詳寫。因為前五件事寫蔡老師對學生的關心、教育、愛護和影響,是從「面」上寫,而後兩件事則是「我」印象最深的,刻骨銘心的,也最能表現老師對學生的愛和學生對老師的思念、依戀之情,是從「點」上寫。所以詳寫。這樣詳略安排,既能使文章結構疏密有間,又能表現出師生感情的步步加深。
4.這七件事是如何貫串起來的?
討論並歸納:本文有一條感情的線索——回憶、依戀、思念「我」的蔡老師。記敘的七件事,始終貫穿著「愛」——老師愛學生,學生愛老師的強烈的思想感情。
5.這七件事的次序可以不可以打亂?為什麼?
討論並歸納:這七件事的次序安排,作者是經過精心考慮的,從課內到課外,從校內到校外,從平時到假期,全面展示了蔡老師愛學生的美好心靈,表現了學生對老師的依戀之情。隨著作者回憶的軌跡,順著作者記憶的思路,師生感情一步步加深。可見次序安排是不可以隨便調換的。
6.課文三個部分回憶、依戀、思念之間各有什麼聯系?三個部分綜合起來,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
討論並歸納:課文以「最使我難忘的,是我小學時候的女教師蔡苦芝先生」一句開頭,展開了對蔡老師的回憶。第二部分文章列舉了蔡老師的五件小事,寫出老師愛學生,學生愛老師的真摯感情。在此基礎上,作者寫了「我」依戀蔡老師的兩件事。蔡老師成為孩子們生活中少不了的人。第三部分是別後的思念,深情的語句抒發了「我」思念老師之情,與開頭相呼應。
文章記敘了師生之間的七件小事,全面展示了蔡老師愛學生的美好心靈,更抒發了學生對老師的愛。
四、小結
文章重點寫了師生之間的七件小事。這七件小事以「回憶、依戀、思念」蔡老師的感情線索貫穿始終。前五件略寫,後兩件評寫。這樣安排,既使文章的結構疏密有間,更表現了師生之間的感情的步步加深。
五、板書設計
回憶——老師溫柔美麗(難忘}
依戀
①蔡老師假裝發怒(課內)
②老師教我們跳舞(課外
③老師帶我們觀察蜜蜂(假日)
④老師教我們讀詩(平時)
⑤我們看老師寫字(平時)
略
老師排除小糾紛(校內)
我夢里尋師(校外)
詳
老師愛學生
學生愛老師
思念——我和老師分別了(可惜〕
六、作業
1.課後練習第一、四題。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讀拼音寫漢字或給加點字注音。
1.ke( )頭 2. tui( ) 色 3.yu( )錢
4.黑痣( ) 5焚香( ) 6.狡猾( )
(二)給下面多音多義字注音並組詞。
覺 卜 僅 占
第二課時
一、預習
粗讀課文,思考蔡老師是一個怎樣的老師,「我」是一個怎樣的學生。
二、導入
上節課,我們分析了文章的結構和主要內容,這節課我們將深入地分析蔡老師的性格特徵以及一些語句的深刻含義。
三、正課
1.提問:課文第一部分寫蔡老師在「我」的記憶里總的印象是什麼樣的?
討論並歸納:她是一個溫柔而美麗的人。
2.提問:「溫柔」是從什麼方面寫?「美麗」是從什麼方面寫的?
討論並歸納:「溫柔」是從老師的性格上寫;「美麗」是從老師的外貌上寫的。
3.提問:蔡老師是一個什麼樣的老師,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1)她從來不打罵我們,僅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來,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輕輕地敲在石板邊上,大夥笑了,她也笑了。她並沒有存心要打的意思。這些說明蔡老師溫柔,熱愛學生。
(2)她教我們跳舞,讓我們觀察蜜蜂吃蜂蜜,用歌唱的音調教我們讀詩。這些說明蔡老師熱情、慈愛的性格。
(3)蔡老師排除「我」和「小反對派」的小糾紛,說朋蔡老師公正、偉大的性格。
4.提問:「我」是一個什麼樣的學生?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討論並歸納:
( 1)「我用兒童狡猾的眼光察覺,她愛我們。」寫出「我」的調皮、機靈。表現了一個淘氣的孩子對老師的理解。
(2)「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表現「我」的天真活潑。
(3)接近文學、愛好文學、模仿老師寫字的姿勢,說明「我」聰明、好學、尊敬師長。
(4)夢里導師,更表現「我」尊敬愛戴老師。
5.提問:記敘文主要運用敘述、描寫的表達方式,但有時為了抒發作者的感情,也運用了抒情的表達方式,試從課文找出,分析一下抒發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討論並歸納:
(1)「她愛我們,並沒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們是多麼善於觀察這一點啊。」抒發作者對老師的理解和熱愛之情。
(2)「今天想來,她對我的接近文學和愛好文學,是有著多麼有益的影響!」抒發了作者對老師的感激之情。
(3)「一個老師排除孩子世界裡的一件小小的糾紛,是多麼平常;可是回想起來,那時候我卻覺得是給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個孩子的眼睛裡,他的老師是多麼慈愛,多麼公平,多麼偉大的人啊。」對老師的高度評價,抒發了作者感激老師贊美老師的感情。
(4)「蔡老師!我不知道你當時是不是察覺,一個孩子站在那裡,對 你是多麼的依戀!」至於暑假,對於一個喜歡他的老師的孩子來說,又是多麼漫長!」抒發了作者對老師的依戀、熱愛之情。
(5)「我是多麼想念我的蔡老師啊!至今回想起來,我還覺得這是我記憶中的珍寶之一。一個孩子的純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熱戀中的人們也難比啊!什麼時候,我能再見一見我的蔡老師呢?」抒發了作者思念老師的感情。
6·提問:「我不知道你當時是不是察覺,一個孩子站在那裡,對你是多麼的依戀!」全篇都用第三人稱「她」,這里為什麼改用第二人稱「你」?
討論並歸納:一般的情況下,一篇文章的人稱應前後一致。這里由 於抒發感情的需要,變換人稱,表示感情激動到了極點,從而抒發了對蔡老師至今仍懷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用第二人稱直接抒情,更加親切。
7.提問:「在一個孩子的眼裡,他的老師是多麼慈愛,多麼公平,多麼偉大的人啊!」如果刪去「在一個孩子的眼裡」行不行,為什麼?
討論並歸納:從孩子的眼光評價老師給「我」的支持和幫助,熱情贊美自己的老師,它真實地反映了作者當時的心情。如果刪去,使人感到空泛,不親切,過於誇張。
四、小結
蔡老師是一個溫柔、熱情、慈愛、公正、偉大、熱愛孩子的老師。
「我」是一個機靈純正、天真活潑、尊師好學的學生。記敘文中的抒情,有助於直接抒發作者強烈的感情,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五、作業
1.課後練習第二、三題。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第二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閱讀下面文字,回答文後的問題。
每逢放假的時候,我們就更不願離開她。我還記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邊,看她收拾這樣那樣東西的情景。蔡老師!我不知道你當時是不是察覺,一個孩子站在那裡,對你是多麼的依戀!至於暑假,對於一個喜歡他的老師的孩子來說,又是多麼漫長!記得在一個夏季的夜裡,席子鋪在當屋,旁邊燃著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卻道是夜裡的什麼時辰,我忽然爬起來,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母親喊住我:
「你要去干什麼?」
「找蔡老師…··」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塊席子,我已經走出六七尺遠。母親把我拉回來,勸說了一會,我才睡熟了。我是多麼想念我的蔡老師啊!至今回想起來,我還覺得這是你已憶中的珍寶之一。一個孩子的純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熱戀中的人們也難比啊!什麼時候,我能再見一見我的蔡老師呢?
1.畫出上文中抒情的句子,並說說抒發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2.「蔡老師!我不知道你當時是不是察覺,一個孩子站在那裡,對你是多麼的依戀!」全文都用第三人稱「她」,這里為什麼改用第二人稱?
這樣一篇文章的人稱前後不一致可以嗎?
3.一般說來,小孩子都盼望著假期的到來,為什麼說「至於暑假,對於一個喜歡他的老師的孩子來說,又是多麼漫長」?
4.「我忽然爬起來,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加點的兩個詞能否互換?為什麼?
5.「至今回想起來,我還覺得這是記憶中的珍寶之一。」這句話用的是什麼修辭手法?句子中的「這」是指什麼?
6.「什麼時候,我能再見一見我的蔡老師呢?」改為「我很想再見到我的蔡老師。」有沒有什麼區別?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