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科學課教學中幾個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在探究起始階段,教師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但往往忽視了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必要的整理
例如有位教師在執教《使沉在水中的物體浮起來》這節課時,出示了一段潛水艇在水中沉浮的錄像,然後對學生說:「對於水中的潛水艇,你都有什麼問題?」話音剛落,學生們紛紛舉手要求發言。
生1:潛水艇在水中為什麼能沉下去?
生2:潛水艇在水中為什麼會浮起來?
生3:水中的潛水艇為什麼能浮起來也能沉下去?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些問題。
從上面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學生提出的這幾個問題都屬於同一類,如果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不置可否,不注意引導學生加以分析整理的話,那麼讓學生繼續再提,學生也只有「亂提瞎問」了。其實,教師組織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整理,不僅有利於讓學生提出更多有價值的問題,同時也是對學生樂於提問這一行為的肯定和鼓勵,從而也能進一步激發學生提問題的積極性,一舉三得,我們教師何樂而不為?
二、在探究活動中,教師過分強調讓學生動手,而忽視了讓學生在動手的同時還要動腦
在現在的科學課堂上,教師們非常重視讓學生親自動手活動,經歷科學探究過程。這本來是無可厚非的,但現在有些教師對於「動手做」的方式來學習科學在理解上過於片面,認為只要是科學學習都要動手,因而在課堂教學中設計了許多動手的活動,以致於課堂上到處呈現出一派熱熱鬧鬧的忙碌景象,但是課後學生的頭腦依然是一片空白,並沒有對學生的探究能力有太多實質性的培養和提高。其實我們教師需要注意的是,在探究學習過程中,動腦和動手都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厚此薄彼。如在准備材料和具體的實驗操作中,需要學生動手,而在讓學生提出問題、進行猜想、設計實驗方案、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科學結論以及進行反思時都要讓學生動腦。在該動腦的時候一定要啟發學生的思維,開動他們的腦筋,不能讓動手占據動腦的時間。
㈡ 小學科學課程標准在科學教學中教師應注意什麼
1.怎樣理解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為什麼要用不同的行為化動詞表述不同類型的教學目標?
3.為什麼要「盡可能用表現性目標表達需長期積累才可能實現的目標」?
4.為什麼說「低估兒童學習科學的潛能比高估更可怕」?
5.怎樣鼓勵兒童通過動手動腦「學」科學?
6.如何使科學課教學富有兒童情趣?
7.為什麼教師要「彎下腰來傾聽兒童的心聲」?
8.什麼是親歷活動?
9.科學探究活動與親歷活動是什麼關系?
10.如何理解「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11.不同年級學生的探究活動有無差別?有何差別?
12.怎樣把握開放的教學觀念和有限的上課時數之間的關系?
13.怎樣把握開放的教學觀念和有限的課程資源的關系?
14.一節課下來教師不給學生一個肯定的結論,這樣好嗎?
15.科學教師對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有哪些指導策略?
16.為什麼要提倡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17.在小學科學教育中如何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18.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要注意哪些問題?
19.什麼是教育評價?
20.學科教學評價發展的主要趨勢是什麼?
21.科學課程的教學評價如何定位?
22.怎樣理解「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23.怎樣理解「評價內容的全面化」?
24.怎樣理解「評價方法的多樣性」?
25.怎樣理解「評價時機的全程化」?
26.「科學探究」部分內容標準的評價特點是什麼?
27.「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部分內容標準的評價特點是什麼?
28.「科學知識」部分內容標準的評價特點是什麼?
29.怎樣通過日常教學中的觀察與訪談進行評價?
30.怎樣通過學生的作業、作品與傑出表現進行評價?
31.怎樣通過學生學業進行評價?
32.怎樣進行科學課程的測驗與考試?
33.怎樣運用「評定量表」評價學生的科學學習表現?
34.什麼是科學課程資源?
35.為什麼要重視科學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36.社區科學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要注意哪些問題?
37.如何開發與利用科學課程的網路資源?
38.為什麼說科學教師是最重要的科學課程資源?
39.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國家對教材改革提出了哪些要求?
40.《小學科學課程標准》為什麼要對教材編寫提出一系列的有關建議?
41.依據《標准》所編寫的小學科學教材半具有哪些顯著特徵?
42.《標准》對教材編寫者提出了哪些要求?
43.教師在教學中怎樣看待與使用新教材?
44.什麼樣的教師才能勝任小學科學教學?
45.科學教師需要具備什麼樣的科學知識?
46.科學教師必須具備哪些能力?
47.一個合格的科學教師要經過哪幾個方面的培訓?
48.科學教師如何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科學教學水平?
49.在職科學教師的進修學習有效途徑有哪些?
50.為了順利開展科學教學,科學教學必須具備哪些儀器設備和場地?
51.如何布置科學專用教室?
52.如何布置學校里的科學活動園地?
1. 怎樣理解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用教材教」和「教教材」是兩種不同的教材觀。「教教材」是指這樣一種教材觀:把教材當聖經,恪守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因傳統教材絕大多數是以知識作為邏輯主線的,至多是結論加驗證性實驗,這樣「教教材」就成了只教概念,原理等知識的代名詞。 現代教學觀強調教學的目標是多樣的。科學教育的目標包括了科學素養的諸多側面: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精神、科學態度情感價值觀……後幾者的教育在教材中的反映是有限的,它們更大程度上要靠親歷、體驗各種和科學有關的活動達成;同時,又不能離開有關的知識單獨進行。這勢必要求教師從「教教材的立場轉到用教材教的立場——在教知識的過程中有機結合科學方法、科學態度情感價值觀的教育以充分實現科學課程的育人潛能。
一位「用教材」教的教師是這樣設計「抑鬱症」這一知識點的教學的:為了培養學生分析、比較的能力,他讓學生比較兩種不同的抑抑理論;為了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他讓學生提出一種自己的抑鬱理論;為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他提供了一個抑鬱病人案例,讓學生開治療處方。這是一個典型的「用教材教」的案例。
「用教材教」需要教師提高科學課程多方面目標意識和識別知識課程潛能的智慧:哪些知識的學習可以超越知識本身的價值。展示月相的變化是一回事,讓孩子連續觀察並記錄28天左右的月相是另一回事,後者給予兒童的更多也更重要:堅持性、客觀性、認真、嚴謹……
2. 為什麼要用不同的行為化動詞表述不同類型的教學目標?
首先看一下為什麼要用行為化動詞來表述教學目標。在教師撰寫的教學目標中,常常會看到類似這樣的表述:①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②演示熱脹冷縮現象;③學習「物體的沉和浮」。這些表述或失之於過於抽象、籠統,或失之於陳述的是教師行為,或失之於只寫出要學的課題,至使執教者無法對教學的效果真正做到心中有數。
美國學者拉爾夫·泰勒和布魯姆均認為:教學的效果最終應反應在學生的行為變化上,因此主張陳述教學目標時,主語應該是學生;謂語應該是可測量的行為化動詞。這樣,可以避免因目標表述由於抽象、空洞而難以把握、無法測量的弊端。這些主張,為諸多課程設計者和教師認可和接受。
其次再來看一下怎樣用不同的行為化動詞來表述不同類型的教學目標。
教學所要達到的目標是多種多樣的。布魯姆將教學目標分為三類:認知領域、動作技能領域和情感領域。另一位美國學者加涅將學習結果分為五類:言語信息、智慧技能、認知策略、動作技能和態度。顯然,這些學習結果具有不同的特徵,言語信息涉及「知什麼」、態度和傾向性有關,其餘的則和「知如何」關聯。用不同的行為化動詞來表述這些不同類型的目標,可以使教師清醒地意識到教學後學生應發生哪些方面的行為變化,從而考慮選用不同的教學策略來達到這些目標。例如,當我們用「會做什麼」的句子來陳述目標時,就應想到要用練習的教學方式;當我們用「意識到……」的句子來陳述目標時,就應想到要創設情境給學生以體驗的機會。
3. 為什麼要「盡可能用表現性目標表達需長期積累才可能實現的目標」?
表現性目標是指每一個學生在與具體教育情境的種種「際遇」中所產生的個性化表現。當學生的主體性充分發揮、個性充分發展的時候,他在具體教育情境中的具體行為表現及所學到的東西是無法准確預知的。因此,表現性目標所追求的不是學生反應的同質性,而是反應的多元性,它不規定學生在完成一項或多項學習活動後准備獲得的行為,只描寫教師提供的情境、所要處理的問題以及所要從事的工作。而學生在此情境中產生的成品,都如其人的不同而多變。
表現性目標表述方式的提出建立在對行為目標的批判上,批判之一便是對情意領域目標更高層次思維能力目標這些需長期積累才可能實現的目標,很難准確地預設一節課後該發生何種行為變化,例如批判性思考能力和對大自然美的鑒賞能力。這些目標的敘寫,與其指明活動後的行為變化,不如指明活動本身(學生需經歷的活動)更為有效,何況,活動的收獲完全可能超越預期的。
表現性行為目標的倡導者是美國課程學者艾斯納。艾斯納曾給出一些例證來說明怎樣制定「表現性目標」,如「通過使用鐵絲與木頭發展三維形式」;「參觀動物園並討論那兒有趣的事情」。「標准」舉的例子是「觀賞植物的花和葉」、「朗讀有關星空的美文」等,這些目標的表述均未指明學生在參加這些活動後能做什麼,但學生行為的變化是可能發生的。我們可以把表現性目標視為行為目標的補充
㈢ 淺談怎樣優化小學科學實驗教學
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是以實驗觀察和活動操作為基礎的學科,讓學生通過親自參加實驗活動,獲得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是小學科學實驗教學學的關鍵所在。尤其在新課改形勢下實驗過程的好壞直接關繫到教學的成功與失敗。現就如何搞好小學科學實驗教學,談一下自己的觀點。
三至六年級科學課標准指出:科學探究「要通過觀察和實驗製作等活動」,而觀察和實驗是人類認識自然的基本途徑,也是科學課教學的特點。因此,教師指導兒童自己進行觀察和實驗,通過觀察和實驗獲得知識能力,千萬不要把科學課上成是語文課。因此,我們小學科學教師在科學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課程實驗要求進行教學,以完整有效地上好科學實驗課。
一、認真做好課前實驗准備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成功的實驗課,必定建立在教師豐富的經驗之上。實驗課前准備工作十分重要,因為它不僅要熟悉教材知識,還要知道學生實驗。教師應充分構思每一節實驗課的總體思路,親自動手熟悉每節課的實驗程序,找出實驗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和解決辦法。
二、演示實驗要起到示範作用,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
演示實驗中,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成為學生獨立操作的依據和榜樣,對學生的實驗技能起著示範作用。教師操作應按規定進行,在使用儀器、連接和裝配儀器及演示現象時動作要准確、有序。例如在使用托盤天平時,取用砝碼、移動游碼必須用鑷子而不能用手;點燃酒精燈後火柴簽不能隨手扔在地上,要放在專門的廢物杯中;電路的連接應先接線路後接電源,拆卸時先斷電源,後拆線路;導線兩端接頭不是鉤、叉時要注意導線在接線柱上的繞向應同螺母旋緊的方向一致等。
有效的演示實驗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提高科學思維能力、學習科學探究的正確方法,並能受到良好的實驗習慣的教育。所以在課堂實驗教學中,優化教師演示實驗,有利於提升科學探究的有效性。
三、實驗的過程要讓學生充分進行體驗。
在實驗過程中讓學生充分進行體驗,提高學生實驗興趣。案例和分析:《澱粉的蹤跡》中有兩個重要的實驗,檢驗澱粉和澱粉與唾液混合的結果。我在教學的時候發現學生對澱粉這種物質的認識在實驗後並沒有多少提高,於是我開始思考改進實驗的內容。我希望能夠提高學生在生活中認識澱粉的能力,比如那些食物中含有澱粉。我選擇了許多材料來檢驗——饅頭,米飯,馬鈴薯,面條,薯條,栗子,玉米,南瓜等等。在分組檢驗不同食品的時候,孩子們得到了充分的認識。
動植物觀察類的應該利用「童趣」為支撐點。如:《蝸牛和蝗蟲》中學生應該充分的觀察這兩種動物。為了達到「充分」的目的,我發給學生解剖器材,放大鏡,蚊煙,火柴,水杯,樹葉。這樣,學生的觀察就不是局限於眼睛了,在3個課時的充分活動中,孩子們了解了蝸牛原來不吃有蠟質的樹葉,蝗蟲和蝸牛也會游泳,蝸牛怕煙火,蝗蟲不怕煙,怕火,蝗蟲和蝸牛的殼里真復雜。製作類的實驗應該能「玩地轉」。如:《風的觀測》、《做個小磁鐵》、《製作我們的小樂器》等這些具有小製作性質的實驗課就應該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玩耍,學中玩,玩中學,事半功倍。
四、重視鄉土自然教學,使實驗教學貼近生活
作為農村小學的科學實驗課,應突破由儀器、設備等帶來的問題和不便,利用本身的自然、地理優勢,開發和運用鄉土自然教學,我在一篇雜志曾見到有關香港現用小學自然教材鄉土自然教學的方法,其主要有這些內容:「1、明確人與環境的關系。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六百萬香港公民只有1000平方公里的生存環境,香港一切公共場所是為香港公民開設的,香港公民要愛護香港環境。2、明確美化環境、美化校園、美化家庭的意義,並且積極參加這些活動。3、了解香港環境污染的來源和防止方法。如香港陸上污染主要是由棄置的廢物造成,廢物的來源和種類有:①家庭和效遊人士棄置的廢紙、空罐、膠袋和腐爛食品等。②商店和辦公室棄置的廢紙和膠袋等。③工廠和貨倉棄置的塑膠、木料和金屬廢料等。④建築地盤棄置的建築廢料等。香港政府處理這些廢物的方法有堆填法、焚化法、再生法等。 4、告訴小學生如何保護香港環境,如在公園里不亂拋垃圾,不傷害公園里的動物,不採摘公園里的花木;不傷害益蟲、益鳥;要愛護和保護樹木;要遵守香港政府公布的有關保護環境的法規;幫助香港政府整治環境,發現垃圾堆積等現象,要利用熱線電話通知市政署。」聯系自己的實際,不難發現在學校的周圍,存在著許多實驗教學的良好教學實例和有待探究現象,善加利用,必能為我們的實驗教學增添新的渠道和亮點!
五、多媒體對實驗的輔助作用。
多媒體投影的放大作用。多媒體投影儀是現代教育技術飛速發展下產生的一種很好的的工具。我在教學花的構造一課時,要現場解剖一朵桃花。在解剖子房時,我在實物投影儀上進行操作,孩子們清晰地看到了我的操作過程,甚至看到了放大20倍的胚珠。這對孩子們的獨立操作幫助很大,相對那種教師一桌一桌的演示要大大節約時間,提高了實驗效率,降低了材料損耗。
電腦動畫的啟發作用。在啟發學生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假設的時候,我有時會選擇現成的電腦動畫來引導學生,減少他們的實驗盲目性。此時,FLASH等動畫技術就成為教學的關鍵,如何用動畫技術再現科學的過程就完全依靠技術水平了。
當然,影響科學教學有效性的因素還有很多,如:教師的精當的評價、學生及時的自我反思,設計合理的教學目標等等,這些都是需要在教學中不斷研究,不斷調整。應該說,改革小學科學實驗教學要做的事很多,涉及的面很廣,本人上述的幾點只不過是泛泛而談,旨在拋磚引玉而已。新課改下教師要既做教書匠,又做思想者,且行且思,且
㈣ 小學科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入新世紀,國家大力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國家缺乏高素質人才。而人才的培養必須從「娃娃抓起」,而作為一名帶科學課的老師,擔負著培養兒童愛科學、鑽研科學、探究科學興趣的任務。但目前,廣大農村小學科學課教學受到了制約,下面談談在教學實踐進行中存在的幾個問題。
1.觀念問題
雖然國家實施素質教育多年,但在升學考試這根指揮棒下,教師們在實際教學中,仍按應試教育工作著,成績、名次、黃岡、海淀AB卷、隨堂訓練、一課一練等各種補課浩如煙海,師生拼了個焦頭爛額,雙休日、節假日,再加開夜車;公式、定義、古詩、英語單詞等朗讀課背,飯前飯後背,這真是見縫插針。至於科學課已無暇顧及,更談不上科學課上的實驗與探究發現,且不少教師的觀念中認為科學課仍然是「副課」,那就靠邊站吧!
2.懶於動手問題
懶惰情緒始終困擾著實驗活動,稍有難度或費時或缺乏實驗材料(可找替代品)的實驗或實踐活動都是以講代動手實驗來處理的,教學中只做了大約四分之一的實驗,久而久之,形成學生動手能力差的問題,俗語說「眼眼巧,手手拙」師生都簡單化處理,不願做刨根究底知其所以然的探究,嚴重影響了教學目標的落實。
克服懶惰情緒,教育教學工作者必須更新觀念,以對學生極端負責的精神,變應試教育的方式為素質教育,著眼未來,創造環境,千方百計保證每個實驗活動的落實,才能真正激發學生愛科學的熱情,使他們勇於探索,想出新辦法,提出
㈤ 小學科學實驗課需要注意那些內容
一、實驗先要自己做一次
二、實驗前要講清安全問題
三、實驗時要分好組、選好組長、明確操作手,記錄員
四、教師要講清操作步驟
五、提醒學生注意實驗現象
六、實驗後要注意儀器的復原
㈥ 如何做好小學科學實驗教學
1、科學實驗課的課前准備工作顯得十分重要,課前准備的充分則是實回驗成功的有力保證答。
做好實驗教學課前准備,不光教師要做好准備,還要引導學生做好准備。
2、實驗前師生的充分准備,才能使我們的小學科學實驗課堂有序、高效地進行,這是提高實驗效率的首要保障。
3、實驗前師生的充分准備,才能使我們的小學科學實驗課堂有序、高效地進行,這是提高實驗效率的首要保障。
㈦ 怎麼樣將小學科學課上的出彩要注意哪些地方
本人曾擔任過多年小學科學教師,在教學中感覺到:想要做一個好的版科學教師,首先知識權面一定要廣。其次上課前教師一定要精心備課,另外還要特別重視實驗教學,為實驗做好充分的准備,包括資料、實驗材料等一定要充分。再就是要注意積極引導學生思考,教師不宜輕易下結論。當然,在實際教學中還需要自己慢慢總結、揣摩,祝你早日成為一名優秀的科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