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師教學 > 科學教學工作總結小學

科學教學工作總結小學

發布時間:2020-11-26 02:02:33

A. 科學教師學期末工作總結

教學工作總結一般對自己本學期的工作方法、工作成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今後打算版改進的做權法等方面進行總結。下面是一篇例文,僅作參考!
http://..com/question/165722750.html?si=2

B. 求小學三年級科學老師期末總結,不要場面話!

三年級科學教學工作總結
科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這意味著要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公平的學習科學的機會和有效的指導。本學期我充分挖掘課本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探究性教學,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性活動。現將工作總結如下:
一、 培養了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二、 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三、 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數、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四、 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五、 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教學中,我才去了以下基本措施:
1、 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上。
2、 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的特點,因勢利導、
3、 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 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 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 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 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相信在全體師生的努力下,科學教學工作會不斷深入,取得更大的成績。

C. 小學科學五年級土壤中有什麼教學小結反思

《土壤中有什麼》這節課的內容很多,主要分四個部分:觀察新鮮的土壤、觀察乾燥的土壤、研究土壤的沉積實驗、了解土壤與生命的關系,內容相當多,所以進行簡單的引入後可以直奔主題了。
學生對土壤並不陌生但是沒有系統地認識,所以在課堂上觀察新鮮泥土還是必要的,裡面有動植物的活體和殘體,會給學生帶來驚喜,但是在喜悅的同時記錄也相當重要,可以採用多種記錄方式,如文字和圖畫。觀察干土壤,要求學生用牙簽把顆粒大小分清楚,學生感覺有難度,但是如果我們用手去觸摸、去感覺,學生的印象很深刻,在這個時候引入地質學家區分顆粒大小的標准,看直尺上一毫米的刻度,再用手比劃兩毫米有多少大。根據顆粒大小的標准,學生自己對土壤進行分類,他們會發現黏土太小,無法用肉眼區分,引出「土壤沉積」實驗,這個實驗採用教師小組實驗,將乾燥的土壤放到水裡學生會發現有氣泡出現,「這個說明了什麼?」學生很容易想到是空氣,對於土壤的沉積實驗時間比較長,教師事先准備好一份。土壤在沉積的過程中,師可以讓學生觀察沉積好的那份。課的最後一部分,是關於「土壤與生命的關系」通過土壤的橫截面圖,讓學生了解生命和土壤間的關系,滲透熱愛土壤的思想。
這節課我感覺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讓學生觀察將乾燥的土壤放到水裡有什麼發現,較多同學發現了氣泡,知道了土壤中有空氣,比我預想的要成功。

D. 求小學科技體育課教學計劃、總結

小學四年級科學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性活動。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數、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三、教材分析:
全冊內容情況:

新編《科學》四年級是在三年級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作為上一線索的延續,本冊的主題確定為「植物生活的秘密」、「多種多樣的動物」、聲音」、「信息的傳遞」、「水的變化」、「搜集信息,讓我大開眼界」等單元。
(二)、教學重點:
從上學期開始,學生對實驗非常感興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所以本學期的重點是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
(三)、教學難點:
各單元都要求學生親身經歷過程,這一過程也將延續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如何引導學生展開主題研究,進行饒有興趣的研究,是本學期的難點。
四、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五、教學進度:
教學內容 教學課時
第一單元 8課時
第二單元 8課時
第三單元 7課時
第四單元 8課時
第五單元 7課時
第六單元 3課時

四年級科學教學工作總結
轉眼間,一個學期的教學工作結束了,未能更好的提高教學質量,先將本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科學課程要全面向全體學生。這意味著要每個學生提供公平的學習機會和有效的指導。同時它充分考慮到學生在性別、天資、興趣、生活環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區等存在的差異,在課程、教材、教學、評價等方面鼓勵多樣性和靈活性。
一、認清新課程改革的目標。從思想上重視課程改革目標的能動性。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二、具體做法: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教育戰線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實施科學新課程標准,除了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武裝自己以外,最重要的是在科學教學中參考和滲透「新課標」的要求。認真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同時培訓材料,明確目標和任務,理清新課程的結構、理念。
2、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學生對周圍的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學習科學應該是他們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把科學課程建立在滿足學生發展需要和已有經驗的基礎之上,提供他們能直接參與的各種問題,比單純的講授訓練更有效。教師真正做到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親密的夥伴,對學生在科學學習活動中表現給以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並以自己的教學行為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3、嚴格設計好每節課的學生實驗與課堂演示實驗。實驗是探究式教學探究式學習的最主要的載體之一,依靠實驗,一些客觀的科學現實能轉變了學習探究的科學規律,從而使學習在科學的實驗操作過程中體會著科學規律有存在,體驗這科學知識的形成。
4、創造性的挖掘課程教學資料,布置探究式的課外作業。
為了結合探究性學習方式的要求,轉變評價方式和知識的形成的方式,我充分挖掘教材資源,使課外作業盡可能地有探究性的課題。雖然那些課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課題,但是通過學習的自主探究,學生在科學學習的興趣與探究能力上有長足的進步。
通過努力,本學期已經取得一定的成績,但是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困惑,以待於以後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解決:一是知識的全面性問題,特別是一些原有教材中沒有而新增的內容,有待進一步去學習;二是如何更好地把信息技術與新課程進行整合的問題;三是新課程的實施需要更多的外界條件的支持,但是學校的條件往往達不到這方面的要求,如何去合理的解決好這一問題。今後我將繼續保持,並爭取更大的進步。

E. 小學科學五年級土壤中有什麼教學小結反思

教材分析

《土壤中有什麼》是教育科學出版社《科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四課,是屬於地球與宇宙部分的內容。覆蓋於地球表面的土壤,對於學生來說司空見慣,大部分學生已經知道土壤的作用,但是他們可能沒有考慮過土壤是怎樣形成的。本課的教學活動承接《岩石會改變模樣嗎》

學情分析

雖然學生閱讀過的科普讀物、接觸過的實驗器材不多,但在課堂上能積極參與學習,只是個別學生回答問題不積極。

教學目標

1、了解外力的風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會使岩石最終成土壤。
2、掌握土壤包含岩石風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顆粒(小石子、沙、黏土)、動物、植物的殘留物,以及腐殖質、水和空氣等。生物的生存離不開土壤,土壤和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它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3、通過觀察和實驗尋找土壤的成分;用沉積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顆粒的大小分成幾層。
4、認識到土壤對生命以及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意義。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

一、引入
二、尋找土壤的成分
三、土壤和生命
四、課外拓展活動

1、整塊的岩石風化成碎石,碎石繼續變化就會變成越來越小的顆粒,這些顆粒又是怎樣變成土壤的呢?
土壤中有哪些成分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尋找一下吧!
把土倒在紙上進行觀察。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進行觀察?我們觀察到了什麼?
2、觀察乾燥的土壤。
把乾燥的土壤捻碎,用牙簽把土壤顆粒分開,藉助放大鏡仔細觀察,土壤的顆粒大小一樣嗎?我們能描述它們的大小嗎?
圖片出示:放大後的沙礫、沙、沙粉和黏土顆粒。
3、觀察土壤的沉積實驗。(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觀察。)
把一些土倒入水中,我們發現了什麼?
攪拌水中的土壤,然後靜置一段時間,我們又看到了什麼現象?
土壤的沉積物分成了哪幾層?試著解釋為什麼會這樣的順序?
4、延伸、小結。
土壤里還有我們沒有發現的物質嗎?
現在我們能解釋土壤是怎樣形成的了嗎?
1、討論。
有人說:土壤是地球上最有價值的資源。我們
怎麼解釋這一觀點?說說自己的理由,和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
2、出示圖片和文字資料,教師講解。
3、說說土壤和人類的關系。
閱讀《我們的土壤媽媽》。

2、學生猜測土壤是怎樣形成的。
1、觀察新鮮濕潤的土壤。(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觀察。)
小組觀察後交流,並做好記錄。
全班交流、匯報、小結。
小組觀察後交流,並做好記錄。
全班交流、匯報、小結。
小組觀察後交流,並做好記錄。
全班交流、匯報、小結。
腐殖質、鹽分
學生閱讀學習。
小結。

板書設計

土壤中有什麼

腐殖質、鹽分

教學反思

科學課程標准要求通過科學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既包括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習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也包括形成科學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就要求我們在科學教育的過程中注意挖掘科學的人文內涵,滲透道德和價值觀教育,讓學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知道珍愛並善待生命,逐步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在《土壤中有什麼》一課教學中,我對德育融入科學教育的做法進行了實踐,效果良好。

閱讀全文

與科學教學工作總結小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