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第一次教兒童版畫怎麼能開好頭吸引學生呢
兒童版畫輔導講座
前 言
兒童版畫教育在世界各地早已得到各國兒童美術教育家的重視,很多國家都根據本國的實際,在中小學及幼兒園開設版畫課。如前蘇聯、保加利亞、美國、德國、英國、法國、加拿大等國家的兒童版畫教育都很有特點。被譽為「版畫之國」的日本,十分重視兒童版畫教育,把兒童版畫列為小學必修課程,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內容和形式上豐富多彩。動腦、動手,開拓思維、培養創造能力,社會收益十分突出。我國八十年代初成立了中國少年兒童版畫學會,各地也相繼成立了名目繁多的兒童版畫活動組織。國家教委在90年開始實施的全日制中小學美術教學大綱中,增設了版畫課。因此,兒童版畫逐步在校園興起,被人們熟悉起來。目前,新《標准》體現的課程改革的本質問題是課程的綜合化,綜合實踐課程的設置也是大勢所趨。新《標准》還提出轉變舊的學習方式,由過去的單一、被動和陳舊向多樣化轉變,其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操作實踐是最主要的學習方式。兒童版畫在創作過程中,除了學生的自主構思外,很重要的是畫、刻、印這樣的操作性極強地過程,體現了新《標准》的操作實踐的學習方式。學生學習方式的改革,是基礎教學課程改革的重點,兒童版畫教學由於自身所具有的優勢,則理所當然的成為新《標准》的實驗田,有廣闊的前景。
正文:
一、 兒童版畫教育的理論基礎:
新的美術課程標准總目標里明確指出:「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製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隨著新的美術課程標准出台和實施,對原有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課程結構及評價體系作了全面的改革。兒童版畫教學,由於它特有的藝術形式和學習方式,在新《標准》的實施過程中,不但不會削弱,甚至會得到進一步的充實和發展。兒童版畫教學相對現行的新《標准》在許多地方可體現出它存在的必要性和前瞻性,在多方面可以找到它們的交融點和生命力。
版畫的創作過程,對於兒童來說,是一門圖畫和手工的綜合課程。兒童時期,臂力較弱,手腕和手指的配合還欠精確,感覺比較籠統,概念模糊,往往會形成畫、刻、印全過程中很多偶然效果,正是這些偶然的因素使得兒童版畫產生一種天真稚拙、純朴自然的童趣,這是成人版畫和其它畫種都難以得到的。
二、兒童版畫教育的實踐
兒童版畫教育,需要兩個最基本的條件,一是具有愛心、熱心、耐心的老師;二是要有一套科學的兒童版畫教育方法。才能去發掘蘊藏在兒童身上的藝術潛能,去雕琢兒童這塊純朴的玉料,或直接把兒童從描繪這第一進殿堂領到版畫這第二進殿堂來,或把別人已經培養有一定繪畫基礎的兒童再領進你的版畫這第二進殿堂來。能否達到這個從繪畫描形塗色較易的操作,領到有製作難度的版畫,關鍵是對兒童作版畫興趣的啟迪。我在兒童版畫教育實踐中的體會是,至少有三個階段是必須具有的,循序漸進的。這就是:一、興趣的啟蒙;二、製作的快樂;三、想像的拓展。
(一)興趣的啟蒙
兒童的確有喜歡塗抹的,或者我們把這看成是一種對繪畫有著天生的興趣者,也有兒童只喜歡看圖畫,而並不自己動手塗抹的。這卻也不能說這孩子完全對繪畫沒有天分,因為這不愛塗抹,有的是雖喜歡圖畫,對自己能畫卻沒有信心者;也有的是從小就因父母不允許亂塗培養愛清潔習慣而壓抑了塗抹能力者。無論是哪種情況,我們都應該以愛心、熱心和耐心,用誘導的手段,去啟蒙蘊藏在兒童身上的對繪畫藝術欣賞和製作,動心與動手的潛能。這種潛能在兒童身上的表現形式為「興趣」。或者說,作為老師是否能用各種方法引起兒童對版畫觀賞、製作的興趣,既是第一個目標,也是成敗的關鍵。
例如,我的一位學生韋易,初上課時,一直不肯自己動手,有時老師握著她的手也不想畫。為此,老師很是想了許多辦法,一是活躍現場氣氛,讓她多與其他同學相處,課間還讓一些同學講演幽默小品,使她養成能接近其他同學並彼此喜歡的心境;二是老師盡量當場作做版畫的示範,把兒童版畫神奇的效果盡量展示,並讓他們當場試一試,破除神秘感;三是只要同學們在製作中有一點好的效果,或有一點進步,就要用表揚來充分肯定。四是培養小孩子自立和自信,同其他同學共同平等地相處在一個平台、一個起點上。在這樣的環境下,這位同學才慢慢開始活躍起來,老師和同學們都經常和她交談,讓她多說話,多動手畫,現在她不但能自己獨立完成版畫製作,還能幫助其他同學作畫。
(二)製作的快樂
有理論家說,藝術起源於游戲。而這兒童版畫的製作,從行為學上的確可以定位於游戲。兒童天性就喜歡做游戲,但必須源於興趣。喜歡堆砌泥房的小手,將來很可能是建築師的手;愛到處塗抹的小手,在將來就可能握上畫筆。所以,我們在啟動了兒童刻劃的興趣後,就要將他們引導進入版畫的製作快樂之中,這當然應當從最簡單的粉印版畫做起。
1、 粉印版畫
(1)工具材料:吹塑紙、圓珠筆、電烙鐵、水粉畫顏料(或濃縮廣告畫顏料)、橡膠磙(可用橡皮管、木棒等自製)、油畫棒、毛筆等。
吹塑紙質地較軟,用圓珠筆用力在吹塑紙上劃過,其表面即可留下大小寬窄不同的點、線、面,可製作出豐富多彩的版畫效果,水粉顏料(或濃縮廣告包)代替油墨便於兒童獨立操作及課後清洗。
(2)基本製作方法:
第一步:畫稿: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感受(或寫生)畫出稿子(如:校園生活,鄉村風情等)。在畫稿時,教師應結合范圖,講構成畫面線條的疏密關系:畫面中,哪些地方線條最密集,哪些地方線條最稀,哪些地方線條不稀不密(即構成畫面的黑白灰關系),在小學中低年級,不直直接講構成畫面的「黑」『它」「灰」。
第二步:刻版:
將畫好的稿子用泡沫水彩筆直接畫在吹塑紙上,畫得不滿意的地方,可以用濕布輕輕擦去。畫好後用圓珠筆(成竹簽、鐵釘等)用力刻畫,由於吹塑紙質地較軟,圓珠筆劃後成凹痕,線條密集的地方,用力凹下去形成凹塊,線條稀疏的地方就形成灰色。
第三步:印製:
用膠磙將水粉畫顏料(或濃縮廣告畫顏料)在平板上來回滾動,使膠磙表面均勻受墨,(顏料中不能加水太多,應使之有較高的濃度),磙在刻好的板子上(根據需要,可隨意調整各種顏色),使吹塑紙版畫上均勻受色(吹塑紙上的色不能太少),然後用圖畫紙或宣紙覆蓋在吹塑紙上,稍用力壓印,完成作業。還有一種印製方法:用色卡紙壓印在吹塑紙上,填一種色印一種色,逐一將畫印完,這種方法印的版畫叫粉印版畫,該方法基本上已被廣泛採用。以上製作方法,用吹塑紙代替木板,用圓珠筆代替木刻刀,用濃縮廣告畫顏料代替油墨,降低了製作的難度,縮短了兒童版圖製作時間,使學生在課堂、課外及家裡均能進行版畫創作。
(3)幾種版畫特殊效果的表現技法
兒童作畫本無定法,但教師指導兒童作畫是應有一定方法的,教學過程中,利用多種不同的方法表現出利用吹塑紙版製作的多種版畫效果,有效地提高了兒童吹塑紙版畫的表現力和兒童對版畫的興趣。
A、岩畫、壁畫、蠟染效果的表現方法
①按吹塑紙版畫的表現方法,將版子刻好,並根據畫面需要,將版子用手撕成不規則的外形。
②將製作好的吹塑紙用力探成一團(根據畫面需要可局部搓柔)揉破了的地方在吹塑紙的背面用膠帶粘牢。
③按吹塑紙版的基本表現方法,印製版畫,可印成單色的,也可以局部填塗油畫律,形成彩色(在塗油畫律時用力稍輕,且不能把原來刻的線塗住)。(圖1)該方法印製的版國隨意性較強,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具有年代的久遠感和濃厚的鄉土味,指導學生創作這類作品時可提供壁畫、蠟染等給學生欣賞,方可達到更理想的效果。
(圖1) 李銘 8歲
B、木刻效果的表現
①將稿子用泡沫水彩筆在吹塑紙上畫好。
②在上好稿的吹塑紙版上少量細長的線用圓珠筆或其它硬筆刻。
③根據吹塑紙受熱熔化的特點,畫面中大面積的空白和密集的點、線部分,用電烙鐵在吹塑紙板畫上局部受熱t可事先將電烙鐵尖部磨成不同的形狀)電烙鐵的尖部有的成方形有的成圓形,製作出的版面具有較強的刀味。若畫面需要自然形邊框,則可用刀子我去。
④印製方法與前相同,可以印成單色也可以印成彩色,作品具有較強的刀味,具有木刻效果。(圖2)
(圖2) 鄢救 10歲 (圖3) 李浩 10歲
此種方法製作的版畫,刻畫對象細膩,具有較強的木刻效果,克服了小學生用木刻刀刻木板的困難,適宜在小學中、高年級和中學生中普及。在電烙鐵製版時,應注意控制電烙鐵接觸吹塑紙時間的長短及快慢,該方法適於在美術課外活動中普及。
C、磚刻、石刻拓印畫效果的表現
①將要表現的物體畫在吹塑紙上(或表面較粗糙的紙塊上),畫圖時應盡量概括一些。
②剪下畫好的圖形,並用乳膠粘貼在紙塊(或吹塑紙上)。
③待乳膠於後,印製作品(印法同前)(圖3)
這種效果的製作方法,主要是利用吹塑紙和紙塊吸墨性能的差異性,紙塊部分吸墨差,印出的墨(色)淺,出現斑駁的肌理效果,吹塑紙部分吸墨強,印出的墨(色)深,畫面虛實對比強烈,具有較強的磚刻、石刻拓印畫效果。
(圖4) 王維 11歲 (圖5)
兒童版畫製作具有游線性。需要在寬松、愉快的環境中進行,在引導兒童學版畫的過程中,決不能像成人作版畫那樣,嚴格遵循各細節。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尤為重要,以上版畫的製作過程,工具材料簡單,製作方法簡便,適合兒童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幾種特殊效果的表現方法也極大地滿足了兒童的好奇的心理、好動的特點和強烈的求知慾,獨特的作品效果增強了兒童版畫的藝術感染力,使兒童對版畫保持了持久的興趣。
2、進一步就可以作紙版畫。紙版畫是用稍厚的光滑或粗糙的紙板,一把小剪刀,隨意地剪剪貼貼,只要有點什麼想法或打算就可以動手。
3、還有在刻制木板畫的時候,也是很容易和很愉快的。因為用的只是一般的層板,便於刻制,特別是用油墨滾子滾印在木板畫面上,會出現特別的肌理花紋,和那特殊的刀味,在邊滾油墨邊清晰展現出來的時候,那種感覺是自豪,是自信,是期盼,是將要成功的喜悅,真是難以形容的高興和快樂,個中滋味,只有小作者才能品嘗和體驗。而製作的快樂,又會反過來形成創作動機,使之成為追求快樂而進行快樂的製作。
(三)、想像的拓展
愛因斯坦說過,想像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全部知識進化的源泉。一幅小小的兒童畫,就是一個小小心靈對世界的探索。其想像之奇特,構思之大膽,手法之自由,盡情宣洩之色彩,不受任何的約束,這正是兒童畫最動人、最精彩的價值。
我們在指導兒童版畫過程中,盡量帶領學生走進生活,走進大自然,在生活中體驗,在體驗中發現,讓兒童發現生活的樂趣,關注生活中的人文趣事,表現當地的特色與風情,加強兒童美術創作與生活體驗的有機聯系,強化美術創作中的人文因素,讓兒童作為畫畫的主體,畫他們最想畫的事物,老師只能是事先作一些啟發式的引導,讓兒童自己去想像,然後老師再作一些修正式的補充。要充分尊重兒童自己的意志和想像,不要讓兒童有接受老師強加意願的感覺。版畫之不同於其他畫種,就在於它可印製多幅。所以我們還可在兒童製作過程中,對兒童審美能力加以不斷的修正、調整和改進的指導。
這種兒童版畫教育,用於學校常規美術教育中,比單純的繪畫教育形式有更好的效果。因為它既有美術繪畫的共律,又有版畫藝術的自律,在兒童的藝術素質里就有更多的內涵和技藝發展空間。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是基礎教育課程目標關注的三個方面,這三個方面是一個整體。學生在整個創造過程中,不斷建構出新的探索性的版畫知識與技能,成功的愉悅感使兒童學習的自覺性不斷增強,在不斷的碰撞中引發兒童對創造過程的自覺思考。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版畫知識的發生發展的全過程中得以和諧地形成和發展。在審美語言上,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村質的肌理美、形狀美、色彩美,激發兒童對生活的熱愛,在愉悅的創造中提升兒童的審美趣味與個性情感。在學習方式上,改變傳統單一的學生接受學習為「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充分給學生提供審美創造與審美領悟的機會,引導學生在探究中學習,在造型語言上,充分尊重兒童獨特的視覺語言形式,保護兒童美術的原創性與兒童的思維方式。張揚每一個孩子的獨特個性,表達出兒童內心對生活的直白,使版畫教學真正回歸兒童的生活、關注兒童的生活世界與內心情感,發掘兒童版畫的「童心、童趣」價值,以此提升兒童版畫的育人意義。三維目標的有效整合使兒童的藝術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為兒童終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素質基礎。
三、小學生版畫教學心得
現行小學美術教材中,版畫內容只是要求學生作一般了解,對於版畫實際的操作訓練是遠遠不夠的。我的變通方法是,在第二課堂上單獨開設版畫教學內容,讓學生有更充分的時間,了解、掌握兩三種版畫的製作過程,對版畫有更為系統、全面的認識。
以紙版畫作為起步教學內容,重動手操作,欣賞版畫作品,由模仿進而獨立創作。
我主要在小學中年段進行版畫教學,針對這一年段學生的特點,我的紙版畫教學採取了以下相應措施。
三、四年級的學生在美術課上已經能感知物體的基本形體,在紙版畫的製作中,物體基本形體是畫面的主要語言。在起稿過程中,我要求學生按照美術課中基本練習的方法畫出物體的基本形體,對於基本形體(包括切挖形體)的組合線要表達清晰。在畫稿向紙版過渡的製作指導上,我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不拘泥凹版、凸版,在一幅紙版上,何處粘貼、何處剪切,你想表達的意思需要什麼樣的效果,要求學生做出思考後有目的地選擇自己所採取的方法。
具體的材料與製作要求學生手腦結合,多想辦法。我的版畫欣賞課也自然滲透到版畫製作課上,即欣賞是為了指導創作,我大量地向學生展示日本兒童版畫作品以及日本、中國現當代和古代版畫作品,也把自己做的版畫作品拿到課堂上,通過具體作品,讓學生直觀感知效果和材料、技法之間的關系。當然,這一階段的欣賞主要是黑白版畫。
在製作過程中,一般膠水無法粘牢紙版,我們採用的是白乳膠,在粘貼好紙版後要放置一天以上,使紙版粘牢。尤其是一些細小的點線,不粘牢,在被油滾子帶起後會損害效果,甚至導致失敗。
油墨厚薄、虛實的控制,覆蓋宣紙後的壓印都可以讓畫面發生有趣的變化,但版畫的穩定的復數性是這門藝術的本質特徵之一,其中的關系,應該讓學生明白。
在黑白油印凹凸紙版畫的製作基礎之上,學生的水粉套色獨幅版畫製作,融自由的想像與嚴謹的製作於一體,進一步鍛煉陶冶學生的審美意識。
我們的套色版畫,囿於條件和學生的實際能力,降低要求。在版材的選擇上,走過彎路,比如吹塑紙,著色不均勻,肌理模糊,效果不佳,而三夾板較易獲得,木紋的表現也有助於學生對肌理、印痕美的認識。
中年段的學生無法用木刻刀刻制木板,我們的做法是,畫稿反面復寫上木板後,用黑色記號筆描畫復寫的線痕,畫面形象以記號筆的粗線條表現,這也是上水粉顏料的色塊分界線。
在上水粉顏料的具體操作上,老師的示範顯得十分重要,我在教學中要求學生仔細體會老師的動作,不要放過每一個細節,對於動手能力欠缺的學生在一開始就手把手地指導。從顏色的調配,水分與顏料的比例,在木板上刷顏料的手勢、輕重等等,凡是影響到畫面效果的細節都要求學生注意。
學生的製作一開始自然會出現一些失敗的作品,這些作品恰恰是學生的寶貴經驗,老師在教學中切不可漠視失敗作品的教學價值,尤其對於版畫作品。老師將失敗作品進行逐一分析,讓學生明白自己在製作過程中哪些錯誤會導致哪些失敗,這種對錯誤的分析,在我的水粉套色版畫教學中,是和製作技術的學習相輔相成的。
應該說,色彩版畫更有益於培養學生美的感受力、表現力,難度也較黑白版畫更大。考慮到中年段學生的接受能力,我在實際教學中對課程的安排注意循序漸進,分階段地使學生走進版畫世界。
學生一開始先畫一些熟悉的植物,可以在簡單的構圖中畫一些輪廓相對單一的花卉、植物的枝葉,學生在上色時容易處理色彩關系,容易獲得成就感,也為進一步處理復雜的對象、色彩打下基礎。這一階段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熟悉水粉套色版畫的製作方法,明白套色與黑白油印版畫的不同,畫面形象宜大,構成關系應該相對簡單,使學生上色的步驟和手法也相對容易一些。
在五至八個課時之後,學生們已經較為熟練地掌握了木版水粉套色印製的技巧,學生的相對水平也有了距離,這時,老師應該有針對性地帶學生進行一些戶外寫生,充實學生的表現素材,在寫生中老師應該應對水粉套色版畫,讓學生學會在寫生中有意識地取捨畫材,讓寫生為版畫製作服務。
經過這樣的訓練,操作,學生由在美術課上對版畫的一般性嘗試(不過三到五個課時)到對不同版種版畫的循序漸進的深入認識,大家對這樣的課更有興趣,作為對平時美術課繪畫、手工、欣賞的「蜻蜓點水」式的不停變化的一個補充。這種在較長時間,以活潑多樣的形式使學生對一類繪畫形式有系統的學習,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另一方面讓學生能夠深入一個未知領域,作長時間的探究,教學班的學生綜合能力提高,個別優秀學生的發展空間也在無形中加大,其中的益處和教學設計的不斷完善,還有待我們進一步深入研究。
四、兒童版畫教育的重要意義:
兒童版畫教育,在小學美術教育中有著重要的意義,是其他藝術形式所替代不了的,因為它有自己的優勢。
其一是:利用各種"版"的這種媒介形式,表達兒童的思想感情。 其二是:版畫的復數性,一版多印這就是版畫的復數性。由於這一特點,所以便於參加各種形式的交流,同時參加異地展覽、送親友、同學、在家裡和公共場所懸掛。這些作品都是以原作的形式出現的。 其三是:版畫的製作必須使作者自畫、自刻、自印這三個過程來完成,學生易於產生興趣,在製作過程中,培養學生眼、手、腦這三者的協調性,同時啟迪學生的思維,促進大腦發育,提高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
其四是:版畫是畫和操作的結合物,帶有一定的手工性,學生更願意參與,通過製作版畫作品來展示小作者的勞動智慧和他們不鍛煉技巧的堅韌精神,這些都是通過整個的創作過程體現出來的。
其五是:最後意外的印刷效果,學生刻制時有一種樂趣,一旦印出來,學生會更加興奮,產生一種極大的滿足感,增強了他們的創作信心,是他們創作版畫的興趣更濃。
其六是:版畫和生活的結合。好的版畫在作品,可以直接印在自己的背心上,以展示他們的勞動成果。學生便會有一種自豪感和榮譽感,把大家的版畫裝訂成版畫集,共同學之間互相欣賞傳閱,還可以組織學生製作成賀年片的形式互相贈送,以表達關懷之情。
不僅僅是把版畫教育作為創辦特色學校的一種手段,而更重要的是把版畫作為對孩子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切人點,營造一個校園版畫的創造情景與氛圍,使兒童在版畫實踐活動中去體驗。去領悟,實現三維目標的和諧發展。
『貳』 小學美術教學的目的任務是什麼
宋代著名學者陸九淵說過:「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現代教學論指出:從本質上講,感知不是學習產生的根本原因,推進學習的是問題。現代學習方式特別強調問題在學習活動中的重要性。美術學習是一種創造藝術形象的實踐活動,需要學生將所有的感知、情感和智慧全部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所以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就顯得尤為重要。所謂問題意識就是指問題成為學生感知和思維的對象,從而在學生心理造成一種懸而未決但又必須解決的求知狀態。問題意識不僅是激發學生求知慾的前提,而且還是學生理解和再現知識的前提。作為教師,我們要想方設法使學生的大腦中充滿疑問,使問題意識成為學生的基本意識,從根本上轉變傳統的學習方式,弘揚人的主體性,創造性地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
一、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
教學實踐證明:任何學習願望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適當設置問題情境,學習內容對學生會有較強的吸引力。因此,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及學生實際設置不同的問題情境,使學生意識到問題的存在,感到自己需要問個「為什麼」、「是什麼」、「怎麼辦」,是推動學生思維發展的有效途徑。
1.矛盾生疑
在美術學習中,學生有很多產生疑問的地方。「疑」是思維的開始,是創造的基礎。學生只有通過自己的比較、思索、發現,才能夠真正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進而領悟、內化為自己所有。所以,作為教師,就應該積極引導學生探求知識,有意識地結合教學內容設置矛盾情境,使學生在「疑」中思,「思」中學,從而激發出強烈的求知動力,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小學二年級第四冊教材中《假如我是巨人》一課,就是讓學生大膽地、自由地,把自己想像成一個巨人,編一個神奇的故事,再把故事中有趣的情節表現出來。於是如何使小人和巨人的形象形成對比成為這一課的難點。為了既化解難點,又能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從備課到上課,應始終有目的地把握學生認知中產生的沖突,引導學生不斷揭示矛盾、不斷解決矛盾。教師首先用課件顯示了兩個不同的環境:一個是正常環境,另一個環境中的人和樓房、樹等景物都是很矮小的。然後讓兩個一模一樣的「小孩」分別進入到兩個環境之中,於是對比下的矛盾讓學生產生了疑問:「為什麼同樣的人進入不同環境就會不一樣,進入矮小景物的環境中就一下子變成了一個大巨人?」進而引發學生展開激烈的討論。經過分析、討論,他們了解到畫面的背景與人物的對比作用。再如一些繪畫知識的課,如《讓畫面更合理》(六年級上冊)一課我設計了用同樣的靜物和不同規格的紙來拼擺的方法,顯示矛盾。學生爭先恐後地提出:為什麼同樣的靜物在不同的紙上或不同的拼擺方法所呈現的構圖有的合理,有的卻不合理?什麼樣的畫面是合理的?……設置矛盾情境可以激起學生的求知慾,喚起質疑興奮點。實際上,在這種矛盾情境中發現問題的意識是學生潛在的天性,只要教師能有效挖掘這種潛能,就能使學生在質疑、解疑中從個別看到一般,從現象透視本質,從偶然中發現必然,從而使他們的思維得到發展,變得靈活而富有創造性。創設矛盾情境,引發學生萌生疑問,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
2.激趣引疑
學生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探索慾望是學生產生質疑的心理原動力。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則特別強烈。」教師要善於創設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探索慾望的情境,在激起學生好奇心的同時,引導學生質疑,促使學生開動腦筋提出問題。在學習《多彩的拉花》時,上課伊始,教師拿出一張彩紙,故作神秘地翻轉折剪,在實物投影儀下打開成絢麗的拉花,學生們頓時發出一陣驚呼,好奇心和探索慾望油然而生。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探索慾望也很強烈。他們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不同式樣的拉花,自由結合成組開始研究,並不斷提出問題:為什麼平面的紙會變成立體的?什麼樣的剪法才能使紙拉開?怎樣拉得更長?什麼樣的剪法能讓拉花更漂亮?……整節課學生始終興趣盎然,問題不斷涌現。《拓印樹葉真有趣》一課,教師用激趣引疑的方法,給學生出示了拓印樹葉作品,問題立刻產生:拓印畫中用什麼材料和顏料拓印的效果最好?如何藉助樹葉的形狀去進行添加?……在《毛衣花色新》、《水杯的花衣服》(三年級上冊)等課中,教師設置了趣味情境,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如何裝飾毛衣或水杯?他們的裝飾部位在哪兒?可以用哪些圖案讓毛衣更新穎,讓水杯更美?……漸漸的,學生的問題意識就會在興趣的激勵下被喚醒和鼓舞,並不斷發展,促使他們保持思維的活躍。
二、創造氛圍,在探討交流中強化問題意識
在傳統的教學觀念中,學生是接受知識的容器,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更多考慮的是「如何教」,問題往往是由教師提出,由教師解決,課堂教學中教師掌握著「話語權」,學生則處於「失語狀態」。這樣的課堂教學不能給全體學生創造主動學習的機會,不利於學生問題意識及學習能力的形成。
素質教育的核心是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創新能力。實踐表明:人在輕松、自然的氛圍中,容易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慾,創造力才容易被激發出來。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營造一種平等、和諧的教學環境,使學生有機會成為「問」的主體。
1.游戲中質疑
游戲是孩子的天性。蘇霍姆林斯基說:「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們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圖,教育效果就越大」。要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也應該利用學生的這一天性,為學生營造游戲氛圍,讓學生玩起來、動起來,在游戲中質疑。例如,在《讓我的飛機上藍天》一課學習時,在學生製作紙飛機後,讓學生到操場上放飛。放飛過程中,他們發現並提出了問題:為什麼有的飛機能飛得遠?什麼樣的飛機飛起來更美觀?再如《大家一起畫》一課,學生們以「水」為材料,以小組合作形式在操場的地上噴畫。學習過程中,教師並沒有像以往那樣把學習內容全盤托出,更沒有掰開揉碎地講解繪畫步驟,手把手教授繪畫方法,而是面向全體學生,給他們營造了一個游戲的氛圍,和他們一起「玩水」。有些在課堂中連半句話也「掏」不出來的學生,在游戲中卻是那樣大膽地提出問題、自由地出謀劃策,得到了老師的贊許和同學的認可。在《有趣的噴繪》、《奇妙的紙疊浸染》、《塗色游戲》學習中,教師給他們提供了工具、材料,放手讓他們去游戲,他們在游戲中提出:噴繪時刷子和紙要有多大距離?怎樣使色點均勻?顏色中要調多少水?紙疊浸染中紙的折疊方法、染色方法和圖案有什麼關系?怎樣能使色彩相混合並形成新的色彩?可以看出學生在游戲中問題意識不斷得到強化。
2.操作中釋疑
操作與思維是一對鏈環。思維活動促使學生將外部操作活動內化,由動作思維過渡到具體的形象思維,再轉化到抽象的邏輯思維。在教學中,有意識為學生營造嘗試實踐的氛圍,讓學生在嘗試實踐中尋找問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在學習第一冊《泥巴真聽話》時,教師給學生設置了嘗試操作的氛圍,把泥土和水交給學生,讓他們分組操作,合成軟硬適當的泥團。在實際操作中我引導學生邊嘗試邊思考。實踐中,問題應運而生:泥巴為什麼不 「聽話」,有時太軟,有時又太硬?怎樣才能使泥巴「聽話」?多少泥放多少水,泥團的軟硬才恰到好處?在學習《巧妙的布貼畫》(四年級下冊)時,教師也給學生營造了一個操作氛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被大大激發,積極思考、發問:不同質地、不同顏色的布適於表現什麼樣的不同景物?如何用布表現出風吹來的感覺?……就是在這樣一個自由操作、探討交流的氛圍中,學生的思維變得異常活躍,不斷提出質疑,並尋求解決方法。此外,《彩色鋸末畫》、《泥塑形象》、《紙立體物的聯結》、《花點心》、《太陽》等這類操作性強的課,也都可以為學生營造嘗試實踐的氛圍,不只是讓學生掌握知識的結論,而且要讓他們體驗知識的發生過程、理解過程,培養學生勇於實踐、勤學好問、謙虛誠實的個性品質和合作精神,既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又豐富了實踐活動的內涵,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三、 延遲判斷,保護學生問題意識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曾提出:「一個平庸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優秀的教師則教人發現真理。」創造教育也認為,在教學中,教師不應對學生回答的問題立即做出分析判斷,而應該鼓勵學生提出更多的想法。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勇於標新立異的科學精神,需要教師的培養,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意見,積極啟發引導。教師要延遲判斷,給學生思考研究問題的空間,增強表達自己想法的願望,避免學生剛剛萌發出來的創新思維受到抑制。
以《彩色鋸末畫》(四年級上冊)為例,在嘗試操作過程中,有學生提出:「在粘貼鋸末時先粘貼哪個部分更便捷,畫面更干凈?」此刻,教師不需要立即判斷並回答,而是讓學生在嘗試中總結。學生們沒有任何框框,各人的想法不同,經過動腦、動手、探討實踐,他們找到了最佳方案:先粘深色部分,再粘淺色部分;先粘面積較大部分,再粘小部分既方便快捷又美觀干凈。這樣的教學,給了學生自由思維的空間,學生在教師的延遲判斷方式中,就會勇於發現自我,表現自我,逐漸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強烈的問題意識。
孔子說:「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可見,問題既是思維的起點又是思維的動力,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是非常重要的。這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但是在此過程中,只要教師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精心設計、巧妙引導,問題意識就會在學生的頭腦中紮根,課堂教學就會變得生動活潑、富有情趣。
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正是由單純幼稚走向成熟的階段,也是可塑性最強的階段。美術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這種特點,通過美術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造能力。那麼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下面就我近幾年在從事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嘗試談幾點粗淺認識。
一、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慾望
許多實踐證明,決定學生學習態度的因素有兩種:一是認識,二是興趣。興趣支配著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注意力集中而穩定。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說過:「知諸,不如好諸。好諸,不如樂知諸」。學生的興趣調節著情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表現出巨大的熱情,從而在快樂中學習。所以我很重視每節美術課教學畫前准備階段。我用「童心」去想兒童所想,我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去激發兒童創作的慾望,讓兒童頭腦中有鮮明清晰的形象,「呼之欲出」,使兒童產生內心的創作沖動。我採用許多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如對季節特點的觀察,就讓兒童身臨其境,觀察體驗;帶孩子去郊遊尋找秋天的足跡……回來後讓兒童把自己畫進美麗的畫幅中,不僅讓兒童去捕捉、感受物體瞬間的變化,還讓兒童作長期的觀察。春天,讓孩子自己種花、種草,看小草是怎樣鑽出地面的,校園里的桃花、杏花是怎樣由含苞到開放的 。蝴蝶、蜻蜓長著幾個美麗的翅膀……另外,我還採用了其他的形式,諸如聽音樂、玩積木、講故事、說寓言,看錄像、拼圖、製作CAI課件……通過聲音、圖像、音樂刺激學生,激發學生興趣。這樣通過生動豐富的素材資料,將學生從課堂枯燥的說教中解脫出來;通過大量積累材料,使學生增加了感性的認識,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樹立正確的教育觀,為學生提供創新的機會
我們要樹立新的教育觀,積極探索和採取靈活多樣的現代教學方法,引導每個學生最大限度的發揮潛能,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充分發揮潛能的機會,主動的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從而培養學生勇於探索,敢於創新的品質和個性。這就要求教師圍繞學生這一基本需要,為學生多提供創新的機會。在美術教學中,我常常開展一些有利於學生創新的活動。如「用畫筆美化我們的校園」活動,號召學生在教室外的瓷磚牆壁上繪出美妙的圖畫,美化我們的環境。同學們個個興高采烈,手揮畫筆,盡情的用畫筆創造者美、展現著美,無拘無束地發揮著自己的豪情,這一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創作興趣,發揮了學生的想像力,施展了他們的美術才能,而且樂此不疲。我們還經常搞一些畫展:「我能行」、「我畫的最棒」、「露一手」、「看我的」等美術活動。這些活動給了學生更多地表現自我、勇於創新的機會。
三、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實踐。是一種以個體的心智世界中源源不斷地去誘導一些提供最佳創意的人格特徵的教育。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必須轉變觀念,確立以學生為主體地位,構建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允許學生發表不同的意見,選擇學生內容。在教學中教師激勵性的語言能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並能讓這種慾望保持長久。我們知道,任何一中有效的教學都必須有學生的參與才能取得效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創設生動和諧的氛圍,鼓勵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發揮創新的潛能,做到敢想、敢說、敢做,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學激勵的功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我在湘版小學美術四年級上冊《蔬果的聯想》一課中是這樣做的,導言之後讓學生看了《青蛙與荷花》的圖片,使學生了解到「青蛙與荷花」是利用蔬果的形狀、色彩、紋理等進行聯想創作出來的。「荷花」是以切劃手法為主造型處理的,「青蛙」是以搭配組合為主造型表現的。學生初步了解到造型方法的豐富性。我繼而拿出三個形狀各異的白蘿卜提出問題:「看看這些白蘿卜,你想到了什麼?你會把他們作成什麼?」有的說:「我要把他們做成翩翩起舞的女孩。」有的說:「我要把它做成小白鴿。」有的說:「我可以把它做成福娃。」「好,同學們的想像力很豐富,也能恰當利用材料造型。那我這里有個紅蘿卜、南瓜,誰能把它們巧妙的搭配起來?」馬上就有學生說:「我把紅蘿卜做成衛士,南瓜做成城堡。」「我可以把南瓜做成南瓜太郎。」很多學生的思維受到了啟發,創新意識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鼓勵學生大膽想像,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
培養和發展想像力是美術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有些教師在教學中條條框框太多,不讓學生越雷池一步,如「非得這樣去畫」「不能胡思亂想,想怎麼畫就怎麼畫」等,這樣學生作畫緊張,感到美術課枯燥,觀察遲鈍、思維滯塞、作畫小心,這就限制了學生想像力的培養,抹殺了學生的創造能力。我認為,有時候學生的「胡思亂想」就是學生閃動創新的火花。所以,我在美術課外小組活動之中以提高審美素質為主線,提高造型能力為突破口,以提高創造能力為出發點。從不把教師的主觀意志強加給學生,讓每個學生有個性,有特點,有專長,善於觀察,勇於表現,敢於標新立異。經常帶學生進行寫生,學會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分析比較,動腦筋去思索怎樣進行繪畫創作,並教給他們學會了各種適合孩子們運用的繪畫技法:如水墨畫,兒童畫,吹塑版畫……在繪畫創作中,尋找最佳的構圖及最合適的繪畫形式。對於學生的神奇想像,教師要充分理解,積極引導,鼓勵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大膽的進行藝術表現和創造。實踐證明:積極鼓勵學生大膽想像,對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能力和繪畫水平,對於發展學生的思維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叄』 小學版畫教學
朝霞又一次參透了風的絮語。
腳下
我們歌唱啊堅信
但還是要為發生過的一切感謝你。
穿著他們的長大衣,
他只想你哈哈
『肆』 關於中小學版畫特色課堂的開展意義
增強小學生的設計興趣,提高小學生的繪畫能力。
『伍』 如何利用版畫培養小學生學生的美術創新能力的培養論文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解讀普通高中新課程標准,其中美術課程設置了5個系列(美術鑒賞、繪畫??雕塑、設計??工藝、書法??篆刻、現代媒體藝術),這5個系列都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並尊重學生的意願。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長和未來的發展需要,學生可選修其中的內容。這種全新的教育理念,無疑為學生的學習、發展、創新提供了一個施展才能的。怎樣發掘學科優勢培養學生探究、發現和創新能力。這一課題值得我們每位美術教育工作者思考、探索。因為美術教育被公認為是培養創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學科之一,是培養學生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徑。如何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
一、注重學生藝術觀念的培養
"觀念"一詞在《辭海》中是這樣解釋的:看法、思想、思維活動的結果。
由此可見,藝術觀念就是指通過思維,形成對藝術的一種看法或觀點。首先要使學生知道,藝術的價值在於發現和創造。二十世紀以來,隨著藝術觀念的大大拓展,世界上許多藝術家不再囿於技巧和模仿現實,而在藝術觀念、藝術表現手段、藝術語言等各個領域中探索創造。這些正是我們美術教育中應該汲取的。因此,教師要讓學生了解藝術中最有價值的東西不在於技巧和內容,而在於不斷的發現和創新。如果用這種藝術觀念來引導和啟發學生,而不是用傳統的技巧和方法束縛學生,那麼學生的創造力就是逐步的迸發出來。其次要使學生知道,藝術的價值重在表現,同時要讓學生知道,模仿再現客觀對象,這僅僅是美術表現的一種形式。如果突破這種傳統藝術觀,我們會發現其實美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除表現寫實的(具象)以外,還可以表現非寫實的(抽象),除了可以表現現實生活還可以表現人的主觀情感和內心世界。在材料的運用方面除傳統的紙、泥等以外,還可以利用生活中廢棄材料,如瓶、罐、盒、鐵絲、線、繩、泡沫板、塑料板等等,隨著當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利用現代媒體也可以進行藝術創作,因此更加拓寬了藝術的表現形式。在美術教學中,應更看中藝術創作過程及過程中自己得到的感受和體驗。第三要使學生知道,藝術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傳統觀念認為藝術作品是由藝術家創造的。而現代藝術觀念認為,藝術的價值就在於不斷地發現和創造,普通人與藝術家之間沒有一道天然鴻溝,人人都可以成為藝術家。因此在我們美術教育中,要樹立學生自信心,要讓學生通過藝術教育了解社會現實,關注現代生活,鼓勵學生終身參與藝術活動以及享受藝術。
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應該做到:
①在教學中,應培養學生重視美術語言的學習,探索色彩、線條塊面、構圖等形式因素,強調純視覺性和形式感。
②運用形象思維的基本方法,如直覺想像、聯想、類比與概括、分解與組合,進行藝術加工和創造,探索表現技巧和個性風格,也可以用抽象思維的基本方法,如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歸納、演繹等研究藝術作品和藝術現象。
二、注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
獨立思考是有所發現有所突破有所創造的前提,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談不到創造,可以說沒有獨立思考,社會不能進步,科學不能發展。
在傳統的美術教學活動中,往往忽視了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學生是根據老師的教學要求機械模仿,被動接受,學生基本沒有自己的獨立思考、獨立想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就發揮不出來。因此在本次課改中也強調了變學生"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讓學生在用"形、色、材料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感的過程中,能夠獨立思考,不斷錘煉自己的構思,探索表現的方法"。這種融思考與創造力一體的探索行為對提高創新精神、創造能力是十分有益的。那麼,在教學活動中怎樣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呢?
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做到:
①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教師不應把所有的問題答案和想法都告訴學生,而應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認識事物,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發現問題,進行實驗和實踐,促使學生主動地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夠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②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美術是一種個體性精神勞動,它具有鮮明的獨特個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盡量讓學生多動手多實踐,在實踐中激發學生思考,促使他們發現問題,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習慣。由於每個人的秉性不同,興趣愛好不同,受的教育不同,在美術方面確實存在很大差異,但作為教師,一定要看到每個學生的長處,促使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展,要善於引導學生多角度地思考問題,並能抓住學生智慧的火花,創新的萌芽,鼓勵學生獨立地解決問題。
三、注重學生探究發現能力的培養
探究發現的目的是為了創新,沒有探究也就沒有問題。因此要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問題意識。教育學者袁振國先生曾說:"有問題雖然不一定有創造,但沒有問題一定沒有創造。"發現問題,能提出問題可以說是創新意識創造能力的基礎。在我們的教學生涯中也都會有這樣的體會,當學生有了疑問,才會去進行探究,才會有所發現有所創造。反思我們傳統美術教育,更多的是關注學生技能的培養,而不需要學生提出問題,尤其是當學生提出一些古怪的問題時往往會遭教師的不滿或訓斥。有的國家的美術教育非常注重在問題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如英國的課程標准中就要求學生通過熟練地使用各種材料、過程和技術,依次引起反應,試驗並用來解決各種問題,綜合各種觀察、觀念、情感和意圖,設計與製作各種美術作品。
本次新課改提倡"研究性學習"就是要求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地發現問題,探究問題,並獲得結論的一種學習方式。因此美術教師應改變以往單純傳授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方法,而應在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注重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勇敢地提出問題,使學生的聰明才智有充分發揮的機會,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與好奇心以及獨特的想法。
四、注重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教師在美術教學中,應著重引導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形成,要求學生克服思維定勢,不受習慣的,傳統的思路、方式、方法和原有知識的束縛和影響,充分發揮想像力,從不同角度不同途徑去思考問題的答案。這就要求教師要選擇有利於激發學生求知慾,觸動學生好奇心,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教學內容。培根說:"好奇是知識的萌芽",因此教學內容應力求構思新穎,趣味性強,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利於培養和保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信心,運用科學合理及有趣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讓他們主動的學習,激發他們對美好事物的表現慾望和創作的沖動。人們常說:"興趣是成功的一半,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方法和手段應是豐富生動多樣的,教師要改革傳統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的單一化狀態,利用豐富多彩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強調學習內容的啟發性與趣味性,以適應新課改發展的要求。新課改的精神內涵,突破了美術教學原有的美術技能的培養,而是更重視學生良好綜合素質的發展,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學生個性品質的完善,學生知識的遷移。所以學生課業的布置要具有靈活性,給學生以充分發揮想像的空間。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化的源泉。"科學如此,美術活動更需要想像,離開了想像就無法進行藝術構思。從世界美術史來看,傑出的藝術家,大都是充滿想像力的,尤其是二十世紀以來的一些藝術大師,如畢加索、達利、米羅、亨利、摩爾等,在他們的作品中,都顯露出驚人的創造力和想像力。若使每個學生畫出一樣的畫或呈現同樣的風格則是創造的大忌,應鼓勵學生敢於做不合邏輯的想像,大膽地設想,有意識地促使學生從多方式、多角度地思維操作,允許學生自由表現技法、愉悅地表達自己的感受,而不受程式的約束,發揮創造思維,進而發展他們的創造能力。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還必須針對學生不同的個性,不同的創造思維,因人而異,因勢利導,充分挖掘學生內在的潛能,善於發現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使其形成寶貴的藝術個性和創造素養。
五、注重建構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
評價的科學合理是促使學生創新能力表達的前提和保證,可以促進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促使學生迸發出更多智慧的火花。著名動畫大師沃爾特??迪斯尼小時候的經歷值得我們借鑒,在小學時,他曾把老師留的作業"盆花"的花朵畫成人臉,葉子畫成手,這神奇的想像,非但沒有得到稱贊,反而受到老師的一頓毒打,差一點讓這位藝術家早年夭折。評價要鼓勵探索與創新,杜絕平淡與重復,重視個性的培養評價應使不同先天素質,不同智力水平和個性特點的學生通過美術活動都得到發展,並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成功帶來的喜悅和自豪,使學生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和自覺性,促使學生全面發展,應取消只用一個標准,一個答案,只求共性,忽視個性的評價方法,以避免學生只追求作業表面效果,無創新意識和見解的平庸之作,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羅恩菲德曾說過,"在藝術教育里,藝術只是一種達到目標的方法,而不是一個目標。藝術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創造的過程中,變得更富於創造力,並將之應用於生活和職業,那麼藝術教育的一項重要目標就已達到"。而我們的新課改也正體現了這樣的理念,培養學生的美術創新、創造能力的目的是培養全面發展和優良個性品質高素質人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是擺在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面前艱巨而又具有深遠意義的目標。
『陸』 版畫課堂教學的亮點是什麼
渝西畫派正式提名是在2006年,這時國家的西部大開發戰略剛好才到第一個階段。我國的 西部大開發總體規劃可按50年劃分為三個階段:1、奠定基礎階段:從2001年到2010年,重點是調整結構,搞好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科技教育等基礎建設,建立和完善市場體制,培育特色產業增長點,使西部地區投資環境初步改善,生態和環境惡化得到初步遏制,經濟運行步入良性循環,增長速度達到全國平均增長水平; 2、加速發展階段:從2010年到2030年,在前段基礎設施改善、結構戰略性調整和制度建設成就的基礎上,進入西部開發的沖刺階段,鞏固提高基礎,培育特色產業,實施經濟產業化、市場化、生態化和專業區域布局的全面升級,實現經濟增長的躍進; 3、全面推進現代化階段:從2031年到2050年,在一部分率先發展地區增強實力,融入國內國際現代化經濟體系自我發展的基礎上,著力加快邊遠山區、落後農牧區開發,普遍提高西部人民的生產、生活水平,全面縮小差距。「十五」計劃時期,實施西部大開發的重點任務是: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鞏固農業基礎地位,調整工業結構,發展特色旅遊業;發展科技教育和文化衛生事業;特別是要做好少數民族地區、革命老區、邊疆地區和特困地區的扶貧工作,從根本上改善這些地區的生產和生活條件,要集中有限力量,精心規劃,組織建設一些關系西部發展全局的標志性工程。力爭用5到10年時間,使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確保西部開發有一個良好的開局。
今年是2012年,渝西畫派正處在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第二個階段,如何將渝西畫派經濟化、產業化?這無疑對渝西畫派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不過現在離2030年還有18年的時間 ,恰好是一個孩子從出生到成年的時間。在過去的6年時間里,渝西畫派取得了很多優秀的成果,這無疑是令人欣慰的。但是其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阻礙著它的成長,以下便是其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幾個問題,希望真正關心渝西畫派成長的藝術家們能夠重視起來。
問題一:流動的主力軍
為什麼說是流動的主力軍呢?渝西畫派的成員有:美術學院的教師和學生、地方畫院、美術協會的專職畫家、中小學美術教師、文聯及文化宣傳部門的幹部職工等。其中美術學院的教師和學生就是渝西畫派的主力軍,大部分參展和發表的作品都來源於這部分人。但是在美術學院教版畫課的老師少之又少,一個老師要帶好幾個年級,連國畫班的教師都比版畫班的多得多,所以希望就落到了學生肩上。學生的肩上的包袱是很多的,面對社會對大學生社會實踐經驗的要求,學生無法平衡學習與實踐兩者之間的關系給他們帶來了很大的焦慮。當大學四年一結束,學生們都各自奔前途去了。就我所知道的以前幾個渝西畫派的成員,雖身處自己的教育崗位,但有多少人還記得自己是渝西畫派的一員?又有多少人以自己是渝西畫派中的一員為驕傲?這就像我們在搭建房子一樣,打好了很多個地基,可房子就是修建不起來。
問題二:渝西畫派並非一個群體
2008年5月,張詠清教授在自己的一篇名為《「渝西畫派」的成因、現狀及未來發展的思考》文章中對渝西畫派的發展做了展望:「流派和群體藝術,無疑是當代中國美術事業發展不可替代的時代藝術生力軍。在此情況下,「渝西畫派」必將成為中國版畫界乃至中國美術界帶來新的氣息,新的希望,新的景象。」這個設想與西部大開發的第二個階段很是貼切。為什麼說渝西畫派並非一個群體?群體是相對於個體而言的,但不是任何幾個人就能構成群體。群體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為了達到共同的目標,以一定的方式聯系在一起進行活動的人群。但如今的渝西畫派成員中,真正想把完善版畫事業作為目標的有多少個?在這批渝西畫派的主力軍當中,有多少人會關心自己的作品是否能給渝西畫派帶來全新的面貌?還是說他們的創作僅僅只是為了能夠順利畢業?
我們看到的是渝西畫派中上層與下層之間缺少專業交流,很多活動就只有幾個人在策劃和關心。因為我沒有資格去參加渝西畫派作品研討會,所以對他們研討出來的結果不知情。當然,作品成敗的原因肯定是綜合的,倘若渝西畫派所有成員的利益與目標不統一起來,那麼創作就沒有活力,要想更深入的發展就很困難。
問題三:名人效應
版畫最大的特點在於其可復制性,同時這也是它的優點,是其它畫種不能與之相比的。同時刻畫的人手上的力要足,才能刻出強有力的線條。初學版畫的人難免要被傷著或是累著,不像其它畫種畫起來那麼輕松,這就使得很多人對此畫種沒有興趣。美術學院的專業是學生自選的,很多人都不知道該選什麼專業。選版畫的學生當中的很多人都是朝著老師——渝西畫派創始人兼美術學院院長的身份去的。且不說這些違背自己真正興趣的學生最終到底有沒有對版畫產生興趣,但是這種名人效應給學校的其它專業帶來了負面的影響。1、很多在其它專業的基礎課上表現得很優異的學生在選擇專業時被版畫班「搶」走了,這就使得其它專業課的老師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從而在教學上也失去了以往的積極性。2、渝西畫派雖然是我校的精品課程,但是在期末成績的時候與其它專業的分數相差太多,影響了其它專業學生的獎學金評定,同時也影響了他們對其它基礎課程的積極性。這種不公平的競爭最終將會給渝西畫派的聲譽帶來負面的影響,而且也誤導了部分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業。
問題四:脫離生活
渝西畫派作為版畫當中的一個派別,有其自己的地域特色,那就是巴蜀地區的風土人情、農田溝壑。如果沒有那份對巴渝文化質朴的熱愛,優秀的作品就談不上。也許創作素材可以從包羅萬象的網路中找,但是那種對文化氣息的氛圍是很難感受到的。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如果連生活都感受不到,又如何創作出比生活更高的作品出來呢?渝西畫派當中真正深入到巴渝文化當中的人很少,寫生的人也很少,這與課程的安排有部分的關系。
渝西畫派作為美術界的一股新生力量,有著一群年輕且朝氣蓬勃的團隊,如果師弟師妹們喜歡藝術、喜歡巴渝文化並且今後願意留在這里發展,不妨試著去了解渝西畫派。
最後提醒各位的是:藝術是有生命的,它需要有人去傾聽,熱愛它的人只有與它流著同樣的血、完全把自己的心思都投入到裡面才會感受到它的美,才會有所回報。
『柒』 學習漏印版畫 對學生有什麼幫助
版畫是繪畫專業學生的限定選修課程之一,也是繪畫專業之中的四大傳統支柱回課程答之一 (即:版畫、國畫、油畫、雕塑 )。版畫課程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課堂講授:欣賞國內、國際著名版畫家的代表作品,講解版畫的起源,中國版畫的歷史,外國版畫的歷史,介紹版畫的種類,版畫因版材的不同而各自區別,分為;銅版、石版、絲網版、木版。版畫的特點是它同印刷術有著直接的關系,每一種版畫都是通過製作畫面的各種技法來實現。版畫的基礎課程包括黑白畫練習,黑白木刻技法練習等等。
版畫教學同其他類型的專業教學有很大的差別,因為首先版畫與製作工藝相關,它不僅僅是靠手繪完成一幅畫面,版畫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製版與印刷才能完成一幅作品,版畫根據不同的種類需要不同類型的專業工作室,如:銅版工作室、絲網版工作室等等。學生在進行課堂作業練習時需要在工作室中操作各種版畫設備才能完成作業。
版畫教學即注重課堂講授,也注重實踐教學,教師必須親自操作機器給學生進行示範演示,講解版畫的製作原理,油墨的調制,腐蝕葯水的配製,以及與製版相關的一切事項。讓學生不但在理論上對版畫藝術的特點有所了解,而且在動手能力上達到熟練的程度,能獨立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堂作業。
『捌』 如何利用版畫教學提示學生的核心素養
教師不復是先知先覺者,也不是知制識的源泉,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促進者。不能僅僅把教師定位在「知識的佔有者」、「文化知識的傳遞者」上,教師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僅是專業知識,也包括教學藝術和手段。「傳道、授業、解惑」的傳統界定和「一桶水」的比喻已不符合今天的現實。
『玖』 小學美術課堂如何進行版畫教學
根據版種的不同點線面起的作用也不同。 點:銅版畫中的點,特別是美柔丁技法中回營造的點多答半用來表現物體的暗面,營造一種厚重的體積感,或者是製造一些肌理效果。木版畫的點多是通過刀法的運用來表現,有大,小,方,圓,三角,長,短等等各種點...(火星人)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