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探究性學習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浪潮中 ,自主學習已經成為現代教學方法中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一份研究報告--《教育--財富蘊藏其中》中指出:教育應為人一生的幸福作好准備,未來教育的四大支柱是通過教育使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應 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長期以來, 傳道、授業、解惑 ,這六個字影響、指導著千百年來的為人師者。然而, 傳 、 授 、 解 的主體都是 師 ,如此一來,很多人自然而然地把老師當成了課堂教學的主體,一切都由老師唱主角,課堂成了老師表演的地方,這種 填鴨式 的課堂顯然束縛了學生自主探索的翅膀, 天下沒有兩張完全相同的樹葉 ,更何況是活生生的來自不同家庭、具備不同資質、擁有不同學習基礎的學生們呢?因而,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給學生以自由翱翔的廣闊天地,成了時代的呼喚。如何讓學生主動地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探求知識的寶藏呢?
一、創設情境,誘發自主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人對事物約一種嚮往或積極探索追求的心理傾向。學習興趣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發生的,它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在動力,正如孔子所說: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 因此,教學中要合理創設帶有因素的問題情境,把問題蘊藏在情境之中,以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誘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
例如,教學 比例尺 時,我們創設了 學生出題考老師 的教學情境,教師說: 現在我們考試好不好? 學生一聽:很奇怪,正當學生疑惑之時,教師說: 今天改變過去的考試方法,由你們出題考老師,願意嗎? 學生聽後很感興趣。教師說: 這里有一幅地圖,你們用直尺任意量出兩地的距離,我都能很快地告訴你們這兩地之間的實際距離,相信嗎? 於是學生紛紛上台度量、 報數、教師都一個接一個地回答對應的實際距離。學生這時更感到奇怪,都說: 老師您快告訴我們吧,您是怎樣算的? 教師說: 其實呀,有一位好朋友在暗中幫助老師,你們知道它是誰嗎?想認識它嗎? 於是引出所要學習的內容 比例尺 。
問題情境不僅新課導入時需要創設,而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也需要不斷地創設,這樣才能不斷地誘發和保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始終主動參與教學活動。
1、應用型問題情境--建模式探究學習
從社會熱點、市場內經濟、環境保護、政策法規等社會和自然想像中獲取材料,創設應用型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建模式探究學習,改變應用題教學脫離時代、脫離實際、脫離學生生活的現狀,改變一例一題一練的重技能訓練的現狀,培養學生抽象、概括、建模能力。
2、試誤型問題情境一一反思式探究學習
學生在理解、應用教學知識和方法的過程中,常因各種原因犯一些似是而非的錯誤,從中選擇素材,可創試誤型問題情境,藉此為學生嘗試錯誤提供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進行反思錯誤的原因,提出批駁型問題,加深對知識、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對錯誤的認識和警戒,培養思維的批判性和嚴謹性。
3、思維策略型問題情境--求異式探究學習。
以思維策略多樣、解題方法典型、解題過程能體現某種完整的思想方法或思維方式的問題作素材,可創設思維策略型問題情境。當學生為獲得某種解法思維受阻時,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進行辨證分析,進行求異探究學習。一般表現為一題多解和一法多用,這種情境創設適宜於練習課與復習課。例如, 雞兔同籠"問題,學生用假設法、方程法、枚舉法、砍腳法等多種方法來解決,呈現出思維百花齊放,為創新意識的培養搭建了平台。
4、認識沖突型情境--猜想式探究學習
以富有現實性、趣味性、挑戰性、且處於學生認知結構最近發展區的非常規性問題為素材,可創設認知沖突問題情境,使學生處於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 憤悱 狀態,引起認知沖突,產生認知失調,從而激起學生的探究慾望,採用各種策略解決問題,產生猜想式探究學習。這種問題情境適宜引起順應學習的新知教學。
5、鋪墊型問題情境--聯想式的探究學習
以學生認知結構范圍內約富有啟發性的常規問題或已知的教學事實為材料,可創設鋪墊型問題情境。這種問題情境可為學生的聯想探究提供有效的啟發和可靠的基礎,產生聯想式探究學習。學生往往從原問題出發,通過由淺入深、由此及彼、由正及反等不同方式、不同層次的聯想,變化發展出不同類型的新問題,從而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廣闔的思維空間,這對培養學生思維的開發性合情推理能力有重要作用
二、提供探究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學習是一個過程,探索性學習更應是一個充滿著觀察、實驗、模擬和推斷的過程。因此,教師作為這個過程的組織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更應為學生的探究活動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如在小組學習中,我們應給小組中的每一位學生發表意見和思考的機會。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到自主探索的學習活動中,在教學中特別要強調 學生為主 的意識,不要讓探索學習過程匆匆而過。當孩子圍繞著任務要求正熱烈討論時,千萬不要因為教學計劃而中斷學生的學習過程。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時,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是重點也是難點,教師提供給學生一個平行四邊形、一把剪刀,引導學生想一想能不能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圖形,小組合作交流學習後發現沿著平行四邊形的任意一條高將它分成的兩個部分可以拼成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就是原平行四邊形的底,寬就是平行四邊形的高,由此推導出計算公式。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就是由學生親自參與的充滿豐富、生動的思維活動過程,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自己動手、動腦 做數學 ,聯系已學知識,用觀察、操作、比較等方法獲取新知識,不僅懂得了面積計算公式,還從中獲得了學習方法。
三、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提高自主探究的效率
肖伯納有段名言: 倘若他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你和我交換仍然各是一個蘋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而我們彼此交流這些思想,那麼我們每個人將有兩種思想。 他啟發我們應給學生提供發言討論交流思想的機會。小組合作學習,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是兒童非常喜歡的一種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能有效地改善學習環境,擴大參與面,提高自主探究的效率,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交往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削弱大課堂的長篇講解,加強小組研討學習,將班級、小組、個人、師生互相磋商等多種學習形式有機結合。使每個同學都可以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吸收營養,集大家的智慧於一身,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教學 長方形面積的計算 時,首先讓學生按小組進行動手操作,用12個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長方形, 由於是按小組進行學習的,學生很快就發現拼成的長方形有三種情況。接著讓學生分組討論,拼成的長方地將數學形的長和什麼有關系?寬和什麼有關系?面積和什麼有關系?有了前面的直觀操作,學生討論得比較認真,就連差生也覺得有話可說,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無所顧忌,暢所欲言,發現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和每排擺的長方形的個數有關系;拼成的長方形的寬和擺的排數有關系;拼成的長方形的面積和所擺正方形的個數有關系。最後讓學生小組討論,歸納概括出計算長方形的可以直接用長和寬相乘比較簡便。這樣有計劃地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彌補了教師一個人不能面向每個學生進行教學的不足,通過學生之間的互動,促進知識技能的互補,達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四、優化評價,保護自主探究的熱情
《數學課程標准》強調: 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關注學習結果,又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既關注學生的學習水平,又關注他們在數學實踐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 傳統的評價重結果而輕過程,以結果的正確與否作為評價的唯一標准。在教學中,教師對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評價不僅要看課堂內知識的掌握情況,還要關注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表現。如:思考時是否積極,小組討論時是否投入,能否傾聽別人的意見,有沒有冒險、獨特的精神等。有的學生上課思維積極,敢於打破常規,有的學生解法比較簡易等等,教師應結合這些情況,進行評價。同時,也要打破教師評價的單一形式,讓學生參與教學評價,把自評、組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使數學評價 為促進學生發展而評價 。只有這樣,學生在評價中才不斷進步,才能保護學生的探究熱情,樹立信心,真正使評價成為學生發展的 推動器 。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創設自主探究的情境氛圍,多給學生機會,多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激勵學生不斷積極自主探究、樂於發現問題、樂於解決問題,最終培養學生樂於學習
⑵ 怎樣做好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中的
小學數學教學中採取探究式教學,有利於學生找到適合自身學習情況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學會和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這對於小學生的長遠發展意義重大。那麼,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該如何開展探究式教學,充分發揮它的教育功能呢?以下是筆者的幾點見解: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 孔子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其興趣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性。學習興趣是學生能夠認真學習的重要因素,是學生主動觀察、反復思考探索事物的內在動力,對學生認真學習有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只有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才能使學生具有發現問題並積極探求的心理取向,將自己對數學的探究內化為一種需要,一種樂趣和一種強的內驅力。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若想要如實的貫徹好探究式教學,那麼教師就應從學生的探究興趣入手,充分利用小學生好奇、好勝的心理,根據教材的具體內容以及學生思維發展階段的特點,積極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案例把學生引入一個與教學目標相關的情境中的過程。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中,會極大提高學習興趣,改變以往上課不專心、聽課缺乏興趣的現象,點燃學生的「發現」之火、「研究」之火、「探索」之火,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需要,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苦學」為「樂學」,提高教學效率。
二、教給學生探究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
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並不只是單純地把知識言傳給學生,而是要讓學生親身去感悟體驗數學知識,並有意識地去探索問題的整過程。因此,在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的我們,在激發學生探究興趣的同時,教師還應如實的發揮好課程改革指導的引導者、參與者和組織者的作用,積極地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教給學生探究學習的技巧和方式,引導學生高效的自主探究學習,使探究式教學真正的落在實處,發揮其應有的教育意義。為此,在教學中,教師在探究前應為學生提供學習素材,點撥、啟發、引導和促進學生對問題進行積極嘗試自學,使學生獲得經歷學習過程、自主探究規律的機會,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整個學習活動中來。教師在組織探究活動中應依據教學內容的重、難點,積極的在學生的探究中給學生滲透探究的一般方法:①操作�D發現�D應用。②猜想�D驗證。③觀察�D歸納�D反思。④類比�D聯想等等。使學生掌握好基本的探究技巧,為學生的有效探究提供保障,促使教學效率不斷提高。
三、營造探究氛圍,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學習
肖伯納曾說過:「倘若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你和我交換仍然各是一個蘋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而我們彼此交流這些思想,那麼我們每個人將有兩種思想。」學習應是一個不斷交流探討的過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實施探究式教學,除了引導學生學會自主探究學習之外,教師還應積極地引導學生合作交流探究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創造機會,讓學生在合作中探索知識,獲得知識。建立平等、民主、友愛的師生關系,創設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是學生合作交流探究的前提條件。這就要求教師要開放教學環境,優化師生關系,將課堂還給學生,將自主還給學生,激發學生合作學習數學,集體去研究數學,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索,發表獨立見解,敢於與教師爭論,與同伴爭論,營造一種積極、向上、自然、和諧的探究氛圍。例如:在課堂教學中,針對不同問題,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讓學生自己利用模型和自己所知道的例子和知識,自主對問題進行分析、探討、解決。並且讓學生自己聯系生活,對問題進行深究,尋找問題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發現問題規律。同時老師在一旁傾聽,對學生的理解進行評價、指點、和糾正錯誤,更好幫助學生理解和解決問題。這樣,通過學生的合作交流探究學習,學生在合作過程中有效的產生了思維碰撞,達到了培養發展學生探索性學習的效果,同時,在學生的合作的過程中,也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對學生的後繼發展意義重大。
四、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應遵循的幾個原則
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作為一種有目的、講過程的教學形式,為了能給學生最好的引導,那麼,它就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原則基礎上在去開展教學。對於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來說,教學中,教師要如實的遵循好以下幾個原則:①貼近生活性原則: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體現了數學,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要充分的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②時間保障性原則:盡量給學生多一些探究的機會,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份活動的空間,多一些成功的喜悅。③方法指導性原則:進行適時的方法指導,讓學生掌握探究方法,不能成為一種放羊式。④民主和諧性原則:新型的師生關系,即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這種師生關系是開展教學活動和提高教學質量的必要保障,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和學生搞好關系,爭做學生敬愛的好老師。教學中,只有教師認真的遵循好以上幾個原則,並切實的實施好教學環節,我們的教學質量才會逐步提高。
總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採取探究式的教學模式,既是學生學習的需要,也是教師教學的需要,更是國家培養創新、實踐型人才的需要。作為教師的我們,應積極的在教學過程中總結,不斷探究完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探究式教學的重要意義,促使學生不斷進步。
⑶ 小學數學探究教學的基本步驟
小學數學基本教學模式
一、計算題教學模式
1.建立遷移的心向,打下遷移基礎
教師應從本節內容出發,指導學生建立相應的知識准備與心理准備。小學計算題課型的教學中知識准備有兩種: ①口算:根據課題的內容,教師准備形式多樣的口算訓練 可採取搶答、自答、互答,可全班進行,也可小組或個人進行,但應注意全面,讓所有的學生都積極參與。 ②提問與本節內容相關的定義,規律,計演算法則 心理准備,就是明確地告訴學生要用准備的知識來解決新問題,給學生鼓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知識的順利遷移打下基礎。
2.利用遷移規律,總結計演算法則
①指導發現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正遷移的形成。首先取決於知識間的共同因素,因此,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啟發學生抓住新舊知識的相同點,把學生的思維引到新舊知識的聯結點上。②抓住新舊知識的本質進行比較,區別。當學生找出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後,教師應將兩者放在一起,引導學生對此分析,抓住本質進行區別,防止負遷移的發生。 ③計演算法則的概括 這是一個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過程,由教師引導,啟發學生踴躍說出計算規律,一個人說不完整,其他同學補充,教師在這個基礎上歸納,總結出正確的計演算法則。
3.嘗試計演算法則,加深知識理解。
授課之後,教師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精心設計多種形式的習題,讓學生嘗試計演算法則的運用,通過練習,發現錯誤,教師及時指導,矯正補缺。 4.鞏固計演算法則,教師評估小結
緊扣教學內容,教師把難易適中的習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同時准備難度較大的思考題給掌握較快的學生做。通過集體批改,對普遍性錯誤及時矯正講評提出要求。
二、應用題教學模式
小學數學應用題課堂教學模式程序一般為「復習導入,理解新知,練習鞏固,檢測反饋,矯正總結。」 ①復習導入 這是教學的起始環節,教師可針對學習新知識所需要的關鍵性舊知識,重點技能技巧,組織學生學習,為學習新知掃清障礙,創設情境,把學生能動推到新舊知識的聯系點上。促進知識的正向遷移。 ②理解新知 這一環節,按理解題意,分析數量關系,列式計算,驗算與答案四個步驟進行。 a.理解題意 要教會學生讀題:一讀明白事理。讓學生知道題目中說了一件什麼事,並引導學生找出題目中的已知量和所求問題。二讀復述題意,要求學生能說出題目大意,把注意力集中到數量關繫上,為分析數量關系做好准備。 b.分析數量關系 在分析數量關系時,由於思維過程不同,可分為綜合法和分析法,前者由條件推向問題,即「由因導果」,後者由問題推向條件,即「由果索因」,對於內容簡單,數量關系直接的應用題、通常用綜合法分析。對數量關系復雜的應用題,通常用分析法分析。當然,在很多的情況下,對復合應用題的分析採取「分析法、綜合法」並用的方法,教學時要通過分析找出已知數和未知數之間的相依關系,確定運算的先後順序。 c.列式計算 在明確數量關系的基礎上,根據四則運算概念判斷出每一步的計算方法,列成算式。選擇演算法,確立算式是解應用題最重要的最關鍵的步驟。因此,教師應特別注意抓住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的基本訓練,要靈活運用多種方法分析解法,並且尋找思維過程簡捷,運用簡便的方法。 d.驗算與答案 驗算方法,一種是根據題意,對算式的意義和計算過程進行全面復查。另一種方法是把計算出的得數當作條件,把一個條件當作問題,改編成一道新應用題,解答後看計算出的結果是否與原來數量相符,在確保整個列式和計算過程全部正確的情況下寫出合理的答案。 ③練習鞏固 授課之後,再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設計多層次、多角度、多形式的習題讓學生練習,設計的習題要具有啟發性和趣味性。 ④檢測反饋 問題的擬定,要緊扣本節教材要求,難度適宜,不超教材,注意覆蓋面,同時要為學習較好的學生准備具有一定難度的思考題,體現因材施教。 ⑤矯正總結 矯正採用多種方法。一是以小組為單位組織學生評定,互教互學,培養學生自我評價的能力;二是教師講評,針對重點問題和帶有共性的問題;三是對個別學生出問題進行面對面的指導,總之,要及時矯正補缺,達到「當堂清」。
三、「概念」教學模式
基本程序: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概念的鞏固——概念的發展 1.概念的引入 主要採取以下幾種方法 ①從實際引入概念,即從小學生比較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入概念。 ②在舊概念的基礎上引入新概念。當新舊概念聯系十分緊密時,不需要從新概念的本義講起,而只需從學生已學過的與其有關聯的概念入手加以引申,指導得出新的概念。 ③通過計算引入新概念
2.概念的形式 在概念引入的基礎上要以足量的感性材料為依據,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邏輯思維活動,把握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從而形成概念。 ①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作為形成概念的物質基礎 ②引導學生加以抽象概括找出全體材料共同的本質屬性 ③要提示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3.概念的鞏固 教學概念一旦形成,就要注意在實踐中的應用,即鞏固、概念的應用,是從抽象到具體的過程。 ①在應用中鞏固概念 教師要精心設計練習,引導學生鞏固概念。 練習的類型有:a.應用新概念的練習 b.關鍵問題重點練 c.對此練習 d.判斷性練習 e.改錯練習 ②以新帶舊,體現練習的綜合性 注意既藉助綜合性練習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可引導學習、復習、鞏固舊概念。
4.概念的發展 學生掌握某一概念後,並不等於概念教學的結束,要用發展的眼光教概念。 ①不失時機地擴展延伸概念的含義,一個概念總是嵌在一些概念的群體之中,它們之間有縱橫交錯的內在聯系,必須提示清楚。 ②在一定階段形成一定的認識,抽象概念不要超越教材要求,否則會超越學生的承受能力。
四、定律(性質)教學模式
1.引導觀察 一切知覺都有選擇性,學生觀察事物的選擇性受到教師提出的觀察任務的制約。學生要在觀察前就明確觀察任務,這樣學生在觀察時,注意力就會高度集中,觀察事物就會獲得比較完整、清晰的表象。便於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徵。
2.比較分析 通過練習觀察,學生已獲得較為清晰的表象,然後進一步提高要求,先按具體的數說式子,再用簡練的話說出定律(性質)這既是一個理解教學關系的過程,也是一個訓練概括的過程,兩個過程互相促進。 3.歸納概括 通過上述比較分析,再有前面觀察的感知作基礎,學生對例題稍加比較分析,既可概括出定律(性質),收到點石成金,水到渠成的效果。
4.鞏固練習 ①基本練習 學生通過對例題的觀察比較,掌握定律(性質),然後趁熱打鐵,再針對定律(性質)設計一些基本練習,綜合練習等進一步鞏固,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形成技能技巧。 ②變式練習 學生通過基本練習和綜合練習的訓練,掌握了定律(性質) 要在此基礎上適當增加一些變式練習,讓學生靈活掌握定律(性質)的規律,說出運算的依據,從而達到舉一反三,觸類變通的教學效果。
5.檢測矯正 ①緊扣教材,擬定難易適度,突出重點和難點的檢測題進行與測驗,以小組為單位集體評卷。 ②教師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矯正和課堂總結。
五、幾何求積計算教學模式
首先交待目標,培養情感,檢查學具,板書課題,然後按六步進行授課。 1.直觀認識,形成表象。 直觀認識一般指實物直觀,圖像和模型直觀,形象化語言直觀三種。在教學中要注重讓學生動手操作,親自動手摸一摸,教一教,擺一擺,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畫一畫,做一做等等。讓學生的眼、腦、手、耳多種感管,積極參與,使學生帶著好奇和興趣形成一定的感性認識。
2.識圖作圖,掌握本質 圖解是直觀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具體與抽象橋梁,同時也要求積計算的基礎前提,因此,要求學生學會識圖,作圖,或根據圖形敘述相應題意進而掌握不同形體的本質屬性,並能達到圖物對號之要求,為看圖計算打下良好的基礎。
3.推導公式,解答例題 要使學生對公式掌握好,記憶牢,運用准,就要讓學生親自動腦、動口、動手、積極參與公式的推導並廣泛敘說公式的由來,教師給予適當的點撥,強調重點,使學生真正弄懂各形體之間的內在聯系與區別,在此基礎上再運用公式解答例題,得心應手,接著進一步看書鞏固或提出疑問。
4.練習鞏固,分別指導 當堂練習內容應緊扣例題知識點,注意形式多樣,要有梯度,富有思考性和趣味性。
5.考查測試,獨立完成當堂測試可以及時反饋學生掌握新知的達成度,以便有的放矢地跟蹤補缺。測試內容不超過教材,題量以中等學生能做完為宜,優等生增設思考題,差生也可只列式不計算,教師巡迴了解情況,學生獨立完成。
6.反饋矯正,評估總結。 教師公布答案,讓學生交換對批試卷,對個別有錯的同學教師當堂指導糾正。或自習課另外給予輔導。然後對本節知識掌握情況作一概括和總結給予鼓勵,提出希望與要求。
六、法則教學模式
1.定向思維 ①知識定向 教師根據所學法則,抓住法則之間的聯系,利用學生已有知識,編制復習題,為學習新知做好知識鋪墊。 ②思維定向 緊扣新知實質,給學生明確思考范圍,思維定向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 a.抓住新舊知識的聯結定向。 b.創設疑問定向 c.利用法則的遷移定向 ③目標定向:展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2.探究新知 ①提示課題:激發學生探討新知的慾望 ②研究算理 a.給學生提供足夠數量的素材,引導學生逐個加以分析研究。 b.在分析研究過程中,教師應主要抓住新舊知識的聯絡點,思維的轉折點,引導學生自己測算理。 c.概括法則 在分析研究完所有的素材並講完算理以後,應讓學生聯系實際計算來總結概括法則。 a.強化記憶 教師在學生語言概括完後,出示法則條文,強化學生記憶
3.形成技能 掌握計算的技能與技巧必須通過練習來實現,練習形式可採用如下幾種。 a.單式練習,以突破法則的重點為主。 b.模仿式練習:題目與例題相仿。 c.反例練習:出示錯題讓學生判斷、糾正、講理。 d.對比練習 把一些有聯系的法則進行對比,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 e.定時練習: 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一定量的習題
4.小結 對本節學習內容作概括總結,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作評價,對學生提出希望與要求。
⑷ 小學數學教學怎樣突破重難點的反思
向四十分鍾要質量,這句話體現出了人們對課堂教學效率的高度重視,的確,就學校而言,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關鍵.一個教師的教學效果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而課堂教學要完成認知目標,就需要解決好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這兩個常規問題.所以我們必須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已下是本人在閱讀教學中有效突破重難點的一點體會:一.直奔重點,輻射全文,整體升華.直奔重點,輻射全文這樣教學設計的有效性,主要是使學生有了讀書、思維的自由和空間,便於長文短教,中心突出,避免平推式和繁瑣的分析,更避免牽著學生,使之完全沒有了學習的自主性.在學生初讀課文,了解大意以後,引導學生直奔重點,明確主旨,牽一發而動全身.由整體感知出發,再聯繫上下文讀書.培養學生養成讀書時善於抓住重點詞句的良好習慣,掌握閱讀方法.如《匆匆》一文的教學,在學生從整體上了解了課文內容,並質疑問難以後,我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重點句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至於為了時間的流逝而滿臉是汗,滿眼是淚么?由這一個句子出發,輻射全文,聯繫上下文去讀書,去品味,正所謂一句引動全文.所以,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抓住重點,輻射全文,整體升華是變填鴨式,灌輸式,注入式為啟發式,探究式,發現式的有效的教學設計.二.多媒體教學有利於語文課堂教學中重難點的解決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語文教學需要更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更豐富的教學內容,或者說需要更豐富的學習資源.在傳統的的教學中,教師往往通過口授來反復說明闡述文章的重難點,但常常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而多媒體課件比語言更有說明力和真切感,它能化靜為動,化大為小,化難為易,化抽象為直觀,將事物很形象的表現出來.因此,運用恰當就可以輕而易舉地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優化教學過程,使課堂氣氛輕松愉快、生動活潑,從而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在《火燒雲》一課的教學中,如何讓學生體會火燒雲顏色、形狀變化的快、奇,感受大自然之美是本課的重難點.但是,學生在生活中並不能仔細地觀察,所以無從領略到火燒雲的神奇的美.那麼,如何突破這一重難點呢?我事先請美術老師畫出各種顏色的火燒雲,然後用電腦把二者合而為一,並製成動畫效果,讓學生在多次朗讀的基礎上通過電腦屏幕觀看火燒雲的顏色變化:由紅通通到金燦燦,到半紫半黃,再到半灰半百合色而其形狀也在悄悄變化著:開始像馬,接著變成了狗,狗又變成了獅子這樣,把呆板的課文內容變成了顏色絢麗、充滿童趣的動畫效果,使學生在朗讀欣賞之餘體會了火燒雲變化之快之美之神奇,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又如在《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中,對於課文所描繪的圓明園這一園林瑰寶、建築精華,學生較難體會,對於英、法聯軍毀滅圓明園的罪行,也難以理解和想像.如何解決這二方面的問題呢?教學時,我藉助圖片、錄音、影視等合而為一的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張開想像的翅膀,強化了學生對圓明園毀滅前所產生的一美一慘、一愛一恨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感情,從而突破了本課的難點.首先,借圖畫想像.我先出示畫好的由星星、月亮組成的彩色簡筆畫圖片,讓學生理解眾星拱月一詞,再出示圓明園平面圖,讓學生觀察,弄清圓明三園及周圍的分布,分清哪是月哪是星,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憑圖想像,以體會圓明園的宏偉壯觀.其次,借音樂想像.第三自然段具體寫了圓明園各處著名的景點,我讓學生在圖片欣賞之餘配樂朗讀,使學生邊聽邊看,隨著樂聲到了喧鬧的買賣街、泉水叮咚的山鄉村野、高大壯觀的西洋樓這使學生進一步領略了圓明園景觀的輝煌,心中又怎能不產生熱愛之情呢?最後,借影視想像.主要是讓學生看看侵略軍怎樣搶掠、毀壞這座藝術殿堂的電影片斷,加深對侵略者野蠻、強盜行徑的認識,內心升騰起無比的仇恨.這樣,可以化無聲為有聲,化無形為有形,化靜態為動態,使學生更具體形象地感知教材,顯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使學生的感情行到了升華.可見,教師在鑽研教材時只要准確把握信息技術與小語教學的契合點,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學重難點的突破就會變得順利.語文教學任重道遠,構建高效的語
⑸ 怎樣開展有效的小學數學教學探究活動
數學教學中如何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新課標中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學習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內涵豐富,有利於學生主動參與的多樣化的教學組織形式,通過有效地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在小組成員間形成綻放。它不但包容學習氛圍,使小組成員相互激勵,相互促進,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習的合作精神,更重要是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結合本月我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談幾點體會。 一、認真組織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課堂教學中的一種學習方式。它打破了傳統那種全體學生面向黑板,教師講學習聽的教學方式的束縛。而是由幾個學生圍坐在一起,面對面地合作學習交流、實踐、操作。通過長期教學實踐,我體會到這種學習方式不但符合小學生心理特點,而且對每位學習小組合作成員都有一定的督促作用,因此,學生願意接受,參與的積極性很高。但是,由於小學生年齡小,好動,自製能力較差,所以組織不好,課堂就會出現混亂,盲目隨從,對小組內的不同見解、觀點,根本無法提出真正意義上的贊同與反對,也無法做到吸取有效地成分修正自我觀點,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不但解決不了疑難,反而在無形中剝奪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機會,有悖於合作學習的真諦。因此,做好「組織」工作是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前提。我的做法是,先把班內的學生按性別、性格和學習情況以及課堂上的表現按每4—6個人分成一組,每組中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組長輪流當,每周一換,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和合作意識。小組長對小組成員活動進行組織和分工,發言時要有順序,盡量讓不愛講話的學生先說、多說,當一人發言時,要求其他成員必須認真傾聽,別人講完後,再發表自己的觀點,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我班的小組合作學習基本上能夠順利進行了。 二、明確要求 在每次小組活動之前,教師要明確提出本次活動的內容和目標,完成任務的方法等,讓學生知道小組合作要求任務之後,小組長進行合理分工,組織組員有序地開展討論、交流,動手操作,探究活動。這樣做避免了學生亂說話和小組合作學習的盲目性,充分體現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也使那些膽小怯弱,被動的學困生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充分體驗自身的價值。比如人教版課標教材四年級下冊教科書第15頁的第10題,要求根據出遊價格,怎樣合理購買旅遊票,去XX風景區一日游。我首先讓學生自己讀題目要求讀,在學生理解題意後,提出小組合作要求:每組選出一名學生做記錄,其他同學按要求,分別為旅行社人員設計最佳買票方案,並填寫好買票方案,然後在組內評價,看看每個人的設計是否符合題目要求,讓學生有目的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 三、優選內容 如何使小組合作學習不流於形式,真正起到促進學生發展的作用呢?我認為選擇合作活動的內容和確定討論的題目至關重要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一定要認真鑽研教材,把握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並深入了解學生的生活實際。比如,人教版課標教材四年級下冊,教學「四則運算」時,通過對幾個學生的板演進行評價後,在有了一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小組內討論:「在沒有括弧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時法應注意什麼?」這時小組每個成員都會有不同的角度進行探討交流,可以相互補充,讓學生自己總結歸納出四則運算的計演算法則。這是學生自覺獲得的知識,因此會記憶深刻。對於那些開放性的練習,在經過學生的獨立思考之後,再進行小組交流。再中學習面積單位後,測量學校籃球場面積時,我充分發揮了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讓每個小組自主確定要測量的面積大小,小組中有的同學記錄、測量、監督測量和匯報測量的長度。小組成員合作完成,讓學生感受到與人合作學習地樂趣。另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注意捕捉學生思維的撞擊點開展討論。如在人教版課標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學習「圓柱的表面積」時,在實際生活中,求圓柱形水桶所需鐵皮多少?要求這個問題,我讓學生在小組討論:「應該算幾個面?為什麼?」通過討論使學生真正理解在實際生活應用中有些問題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靈活的求出圓柱的表面積,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總結評價 每次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後,教師要及時進行總結評價。一方面是對小組的活動情況進行評價,主要從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態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等方面進行。另一方面,是對小組學習的情況進行總結,讓學生把小組討論的結果進行匯報,觀點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組的,把小組討論拓展為全班交流,允許學生互相質疑,讓學生在思考討探中,使學生思維得到充分發揮,目的是讓每個學生了解自己在小組活動中的表現。同時在組與組之間進行評比,看一看哪個小組的活動開展的最好,哪個小組的同學最積極主動,和諧,尤其更要多關注學困生是否積極地參與活動,讓組長多些機會給他們發言表現等。對表現好的小組與個人及時給予充分的肯定和生動有趣的獎勵,如頒發「小紅花、金蘋果、智慧星等」。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在促進學生間的情感交流,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必須精心設計、認真指導,並及時評價,不斷總結經驗。
⑹ 怎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探究式
小學數學素質教育的基本特徵就是將對知識的認識過程轉化為對問題的探究過程。小學數學探究式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如何開展有效的教學工作呢?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結合課堂教學實驗,總結經驗,筆者認為應當從以下幾個教學環節方面加以重視。
一、激趣引題,自學探究
激趣引題是指教師的課堂導入,自學探究是指教師提示後的學生活動。這一環節起著影響全局、輻射全課的作用,要求教師一堂課的開頭就像一塊無形的「磁鐵」,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兩分鍾,卻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情緒,形成良好的課堂氣氛。教師簡短的導入是為學生自學探究作鋪墊,學生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地進入自學探究階段,挖掘自身潛力,發揮其自主性,培養自主學習習慣和能力。學生自學探究是由學、思、疑、問四個相互聯系的學習要素組成的,學生在自學探究中,能把學、思、疑、問連結在一起,就會給自學增添無限的樂趣和動力。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往往來自於一個對於學習者來講充滿疑何和問題的情境。創設問題情境,對於問題情境中所隱含的「問題」,讓學生在學習實踐活動中自己去發現、去提出,更貼近其思維實際,更能引發其探究。發現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二、正確引導,獨立探究
所謂獨立探究,就是讓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開放地去探究、發現、再創造相關的數學知識。因為學生學習知識,應是主動建構的過程,而不應是被動接受的過程。教師無法代替學生自己的思考,更代替不了幾十個有差異的學生的思維。通過動手「做數學」,學生能親身體驗獲得知識的快樂。獨立探究的目的,不僅在於獲得數學知識,更在於讓學生在過程中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從而增強自主意識,培養探索精神和創造能力。例如,在教學《按比例分配的應用題》時,在引出要探究的問題後,筆者不急於規范學生的解題行為,而是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解題方法,最後學生得出了從不同思路出發的多種正確方法,充分體現了他們豐富的創造力。
三、學探結合,合作探究
學生自學探究是學中有探,探中有學,一般問題均可以在邊學邊探中自行解決,不理解或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可集中在這一階段解決。面對學生的疑問,教師不必過早解釋,只要綜合大家的提問,提出一兩個重點問題,組織學生合作探究即可。例如,在教學《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時,筆者讓每位學生課前准備好24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紙片,上課時要求小組內成員每人用這24張紙片拼成一個長方形,每人拼的都不相同,拼好後探究:這些圖形的長和寬各是多少厘米?這些圖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每個圖形的長、寬和面積之間有什麼關系?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合作交流,共同發現每個長方形的面積都等於長和寬的乘積,於是得出了准確的計算公式。
四、明理強化,實踐探究
這一環節既是對探究成績的鞏固,又是對探究效果的檢驗,其作用在於幫助學生學會方法。首先,教師要根據教材要求和學生合作探究情況,簡要歸納、概括討論所學知識的要點難點,畫龍點睛,給學生以清楚明白的交待。之後,要求學生運用自學和討論探究獲得的知識,學會舉一反三,解決類似或相關的問題。《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實驗稿)》重點強調,學生解決問題是一個探索的過程,不是一個簡單地用現成模式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在探索中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並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形成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對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和數學思維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這就要求我們設計的練習,不僅要有利於幫助學生鞏固、掌握知識,更要有利於學生數學的應用意識及實踐能力的培養。
五、激勵評價,引申探究
評價體驗,其主要目的在於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展。評價體驗的主要任務在於增強學生主動發展的動力,提高主動發展的能力。為此,筆者認為在課堂教學應重視以下兩點:一是對學生進行獨立探究、合作發現、實踐運用等學習活動中表現出的自主性、主動性、獨創性等主體精神和品質進行評價,使學生獲得主動探究獲取知識的情感體驗,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和動力;二是要引導學生對探究學習的活動過程進行反思,重點是提煉解決問題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有效策略,使學生對數學思想方法和學習策略有所體悟,並自覺地將思維指向這些方面,以提高解決問題、主動獲取新知的能力。
探究式課堂教學是否能取得實效,歸根到底是以學生是否參與、怎樣參與、參與多少來決定的,同時只有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才能改變課堂教學機械、沉悶的現狀,讓課堂充滿生機。所謂學生主動參與,即給學生自主探究的權利,不是要求學生按照教師預先設計好的一套去運行,而是每步探究先讓學生嘗試,把學生推到主動位置,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教學任務主要靠學生自己去完成。
⑺ 淺談怎樣解決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幾個問題
摘要:若想很好地實施素質教育,就必須從課堂教學入手,正確分析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研究解決問題的策略,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更好地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本文將從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兩個方面分析目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從更新教育觀念、明確教育目標,提高教師素質、改進教學方法兩個方面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關鍵詞:問題 策略 觀念 目標 教學方法
面對新的時代、新的學生、未來的需求,回顧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感到確實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著素質教育的實施,成為課程改革的瓶頸.若想很好地實施素質教育,就必須從課堂教學入手,正確分析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研究解決問題的策略,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更好地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本文將從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兩個方面分析目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從更新教育觀念、明確教育目標,提高教師素質、改進教學方法兩個方面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
一、存在的問題
1、 目標不明確
這一問題反映在課堂教學上教師只是在力求完成教材的任務,而不是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其表現為,教師占據了課堂的絕大部分時間,導致教學中的教師中心化.教師的說話、活動時間佔了課堂的一大半,為板書而板書、為演示而演示的現象屢見不鮮.反映在教師的態度上就是生硬急躁,為教學而教學.上起課來就忘了自己的行為態度對學生的教育作用.殊不知教師在行為規范方面對學生的影響要比所教的文化知識重要得多.教學中明顯地反映出是學生在幫助教師完成教學任務,而不是教師在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
教學目標不明確還表現在課堂教學中注重認知領域的目標而輕視情感領域的目標.只注重文化知識的教學而輕視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興趣、學習方法的培養等.這些雖然都是一些表面上的事且都是小事,但卻反映出教師的教育思想不是在實實在在地為學生服務.
2、 方法不得當
教學方法的改革是多年來教學改革的主要內容.在這方面雖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在教學實踐中仍然是以教材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而不是以學生為中心.反映在課堂教學模式上,是在研究教而不是在研究學.學習需要一種情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內化的過程.而現在的課堂教學明顯突出它的外化作用.本來學生的思維和語言有時是不完全同步的,想得好不一定能說得好,會算不等於會說.但本來要求學生在明白算理的基礎上能計算就可以了,可教師非要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說上.本來學生學會分析解答應用題就可以了,可放著時間不讓學生去解決實際問題,而是盯著幾道很抽象的應用題去練習說理.當然,訓練學生的說理能力的初衷是好的,但卻因此而影響了學生對數學內容的學習是得不償失的.特別是因此大大打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扼殺了他們的創造意識.要知道,大多數學生對數學厭學是從枯燥的沒完沒了的說理開始的.而學生說理的能力又是對問題的理解到一定程度之後才慢慢形成的.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是想出來的而不是說出來的.只有思維處於低級階段時才表現出必須要邊做邊說.只有達到有內容可說時才能很好地訓練學生說話的能力,才能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才能形成思維與語言發展的良性循環.
方法不當反映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上,就是完全由教師安排教學程序,教師為學生的學習做好一切准備,無須學生更多的思考.學生始終處於一種茫然被動的狀態,只為教師的教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體力勞動.比如,學習應用題時,教師不是讓學生面對新的問題想解決問題的辦法,而是先給學生准備好解決問題要用到的知識.學習三步計算的應用題時,先讓學生做兩步的和一步的應用題,再把它們合在一起就是所學的應用題了.學生解答新問題時根本就不用再去思考解答的方法,教師留給學生的只有繁難的計算.整節課學生不知道自己在干什麼,完全跟著老師的思路走.這種方法很普遍,根本不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好辦法.
面對以上問題,我們應該積極想辦法,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使課堂成為學生的天地,成為學生快樂成長的樂園,真正發揮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二.解決問題的策略
1、 更新教育觀念,明確教育目標
教育觀念是教師教學中的思想意識,它決定著教師的教育行為.當今時代,知識更新的速度加快,人們已經沒有辦法掌握所有的知識.學習的主要任務是學會適應社會、適應時代,學會終生學習、學會生存.每位數學教師應該明白自己的任務、明確自身的責任.在教學中,既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更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學習信心,受到思想品德教育.要把培養高素質的人才當己任,先育人後教書、邊教書邊育人.只有這樣,教師才會從培養人才的角度來上好每一節課.如果有了這種新的教育觀,就不會因為學生學不好而發脾氣;就不會因為追求形式的完美而設計課堂教學;就不會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為教師服務;就不會只是為了答好試卷而教學.數學課堂教學就會出現新的生機和活力,一個具有人文意識的數學課堂教學就會展現在我們面前.
2、 提高教師素質,改革教學方法
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著課程改革的成敗.教師的素質包括多方面的內容,其中與課堂教學改革密切相關的是教師的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因為教師工作性質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思想素質.教師的職業道德在一定意義上決定著教師的工作業績.雖然提倡教師考核評估的量化,但教師的工作成果有時也很難量化.隨著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這一特點越來越突出.在實行百分制時,量化學生的分數就可以評價教師的成果.可是隨著等級制的到來,這種本來能量化的東西也變得模糊了.這就要求教師用更好的心態、更高的境界來看待自己的工作.
數學教師的業務素質包括多個方面的內容,其中最主要是數學知識的深度、廣度和對小學數學教材的理解掌握程度.小學數學教師要想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必須從一定的高度來駕馭教材,才能深入淺出地進行教學,不至於出現和學生一個水平甚至跟不上學生的尷尬局面;也不至於出現總是在一些無足輕重的小問題上繞圈圈,而對那些關鍵問題卻一帶而過的情況,也只能從把握整個知識體系的高度來研究小學生的學習.
比如,小學數學教材中一些看似很簡單的習題,其實蘊涵著很深刻的道理.如果只是簡單一做了之,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但如果沒有高深的數學根底做支撐是很難解釋清楚的.如「抽屜原理」、「排列組合」、「奇偶性分析」、「數列求和」等.這些問題也只有真正把握其本質時才能給學生解釋得清楚.
數學教學中新信息的增加和教材中新內容的出現也對教師的業務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就要求我們數學教師必須時刻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存,走在學生的前列,才能搞好數學課堂教學.
⑻ 如何解決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常見疑難問題
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是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的熱;一、更新教學觀念,在教學中體現新課程的理念;教學設計一定要注重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把數學知;二、在教學中,教師要能較好地整合資源並創造性地運;教師要較好地理解教材的意圖,進行教學資源的整合,;三、在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就;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如何解決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常見疑難問題?
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是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的熱點難點。通過多年的摸索,我認為解決這些熱點難點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更新教學觀念,在教學中體現新課程的理念。
教學設計一定要注重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把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體現充分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需要數學的理念。並且教師在課堂上要有進行積極創新改革的精神,突破傳統教學,在教學中充分體現新課程理念。
二、在教學中,教師要能較好地整合資源並創造性地運用教材。
教師要較好地理解教材的意圖,進行教學資源的整合,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此外,還要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挖掘學生的生活經驗,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資源。
三、在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引導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
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引導學生應用不同的思路去探究與解決問題,並從中優化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注重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課堂上,教師要把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放在突出的位置,這是培養學生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培養學生數學能力的一個重要的突破口。在強化應用的過程中形成與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讓學生終身受益。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1)利用數學思維方法去思考問題。
(2)利用數學關系等。
(3)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感受數學價值。
五、注重對學生學習方式的引導。
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多樣化的方式去解決數學問題,如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小組合作等新課程提倡的學習方式。而且還注意到多種方式的有機結合和優化組合。在課堂教學中,沒有哪一種學習方式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每一種學習方式都有其他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要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實現以一種方式為主,多種方式為輔;或者多種方式優化組合。
六、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表現出良好的數學素養。
課堂上,教師要從學生的發言中,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夯實學生良好的數學素養功底。鼓勵學生多發言,學生的發言比老師的講解更加重要。這有賴於兩個方面,一是教師方面:教師要善於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求知慾;二是學生方面:學生的數學素養的全面發展,也進一步檢驗教師良好的教學效果。
不管怎樣 ,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是我們小學數學教師必須面對的實際問題。只有找准疑難問題的突破口,我們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教學。
⑼ 小學數學教學中怎樣怎樣開展探究,要注意哪些問題
一、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意義數學是一門比較嚴謹且相對比較枯燥的學科,而小學生正處於活躍的年紀,不能對這樣枯燥單一的數學科目產生興趣,從而大大地影響了學生的數學學習,以致嚴重地影響了後續學業的發展。因此,必須加強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真正使數學與生活相結合,能使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解答數學問題,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聯繫到生活,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保證學生的數學學習質量。另外,加強數學教學生活化,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能增進學生在生活中發現與數學有關的知識,大大鍛煉了學生的思考和邏輯思維能力。二、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1.培養學生的數學眼光利用先進的教學設備,在課堂上,為學生更直觀地展示生活中的數學。教學方式更加生活化,使教學課堂成為一個小型的生活場所,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對知識的掌握能力,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生活,解決問題。2.結合生活中的實際案例基礎階段,只有全面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為後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對於剛剛入學的小學生來說,能夠切實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是學習環節中最重要的環節。因此,對於小學生的數學學習來說,最有效的激發學習興趣的方式就是結合生活中的實際案例,比如在進行運算的過程中,可以結合生活,「五個蘋果,爸爸吃兩個,媽媽吃一個,還有幾個」等方式,能夠使學生更加容易地理解和掌握知識,能更好地解決問題。運用生動形象的方式,加深學生的印象,促進學生對數學問題的理解。3.不斷拓展教材的內容由於數學的特徵決定了數學教材的枯燥和單調,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的知識點,對教材進行豐富和拓展,引用生活中的事例或圖片,不拘於教材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保證教學效率的提高。4.加強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體會數學要加強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生活,不斷地培養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由於小學的數學相對比較簡單,也更加貼近生活,在生活中很容易就能解答教材中的數學問題,能更好地得到發展和進步。教師可以留下課堂作業,要求學生利用生活事例解決數學問題,真正讓學生在生活中進行探索和研究,真正使數學知識和生活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在生活中解決數學問題,體會數學原理。5.在課堂上創設生活情境在課堂上創設生活情境,能很大程度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理解能力。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模擬生活情境,比如讓學生都參與進來的情境練習。「有5個小朋友在一起玩耍,又來了2個小朋友,然後又走了3個小朋友,問有幾個小朋友。」這樣的問題,使學生真正參與進來,能更快地理解並掌握數學計算的方式,能更好地進行數學的課堂學習,使課堂真正生活化,更加保證了教師教學的質量。6.加強實際演練要真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加強對學生的引導,把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入到課堂上來,讓學生進行全面思考。因為是與生活有關的,因此,更能激發學生的思考熱情和積極性,在很大程度上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帶領學生真正參與到生活中去,如測量長度、算比例尺等問題,可以真正讓學生去實際操作,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切實的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是素質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結合生活中的實際,創設生活的情境進行教學,不斷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能用數學的眼光發現、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在教學中加強學生的生活實踐,使學生真正掌握和理解數學知識,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印象。只有不斷地發展,使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才能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更好地參與到數學的學習中去,為後續的學習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