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兩個基本依據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兩個基本依據是什麼?我覺得一個是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來設計,另一個依據教學目標來設計
㈡ 你所理解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是怎樣的
如何進行有效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liudong456 的工作室如何進行有效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Instructional Design,簡稱ID),亦稱教學系統設計,是面向教學系統、解決教學問題的
一種特殊的設計活動,是運用現代學習與教學心理學、傳播學、教學媒體論等相關的理論與技術,分析教
學中的問題和需要,設計解決方法,試行解決方法,評價試行結果並在評價基礎上改進設計的一個系統過
程。教學設計不僅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作為一門科學,它必須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學規律;作為
一門藝術,它需要融入設計者諸多的個人經驗,並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進行再創造,同時靈活、巧妙地
運用教學設計的方法與策略。那麼,如何進行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才能使其不但具備設計的一般性質,同
時還遵循教學的基本規律,讓其更加充分地體現教學設計者的教育智慧呢?
美國著名的教學設計研究專家馬傑(R.Mager)指出:教學設計依次由三個基本問題組成。首先是「我去
哪裡」,即教學目標的制訂;接著是「我如何去那裡」,包括學習者起始狀態的分析、教學內容的分析與
組織、教學方法與教學媒介的選擇;最後是「我怎麼判斷我已到達了那裡」,即教學的評價。教學設計是
由目標設計、達成目標的諸要素的分析與設計、教學效果的評價所構成的有機整體。所以,要進行有效的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必須圍繞以上三個基本問題展開。
一、確定恰當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既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也是預先設定的可能達到的結果。小學數學教學目標不僅包括知識和技
能方面的要求,也包括數學思考、解決問題以及學生對數學的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要求。對目標的不同理
解會形成不同的教學設計,從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課堂教學。例如,同樣的「確定位置」一課,由於兩位教
師確定了不同的教學目標,因而形成了兩種不同水平的教學設計。
一位教師對「確定位置」一課的教學目標是這樣確定的:「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並能在方格
紙上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基於這一目標,教師給每個學生發了一張寫有第幾列、第幾行的卡片
,讓學生手拿卡片到前邊站好,然後按照卡片上的要求找到相應的位置。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學生匯報
是怎樣找到位置的,最後達成了教學目標。從這節課的目標確定與教學過程設計來看,認知性教學目標是
主體,盡管教學設計質朴,也考慮了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與生活經驗,但卻造成了學生的單一認知發展,
而缺少良好的情感體驗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
另一位教師對「確定位置」一課的教學目標是這樣確定的:「使學生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確定
位置的方法,說出某一物體的位置;使學生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讓學生在具體情境
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自主發現和解決數學問題,並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在該目標的指導下,教師首先讓學生嘗試用最簡捷的數學方法描述班級中一名同學的位置,然後把同
學們各種不同的表示方法加以分類比較,在此基礎上得出不同的表示方法的共同特點──都是用「第3組
、第2個」描述這位同學在班級中的位置的。此時教師指出,其實這名同學的位置還可以用(3,2)來表
示,這種方法在數學中就叫「數對」。在師生共同研究了「數對」的讀寫方法之後,教師設計了一個游戲
活動──教師用手指一個學生,請這個學生用「數對」說出自己的位置,其他學生判斷正誤;教師說「數
對」,請坐在相應位置的學生起立,其他學生用手勢判斷對錯。最後教師還設計了一個有趣的砸蛋游戲,
把代表每個學生位置的「數對」輸入電腦,同學們隨機叫停,這位幸運的同學就到前邊,在正確用「數對
」說出想砸的金蛋或銀蛋在方格紙上的位置後就可以砸蛋了,砸中後,電腦上會出現一句祝福的話。通過
這樣的教學設計,不但使學生感受到用「數對」確定物體位置的簡捷性、唯一性,同時還體會到數學與生
活是密切聯系的。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既掌握了知識,又享受了成功,體驗了快樂。
通過對以上兩個教學設計的對比,我們真切地感受到,要確定恰當的教學目標就必須正確地處理好課程標
准、教材和學生水平三者之間的關系,同時關注認知、情感與動作技能等目標的不同層次。布盧姆以學習
者的外顯行為作為目標分類的基點,以行為的復雜程度作為劃分目標的依據,提出了認知領域教育目標的
六級分類──知識、領會、運用、分析、綜合、評價。克拉斯沃爾等人於1964年提出了情感教學目標分類
,並根據價值內化的程度將其分為五級:接受、注意,反應,價值化,價值觀的組織,價值或價值系統的
性格化。辛普森將動作技能依次分為知覺、定向、在指導下做出反應、機械化動作、復雜的外顯反應、適
應、創作。三位教育家的目標分類為我們確定教學目標提供了基本依據,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時,要
對這三個目標領域統籌加以考慮,並把較高水平的目標當做影響內容的主題和根本目的來看待,只有這樣
才能確定出恰當的教學目標。
二、合理分析與組織教學要素
(一) 分析學生情況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想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必須進行學情分析,應著重分析學習者的起始能力、
已經形成的背景知識和技能及學習者是怎樣進行思維的。
1.學習者起始能力的診斷
加涅對學習結果的分類及其關於學習條件的思想,為學習者起始能力的診斷提供了理論基礎及診斷的基本
思路。加涅將學習的結果分成了智慧技能、認知策略、言語信息、動作技能及態度五類。根據智慧技能學
習的不同復雜程度,他又在該范疇中分出若干個亞類,即辨別、概念、規則和高級規則(解決問題)。辨
別是概念學習的基礎,概念是規則學習的基礎,運用若干個簡單的規則是解決問題獲得高級規則的基礎。
如「三角形的面積」一課,學生需要通過實驗,自己總結與概括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並運用公式解決
簡單的實際問題。這一內容屬於規則學習的范疇,而規則學習的前提條件是獲得運用有關概念的能力。三
角形的面積=底×高÷2,這個公式中包括了「三角形」「面積」「等於」「底」「高」「乘」「除」七個
概念,如果這七個概念中的任何一個概念沒有掌握,規則學習都將無法進行。同時,學生必須掌握「剪」
「拼」「轉化」等策略,否則將不能自主地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因此,准確地診斷學習者的起
始能力是進行有效教學設計的基本前提。
2.學習者背景知識的分析
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時,總要與背景知識發生聯系,以有關知識──包括正規和非正規學習獲得的知識來
理解知識,重構新知識。小學數學教師對學生背景知識的分析,不僅包括對學生已具備的有利於新知識獲
得的舊知識的分析,還包括對不利於新知識獲得的背景知識的分析。
一位教師根據學生背景知識的不同,對「質數與合數」一課做了三種不同的教學設計。
設計一:在「送教下鄉」活動中,根據農村中心校學生已經掌握了自然數、分類、奇數、偶數、約數等背
景知識,首先讓學生把班級同學的學號數──1~16根據奇數與偶數進行分類。接著讓學生找出2~16各數的
所有約數,並根據約數個數的特徵把這些數分成兩類。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嘗試概括這兩類數的特徵,進
而在教師的不斷追問下,師生共同概括出什麼叫質數,什麼叫合數。
設計二:在校際交流活動中,根據縣實驗小學學生已經掌握的背景知識,首先讓學生把班級同學的學號數
──1~59根據奇數與偶數進行分類。接著讓學生找出1~59各數的所有約數,並根據約數個數的特徵把這些
數進行分類(應該分成三類)。在分類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獨立嘗試概括、討論交流、匯報辯論,揭示
出質數、合數的概念,明確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設計三:在「省優秀教師教學成果匯報會」上,根據班級學生中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學生通過不同的渠道已
經知道了質數、合數的概念(盡管學生知道概念,但並沒有真正理解概念),教師讓學生閱讀教材,理解
質數、合數的概念,在師生的共同辨析爭論下,使全體學生真正理解質數、合數的內涵與外延。
通過對「質數與合數」一課三種不同教學設計的分析,我們認識到,正確地分析學習者的背景知識,是進
行有效教學設計的重要基礎。
3.學習者是怎樣進行思維的
埃德·拉賓諾威克茲在《思維·學習·教學》一書中說:「作為教師,我們教兒童。既然我們教兒童,
那我們就要了解兒童怎樣思維,兒童怎樣學習……也許,我們只是自以為了解了他們。」的確如此,很多
時候我們以為了解學生,其實不然。許多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更多關注的是怎樣進行教學,
而很少考慮學生是怎樣學習的,學生是如何思維的。一位教師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一課是這樣設
計的:首先復習體積單位並出示相應的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正方體木塊,然後讓學生估計
一個比較大的長方體的體積大約是多少。接下來讓學生用正方體的小木塊擺大小不同的各種長方體,並記
錄得到的數據。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主概括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在實際進行教學時,學生並沒有按照
設計者的思路估計這個較大的長方體的體積大約是多少,而是說這個長方體的長大約是30厘米、25厘米、
50厘米,寬大約是20厘米、30厘米、40厘米,高大約是40厘米、50厘米、55厘米等。在記錄數據的過程中
,同樣沒有按照設計者的思路記錄長方體的長、寬、高及體積各是多少,而是直接記錄了小木塊的個數。
造成教學設計與實際教學差異的主要原因就是設計者缺乏對學生是如何進行思維的基本判斷。因此,小學
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不但要對學習者起始能力進行診斷,對學習者背景知識進行分析,還應關注
學生是如何思維的。另外,對學生學習態度、學習興趣的分析對達成教學目標也十分重要,也是進行教學
設計時不能忽視的內容。
(二)組織教學內容
組織教學內容是教學設計的一項重要工作。教學內容是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解決「教什麼、學什麼」的
問題。所以,首先要分析教材的編寫特點,領會編者的意圖;其次要把握教學內容在整個教學體系中的地
位和作用;再次應分析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並通過合適的內容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一位教師是
這樣組織「比一比──求平均數」一課的教學內容的:
上課伊始,把男女生各分成3組(男生每組5人,女生每組4人)進行夾玻璃球比賽,由每組的記錄員記錄
比賽的成績。根據每組夾球的總個數評出男女生的冠軍組。再從男女生的冠軍組中選出最後的贏家。由於
男女生冠軍組的人數不等,根據夾球的總個數確定最後的贏家是不公平的,由此引出問題──求平均數。
教師出示兩組夾球情況統計圖,在師生共同根據統計圖合作探究出求平均數的方法並理解了平均數的意義
之後,讓學生解決三個實際問題──求平均氣溫,求五名同學的平均身高,求同學們平均每周的飲水量。
之所以如此組織教學內容,是因為教師首先認真地分析了教材。在前幾冊教材中,學生已經掌握了收集和
整理數據的方法,會用統計圖和統計表來表示統計的結果,並能根據統計圖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本單
元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利用統計圖中的信息,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探索求平均數
的方法。為了讓學生認識平均數的特徵,教材結合「比一比」兩個組投籃球的情況,根據統計圖討論哪個
組學生的整體實力強,引出平均數的概念,讓學生體會到學習平均數的必要性,並理解平均數的意義。為
了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到學習平均數的必要性,教師沒有讓學生比較兩個組投籃球的情況,而是現場組織學
生分組進行夾玻璃球比賽,以激起學生的參與熱情。在根據夾球的總個數確定男女生組各自的冠軍時,問
題是很容易解決的,但在是否可以根據夾球的總個數確定最後的贏家時,則能引起學生的思維沖突,從而
引出問題──求平均數。為了讓學生自主探究求平均數的方法,教師為學生准備了男女生冠軍組夾球個數
的統計圖。讓學生通過觀察探究求平均數的方法。為了更好地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師最後又安排了三個簡單的實際問題讓學生獨立解決。
(三)選擇教學方法
教學目標能否實現,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學方法的選擇。不但要依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師個人特點
、學生年齡特徵選擇教學方法,還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真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仍以
「比一比──求平均數」一課為例。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這樣確定的:1.通過豐富的實例,以統計為背景
,使學生初步了解求平均數的必要性,了解平均數的意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2.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
識,合理、靈活地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3.了解平均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體會數學知識
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滲透對應思想,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為了實現以上的教學目標,教師在進
行教學設計時,首先組織學生進行夾玻璃球比賽,由於是學生自己親自參加比賽,他們非常積極主動,通
過實際操作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通過讓學生決定男女生最後的冠軍組激起學生的思維矛盾,激
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內驅力,進而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在每組人數不等的情況下,用男女生組夾球的平均數
決定最後的冠軍是公平的,從而了解求平均數的必要性。接下來讓學生通過觀察教師根據現場比賽結果制
作的統計圖,思考當參賽人數不同時,怎樣確定冠軍組才是公平的。教師選擇了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
式理解「平均數」 的意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為了了解學生運用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
力,教師設計了三個實際問題讓學生獨立解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不但學會了運用知識,還體會
到了數學的實際價值,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運用這樣的教學方法展開學生的學習活動,最大限度
地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盡情的發揮。
三、教學效果的正確評價
教學設計中所提出的教學目標是否達成,需要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了解學生的數
學學習歷程,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水平,更要關注
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一位教師在「統計」一課的設計中,做了如下的教學效果評
價設計。
問題一:你在這節課的學習中感覺怎麼樣?
請全體同學合作進行現場調查,看一看在這節課的學習中,有多少名同學很快樂、比較快樂,又有多少名
同學不開心,把調查所得到的數據製成統計表和統計圖,根據統計表和統計圖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並回答
問題。另外,請采訪不開心的同學,了解他們為什麼不開心,並幫助不開心的同學,爭取讓他們也能快樂
地學習和生活。
這樣的問題設計,不但能讓全體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的全過程,嘗試根據收集到的數據製作統計圖
表,根據統計圖表提出並回答數學問題,學會看統計圖表,而且在這個過程中能夠了解學生的學習體驗,
可以為改進教學提供基本的依據。
問題二:給統計圖命名。
下面是一個畫好的統計圖,請觀察統計圖並回答問題。
(1)你認為這幅統計圖可能用來表示什麼?
(2)請按照自己的想法給這幅統計圖起名。
(3)請寫出根據這幅統計圖你所能想到的事情。
這樣的問題具有一定的挑戰性,解答時需要一定的創造性。評價教學效果時設計這樣的問題,不僅能考查
學生對統計知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考查學生是否具有統計的意識,是否具有創造力和想像力,以及對
現實問題的了解情況。
教學效果評價的方式應是多種多樣的,既有課堂上的應用練習,也應結合課堂觀察、對學生的訪談、
作業分析等綜合加以設計。通過比較全面的教學效果評價,了解學生在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
、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基本情況,為進一步完善教學設計提供比較科學的依據。
教學設計是由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諸要素的分析與組織、教學效果的評價等組成的一個系統工程。
系統的整體觀認為,只有各組成部分和諧地統一、協調於系統的整體之中,才能達到整體的優化。所以,
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時,不僅要掌握每個子系統的特點、功能以及各子系統設計的方法與策略,還要
對各子系統之間的相互聯系與相互制約有深刻的認識,洞察每一子系統與整體教學目標的關系。只有這樣
才能綜觀全局,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進行整體優化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
㈢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
你這個不命題作文范圍太大了,讓大家無所適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