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師教學 >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審美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審美能力

發布時間:2021-02-21 11:00:26

㈠ 淺談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高中數學課程課標》指出:「體會數學的美學意義,從而進一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1]。數學也是一種美學,數學所揭示的規律,深刻地表現了客觀世界在數量與形式上的美。數學有自然科學皇後的美稱,不僅具有抽象性、邏輯性,也具有豐富的美學內容。英國著名哲學家、數理邏輯學家羅素認為「數學,如果正確地看待它,不僅擁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深入挖掘並藝術地表現出數學美的特徵,不僅可以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和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而且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深層次探求知識的慾望。
一、藉助定律,挖掘數學形式美
在課堂教學中,運用美的形式感染誘發學生,就可以擺脫枯燥乏味的講授。根據課堂教學內容,聯系現實生活中學生熟悉的實際問題,運用大量生動的感性材料進行解說,以數學美的魅力撥動學生的心弦,使學生心裡引起聯想和想像來加入並促進理解學習內容,更迅速地掌握學習內容。
如黃金分割律0.618,這個美學數字無處不在。神學家阿奎那曾說過:「愉快的感覺來自恰當的比例」,這個比例就是黃金分割比。人的身體各部分之間的比例,不管是人體結構的整體,還是人體的局部,到處可以尋覓到黃金分割律的比值0.618。眼睛、耳朵、鼻子的寬與長之比是0.618;人的肚臍以上與肚臍以下的比值也是0.618。
再如寬長比為黃金比的矩形稱之為「黃金矩形」,在這個黃金矩形中分出一個正方形,位於左邊,右邊剩下的仍是一個小的黃金矩形。在這個黃金矩形中再分出一個正方形,位於上邊,下邊剩下的是一個更小的黃金矩形。一直繼續下去,就會得到一個「黃金矩形套」,裡面有無數多個黃金矩形。我們用一條光滑的連續曲線把所有正方形的頂點連接起來,得到的就是對數螺線或等角螺線[2]。海螺、蝸牛的外形就非常近似於對數螺線。黃金矩形被美術界公認為「地球上最具有調和性而美麗的矩形」,其圖案常常現身於藝術中詮釋美,古希臘的帕德嫩神廟就含有黃金矩形。在舉世聞名的巴黎埃菲爾鐵塔和維納斯塑像中都能找到這種比例數字。可見人類對自然的審美是物質性的。出於對人類身處的世界的適應,審美絕非主觀先驗的東西,正如「源於生活,高於生活」一語所闡釋。設計應該是對自然的高級模仿――而這種模仿必須是認知清楚基礎之上的主觀能動的行為。
二、聯系實際,展現數學自然美
數學美的另一體現是它可以客觀地反映自然美,大自然中的美都與數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細心觀察日常生活和藝術活動,就會發現隨處可見數學的自然美。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把數學美和大自然結合起來就能使學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數學的魅力,從而在教學中形成主動活潑的學習氣氛,在美的熏陶中充分發揮學生在數學方面的創造性潛能,加深對知識的記憶。
如花兒的美麗除了與繽紛燦爛的顏色有關外,還與花朵的排列和花瓣數目有關。數學中的菲波那契數列就巧妙地解釋了它。菲波那契數列的通項公式為Fn=Fn-1+Fn-2(Fn1=F2=1,n為大於2的自然數),這個數列是由十三世紀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義大利數學家菲波那契在他所著的《算盤全集》中提出的。經研究,自然界中的許多花瓣數目都符合該數列。在大多數情況下,一朵花的花瓣數目都是3、5、8、13、21、34、55……數學方程與曲線和花兒有機地結合,給數學美增添了新的內容。x3+y3=3axy在現代數學中稱之為「笛卡兒葉線」,曾被著名數學家笛卡兒取名為「茉莉花瓣」,這一方程代表的曲線可以表示某花的外部輪廓。科學家對植物葉子和花朵的圖案也作了研究,發現輻射對稱的花和螺旋排列的果,它們在數學中符合黃金分割的規律。蜜蜂的蜂房是自然的對稱形式,這種建築輕巧堅固,美觀實用,是一個典型的完全滿足數學規律的美學建築。英國數學家馬克勞林經過研究證實,這些蜂房的六角形窩洞的六個角,都有一致的規律,鈍角等於109°28′,銳角等於70°32′,並且還能以單薄的結構獲得最大的強度。這種巧妙對稱的協調,正是體現數學當中的自然結構美。
三、挖掘內涵,探索數學對稱美
從古希臘起,對稱性就被認為是數學美的一個基本內容。畢達哥拉斯說:「一切立體圖形中最美的是球體,一切平面圖形中最美的是圓形。」因為,這兩種形體在各個方向上都是對稱的。所以,對稱是一種平衡狀態,是美的形式。
在數學中,對稱的概念、對稱的運算、對稱的圖形、對稱的公式、定理等等,對稱現象不勝枚舉。對稱給人以均衡、完美、穩重、簡單、和諧、勻稱的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一種思想方法的啟迪。如建立適當的坐標系,可使運算過程簡化,所得的方程簡捷。在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運用數式、方程、幾何圖形所具有的對稱性解題,思路靈巧、解法簡捷,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解題美的感染力,從而增強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數學對稱美能起到優化解題思路和簡化解題過程的功效。通過探求對稱美、利用對稱美、掌握對稱美的規律,達到認識數學解題的規律。
四、綜合提煉,追求數學統一美
數學的統一美,美在揭示了數學的普遍聯繫上,美在數學對客觀世界和諧協調、井然有序的真實反映上,盡管內容絢麗多姿,卻能互相轉化、結合。中學數學中的互補概念、互否命題或互為補集思想都是對立的統一;幾何、代數、三角間相互轉化,都可以表明各種數學思想與形式是和諧統一的。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如能從形式多樣的解題方法中指出統一的解題思想,對某些類型的題目,作進一步的概括綜合和挖掘提煉,或從整體上把握內容,可使初學者更好地發現美的所在。教師如能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潛在因素,充分展示數學美的統一性特徵,有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知識結構,在頭腦中建立「知識鏈」,形成知識網路,提高思維的概括性以及綜合運用的能力。
五、多方審視,揭示數學和諧美
數學的和諧美一是體現在形式的簡單性。如,數學語言是簡單統一的符號語言;數學的出發點是簡單、明晰的;數學問題的解決是化繁為簡的過程。所以,簡單性是數學美的特徵,也是數學所要求的,從雜亂無章的自然現象中抽象出數學概念,再用簡單的數學形式表示,然後反過來又解釋更多現象,這正是我們數學的威力美的體現。二是體現在數學比例與優美的曲線或圖形的形式美。比如直角三角形斜邊的平方等於其兩直角邊的平方和a2+b2=c2;再如圓周長公式C=2?仔r這個初等數學公式,揭示了圓周長和半徑之間的一種簡潔、奇妙、和諧的比例美。三是體現在理論體系內部的嚴謹。數學體系是把自然規律抽象成一些概念、公式或定理,並通過簡潔的推理證明出各種令人驚嘆的公式和定理,充分表現了其內在的和諧性,從中感受到一種崇高、博大、妙不可言的和諧美。例如,從等式ab=N出發,①已知a、b求N這要用到乘方運算;②已知b、N求a用到開方運算;③由和諧美原則,已知b、N求b用到一種新的運算即對數運算。只有這三種運算融為一體,才能完美地揭示ab=N中的運算關系,若沒有對數運算的引入,這似乎是一個殘缺的「月亮」,就為求指數運算帶來了困難。 數學中的和諧美貫穿於全部數學體系之中。課堂上習題教學如果全方位多角度審視分析,通過尋求數、式、形之間內部和外部的和諧美,猜想條件和結論間的和諧美,使學生覺得數學包含著無窮無盡的趣味和千變萬化的風采,和諧的審美原則還能幫助學生制定解題策略和指明解題方向。數學美的和諧性特徵,讓學生對前後知識進行比較,理解它們的內在聯系,從而形成知識的有序結構和解題的方法體系,這樣可以減輕他們的學習負擔。
六、出奇制勝,感受數學奇異美
在數學中出現一種新而不平常的關系結構,能在人們的想像中誘發一種樂趣,在人們心靈深處產生出一種愉悅的驚奇,這就是數學的奇異美。數學的發展就象精彩故事一樣的波瀾壯闊,此起彼伏,扣人心弦,令人陶醉,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是和諧與奇異的統一體。
奇異美顯示出客觀世界的多樣性,是數學思想的獨創性和數學方法新穎性的具體體現。奇異,包含著多方面的含義,一是新穎、富有創造性,具有獨特之處;二是新奇、出乎常識和預料,使人贊嘆、驚愕。奇異美即在於求「新」、求「異」。這恰好符合人類在科學中不斷探索、不斷前進的精神。在數學的發展過程中,不斷出現統一各部分的新理論,同時又不斷出現無法包括在這個理論之中的奇異的對象。這些奇異的對象又反過來促進數學的發展。歷史上,哥德巴赫猜想,地圖著色的五色問題,都引起了無數數學家的無限興趣。從有理數發展到無理數,從實際中一維、二維、三維空間,到抽象的n維空間的建立,從有限的觀念,到無限的觀念的認可,每一次認識上的深化,都導致了數學理論的重大進展。可以說,數學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探索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產生奇異性,又不斷解決奇異性的歷史。在數學中,許多奇異對象的出現,一方面打破了舊的統一,另一方面又為在更高層次上建立新的統一奠定了基礎。
數學中出人意料的反例和巧妙的解題方法都表現出奇異的美,閃耀著智慧的光芒。某些數學問題若能抓住其「個性」,不但能獲得令人驚嘆不已的解法,還從中感受到數學的奇異美,感受到創造的喜悅和成功的樂趣,從而令人陶醉神往。這種奇異美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慾望,培養創新精神,改變學生在認知上的局限性,增強了學生對真理的追求。
在數學教學活動中,通過數字美、符號美、構圖美,培養了學生審美感受力、理解力、想像力、鑒賞力。使學生感受到了數學知識的內在美,增強了他們對數學知識的喜愛,並通過「內化」逐步遷移為對數學知識的強烈追求,從而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因此,通過正確地引導學生審視數學美、挖掘數學美、創造數學美、追求數學美,帶領學生進入數學美的王國,陶冶精神情操,讓學生在美的熏陶中心靈受到開啟,精神得到升華,感情產生共鳴,知識得到豐富,使整個課堂教學形象化,提高學習效率。

㈡ 如何在小學美術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眾所周知,美術來源於生活,並且最終運用到生活的感悟中去,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若能合理地借用生活化教學的方式去開發學生善於發現美的視野,對於小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是具有極強的催化劑的成效的。具體來說,教師要善於將課堂中所教授的內容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吸引學生關注的眼球,並且逐步地培養他們的課堂主人翁意識。比如在教學生畫小魚兒的時候,可以嘗試著將課前准備好的容納幾條漂亮小雨的小型魚缸搬進教室。在學生爭先恐後的賞魚過程中,教師可以借機提問「魚兒有哪幾種形狀呢?」、「魚兒身上的花紋像什麼」之類的問題,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得出諸多可貴的五花八門的答案。如此一來,學生不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體會到了無限的快樂,而且潛移默化中培養了他們善於發現美好的眼光和能力,為課堂教學成效的增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還有,學生的個性特徵、學習成績、領悟能力等因人而異,在實行生活化教學的進程中,教師要善於仔細認真地去發現每一個學生所擁有的不同的天賦,給他們布置的學習任務要根據他們不同的個性成長特徵,而且教師要善於融入到學生的世界中去,陪伴他們在課堂中、課外游戲等過程中去探索美術的蹤影,感悟美的存在。從而為小學生潛能的挖掘提供更加寬廣的平台,也使得美術課堂教學質量能夠登上更高的層次。

㈢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進行美育滲透

實施美育,不僅僅是藝術學科的責任,通過各門課程的教學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是實施學校美育的基本途徑。小學數學是義務教育的一門重要學科,擔負著美育任務,教學中應有機滲透美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涵養學生對知識真摯的情感,從而掌握數學知識的內在規律,讓學生感知、欣賞和理解數學美。數學是研究客觀世界空間形成和數量關系的科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
古代哲學家、數學家拉普拉斯曾經說過:「那裡有數學,那裡就有美。」因此,認真鑽研教材,發掘小學數學中廣泛而豐富的審美內容,就成為在數學教學中滲透美育的前提和關鍵。下面,談幾點建議。
一、在愉快中滲透美
我們知道,整個小學階段,學生思維發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總是利用生動的直觀教具,讓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形成表象,然後再從具體感知向抽象思維過渡,而美育所憑借的感性材料本身就是知識的重要來源,美育以美的形象育人,符合從具體到抽象的認識規律。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實施美育,不僅不會妨礙數學教學,相反能寓教於樂,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進行學習,促使數學教學的順利進行。數學教學中美的形式,絕不僅限於算術美、圖形美等,在多數情況下,更應該強調教師的教學藝術,要求教師用生動的語言,形象的講解,巧妙的啟發,優美的板書,去創設一個美好的教學情景。只有在這種美的教學情景中,才能使學生的識記能力、思維能力、欣賞能力和感情的陶冶同時活躍起來,否則就會使學生感到煩躁。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在數學中實施美育對於讓孩子們在愉快的氣氛中進行學習是多麼的重要。
二、在教材中滲透美
數學教材中的美無處不在,特別是在實施新課程改革之後,各地對小學數學教材都進行了重新修訂。目前的小學數學教材博古通今,形式新穎,更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美是數學教材中固有的,數學教師應善於用美的眼光審視教學內容,去挖掘、整理、顯示出教材中的數學美,並根據學生的審美心理特點,在課堂教學中處處創設美的氛圍,寓美學教育於知識教育之中。
三、在興趣中滲透美
心理學研究表明: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慾望,興趣是思維的動因之一,興趣是強烈持久的學習動機。只有學生熱愛數學,才能產生積極而又持久的求學勁頭。因此,教師應充分運用數學美得誘發力,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強烈的求知慾望。例如在乘法的初步認識時,先讓學生看圖寫算式。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列出加法算式後,再連加,越來越麻煩之後,能否簡便化?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有沒有更簡單的表示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呢?此時教師順水推舟,因勢利導,問:誰能用一種更簡便的方法來解決呢?有生說:可以用乘法。此時學生的臉上露出了笑容,初次感受到數學的簡潔美。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適時展現數學之美,有利於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四、在情境中滲透美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知覺雖然有所發展,但發展水平十分有限。因此,有經驗的老師往往藉助美育的原則和方法,給學生較強烈、較新穎的感知。如一位教師在講被除數、除數末尾有0且有餘數的除法時,用故事這樣引入:「一天,豬八戒到花果山去玩,恰好悟空不在家。八戒就帶著30隻小猴子去摘了100個又大又甜的桃子,對小猴子說「你們一共30人,每人得3個,剩下的一個就給豬伯伯吧」八戒怕小猴子們不相信,還列了一個算式。沒多久,悟空回來了,知道了這件事,斥責八戒不老實、欺騙小猴子。一下子把小猴子弄得莫名其妙。悟空指責他不老實的理由在哪兒呢?」這種講法與直接引入相比,其優勢是不言自明的。從這個例子我們不難看出,美育首先斥之於生動的形象,進而斥之於豐富的情感,把小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到學習對象上來。為進一步學習做好了必要的准備。
五、在形式中滲透美
形式美,它是用數學的骨架構造的,卻被賦予了非數學的血肉。因此它不再干癟,而是豐滿起來了。於是它們在小學生的眼中也成了「美的事物」。比如說單個的「+」號,你看不出它有什麼美。但是通過下面的小故事它就會「美」起來:有一隻小狐狸躲在大樹下掉眼淚,因為森林裡的動物都不喜歡和它做朋友。森林女神知道了,就送給小狐狸一支「加號魔棒」。女神說有了「加號魔棒」就可以交到很多朋友。小狐狸拿著魔棒經過河邊,3隻鱷魚和5隻青蛙都笑眯眯地過來和小狐狸打招呼。小狐狸數一數,哇!它有8個好朋友了……這里,枯燥的加號搖身一變成了充滿魅力的「加號魔棒」,怎麼能不讓學生感到它的可親呢?這種「形式美」對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對形成學生長久的數學興趣是何等重要啊!
六、從習題中滲透美
數學應用題是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的數學計算問題。教學時要善於發掘其中的美育價值,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例:「學校開展植樹活動,低年級205人,每人植1棵樹,中年級198人,每人植2棵樹,高年級226人,每人植樹3棵,全校共植樹多少棵?」我教學時,在讓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也進行審美教育,讓學生認識到植樹造林能美化家園,改善環境;讓學生從小樹立環保意識,自覺保護環境;讓學生明白保護環境的重要性;讓學生體會這是一種美的行為,從而激發學生的審美熱情,促進學生的審美情趣,提升學生的審美品味。
總之,只要我們用心挖掘和捕捉,就會發現小學數學中蘊含著如此豐富的美的因素,為美育提供了取之不盡的源泉。教師要善於挖掘美的素材,藉助行之有效和靈活多樣的教學藝術,使所有學生在美的感受中積極思維,發現規律,掌握知識,做到既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又加強審美能力的培養。

㈣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開展審美教育階段總結報告

新的課程標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指導我們,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主義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要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這充分說明了德育教育在整個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作為基礎學科的數學肯定也必須重視德育教育。那麼怎樣才能在數學教育教學中更好的滲透德育教育呢,我認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一、藉助中國數學史,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愛祖國,是每個民族的靈魂。愛社會主義祖國,是中國人最基本、也是最崇高的情感。進行思想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是小學數學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我國有著燦爛的古代文化,當了解到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創造,必然會激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愛國主義思想和民族自尊心。如在《有理數》這一章教學中向學生介紹中國是最早使用負數的國家,關於負數取得的成就比埃及、印度早六七百年,比歐洲則早了一千多年。在幾何教學中關於圓周率的計算,祖沖之是第一個算出圓周率到七位小數的人,比外國人早一千一百多年。通過這些事例的介紹,讓每個中學生懂得,我們的國家和民族,過去和現在在數學領域中都有過極大的貢獻,讓學生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感情。以培養唯物主義的辯證法,形成科學世界觀。教學中,教師要利用矛盾轉化的規律,把未知轉化成已知來解決,如解方程(組)中的由「高次」向「低次」轉化,「多元」向「一元」轉化,分式方程整式化,無理方程有理化等,如果能恰當地運用對立統一、矛盾轉化的觀點,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既能滲透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又能使學生掌握處理數學問題的轉化思想和技能,有助於提高教學質量。二、藉助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中學數學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因素,教師不僅要善於把教材作為數學知識來傳授,而且要善於把教材作為德育內容來滲透。但教學時,不能不顧及教材的體系和特點,不顧學生的實際情況,牽強附會,生拉硬扯,而是要將德育內容與知識傳授融為一體。「隨風潛入,育人無聲,使學生在自然輕松的氛圍中接受思想教育。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鑽研教材,充分發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貫穿於對知識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學方程及方程組的應用時,可以列出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一些數據讓學生進行分析,這樣一方面學生掌握了知識,另一發面也從中體會到我們國家取得的輝煌成就。尤其通過我國古今數學成就的介紹,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現行義務教育教材中,有多處涉及到我國古今數學成就的內容,我們要有意識地去挖掘,在講授有關知識的同時,適當介紹數學史料,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並講述了祖沖之在追求數學道路上的感人故事,這樣既可以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從而轉化為為祖國建設事業而刻苦學習的責任感和自覺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學生培養不畏艱難,艱苦奮斗,刻苦鑽研的獻身精神。三、更新教育觀念、改變學習方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等。在數學學習中,有很多規律和性質都是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探究而歸納總結出來的。這樣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而且還可以培養他們團結合作的能力及創新探究等能力。就教學方法而言,我們可以採取小組合作學習法,這種學習法共享一個觀念:學生們一起學習,既要為別人的學習負責,又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學生在既有利於自己又有利於他人前提下進行學習。在這種情景中,學生會意識到個人目標與小組目標之間是相互依賴關系,只有在小組其他成員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還可以讓他們養成嚴肅看待他人學習成績的習慣。學會與人交流,嘗受成功的樂趣。探究性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主動探求知識的慾望。在探求知識的過程中體驗知識的產生過程,有利於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增強主體意識和創新精神,發展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通過主動探究活動,可以讓學生掌握方法,學會學習、學會合作,體驗到求知的歡愉和成功的快樂,形成正確的態度和價值觀,樹立社會責任感,能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基礎。例如:在教學《直線平行的條件》一節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用直尺和三角尺畫平行線的方法認識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通過用量角器親手度量同位角的度數,從而得出平行線的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並把語言轉化為數學符號。進而引導學生通過討論、探究由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得出平行線的判定方法2(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和平行線的判定方法3(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還可引導學生討論:「如果內錯角相等怎樣得到同位角相等,同旁內角互補」等等,在這個轉化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按照說點兒理—說理—推理—符號說理等不同層次,分段安排,逐步讓學生養成言之有據的習慣。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經歷了一個從具體到抽象的數學化過程,形成對數學的理解,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逐漸完善自己的想法。學生對生活中的問題如何轉化為數學問題產生好奇心,從探索規律中增加數學知識,培養創新能力,學會傾聽、交流、反思,發展科學思維,增強科學精神。事實上,數學教學形成的推理意識對於形成正直、誠實、不輕率盲從的道德品質,形成尊重真理的習慣和嚴肅認真的生活態度都有積極的作用。解題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糾正錯誤的勇氣和耐心,細致的工作態度以及堅強的毅力,數學審美;又可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價值觀念和對美的追求。通過數學教育,還可培養責任感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以及愛國精神,數學教育的德育價值甚至勝過空洞的政治說教。四、聯系生活實際,進行學習目的教育學習目的是學習的動力。只有目的明確的人,才會有學習的積極性和克服困難的勇氣。因此在數學教學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把學習目的教育放在首位。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又充滿著數學。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在現實世界中尋找數學題材,讓教學貼近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看到數學,摸到數學,從而意識到學習數學的必要性,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深入淺出地進行學習目的教育。因此在數學教學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把學習目的教育放在首位。在教學中,還應當困難、堅忍不拔、刻苦鑽研、頑強拼搏的優秀品格。利用數學活動和其他形式進行德育教育。德育滲透不能只局限在課堂上,應與課外學習有機結合,我們可以適當開展一些數學活動課和數學主題活動。例如,七年級學過簡單的數據整理後,我們可以讓學生回家後調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數量,然後通過計算一個班家庭一個星期,一個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數量,然後結合垃圾袋對環境造成的影響,這樣學生既可以掌握有關數學注意對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和訓練。如注意力的培養、長期反復思考同一問題的意志品質的培養、獨立思考精神的培養等。使學生形成不怕知識,又對他們進行了環保教育。另外要根據學生的愛好開展各種活動,比如知識競賽,講一講數學家小故事等,相信這樣一定會起到多重作用的。五、示範導行,進行良好學習習慣的教育數學課上,教師和學生的示範作用以及老師對學生的嚴格要求,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主要方法。教師的示範作用體現在,教師要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來感染學生,以自己嚴謹的教學風格和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來影響學生。例如:上課時,教師著裝要樸素大方,講普通話,語言要清楚、明白、有邏輯性。板書要整齊,書寫要規范,輔導「後進生」要耐心、細致,使學生在教師的表率作用下,潛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學生的示範難的精神;計算仔細、書寫工整以及自覺檢驗的良好學習習慣。作用體現在,課上教師要注意發現有突出表現的學生,用實例來激勵其他同學。例如:對上課認真聽講,學習認真刻苦,作業正確、整潔,思考問題機智靈活等方面的同學,教師要及時表揚,為其他同學樹立學習的榜樣。教學時,教師還要針對所教班級學生的特點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例如:教師不僅要求學生聽課專心,而且要手腦並用作好筆記,解應用題時要藉助線段圖分析題意、理解數量關系,計算時要選擇簡便方法,要自覺檢驗等。總之,不論是師、生的示範還是教師的要求,教師都要有目的、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認真、嚴格、刻苦的學習態度;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此外,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賓奪主,要提高滲透的自覺性,把握滲透的可行性,注重滲透的反復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學中,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的接受能力,點點滴滴,有機滲透,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以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目的。總之,在數學教學中,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的養成,課堂不僅是學科知識傳遞的殿堂,更使人性養成的聖殿,課堂教學潛藏著豐富的道德素,「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這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一條基本規律。

㈤ 怎樣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一、.培養審美情趣、激發審美慾望
可以說美術是一門培養審美情趣的藝術學科,「情感教育的最大利器是藝術」。藝術教育即情感教育,這句話雖有點偏頗,但從其功能上講,情感教育作為審美教育的一種功能則無可非議,如一次野外寫生就可以讓學生從自己的內心捕捉沒、感悟美,可以激發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日月經天,江河行地,春風夏雨,秋霜冬雪則盡收眼底,可感悟在心,可謂美不勝收,那種對祖國及其山川的感情油然而生,美也真的在其心了。不僅如此,美術作品也常常給人產生情緒感化的作用,美術課要善於發掘藝術作品內在的、健康的感情因素,並將其內在美充分展示出來,讓學生從中受到愛美情感的感染,使他們的身心徜徉於作品之間。如達芬奇的《蒙娜麗莎》,不知曾經征服了多少人,那神秘的夢幻般的微笑會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思和暢想。羅中立的著名油畫《父親》,那古銅色的布滿皺紋的面容,見證著歲月的滄桑巨變,見證著生活的操勞艱辛,一副煙袋更讓人引發出更多的思考,憂郁而又深邃的眼神里飽含著多少的思索、企盼和平凡的願望追求。此時人們的心中便會升騰起一個偉大而又平凡的父親形象。心中感悟出的也便是那深沉的父愛,內心裡所涌動的是無以名狀的感恩與回報。
所以美術教學要時刻綳緊感情這根弦,善於把握課程內容所表現出的感情因素,將其轉化為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他們愛美的情操。 對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就要加強情感教育,可以讓他們走出課堂,到廣闊的外界空間,置身於真實的美境之中,使他們身臨其境,感受會更真切,感情也會更強烈。同時,要多參觀、欣賞、解讀和臨摹作品,從作品中感受生活、自然和人生,真正領略藝術之美,心之所向,美之所在。
二、靜心創設富有感染力的多媒體教學情境
科學技術的發展為教學方式的改革與創新帶來了新一輪的春天,拓寬了教學的視野和手段。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若科學合理地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創設具有感染力的教學情境,將為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提供不可多得的活力源泉。詳細一點來講,首先,小學生活潑好動,對新奇的事情保持著時刻的好奇心與探索慾望,教師可以恰好借用這一性格特徵以及最新的教學需求,將教學內容通過動畫、聲音以及動態圖片的形式展示出來,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的主動積極性和熱情,在使得學生獲得了大量的知識信息的同時培養自己的審美情趣。比如在教授學生用繪畫的形式表達「一年四季」之時,教師就可以將具有季節代表性的圖片、聲音等用多媒體的方式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在彷如身臨其境的氛圍中感受到繪畫的更高境界,讓他們感受美、理解美,拓展自身的思維空間,創作出更好的美術作品。其次,藝術欣賞只有在師生對繪畫作品從情感上產生強烈的共鳴前提下,才能在更高的程度上發掘其中更美的內涵。因此,教師要經常性的深入到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去,了解他們的最新思想動態及興趣所在,使得所選取的教學素材更加符合他們的審美能力和要求,在拉近師生距離的前提下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不斷強化,也利於美術教學課堂教學氛圍的更加輕松與和諧。
三、發揮生活化教學的魅力
眾所周知,美術來源於生活,並且最終運用到生活的感悟中去,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若能合理地借用生活化教學的方式去開發學生善於發現美的視野,對於小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是具有極強的催化劑的成效的。具體來說,教師要善於將課堂中所教授的內容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吸引學生關注的眼球,並且逐步地培養他們的課堂主人翁意識。比如在教學生畫小魚兒的時候,可以嘗試著將課前准備好的容納幾條漂亮小雨的小型魚缸搬進教室。在學生爭先恐後的賞魚過程中,教師可以借機提問「魚兒有哪幾種形狀呢?」、「魚兒身上的花紋像什麼」之類的問題,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得出諸多可貴的五花八門的答案。如此一來,學生不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體會到了無限的快樂,而且潛移默化中培養了他們善於發現美好的眼光和能力,為課堂教學成效的增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還有,學生的個性特徵、學習成績、領悟能力等因人而異,在實行生活化教學的進程中,教師要善於仔細認真地去發現每一個學生所擁有的不同的天賦,給他們布置的學習任務要根據他們不同的個性成長特徵,而且教師要善於融入到學生的世界中去,陪伴他們在課堂中、課外游戲等過程中去探索美術的蹤影,感悟美的存在。從而為小學生潛能的挖掘提供更加寬廣的平台,也使得美術課堂教學質量能夠登上更高的層次。
四、以情促教,美化心靈
美育即是以真善美去凈化人們的心靈。小學生的思想簡單,心靈單純,在這一階段進行審美能力的培養以及情感的凈化是最佳時期,教師在進行美術授課的過程中注重以情感帶動教學的進展,將會獲得不可比擬的教學成效。古語道:「言之無文,行之不遠」。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進程中,注重自己的言行給學生所帶來的巨大影響作用,要以和善的笑容、親切的言語去感化學生, 讓學生明白與人相處的基本要求,引導他們逐漸明白每個人的價值與存在意義,這並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師長期的教學努力。還有,教師可以藉助「我愛爸爸媽媽」 的主題活動,鼓勵學生通過回憶生活點滴中的體會,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將平時生活中爸媽關心自己的細節通過繪畫的形式展現出來,並且配上溫情的文字, 在課堂中每個學生都一一展示。教師要隨時給予學生一些言語鼓勵和引導,讓他們明白親情的重要、孝順父母的傳統美德,讓學生的美的情感升華到更高的境界,不自覺中審美能力自然得到了更加強化的鍛煉。以情促教還要求教師要善於跟學生家長合作,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校環境、家庭環境,逐步地培養他們能夠適應社會環境的能力,使得審美能力得以提高的同時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也充分地體現出了美術課程的價值。

㈥ 淺談如何在小學中開展審美教育

音樂教師是對學生實施美育教育的專門人才,是人類音樂文化的傳遞者和傳播者,因而音樂教師的素質決定著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水平。為了提高小學音樂教師的綜合素質,促進小學音樂教學卓有成效地整體提升,新課程標準的整體推進。我認為,作為一名合格的音樂教師,除了教師必備的基本素質要求外還應該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一、更新觀念,轉變角色 教師的觀念決定著教師的行動方向。作為新形勢下的一名小學音樂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就必須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領者和促進者,從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和交流者,從修剪枝杈的園丁轉變為啟迪學生智慧的研究者和開發者,把傳統的師生關系轉變為新型的朋友關系、夥伴關系。教師要通過引導學生參與音樂活動,使學生享受成功的滿足,獲得審美愉悅體驗,進而使學生喜歡音樂,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慾望,使學生從以往的被動變主動,在合作中學習成長,同時達到潛移默化地促進學生素質全面提高的目的。 二、教師具備豐富的音樂專業知識與教育理論知識 音樂課是一門綜合的學科。教師只有具備豐富的文化知識,才能把音樂課講得形象、透徹、生動,從而激發引導學生對音樂作品進行全面深入的學習。因此,我們要不斷地進行音樂方面的進修與學習,使自己的音樂文化素質得到提高。 音樂教師必須具備教育理論知識,懂得心理學與教育學,學會正確地揣摩學生的心理特點,採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讓學生在有效的音樂課堂中學到音樂知識,並在學習中體驗著、快樂著。 三、教師具備專業的音樂技能 在音樂學科領域中,「唱、彈、跳」是所有音樂教師應具備的三大基本功。「唱」即歌唱能力和自彈自唱能力。「唱」在音樂教學中具有很強的示範性和激勵性。歌唱教學是訓練學生音樂感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聲情並茂的范唱能給學生帶去最直接的美的感受。「彈」即鍵盤彈奏能力和即興伴奏能力。只有具備嫻熟的、能為各種風格的歌曲伴奏的即興能力,才能組織好課堂,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跳」即舞蹈表演能力。新課標強調師生的互動性,使整個課堂處於一種輕松、愉快、活潑的氛圍中。音樂教師的舞蹈表演能力對於小學音樂課堂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應抓住小學生活潑好動喜歡模仿的特點,通過自己的肢體語言來引導學生體會音樂、表演音樂,建立一種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音樂是一門技能性較強的學科,因此,音樂教師必須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能。 要提高小學音樂教師的基本素質,除了具備以上幾點,還得具備其他各種綜合能力,比如,現代信息技術能力、課後教學反思能力等等。總之,無論教師是提高哪方面能力,一切都得以學生為本,將學生視為教育主體,關愛學生,只有這樣,音樂課堂才能讓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㈦ 小學數學教學中怎麼滲透美育

古代哲學家、數學家拉普拉斯曾經說過:「那裡有數學,那裡就有美。」因此,認真鑽研教材,發掘小學數學中廣泛而豐富的審美內容,就成為在數學教學中滲透美育的前提和關鍵。下面,談幾點建議。
一、在愉快中滲透美
我們知道,整個小學階段,學生思維發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總是利用生動的直觀教具,讓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形成表象,然後再從具體感知向抽象思維過渡,而美育所憑借的感性材料本身就是知識的重要來源,美育以美的形象育人,符合從具體到抽象的認識規律。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實施美育,不僅不會妨礙數學教學,相反能寓教於樂,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進行學習,促使數學教學的順利進行。數學教學中美的形式,絕不僅限於算術美、圖形美等,在多數情況下,更應該強調教師的教學藝術,要求教師用生動的語言,形象的講解,巧妙的啟發,優美的板書,去創設一個美好的教學情景。只有在這種美的教學情景中,才能使學生的識記能力、思維能力、欣賞能力和感情的陶冶同時活躍起來,否則就會使學生感到煩躁。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在數學中實施美育對於讓孩子們在愉快的氣氛中進行學習是多麼的重要。
二、在教材中滲透美
數學教材中的美無處不在,特別是在實施新課程改革之後,各地對小學數學教材都進行了重新修訂。目前的小學數學教材博古通今,形式新穎,更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美是數學教材中固有的,數學教師應善於用美的眼光審視教學內容,去挖掘、整理、顯示出教材中的數學美,並根據學生的審美心理特點,在課堂教學中處處創設美的氛圍,寓美學教育於知識教育之中。
三、在興趣中滲透美
心理學研究表明: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慾望,興趣是思維的動因之一,興趣是強烈持久的學習動機。只有學生熱愛數學,才能產生積極而又持久的求學勁頭。因此,教師應充分運用數學美得誘發力,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強烈的求知慾望。例如在乘法的初步認識時,先讓學生看圖寫算式。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列出加法算式後,再連加,越來越麻煩之後,能否簡便化?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有沒有更簡單的表示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呢?此時教師順水推舟,因勢利導,問:誰能用一種更簡便的方法來解決呢?有生說:可以用乘法。此時學生的臉上露出了笑容,初次感受到數學的簡潔美。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適時展現數學之美,有利於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四、在情境中滲透美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知覺雖然有所發展,但發展水平十分有限。因此,有經驗的老師往往藉助美育的原則和方法,給學生較強烈、較新穎的感知。如一位教師在講被除數、除數末尾有0且有餘數的除法時,用故事這樣引入:「一天,豬八戒到花果山去玩,恰好悟空不在家。八戒就帶著30隻小猴子去摘了100個又大又甜的桃子,對小猴子說「你們一共30人,每人得3個,剩下的一個就給豬伯伯吧」八戒怕小猴子們不相信,還列了一個算式。沒多久,悟空回來了,知道了這件事,斥責八戒不老實、欺騙小猴子。一下子把小猴子弄得莫名其妙。悟空指責他不老實的理由在哪兒呢?」這種講法與直接引入相比,其優勢是不言自明的。從這個例子我們不難看出,美育首先斥之於生動的形象,進而斥之於豐富的情感,把小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到學習對象上來。為進一步學習做好了必要的准備。
五、在形式中滲透美
形式美,它是用數學的骨架構造的,卻被賦予了非數學的血肉。因此它不再干癟,而是豐滿起來了。於是它們在小學生的眼中也成了「美的事物」。比如說單個的「+」號,你看不出它有什麼美。但是通過下面的小故事它就會「美」起來:有一隻小狐狸躲在大樹下掉眼淚,因為森林裡的動物都不喜歡和它做朋友。森林女神知道了,就送給小狐狸一支「加號魔棒」。女神說有了「加號魔棒」就可以交到很多朋友。小狐狸拿著魔棒經過河邊,3隻鱷魚和5隻青蛙都笑眯眯地過來和小狐狸打招呼。小狐狸數一數,哇!它有8個好朋友了……這里,枯燥的加號搖身一變成了充滿魅力的「加號魔棒」,怎麼能不讓學生感到它的可親呢?這種「形式美」對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對形成學生長久的數學興趣是何等重要啊!
六、從習題中滲透美
數學應用題是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的數學計算問題。教學時要善於發掘其中的美育價值,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例:「學校開展植樹活動,低年級205人,每人植1棵樹,中年級198人,每人植2棵樹,高年級226人,每人植樹3棵,全校共植樹多少棵?」我教學時,在讓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也進行審美教育,讓學生認識到植樹造林能美化家園,改善環境;讓學生從小樹立環保意識,自覺保護環境;讓學生明白保護環境的重要性;讓學生體會這是一種美的行為,從而激發學生的審美熱情,促進學生的審美情趣,提升學生的審美品味。
總之,只要我們用心挖掘和捕捉,就會發現小學數學中蘊含著如此豐富的美的因素,為美育提供了取之不盡的源泉。教師要善於挖掘美的素材,藉助行之有效和靈活多樣的教學藝術,使所有學生在美的感受中積極思維,發現規律,掌握知識,做到既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又加強審美能力的培養。

㈧ 如何在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並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首先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學生問題意識的形成,需要經歷一個從敢問到愛問再到善問的過程。教師只有主動地為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創造條件,才能促進學生養成善於質疑的習慣,進而提高學生從數學角度提出問題的能力。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是學習或實驗上的技能,而提出新的問題,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則需要創造性的想像力。那麼,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敢於提問,學會提問,善於提問,在提問中獲取新知呢?結合我們三年級的課題研究,下面談談我的幾點做法:
1.明確問題意識的重要性:
問題意識主要是指學生具有自主探索、積極思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闡述問題等自覺的心理活動。問題意識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願望,激發學生勇於探索、創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發展數學思維,驅使學生積極思考,質疑、解疑,最終達到對事物認識的深化從而創新。所以說,問題意識是創新思維的基礎,是成就事業的起點。愛因斯坦說過:「一個問題的產生通常要比它的結論得出更為重要」。由此可見,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所具有的重要性。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必須改變「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教學模式。教師轉變角色,依據低年級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我精心設計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並不是代替教師的提問,教師的提問應起到加深探索、畫龍點睛的作用。 2、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培養提問意識: 學生的提問能力其實是一種心理素質、生活經驗、知識積累和語言技能的綜合能力。小學生在課堂上往往不敢提問,害怕提問不好被老師、同學譏笑,或是不知從何而問,久而久之,在課堂上不樂於、不敢於提問。怎樣培養學生的提問意識呢?課堂教學中,創設師生間平等、輕松、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要「蹲下來看孩子」,從他們的視角看問題,積極地建立一種平等的「合作者」、「朋友」式的關系。通過自己的語言、動作、表情傳遞給學生一種親切、信任、相互尊重的情感信息,使他們感到老師是最可信賴的。當學生提問題時,教師贊許的目光和專注的神情,會使學生感到老師對自己所提出的問題是非常重視的,這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它對培養和鼓勵學生勇敢地提出問題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即使有些同學的問題不能提到點子上、關鍵處,教師也應該以鼓勵為主,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激發他們質疑問難的熱情。如果遇到學生認為都懂了,沒有問題或提不出有價值的問題時,教師應有意識地與學生互換角色,提出重點、難點問題,同時發揮小組協作精神,讓學生在自由討論中嘗試解答。
3.教給方法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問:
學生只有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才能更深層次的理解問題的實質。反之,提問方法不當,或是提的問題過於簡單、機械,會使學生感到乏味和厭倦。因此,要想提高學生的提問能力,使學生知道「問什麼」、「怎麼問」,還必須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提問方法,使學生學會提問。①從課題切入,培養提問能力,課題一般都是學生學習的中心,學習的主要內容,學習的重點。學生抓住課題提問的過程,是調動學習積極性的過程,也是訓練思維能力的過程。如教學「認識角」一課時,結合新課的導入板書出課題後,面帶微笑親切地問學生:小朋友,你們看到課題想知道什麼呀?學生思考片刻後說:「角是什麼樣的?」、「角有名稱嗎?」、「角有大小嗎?」、「角在生活中有什麼用呢?」……學生提出問題後,教師通過課件演示實物的角、抽象出角、做角、比較角的大小等活動,引導他們自己去探索、研究,動手操作,合作交流,解決提出的問題,學生興趣高漲,學習積極性高,理解和掌握了學習內容,也培養了他們提問的能力。②聯系生活實際,提出數學問題
新教材強調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理解和發展數學,使學生學會從數學的角度看待和處理日常生活、社會生活中出現的問題。教學中,教師選擇學生身邊的有趣的,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索的事情,創設問題情境作為學習素材,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如教學「兩位數乘一位數」一課時,聯系本校準備召開的一二九長跑作為素材,讓學生根據教師創設的情境提出數學問題,課堂上學生根據圖中提供的信息,提出許多有價值的問題,如:「每個運動員跑兩圈要跑多少米?」、「女生共跑多少米?」、「男女生共跑多少米?」……對於本課重點,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讓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索出解題方法;對於用已有知識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就口頭解答,使學生感到「問題」就存在我們的身邊,每時每刻都會產生,而解決問題又是必須的,拉進了數學問題與學生情感的距離。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探索精神。
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不僅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點燃求知慾望,而且能促進全體學生的參與。通過他們自己提出的問題,親自動手操作,親身去體驗、感知,從中發現新知識,學起來興趣更大,更加積極主動、善於動腦,對學習新知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③增強問題意識,培養創新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學生不滿足課本中的方法,而根據自己的觀點提出質疑的現象,這正是學生主動參與的表現,也是訓練數學思維的大好時機。因此,對學生課堂上的質疑應當加以鼓勵、引導,促使學生不斷發現新問題,提出新構想,找到新方法。
如在教學「周長是多少」一課時,我讓學生動手測量准備好的樹葉的周長,大多數學生都是按照書本上的方法進行測量,巡視中我發現有一位學生眼盯著樹葉不測量,就問:「你為什麼不測量?」,這位學生說:「我想把樹葉對折一下,只量一半再乘2不知道行不行?」(樹葉比較規范)我說:「你大膽試一試不就知道了嗎?」一句話,多數學生用這種方法把樹葉對折後又一次進行測量,並通過比較兩次測量的數據得出了同一結果。我及時地把學生提出的問題和解決方法加以概括,滲透數學對稱思想,發展了數學思考,拓寬信息渠道,給學生提供創新的機會。使提出問題的同學有一種成就感,也鼓勵其他學生敢於創新,思維不被書本所局限。學生學習興趣盎然,課堂氣氛活躍,積極主動地探索,真正發揮學生主體的作用。④強化問題意識,發散思維訓練,發散思維訓練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敏銳性、變通性、深刻性。發散練習(開放性練習)往往是一節課的高潮,也是學生應用新知識解決問題的具體體現。例題教學後,適當進行發散性練習,不僅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例題,掌握規律、方法,還可以促進知識結構化,加強深度和廣度,使學生提問步入更深的層面。⑤積極主動思考,培養質疑能力,「學起於思,思源於疑」。質疑是思維的導火線,是學生學習的內驅力,是探索和創新的源頭。教育家顧明遠說「不會提問的學生不是學習好的學生」。課堂教學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對學生提出的意想不到的問題,教師要表揚他善於思考,贊揚他質疑問難的精神;對於想不出正確答案的問題,鼓勵學生走出校門,從網上查找資料,從社會中學習。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社會知識,進一步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緊密相連。
總之,培養低年級小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啟發誘導學生積極思維,發表獨立見解,標新立異,「異想天開」,會促進學生主動的、創造性的學習,拓展思維,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習效果。

閱讀全文

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審美能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