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科學高段學生素質評價方案
小學科學課程的評價以真實的日常教學為基礎,充分關注課內與課外的學生學習活動,全面反映學生實際的學習表現和發展水平。對學生學習評價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行為表現評價、紙筆測驗評價、綜合評價。
1、行為表現評價
行為表現評價是根據學生的行為表現對學生的學習水平進行辨別,有多種方法。
教師觀察 課堂上教師敏稅的觀察是行為表現評價的關鍵。教學目標、學習要素可以指導教師的觀察,使教師能夠在課堂上敏稅地觀察學生的思維深度、操作技能水平。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學習要素制定評定量表,量表往往分為3~4個水平程度,分別描述各個水平程度。
在課堂上,教師還能夠觀察學生的人際交往和情緒表現。課堂教學具有社會性,課堂上生生、師生之間的交往會影響到課堂教學效果。學生的情緒表現反應了學生的學習狀態。教學中,學生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才能高效地學習。如果學生發言積極到位、活動操作符合規則、實驗效果明顯,說明學生積極地參與了教學。如果有學生擾亂課堂秩序或者精神不集中,就需要調整教學策略了。
教師在觀察中,除了用量表進行評價記錄外,還可以將有價值的信息作為教學逸事記錄下來。如學生的超常表現、獨特見解、科學創意,學生的進步或者違紀行為等。這些信息可以作為學期或學年結束時綜合評價的參考。
學生談話 在教學前需要了解學生的已有認知水平時,可以問一些學生問題,根據學生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分析學生的原始觀點,發現的模糊或錯誤認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隨時向學生提出問題,來了解學生的思維水平、概念發展情況。
其他評價主體,如教育管理者、家長等與學生在與學生的談話中了解學生,進行評價。
學生作業 學生的科學記錄、研究報告、作品以及成長記錄袋等屬於學生的科學作業。對這些作業進行評價需要進行綜合評定。這時,我們往往根據一個班學生的整體情況將它們分為3~4個等級。
學生科學記錄本中常常記錄觀察現象、實驗數據、科學筆記、科學概念圖等。表現要素有:作業完成率、記錄項目的完整性、記錄的准確性與創造性、整潔程度。
學生研究報告包括實驗報告、調查報告等。表現要素有:格式——各項是否齊全、過程——是否清晰明白、資料分析與結論是否合理。
學生作品有手工製作、手抄報、科學圖畫等。評價要素根據作品性質而異,如用橡皮泥製作地球模型的表現要素有:三層比例的准確性、模型分層的清晰程度、圓或半圓的整齊程度。
成長記錄袋有多種類型。基本的要素有:內容目錄——目錄包含了哪些內容、各個項目——裝入記錄袋中各項目的水平、評價量表——不同評價主體對各個項目的評價情況、整齊程度等。
2、紙筆測驗評價
從思維方式的角度對試題進行詳細分類,有利於引導教師在出題時,既考慮測試學生對哪些科學概念的理解,又可以考慮測試學生的哪一項或幾項思維能力;也有利於在測試結果出來後,引導教師逐一分析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理解水平以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可以將紙筆測驗試題可以分為幾種類型,如:科學知識題、科學方法題、解決問題的題。接著,在對學習要素進行歸納的基礎上,將幾種類型的題又分為更細的題型。舉例如下。
科學知識題
回憶與識記 如:寫出降水的各種形式。
排序 如:按照從蝌蚪發育成青蛙的過程將圖片進行排序。
分析 如:下面是解剖種子的活動步驟,你可以將它們分為幾個大步驟?
比較 如:楊樹葉與柳樹葉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分類 如:一個小組同學將動物分成為三類。他們是按照什麼標准給這些動物分類的?
判斷 如:根據營養金字塔的圖,你認為哪一類食物應該吃得最少?
推理或預測 如:地板之間的縫隙到了冬天是會變大還是變小?為什麼?
建立模型 如:在用番茄醬和土豆泥做火山模擬噴發的實驗中,你認為的哪些與真實的火山相似的地方?
探究技能題
觀察 如:有五種可食用的液體,要鑒別它們需要用到的感覺器官有哪些?
測量 如:請你讀取溫度計上的讀數。
控制變數 如:畫出種子萌發是否需要水分的實驗設計,寫出實驗中有哪些相同條件。
繪制圖表 如:根據表格中記錄的一天中不同時間的溫度數據,繪制一天中溫度變化折線圖。
數據整理與分析 如:根據燒開水的過程中水溫變化曲線圖,說一說,水溫變化的規律。
解決問題的題
發現問題 如:關於電磁鐵,你還有什麼想研究的問題?
制訂計劃 如:有給定長度的導線2根、鐵芯1個,製作一個磁力較大的電磁鐵,你打算怎樣做?寫出你的計劃和理由。
實驗操作 如:在研究蝸牛喜歡吃哪些食物時,你是怎樣做的?
結論與理由陳述 如:利用這個實驗解釋為什麼人們在夏天願意穿白衣服。
根據這樣有分類進行試題設計,可以避免回憶與識記的試題量過多,既可以評價學生科學概念的掌握情況、也可以評價相應的思維水平。
3、 綜合評價
問題解決 給學生一個問題,讓學生自己想辦法去解決。在此過程中,學生要運用已有的知識技能解決問題。可以讓學生完成一些記錄單、報告單等。
項目研究 給學生一個研究項目,學生需要經歷探究的過程,需要具有持之以恆的毅力。最後,完成項目研究報告。
B. 如何對小學科學課進行評價
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作為一名農村的小學科學教師,在學校里要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並非易事,小學科學教學是科學的基礎教育,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一門重要課程,擔負著兒童科技創新的重任。科學教學的基本過程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參與認識自然事物及應用所學獲得知識,大膽自主探求和應用知識。教師怎樣有意識地與學生同玩同樂,學中玩、玩中學,既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又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探究科學的方法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鼓勵學生學生自主選擇探究主題,激發學生的興趣。當我們學完了教材的一些課程之後,要做好學生新的科學探究工作,每一學期要給每一個學生一個探究主題,這個主題要適合及選擇的范圍。對小學生而言,題目若與日常生活有密切關系,必定會提高其參與的興趣,如洗發水的試驗及調查、食物的脂肪含量、冷藏食物知多少、頭發的承重力、不同洗衣粉的清潔能力、。其實以上例子包括不少有趣的題目,大部分的內容既和日常生活有關,亦可進行科學探究,而過程和所需器材也不復雜。另外還提出大量有關適合這方面的探究主題。例如:學校周邊環境、校園植物的調查、學校綠化率、廢舊電池的回收等等,這一些都是很好的活動主題,而且也很適合學生的思維。二、引導學生去探索,鼓勵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尋找答案。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頭腦去想、用自己的雙手去做、用自己的嘴巴去說……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周圍事物,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問題提出來後,教師不是直接給出答案,而是設計好實驗和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操作和相互交流討論。在老師引導和建議下,孩子們自己動手做實驗、搜索證據、觀察、提問、設想和驗證。孩子們要用自己的語言記錄下實驗過程中的想法、活動情況,與正確答案相比較。通過三年的小學科學教學,我在教學中都能感受到學生喜歡提問題的天性:「天為什麼是藍色的?」、「恐龍是怎麼滅絕的?」……,除此,還能感受到兒童回答問題的邏輯:「打雷是因為雲彩沒長眼睛!」、「太陽把地上的水吸走了!」……這些可貴的「天性」應變為更為成熟的科學思維習慣和能力。假設是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對問題所做的可能性回答。例如,對「物體遇冷會收縮嗎」這個問題,學生可根據自己生活經驗提出各種假設:「物體遇冷會收縮—人冷了就會縮起來」,「物體遇冷不會收縮—教室里的桌凳就沒有因為冬天而變小」,再如:「把紙和球同時從高處放手,猜哪個先落地」的假設活動,是想讓學生分析自己的假設,並在假設的過程中發現:根據經驗提出的假設有時是錯誤的,經驗也可能造成假象。我們再用兩張同樣重的紙(其中一張揉成團)重復上面的實驗」是一個拓展活動,同樣說明根據經驗提出的假設不一定可靠。而搜索證據是通過觀察、實驗、測量或從可靠信息源那裡獲取用以回答問題或驗證假設的數據及資料的活動。許多重要的科學結論都是建立在假設與搜集證據的基礎上的,如魏格納的大陸漂移說、達爾文的進化論等。因此作為一名科學教師,在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時需要注意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1、提出問題,而不是直接建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就為學生提供了科學探究的機會。2、提供一個適用於學生的計劃方案,提出一系列問題讓學生去動腦筋思考。3、經常比較計劃和實際的探究過程,認識到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預見的。4、在教學中或活動結束時要經常交流討論,提議學生去思考如何改進探究方法。三、培養學生科學探究中的合作能力。在傳統的實驗課教學中,比較普遍採用的是教師講實驗內容學生聽,教師演示實驗方法學生觀看,教師提問實驗結論學生答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和創造,不利於主體精神的培養。針對這一現象,我在小學科學實驗課教學中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讓學生通過閱讀、研討自己設計實驗。具體做法是:把實驗的目的、名稱、器材、步驟、現象、結論等要素設計成空白實驗報告提供給學生。學生在自己的小組中閱讀、思考、研討,共同填寫實驗報告,等於是自己設計實驗,自己進行操作、觀察、分析,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學生帶著這些問題認真閱讀了教材,然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了熱烈的討論,他們互相補充,互相幫助共同填寫有關內容。教師巡堂只做啟發和點撥。在確定了實驗步驟後,各小組按照自己確定的方法獨立地操作、記錄和分析。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和計算機的普及為共享資源和合作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但也容易使人進入一個自我封閉的學習環境,這就需要以合作學習進行引導。四、注重探究方法和過程的評價,鼓勵探究結論的原創。一提到評價,老師們往往會聯想到考試。其實對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評價涉及到許多方面,考試只是一個很小的方面。在科學課的標准中,對學生的評價問題作了詳細的敘述。《標准》中強調「科學課程的評價應能促進科學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因此,科學探究能力的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探究結果,更重要的是關注他們的探究過程。學生在進行科學探究活動中,他們對自然事物的觀察、發現以及提出問題的能力;在探究實驗中的設計實驗、動手操作能力;對觀察、實驗中各種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推理、歸納、總結、質疑、交流、評議等能力的提高;在情感、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等過程中都體現了學生科學素養的發展。這些方面都是評價科學探究能力的重要方面,這是單純以一紙試卷所不能體現的。只有注重了探究過程的評價,才能有一個好的結果。另外,評價的方法也應該是多種多樣的。不只是考試這一種形式。例如:在平時為學生建立一個探究過程的記錄本,及時記錄學生的各種變化,從發展變化的程度上反映學生的探究能力。通過實驗競賽等形式來評價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還可以讓學生通過完成一定的自然環境或自然現象等的考察研究,撰寫考察報告來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等等。在對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評價時,應讓教師、學生、家長甚至社會成員參與。總之,應重視學生的評價,應有一個公正、積極的評價,以促進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提高。在科學教學中,要想使學生對認識的自然事物,探究科學奧秘充滿興趣,踴躍地提出探究的問題;對探究的問題積極的動腦筋、想法。通過觀察、實驗,查閱資料等方法進行研究;在匯報實驗結果時,爭先恐後地發表自己的發現;在研討時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敢於與不同的意見進行爭論。教師就要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精神,使學生主動、自主的參與各項探究活動,更好的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我相信每個教師都能堅持不懈地把學生科學探究活動開展下去,上好每一節科學課,努力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讓學生從中領悟到探究科學的方法,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解決面向全體學生,特別是面向學困生的問題,從而使每名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和進步,讓所有的學生掌握探究的思維方法、感受探究的樂趣,從而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
C. 如何開展小學科學實驗教學評價
教師的評價對學生有重大的影響,為了讓教師的評價更好地激勵學生,所以我們把賞識教育和教師評價相結合。每位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了不同的評價標志,比如發現星,笑臉娃娃等。 教師的評價不能只盯著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
D. 如何做好小學科學實驗探究的評價
教師的評價對學生有重大的影響,為了讓教師的評價更好地激勵學生,所以我們把賞識教育和教師評價相結合。每位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了不同的評價標志,比如發現星,笑臉娃娃等。 教師的評價不能只盯著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更要關注學生的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用真誠的話語讓學生感到教師的關愛,增進師生感情,發揮隱性
教育的效果。 二、評價方法多樣化 評價體系伴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而發生著巨大的變化,改變了以往只重考試結果,比賽名次的單項評價方式,我們應本著「以人為本,促進個性的和諧發展」為評價標准。 在教學中,關注學生學業成績的同時,更多的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主動參與學習,是否濃厚的興趣,是否去主動探索研究;關注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運用多元化評價方式,尊重個性差異,幫助學生建立自信,認識自我。 1、延續傳統,作業評價 科學課上,除了生動有趣的實驗,我們也要給學生一定的作業,留有拓展學習的空間,隨時了解學生對課堂信息的接收情況。我們教師為學生提供一項任務,從學生完成作業的質量判斷其有關水平與能力。作業從形式上可以分為書面和實踐兩種。 書面作業是指教師通過一項任務,學生當堂完成。教師可以通過現場觀察完成作業的速度、質量與效果,評價其在某些方面的知識與能力。 實踐作業指的是教師布置作業任務,學生從設計、實施到報告可以經過一段時間(從幾天到幾個星期),之間教師可以全程參與關注,並根據學生對指導的依賴性和表現,對其進行各方面的評價。 2、因材施教,綜合評定 傳統的評價方式只注重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而學習結果最終是以考試形式來檢查的。綜合素質的評價是在教學過程評價的基礎上進行的一種綜合能力的總結、考核、評價。教師對學生的綜合能力的評價應該由以下3方面構成: (1)學生成績評價 學業成績是家長和學生最關注的。通常,我們是通過在期末階段的測驗來了解學生的學業成績。通過測驗對學生所學的知識進行比較全面的檢測,進一步加強學生對科學概念的理解和對科學知識的鞏固及運用。可以通過書面測驗的形式來檢測學生對科學實驗的掌握操作情況。 (2)實踐能力考核 當然,我們不可能通過一份試卷來評定學生的學習情況,包括他們在學習這門學科時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特別是學生的實驗能力更不能憑一次測驗來檢查,這就需要我們在學業成績評價的基礎上,還要實施實踐能力考核。毋庸置疑,科學課中的實驗能力的考核主要就是對學生動手實驗能力的考核。我們可以對學生採用小組合作式考核和獨立操作式考核。對於要實驗操作的內容可以在起初就告訴全班同學,供學生自主選擇實驗 (3)創新精神培養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創新精神的培養是我們教育的一個新追求。在本課程實施中,在學生完成每項學習任務的時候,總會出現許多奇思妙想,又會去創造性地解決這些問題。我們要保護學生大膽的想像,激發他們的創新精神,在評價中我們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 例如:有一個學生在校園里發現了第一朵花兒開了;有同學發現了校園里第一隻南飛的燕子,聽到了春天裡第一聲蛙鳴;有些同學在觀察葉片上有什麼時,發覺不同的葉片上有不同的細紋(葉脈)„„這一件件一樁樁都記錄在成長記錄薄中,作為激勵學生的第一手資料。 3、因勢利導,賞識評價 在實驗教學中,如果我們能對學生進行充滿激勵,充滿人文關懷的「賞識性」評價語言,那麼就有助於開啟學生積極的學習心智,使學生產生愉悅的學習情緒,引發他們積極向上的學習動力,建立起足夠的學習自信。 (1)語言評價 語言評價包括口頭評價和書面評價兩種。語言評價重在對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肯定、鼓勵,教師要通過自己的語言評價給學生傳遞最直接、最快捷的信息反饋。而在我們的實驗教學中使用頻率最高、對學生影響最大的一種方式,就是口頭評價。 一句簡單的話,使孩子對科學學習和探究產生了興趣,表現十分自信。為此,我們可以常常用「你真聰明!」「這個想法真有創意!」「你的思維很嚴謹!真像一個小科學家。」「試試看,也許我們就能成功!」等等,用這些帶有豐富情感的語言,鼓勵評價學生,張揚了學生的個性,使學生自由和諧的發展。 (2)非語言式評價 在重視語言性評價的同時,我們更應該重視非語言式評價。一個微笑,一個手勢,一個眼神等等,這些無聲的評價是發自內心的,將牽動著學生的心,這是一種被評價者最容易接受的評價形式,它可以起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三、評價時機全程化 教師與學生接觸最多的還是上課時間。抓住課堂實驗教學時間與學生交流,評價的內容可以是多方面的,包括探究方法與過程,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知識的理解與應用等。這些評價,滲透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的,雖然不一定可以完全被記錄下來作為期末評定的依據,但對於學生而言,教師與同伴的信任與鼓勵是難能可貴的,聚沙成塔,唯有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的點滴積累,才能實現評價的真正價值,即「為學生的發展而進行評價」。 實驗教學評價帶給我們的思考 1、積極主動地學習評價理論。作為教育教學工作實踐者首先就需要我們學習先進的理念。正確的理念可以指導我們的實踐,並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2、處理好評價中的三個關系。在三維目標中一般認為,知識目標容易進行教學評價,能力和情感價值觀目標較難進行教學評價。 3、過程評價取代終結性評價。學生學習有一個過程,對學習過程中的情況要用動態生成的成長記錄袋進行評價,對學生的最後學習效果要用綜合成績優良等級和總結性的評語進行評價。
總之,評價與教學同等重要,有時甚至比教學更具有藝術價值。合適的評價方式,能催人奮發向上,積極進取,學生能在你真誠的評價中求進步,促發展。通過合適的教學評價激起學生的主體參與性,讓學生在實驗中體驗成功的喜悅,獲得進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和諧,發現生命的燦爛。
E. 如何有效評價一節小學科學公開課
「生活化、活動化、自主化、情感化」已經成為科學一個基本教學特點。新教材不再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惟一依據,而是越來越成為一種教學資源,為學生的學習提供範例。教師也不再是單純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教師正成為教材的開發者和創造者。教師對教學目標的關注將更加全面,把兒童的主體發展作為出發點和歸宿,更重要的是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之中來因此,科學課的教學必需真正貼近自然、貼近經驗、貼近生活、充滿生命的活力,那麼,如何上好小學科學課?以下談談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一、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和最大的動力。豐富多彩的活動是小學生最喜愛的學習方式。為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體驗科學課程學習的特點,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引領孩子步入科學學習殿堂。
教師要准確把握實驗教材所體現的幾點基本思想,注意學生的學習過程,將教學建立在學生的興趣,教師要努力建立新的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現實的實例,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師生共同創設一個生動的、有趣的、形象的,而又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情境。創設的情境必須具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情境中要充滿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自然科學問題。教學《動物與環境》一課時,我首先讓學生們自己扮演小浣熊和爸爸,媽媽無家可歸、到處流浪躲藏的情景;緊接著,通過放錄像,讓孩子們看到亂捕亂獵、亂砍濫伐,野生動物紛紛倒下,學生們開始還議論紛紛,到最後全部默默無聲。見此情景,我對學生們說:「這一切是由於人類不善待我們的『朋友』造成的,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地球不能只有人類,我們、動物還有植物都生活在一個共同的大家園里。」在不知不覺中,既提高了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又知道了要愛護環境,保護動物,關愛他人。如有段時間,三年級的學生對玩紙飛機成風,可多數人的紙飛機卻飛不高,飛不遠,熱情與日俱減,這時就需要幫助學生找到其中的原因,此時,我們恰好學習《紙飛翼》這一課,我給學生介紹了紙飛翼的常識,讓學生親自去體驗如何讓紙飛機飛得又高又遠。學生們參與積極性非常高。通過實踐,每人手中的紙飛機試飛時,多數人眉飛色舞,熱情高漲,因為他們既能玩得痛快,又能得到一些科學知識,一舉兩得。
二、師生互動、合作 使課堂更精彩
新課程和新教材對教師角色的專業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並且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合作者、參與者和引導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學生的探究性學習中,教師應該成為學生的親密合作者,還應作到由「指導者」向「促進者」轉變, 要變「給學生壓力」為「給學生動力」,由「權威」向「非權威」轉變。在教學中,個別學習、同桌交流、小組合作、組織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課程中經常採用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這些組織形式就是為學生創設了合作交流的時間,教師要設計出活生生的、豐富多彩的課來。將課堂變成展示、交流的舞台,讓學生把課下研究的成果在課上充分的展示、交流,使課堂更精彩.可以說這樣是一種最優方法。
三、注重和加強實驗,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新的科學課程標准強調「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無疑,實驗是學科學的最有效的手段。動手實驗可以激發學生愛科學的興趣,有效地幫助學生發展智力,提高學生科學素質。但是任何一個實驗不是讓學生隨便動手做一做,看一看,說一說就行了,還需從中培養學生嚴謹科學的態度。實驗時要做到:
(1)明確目的。每次實驗前都要讓學生明確實驗目的。說的白一點,就是讓他們明白為了研究什麼做這個實驗。
(2)設計實驗。此環節是重中之重,因為做實驗每個學生都喜歡,但他們往往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盲目亂動,做了這一步不知下一步該做什麼,顛倒操作過程,少做漏做,導致實驗失敗,所以在實驗前就要設計好實驗。設計實驗的過程,要靠學生的猜想,學生會有很多創造性的想法和做法,這正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良好契機。
(3)明確任務。在做實驗時,教師要提醒學生動用一切感覺器官去全面觀察。一是用眼,科學地看,時刻提醒學生注意用眼觀察每一個微小的地方,每一步細小的變化。另外還可以直接給學生出示實驗記錄表,讓學生邊做邊認真填寫。這就是科學地聽,科學地做,它能幫助學生更全面地感知事物。
(4)明確結果。從現象到分析比較、得出實驗結論。
(5)應用結論。學科學,關鍵是要用科學,如在教完"磁鐵的力量"這一課後,我設計了生活中的一個小例子「巧取縫衣針」,讓學生把自己學到的知識用到生活中去,這樣,不僅聯系了生活實際,還培養了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這時,再讓學生把課堂延伸到課外,找出生活中利用磁鐵的例子,也為後面學習「磁的應用」作了鋪墊。
所
F. 小學科學實驗課堂教學怎樣評價
在科學課的教學中,教師應大膽嘗試,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互動,鼓勵學生質疑探究,讓學生自覺領悟科學探究的思想,體驗獲取科學知識過程的快樂,產生學習科學知識的濃厚興趣,初步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第二階段的培訓,我認為上好小學科學課,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充分利用科學課實驗教學的開放性,激發學生興趣。科學課的實驗教學許多內容涉及探究性活動,而學生探索活動的空間除了教室外,更多的應是大自然。因為大自然中蘊含著無限的秘密。因此,要大力提倡科學課回歸大自然,做到室內外結合、校內外結合、課內外結合,要讓學生到大自然中自己去「摘」取科學。 二、強調學生之間的互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科學探究活動,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提出問題、提出假設、作出計劃、進行調查、進行研討、進行評價等。通過學生親自參與,親自經歷,親自體驗,才會有更深刻的感受,才能真正感悟科學的真諦。如《聲音的產生》一文,在教學過程中,當讓學生說出一些能發聲的樂器後,就讓學生討論:「它們是靠什麼發聲的?在發聲時這些物體會產生什麼現象?」於是,學生盡情「玩」手中的樂器,觀察它們的發聲部位、觀察發聲時的變化現象等,互相交流、爭論,最後總結出:聲音是靠物體振動產生的,物體在發聲時都會產生振動現象。為了鞏固本節課的內容,還可以讓學生感受身邊的科學,要求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使周圍的物體發出聲音,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於是有的撕、搓手中的紙片,有的敲擊塑料瓶,有的彈皮筋……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使他們了解和掌握了更多的有關聲音的知識,同時也訓練了獲取知識能力和方法,得到了獲取知識的成就感。 三、強調教師要大膽放手、只掌控教學的方向。 學生對周圍繽紛的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科學教學應該是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教師要讓他們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比單純講解更有效。我們不要把學生束縛在教室里,教室外才是學科學的廣闊天地;我們不要把鈴聲當做探究科學的起點和終點,課後也有探索和發現的無限良機和靈感。探究科學的活動不是一節課能完成的,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簡單之舉。所以要上好科學課,教師要樹立開放的觀念,盡量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靈活安排學生的學習時間,合理利用、積極開發課程資源,不再是一味地「教教材」。要根據學生在探究研討活動中的進程,掌控好教學的大方向,隨時注意調整自己的角色和位置,當好問題情景的創造者、探究活動的促進者、學習矛盾的挑起者、課堂方向的調控者。 四、強調學生的質疑探究、培養創新精神 一切創造都來源於實踐,一切真知都來源於疑問。因此,在科學課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親自操作實驗,用各種器官去感知實驗現象的發生、發展、變化過程,而且要鼓勵他們大膽的創設情景、設計實驗方案、解決實際問題。從設計到解決的過程,就是他們多種思維綜合發展的過程,也是創新精神的萌芽誕生的過程。只有讓學生從頭到尾去體驗全過程,他們的創造潛能才得到開發、創造能力才能以培養。 總之,教師要想上好科學課,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真正理解什麼是科學,並且以科學的態度對待之,以科學的方法教學之,以科學的精神探索之,這樣,教師才能教得有效,學生才能學得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