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農村中小學教育現狀
我家隔壁就是一座農村中學,辦學近70年歷史,從夜校到普通高中,我們見證了這座學校的興衰。我也是從這所學校畢業的,畢業之後,再也沒跨進這所學校大門。但學校的一些事情我不僅有所耳聞,也有所目睹,這所學校70年代未每年還有1000名學生,但本學期只有50名學生了,高中部「砍」了,只有初中部了,學校資產閑置了,教室走廊里曬起衣服,堆放雜物了。70名教職員工大部分進城示範中學、民辦中學、私立外國語學校任教了,只有少量教師在給這50名學生上課,往日里書聲琅琅已經很久沒聽見了,廣播聲十幾里都聽得見,如今十幾年沒有廣播體操聲和廣播站的播音了。
農村學校招不到學生了,也留不住教師和學生了。現在幼兒園還是比較景氣的,每年都有50名新入園兒童,小學學生還說的過去,生源沒有外流,但中學生生源外流嚴重,一進初中,家長就將孩子轉入城鎮示範中學,民辦名校,外國語學校,到高中更是擇名校而學了。農村中學沒有生源了。我們當地40年前有4座初級中學,24座小學,一座初高中連辦學校,如今只剩下一座中心小學,一座初中了。治窮先治愚,扶貧先扶智,我們當地歷年來重視教育事業,教師都納入事業編制,公務員待遇,最漂亮的房子就是學校教學樓。我家隔壁那所中學,有兩棟四層學生公寓,五棟兩層教學樓,有遠程教育教室,實驗課教室,微機科學樓,逸夫樓,教師公寓兩棟,硬體、軟體不比城市差,可就是教學質量上不去,升學率上不去!我經常見到教師,沒有為人師表的范,沒有教書育人之才,沒有師范之德。現在的農村教師大多把教師僅僅當做職業,但又沒有職業道德。農村教師不安份,覺得當教師還是個「窮教書的」人,農村學校待遇低,條件艱苦,很多人都想回城裡當教師。
其他農村學校我不知道不能胡說。但我家隔壁那所中學丑聞不斷,有學生說,學校老師都有酗酒陋習,喝得上課找不到教室,上課伏在講台上睡覺,甚至說話聲音象蚊子叫一樣,學生聽不清,聽不懂。以前,農村學校管理比較嚴,可如今,我家隔壁學校有幾個老師常年吃空餉,原因是酒精中毒,無法教學,校長說了,不砸你飯碗了,只求你別來學校上課了,工資發到你退休。農村學校教師特別是年輕教師心沒放在教學上,打麻將、喝酒、娛樂倒是樂此不疲,這樣的學校家長怎麼放心把孩子交給學校,在家長眼裡,這所學校簡直是誤人子弟。如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私立、民辦學校生源人滿為患,升學率,一本達線率高達50%以上,教師有激勵機制,有獎有罰,教師一心撲在教育事業上,使私立、民辦學校有良好口碑,小學一畢業,家長就把孩子送進城鎮民辦學校了。未來公辦學校可能會被民辦學校兼並了,編制內的飯碗可能保不住了,這也是農村學校教師擔憂的地方,所以,他們很迷茫,覺得前途堪憂。
鄉村振興首先必須教育振興。農村學校缺優秀教師,優秀教師人才全部都進城了,農村教育資源必須優化配置,優秀教師必須委派到農村任教三年,師范畢業生必須下鄉支教三年後綜合考評才能評職稱和調回城市。鼓勵民辦學校下鄉,盤活教育閑置資產,鼓勵資本下鄉辦教育,兼並公辦學校。嚴禁跨學區招收中小學生,公辦學校要加強監管,按教學大綱辦學,按教學進度教學,教師必須每周備好教案,交學校教導處審核,教案審核必須嚴格的對學校、學生負責的態度去審核。對不符合教師資格的教師堅決辭退或開除,違紀違規教師堅決打擊處理。學校雖然「清水衙門」,但是聖潔殿堂,學校不能怕揭醜揭短,不能護犢子,不能成為藏污納垢的地方!
Ⅱ 對農村小學教育現狀要調查哪些內容
一、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高,教學理念落後,教學手段陳舊。
由於農村教育教學環境的制約,教師隊伍老齡化,學歷水平偏低,專業教師嚴重不足。教師多數靠的是學校所學的一點理論知識和教學方法,從教後缺乏集中系統的理論、理念及手段的提高機會,一直以來只是憑借多年積累的經驗任教。即使近年來部分教師取得了大專及其以上學歷,也只是有名而無實,學歷是提高了,自身知識水平卻沒有達到相應的高度。由於專業教師的缺乏,絕大多數任課教師是兼職的 「全能型」老師,多年來都是老一套,盡管開展新課程改革,不少教師仍是穿新鞋走老路 沒有理解新課改的實質,只學到了新課改的模式。既影響素質教育教學的質量,又有可能浪費部分有專長學生的天賦。
二、教學設備短缺,使用率低,制約教育的發展。
盡管現在國家實行義務教育階段經費改革,學校減免了學生的學雜費,辦公經費也由政府財政撥付,但是農村小學的校舍和硬體設施配備上與城市小學相比,差距仍然很大。雖然近年來國家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用於農村教育教學設備配置,但由於農村本身的條件限制,好多設備使用不起來,或者不能被經常使用,甚至有些教師不會用,對教育教學的發展沒有起到應有的推進作用。
三、家庭教育空白,學生缺失家庭輔導,教師工作負擔重。
農村學校教育質量本來不是很高,加上農村家庭教育普遍還是一片空白,大多數學生家長對孩子的學習不聞不問,或者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使得學生在學校學的一點知識在家裡得不到鞏固,學生的學習效果發揮不佳。同時,農村學生家長為生活所迫紛紛外出務工,讓留守兒童的數量日漸增加,使得農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現象更加嚴重。因此,把本應由家庭、家長承擔的教育責任全部推給教師和學校,要求教師在學習上、生活上給予學生更多的關心和照顧,這從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教師的負擔,阻礙了農村教育向前發展的步伐。
當下農村小學的教育情形不容樂觀,而農村小學教育占據了整個義務教育的半壁江山,必須高度重視它所存在的弊病。基礎教育不扎實,教育的發展也就只能變成一句空洞的口號,更談不上什麼全民素質教育了。因此,只有採取措施徹底改變農村小學教育現狀,牢固基礎教育的薄弱環節,為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才能推動農村小學教育的發展。
Ⅲ 農村小學教育現狀及對策是教育技術論文嗎
一、農村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現狀簡析: 教育教學質量是學校發展的根基和辦學的生命線,積極深化課程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著力提高小學教育教學質量,這和教育人事制度的改革,學校制度的健全,和社會、家長、教師都有著密切的關系。 隨著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以及國家為學生提供免費的教科書以來,學生的入學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輟學的學生明顯的減少。但是由於學生家長大多數在外務工,對子女的教育失去了信心,看見子女成績不好,就抱著破罐子破摔 的心理,帶著尚未完成學業的孩子一同打工去了。這樣的現象在農村不勝枚舉,我為這些學生的出走感到十分的惋惜和痛心,同時也為家長的愚昧無知感到萬分的無奈。還有的學生因為班級頻繁的更換老師,對老師上課教育方法的不適應等,使學生產生了厭學或者逃學的心理。 二、針對農村小學教育教學質量提高所面臨的上述問題,應該從以下幾方面措施去加以改進。 (一)、學校要建立健全各種規章制度,做到以制度來約束人 學校管理制度是學校內部的治校之法。因此學校各種制度一經確立,就必須成為全體師生員工必須遵循的行為准則,並具有強制性。在貫徹執行學校管理制度的過程中,規章制度的具體規定與要求的效力,適用於其覆蓋的所有人和事,無論是對學校領導還是對教職工,一視同仁。身教重於言教,學校領導尤其要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做維護制度權威性、嚴肅性的典範,因此在規章制度起步實施之時,就要嚴格貫徹執行,決不能中國開一面或搞下不為例。學校管理的實施,是長期細致並具有反復性的工作,要採取多種形式加強督促檢查和強化激勵,使各項規章制度的規定和要求落到實處。並不斷完善,使學校制度走向科學化、合理化、人性化,在學校管理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二)、發展教師是關鍵,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堅決貫徹執行《教師法》《職業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規,確實保護教師的合法權益。充分發揮教師的聰明才智,採用現代教育管理方法,實行科學民主管理,努力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使教師的合法權益得到真正的保證,真正讓教師在素質教育中發揮主力軍的作用。 教師隊伍是影響教學質量提高的關鍵。就目前農村教師隊伍的現狀來看,他們獲取信息知識的途徑非常有限,視野極窄。本人認為,應加強以校本教研為主,定期組織教學業務學習,開展集體備課、賽課、聽課、評課活動和課堂小問題研究,組織教師參加省、市、縣課題研究,參加各種層次和不同形式的教學研究活動,並承擔各級教研任務,與其他學校開展送課等教學結對聯誼活動,激勵教師參加學歷提高、技能升級、撰寫論文、製作課件、總結反思和學習現代教育技術等形式提高業務。 通過請進來,送出去,開展傳、幫、帶活動以及自我反思、同行互助、骨幹引領等途徑為青年教師搭建成長平台,拓寬培養渠道。同時,重視教師的師德、職業教育和心理輔導,加強教師發展性考評,努力促進教師整體素質從根本上達到量變和質變,切實為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保障。 (三)、繼續加大教育投入 農村學校的教學設施也是影響教學質量提高的關鍵所在。由於農村貧困面比較大,大部分學校的校園設施還不夠健全。譬如:遠程教育設備在很多農村學校,連基本的辦公室都沒有,多數學校是將辦公室和遠程教育辦公室擠在一起。這樣的現狀在農村學校較為普遍。因此,必須 繼續加大對基層中小學的教育教學經費投入,徹底根除當前校舍破、舊、險的辦學條件, 改變現代化設備落後的現狀, 真正為素質教育提供可靠的物質基礎保證。 (四)、改革考試與考核的評價方法 必須真正改變單一的、靜態的書面考核所取得的成績作為質量檢查的標准,不僅要有知識掌握的評價,而且要有學生人格的評價、認知能力的評價以及心理狀態的評價。 要摒棄陳舊落後的評價制度, 與時俱進,強化教育評價中教師的 服務意識和指導意識, 而不僅僅單一地從學生考試成績上來進行評價考核。因此,教育教學評價考核運用的方式,不僅要有口試、筆試,還應有動手操作等多種方式來進行評價。 (五)、抓好學校、社會、家長三維一體的三結合工作 學校要定期召開學生家長會,邀請社會各界知名人事參加,加大學校各種制度在家長中的宣傳力度, 調動學生家長的積極性,號召家長每日檢查孩子的作業,幫助孩子弄懂學習內容,耐心做孩子思想工作,提高孩子學習成績。 社會是一個大染缸,學生的很多不良行為都是在社會中感染的,因此,學校和家長要呼籲社會各界要做好對各類學生的監督力度,不要讓學生養成各種不良的習慣。比如學生的抽煙習慣的養成,如果社會各界監督得當,沒有人賣煙給未成年人,他們會養成抽煙的習慣嗎?因此要加強對學生養成教育的宣傳力度,同時學校、社會、家長要經常聯系,進行溝通,共同創造一個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環境
Ⅳ 現在農村教育的現狀是什麼
一、生源不夠導致很多村級小學撤消、合並。我們調查的10個鄉,每個鄉基本只有1到2所完全小學。生源不夠有兩個原因,一是計劃生育政策的推行,二是很多孩子隨打工的父母外出求學。不夠到什麼程度呢,一般一個學校六個年級,每個年級一個班,每個班20名左右學生。每個鄉只有一所完全學校,意味著10-20幾里開外的孩子要麼只能在簡陋的學校宿舍寄宿(這需要家長有一定的經濟條件,因為每個月需要繳納一定的伙食費和住宿費,大部分農村家庭負擔不起),要麼每天一大清早(一般是5點多)起,翻山越嶺10-20幾里路,趕在早晨7點50前到學校,每天放學再花同樣多的時間趕回家,典型的兩頭黑。
二是老師數量不夠、專業單一。每所完全小學,一般只有2到3名老師。大家可能要問,6個年級6個班,3名老師怎麼夠?生在城市的朋友,可能不知道一個概念,那就是復式教學。也就是一個教室同時坐2-3個班的學生,老師輪流給三個班的同學上課。一個班的同學在聽老師講授一年紀數學,另一個班的同學可能正被老師布置寫三年紀的作文,還有一個班的同學可能被老師布置做2年級的數學作業,這樣輪番教學,老師勉強夠用。專業性方面,每個老師都是全能,既教語文又教數學,還教音樂、舞蹈和畫畫。與全能相對應的是,每門都是業余水平。至於英語等教學,那就別想了,沒有這個師資力量!
三是學習沒有目標。由於大學費用高漲、以及就業壓力,現在農村讀書無用論泛濫。很多家長認為,反正讀多了書也找不到工作,還要加重家裡人的負擔,不如少讀。於是,很多孩子在家長這樣思想的指導下,從小學起就厭學、貪玩、打架斗毆、抽煙喝酒,沒有幾個認真讀書的,把讀書視為9年義務教育任務,早點混完玩完。
四是老師責任心有待加強。說實話,在農村從事小學教育是一件很辛苦的工作,特別是那些從事復式教育的,一個人干三個人的活,一般人難以想像。可我們在調查中發現,由於現代人普遍的利益至上論,很多小學老師把教學當成簡單的謀飯吃的工作,上課時簡單應付,下課後沒有認真備課,而是沉迷於搓麻將等娛樂;甚至還有的地方出現了兩個老師承包一個學校的做法(即兩人包攬所有教學任務,領取編制內應有人員工資)。可是我們要想到,教師是個崇高的職業,承擔著教育子孫後代的重任,每個老師都應該具備一定的社會責任感!
以上這些還只是中國中部省份不太偏遠地區的農村小學教育現狀,那些偏遠地區,則還存在著校舍破爛、教育經費嚴重不足、學生無錢讀書(雖然免了學費,但還有生活費等)等情況。
Ⅳ 現代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及反思的開題報告
小學數學課堂中有效提問的教學。
一、課堂提問現狀反思
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學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教學方法之一。經過教師精心設計、恰到好處的課堂提問,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想像力,燃起學生對知識的探究熱情,從而極大地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但在日常教學中,教師的課堂提問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
1. 提問「只顧數量,不求質量」。課堂中過多的一問一答,常常使學生缺少思維的空間和思考時間,表面上很熱鬧,但是實際上學生處於較低的認知和思維水平。
2. 答案被老師完全控制。有時候,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即使給了學生回答問題的機會,但是仍然會很不放心地打斷學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個人的評價,左右學生個人想法的表達。
3. 候答時間過短。學生回答問題需要醞釀和思考的時間,教師在極短的時間就叫停,學生的思維無法進入真正的思考狀態。
4. 不注重利用課堂生成資源。教師不僅要會問,而且要會聽,會傾聽學生的回答,才能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資源,否則,問題就失去了它應有的意義。
上述問題的存在,嚴重製約著課堂提問的有效性,使其低效甚至無效。
二、有效提問的教學策略
有效提問是相對「低效提問」和「無效提問」而提出來的。所謂「有效」,《現代漢語詞典》對其解釋是:「能實現預期目的;有效果。」「有效提問」,意味著教師提出的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回應或回答,且這種回應或回答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學習,由此獲得具體的進步和發展。
有效提問包含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有效的問題;二是有效的提問策略。為了達到「教學過程最優化」,充分體現課堂提問的科學性與有效性,我們在實踐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 備教材要「懂、透、化」
這一點是絕大多數老師都知道的,但是,能否真正做到「深入」,卻是我們每個老師需要反思的。筆者認為,對教材的研究,要達到「懂、透、化」的目標。
「懂」,就是要理解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我們才能分清哪些問題是基礎性的問題,我們就可以用「是什麼」「怎麼樣」來提問;哪些問題是拓展性問題,我們就可以用「你是怎麼想的」來提問;哪些問題是探究性問題,有必要讓學生討論、探究。
「透」,就是要掌握教材的系統性、重點和難點,做到透徹掌握,融會貫通。
「化」,就是要使自己不僅能夠站在教師的角度,而且能夠站在學生的角度去體會、感受學生的學。只有做到這樣,教師才能游刃有餘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學質量。
2.備學生要 「實」
我們常說,「我們教師備課,不僅要備教材、備教法,而且要備學生、備學法」。
所謂「實」,是指教師必須深入實際,了解自己所教學生的基礎知識、接受能力、思維習慣,以及學習中的困難和問題等。只有真正了解了學生,才能有針對性地提問,恰當地把握問題的難易度,使得提問更加有效。
比如,筆者在執教三年級數學第五冊「可能性」一課時,針對可能性有大有小這一知識點,想在課堂教學中加入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成語,這些成語能夠巧妙地體現可能性的大小。第一次試講,本以為很簡單的成語,很多學生竟然沒有聽說過,更別說聯系數學內容了。下課後,我及時反思自己,找來一部分學生,和他們聊天,了解他們對成語的認識和掌握情況。最後,我根據學生的情況,調整了要提問的成語內容。再上課時,學生很順利地解釋了成語的內容,同時緊密聯繫到了課上所學的內容。課下,不少學生都對這一環節印象深刻,追著老師想要再說說。
3. 提問過程要突出學生主體
思維來自疑問。一般教師只看到讓學生解答疑難是對學生的一種訓練,其實,應答還是被動的。要求學生自己提出疑問,自己發掘問題,是一種更高要求的訓練。教師在設疑時應設法讓學生在疑的基礎上再生疑,然後鼓勵、引導他們去質疑、解疑。從而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經常會很自然地問一問學生:「還有什麼問題嗎?」學生也往往很配合地回答:「沒問題。」如果總是「沒問題」,那這一現象就極不正常了,恐怕就真的「有問題」了。對任何一個數學問題的認識,都永遠不可能所有的人始終保持在同一個水平上,必然有高有低,有學得輕松的,也有學得困難的。也就是說,應該「有問題」。
「沒問題」的問題,反映了教師的一種教育觀念,似乎只有順順利利的一節課才是好課。其實不然,課上的這種「順利」,只會培養出唯書唯上的人,不利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課上的這種「順利」也會使學生缺少一種精神,一種實事求是、刨根問底的精神。
那麼,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
(1)改變觀念,樹立「問題」意識。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數學修養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問題意識。因此,培養學生敢於提問題、善於提問題的習慣和能力,是數學教師肩負的責任之一,也是評價數學教學質量的標准之一。
(2)為學生創造機會,使學生去思、去想、去問。教師不僅要在每節課堂上創造質疑機會,還要使學生真正開動腦筋想問題,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或自己不懂的問題。把這一時間真正利用起來,而不是走走過場而已。為了使學生會提問題,教師可以有意識地進行一些訓練,可以站在學生的立場上,以學生的身份去示範提問題。比如,二年級教材學習了「角的認識」,對於什麼叫角,角各部分名稱,「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這些內容,學生已經知道了。「還有什麼問題嗎?」學生答道「沒問題」。真的沒問題了嗎?「那我來問個問題」我提出了一個問題:「角的大小為什麼與邊的長短無關呢?」經過討論,大家明白了,角的邊是射線,射線是沒有長短的,所以,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角的大小決定於兩條邊張開的程度。教師從學生的角度示範提問題,久而久之,也就讓學生有了提問題的意識,在引導學生提問題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善待」學生的提問和回答。無論學生提什麼樣的問題,無論學生提的問題是否有價值,只要是學生真實的想法,教師都應該首先對孩子敢於提問題給予充分的肯定,然後對問題本身採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決,或請其他學生解答。對於頗有新意的問題或有獨到的見解,不僅表揚他勇於提出問題,還要表揚他善於提出問題,更要表揚他提出問題的價值所在,進而引導大家學會如何去深層次地思考問題。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從提問題中感受到更大的收獲,才會對提問題有安全感,才會越來越愛提問題,越來越會提問題。對於學生的回答,我們要慎用諸如「很好」、「非常好」、「不是,不對」等習慣性的評價。這樣的評價過於強化對與錯,天長日久,學生的注意力會集中於教師想要的東西上。我們可以適當地多使用一些中性的、接納性的或者探究性的評價。比如:「噢,這是一種有道理的思路,還有其他思路嗎?」「這個想法不錯,我們還能補充點什麼?」「很好的主意,但是我們怎麼知道……」有針對性地鼓勵學生,滿足學生的需要,鼓勵學生繼續學習。
總之,在實踐中,教師要聯系實際,優化提問內容,把握提問時機,講究提問技巧,不斷提高自己提問的能力,同時也要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發現問題的能力,真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系北京師范大學實驗小學、人民教育出版社)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問題解決」初探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問題解決」初探 內容提要: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圍繞「數學問題」這一主題,尋求切實可行的解題策略,有效地進行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結合學習、生活實踐,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靈活的理解問題,創造性的解決問題,並能合理地應用問題。從問題提出——解決及應用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及實踐能力。關鍵詞:小學數學 問題解決正 文: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實驗稿)中課程具體目標明確提出:要讓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並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形成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基於這一基本要求,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圍繞「問題」這一主題,尋求切實可行的方法,有效地進行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結合學習、生活實踐,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靈活的理解問題,創造性的解決問題,並能合理地應用。從問題提出——解決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及實踐能力。基於以上認識,我們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進行了初步探索,獲得了一些粗淺的認識。一、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 愛因斯坦認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僅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待舊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對於開發學生智力,發展學生思維,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地探究,對於真正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有積極的作用。那麼,怎樣才能使學生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呢?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提問。生活蘊涵著大量的數學知識,數學問題多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產生。教師要抓住學生思維活動的熱點和焦點,根據學生認知的「最近發展區」,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背景材料,從學生熟悉的事物、事件等入手,採用現實再現、猜迷、講故事、游戲、競賽等手段,創設生動有趣的、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使學生自主產生問題,激發探究的慾望。如:在教學《連乘應用題》時,教師創設這樣一個問題情境:星期天,你媽媽讓你去買兩箱牛奶,那時你會思考那些問題?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紛紛發言:每箱牛奶多少錢,至少該帶多少錢?;也可以是每瓶牛奶多少錢?每箱牛奶有幾瓶?至少帶多少錢?······這樣,學生提出了許多切題的有價值的問題。教師及時提問,「你准備怎樣解決以上問題?」通過討論得出兩個方法:看標價說明;問售貨員。這時可呈現兩種情境: ①通過調查知,每箱牛奶48元,買2箱。 ②通過調查知,每箱牛奶24瓶,每瓶2元,買2箱。並提問:「你能根據以上兩條信息,解決哪些數學問題?學生馬上提出:根據調查①可解決買兩箱牛奶共需多少錢?;根據調查②可解決一共買了多少瓶牛奶、買一箱需多少錢、買兩箱需多少錢?等數學問題。接著教師組織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形式解決了以上問題•……這樣,教師通過創設學生熟知的生活中的購物情境,給學生提供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讓他們自主的、全方位的、多角度的思考問題。 2、發揚民主意識,培養學生敢於提問、善於提問的能力。「好學多問」是孩子的一種天性,學生提出問題標志著其思維的萌發,小學生數學問題的提出直接體現他們對生活中數學的思考能力。但是,由於小學生沒有掌握好提問的方法和技巧,課堂表現為「怕提問」。要學生提問,就要培養學生敢於提問的勇氣和膽量。教師應尊重每一位學生,通過自己的言行、態度,給學生一個個安全、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實現自主提出問題的學習行為。曾有這樣一個課例:一位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一位學生對「四萬萬同胞」的「四萬萬」提出了疑問,許多學生發出鬨笑。這位教師不但沒有責怪學生愚昧無知,反而鼓勵了他,同時在解決「四萬萬」就是「四億」概念的基礎上,進行「為什麼用四萬萬而不用四億「的研究,加深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不但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而且使提問學生增強了學習的信心,培養了學生敢於提問的決心。可見,只有當學生能積極思考,大膽表述時,教師才知道學生「疑」在哪裡,「惑」於何處。才能對所教知識進行有效的指導、點撥和調整。反之,如果教師把學生的一些發自內心卻又異想天開的問題,看作是旁門左道,是「有意搗亂」採取壓制的方法,那麼,久而久之,學生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的積極性、主動性將會大大降低,甚至被扼殺,成為真正接受知識的「容器」。所以,發揚民主意識是學生敢於提問的前提,是開啟思維之門器官的鑰匙。 3、引導學生積極反思,進一步掌握提出數學問題的針對性。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反思是學生以自己的學習活動過程作為思考對象來對自己的行為、決策以及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一種通過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能力發展的途徑。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經常引導學生對本堂課所涉及的數學問題進行自覺反思,逐漸明確哪些問題是有價值的,哪些問題是無關緊要的,使以後提問更貼近所學數學內容,從而提高學生善於提出數學問題的能力。二、引導學生靈活地、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僅僅是教學的開始,「問題解決」的核心內容就是要讓學生靈活地解決問題。同時,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其活動的價值不只是獲得具體的結論,更多的是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經歷、體驗知識產生的原始狀態,體會到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每一個人都應當有自己對問題的理解,並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這樣,在鼓勵個性發揮的意義之下,學生的創新精神的培養才成為可能。怎樣豐富學生「問題解決」的實踐過程,在靈活多樣的問題解決過程中,盡量使每位學生發揮其思維的最大潛能,使他們感到腦力勞動中取得成功的喜悅,已成為我們數學課堂教學中思考的重要課題。 首先,要激勵學生自主探究,尋求方法。數學學習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學生進入角色以後,教師應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探究交流,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並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和感受。有一位教師在叫「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時,一改往常教材中的「講解式」(擺小棒)的呈現方式為學生自主探究的「問題發現式」,這位教師是這樣設計的: 「爸爸讓明明計算18+7,明明冥思苦想了一會兒,向同學們求助,誰有妙法幫我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頓時情緒高漲,積極思考,此刻教師及時組織學生討論,通過小組討論、同桌互說等形式,充分發揮集體的作用,體現團結合作的精神,讓每個學生都有主動參與的機會,加強了學生間多向交流。最後,學生想出了多種方法:有把18看成20(20+7-2)的;有把18分成13和5(13+7+5)的;有把7分成2和5(18+2+5)的;有數手指的;也有用豎式計算的,等等。 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後,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思維過程,這正是學生自主創新的一種體現。 問題一旦經過一番努力後被解決,學生就會有緊張愉快的體驗,有成就感、自豪感、價值感,這些心理傾向是激勵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源動力。 其次,可建立學習小組。學生的發展存在者不平衡性,無論哪個班的學生,他們的智力發展水平、所具有的能力以及他們對生活、對數學問題的認識是各不相同的。在課堂上,面臨著要解決的一個個數學問題,學生的解決方法是各不相同的。為了使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都能解決問題,我們可採用小組學習的方法,建立學習小組,小組中學習水平上、中、下的學生進行合理搭配,推薦一個學習水平較高的學生擔任組長,讓不同水平的層次的學生的信息聯系和反饋信息在多層次、多方位上展開。這樣,小組成員對所要解決的數學問題進行適時的合作交流,互相探討解決問題的最佳策略與方法,互相取長補短,共同達到圓滿解決問題的目的。在經常性的合作交流中,提升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再次,要鼓勵學生動手實踐,在操作探索中解決數學問題。皮亞傑認為:「認識一個客體,必須動之與手」、「一切真知都應由學生自己獲得,或由他重新『發明』,至少由他重新構建,而不是草率地傳遞給他。」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因突破教材的局限,變傳遞結論為鼓勵發現新知。事實證明,學生提出的問題,有很多可以讓學生自己通過操作探究而獲得。如針對學生所提問題「圓柱上下兩個底面的面積相等嗎?」教師可以不直接告訴學生,而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讓他們對自己的圓柱模型進行自主操作,討論「有什麼方法驗證圓柱兩個底面是否相等?」這樣學生通過剪、量、疊等多種方法,進行積極地討論、探索,得出「把上下兩個底面剪下疊起來,是否完全重合」;「量上下兩個底面的直徑、半徑、周長,是否相等」;「上下兩個底面的對稱軸是否相等」等多種檢驗方法,並從中得出「圓柱上下兩個底面面積相等」這一結論。學生通過這樣的學習過程,自己動手、動腦、動口、動眼,解決了問題,使其即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又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這一內容時,一位教師設計了這樣一題:「請在下面平行四邊形上畫一直線,使分成的兩部分面積相等。」於是學生紛紛投入「如何分」的學習活動中,熱烈地討論、大膽地嘗試、獨立地操作、積極地思考……結果找到了不同的解題方法。(如圖) ……得出,這樣的線可畫無數條。 但教師並不到此為止,而是接著提問:這些平分線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嗎?再次激起了學生的探究熱情,學生通過討論明白了只要是通過平行四邊形中心點的直線,都能平分這個平行四邊形,同時孕伏了平行四邊形是中心對稱圖形這一知識。這樣的處理使學生獲取知識、拓展思路、培養能力有機的結合起來了。三、引導學生合理地應用知識,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 學生的應用意識主要表現在「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面對新的數學知識時,能主動地尋找其現實背景,並探索其應用價值。」(數學課程標准) 學生學習數學不但要弄清課堂所提的問題,掌握現成的數學知識和技能,而且要知道如何運用課堂上所解決問題的方法自覺地、有意識地認識周圍的事物,理解並處理有關問題,使所學知識成為與生活和社會有密切聯系的內容,真正做到數學「從生活中來,再用之於生活」。在這方面,教師要自覺做到學生「用數學」的引導者。例如,學了「統計知識、價格與購物計算、長度、面積、體積、容積等測定」後,我們要盡可能提供給學生實際操作的機會,引導學生把數學用之於生活,我們可以讓學生量一量教室的長、寬;量一量黑板、課桌、書本的長和寬;量一量家中傢具的長和寬、爸爸媽媽的身高;測一測爸爸媽媽的體重;算一算逛街所購貨物的價格等,在「用數學」中,體驗所學知識的作用,更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又使學生從中品嘗到學以致用的樂趣。又如,在學習了「利率、利息」等概念後,一位教師創設情景,引導學生溝通數學與現實的聯系,他編制了這樣的題目:「今天,爸爸把這月領到的工資1850元存入銀行,所存定期三年,那麼三年後的今天,爸爸取錢時,可取回多少元?」 這樣的問題,與生活非常貼近,容易激起學生的興趣,他們通過調查,了解銀行利率,並應用自己剛學的百分數知識,通過實際計算,學生不僅鞏固學習知識,了解了金融知識,從而增長了見識,培養了實際應用數學的能力。 學生的數學知識就是在不斷地發現問題、不斷地探究問題、不斷地解決問題、不斷地應用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地提高、和諧地發展。
Ⅵ 西南地區農村小學教師現狀
編者按:本文是2006年5月張詩亞教授、邵燕楠副教授赴英國參加國際學術研討會時同與會的各國專家學者作的報告。「頂崗實習」是我校張詩亞教授首倡的一條「更新」農村師資的新模式,它對於西部教育的扶助模式和師范類本科生實習體系的改革有著開創性的成果和意義。中央電視台、重慶時報等多家媒體都做過相關報道。《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6年第3期也刊登了相關文章《西南地區農村師資問題及對策研究——以四川美姑縣、貴州威寧縣為個案研究》。本期簡報將呈現此文,在編輯中略有刪減。
西部農村教育滯後是中國教育進一步向前發展的瓶頸。提高中國農村基礎教育水平成為中國社會發展之關鍵。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農村教育,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物力改善農村教育的現狀。中國政府承諾,到2007年,西部地區基本上實現「兩基」。為此,中國政府在西部農村啟動並實施「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兩免一補」、「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等。
教師是西部農村地區教育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農村地區師資的落後局面,客觀上造成了城鄉教育的不公平。我國西部農村地區的師資隊伍存在著嚴重問題,如何改善、改變西部農村地區師資隊伍的現狀成為西部農村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因素。
為了真實、准確地了解西部農村地區師資存在的問題,我們對四川省美姑縣、貴州威寧縣的師資情況作了實地調查。這兩個縣都是民族自治縣,都尚未實現「普九」。貴州省威寧縣是一個以彝族回族苗族聚居的民族自治縣,位於烏蒙山脈高原,處於長江、珠江上流分水嶺和烏江源頭地段。全縣人口共有109萬,全縣貧困人口約占總人口的10%左右。四川省美姑縣是一個典型的彝族聚居區,位於涼山彝族自治州的東北部。全縣人口183000人,截止2004年,仍有62506人沒有越過溫飽線。
一、西部農村師資存在的主要問題
西部農村的教育處於一種低級循環的狀態,西部農村教育的滯後不僅是教學設備、教學手段等教育物質方面的落後,而且是教育觀念的落後。先進教學設備的運用、教育觀念的傳播都要依靠紮根於廣大西部農村的教師。然而,西部農村的師資現狀卻存在著嚴重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教師數量不足
教師數量不足、質量不高是西部農村地區師資的瓶頸。許多西部農村地區的教學點、村小、非完小都存在一位教師肩負幾個班的教學工作。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區美姑縣的依果覺鄉爾瑪村小,只有一位教師,由於缺少教師,不能招收一年級、二年級的學生,這位教師教授三、四年級所有的課程。由於缺少教師,爾瑪村的一、二年級的學齡兒童輟學。截至2005年,四川美姑縣共有中小學教師1495人(包括代課教師),現有中小學在校生22408人,根據師生比例,尚缺小學教師529人,初中教師尚需36人,仍需9名高中教師。如果按2010年「普九」目標來概算,需小學教師1585名、初中教師662名、高中教師107名,合計共需教師2354名,到2010年中小學教師需凈增1232名。貴州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現有專任教師3196人,根據師生比1:29.8人計算,尚差2288人,現有初中專任教師1457人,按照1:23.9的師生比,仍需1380位專任教師。
教師數量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地方的財政困難。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2004年的財政收入達到2.4億元,但財政支出卻達到4.5億元,處於一種入不敷出的境地。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到2010年,共需要新增教師10062人,平均每年需新增教師1400人,按新進教師最低工資標准計算(不含教師今後晉職晉級提高工資),每年至少需要新增教師工資2100萬元。但涼山州「普九」欠賬資金已達到19864萬元,成為縣鄉政府和學校的承重的負擔。2004年,美姑縣縣財政全年對教育總投入2434.0728萬元,其中中小學教師的工資2297.6274萬元,業務費34.2萬元,公務費52.2454萬元,村小建設費50萬元,教師的工資佔了美姑縣財政投入的大部分。
對於西部農村學校來說,因縣財政困難而造成教師缺編是一個普遍的現象。
(二)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
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教師年齡結構不合理。主要表現為青年教師所佔比例少,就美姑縣和威寧縣來說,青年教師普遍不願意去工作,即使依靠行政命令分去的教師,也表示有離開此處去別處工作的願望。 就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說,專任教師中45歲以上佔40.2%,近年來,許多學校基本上停止錄用新教師,教師隊伍的平均年齡越來越大。
2. 教師的職稱結構或編制結構不合理。就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說,在農村專任教師中,高級職稱教師佔22.5%,所佔比例偏少。在中小學教職工隊伍中,職工所佔的比例偏高,專任教師的缺編尤為嚴重。
3. 學科結構不合理。四川省美姑縣、貴州威寧縣的許多學校只開設語文和數學課程,其餘的課程均未開設,最主要的原因上缺少這些學科的教師。在所調查的一些學校中發現,即使開設這些課程,國家給學生發放了免費的圖畫、音樂等教科書,也因為沒有教師而形同虛設。一般來講,語文教師兼任圖畫教師,語文教師的通常做法是:上圖畫課時,讓學生自由選擇所做的事情,教師只是維持一下課堂秩序。就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說,除高中和城區學校外,大部分學校語文、數學教師占專任教師的比例達80%以上,初中和小學的英語、計算機、藝術、體育、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師嚴重不足。
4.教師地域分布、流動不合理。骨幹教師多分布在城鎮、經濟發展比較好的地方,真正需要的教師的邊遠農村代課教師居多。縣城中小學,尤其是一些條件較好的學校,普遍存在教職工嚴重超編,人浮於事,辦學效益較低。而農村中小學、特別是一些比較邊遠、條件比較艱苦的學校,教師嚴重不足,教師的學科不配套。西部各省每年都會對教師進行考核或者考評,通過考核或者考評的教師就可以掉入中心小學或者縣城裡的中小學,而沒有通過考試的教師,就會被重新分配到離中心小、縣城中小學遠一點的學校。通過這種方式,縣政府試圖鼓勵教師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但這種做法卻人為地製造了教育的不平等,增加了使原本處於劣勢地位的農村教育的更劣勢的地位。
5. 雙語教師不足。在民族聚居的地方,小學一、二年級實行雙語教學,三年級以上採用漢語授課。這就要求有大量的雙語教師,但在美姑縣和威寧縣的調查中,我們發現,雙語教師嚴重不足,也沒有對已有的雙語教師進行當地語言的培訓。教師與學生處於一種不能交流的狀態,只好採用手勢等方式進行日常的交流和溝通,這無疑影響了教學工作的正常實施。
(三)教師教學能力不高
西部農村地區至今普遍存在著大量的代課教師。截至2005年5月,美姑縣仍有314名代課教師,其中小學畢業的代課教師有205名,初中畢業的代課教師101名,高中和中專畢業的代課教師僅有8名。廣西壯族自治區共有代課教師7.02萬人,其中在小學的代課教師6.08萬人,中學代課教師0.94萬人,佔全國代課教師總數的12.6%,佔全區專任教師總數的20.1%,這些代課教師絕大多數分布在農村小學和初中。代課教師的產生具有特殊的歷史、社會背景。20世紀90年代,為完成「普九」的任務,西部農村聘用了大量的代課教師。實行農村義務教育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後,一些縣級政府為了減輕財政負擔,空著教師編制不用,採取低薪聘請代課教師的方法來維持教學基本運轉。美姑縣代課教師的工資僅為60元/月。
Ⅶ 跪求國內外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數學課堂教學仍存在不容樂觀的現狀,課堂氣氛比較呆板,老師的創新精神不夠強,課堂自主探索積極性不夠強,雖在賽教中也使用了課件等現在先進的手段,但大多流於形式,為上課而上課,平時的課,還是缺乏創新精神,新的理念不能貫穿課堂,主要表現為,學生提問題、自主學習的能力不突出,教師教,學生學的現象普遍存在,課堂中學生間的活動很少,基本上都是教師問,學生答,評價的語言等比較單一,學生學習的氛圍不濃厚,積極性和創造性都不能很好凸顯出來。
Ⅷ 怎樣改變農村小學教育落後現狀
只要給予農村教師,相對當地城市教師多50%的補貼,會有更多的人去農村當教師的,主要還是發動更多的當地人去教書,另外加大政府的財政投入,改善學校的硬體設施。說白就是沒錢,政府領導幾年一換屆,沒幾個人又這個遠見,也沒幾個人願意為他人作嫁衣裳。
當然所謂求人不如求己,只要不認為自己就是低人一等,那麼就會有更多的可能改變現狀,自信比什麼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