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師教學 > 小學教師平時怎樣指導學生寫作

小學教師平時怎樣指導學生寫作

發布時間:2021-02-19 16:14:10

㈠ 淺談教師如何引導小學生之作文起步

起步作文教學,是小學生能否寫好作文的關鍵環節,需要慎重對待。對於農村小學生來說,起步作文成了語文教師的一大難題,成了學生望而生畏的事情。為了改變現狀,切實提高教學質量,我校提出了「農村小學生起步作文教學研究」這一活動,旨在「因地制宜」地為學生的作文發展開好頭,起好步,提高中年級學生作文寫作能力。這一內容的探討會使我們教師的作文教學更進一步,從而把全體學生引上愛聽、愛說、愛讀、愛寫之路,引上會聽、會說、會讀、會寫之路。
作文的起步階段,是指學生剛剛邁入寫作的門檻,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級的寫話高出一個層次。農村小學生,因為見識少,性格較為內向,不敢大膽說話,有個別學生平時雖然十分活躍,可是一提寫作,就面露難色,脫口嘆難。不少同學覺得坡度陡,無目標,不得法,輕感情,甚至產生畏懼心理,無從下手。加上多數農村學校的作文教學都是從三年級才起步訓練的,一、二年級只是孤立地進行拼音、識字、詞語的教學,這就對學生的作文入門造成了很大的困難,那麼如何引導學生作文入門,讓孩子們喜歡作文,輕松作文呢,下面是我幾點膚淺的看法,供大家參考。
一、抓口語訓練,重視朗讀指導
我們教師從一年級起就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口語訓練,首先必須重視朗讀訓練。讀是說的基礎,是把書面語言轉化為口頭語言的起步。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而且有利於積累詞彙,學會使用語言工具,對作文入門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我認為朗讀應納入語文作業之中,有布置有檢查。特別是早讀課,一定要讓學生大聲朗讀。而且朗讀要嚴格按照「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這個要求進行訓練。
二、指導學生用詞造句,為作文備好材料。
用詞造句是學生學習說話、寫話的最早起步,是作文的基礎。在指導學生用詞造句時,我們要克服那種單純看作是語文作業,簡單造個句子就了事的態度,而是要從詞的使用范圍,造句時的選材,串詞成句,語氣句式的運用上認真指導。如:「發現」這個詞要求用來造句,它的使用范圍是:發現了什麼?如發現問題、發現現象、發現情況等。知道它的使用范圍後,還必須指導學生選材。如發現了哪裡的什麼問題或現象、情況等。在這個基礎上引導學生串詞成句。如:「我發現了草地會變顏色的原因」。 串詞成句後不能就此滿足,應引導學生在句式,語氣上再下功夫,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如:「我發現了草地會變顏色的原因,真開心啊!」指導學生用詞造句,不僅是指導學生准確用詞,更重要的是發展學生語言,為作文備好材料。
三、利用小練筆、進行段式訓練
我們教學中要有意識地進行這方面的練筆。可以利用總分段的教材引導學生體會總起句與分述句的關系,從而體會到什麼叫做圍繞一個主要內容寫具體。學生作文的成文率不高,突出表現就是句序混亂,顛三倒四。究其原因,就是講讀教學時訓練不落實。因此,講讀課中,要充分利用課文中出現的句式如:先……再……最後……、開始……後來……終於……進行訓練,通過這些訓練,使學生懂得說話寫字要按一定順序,方能把意思表達清楚。
四、注重培養學生的想像力,開拓作文思路
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要充分利用教材,如續寫、擴寫,還可以延伸到課外,如:可以組織學生做游戲、搞活動,然後啟發學生說說游戲的玩法和樂趣,活動是怎樣進行的。再用文字記錄下來。在指導學生觀察游戲和活動時,要注意培養學生有順序地觀察游戲活動的過程(開始、經過、結束)仔細觀察游戲活動過程中的場面、人物的動作、語言和表情等。
五、引導觀察、重視說些訓練
在作文教學中,我們除了要善於指導外,還應注意按照由說到寫的順序,由易到難,要把說和寫的訓練緊密結合,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觀察,以觀察為基礎,著重培養學生觀察、想像、分析、概括、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能力。讓學生練說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況且學生作文入門要求不宜過高,學生能夠說話有內容、語句通順,能夠寫幾句或一段通順的話就達到要求了。說的要求可相對高些,寫的要求應相對低些。
六、重視積累、活學活用、讀寫結合
對於小學生,作文就是要把自己所見、所聞、所感,用恰當的方式准確的語言表達出來。從農村作文教學現狀來看,學生「讀」的少,「見」得不廣,對於「讀」和「見」,我們教師要引導學生邊學邊用,活學活用,常學常用。許多小學生的作文語言,常常有詞不達意,語言平淡,不流暢等現象。這就要注意平時的語言積累,此外,還要注重素材的積累。素材的來源,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從生活中來;二是從閱讀中來。引導學生留意身邊的事物,大量閱讀,建立作文素材信息庫,是作文素材積累的有效途徑。寫作方法的積累也非常重要,許多學生寫不好作文,他們並不是缺乏生活,而是缺乏認識生活與表現生活的能力。
七、激發興趣、激勵情感
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的注意力不穩定,長時間學習單一的內容容易疲勞。因此,作文教學要注意趣味性

㈡ 如何指導小學生寫作

一、故事入門法。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講,「作文」還是一個新的概念,多數教師為突出重點,引起學生興趣,都會迫不及待地告訴學生「這節課是一節作文課」。這種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會引起學生好奇之心,但也有「大帽子壓人」之嫌,讓不解「作文」為何意的學生產生畏懼。因此,教師大可以淡然處之,可以說「我們來上一節有趣的故事課」。幾乎每個孩子都是聽著母親講故事長大的,故事是兒童接觸到的最具直觀性和趣味性的文體。因為內容淺顯,充滿情趣而被兒童喜歡。教師可以根據故事「深入人心」的特點,由故事引入作文。
例如,在指導《媽媽病了》(教科版語文三年級上冊,下同。)時,筆者是這樣處理的:同學們都聽過哪些感人的故事呢?講給大家聽一聽。學生紛紛舉手,把聽過的故事繪聲繪色地講述出來。當學生進入狀態後,我趁熱打鐵,「誰能給大家講一講發生在身邊的故事?」這樣的提問,會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聯想起日常生活,並與剛剛講過的故事發生銜接,接下來再進入看圖習作的主題便水到渠成了。

二、表演入門法。《課標》中強調「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習作是語文實踐特色最為突出的課程,因此教學中要有大面積的實踐。小學生,尤其是三年級小學生,他們對生活中的事件停留在表像階段,缺少感悟,很多都是經歷過,卻沒記住,更遑論寫得繪聲繪色。所以有些作文對他們而言是有難度的。比如三年級上冊有這樣一篇作文,題目是《變廢為寶》。雖然是看圖作文,但學生只能做到「所寫即所見」,缺少想像力。而這樣的事生活中很少具體地發生。為給學生創造一個具有想像力的環境,筆者設計一段情景短劇:一個易拉罐從樓下掉下來,砸到了一個人的頭上,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我先讓學生展開聯想,然後進行表演。當一個較完整的故事情節形成後,我又問:生活中有很多易拉罐這樣的廢品,我們要怎樣處理呢?從而引導學生繼續展開想像,直至達到「變廢為寶」的目的。結果證明,變廢為寶的習作,學生並未停留在簡單的把廢棄物變為寶的操作上,而都有一個有趣的小情節作為支撐,使作文顯得生動活潑。

三、影視回憶法。隨著社會的發展,電視已基本普及,現在的孩子沒有幾個不是看著動畫片長大的。教師可以利用這一塊「敲門磚」,打開學生習作的思路。
例如,三年級上冊有一篇習作,題目是《我喜愛的——》,要求學生選擇一個喜歡又熟悉的小動物進行描寫。根據以往經驗,學生雖然經常與小動物接觸,但要寫出來可謂腹有千言,卻不知何處落筆。為讓學生寫出一個生動形象的小動物,筆者沒有急於讓學生回憶小動物的特點,而是問學生喜歡看《喜洋洋與灰太狼》嗎?這可是當下最火爆的動畫片,沒有哪個學生不喜歡。當學生回答喜歡後,我讓學生描述一下動畫片主人公有什麼特點,從頭到尾寫出來,比一比誰寫得生動。學生躍躍欲試,把灰太狼臉上的傷疤縫了幾針都寫出來了。接下來,我讓學生寫一寫他們所描繪的主人公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學生便把記憶深刻的橋段寫了出來。當學生完成「紙上談兵」後,我及時引導學生深入實際,選擇一個其它小動物進行描寫。有了先前的經驗,可謂手到擒來,一個個生動的小動物形象被學生用文字刻畫出來。作文成功了。

㈢ 教師如何指導學生寫好作文

一)明確寫作必須的儲備寫作和別的學科有所不同,它需要學生在寫作進行之前,擁有一定的積累和儲備。這也就是說,在寫作之前,要讓我們的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中,有意識地增加寫作素材、書面語言、表達方式、書面表達經驗等方面的積累。中國有句古話叫「兵馬未動 糧草先行」,孩子要進入寫作,先要有一點積累,先要有一點准備。我這里所說的准備是多方面的,不是說背上幾首古詩,讀了幾篇文章他就能解決問題。我們的同志常常以為,孩子背了幾篇文章就應該會寫作文了。這恐怕是一廂情願的事。作文之前的儲備至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 書面語言的儲備大家知道,孩子在平常的生活中運用的是口語。口語雖然跟書面語言有著天然的、千絲萬縷的聯系,擁有很多相同或相通的地方,但書面語言畢竟比口語更加精煉、准確。比如我們平時說話可以帶「這個、這個,那個、那個」之類並沒有實際意義的東西,但到了書面表達的時候你就要把這些東西去掉。另外,在口語交際的時候,雙方的動作、表情、神態都不需要介紹。因為大家在場,一目瞭然。但是在寫文章的時候,你就要有所交待。由此可見,無論是書面語言還是書面語言的運用都需要有一些積累。這里所說的書面語言,至少包括規范的詞語、句子,有趣的歇後語,形象的比方、名人名言,比較健康的順口溜以及典故、格言、諺語等。蓋房子,必須實現准備好建築材料,搭建文章這棟房子理所當然地需要書面語言這一材料的儲備。因此老師們平時就要注意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們加強這方面的積累。2、 表達方式的儲備因為書面表達是以文字的方式呈現的,它的表達方式和口語並不一樣,比如說不同的文體表達的方式就不一樣。記敘文怎麼寫,書信怎麼寫,便條怎麼寫,都有一個方式的問題。另外,像記敘啊,描寫啊,說明啊,議論啊,抒情啊,我們都要把握它,並能在寫作中運用。要說明的是,我們不是要搞名詞概念的記憶,而是要讓我們的孩子擁有這方面的真知和真本領。只有這樣,需要的時候,他們才能自然而然地會用議論、描寫、抒情、說明等表達方式,更加清晰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和情感。這樣做,也就自然而然地把寫作和閱讀天衣無縫地結合在一塊了。3、 寫作素材的儲備古人曾經說過:一個人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習作素材的積累同樣需要從這兩個方面入手。為什麼著名的作家寫得好,一方面是要盡可能地地讀書,借鑒前人的經驗,另一方面那就是擁有親身的體驗。這一點是很非常重要的。很多作家之所以能寫出驚世之作,很多情況下得益於他們常常有不同於常人的特殊經歷。請大家注意:這里所說的寫作素材,它包括事件、人物、景緻、場面、物體,以及在參與、觀察、體驗過程中的心理、感受等等。我個人認為:這個方面的積累需要我們的老師、家長,在平時的學習與生活中注意引導孩子有意識地進行。既不能放任自流,不管不問,也不能事無大小,處處設卡,搞那些讓孩子戴著鐐銬去跳舞式的傻事。現在有的老師或家長叫孩子觀察,還未出發就先布置一道作文題,你想,「緊箍咒」已經牢牢地扣在了他們頭上,他們還會對上觀察感興趣嗎?4、表達經驗的儲備除以上所說,我們還要關注學生寫作經驗的儲備。很多著名的作家都說,作文沒有法,寫多就是最好的法。我覺得這話是提高寫作能力的至理名言。寫作和閱讀一樣,是在寫作實踐中形成寫作能力的。就拿最基本的習作能力來說吧,比如怎麼做才叫明確寫作要求,明確需要表達的話題等等,都不是靠理解哪些概念,死背那些名詞術語能夠解決的。有位老司機曾對我說:「你要真的學會開車,開夠了十萬公里就一切都明白了。」可以說,寫作的能力也和學開汽車有相似之處,它同樣是在實踐過程中獲得的。我想,改造我們的寫作教學,很重要的一條那就是創造條件,讓孩子們快快樂樂地多寫。光靠一個學期七次或八次課堂作文,恐怕是練不好寫作的真本領的。

㈣ 課堂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寫作文

習作水平的高低就是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體現。可談文色變的學生大有人在,老師往往也會感到無從下手,問題出在哪?我認為主要是學生的生活范圍有限,缺乏觀察力,感受生活能力沒有養成,習作素材有限,心裡有話倒不出。對此,我就對於如何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談談自己的點滴體會。
一、培養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葉聖陶先生說過: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葉老的話精闢地道出了習作與生活的密不可分的關系。生活是創作的源泉,只有投入到生活中去,體驗人間真情,豐富個人情感,積累習作素材,習作時才有事可敘,有景可描,有情可抒,有感可發,寫出來的文章才能有聲有色,亦情亦景。才會使讀者讀起來有滋有味,妙趣橫生。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養成細心觀察、用心思考、動手寫寫的好習慣。正所謂肚中有墨,何愁倒不出。與此同時,教師必須教給他們觀察的方法。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每一個孩子就其天性來說都是詩人,但是要讓他心裡的詩的琴弦響起來,要打開他的創作的泉源,就必須教給他觀察和發覺各種事物之間的眾多的關系。教師應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引導學生自己去觀察,去發現,去體驗;鼓勵學生走進大自然,置身於大自然中去玩賞,在玩賞中觀察,玩中感悟,賞中習作。要讓學生真正做到四帶:帶好自己的眼仔細看;帶好自己的耳認真聽;帶好自己的腦邊想邊體驗;帶好自己的筆做必要的記錄。我在教學中堅持讓學生寫日記,要學生用自己的火眼金睛發現生活中的精彩鏡頭,用自己的聰明智慧感悟深刻的一剎那,盡量拓寬學生的活動場所。我往往利用課前五分鍾及課外活動課的時間,讓學生讀自己的日記,師生共同評比,評出具有獨特發現、獨特體驗的好日記。這樣學生寫日記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寫日記不再流於形式,日記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了。學生也日漸養成了細心觀察的好習慣,促使學生真正成為生活的主人,做生活的有心人,為習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
二、創設情境,感受真實生活
親身經歷對學生來說是一種可貴的寫作,有了切身體驗才能動於中,發於言。倘若教師命題內容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沒有真實的生活體驗,又怎能激起學生表達的慾望呢?學生只能在萬般無奈下去胡編亂造,寫出的文章只能是語無倫次,前後矛盾,缺乏真情實感。因此教師應適當地創設情境,給予學生真實的感受,引導學生用眼、鼻、舌、手去攝取生活素材,讓學生眼中有物,方能筆下有文。特別是聽了齊白堅教授快樂大作文的觀摩課,更是使我大開眼界,受益匪淺。齊白堅教授善於創設原始的情景,讓學生運用眼、耳、手、鼻、舌進行深入細致的觀察和學生獨特的體驗,適當指導學生寫作的基本要點,放手讓學生在興趣盎然的高漲情緒中學會作文。回到學校,我馬上利用兩節課時間,組織學生進行《吹氣球》比賽,布置了比賽的規則,在三分鍾內誰吹得最大,誰就取勝,當然氣球吹破的被淘汰。在比賽過程中我適當地引導學生做到眼、耳、腦、筆並用,比賽結束後,我便讓學生動手寫作,一節課時間學生就把自己的作文寫好了,個個同學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往日寫作時的愁眉苦臉已盪然無存。
當然,每一次習作都不可能先表演後再習作,這就需要老師放慢記憶鏡頭。盡管學生在平時生活中已積累了豐富的習作素材,但由於心理上的抵觸,無法進入再現情景或再現時印象、感悟不夠深刻。此時,教師必須善於用豐富的語言組織、啟發或用生動的圖片、美妙的音樂讓學生放鬆心情,喚起對當時的人、景、情感的回憶。在教師隨風潛入夜的引導中,往事就猶如電影回放一樣清晰地浮現於學生的腦海中,此時提起筆寫作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培養學生在閱讀中積累好詞佳句
人是樁樁全靠衣妝,其實文章也一樣,准確華美的詞句更富有感染力和說服力。葉聖陶先生也說過寫東西靠平時的積累,不但著作家、文學家是這樣,練習作文的小學生也是這樣,小學生今天作某一篇文,其實就是綜合地表現他今天以前的知識、語言、思想等方面的積累。足見積累對寫作的重要性。積累豐富的詞彙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引導學生大量閱讀。大量閱讀既可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語感,又可為學生積累寫作的素材,豐富學生的詞彙。反之學生閱讀量太少,積累的詞彙有限,學生的作文也只能是茶壺裡面煮餃子有貨倒不出,內心不能盡情表達,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博覽群書,吸眾家之所長,要求學生多讀、多想、多記、多用,豐富大腦,寫作時這些好詞佳句就能准確地為自己的文章增添光彩。當然積累好詞佳句不能靠一朝一夕,要持之以恆,積少成多。同時還要注意積累的方法。我在指導學生閱讀習作中,要求學生在閱讀時勾、背、寫好詞佳句,積累的內容可以是名人名言、詩句或運用各種修辭手法的優美句子,也可以是人物外貌,或細節描寫的句子,也可以是好的開頭和結尾或新穎的題目。平時有空時拿出來讀讀背背並默寫下來。我總是利用課外活動課開放學校圖書館,引導學生多讀書,多積累。每個星期五下午的活動課讓學生展示該星期積累的好詞佳句,表揚課外閱讀量多並做好讀書筆記的同學,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積累好詞佳句的興趣。
四、指導學生審題,明確寫作要點
學生作文中離題、偏題,詳略不當的現象時有發生。可見,學生習作審題是關鍵。每一次作文均有一定的具體要求,習作的重點,教師平時要注意引導學生認真審題,否則學生一不留神,就會離題萬里,寫出的文章也就牛頭不對馬嘴了,即使是所寫的文章妙語連珠也是白費功夫了。我在習作教學中,首先讓學生反復讀習作要求,讓學生說說寫作的范圍及要求,弄清是關於寫人、寫事、寫狀物的還是寫景的作文,明確寫作的要點,確立寫作的側重點,並要弄清作文還有哪些限制。其次在審題過程中首先要明確寫作的類型,到底是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還是屬於自己命題作文;是屬於想像、自由作文還是看圖作文。教會學生審題之後,教師還要適當指導學生掌握各類習作的要點。小學生作文主要有寫人、記事、狀物、寫景四大類。寫人的文章要善於運用細節表現人物的個性,記敘人物的一、二事,注意外貌、神態、語言、動作等方面的描寫,從而勾勒出人物的形象特點,做到言如其人,行似其態,必須強調所描寫的人物語言、動作、神態必須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齡與地位。如果是敘事的文章,可以採用總分總的結構來寫,也可以運用首尾照應的寫法,還可以在文章的開頭開門見山交代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或事情的起因。事情發生的過程是習作的重點,要把其來龍去脈具體生動地敘述出來。關於寫狀物的文章應具體描述物品的顏色、形狀,寫出物品的特點,展開豐富的想像,多用一些比喻、擬人等方面的修辭手法,賦予它情感,使所寫的物品躍然紙上,最好能夠做到動靜結合,這樣就會給文章增添一些情趣,有些物品我們可以寫它的獨特用途,從而突出了物品的特點,在字里行間還要滲透作者的情感。如果是寫景的文章,一定要精心設計好寫景的順序,可以按方位順序來進行描寫,也可以按游覽參觀的順序來記敘,還可以按時間的先後順序來記敘。同時還要注意寄情與景物的描寫中,做到互相交融,將讀者引進身臨其境的境界。在進行景物描寫時,要做到詳略得當,切記面面俱到或泛泛而談,應抓住一兩處自己喜愛的,覺得有趣的,印象深刻的景物進行具體描寫,其他景物可一筆帶過。總之,只要學生明確了各類習作的要點,就猶如心中有了一盞明燈,照亮了前進的道路。
習作教學之路不是一帆風順的,也不是一就而蹴的,它需要持久的動力,不懈的努力。廣大教師要勇於探索,精於思考,長期指導,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加強習作技巧的指導,相信作文教學一定會跨上一個新的台階。

㈤ 老師怎樣指導小學作文

小學作文教學工作開展並不理想,教學效率低下,許多人認為小學作文訓練不是內一項簡單容的工作,小學生沒有寫作的動力,他們也沒有養成良好的積累習慣,沒有具體的寫作材料可以組織,導致他們在寫作時出現流水賬式的敘述,沒有明確的中心意思表達,語句表意重復繁瑣,更談不上層次清楚和詳略得當。大多小學生的作文都存在著言辭干煸、或過於堆積華麗詞彙、或語句不通暢不流暢、或脫離實際、天馬行空等情況。長久以來,人們只關注教師應該用何種方式去教學生,卻沒有設身處地換位思考過,如果我是學生,我會不會接受這種方式,這種方式對我是否有用,這是不是我喜歡的方式。小學生處於的特殊的身心發展階段,寫作能力比較弱,需要教師的悉心指導和創新教學方式,需要讓小學生的作文更加貼近現實生活,讓學生能夠把今天或以往發生過的什麼有趣的事情敘述清楚。老師要引導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做個有心人,收集和整理一些寫作可用的人和事,堅持寫好日記和周記,讓作文更真實、更具體、更有生活氣息。

㈥ 農村小學教師如何指導學生習作

小學作復文教學作為語文教學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卻難倒了一大部分教師和學生,特別是農村小學生由於視野面狹窄,獲取信息的渠道少,面對題目經常無從寫起,缺乏真情實感。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和學生特點,本文從以下四個方面談談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農村學生的寫作水平:以寫話為基礎,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引導學生積累教材,學習寫作方法;練說是重點,練寫是關鍵;指導學生習作,培養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

㈦ 老師如何指導學生寫好作文

1、多讀--給孩子提供閱讀對象,讓孩子積累寫作材料。 讀書,是知識的重要來源,也是作文內容的重要來源。孩子通過讀書,可以間接地看到許多平時生活中未曾見到的事物,學到許多不曾學過的知識,而且提高了孩子的認識,陶冶了他們的情操,豐富了孩子們的語言,這些都是作文中必不可少的准備。指導孩子從閱讀中積累材料,首先要讓孩子讀懂課文,每讀一篇都要有收獲,而且盡可能做到熟讀成誦,要求背誦的課文一定要背誦,讓課文中的語言文字盡可能多地印在孩子們的腦海里,使課文中的詞語句式,精彩段落,成為孩子們語言倉庫中的積累。 孩子們如果能把書上的語言,書中的好詞好句靈活地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來,變成自己的語言,使文章語句生動形象,這就是活學活用,是提高孩子作文能力的一種好方法。有一句古語說得好:「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2、勤說--讓孩子敢說,達到知識的遷移 寫作其實很簡單,你怎麼想就怎麼說,怎麼說就怎麼寫,說是寫的基礎。在說的同時培養了孩子的語言組織能力、思維的流暢性,也培養了孩子善於觀察事物的能力。因此,家長要多給學生創造說的機會。比如:吃完飯,一家人坐在一起閑談,讓孩子說說今天掌握了哪些新知識,說說自己的所見所聞,說自己的喜怒哀樂。開始只要說簡單的幾句話,慢慢的發展說一段話、幾段話。開始要求不要太高,只要把事情表達清楚即可,慢慢的讓孩子注意用上學過的好詞佳句,使說話的內容豐富些、具體些、生動些。如果孩子達到了知識的遷移,能夠把自己想說的話具體完整的表達出來,那麼孩子寫作文也就不會有太大問題了。而且孩子們在無拘無束的說的過程中,沒有心理壓力,能夠自由發揮,這樣還能多方面培養孩子的能力。 3、勤寫--養成孩子多看、勤寫日記的習慣。 長期以來,一直困擾孩子寫作的問題是他們無話可寫,無材可選。每每要他們寫作時,往往不是內容空洞,就是流水賬式的記錄。這固然和孩子的生活閱歷不夠豐富有關,更主要的是平時對周圍事物不留心,也不動腦去想去思考,許多值得寫的內容從眼皮底下滑了過去。要使孩子有內容可寫,家長要注意豐富孩子的生活,引導孩子養成觀察和思考的習慣,比如:在接孩子回家的路上,讓孩子觀察路上的行人、車子,街道兩旁的商店,觀察在季節轉換時大自然的變化;經常帶孩子去公園、廣場、超市等公共場所逛逛,增加孩子的感性認識,讓孩子擁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發現有趣的、開心的、失望的、沮喪的事,發現生活中的美,發現家鄉翻天覆地的變化,督促孩子時時刻刻做個有心人,把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用日記的形式寫下來,這就是取之不盡的作文材料。 並且要學會把事情寫具體,不僅僅是好詞的羅列。就以寫人物為例:需要用具體的事件突出人物性格,要加上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表情、心理活動等等各個方面。還可以用上比喻、排比,甚至誇張等修辭方法,讓你寫得人物活靈活現,讓讀的人彷彿眼前就站著這樣一個人似的。建議可以從寫一段話練起,從小練筆入手,堅持、認真對待,將會在作文方面不斷進步。 4、勤鼓勵--多給孩子掌聲。 很多家長在讀孩子的作文時都抱著成人的眼光,結果我們孩子的作文可謂是一無是處。我們不能一味地批評和指責,要明白即使再差的一篇習作,都會有它耀眼的亮點。哪怕是一個優美的句子或一個生動的詞語;再不然就是一個用對的標點符號,一個寫得比以前更好的字。三年級的孩子詞彙量有限,習作的過程中出現了詞不達意、錯別字多等問題也不能操之過急,只要孩子能努力地把作文寫出來,而且非常樂意去寫,就應該給予肯定。 當然,俗話說得好:台上三分鍾,台下十年功。要想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並非一天兩天的事,也沒有什麼立竿見影的絕招和秘訣,需要孩子點點滴滴的積累,還要有持之以恆的精神和毅力,所以說孩子的作文水平是急抓不起來的。 另外,課外一定要讓孩子多讀有益的課外書,培養孩子良好的讀書習慣。孩子們感興趣的童話故事,小學生寫的優秀作文等書刊雜志,盡量讓孩子們多讀書,讀好書,從書中積聚寫作材料。們每天都要有閱讀時間,可以是睡前,半個小時就足夠了。要求孩子每天都保持讀書,這個讀一定要讀出聲音來,讀一遍跟讀三遍的感覺肯定是不一樣的,至少讀了一篇文章應該知道一個詞語,這是很重要的。我發現,班上有些其實孩子很喜歡讀書,但也有孩子卻缺少這方面的興趣。那麼怎樣更好地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假如你有時間,假如你也喜歡讀書,我建議你與孩子一起讀,然後進行分享,這也是提高孩子閱讀興趣的一種方法。如果你的孩子實在不喜歡讀書,那麼就從《淘氣包馬小跳》讀起吧,這套書一共十幾本,記錄的都是和孩子貼近的學校、家庭生活,是一本十分有趣的故事書,裡面的主人公出口成章的成語也會給孩子深刻的印象,相信這本是將是引導孩子喜歡讀書的源泉。 無限相信孩子的潛力;永遠不要對孩子失望;決不吝嗇父母的表揚和鼓勵;教給孩子一生有用的東西。

㈧ 如何有效地指導小學生寫作

新課標指出:作文是衡量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小學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為了寫好作文,師生都付出了許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特別是小學生,他們往往怕寫作文,把寫作文當作苦差事。那麼,如何有效地指導小學生寫好作文,克服害怕心理,讓他們主動拿筆,表達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為學生習作開辟自由、想像的空間呢?在教學中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嘗試:
一、激發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導師,是誘發學生學習動機的強大動力。任何一件事,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可能積極地做、認真地做,才能使學生的學習態度由被動變為主動,由厭學變為樂學。這樣才能真正使學生對作文產生濃厚的興趣,變要我寫為我要寫。如在教學寫課餘生活的習作時,先讓學生回顧自己在課餘生活中最喜歡做的事,感興趣的事,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調動起來了:畫畫、唱歌、跳舞、打乒乓球、打羽毛球、種花、養狗 孩子們興奮地交流著,相信他們寫起來也會得心應手。
二、仔細觀察
觀察是人們認識事物的起點,是邁向創新的第一步。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對學生來說觀察是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只有通過認真細致地觀察,才能對事物有全面細致的了解,寫出來的文章才會真實感人。因此,作文教學要重視培養學生自主觀察的能力,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並啟迪學生創新,這樣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事物的能力,還擁有了大量的寫作素材,寫起作文來就不覺得難了。如在教學寫景的習作時,以寫胭脂花為例,先要讓學生觀察胭脂花的根、莖、枝、葉、花、種子有什麼特點,再觀察一天之內有什麼變化,一年四季又有什麼變化,並做好記錄。這樣寫作時就可以做到有話可寫、有話要寫。
三、廣泛閱讀
閱讀與寫作是密不可分的。葉聖陶曾把閱讀與寫作比喻為吸收和傾吐的關系,不吸收豐富的養料,就寫不出好的文章。所以,小學生要想寫好作文,就需要進行大量的閱讀,從簡單的看圖畫書,到看一些拼音圖書,再到看一些中外兒童文學名著。在平時的語文課學習中,要重視文本閱讀,因為課本中有許多諸如: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語文園地中的日積月累;摘抄好詞、佳句的練習,學生在背誦時既可以學到多方面的知識,也能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更能在大腦中積累大量的詞彙,優美的字句。這樣在作文時,就能知道如何遣詞造句,表情達意。另外,閱讀也能使學生的思想和心理變得更加成熟,更加豐富。
四、展開想像
英國詩人雪萊曾說:想像是創造力。 想像是拓寬學生思路的有效形式。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創造想像情境,倡導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讓學生說自己想說的話,寫自己樂寫的的文章,把自己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無所顧忌地用各種寫法表達出來。切忌千萬不能以成人的眼光看兒童的世界,因為在兒童的眼裡,世界如童話一般,山呀水呀、星星、月亮,周圍的一切都是活的,會跑也會飛,會說也會唱想像越發展越有助於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五、勤於練筆
為了更好地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課外練筆也很重要。教師可鼓勵學生在課外寫日記,寫周記,寫讀書筆記等等。內容上學生可寫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讓學生將自己的喜怒哀樂,無拘無束地表現出來。以寫日記為例,為了讓學生不記流水賬,不雷同,定一個小范圍,如逛超市、媽媽的高跟鞋等等,這樣既保證有內容可寫,又不容易雷同。總之,通過這些形式多樣,靈活自由的練筆方式,學生可以更好地學會觀察生活,認識生活,積累素材,提高組織和表達能力,寫真實的事情。
六、反復修改
新課標明確提出:要培養學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然而作文教學中普遍存在著教師批改作文,學生看評語的現象。這樣,學生不僅得不到修改、推敲方面的鍛煉,還會錯誤地認為修改作文是教師的事,養成寫完了事的不良習慣。因此,在作文教學中必須讓學生學會修改作文。在教學中,老師首先要講清 文成於改的道理,讓學生懂得修改的意義,其次老師要教給學生修改的方法和要領。如修改寫人的作文《我的老師》一文,讓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修改:是否把握提綱要求通過一件事表現老師精神品質,是否思路理清,詳略恰當,敘述有序;是否詞句正確、通順;是否標點使用正確先通過總體瀏覽,可發現大致的錯誤,再進行細致修改。此外,在修改的過程中可先讓學生自己修改,再分四人小組修改,然後老師修改,最後學生再修改。
七、樹立自信
自信心是小學生自主創新性學習中很重要的心理品質,也是獲得成功的重要保障,翻開一個班的作文本便可發現,得優的老是那幾個學生,得中甚至差的總是跳不出中與差的圈,一個習作總是得中或差的學生,他們的習作自信在被一個接著一個的中與差中擊得粉碎,從而遠離成功的彼岸。因此在教學中我採取了分層而評的策略,增強各層次學生的習作自信心,讓他們每人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1、面對全體學生分層而定,不同層次的學生,評定的標准不同。既優中有優、中、差;中中也有優、中、差;差中更有優中、差。 2對一個學生的要求則循序漸進,如對一個習作後進生最初得優的標準是:頂格不寫逗號、句號、問號等標點符號,接下去得優的標準是:要分段這樣逐步提高,一步步將之引入成功的彼岸。
總之,教師必須在作文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反思,不斷總結,才能於學生有所裨益。給孩子正確的信息:只要肯學,我一定能寫好作文,那麼學寫作文將是一個愉快的過程。

㈨ 教師怎樣有效輔導小學生作文

作文是一輩子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為了應付考試,也不是為了當專業作家。我們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常常需要口頭的或書面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願、情感,小學生作文就是要讓學生學會書面表達本領。但怎樣以有限的作文訓練最大限度地提高作文能力成績,是需要行之有效的方法的:
一、教學生寫「生活」
小學生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要多了解學生的生活,抓住寫作時機,指導學生寫真人真事真感情。我在「周記」這項作業下工夫,要求學生一定要寫真言,只要寫的是真的,即便只有一段話也要鼓勵,針對學生表達的感情,我也在周記本上用自己的話和學生們進行書面交流。很多學生卻覺得這樣很有意思,想跟老師說些「秘密」,見到一些不平事或自己的煩惱或自己的快樂都願意跟老師默默交流。漸漸的學生也願意、也能表達真情實感。
二、教學生學會表達
表達就是用恰當的語言文字,把看到的,聽到的或經歷的事情表現出來。選材再好,觀察再細致,滿胸真感情。但表達不清還是沒用。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方法有很多,但有一條最重要,就是要以教材為本。抓住每篇課文表達的特點加強仿寫訓練。例如:有的文章過渡句或過渡段很明顯;有些文章每段都有總述句;有的文章的修辭方法運用得生動、准確;還有些文章的說明方法也很突出。如:我在教學《可愛的草塘》時,也讓學生仿照文章中的排比方法寫一處景物;在教學《鯨》時,也讓學生用文中的列數字、舉例子的說明方法仿寫一段話。慢慢的,學生通過各種仿寫的訓練,達到了會寫的目的。
三、括展學生寫作思維
學生掌握寫作思維是寫作的重要。現用教材也在這方面作了修改,一個題目不只有一個中心,也不規定中心,要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多方面創造性地進行寫作。我在指導內容寫:「我的爸爸「時就鼓勵學生這樣去想去寫。有的學生寫了爸爸怎樣關心自己的學習、生活;有的爸爸勤勞掙錢養家;有的爸爸懶惰好賭;有的爸爸平時對自己的打罵„„通過這種多思維多角度的寫作,學生就比較容易寫出靈活多樣的文章。
四、通過作文輔導,激發學生的真情實感。
「文貴於真」,我認為作文就是寫生活,既然生活是真實的作文也應該是真情實感的表現。有一次,在一個下雨天,我讓學生寫即興作文,先讓學生靜靜的觀察雨幾分鍾,然後讓學生以《雨》為題為一篇短文。要求寫雨景,也要寫感受。有的學生寫發生在雨中的一件事;有的寫希望雨下大點,好讓農作物喝過飽;有的寫下雨,自己就不能出去玩了,不高興„„同樣的時間、景物。觀看有不同的感受,學生寫出了他的真實體驗。

㈩ 怎樣指導小學生寫作入門

作為一名小學生,寫作的開始最主要有兩大困難:一是「寫什麼」?二是「怎麼寫」?說通俗點就是材料和技巧的問題。入門者應先解決選材的問題,在來解決寫作技巧的問題。前者是基礎,就好比是河水的源頭。小學三年級是寫作「入門」階段。那麼,如何引導學生入門寫作呢?小學作文加盟提出如下幾點看法:

一、要引導學生寫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和真景。生活中的作文材料很多,但生活中的人、事、情和景,初寫作文的學生往往缺少「抓」和「寫」的意識,需要老師或家長的點撥、揭示加指導。如我校去年元旦前夕要召開文藝晚會,布置同學們自帶小紅花,可老師沒教過花的做法,有一位家長教會了他的女兒做紅花,當這位小學生帶著紅花上學時,同學們求她幫助,她幫同學們做紅花。事後,有的同學表示送她小「禮物」。雖然她喜歡小「禮物」,但是沒要。老師知道這件事後,就指導她把這件事寫成作文《我幫同學做紅花》。由於寫的是自己親身經歷的事,她寫成的作文,內容充實,還挺有思想的。

二、給孩子創造積累寫作材料的條件。平時,學生只能天天重復著「家中——路上——學校——路上——家中」的過程,生活的范圍有限,所以學校和家長應利用周末和節假日,領孩子去公園、野外等見世面,領略和感受積極的、豐富多採的社會和自然生活。但要有益於教育孩子,其中一項便是為寫作文積累材料。例如,在今年暑假中,某家長帶他的女兒去野外捉蟈蟈,臨行前布置了寫作要求,讓她注意觀察和記憶。回來後,她寫了作文《捉蟈蟈》,較生動地寫下了捉蟈蟈的過程和動作,很有情趣。

三、給學生講些直接感受不到的作文材料。受生活的地點、環境等條件所限,有許多素材是學生直接看不到、得不到的,卻是可寫的。這類材料需老師及家長的講述,指導課外閱讀等進行積累。有一位學生家長在去某沿海城市出差回來時,給他的孩子帶回來許多「禮物」,如:各種貝殼、小(海)石頭、小紀念品等。女兒最喜歡那串珍珠項鏈,她認為很貴。其實僅幾元錢,使她很驚奇。這位家長抓住時機,向她講了珍珠的人工養殖以及我國海上育珠事業的過去和現在,鼓勵她以此為材寫成作文《爸爸送我的禮物》,既訓練了寫作,又進行了愛祖國、愛科學的教育。

四、要讓學生學會剪輯原有的寫作材料。固然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和真景是小學生入門寫作的主要材料,但不要因此束縛他們的自我發揮和想像,而是要讓學生們學會將已有的材料進行合理的剪輯、必要的取捨。有一位學生游過秀水公園後,在寫《我愛秀水公園的美麗風光》草稿中提到「在草叢中撿到一隻死去的蜻蜓」,這是真實的,但對文中的「美麗風光」起了削弱作用。老師對此進行了指導,經過修改,學生的作文是:「我走上拱橋向東望去,湖面上是一片荷花和荷葉,交映相輝。葉面上的水珠兒在陽光照射下,如珍珠般閃閃發光。忽然一隻紅蜻蜓飛來,落在一支卷著的荷葉上,我想起了古詩『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這一小小的剪輯,使作文增加了藝術性。

說了那麼多,總結下吧,為了孩子的發展,作為老師及家長的我們應當積極的相互配合起來,共同創造條件,共同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觀察生活,獲取同時也積累寫作素材,讓我們的學生在寫作時更加有「材」。

拓展資料:

怎樣輔導小學作文 寫作技巧和步驟?

怎樣寫人: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教師平時怎樣指導學生寫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