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師教學 > 小學綜合實踐葯用植物教案

小學綜合實踐葯用植物教案

發布時間:2021-02-19 00:36:10

1. 葯用植物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有哪些

(肖培根)

葯用植物資源的開發利用,是為了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依靠先進的科學技術及各種有效措施,達到保證供應和合理利用此項資源防治疾病的目的。

它包括兩個主要方面,即:如何有效地利用已供葯用的植物資源,例如通過資源擴大、保護和促進其再生能力,改變或創造種質特性,不斷提高產量和質量等方法手段,使之能充分滿足醫療的需要;另一方面,通過調查和多學科的綜合研究,不斷地發現新的以及治療價值更高的葯用植物,使此項資源得以不斷豐富和充實。這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更好地為人民保健事業服務。

葯用植物資源的開發利用,從科研角度講,可包括下述的一些內容。

一、區系調查、總結及規劃

某地區人們所使用葯用植物的種類總和,形成了該地區的葯用植物區系。內容包括種類、蘊藏量、生產量、生態因子、更新途徑、利用前途等,並針對具體情況,作出相應的規劃,是做好資源開發利用的戰略基礎。在調查中,除了面上的調查外,還應突出重點,注意那些經濟價值和醫療價值較大的種類,注意挖掘該地區內葯用植物的獨到使用經驗(如民間秘方、驗方等),為新葯開發創造良好條件。

二、野生資源的保護及更新

通過調查,對一些野生資源數量較大的重要種類(例如甘草、黃芩、刺五加、穿龍薯芋等),需要採用人工保護措施及制訂政策,促進這些葯用植物的繁殖和更新能力,防止有繁衍能力的個體大量覆滅和生長地點生態環境的驟然破壞,可採取合理和有計劃地採收、分片輪流封山以保證個體的恢復與發展,採用人工措施擴大個體的繁殖系數等。總起來說,這些技術措施應納入地區的總體規劃中去,以保證其順利實施。

三、葯用植物的引種、馴化及栽培

這是資源開發利用中保證資源數量及質量的最有效的一項措施。一批重要中葯,例如人參、三七、黃連、當歸、附子等,通過人工栽培,已逐步滿足需求。近年來,通過摸清天麻的生活史和蜜環菌、共生萌發菌間的共生規律,使野生天麻的引種變為家栽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通過對重要進口南葯白豆蔻在我國雲南、海南的引種馴化和大量栽培,已取得明顯的經濟與社會效益。尚有一些重要野生葯用植物如肉蓯蓉、鎖陽、豬苓等,需要對它們的生活史、生物學特性、生態條件等做深入細致的調查和研究,促進人工大量栽培能夠取得成功。

四、葯用資源的擴大與利用

目前較廣泛採用的方法,是以能代表該植物療效的主要有效成分或部分作為指標,從親緣相近而且資源豐富的植物類群去擴大資源,或從擴大葯用部位著手使資源能夠得到充分利用。

前者如從進口葯的同科屬相近的國產植物中,通過植物、生葯、化學、葯理以及臨床等多學科的比較研究,已成功地從我國植物區系中找到了安息香、馬錢子、沉香、胡黃連、大風子、蛇根木等進口葯的國產資源。

又如對生產激素的甾體原料植物,以薯蕷皂甙元等甾體皂甙元為指標,從我國植物區系中,找到薯蕷屬(Dioscorea)根莖組(Sect.Stenophora)多種植物的根莖含有高含量的甾體皂甙元,其中盾葉薯蕷(D.zingiberensis)的含量為1.05—16.15%,穿龍薯蕷(D.nipponica)為1.36—4.60%,三角葉薯蕷(D.deltoidea)為1.80—5.40%,均可作為製造激素類葯物的理想原料。

這方面的需求也促進了對葯用類群的深入研究,如對莨菪類、人參屬、烏頭屬、大黃屬、丹參屬、元胡屬、細辛屬等的研究。

擴大葯用部位和葯用植物原料的綜合利用,使資源能夠物盡其用。前者如已開展從利用鉤藤(Uncaria rhynchophylla)的鉤擴大利用到莖,從僅利用砂仁(Amomum villosum)的果實擴大利用到葉以提制砂仁揮發油。後者如對山莨菪(Scopolia tangutica),已開始綜合利用阿托品、東莨菪鹼、樟柳鹼、後馬托品及紅古豆鹼等多種成分;細葉小檗(Berberis poiretii)除利用小檗鹼(berberine)外,也已開始利用另一種含量很高的成分——小檗胺(berbamine)。

五、通過半合成途徑來擴大葯用資源

這是資源利用中比較年輕但卻具有廣闊前途的領域。

一是用有機合成的方法,將植物中的某一成分改變為需要的葯物。如元胡(Corydalis yanhusuo)中含鎮痛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僅0.1—0.2%,如從黃藤(Fibraurea recisa)的莖提出巴馬汀,再經氫化為延胡索乙素則可大大提高生產量並降低成本。

二是用有機合成並結合葯理和臨床,改造植物中某些有效成分的結構,以獲得高效、低毒或生物利用度更高的葯物。如從丹參(Salvia miltiorrhiza)中提取的丹參酮ⅡA,經過磺化後,可以大大增加水溶性,從而可獲得更好療效。又如秋水仙鹼(colchicine)經氫氧化銨水解得到秋水仙醯胺(colchicine amide),毒性降低,抗癌譜更廣而且安全范圍也較大。

六、資源開發中生物技術的應用

例如葯用植物的組織培養,是用植物的組織或細胞,通過無菌離體培養產生愈傷組織,經誘導分化成完整的植株或產生有效成分的方法。由於它具有生長迅速、生產周期短,而且可以採用工業化的大生產,所以日益受到重視。貴重中葯人參和常用中葯紫草等,通過組織培養,已能獲得較大數量的人參皂甙及紫草素等,可望進入實際大生產的實用階段。

通過採用快速繁殖、細胞融合、雜交選育等生物技術,將能產生許多療效更好、毒副作用更小而且產量和質量都較傳統生產方法高得多的葯用植物新品種。

我國在生物新技術的應用方面,起步稍晚,但這個領域將有十分光明的前景。

七、葯用植物資源的二級開發

當我們採用生物及農業的方法將葯用植物個體的產量和質量獲得大幅度增長的一級開發取得成功後,必須同步積極開展以工業手段為主的二級開發,促使葯用原料植物和葯材能再次加工製造為適宜的成葯、葯品或其它製成品(如保健食品、保健飲料及美容品等)。

八、新葯用植物資源的開發和研究

葯用植物資源利用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內容,便是要從本地的植物區系中,不斷去發現具有卓效的新葯用植物資源。

我國是使用中草葯歷史悠久的國家,在長期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傳統葯物學方面的知識,有計劃地調查總結這方面的經驗,並採用多學科、現代科學手段加以發揚、提高,這不但對開發葯用植物資源具有現實意義,而且對創造我國的新醫葯學也有重大價值。這方面我國已有不少成功的例子。

例如通過系統研究生長在青藏高原的藏葯山莨菪(Scopolia tangutica),發現了兩種新葯山莨菪鹼(anisodamine)和樟柳鹼(anisodine)。它們除了具有明顯的抗膽鹼作用外,最近還發現具有良好的促進微循環方面的作用,已廣泛地在臨床上使用。

我國長白山區民間一位老農使用仙鶴草(Agrimonia pilosa)的冬芽驅除絛蟲,療效很好,經系統研究後,挖掘出驅絛作用很好的新葯——鶴草酚(Agrimophol)。

又如從我國傳統抗瘧中葯青蒿(Artemisia annua)中研製出一種抗瘧有效成分和新葯青蒿素,具有很好的抗瘧效果,受到了國際上的重視。

九、葯用植物資源開發的基礎工作

這方面除了需建立葯用植物標本館、葯用植物園以及葯用植物資料庫等工作外,還應特別強調對葯用植物種質資源的保護與管理,因為種質的損失是不可挽回的,同時它又是未來育種工作所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特別是珍貴中葯材,不少是屬於瀕危種或漸危種,因此必須加強各植物園和自然保護區等在這方面的工作,如建立葯用植物種子庫和基因庫等。

十、葯用植物親緣學在資源開發中的應用

為了更有效地開發利用葯用植物資源,需要用多學科綜合手段和基礎理論指導,葯用植物親緣學在這方面可以發揮巨大的作用。它的主要任務是探索某一植物群中的植物親緣關系,化學成分和療效之間存在的內在規律,用以指導今後的實踐。

2. 誰有《葯用植物栽培學》的復習資料

葯用植物栽培學講課要點:
1.葯用植物是指含有生物活性成分,用於防病、治病的植物。
2.葯用植物栽培學是研究葯用植物生長發育、產量和品質形成規律及其與環境條件的關系,並在此基礎上採取栽培技術措施以達到穩產、優質、高效為目的的一門應用科學,其研究對象是各種葯用植物的群體。簡言之:保證「植物-環境-措施」這一農業生態系統穩定發展的各項農藝措施。
3.有關葯用植物及其栽培的記載可追溯(su)到2 600多年以前的《詩經》。
4.中國第一部醫書《黃帝內經》和世界上最古的一部本草《神農本草經》的鮮世,則標志著中醫葯學基本理論的形成和基本內容的確立。
5.蘇敬等編著的唐《新修本草》(657-659)全書載葯850種,為我國歷史上第一部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葯典。它比世界上有名的歐洲《紐倫堡葯典》要早800餘年。
6.明代李時珍(1518-1593)的《本草綱目》。
7.中葯材GAP是《中葯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試行)》(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for Chinese Crude Drugs)此過程的簡稱。 GAP是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的縮寫。2002年6月1日起施行的
8.標准操作規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re, SOP),SOP制定是企業行為。
第二章 葯用植物栽培生理學基礎
1.生長是一量變的過程。發育是植物通過一系列的質變。
2.根按其形態分為:直根系和須根系。根據入土深淺,將其分為淺根系、深根系。
3.根的變態葯用植物,具備了許多獨特的功能。(1) 貯藏根(2) 氣生根(3) 支持根(4) 寄生根
(5) 攀緣根 (6) 水生根
4.植物的莖有地上和地下之分。雙子葉植物莖的增粗,是形成層活動的結果,單子葉植物莖的增粗,是靠居間分生組織活動。
5. 植物的葉由葉片、葉柄和托葉三部分組成。三者俱全者稱完全葉;缺少任何一部分或兩部分的葉,稱不完全葉。植物的葉分單葉和復葉。復葉又分為單生復葉(枳()殼),三出復葉(半夏)、掌狀復葉(三七)、羽狀復葉(苦參、皂角、南天竹)。葉在枝上的排列順序叫葉序。一般有互生、對生、輪生、簇生幾種。
6.葉片的構造 葉面由上表皮及附屬物蠟質或茸毛組成。上表皮以下有柵欄組織,其細胞細長,排列緊密,內含有葉綠體。柵欄組織以下為海綿組織,是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時氣體和水分交換的地方。海綿組織中有維管束經葉柄通至莖部,是輸導養分、水分的通道。海綿組織下方為下表皮,在下表皮上有氣孔,為葉片和外界交換氣體和水分的地方。根外追肥時養分也能從氣孔進入,被植物吸收。氣孔旁有保衛細胞,控制氣孔開閉。應用於葉面肥(尿素和磷酸二氫鉀)。
7.葉面積指數(LAI)表示。葉面積指數是指葯用植物群體的總綠色葉面積與所對應的土地面積之比。
講課要點:
1.花芽分化是營養生長到生殖生長的轉折點。
2.在雌雄同株植物中,一般是雄花先開,然後是兩性花和雄花混合出現,最後是單純雌花。
3.典型的被子植物的花一般都具有如下結構:花梗、花托、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等。具有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四部分的稱完全花,缺少其中一部分或幾部分的稱為不完全花。
4.花在花枝或花軸上的排列方式或開放的次序稱為花序。
5.花序可分為無限花序、有限花序。
6.傳粉是雄蕊的花粉粒落到雌蕊的柱頭上,傳粉的方式分為:① 自花傳粉:② 異花傳粉。③ 常異花傳粉。
7、果實的生長和植物生長"S"形曲線,桃、杏等果實的生長則呈雙"S" 形。
8、果實是由子房或與子房相連的附屬花器官(花托、花萼、雄蕊、雌蕊等)發育而來。
種子由子房內的胚珠發育而成。
9.植物發育的理論(主要4種) 1

3. 有關葯用植物學的論文怎麼寫

接上面

沒有記錄的標本是沒有科學價值的。
2. 4培養學生的標本製作能力
2. 4. 1保證壓制標本的質量要指導學生做好葯用植物標本,
最初壓制時,必須使標本舒展,葉片應有正面和反面兩種葉子,為
今後製作葯用植物的臘葉標本做好准備。
2. 4. 2開展標本展評在實習階段,應組織學生隨時進行採集
製作標本的講評話動,指導學生科學採集標本。野外實習結束
後,可以進行以學生、小組或班級為單位的標本展評話動,調動學
習的積極性。
2. 4. 3留存優秀標本把學生野外實習作為教學科研的一部
分。教師應有針對性地採集、製作一批高質量葯用植物標本,也
可以選擇學生製作精良的標本,充實學校的標本室和教學科研
素材。
3建立自由開放型實驗室,促進學生個性特長的發展
葯用植物學的主要培教學目標是講授葯用植物學基礎知識
和基本技能等。它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不通過反復實踐是
很難掌握的。實驗教學和野外實習是在規定的時間內,在有限的
課堂教授和實踐時間內達不到掌握知識的目的。為此,根據培養
實用型人才的目標,我們進行實驗改革,提出了自由開放型實驗
室的教學理念,在葯學專業葯用植物學的實驗教學中進行了初步
嘗試。
自由開放型實驗室的含義:其一是指一個單元的實驗內容在
一段時間內向學生自由開放,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進入實驗室
學習、實踐,給學生提供學習時間和空間的自由;其二是給學生提
供學習的自由,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
發揮,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實驗項目、實驗方法、實驗材料,實施開
放式探究,促使學生個性特長的發展。
自由開放型實驗主要安排在課余時間進行,一般一個教學單
元的內容向學生開放兩個星期,指定一位教師或實驗員在實驗室
值班。這段時間主要是讓學生進行自由探究學習,教師一般不給
予輔導,讓學生自己去摸索、設計、操作、得出結果。但實驗准備
所需用的儀器、葯材標本、試劑要有充分的餘地,比教學目標要求
所規定的內容盡可能多,讓學生自由選擇,為學生特長發展提供
自由的空間[7, 8]。
總之,從當今教學改革的發展趨勢來看,學生實踐能力的培
養越來越受到重視。葯用植物學試驗教學、野外實習和自由開放
型實驗室的實施,有利於本門學科教學質量的提高和促進學生各
種能力的發展,特別是學生實際操作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
養,對學生學習後續課程乃至他們今後的發展均有促進作用。只
有教會求學者會學,求學者能學,才能開拓,才能創新。
參考文獻:
[ 1 ]孫敏,鄧洪平,王明書,等.植物學實驗教學改革及其對學生創新
能力的培養[ 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3, 28
(5): 812.
[ 2 ]孫敏,王彥涵,王明書,等.高師植物學實驗教學中的科學索質教
育探討實驗教學與創新能力[J].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2000: 30.
[ 3 ]郁達,盧祥雲,吳金男,等.加強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培養學生
創新能力[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02, 21(1): 15.
[ 4 ]黃寶康,張朝暉.葯用植物學野外教學的幾點體會[J].葯學教育,
2001, 17(1): 37.
[ 5 ]王麗紅,劉娟,鄭淑琴.葯用植物學野外實習綜述[J].黑龍江醫
葯科學, 2004, 27(5): 69.
[ 6 ]葉創興,廖家遺,廖文波,等.從嚴要求,提高生物學野外實習的質
量,打好生物學專業學生寬廣的基礎[ 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
2001, 21(5): 24.
[ 7 ]周效思,孫毅東,李明娟,等.自由開放型實驗室的構思與實踐[J].
高教研究, 2006, 24(15): 15.
[ 8 ]張濟生.對培養大學生實踐能力的認識[J].高等教育工程研究,
2001(2): 37.

我這是從CAJ上復制下來的,又把附件發你QQ郵箱里了,你下載CAJ軟體就可以看了.

4. 葯用植物的田間管理是什麼

(劉玉亭)

田間管理是根據葯用植物不同生育時期的特點,因地、因專時、因品種制宜,採用促屬進和控制相結合的綜合措施,以滿足植物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環境條件,從而達到豐產的目的。實踐證明,田間管理得愈好,產量愈高。所以,田間管理是葯用植物獲得豐產的保證措施。

田間管理包括從播種到收獲整個生育時期的管理措施。主要有:間苗、定苗、補苗、中耕、除草、培土、追肥、灌溉、排水和防治病蟲害等。此外,對某些葯用植物還必須進行一些特殊的管理,如打頂、摘蕾、人工授粉、整枝修剪、覆蓋、遮蔭、架設支架、防寒凍等。

5. 介紹牡丹(綜合實踐作業。。)

牡丹在我國已有1900多年的栽培歷史。漢代以葯用植物記載於《神農本草 菏澤市牡丹栽培歷史悠久,明代已負盛名。蒲松齡在其《聊齋志異》里就有「曹州牡丹甲齊魯」之說,並寫下了葛巾玉版的神話故事,後又有「菏澤牡丹甲天下」之稱。解放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富有歷史傳統的曹州牡丹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目前,我市牡丹種植面積已達5萬多畝,品種多至600餘個。歷史上形成的包括葯物學、植物學、園藝學、地理學、文學藝術、戲劇曲藝、民俗學等多科在內的牡丹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
[編輯本段]【菏澤牡丹科研成果】
菏澤牡丹的科學研究碩果累累。早在第一屆全國花革博覽會上,菏澤牡丹新品種選育、牡丹大田催花技術研究、牡丹新品種第三項科研成果就獲得了國家科技術進步獎,佔全國牡丹科研獲獎數量之首。97年元月14日,菏澤牡丹科研成果第四次通過國家級鑒定。僅這一次,就有牡丹新品種培育、、案頭牡丹無土栽培、牡丹耐溫熱品處的篩選、鳳丹實生苗嫁接觀賞牡丹在商品化生產上的應用、牡丹盆景研究、芍葯切花品種的篩選、牡丹新品種選育等七面成果通過鑒定,是通過牡丹科研成果最多的一次。其中,五項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標志著菏澤牡丹科研又取得突破性進展。從而提高了牡丹的觀賞價值,拓寬了牡丹的種植范圍和應用范圍,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珍貴品種快速繁育問題,開辟了牡丹進入千家萬戶的新途徑,創造了與國際花卉業接軌的條件。受到陳慕華副委員長的贊揚。 菏澤牡丹還在國內外重大花展中連連獲獎,盛譽海內外。在一、二、三、四屆全國花草博覽會上,菏澤牡丹奪得金、銀、銅獎,科技進步獎,優質展品將計26個;在三次香港國際花展中,菏澤牡丹引起轟動,奪得冠軍獎一個,一等獎三個;在法國波爾多市國際花草博覽會和美國匹茲堡國際發明博覽會上,分別奪得競賽總分銀質獎和牡丹芍葯干鮮花銀質獎。在第四屆花博會上,菏澤牡丹獨領風騷,一舉奪得唯一的一個「景點特別獎」和六個單項獎。 尤其在中國99』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上,菏澤牡丹枝壓群雄,一舉奪魁,共獲得了119枚牡丹單項獎中的81枚,佔68%。其中三枚大獎,菏澤「曹州牡丹園」和「喬子紅」牡丹各奪1枚;12枚金獎,菏澤牡丹「黑花魁」、「曹州紅」等摘取10枚;36枚銀獎,菏澤牡丹「胡紅」、「蘭田玉」等拿來26枚;60枚銅獎,菏澤牡丹「花二喬」、「黃花魁」等獲43枚。專家評委一致評價:「菏澤牡丹花大、色繁、開得飽滿,不愧為國色天。
菏澤牡丹屬中原牡丹種群,花色豐富多彩,花型千變萬化。現在菏澤牡丹已經發展為花色有粉色、紅色(含紫紅色)、紫色、藍色、黃色、白色、黑色、綠色、復色總九大色系,各色系有深、淡、濃之分。根據花朵形態和雌雄進化程度,分為單瓣型、荷花型、菊花型、托桂型、薔薇型、金環型、皇冠型、綉球型、乾颱閣型、樓子閣型共十個花型。 菏澤牡丹的特殊品種——荷包牡丹菏澤牡丹有1100多個品種,各色系的菏澤牡丹都有名貴品種,如「掌花案」花開似火,紅光燦,為紅色之魁;「酒醉楊妃」紅裝素裹,低頭掩面,暗送秋波;「梨花雪」開若梨花,雪白一片,稱白中之冠;「崑山夜光」花開奇白,黑夜依然,古謂之「燈籠」;「姚黃」金樓千層,世稱花王;「青龍卧墨池」如龍卧墨,黑中之奇;「冠世墨玉」黑紫如緞,潔而有光;「藍綉球」開如綉球,藍色之冠;「趙粉」粉面桃花迎人笑,鬱郁芳香飄四野;「粉二喬」粉紫同株,雙嬌可愛;「魏紫」色紫淺淡多嬌艷,古老品種稱「花妃」;「嬌容三變」初開時碧綠,盛開時紅艷,將謝時素白,十日三變,堪稱奇品……菏澤也是中國最大的牡丹生產、科研、觀賞基地,牡丹的種植面積、科研培植、觀賞出口當稱世界之最。 在中國牡丹的大家族裡,菏澤牡丹現有近800個品種,經全國花協命名的600多個品種。傳統上分三類、十型和九大色系。花大、型美、色艷,是菏澤牡丹的顯著特點。古人曾用「花在盈尺」,形容其大;「千片赤英霞爛爛,百枝絳點燈煌煌」描述其形貌瑰麗。 菏澤牡丹的三類是單瓣、復瓣、千瓣。單瓣類,花大如盤;復瓣類,瓣在清晰;千瓣類,花瓣重疊繁密。 菏澤牡丹的十型是荷花型、菊花型、金蕊型、薔薇型、金環型、托桂型、千層台閣型、樓子台閣型、皇冠型和綉球型。 菏澤牡丹的九大色系是紅、白、黃、黑、粉、紫、藍、綠和復色。菏澤牡丹 1、紅色花系,是牡丹園的大家族,品種多達200餘個,其中還有深淺之分。如「一品朱衣」,猩紅欲流,芳冠百花;「春紅嬌艷」,朝霞藏日,光彩陸離;「紅綉球」,深淺相間,胭脂染成。 2、黃色花系,如「姚黃」、「金玉交章」,端莊典雅,姿貌絕倫。 3、白色花系如「冰壺獻玉」、「崑山夜光」、「玉板白」等素潔無暇,清爽襲人; 4、藍色花系雖不如紅色品種多。但卻也姐妹成群。「藍寶石」、「藍花魁」、「紫藍葵」、「吊枝藍」、「冷光藍」、「藍田玉」,都是牡丹之中的上品,這「藍田玉」就是清代曹州花農趙玉田精心培育而成的。此花支形增開張,花蕾圓大,花開時呈淺粉藍色,花朵直上,藍光閃閃,非常惹人喜愛。當時,曹州知府馬幫舉對此花大加贊賞,曾親筆題寫「似蘭如松」匾牌授予了趙玉田。 5、粉色花系也是牡丹園里一大分支。「粉綵球」、「粉容面」、「粉翠球」、「賽斗珠」、「翠娥嬌」、「青龍卧粉池」,這些都是牡丹花中名品。再如「趙粉」,稍彎曲的枝桿,粗壯的花梗,黃綠色的葉面,圓尖型的花蕾,側開、大型的花朵,細膩整齊的花瓣,發出陣出清香,分外誘人。 6、紫色花系在菏澤牡丹品種繁多,除魏紫外,還有「葛巾紫」、「紫金盤」、「紫霞點金」、「邦寧紫」等。「邦寧紫」,就是明代曹州花農趙邦寧多年心血的結晶。菏澤綠牡 7、綠色、黑色和復色花系,如「蘭綠」「冠世墨玉」「二喬」等,更是色奇出眾,別有千秋。 各色都數十個或上百個品種,可謂千姿百態,各俱風韻。
[編輯本段]【菏澤牡丹分類原則】
牡丹品種分類 分類原則 牡丹品種分類的方法較多,過去多以花色、花期或花的重瓣性進行分類,而近期,以花型分類的方法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實踐證明,前者諸法雖然比較簡明實用,但是示能充分瓜品種我和品種之間內在的變化與聯系。而以花型分類卻能兼籌並顧,不僅方便、實用,而且能夠反映出品種的我和品種演化的規 律,因此成為當前指導生產和科研的重要分類方法之一。 品種分類依據 縱觀牡丹品種的由來與發展,品種深化的過程心臟演進的途徑,又經實踐的檢驗,確定其品種分類系統可分系(含亞系)、群、類(含亞類)、型4級。 並提出以下分類的依據: 組源不同是品種分「系」的首要依據:參與組內的種數不同是分「亞系」的依據。 種源不同是品種分「群」的主要依據。 組成花型的花朵數目是品種分「類」的主要依據。 花部結構善及變異程度是品種最後分「型」的主要依據。 品種花型分類修改新系統 本系統共分3系(含4亞系)、12群、2類(含4亞類)、16型。現將修改後的新系統分列於後: 第一級標准 系與亞系的劃分 牡丹系(Tree Peony Series) 包括牡丹組內各主要原種的品種群心臟由各主要原種為親本的後代雜交品種群。現有國內外的牡丹品種多屬此系。其下又分兩個亞系。 (1)牡丹亞系(Tree Peony Subseries) 由某一原種起源發展而形成的品種群體,如我國廣泛葯用栽培的「鳳丹」品種系統,都是由原種楊山牡丹培育而成的。還有西方國家栽培的Rock's Variety品種系統,基本上都是由原種紫斑牡丹直接培育而成。 (2)雜種牡丹亞系(Hybrid Subseries of Tree Peony) 由多數原種雜交而發展形成的雜種後代群體。如我國品種最多、栽培分布最廣的中原品種群以及美國的Saunders系統的墨紫色牡丹品種群和法國的Lemoine系統的黃色牡丹品種群等,都是由多數原種參與雜交而培育出來的。 芍葯系(Herb Peony Series) 包括芍葯組內各主要原種的品種群以及由各主要原種為親本雜交而培育出來的雜種群體。該系下分兩個亞系。 (3)芍葯亞系(Herb Peony Subseries) 由某一原種起源發展所形成的品種群體。如當前西方各國盛行栽培的切花芍葯,即是由葯 用芍葯(又稱荷蘭芍葯Paenonia officinalis)培育而成的品種群體。還有以P.wittmanniana為親本培育出的許多早花的黃色單瓣的「維特曼氏」系品種群體等。中國芍葯品種基本上是由芍葯(P.lactiflora)培育出來的。 (4)雜種芍葯亞系(Hybrid Subseries of Herb Peony) 由多數原種和其變種參與雜交而形成的雜種後代群體。目前歐洲各國盛行栽培的芍葯品種多屬之。 牡丹芍葯雜交系(Hybrid Series of Herb Peony and Tree Peony) 主要由牡丹組與芍葯組的某些種間或種與品種間雜交而形成的後代群體。如日本伊藤氏用芍葯品種「花香殿」與Lemoine系牡丹品種「金晃」相雜交而培育出的黃色雜種芍葯,還有美國育種家培育出的Itoh Type Hybrid都是轟動世界的。我國近期也有人用牡丹品種和芍葯品種進行雜交,也獲得了雜種苗。這些遠緣雜種在目前雖然還沒有形成一定數量的、穩定的品種群,也示在特產上應用,倡這類品種必然存在,而且今後隨著牡丹、芍葯育種、特產的發展,一定會形成新的雜種後代,因此在品種分類上應當保留其相應的位置。 第二級標准 「群」的劃分 牡丹亞系下的「群」 來源比較清楚,並在生產上已得到應用的有2個群。 (1)紫斑牡丹品種群(Cultivar Group of Rockii Tree Peony) 如前所述,基本上只顯現具紫斑牡丹原種血統的後代群體。它們的共同形態特點是在每一個花瓣的基部都 有一鮮明的大型墨紫色或深 紫色斑塊,柱頭、花絲以及房衣(花盤)均呈乳白色,葉形較狹窄。 (2)楊山牡丹品種群(Cultivar Group of Ostii Tree Peony) 僅具楊山牡丹血統的後代群體,即以葯用栽培為主的「鳳丹」品種系統的群體。它們都具有其原種的枝幹高大直立、節間長、葉片狹窄、邊緣少缺刻;花朵扁平、整齊等特點。 雜種牡丹亞系下的「群」 按照種源不同,下分7個群。 (3)中國西北牡丹品種群(cultivar Group of Tree Peony from Northwest China) 這是以紫斑牡丹血統為主並含有矮牡丹血統的雜種後代群體。該品種群除了花瓣基部有明顯紫斑為其共同特點之外,有些品種的葉形較短寬,花心部分的花絲、柱頭及房衣均為紫紅色,具有矮牡丹的特徵。而另外一些品種葉形狹窄,花絲、柱頭及房衣均呈白色,具紫 斑牡丹的特徵。目前我國甘肅地區所栽培的品種多屬之,約有100多個品種。 (4)中國中原牡丹品種群(Cultivar Group of Tree Peony from Central Plains of China) 這是以矮牡丹與古代時中原牡丹南移後適應當地風土條件而形成的品種,相互間雜交而形成的後代群體。 (5)中國江南牡丹品種群(Cultivar Group of Tree Peony from South Yangtse River of China) 是由楊山牡丹與古代時中原牡丹南移後適應當地風土條件而形成的品種,相互間雜交而形成的後代群體。 (6)中國西南牡丹品種群(Cultivar Group of Tree from Southwest China) 該品種群來源較復雜,目前品種數量不多,栽培分布零散,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現僅保留其在分類上的位置(見前述二)。 (7)法國Lemoine系牡丹品種群(Cultivar Group of Franch Lemoine Tree Peony Serises) 主要由紫牡丹與黃牡丹以及矮牡丹的原始品種參與雜交培育形成的黃色系的雜種後代群體。當前歐美和日本栽培的「金晃」、「金帝」等品種即屬之。我國一些大城市也有少量引種栽培。 (8)美國Saunders系牡丹品種群(Cultivar Group of America Saunders Tree Peony Serieses) 主要由紫牡丹、黃牡丹以及日本牡丹品種雜交而培育出來的墨紫色系的雜種後代群體。如「黑海盜」、「金色年華」等都是著名的優良雜種。 (9)日本牡丹品種群(Cultivar Group of Japanese Tree Peony) 日本牡丹雖然最早由我國唐代傳入,但經過長期的品種改良,特別是江戶時代以來,品種改良工作迅速發展並走上「日本式」育種之路,培育出許多適應本土條件與民俗喜愛的品種,逐漸形成了別具特色的日本牡丹品種群。花色鮮艷,重瓣性不甚強,花型多扁平整齊,花梗挺硬,瓣質厚等為其主要特點。 芍葯亞系(Herb Peony Subseries) 目前比較清楚的有3個群。 (10)芍葯品種群(Cultivar Group of Herb Peony) 主要是由原產我國、日本及朝鮮的普通芍葯(P.albiflora)培育發展所形成的後代群體,也是園藝化最早的群體。以現有中國芍葯品種為代表。 (11)葯用芍葯品種群(Cultivar Group of tenuous-leaves Herb Peony) 亦稱荷蘭芍葯或切花芍葯品種群,主要由原產歐洲南部至亞洲西部的自然原種葯用芍葯(荷蘭芍葯)培育而形成的後代群體。主要用作切花,在歐洲廣泛栽培和應用,花色較前者豐富。 (12)細葉芍葯品種群(Cultivar Group of Tenuous-leaves Herb Peony)_ 主要由原產歐洲的細葉類芍葯原種P.anamala或P.tenuifolia培育發展起來的後代群體。特別是P.tenuifolia的後代群體,葉寬僅0.2cm ,是珍貴的細葉類品種群,宜作為花壇應用。 雜種芍葯亞系(Hybricd subseries of Herb Peony) 歐美各國育種家在本世紀內對芍葯組植物進行了大量的雜交育種工作,先後培育出許多雜種芍葯新品種,其中最為出色的是美國的雜種芍葯。 (13)新Americ雜種芍葯品種群(Cultivar Group of American Herb Peony) 這是由多源的種間及變種雜交而形成的後代群體。主要親本有P.albiflora和 P.officinalis及其近緣種 P.lobata 和P.macrophylla等。這些雜種芍葯大大地改進並豐富了原有芍葯品種的花色和花型,十分優美。 第三級標准 共劃分2 類、4亞類 各品種群內根據花朵數目及其花瓣來源劃分以下2類及4亞類。 單花類(Single-Flower Section)花型由單花組成。 (1)千層亞類(Hundred-Petals Subsection) 花瓣以自然增加為主要來源,並呈向心式層層排列。花瓣開頭相似,由外向內逐層變小。雄蕊隨花瓣增多而相應減少或消失或僅在花心處有少量瓣化現象:雌蕊正常或退化。全花扁平整齊。 (2)樓子亞類(Crown Subsection) 花瓣以雄蕊瓣化為主要來源,外瓣寬大平伸,約2到4輪:內瓣主要由雄蕊離心式自內向外瓣化發育而成。瓣化瓣較狹長或細碎或皺摺、捲曲:雌蕊正常或瓣化或退化消失,花朵高聳或隆起形似樓台。 台閣花類(Proliferate-Flower Section)花型由2朵或2朵以上的單花上下重疊而成。下分2亞類。 (3)千層台閣亞類(Hundred Proliferate-Flower Subsection)由千層亞類內2朵或2朵以上的單花上下重疊而成的各花型。 (4)樓子台閣亞類(Crown Proliferate-Flower Subsection) 由 樓子亞類內2朵或2朵以上的單花上下重疊而組成的各花型。 第四級標准 型的劃分,共16型 在各亞類中又因花瓣數量不同或因雄蕊瓣化程度不同可劃分為以下16型: 千層亞類各花型 (1)單 瓣型(Single Form) 花瓣1至3輪,寬大,璋展,廣卵形或卵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雌雄蕊正常:結實力強。 (2)荷花型(Lotus Form) 花瓣4至5輪,形大,整齊一致:雌雄蕊正常。開放時,花瓣微向內抱,形似荷花。 (3)菊花形(Chrysanthemum Form) 花瓣6輪以上,自外向內層層排列並逐漸變小。雄蕊正常,數量減少或在花心處有少量瓣化現象:雌蕊正常。 (4)薔薇型(Rose Form) 花瓣高度增加,自外向內層層排列並明顯變小:雄蕊大部分消失,在花心處有時殘留少量政黨雄蕊或雜有少量瓣化呈細碎的花瓣:雌蕊政黨或稍有瓣化或退化。 樓子亞類各花型 (5)金蕊型(Golden-Stamen Form) 外瓣2至3輪,寬大,平展:雄蕊花葯明顯增大,花絲變粗,全體呈鮮麗的金黃色:雌蕊正常。 (6)托桂型(Amenone Form) 外瓣2至3輪,寬大平展;雄蕊完全瓣化,瓣化瓣狹長、直立;雌蕊政黨或退化變小。 (7)金環型(Golden-Circle Form) 外瓣2至3輪,寬大;雄蕊大部分瓣化,僅靠外瓣周圍殘留一圈政黨雄蕊,呈金環關;雌蕊政黨或瓣化或退化變小。 (8)皇冠型(Crown Form) 外瓣寬大平民;雄蕊全部瓣化,瓣化瓣由外向內愈近葯心處愈寬大,有時蹭還雜有少量逐漸退化的雄蕊心臟完全退化呈比關的雄蕊;雌蕊瓣化或退化變小或完全消失,全花高聳,形似皇冠。 (9)綉球型(Globular Form) 雄蕊全部高度瓣化,其瓣化瓣與外瓣大小、形狀近似,難以區分。雌蕊高精尖瓣化或退化變小或完全消失。全花豐滿,形如綉球。 千層台閣亞類各花型 (10)荷花台閣型(Lotus Proliferate-Flower Form) 由2朵荷花型的單花上下重疊而成。該型在牡丹、芍葯品種中數量較少。 (11)菊花台閣型(Chrysanthemum Proliferate-Flower Form) 由2朵菊花型的單花上下重疊而成。下言花雌蕊稍有瓣化,著生於上方花周圍。上方花發育不充分,花瓣數量較少,雌雄蕊基本正常。 (12)薔薇台閣型(Rose Proliferate-Flower Form) 由2朵或2朵以上薔薇型單花上下重疊而成。下方花雌蕊瓣化,其瓣化瓣具多種形和色彩,有時呈綠色有時呈紫紅色帶綠條紋或綠色帶紫 紅色條紋的彩色瓣,也有完全呈正常花瓣者,瓣化程度因品種而異。上方花發育不如前者,雄蕊量少,有時少量瓣化,雌蕊或稍瓣化或退化變小。 樓子台閣亞類各花型 (13)托桂台閣型(Anemone Proliferate-Flower Form) 由2朵托桂型的單花上下重疊而成。上方花發育不充分,花心處常殘留少量雄蕊以及正常或退化變小的雌蕊。該花型在牡丹、芍葯品種中數量都較少。 (14)金環台閣型(Golden Circle Proliferate-Flower Form) 由2朵或2朵以上金環型的音花上下重疊而成。發育善同上。 (15)皇冠台閣型(Crown Proliferate-Flower Form) 由 2朵或2朵以上皇冠型的單花上下重疊而成。下方花發育充分,雄蕊完全瓣化,雌蕊高精尖瓣化並呈現多種彩瓣(如同14型彩瓣);上方花發育亦較充分,但花心有時殘有少量雄蕊,雌蕊退化變小或消失。 (16)綉球台閣型(Globular Proliferate-Flower Form) 由2朵或2朵以上綉 球型的單 花上下重疊而成。上下兩 單花均發育充分。雄蕊瓣化瓣均伸長展寬與正常花瓣無異。下方花的雌蕊亦瓣化成正常花瓣,而上方花的雌蕊瓣化或退化。全花球狀。
[編輯本段]【菏澤牡丹花會盛舉】
「以花為媒、廣交朋友、政府搭台、經貿唱戲。」1992年,經國務院批准,菏澤舉辦了首屆「菏澤國際牡丹花會」,特邀朝鮮、日本、美國、法國、德國等十餘個國家的專家、學者及花卉商人參加。同時舉辦了大型的牡丹定貨會,將菏澤牡丹推向世界。 曹州農諺雲「穀雨三朝看牡丹」。每年花會期間都有幾百萬中外遊人、畫家、作家、書法家、記者、攝影師、刺綉藝人、印染設計師和愛國僑胞、國際友人以及當地居民雲集花鄉菏澤,觀賞這「花大盈尺」的牡丹,並洽談經貿合作。屆時牡丹競開,萬紫千紅,香飄數里,遊人如織,匯成人與花的海洋,盛極一時。正可謂「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截止2009年,菏澤國際牡丹花會已舉辦了18屆,進出口成交額就超過三億美元,平均每屆到會外商800多人。目前菏澤牡丹已佔全國銷售份額的85%,成為了菏澤的支柱產業。 菏澤牡丹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還成功地擔當起了「招商引資、振興經濟」的重要媒介作用。自1992年以來,菏澤地委、行署堅持「以花為媒,廣交朋友,文化搭台,經貿唱戲」的宗旨,已連續成功地舉辦了18屆國際牡丹花會,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第一,提高了菏澤的知名度。在歷屆花會期間舉辦的豐富多彩的文化和經貿活動,吸引了大批中外客人。據不完全統計,前八屆花會共接待中外遊客1500多萬人,有300多位省部級以上領導人到菏澤視察,到會外賓達3500多人次,每屆花會都有大量中外記者來菏采訪。各類文化和經貿活動,突出了菏澤牡丹文化,突出了菏澤區位優勢,向海內朋友展示了菏澤優越的投資環境和美好的發展前景。牡丹花會增進了我們同外界的交流,每屆花會大批中外各界朋友雲集菏澤,他們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了解菏澤,宣傳菏澤,極大地提高了菏澤在全國乃至世界上的知名度。 第二,牡丹花會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據統計,前八屆花會,經濟貿易成交額累計達到180多億元。不少企業在花會期間一次訂完全年的生產合同。對外經貿藉助花會取得重在突破。前八屆花會,平均每次到會外商300多人,共簽訂利用外資合同178項,累計合同外資額3.216億美元。花會,帶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八年間,花會期間全區累計增加直接經濟收入2億多元,其中僅花區門票收入就達3000多萬元。照相、飲食等服務業生意也空前紅火,收入大增,市區的賓館、招待所客房爆滿,營業額直線上升,甚至一些普通招待所也賓客盈門。花會開幕前後也成了各類飯店、酒樓、商店集中開業的黃金時機。花會帶來的第三產業的繁榮,使幹部群眾特別是企業界的人士強烈感受到文化與經貿聯姻產生的巨大效益。 第三,促進了城市建設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從舉辦花以來,菏澤城市建設有了較快發展,市容市貌有了明顯改觀。

6. 葯用植物資源學的研究特色是什麼

兼顧地區、入葯部位、利用途徑等。

總論分九章介紹了葯用植物資源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內容。各論與附篇部分,附篇部分為《葯用植物資源學》的特色之一,兼顧地區、入葯部位、利用途徑等,精選了48種研究基礎較好的葯用植物,詳細介紹了葯用歷史、地理分布、資源化學、資源綜合評價、開發利用及資源保護等有關內容。

從國內外葯用植物資源的種類、分布、蘊藏量、活性成分及其時空變化規律和評價方法、多樣性保護、可持續利用以及相關信息管理等方面介紹了葯用植物資源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內容。各論部分精選了20種資源研究和開發利用較好的葯用植物進行詳細介紹。

(6)小學綜合實踐葯用植物教案擴展閱讀:

葯用植物資源作用:

1、葯用植物在醫葯中佔有重要地位,其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利用將進一步受到重視。植物化學分類方法的進一步應用有利於尋找和擴大葯用植物的新資源。

2、在現有人工選種和雜交育種的基礎上,單倍體、多倍體、細胞雜交、輻射等育種方法將在培育新品種方面起更大作用。組織培養為葯用植物的工業化生產提供了新的途徑,並可作為新的生物活性物質的來源。

3、葯理篩選與植物化學相結合的方法的應用,將為研究不同葯用植物類群在成分和療效方面的差異,以及擴大范圍尋找有效葯物、探求葯用植物內在質量和進行葯用植物綜合研究等開辟新的領域。

7. 葯用植物學學習方法

《葯用植物學》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葯用植物學

Pharmaceutical Botany

課程編碼:10304016

學時與學分: 54學時/3學分 (其中實驗:18學時) 先修課程:無 適用專業(方向):制葯工程專業、葯學專業

一、課程性質、目的與任務

葯用植物學是用植物學的知識的方法來研究具有防治疾病和保健作用的植物的一門學科,是中葯學、中葯資源學、葯學等專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基本內容分為植物的顯微結構、植物器官的形態兩部分。通過教學要求學生掌握本學科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任課教師結合介紹國內外研究葯用植物學的新成果和新進展,為學習有關專業課和繼承發展我國中葯學事業奠定良好基礎。 教學過程包括課堂講授、實驗、野外實習。本課程是一門實際性較強的學科,課堂教學要求理論密切聯系實際,貫徹少而精的原則、注重啟發式、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要充分利用標本、模型、圖表、切片等教具,以及利用幻燈、投影儀等教學設備,以提高教學效果。同時要充分重視實驗課,訓練學生掌握實驗技術,培養嚴格的科學態度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課程總教學時數為54學時,講課與實驗比例為36:18。

二、基本教學內容和學時安排

緒論 (1學時) 目的要求

【掌握】葯用植物學的含義,性質和特點及其在中葯專業的地位和作用。

【熟悉】葯用植物學的內容和與相關學科的關系。

【了解】了解葯用植物學的發展簡史。

教學內容 1. 葯用植物學的含義、任務及其與相關學科的關系。 2. 葯用植物學的發展簡史。學習葯用植物學的方法。

教學方法 課堂教授,自學。 上篇 植物器官形態和顯微結構

第一章 植物的細胞 (7學時) 目的要求

【掌握】植物細胞的顯微結構。

【熟悉】顯微鑒別的主要內含物和細胞壁特化的顯微化學反應。

【了解】植物細胞的超微結構和細胞的分裂。

教學內容 1. 植物細胞的顯微結構和超微結構。 2. 細胞內含物和生理活性物質。 3. 細胞壁的結構和特化。 4. 植物細胞的分裂及染色體、單倍體等與葯用植物育種的關系,以及與植物分類的關系。

教學方法

課堂講授,配合掛圖、幻燈、模型、實物標本,實驗,自學。

第二章 植物的組織 (8學時) 目的要求

【掌握】組織類型、結構特徵和分布。

【熟悉】分生組織、基本組織、保護組織、機械組織、輸導組織和分泌組織的結構類型。

【了解】植物組織培養的含義及其在葯學上的應用。

教學內容 1. 植物組織的含義和分類:分生組織、薄壁組織、保護組織、機械組織、輸導組織、分泌組織的特徵、類型和功能。 2. 維管束及其類型。 3. 組織培養的含義和在葯學研究中的應用。 教學方法 課堂講授,配合掛圖、幻燈、實物標本,實驗,自學。

第三章 植物的器官 第一節 根 (3學時) 目的要求

【掌握】根的形態特徵和根的類型。

【熟悉】根的初生構造和次生構造。

【了解】了解根的異常構造。

教學內容

1. 根的形態和類型(定根、不定根),根系的類型(直根系、須根系)。 2. 根的變態(儲藏根、支持根、氣生根、攀援根、水生根和寄生根)。 3. 根的內部構造:根尖的構造,根的初生構造,次生構造和異常構造。側根的形成。 教學方法

課堂講授,配合幻燈、模型、實物標本,實驗,自學。

第二節 莖 (6學時) 目的要求

【掌握】莖的形態特徵;根和莖,特別是地下莖和根的區別。地上莖的纏繞莖和攀援莖,匍匐莖和平卧莖的區別。小塊莖和塊莖、小鱗莖和鱗莖的區別。

【了解】芽及其類型。裸子植物和單子葉植物莖的構造特點。莖的異常構造。

【熟悉】雙子葉植物莖的初生構造及各種類型的次生構造。 教學內容 1. 莖的形態特徵:節,節間。頂芽和腋芽。長枝和短枝。葉痕,托葉痕,芽鱗和皮孔。 2. 芽的類型:定芽(頂芽、腋芽和副芽)和不定芽。葉芽,花芽和混合芽。被芽和裸芽。活動芽和休眠芽。 3. 莖的類型:木質莖(喬木、灌木、木質藤本)。草質莖(一年生、二年生、多年生草本;草質藤本)。直立莖。纏繞莖。攀援莖。匍匐莖。 4. 莖的變態:地上莖變態(葉狀莖或葉狀枝,刺狀莖或枝刺,鉤狀莖、莖卷須,小塊莖,小鱗莖,肉質莖)。地下莖的變態(根莖或根狀莖,塊莖,球莖,鱗莖)。 5. 莖的內部構造。莖尖的構造。雙子葉植物莖的初生構造和次生構造。雙子葉植物草質莖的次生構造。雙子葉植物根狀莖的構造和異常構造。單子葉植物莖和根莖的構造特徵。裸子植物莖的構造特徵。

教學方法

課堂講授,配合幻燈、模型、實物標本,觀察葯圃植物,實驗,自學。

第三節 葉 (3學時) 目的要求

【掌握】確定葉形的原則及常見葉形、葉序。單葉和復葉的區別。

【熟悉】雙子葉植物葉的構造。單子葉植物(禾本科)葉的構造特點。

【了解】氣孔指數、柵表比和脈島數的含義及其應用。

教學內容

1. 葉的組成(葉片,葉柄,托葉)。 2. 葉片的形狀(葉全形,葉端,葉基,葉緣;葉片的分裂;葉脈;葉片的質地;葉表面附屬物;異形葉性)。 3. 單葉和復葉(三出,掌狀,羽狀,單身和復葉),葉序(互生,對生,輪生,簇生)。 4. 葉的變態(苞片,小苞片,總苞片,鱗葉,刺狀葉,卷須葉,捕蟲葉等)。 5. 葉組織構造:雙子葉植物葉的一般構造,單子葉植物禾本科葉的構造特徵。 6. 氣孔指數、柵表比和脈島數。

教學方法 課堂講授,配合幻燈、模型、實物標本,觀察葯圃植物,實驗,自學。

第四節 花 (5學時) 目的要求

【掌握】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的形態構造特徵和類型。

【熟悉】花和花序的類型,花程式。

【了解】花圖式、花的生殖功能和花的組織構造。

教學內容

1. 花的組成及形態:花梗、花托、花萼、花冠(離瓣,合瓣)、雄蕊群(組成,類型),雌蕊群(組成、類型、子房位置、子房室數、胎座、胚珠)。 2. 花的類型:完全花與不完全花;重被花、重瓣花、單被花和無被花;兩性花、單性花和無性花;輻射對稱花和兩側對稱花。 3. 花程式和花圖式。 4. 花序的類型:無限花序(總狀、穗狀、葇荑、肉穗、傘房、傘形、頭狀、隱頭花序);有限花序(單岐聚傘、二岐聚傘、多岐聚傘和輪傘花序);混合花序。 5. 花的生殖:傳粉和受精(花葯和胚囊的發育:花粉粒的產生)。 6. 花的組織構造。

教學方法 課堂講授,配合幻燈、模型、實物標本,觀察葯圃植物,實驗,自學。

第五節 果實 (2學時) 目的要求

【掌握】果實的形態特徵和類型。

【熟悉】常見的葯用果實。

【了解】果實的組織結構。

教學內容 1. 果實的發育和特徵。真果和假果。 2. 果實的類型:單果(肉質果—漿果、柑果、核果、瓠果、梨果;乾果—裂果和不裂果的各種類型),聚合果和聚花果。 3. 果實的組織結構(示例)。

教學方法 課堂講授,配合幻燈、模型、實物標本,觀察葯圃植物,實驗,自學。

第六節 種子 (1學時) 目的要求

【掌握】種子的形態特徵和類型。

【熟悉】常見葯用種子。

【了解】種子的組織結構。

教學內容 1. 種子的形態特徵:重點為種皮上的種臍,種孔,種脊,合點,種阜,假種皮。 2. 種子的類型:有胚乳種子和無胚乳種子。 3. 種子的組織結構(示例)。

教學方法

課堂講授,配合掛圖、幻燈、實物標本,實驗。

第四章 植物分類概述 (2學時) 目的要求

【掌握】植物分類學的含義、任務和與研究中葯的關系。

【熟悉】植物的命名,分類等級和分類檢索表的應用。

【了解】植物分類的方法和植物分類學的發展概況。

教學內容 1. 植物分類學的目的和任務。

2. 植物命名,植物的分類等級,植物分類方法。

3. 植物分類學發展概況。

教學方法

課堂講授,自學。

第五章 藻類植物 (1 學時) 目的要求

【掌握】藻類植物的主要形態特徵與分類。

【熟悉】藻類植物生活史和常見葯用藻類。

【了解】葯用藻類研究進展。

教學內容

1. 藻類植物特徵、資源分布、分類。 2. 藍藻門、綠藻門、褐藻門、紅藻門的主要特徵。 3. 重要葯用植物的化學成分、主要功效及應用。

教學方法

課堂講授,配合掛圖、幻燈、實物標本,實驗,野外實習。

第六章 菌類 (1.5學時) 目的要求

【掌握】菌類植物的主要特徵及常見葯用真菌。

【熟悉】子囊菌綱和擔子菌綱的主要特徵。

【了解】葯用真菌的主要研究進展和新成果。

教學內容

1. 真菌門主要特徵。

2. 常見葯用菌類植物的主要特徵。

3. 真菌生活史。

教學方法

課堂講授,配合掛圖、幻燈、實物標本,實驗,野外實習。

第七章 地衣門 (0.5學時) 目的要求

【掌握】地衣植物主要特徵。

【熟悉】地衣的形態與構造。

【了解】葯用地衣的研究進展。

教學內容

1. 地衣概述;地衣的形態、構造和類型。 2. 常見葯用地衣的主要特徵。 3. 葯用地衣的研究進展。

教學方法

課堂講授,配合掛圖、幻燈、實物標本,實驗,野外實習。

第八章 苔蘚植物門 (0.5學時) 目的要求

【掌握】苔蘚植物門的主要特徵和分綱。

【熟悉】常見葯用苔類和蘚類。 教學內容 1. 苔蘚植物是構造最簡單的高等植物,苔綱和蘚綱的主要區別,苔蘚植物的生活史。 2. 常見葯用苔類和蘚類。

教學方法 課堂講授,配合掛圖、幻燈、實物標本,實驗,野外實習。

第九章 蕨類植物門 (1.5學時) 目的要求

【掌握】蕨類植物門的主要特徵。

【熟悉】常見葯用蕨類種類及其入葯部位。

【了解】蕨類植物的化學成分。

教學內容 1. 蕨類植物的一般特徵,生活史,主要的化學成分。 2. 蕨類植物的分類依據。

教學方法 課堂講授,配合掛圖、幻燈、實物標本,實驗,野外實習。

第十章 裸子植物門 (1學時) 目的要求

【掌握】裸子植物門的特徵。

【熟悉】常見葯用植物種類。

【了解】裸子植物的生活史及其重要的化學成分。

教學內容 1. 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徵和化學成分。 2. 裸子植物的分類依據。主要葯用植物。

教學方法 課堂講授,配合掛圖、幻燈、實物標本,實驗,野外實習。

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門 (2學時) 目的要求

【掌握】被子植物門的特徵及分類依據。

【熟悉】檢索表的應用。

【了解】被子植物門Engler 系統的主要特徵及與Cronquist系統、Hutchinson分類系統、Takhtajan分類系統的主要區別。 教學內容

1. 第一節 被子植物門的特徵。 2. 第二節 被子植物的分類原則。 3. 第三節 被子植物系統演化兩大學派的主要觀點。4. 第四節 被子植物的分類系統。 教學方法 課堂講授,配合掛圖、幻燈、實物標本,實驗,野外實習。 實驗部分

實驗教學簡介

葯用植物學是葯學類專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葯用植物學實驗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實驗課主要結合課堂講授的內容進行,即植物細胞、組織、營養和生殖器官的形態結構規律和各大類群植物的形態結構特點及代表葯用植物。通過葯用植物學實驗課的實踐學習與基本技能訓練,使學生掌握到葯用植物物種基本鑒別技術,將待鑒定的物種分類到科的水平,並能准確識別常見葯用植物種類,描述葯用植物內部構造特徵和外部形態特徵。同時也為學生後續的《中葯化學》、《葯物分析》、《中葯鑒定學》等專業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 實驗目的和基本要求

葯用植物學實驗課目的是讓學生對課堂理論教學中所獲得的理論知識加以驗證和鞏固。為此,通過對實驗中實物的觀察、辨別和驗證,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嚴謹的科學工作態度和實事求是的作風,訓練學生客觀地對事物進行觀察、比較、分析和綜合,提高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同學們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更緊密聯系起來,建立一個既與理論課有一定互補作用,又具有相對獨立性的實驗學習體系,力求在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綜合分析能力,科學思維能力以及創新意識,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掌握《葯用植物學實驗》的基本實驗知識、技能和技巧;培養學生將來獨立從事葯用植物學相關工作和科學研究的能力。

實驗項目名稱、性質和學時

序號

實 驗 項 目 名 稱

學 時 數

必做/選做

1
光學顯微鏡的使用植物細胞基本結構、植物細胞的後含物 綜合性
3
必做

2
植物組織的觀察:分生組織、基本組織、 保護組織 驗證性
3
必做

3
植物組織的觀察:分泌組織、機械組織、輸導組織 驗證性
3
必做

4
根的形態、根的內部構造、莖的形態、莖的初生構造、 綜合性
3
必做

5
雙子葉植物木質莖的次生構造、裸子植物莖的次生構造、雙子葉植物草質莖的次生構造、單子葉植物莖的構造、根狀莖的構造 綜合性
3
必做

6
雙子葉植物莖和根狀莖的異常構造、葉的內部構造 綜合性
3
必做

7
綜合實驗考試 綜合性
3
選做

合 計 21

http://anni.gzhtcm.e.cn/2008jpkc/yyzwx/shownews.asp?id=68

8. 關於尋找身邊的中草葯的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這個是可以組團的,找些中醫的愛好者針對性的討論實踐是比較好的,有利於提高。

9. 如何對葯用植物資源進行評估有哪些方法和技術

葯用植物學和葯用植物化學有什麼區別
植物學是一門研究植物形態解剖、生長發育、生理生態、系統進化、分類以及與人類的關系的綜合性科學,是生物學的分支學科。
1.菌根生物學與生物技術:本方向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積極開展交叉學科研究,重點進行植物與微生物共生關系理論和應用研究。共生關系主要研究陸地生態系統中叢枝菌根真菌多樣性和生態分布規律,菌根共生體在植被恢復、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的作用機理和應用;叢枝菌根共生體與道地中葯材生長和有效成分代謝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菌根生物技術的研發工作。
2.植物多樣性與系統進化:本方向在物種多樣性和遺傳多樣性等層次上開展不同植物類群系統分類和進化生物學研究,利用孢粉學、植物化學、細胞遺傳學、分子生物學等學科的技術和方法深入探討植物類群間的親緣關系和系統演化地位,為建立自然分類系統和資源持續利用提供依據。重點開展豆科、菊科等被子植物種質資源收集、保育、系統進化和資源持續利用的研究。
3.道地中葯材資源持續利用:本方向以葯用植物學和中葯材現代化技術為基礎,開展河北省道地中葯材種質資源保育、營養代謝調控、有效成分檢測與評價、環境修飾等方面的研究,與相關學科相結合,為我國尤其是河北省葯用植物資源合理開發與持續利用,中葯材現代化技術體系的發展服務。
4.資源植物化學:本方向以有機化學和植物學為基礎,運用化學和現代分析手段,開展植物化學成分的分離純化、結構測定、生物活性與功能、結構修飾與合成的研究,與相關學科相結合,重點開展植物源葯及生物農葯、生物活性成分及天然先導化合物等領域的研究。
5.植物分子生物學:本方向利用分子生物學和基因工程原理和技術致力於外源基因克隆和向植物的轉移及表達,並以轉基因植物和合適的栽培種或野生種為育種材料培育帶有轉入基因性狀的植物品系領域的研究工作。重點開展農作物和葯用植物優良基因的篩選、克隆和表達等領域的研究。

閱讀全文

與小學綜合實踐葯用植物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