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師教學 > 小學生有效的批註發教學的思考

小學生有效的批註發教學的思考

發布時間:2021-02-18 12:19:54

A. 如何激勵小學生進行積極有效的課堂發言——淺談語文有效性教學

小學語文新課改實施以來,我積極參與、大膽實踐,改變了以往的「一言堂」和「專滿堂灌」的教學方式,組織屬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然而在教學中,我經常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卻效果不佳,只有部分同學表現還不錯,絕大部分學生發言不積極,甚至有的同學一星期都沒有一次發言,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經過反思,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有的學生膽小內向、害怕出錯。(2)有的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方法不適應,對語文課不感興趣。(3)教師對於問題的設置沒有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沒有基於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規律,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未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4)教師缺乏評價手段和激勵語言,缺乏及時到位的點評和引導。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勵學生積極有效發言,提高課堂學習的有效性,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1.構建良好師生關系古人雲:「親其師,則信其道。」教師應該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樹立民主意識,真誠和善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把學生視為朋友,用民主平等的思想和態度進行教育教學活動,充分考慮學生的意願,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

B. 如何提高課堂的有效性的思考

在《數學課程標准》中,要求學生學習具有價值的知識、有實用性的知識,促使學生對學習的良好發展,同時也大大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上有所提高、有所進步、更有所收獲。這樣,它既關注了學生當前的發展,又關注學生未來的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有效的課堂教學是通過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認知和情感上都有所發展。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對於提高課堂的有效性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重視情境創設充分調動學生有效的學習情感?
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調動有效的學習情感,對於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至關重要。調動有效的學習情感,既能培養學生的學習信心,調動其學習的主動性,又能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情境創設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情境創設應目的明確?
在數學教學中,每一節課都有一定的教學任務。情境的創設是一個涉及素材的選取、內容的組織和呈現的過程。如同橋梁建造一樣,把情境的合理性看做是對建築材料的質量要求,把問題導向性看做是對橋梁功能的設計要求,那麼有效性則可看做是對橋梁工程質量的總體考慮。情境創設是教師在一定的教學目標要求下,以促進學生數學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等能力協調發展為目的的設計過程。要有利於學生數學學習,有利於促進學生認知技能、數學思考、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所以,教學中既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創設情境,又要充分發揮情境的作用,及時引導學生從情境中運用數學語言提煉出數學問題。如果是問題情境,教師提出的問題則要具體、明確,有新意和啟發性,不能籠統地提出諸如你發現了什麼等問題。?更應引起我們關注的是,情境的創設並不時時處處需要,而是應該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有時候,我們需要創設現實的生活情境;有時,數學化的情境反而會有更好的的效果;還有些時候,通過現實情境引入教學內容卻會引起邏輯的混亂。我們在選擇是否創設情境或創設什麼樣的情境時,應以該情境能否很好的承載數學知識作為標准,否則將是舍本求末。
2.教學情境應具有時代氣息?
作為教師,應該用動態的、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在當今的信息社會里,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獲得大量信息,教師創設的情境也應具有一種時代氣息,讓他們學會關心社會,關心國家發展。如在一堂有關無蓋長方體盒子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探討小正方形的邊長與無蓋長方體盒子的體積關系,給學生長為10的正方形紙片,在四個角上分別減去一個同樣大小的小正方形,摺合成一個無蓋的長方體盒子。要求學生通過折紙活動,提出一些用已有信息能夠解決的數學問題。情境創設讓學生經歷了數學化的學習過程,不僅使學生在知識的主動建構中,通過對知識的理解、發現與生成,體驗數學的再創造的過程,而且情境創設自身也成為一種基本的教學要求。
3.情境的內容、形式應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與年齡特徵進行設計?
教學情境的形式多樣,比如:故事情境、問題情境、活動情境、競爭情境、實驗情境等等等。情境的創設要遵循不同年級、不同年齡兒童的心理特徵和認知規律,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而設計。對於低、中高年級的兒童,教師可以通過講講故事、做做游戲、直觀演示等等的形式創設情境,而對於高年級的學生,則要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問題情境,用數學數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 二)深入鑽研教材,確保知識的有效性。
知識的有效性,起到了一個保證課堂教學有效的重要條件。對學生而言,教學知識的有效是指新的觀點、新的材料。教學內容是否有效和知識的屬性以及學生的狀態有關,關系至關重要。首先,學生的知識增長取決於有效知識量。教學中學生知識的增長是教學成敗的關鍵。其次,學生的智慧發展取決於有效知識量。發展是教學的主要任務,知識不是智慧,知識的遷移才是智慧。總而言之,在個體的知識總量中並不是所有的知識都具有同樣的遷移性,而是其中內化的、熟練的知識,才是可以隨時提取,靈活運用,這一部分知識稱為個體知識總量中的有效知識,是智慧的象徵。再次,學生的思想提高取決於有效知識量。這種知識是指教學中學生獲得的、融會貫通深思熟慮的、實在有益的內容,即有效知識。最後,教學的心理效應取決於有效知識量。通過對知識的獲取產生愉悅的心理效應,才能成為活動的原動力和催化劑。
( 三)探究有效的學習過程。
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全過程,使學生自主地學習、和諧地發展。學習過程是否有效,是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的關鍵。在學習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作為教師,我們要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讓學生利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主動探究,從而在探究學習過程中發展智力,提高能力。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處於成長發展中的小學生,是不成熟的學習主體。由於受年齡、經驗、知識、能力的限制,他們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畢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發揮教師作為組織者、引導者、點拔者的作用,才能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讓學生學會學習。尤其在學生疑難處、意見分歧處,或在知識、方法歸納概括時,更要教師及時加以點拔指導。有效的學習過程還可以通過游戲實施。小學生注意的特點是無意佔優勢,尤其是低年級往往表現出學前兒童所具有的那種對游戲的興趣和足勁要求,他們能一連幾小時地玩,卻不能長時間地一動不動地坐在一個地方。新課程要求面向每一個學生,特別是有差異的學生。因此針對差異性,可以實施分層教學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學生的潛能實施教學過程分層,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展示學生個性,從而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使數學課堂教學真實有效。
(四)聯系生活實際,創設有效的生活情境
情境應貼近學生的生活,生活是學生數學現實的重要源泉。數學教學中的情境創設是一種基於特定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的需要,以學生的經驗為著力點,以數學初始條件的創設和生活素材的選取為主要環節的信息加工過程。它不僅為學生提供一個主動參與於數學活動的經驗平台,同時也架設了一座聯系數學與生活的橋梁。創設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條件。《數學課程標准》指出: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景,使學生從中感悟到數學的樂趣,產生學習的需要,激發探索新知識的積極性,主動有效地參與學習。在創設生活教學情境時,一要選取現實的生活情境。教師可直接選取教材中提供的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進行加工或自己創設學生感興趣的現實生活素材作為課堂情境。二要構建開放的生活情境。教師要對課內知識進行延伸與拓展,將抽象知識學習過程轉變為實踐性、開放性的學習過程,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大膽提出猜想,不斷形成、積累、拓展新的數學生活經驗。三要創設多元的生活情境。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生活及興趣的了解,對教學內容進行二次加工和整合,再次創設生活情境。
生產和生活實際是數學的淵源和歸宿,其間大量的素材可以成為數學課堂中學生應用的材料。教師要做有心人,不斷為學生提供生活素材,讓生活走進課堂。真正讓文本的靜態數學變成生活的動態數學。要讓學生覺得數學不是白學的,學了即可用得上,是實實在在的。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是有效的。
( 五)注重教學反思,促進課堂教學質量
教學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謂跳出自我就是經常地開展聽課交流,研究別人的教學長處,通過學習比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異,從而提升自己。當然,無論是運用行動研究法還是比較法,我們都需要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我們自己每上一節課,都要進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對每一個教學環節預設與實際吻合、學生學習狀況、教師調控狀況、課堂生成狀況等方面認真進行總結,找出有規律的東西,在不斷反思中學習。我們反思的主要內容有:思考過程、解題思路、分析過程、運算過程、語言的表述、教學的思想方法進行反思等。以促進課堂教學質量,教學效果也一定會更好。 教學作為一種有明確目的性的認知活動,其有效性是廣大教師所共同追求的。無論課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課堂是我們教師永恆的追求。我們要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在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C. 如何才能讓小學生有效參與語文課堂教學 如何讓學生

一、創造和諧的學習環境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
創造一種和諧的、積極的學習環境和氛圍,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還有利於促進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諧的學習環境和氛圍主要包括創設民主、探究、奮進、合作的課堂教學環境,創設寬松、自主的成長環境,創設輕松、自由、快樂的學習心理氛圍。那麼,如何創設和諧的學習環境和氛圍呢?教師應以情施教,寓教於樂。首先,教師應把自己放在與學生平等的位置,不居高臨下;其次,教師應播灑愛心,對待學生和藹可親,最大限度地縮小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創造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人際氛圍,讓學生在寬松、自由的環境里成長,這樣學生就會愛其所教的課,就自然而然地將被動的「要我學」變為主動的「我要學」。學生的學習活動就可以進行地特別富有成效,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能夠得以激發。
教師要樹立民主教育觀,實施和諧教育和情感教育,才能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進而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教師應該用熱愛、平等、尊重的民主教育行為去贏得學生的喜愛和信任,為學生的稟賦和潛能的充分開發創造一種寬松、和諧的教育氛圍。因為學生在輕松、和諧、愉悅的教學環境中易於產生激情、興趣和意想不到的創造性思維和豐富的想像力。為此,教師應該把微笑帶進課堂,給所有學生以真誠的微笑,不管是優生還是後進生,教師應該把表揚和獎勵帶進課堂,給每一個學生以賞識,賞識他(她)們的每一個閃光點,切不可諷刺、挖苦學生,要知道「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教師應該把競爭帶進課堂,以求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應與學生朋友般地交流感情,同志式地探求真理,這樣能促使學生對教師言行的認同,從而激發學生接受教學的熱情,這是教育心理學的一條普遍規律。
二、把課堂還給學生,真正落實學生參與
什麼是參與?我們在一般的課堂教學中,僅僅重視問題的提出,而忽視了學生的思維過程。教師在課堂上採用簡單的問答式,一問一答,將學生抓在手中,學生被牽著鼻子走。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學生能准確地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但很少有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表面上看是師生互動,實際上是用提問的方式「灌」,學生毫無學習興趣,學習效果也很差。由此可見,要真正落實學生參與,要讓學生主動學習,應在激活學生思維方面做文章。要激活學生思維,讓課堂上的學生都互動起來,參與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去,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把課堂提問的權力下放給每一位學生,多讓學生提問、學生回答。教學時可以把學生每兩個人編成一組,讓他們互相提問、互相回答,每節課可抽查3~4
組,並規定他們提出的問題不重復,每次抽查可以按學習稍差的學生、中等學生、優秀學生的順序進行。就像考試做試卷一樣,先易後難,很有藝術性地使每一位學生順利通過抽查。這樣能真正地處理好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等的多邊關系,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創新性和參與性。學生的主體作用一經發揮,便會使教與學的活動達到和諧發展。這樣你問我答的課堂,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學生積極、主動、興奮地參與學習過程,學生的個體才能就可以得到充分發展,學習效果也會非常明顯。實踐證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正如有的教師所說,「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沒有成功的課堂教學」。因此,要讓學生主動學習,最關鍵的就是把課堂還給學生,真正落實參與。
三、有效利用文本環境,創設生活情境,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
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由於時間和地域的變化,文本環境與學生的生活環境有著較大的差別。教學點與興趣點往往不一致,文本與學生脫節,這時就需要教師創設優質的生活情境,讓文本環境與生活環境相結合,讓學生有真切的感受,引起學生的探究興趣,激發求知的慾望。學生調動生活體驗進入文本,真切感受字里行間所蘊涵的意義,這樣的學習才會主動,這樣的課堂才會生動。魯迅的小說《社戲》是一篇充滿江南水鄉生活氣息的文章。它描繪了江南水鄉令人神往的月夜美景:起伏的連山,朦朧的月色,含香的水氣,令人自失的笛聲,還有一大幫頑皮無私友好的農村兒童一起煮豆的經歷,讀來令人回味無窮。然而,時代的變遷和生活經歷的不同,學生對小說中的生活環境和人物的感知認同程度也各不相同。有農村水鄉生活經驗的學生,覺得課文描述的就是自己的童年,而沒有這種生活體驗的學生,烏蓬船和豆子就沒有那麼大的吸引力了。為了讓學生體味那豆香般的童年,在課堂上,筆者讓同學們打開記憶的閘門,由自己的童年趣事說起,接下來跟學生說起江浙一帶的風土人情和魯迅童年生活的軼聞趣事。這樣學生說得有勁、聽得有味,閱讀的興趣油然而生,自覺地把思維的觸角伸向那迷人的水鄉和亦真亦幻的月夜,和那些孩子一道去品味豆子的清香。
四、運用現代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學習
現代教學手段可以使看不見變為看得見,從而學生可以更容易理解教學內容,難點少了,學生就有了學習的信心,就願意參與學習。現代教學手段,大大增強教學內容的活動性和規范性,聲音、圖象、色彩、信息的傳播更加准確、豐富,彌補了教師在個別能力上的不足,成功地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處於非常亢奮的學習狀態,自覺與作者進行心靈的交流,從中受到熏陶和啟發。《安塞腰鼓》是一篇頌揚生命力的美文。在學生閱讀之前,筆者布置學生收集有關陝北生活環境、民風民俗以及腰鼓文化的資料,課堂上運用現代教育媒體為學生展現陝北腰鼓舞動的雄壯場面:空曠的黃色背景,雄健的小伙,激越的鼓聲。引導學生由視覺到聽覺,由鼓到人再到生命產生積極的思維,讓學生真切地感受課文、感悟生命,化抽象為形象,學生學得積極主動、輕松愉快,學習內容掌握得更好。
五、激發好奇心,使學生主動探索
人類的很多進步是由於好奇心驅使而不斷探索最終獲得的。學生如果對學習內容充滿好奇,就會主動探索、尋求答案。激發好奇心的方法很多,為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教師可以圍繞主題「製造」懸念;可以為解決某一實際問題而展開一堂課;可以講與本科目有關的小故事;可以把人類想知道但至今未知道的問題交給學生。學生有了好奇心,就樂於問問題,教師因勢利導,解決一個問題,學生就取得一定的進步。
六、開展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使學生愛上課堂
圍繞教學內容設計一些有趣的游戲活動,可以使學生在娛樂中受到教育。這些游戲活動可以是知識競賽、專題辯論會、專題演講等,也可以開辟學習園地,成立興趣小組,使更多的人參加到活動中來。

D. 小學生語文批註式閱讀是什麼意思

批註式閱讀教學是以批註為基本方式的一種閱讀教學活動。狀態的專注化、感受的語詞化、討論的充分化、理解的深刻化是其基本特徵。實施批註式閱讀教學,有利於學生習得科學的閱讀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1. 基本理念:「批註式閱讀」是傳統讀書方法「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直接體現,與古之所謂「評點」一脈相承。

2. 批註。是指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把自己的所感、所想、所思、所疑以批語和註解的形式,即時寫在書頁的天頭、地腳等空白處,以幫助理解,深入思考的一種讀書方法。

3. 批註式閱讀教學是在閱讀教學之前,在教師引導下,學生通過圈點批註,自學字詞,並運用批註這一方式把自己對文章的獨特感受表達出來,在此基礎上,以問題為核心,以交流討論為形式來推進閱讀的深入,實現各對話主體間不斷超越的一種閱讀教學形式。

(4)小學生有效的批註發教學的思考擴展閱讀:

批註式閱讀教學的終極目標。學生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過程則是讓學生在瀏覽、略讀、精讀中,不斷反復親歷閱讀實踐,學習並運用這種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最終形成良好閱讀習慣。它重在讓學生自己與文本充分對話,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閱讀方式,來完成從課內到課外的閱讀任務,具有極強的實踐性。

E. 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批註式閱讀

周三語文科組學習,仍舊是有關主題閱讀的話題。今天播放的課例是陳金才老師執教的《窮人》一課,他的這節課是批註式閱讀教學的展示課,我從中受到了很多的啟發。
怎樣指導學生進行批註式閱讀呢?在這節課中,陳老師給了我們三個層面的指導方法:
第一,是從句子的層面進行指導,引導學生從詞語、標點符號等角度進行批註,例如,文章中有這樣一句話:
古老的鍾沙啞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始終不見丈夫回來
如何幫助學生在課文中寫批註呢?陳老師通過交流提問:從「古老」「沙啞」這些詞語你能體會到什麼?文中的省略號有什麼作用?能刪掉嗎?這樣的批註引導讓學生有方法可循。
在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善於抓關鍵句,通過添詞或減詞的方法去感悟詞語運用的不同效果,如教學《桃花心木》一課,學生能夠很快找到這篇文章的中心句,也是關鍵句:
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針對這句話學生寫批註是沒有多大問題的,但是容易忽略其中的「比較」這個詞,可不可以去掉?學生通過減詞讀,思考到了其中的含義,從而也寫下不一樣的批註。
第二,是從段落的層面進行指導,通過對比發現、想像等方式引導學生寫批註。陳老師以第一自然段作為批註指導時重點出示了「寒風呼嘯」、「洶涌澎拜」和「狂風的怒吼」、「波濤的轟鳴」讓學生進行前後對比,學生感受到了天氣的變化與妻子的持續擔憂。
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引導學生發現一個段落或前後段落中反復出現的相似句子,通過對比體會作者這樣寫的用意,寫寫自己的思考,我認為這樣的批註也是很有效的。如教學《唯一的聽眾》引導學生從第二個層面寫批註,文中第3自然段、第7自然段、第8自然段分別出現這樣的相似話語:
1、一位極瘦極瘦的老婦人靜靜地坐在木椅上,平靜地望著我。
2、她一直很平靜地望著我。
3、我也常常忘記她是聾子,只看見老人微笑著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著節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靜地望著我,像深深的潭水……
老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勾劃出這樣反復出現的句子,然後從反復出現的詞語「平靜地」體會作者的心情,通過設身處地的想像寫下自己不同的理解,這樣的批註也就不會是千篇一律的了。
第三,是從篇章的層面進行指導,通過提出有分析性、有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寫批註。陳老師在這節課中是讓同學們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的,先讓學生在小組內提出問題,再交流理解,最後匯報體會。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可以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第三層面的批註指導,或由老師給同學們提出問題,或從課題入手,或從小組內提煉問題著手,或由學生自主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在課本中圈點,進行深入思考,寫下自己獨特的感受。如教學《別餓壞了那匹馬》這一課,從課題著手,可讓讓學生思考:
課文幾次寫到「別餓壞了那匹馬」,用意何在?
學生帶著這樣的問題,就必然會對文章進行或立意、或結構、或語言等方面的思考,批註的內容必然會豐富多彩,理解課文的能力也不斷得到提高。

F. 如何才能讓小學生有效參與語文課堂教學

課堂參與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形式,也是教師與學生互動的必然環節。所謂有效參與是指在課堂中學生能夠積極有效地開展學習活動,在教學實踐中得到發展。一節優質有效的語文課,應該使全體學生全程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傾聽、發言、觀察、思考、交流並有所得,有所發展。
然而在一些語文課堂上,我們仍可以看到:一節課下來學生發言很活躍,可發言的總是那幾個人;課堂上「一問一答」較多,大多數學生只是在傾聽、記錄;小組討論時,成績好的同學看侃侃而談,而學困生一臉呆滯、茫然或是興趣缺缺;學生只是就老師所給的問題進行思考、討論,卻很少提出質疑……
怎樣讓更多的孩子「動」起來,積極有效地參與到學習中來,是語文課堂教學亟待要解決的問題。
一、創設民主情境,擴大參與的廣度。
新課程是「一切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教師應尊重學生,把學生看成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主人,珍視學生的獨特個性,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也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於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氛圍。」我常在課堂教學中,與學生們討論教學的安排,給學生以選擇的機會。例如在安排學習內容的先後順序時,我會徵求學生的意見:「大家覺得咱們先學哪一部分好呢?」或「同學們比較喜歡哪一首詩?咱們就先學這個吧?」雖然只是一兩句商量的話語,學生們卻非常歡迎,因為這讓他們有了做主人的自豪感,感受到被尊重的愉快,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活動中,進而培養學生做學習的主人的意識和能力。
民主的情境下,不僅教師與學生之間是平等的,學生與學生之間也是平等的。學優生和學困生,他們參與機會是平等。課堂上,小組合作學習這一課堂組織形式可以讓全班所有的學生動起來,積極主動地、合理有效地參與教學過程。而教師應幫助學生全面實現角色轉變,高效地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構建生生平等互助的課堂。創設民主的情境,可以增強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可以使課堂上沒有被愛遺忘的角落,真正是落實參與的廣泛性的有效策略。
二、指導學法,推進參與的深度。
1、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培養預習能力。「教」前預習是聽課前的一種預備工作,是學生自己摸索,自己動腦,自己理解的過程,也就是自己學的過程。其著眼點是為學生自己「更好地學」,為教師「更好地教」,為真正實現課堂的有效、高效打下基礎。我主要指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預習:(1)先閱讀課文內容,形成初步感知;(2)藉助工具書,積累字詞,流利朗讀課文;(3)結合課本上的習題和《新課程學習指導》,學習再讀課文,運用「圈劃勾點」法,批註心得、感想和疑問。
通過預習,學生有了初步的探索,上課時便能就已學懂的部分發言,將思考的部分進行交流,就不理解的部分提出疑問。用教育學的理論說,帶著問題上課,求知慾更強。變被動為主動。可以大大減少無效參與。
2、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培養質疑問難的能力。「學起於思,思源於疑。」質疑,最能調動學生讀書、思索、答問的積極性,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平時的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就不懂的問題在書上做上記號,做一些筆記,對同學之間回答的問題也可以質疑並有根據地提出自己的見解。
三、激勵評價,實現參與的持久度。
評價具有導向、激勵的功能。它可以幫助學生及時地獲得反饋信息,認清目標,彌補不足,繼續努力。在學生積極有效的參與之後,我們應藉助開放而具有激勵性的評價,使學生不斷體驗成功的樂趣。這是主體參與不斷深化和參與步驟不斷升級的重要保障。
建立激勵性的評價機制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評價原則:應客觀公正,正面鼓勵為主,評價與點撥相結合。
(2)評價方式:應綜合使用語言評價、用手勢或態勢評價、適當物質獎勵等多種方式。
(3)評價主體:應放開評價的權利,不僅有教師的評價,還應該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學生進行自我評價,有利於提高學生參與評價的積極性,有利於積累自我認識和自我期望,有利於學生不斷追求新的目標。而學生相互評價,能夠使學生體驗到自我評價與同齡人評價之間的差距,從而發展他們的自我認識。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還能夠對已經進行的學習活動及其效果的認識更加全面和充分,有利於改進他們的後續學習。」
一句贊揚「你說得太好了」,一句鼓勵「別著急,再想想」,一句中肯的分析「……說得不錯,但還要注意……」,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個肯定的手勢,一陣喝彩的掌聲……都會使學生感到親切、安全,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保持、提高了學習興趣,使他們樂於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成功,既是參與的結果,更是參與的起點。
「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沒有成功的課堂教學」。一堂優質有效的語文課,能使全體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傾聽、發言、觀察、思考、交流並有所得。作為教師,我們應努力讓學生「動」起來,從參與的廣度、深度和持久度上下功夫,精心設計課堂活動內容,保證學生每一次參與都有效,保證每一次課堂活動都能收到積極效果,使學生真正成為語文教學的「主人」,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G. 為什麼要使小學生有效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課堂參與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形式,也是教師與學生互動的必然環節。所謂有效參與是指在課堂中學生能夠積極有效地開展學習活動,在教學實踐中得到發展。一節優質有效的語文課,應該使全體學生全程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傾聽、發言、觀察、思考、交流並有所得,有所發展。 然而在一些語文課堂上,我們仍可以看到:一節課下來學生發言很活躍,可發言的總是那幾個人;課堂上「一問一答」較多,大多數學生只是在傾聽、記錄;小組討論時,成績好的同學看侃侃而談,而學困生一臉呆滯、茫然或是興趣缺缺;學生只是就老師所給的問題進行思考、討論,卻很少提出質疑…… 怎樣讓更多的孩子「動」起來,積極有效地參與到學習中來,是語文課堂教學亟待要解決的問題。 一、創設民主情境,擴大參與的廣度。 新課程是「一切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教師應尊重學生,把學生看成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主人,珍視學生的獨特個性,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也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於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氛圍。」我常在課堂教學中,與學生們討論教學的安排,給學生以選擇的機會。例如在安排學習內容的先後順序時,我會徵求學生的意見:「大家覺得咱們先學哪一部分好呢?」或「同學們比較喜歡哪一首詩?咱們就先學這個吧?」雖然只是一兩句商量的話語,學生們卻非常歡迎,因為這讓他們有了做主人的自豪感,感受到被尊重的愉快,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活動中,進而培養學生做學習的主人的意識和能力。 民主的情境下,不僅教師與學生之間是平等的,學生與學生之間也是平等的。學優生和學困生,他們參與機會是平等。課堂上,小組合作學習這一課堂組織形式可以讓全班所有的學生動起來,積極主動地、合理有效地參與教學過程。而教師應幫助學生全面實現角色轉變,高效地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構建生生平等互助的課堂。創設民主的情境,可以增強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可以使課堂上沒有被愛遺忘的角落,真正是落實參與的廣泛性的有效策略。 二、指導學法,推進參與的深度。 1、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培養預習能力。「教」前預習是聽課前的一種預備工作,是學生自己摸索,自己動腦,自己理解的過程,也就是自己學的過程。其著眼點是為學生自己「更好地學」,為教師「更好地教」,為真正實現課堂的有效、高效打下基礎。我主要指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預習:(1)先閱讀課文內容,形成初步感知;(2)藉助工具書,積累字詞,流利朗讀課文;(3)結合課本上的習題和《新課程學習指導》,學習再讀課文,運用「圈劃勾點」法,批註心得、感想和疑問。 通過預習,學生有了初步的探索,上課時便能就已學懂的部分發言,將思考的部分進行交流,就不理解的部分提出疑問。用教育學的理論說,帶著問題上課,求知慾更強。變被動為主動。可以大大減少無效參與。 2、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培養質疑問難的能力。「學起於思,思源於疑。」質疑,最能調動學生讀書、思索、答問的積極性,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平時的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就不懂的問題在書上做上記號,做一些筆記,對同學之間回答的問題也可以質疑並有根據地提出自己的見解。 三、激勵評價,實現參與的持久度。 評價具有導向、激勵的功能。它可以幫助學生及時地獲得反饋信息,認清目標,彌補不足,繼續努力。在學生積極有效的參與之後,我們應藉助開放而具有激勵性的評價,使學生不斷體驗成功的樂趣。這是主體參與不斷深化和參與步驟不斷升級的重要保障。 建立激勵性的評價機制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評價原則:應客觀公正,正面鼓勵為主,評價與點撥相結合。 (2)評價方式:應綜合使用語言評價、用手勢或態勢評價、適當物質獎勵等多種方式。 (3)評價主體:應放開評價的權利,不僅有教師的評價,還應該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學生進行自我評價,有利於提高學生參與評價的積極性,有利於積累自我認識和自我期望,有利於學生不斷追求新的目標。而學生相互評價,能夠使學生體驗到自我評價與同齡人評價之間的差距,從而發展他們的自我認識。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還能夠對已經進行的學習活動及其效果的認識更加全面和充分,有利於改進他們的後續學習。」 一句贊揚「你說得太好了」,一句鼓勵「別著急,再想想」,一句中肯的分析「……說得不錯,但還要注意……」,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個肯定的手勢,一陣喝彩的掌聲……都會使學生感到親切、安全,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保持、提高了學習興趣,使他們樂於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成功,既是參與的結果,更是參與的起點。 「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沒有成功的課堂教學」。一堂優質有效的語文課,能使全體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傾聽、發言、觀察、思考、交流並有所得。作為教師,我們應努力讓學生「動」起來,從參與的廣度、深度和持久度上下功夫,精心設計課堂活動內容,保證學生每一次參與都有效,保證每一次課堂活動都能收到積極效果,使學生真正成為語文教學的「主人」,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H. 如何有效開展批註式閱讀教學

批註式閱讀能讓學生靜心地與文本對話,有利於拓展思維空間,進行 多樣化、有創意地閱讀.這種閱讀方式能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自悟能力、以及閱讀理解和寫作能力.同時批註式閱讀教學能夠改變教師的教學模式,提高閱讀教學 效率、提升閱讀教學質量

I. 小學生如何做閱讀批註

在閱讀時圈點、寫話,是讀者與作者思想交流的體現,古今名人幾乎都善於做閱讀批註。一本書或一篇文章讀得怎樣,有沒有效果,看看批註就知道了。那麼,小學生在閱讀時如何做批註呢? 一、認識生字詞。發現有不認識的字要及時查字典,註上拼音。在查字典時也不能只查拼音,對於這個生字的解釋也要看一遍。(初讀) 二、寫出對句子意思的理解。站在自己的立場,聯繫上下文,對一些意義深刻的句子寫出自己的理解,寫出言外之意。(細讀) 三、畫出精彩詞句。用三角號、圓圈、波浪線、直線等符號將文中用得好的詞與句子標示出來,在旁邊寫出自己的理由(為什麼用得好)。也可以對寫作方法進行分析(用了什麼修辭方法、說明方法等),也要寫出理由。(細讀) 四、在精彩句段旁邊寫出自己的感想。可以是推測自己的意圖,可以是自己的情感與想法(對人物、景物、事件的看法)。(精讀) 五、在重點段落旁或文章關鍵處寫出自己的啟發。要聯系生活實際、社會背景談體會、講道理,或在文章結尾處寫出讀完文章後的聯想。(精讀) 六、對文章的內容、意義、寫法提出疑問。可以是不理解的內容,可以是不贊成的內容,也可以是對文章的修改建議。另外,也可以提出一些較深刻的問題,不一定就能找到答案的問題。

閱讀全文

與小學生有效的批註發教學的思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