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畢業論文:當前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狀況分析及其對策,怎麼寫
你好,這個我可以的,具體的就是這樣來寫的。
② 小學心理健康論文
小學心理健康論文
一、氣氛和諧,方法靈活。
對於小學生來說,他們的年齡小,感知、思維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知識經驗都非常有限。故而,在教學內容上,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力爭做到深淺適度,精講巧練,符合兒童的智力發展水平以及已有的經驗。語文教學,關鍵在於一個「活」字,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容忍、寬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偏執,真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熱愛、尊重、理解、相信每一個學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要以表揚鼓勵為主,要善於傾聽不同的聲音,適時地選擇一個既合本意,又易於為學生接受的實事求是的表達,打動學生的心弦,引起他們的共鳴,使得課堂成為平等、和諧、圍爐夜話般的溫馨境地,在輕松和諧的氣氛中,讓學生想說就說,敢於表述不同意見,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
從小學生的心理發展上來看,他們在感知過程中,還不能自覺地調節和支配自己的感知,不善於對物體進行綜合分析,目的性不明確,無意性和情緒性明顯;在注意上,小學生是無意注意佔優勢,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異刺激所吸引,此階段,他們的有意注意也在發展,但還達不到完善的程度。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方法上,應該精心設置,有意注意、無意注意交替出現,教學中可採用直觀形象的教具、學具,也可以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例如多媒體電腦等,化抽象為形象,幫助學生理解。我們還可以推出課本劇,讓學生對課文進行創造、加工並演出,合適的篇目讓學生自編、自導、自演、自評,從而全方位地投入到了語文實踐中。通過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獲取了知識。
二、樹立榜樣,陶冶性情。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選入了大量文質兼美的優秀篇章。同時也塑造了豐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有勤奮學習,刻苦鑽研,為人類社會的進步作出貢獻的科學家;有為保衛祖國,忠貞不屈,拋頭顱,灑熱血的民族英雄、鋼鐵戰士;有心地善良,樂於助人,勤勤懇懇的農民;有熱愛學習,人小志大的紅領巾;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人民總理等等,古今中外,無所不包。這是一條極其精美、豐富的人物畫廊,老師應該讓學生在認識這些人物高尚靈魂的同時,引導學生把這些人物形象作為榜樣,樹立在心中。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他們或是具體、明確,或是間接、潛移默化地教育了學生,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心靈得到了凈化,情操得到了陶冶,形成了健全的人格。
例如,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一文,我們可以先讓學生觀看電影《周恩來》,讓學生通過影片初步感知周總理的偉大人格。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老師引導學生體會文章字里行間所蘊含的人民對總理的真摯情誼,並啟發學生理解人民為什麼如此尊敬和愛戴周總理。課後可以讓學生搜集有關總理生前事跡的資料,並舉行一個匯報會,再讓學生討論自己應該怎樣學習周總理。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充分感受、理解周總理一心為公,為祖國、為人民甘願奉獻自己的一切等崇高品格。讓學生把這一形象作為榜樣牢固樹立於心中。
三、盡情渲泄,保持心境。
心理健康的人也有各種消極的心理體驗,此時,人總有表述的慾望,所以說「一吐為快」。小學生的情感易外露,自製力較差,情緒很不穩定,容易激動和爆發。遇到高興的事就喜形於色,連蹦帶跳,碰到困難和挫折就垂頭喪氣,甚至哭泣。為了能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心境,最好的方法是讓他們把自己的心事傾訴出來。老師、家長、同學都可以是傾訴的對象。然而這些人不一定就會那麼及時地,時地隨時隨地地傾聽你的訴說。從而,作文本便成了學生最忠實的聽眾。在作文教學中,老師要設計一些便於學生表達內心情感活動的作文題目,例如《老師,我想對您說》《媽媽,您聽我說》《今天我真高興》等等。鼓勵學生要在作文中講真話,表真情。還可以鼓勵學生多寫日記,隨時記錄下自己的真實感受,在受到不良情緒影響和干擾時,及時地在日記中渲泄出來,從而擺脫消極的心理體驗,使自己的心境始終保持活潑、開朗、穩定、充滿朝氣。同時,也有利於教師及時把握學生的心理動態,適時進行疏導、教育。
筆者的班級曾經有一位女同學。很長時間以來,我發現她的膽量很小,上課從不敢主動發言,特別對考試很緊張,答題時顯得謹小慎微。前不久,我在批閱她的日記時,發現這位同學對自己的父親「積怨」很深,認為父親對自己極為「兇狠」,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父親親生的,其措辭令我很是震驚。課後我立刻找到這位同學,同她談話,對她進行心理疏導。此後,我又趕緊與她的父親取得了聯系,向這位父親通報了孩子近期的表現,以及孩子的心理負擔,並同他探討了教育孩子的方式問題。交談中,孩子的父親主動認識到,自己在教育方法上可能過於簡單粗暴,對孩子的學習要求也過於苛刻了,以至造成孩子的心理負擔過重,表示要和老師一道教育好孩子。第二天,孩子主動找到了我,告訴我,爸爸昨天晚上和她談了很久。她也認識到,爸爸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自己能夠成才,只是方法不夠好,並表示今後要多理解爸爸、媽媽。在此後一段時間的觀察中,我發現孩子開朗、活潑了許多。
最後,我引用美國的h·j·柯賴齊亞和w·m·斯塔頓所著的《小學生健康教育》一書中的一段話來說明:
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便學會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容忍中,他便學會耐心。
如果孩子生活在贊揚中,他便學會自賞。
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歡迎的環境中,他便學會鍾愛別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贊同中,他便學會自愛。
如果孩子生活在平等中,他便懂得什麼是公正。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學會相信自己和周圍的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誼中,他便會覺得他生活在一個多麼美好的世界。
讓我們每一個人都來關心、維護孩子的心理健康,讓他們的身心都得到充分、健康地發展,成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有用人才。
③ 教師論文 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積極營造寬松、民 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寬松、民 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是很重要的,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率和人格發展,影響到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而要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教師必須作出積極有效的努力,具體來講,教師要著重做到以下幾方面:首先,教師要放下師者的尊嚴和長者的架子,把自身置於和學生平等的位置,把學生當作獨立的個體,嘗試和學生做朋友,尊重學生的思想和觀點,用民 主的方式指導和組織教學,認真傾聽學生的意見和建議,以溫和、民 主的態度對待學生的不同觀點並和學生一起分析和探討,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尊重和理解;其次,教師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情緒,在授課的過程中,保持微笑、親切和藹,在學生回答問題遭遇卡殼的時候,及時予以鼓勵和寬慰,以此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和緊張情緒。當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優秀時,同樣給予充分的表揚和肯定,鼓勵學生再接再厲,這樣有助於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放鬆心情、獲得心理的安全感和歸屬感,這對學生健康心理的塑造無疑是大有裨益的;最後,教師要關愛每一個學生。孩子的心靈都是敏感、脆弱的,教師只有對孩子充滿關愛,才能使其敞開心扉,才能搭建心靈交流和溝通的橋梁;教師愛的猶如陽光,會溫暖和照耀孩子的心靈,幫助孩子走出心理的陰霾,走進健康的集體生活。因此,教師在開展日常教育和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一定要堅持以生為本的理念,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懷和溫暖,在孩子遭遇困難的時候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在孩子情緒低落的時候及時予以開導,久而久之,學生必然願意親近老師,願意向老師訴說內心的困惑,願意聽從教師的教誨,古人所謂的「親其師,信其道」,講述的即是這個道理。二、教師要深入挖掘課文中蘊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語文學科在開展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為語文課文中不僅蘊含了大量的自然、社會、藝術、科學之美,還巧妙塑造了各式各樣、立體鮮明的人物形象,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總理,有甘為祖國拋頭顱、灑熱血的民族英雄,有心地善良、淳樸敦厚的農民朋友,有樂於助人、熱愛學習、從小樹立遠大志向的小學生,等等。學生在學習這些課文的過程中不僅會認識到色彩斑斕的世界,了解到更廣闊的空間,同時還會被這些高尚、優秀、感人的人物形象所熏陶和感染。當然,在這一過程中,還需要教師予以必要的啟發和引導,比如在學習《魚游到了紙上》這篇課文時,教師可把教學的重點放在這一方面: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感悟聾啞青年勤奮、專注的美好品質。與此同時,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把青年人看魚、畫魚的畫面形象、直觀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以此幫助學生深刻認識到作者之所以能夠敏銳捕捉到如此真實的鏡頭,都是源於對生活的摯愛。學生只有準確把握了這一點,才能從內心深處產生對別人的欣賞、贊美之情,進而發現、體會生活和世界的美好。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心靈得到了凈化、情趣得到了提升,同時在人格上還得到了顯著完善,可謂一舉多得,益處良多。三、教師可在布置作業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布置富有特色的作業,教師也可以對學生開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比如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設計有針對性的、分層次的作業,以此幫助那些學習基礎薄弱、自卑的學生,使之慢慢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和勇氣;又或者教師可布置一些具有心理針對性的作文,如《爸爸,我想對您說》《老師,您聽我說》等,為學生情緒的發泄和傾訴提供一個良好的平台,使得他們內心的困擾和不適得到很好的排解;再或者教師還可加強對學生的課外閱讀訓練,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廣泛涉獵一些優秀的書籍,讓學生在作品之中領悟人世間的真、善、美,進而得到人格上的熏陶、心靈上的啟迪、情操上的感染等。四、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優化學生的心理和人格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既可以是課內的也可以是課外的,通常來講,對課內語文實踐活動,建議教師可多組織作文比賽、演講比賽、朗誦比賽、書法比賽等,這樣既為學生展示才華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台,又能有效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而對於課外語文實踐活動,教師可組織開展「社會用字情況調查」「志願者環保服務」「看望孤寡老人」等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學會合作、交流、組織,增強環保意識和理念,學會貢獻愛心、關愛老人等,這種通過親身實踐得到的收獲遠比教師反復的語言說教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能為學生接受,當然在完善學生的人格和心理方面所發揮的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尤其是在當今小學生心理問題日益復雜的情況下更是如此。為此,教師要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備,積極努力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小學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和諧的發展。
④ 教師心理學論文
好的,沒問題
⑤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的3000字左右論文
當前在全國乃至全省、我們中山市各級中小學都積極開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各種形式、各種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經在全市中小學普遍生根開花。在努力形成全社會都來關心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風氣方面,我市教育局、中山師范學校與市關工委、市婦聯、團市委、市科委、市科協及市中山日報社等部門緊密配合,採用多種形式向社會擴大影響。經過各級新聞媒體的宣傳,對於我市社會各界和廣大家長來說,「心理健康教育」或「學校心理輔導」已不是一個陌生的名詞。現在,不少中小學已把舉辦「家長學校」或定期舉行「家庭教育」講座作為一項經常性的工作來抓。市教育局和市婦聯、關工委等部門一起成立了專門的機構,以便更好地協調家長學校的工作。華南師范大學、市教育局、中山師范學校和教科部門還組織各學校心理輔導的骨幹教師培訓學習,對於形成一種「全社會都來關心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社會風氣,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具體說來,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的現實意義。
1.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學校教育的需要,是避免各種突發事件,維護社會團結穩定,學校正常運作,學生家庭幸福的預防針。
國家教委新頒布的德育大綱第一句就明確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與心理健康教育。」明確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德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謂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據心理活動規律,採用各種方法與措施,以維護個體的心理健康及培養其良好的心理素質。而從心理健康的角度來看,人們心理狀態可以分為三種情況或狀態;正常狀態(常態)、不平衡狀態(偏態)與不健康狀態或病態(變態)。在中小學生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維護正常心理,糾正偏態心理,治療變態心理,有著現實的意義。
① 有利於學生的身體健康成長。
中學生正處在心理機能迅速發育成熟的時期,因此,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就是及時地針對性地施以教育,對症下葯。使學生知道什麼是健康和不健康的心理學保持心理健康就能促進學生身體健康成長。
② 有利於學習、工作效率的提高。
健康的心理對於學習、工作的效率起重要的作用,對競賽技能的發揮更為重要。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是朝氣蓬勃,開朗樂觀,學習和工作就有勁,效率就高。而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常常心神不定,思慮過多,不能集中精力於學習和工作上,既影響生活效率,也大大妨礙創造才能的發揮。
③ 有利於智力與個性的和諧發展。
心理健康對於促進人的智力與個性和諧發展,發揮人類最大的聰明才智,對培養人才具有重要意義。對於處在智力發展成熟和個性形成時期的中學生尤為重要。一個人重視心理健康,可使大腦處於最佳狀態,更好地發揮大腦功能,有利於開發智力,充分發揮各種能力,有利於個性的和諧發展。
④ 有利於心理疾病的防治。
心理疾病的發生,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我們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就會注意防止和消除產生心理疾病的各種因素,以防止病變的發生和發展。人的心理疾病,大多數是在成長過程中受到各種社會因素的影響而積累逐漸形成的。如果發現學生有了心理病變的苗頭,就及時採取適當措施,使它在量變過程中得到以終止和消失;如果確實患了心理疾病,應及早給予積極的治療,使之盡快恢復健康。
2. 開展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正常健康、全面發展的保證。
從個體發展的角度來說,注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於個體的發展有三方面意義。
① 促進學生學業事業成功。
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發展性教育,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這些心理素質是他們學業成功、事業成功的重要保證。
② 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思想品德,一般由道德品質、政治傾向和行為規范等要素構成。青少年時期,思想品德發展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發展自己的共產主義理想、政治觀點和道德品質;二是培養自己正確的道德評價和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健康在某些方面可以說是優良思想和品德的基礎;而在另一方面則是它們的直接組成部分。所以說,心理健康有利於青少年思想品德的發展。
心理健康的人,必然具有健全的性格,必然會正確地對待周圍環境,熱愛祖國,熱愛集體,熱愛人民,熱愛勞動,熱愛科學,熱愛社會主義,艱苦奮斗,嚴於律己,寬於待人,助人為樂,與人為善。心理健康的人,他們善於處理人與人、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所有這些都是共產主義思想品德發展的基礎和組成部分。
心理健康還有利於人積極、樂觀地認識環境、改造環境。心理健康的人常表現出思想開闊,能在任何環境下樂觀地對待現實,以進取精神面對現實、正視自己、適應社會,努力創新。
許多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凡有心理問題的學生,他們在集體中都不善於處理各種關系,都可能成為集體的嫌棄兒;他們更多地表現出沖動、急躁、孤僻、任性和不聽話;他們時而表現出自卑、厭世,時而表現出高傲、狂妄;他們缺乏活動願望和興趣,不善交際,經不起挫折,狹隘猜疑,膽小怕事。這樣的人很難形成良好的共產主義思想品德。
③ 保證學生正常健康地生活與發展成人。
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心理處於健康狀態,是其正常生活、正常地發展的前提與保證。中小學生能否健康地成長,心理健康教育是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3. 開展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身心發展特點的需要。
青少年時期是一個非常特殊的階段,個體從兒童進入青少年階段,其身心發展起了重大的變化。首先是出現了對其心理與行為有著重要影響的兩方面需要,一是性的成熟,使青少年性意識與沖動出現;二是由於身體的全面發展與性的需要的形成,使青少年產生了成人感,出現了強烈的獨立性需要。這就是青少年時期的新需要與其心理成熟水平及社會地位水平的矛盾,具體為四個方面:
① 新的性需要與社會地位的矛盾。
② 性成熟性意識增強與心理上道德上准備不足的矛盾。
③ 新的獨立性需要與社會地位的矛盾。
④ 新的獨立性需要與心理成熟水平的矛盾。
青少年時期這些特定的矛盾,導致了他們在各方面表現出既不同於兒童,又有許多成人的心理特點,使他們最容易進入心理不平衡狀態而又最不容易通過自我調節或尋求成人疏導以得到解脫。同時,青少年接近於成人的活動能量,對以上的矛盾系統又起著激發作用,容易使矛盾爆發,因此,對青少年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尤其迫切。
4. 開展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社會變動時期的需要。
近幾十年的發展,隨著社會變革而產生的一些變化或暫時不可避免地滋生的一些因素,都將對青少年心理狀態產生消極影響。
從家庭方面來看,離婚率不斷增高,家庭氣氛溫馨減少,家庭對獨生子女教育不當的管教方式,都會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產生消極因素。
從學校方面來看,高考升學壓力,頻繁的測驗考試,學生分數排位等等,導致競爭激烈,壓力增大,使青少年學生無止休地陷入緊張、焦慮、擔憂、挫折等等不平衡狀態中。
從社會角度來看,一些黃色、淫穢東西的出現,信息渠道的暢通,政府部門一些不正之風,觀念的多元化,也將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因此,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僅非常重要而且非常迫切,現實意義重大。
⑥ 小學心理健康教學論文
一、氣氛和諧,方法靈活。
對於小學生來說,他們的年齡小,感知、思維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知識經驗都非常有限。故而,在教學內容上,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力爭做到深淺適度,精講巧練,符合兒童的智力發展水平以及已有的經驗。語文教學,關鍵在於一個「活」字,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容忍、寬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偏執,真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熱愛、尊重、理解、相信每一個學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要以表揚鼓勵為主,要善於傾聽不同的聲音,適時地選擇一個既合本意,又易於為學生接受的實事求是的表達,打動學生的心弦,引起他們的共鳴,使得課堂成為平等、和諧、圍爐夜話般的溫馨境地,在輕松和諧的氣氛中,讓學生想說就說,敢於表述不同意見,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
從小學生的心理發展上來看,他們在感知過程中,還不能自覺地調節和支配自己的感知,不善於對物體進行綜合分析,目的性不明確,無意性和情緒性明顯;在注意上,小學生是無意注意佔優勢,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異刺激所吸引,此階段,他們的有意注意也在發展,但還達不到完善的程度。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方法上,應該精心設置,有意注意、無意注意交替出現,教學中可採用直觀形象的教具、學具,也可以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例如多媒體電腦等,化抽象為形象,幫助學生理解。我們還可以推出課本劇,讓學生對課文進行創造、加工並演出,合適的篇目讓學生自編、自導、自演、自評,從而全方位地投入到了語文實踐中。通過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獲取了知識。
二、樹立榜樣,陶冶性情。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選入了大量文質兼美的優秀篇章。同時也塑造了豐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有勤奮學習,刻苦鑽研,為人類社會的進步作出貢獻的科學家;有為保衛祖國,忠貞不屈,拋頭顱,灑熱血的民族英雄、鋼鐵戰士;有心地善良,樂於助人,勤勤懇懇的農民;有熱愛學習,人小志大的紅領巾;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人民總理等等,古今中外,無所不包。這是一條極其精美、豐富的人物畫廊,老師應該讓學生在認識這些人物高尚靈魂的同時,引導學生把這些人物形象作為榜樣,樹立在心中。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他們或是具體、明確,或是間接、潛移默化地教育了學生,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心靈得到了凈化,情操得到了陶冶,形成了健全的人格。
例如,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一文,我們可以先讓學生觀看電影《周恩來》,讓學生通過影片初步感知周總理的偉大人格。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老師引導學生體會文章字里行間所蘊含的人民對總理的真摯情誼,並啟發學生理解人民為什麼如此尊敬和愛戴周總理。課後可以讓學生搜集有關總理生前事跡的資料,並舉行一個匯報會,再讓學生討論自己應該怎樣學習周總理。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充分感受、理解周總理一心為公,為祖國、為人民甘願奉獻自己的一切等崇高品格。讓學生把這一形象作為榜樣牢固樹立於心中。
三、盡情渲泄,保持心境。
心理健康的人也有各種消極的心理體驗,此時,人總有表述的慾望,所以說「一吐為快」。小學生的情感易外露,自製力較差,情緒很不穩定,容易激動和爆發。遇到高興的事就喜形於色,連蹦帶跳,碰到困難和挫折就垂頭喪氣,甚至哭泣。為了能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心境,最好的方法是讓他們把自己的心事傾訴出來。老師、家長、同學都可以是傾訴的對象。然而這些人不一定就會那麼及時地,時地隨時隨地地傾聽你的訴說。從而,作文本便成了學生最忠實的聽眾。在作文教學中,老師要設計一些便於學生表達內心情感活動的作文題目,例如《老師,我想對您說》《媽媽,您聽我說》《今天我真高興》等等。鼓勵學生要在作文中講真話,表真情。還可以鼓勵學生多寫日記,隨時記錄下自己的真實感受,在受到不良情緒影響和干擾時,及時地在日記中渲泄出來,從而擺脫消極的心理體驗,使自己的心境始終保持活潑、開朗、穩定、充滿朝氣。同時,也有利於教師及時把握學生的心理動態,適時進行疏導、教育。
筆者的班級曾經有一位女同學。很長時間以來,我發現她的膽量很小,上課從不敢主動發言,特別對考試很緊張,答題時顯得謹小慎微。前不久,我在批閱她的日記時,發現這位同學對自己的父親「積怨」很深,認為父親對自己極為「兇狠」,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父親親生的,其措辭令我很是震驚。課後我立刻找到這位同學,同她談話,對她進行心理疏導。此後,我又趕緊與她的父親取得了聯系,向這位父親通報了孩子近期的表現,以及孩子的心理負擔,並同他探討了教育孩子的方式問題。交談中,孩子的父親主動認識到,自己在教育方法上可能過於簡單粗暴,對孩子的學習要求也過於苛刻了,以至造成孩子的心理負擔過重,表示要和老師一道教育好孩子。第二天,孩子主動找到了我,告訴我,爸爸昨天晚上和她談了很久。她也認識到,爸爸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自己能夠成才,只是方法不夠好,並表示今後要多理解爸爸、媽媽。在此後一段時間的觀察中,我發現孩子開朗、活潑了許多。
最後,我引用美國的h·j·柯賴齊亞和w·m·斯塔頓所著的《小學生健康教育》一書中的一段話來說明:
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便學會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容忍中,他便學會耐心。
如果孩子生活在贊揚中,他便學會自賞。
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歡迎的環境中,他便學會鍾愛別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贊同中,他便學會自愛。
如果孩子生活在平等中,他便懂得什麼是公正。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學會相信自己和周圍的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誼中,他便會覺得他生活在一個多麼美好的世界。
讓我們每一個人都來關心、維護孩子的心理健康,讓他們的身心都得到充分、健康地發展,成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有用人才。
⑦ 教師心理健康研究論文
開展心理健康課題研究可以加快提高新參加工作的教師的業務能力 ,使之盡快熟悉學生的心理狀況並適應教學工作的需要,也為其今後的進一步成 長打下基礎。可以提升骨幹教師的能力,使其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發揮專長, 結合其原有的教學... www.wsdxs.cn/html/xinlixue
採納哦
⑧ 寫一篇中小學心理教育論文,急,謝謝了
聽說北京劍橋中學的心理輔導中心是對外免費開放的,您可以去咨詢下他們專業的心理老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