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師教學 > 小學生個性化閱讀教學

小學生個性化閱讀教學

發布時間:2021-02-18 03:09:20

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如何體現學生的個性化理解

先讓學生自由回答,多給鼓勵,最後給出一個參考答案,並強調不是唯一正確的專答案。屬
既要注意讓天資比較好的同學有發言和表現的機會,更要鼓勵中等的同學積極參與。對於落後的同學要點名讓他們回答,反饋以表揚為基調,只要有一點沾邊,立即嚴重表揚。
答題的順序為:先點名成績較差的同學回答,然後再讓中游同學補充,最後讓成績好的總結。
關鍵在於教師的點評和引導。對差生要鼓勵為主,中等生要注意平衡,成績好的要注意引導。

另外,可以布置一些非唯一答案、發散性的作業。比如:閱讀報告啊,小作文啊,等等。

② 如何培養學生個性化閱讀能力

所謂的個性化閱讀是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程度差異和需求差異,鼓勵和允許他們選擇相應的閱讀內容、方式、方法及學習的夥伴,讓不同的學生在閱讀文本、走近文本的過程中體現個人的特性,呈現其不同的搜集信息的方式、思維、體驗、感悟、見解、朗讀等,盡可能地促進受教育者的體能、智能、活動能力、道德品質、情感意志等素質自主、和諧、能動地發展。個性化閱讀中的學生是充滿熱情的、獨立的、反思的閱讀者。「自己思索,自己作主」(魯迅語),把自己的觀點置入文本,所謂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都是個性化閱讀的體現。因此,培養學生有獨特的創新意識,並有勇氣把它表達出來,對於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有積極意義。
個性化閱讀是一種體驗性的閱讀,這種體驗主要表現在讀者與文本交互作用,讀者在與文本的對話交流中豐富著文本和自我。在交流過程中,讀者與文本實現了相互融合,這種融合就是一種獨到的體驗。閱讀體驗有兩個特徵:一是情感,讀者與文本的交互作用是以情感為基礎的,情感貫穿於整個閱讀活動;二是整體,閱讀的體驗是以整體感知為基礎的,而不是建構在每一個字詞句的剖析上。基於閱讀體驗的特點,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多讓學生有感情地去朗讀、閱讀,在朗讀中分析、賞析、體驗課文,引發學生的共鳴。以下就本人的課堂教學實踐,淺談我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個性化閱讀:
一、創設氛圍,衍生獨特見解
在《閱讀的技巧》一書的前言中有這樣一段話:「閱讀是讀者積極的活動過程,讀者帶入這個過程的東西,往往比他從課文中獲得的東西更重要。」課堂教學是一種有組織的集體學習形式,也是學生主動說話、獲得知識的陣地,要讓學生有新鮮的見解,必須讓學生有說的慾望。教師應當從講台走向學生,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使整個教學活動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所謂「教學相長」。因此,一種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課堂氛圍,能讓學生放下所有的束縛,衍生獨特的見解。
在執教第十二冊的《賣火柴的小女孩》時,在學生理解了小女孩在現實中吃不飽、穿不暖,就連唯一愛她的奶奶也早早的離她而去的悲慘命運後,我播放了《天鵝湖》這首曲子,頓時,哀怨的曲子彌漫了整個教室,伴著音樂,我配樂聲情並茂地朗讀最後兩個自然段,學生此時眼內已噙滿淚水,我動情地說:「多可憐的小女孩啊!孩子們,老師知道你們此時一定有很多話想說,盡情地說出來吧!」學生早已按奈不住,從不同角度說出了自己的見解:有的痛斥了資本主義社會,有的埋怨了小女孩的父親,有的譴責當時人民的冷漠,就連平時不善言辭的一名女生也抽泣著說:「老師,如果小女孩在天國能和奶奶在一起,即使死了,也是快樂的,我會在心裡默默祝福她的。」多純潔的心靈啊!如果沒有創設入情入境的氛圍,能挑起學生驛動的心靈嗎?閱讀是個性化閱讀,而個性化閱讀又是一種體驗性閱讀,新的課堂生活就是要讓學生想像的翅膀飛起來,思維動起來,語言活起來。
二、學會批註,感受閱讀之樂
學生在閱讀活動中喜歡「人雲亦雲」,不敢提出或不能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這顯然就不利於個性化閱讀。而批註閱讀強調的是學生在獨立閱讀的過程中,對課文語言文字、語言特點、表現手法、思想感情等的感知,用線條符號或簡潔文字加以標記。學生想到什麼,就寫什麼,愛怎麼批註就怎麼批註,具有很強的閱讀自主權。學生有感而發,有疑而注,有得而寫,滿足個體學習的需要,促進了個性品質的發展,是實現個性化閱讀的有效方法。以《麻雀》一文為例,我讓學生對「突然,一隻老麻雀從一棵樹上飛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中的「落」做專題批註。結果,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表達了各自的認識和理解:有講速度的「飛得快而猛」;有說態度的「真勇敢、做事堅決、果斷」;有論品格的「真是個奮不顧身的好媽媽」;有評用詞的「簡潔、生動、形象」。通過批註閱讀,學生既認識了老麻雀捨身救孩子的英勇形象,又對「落」字運用之精妙分析得入木三分。
三,組織討論,體驗閱讀之趣
討論可讓學生更活躍、更主動地進行思維活動。在辯論的過程中,不同的思維的碰撞產生的智慧火花會讓學生受益匪淺。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經常組織有針對性的討論,允許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激發學生通過討論來發現問題,提出各自的看法。在學生討論之中,教師要注意調控學生,適時「煽風點火」,引發思考,同時又不要輕露自己的見解,以免束縛學生的思維。通過提問、思考、討論、發言、歸納,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就會增強,個性就會得到張揚,閱讀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如在教學《圓明園的毀滅》一文時,我先出示句子:他們闖進園內,把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拿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然後讓學生對「你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了什麼?」進行討論。經過討論,學生從不同角度談自己的體會:有從侵略者的做法體會他的野蠻行徑的;有學生從圓明園的毀滅了解當時清政府腐敗無能的社會背景;也有學生從內容體會到了要不忘國恥、振興中華……學生通過積極參與討論,使他們深刻地理解了課文。
四、挖掘文字,迸發閱讀靈感
楊再隋教授說:「學生在和文本的對話交流中豐富著文本和自我,逐漸相融合,這種融合就是一種獨特的體驗。」在教學中,我重視讓學生從顯性的文字去推想隱性的內容,符合小學生思維活躍的特點,在不覺中也提升了學生對文本更高層次的認識。
如學習《魯本的秘密》中,在學生理解了魯本為了尋找麻袋而在街頭游盪時,我及時讓學生想像魯本在尋找麻袋的過程中碰到的困難,學生思維活躍,答案五花八門。有的說「可能被野狗咬傷了」,有的說「可能終日扎到垃圾堆里」……其中有一個學生聯系「玩去了,對不起,媽媽!」這句話,說:「老師,我覺得魯本在這一年中,一定忍受著媽媽一次又一次的責備。我真佩服他這種忍辱負重的勇氣。」這一想像提醒了同學:原來魯本為了實現秘密不僅付出勞累,還得默默忍受媽媽的誤解,在不覺中進一步感悟魯本如此辛苦全是因為愛媽媽的那顆心,真是胸針雖小,赤子之情卻深令人感動。雖然學生的思想不夠成熟,卻在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交流、溝通、影響中,實現了對學習內容的深層次探究。按照伊瑟爾提出的「空白」理論,他認為文本給讀者留下的「空白」理論,等待讀者用想像去「補充」。補充的過程就是發掘意義的過程,就是靈感迸發的過程。
五、發現問題,喜見百花齊放
楊振寧教授認為「學學問,須學問。只求答,非學問。」宋代學者朱熹也指出「讀書無疑須教有疑,有疑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要有讓學生有獨特的見解,應引導學生自己與發現問題,親自去探索,在自主閱讀中發揮出最高智慧。
如在學習《放棄射門》的過程中,一學生突然發問:「既然是比賽,就有輸贏,福勒在有把握射門的情況下放棄射門,這樣做對嗎?」由於問到精彩處,學生興趣盎然,各抒己見,意見截然不同。有的贊成,有的反對,爭持不下。見到學生為了堅持自己的立場,爭個面紅耳赤,此時,無論我站在哪一方,都會扼殺了學生剛閃現的智慧火花。於是,我就勢把他們分成正方和反方兩組,讓他們去辯論,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現象。其中有一個學生說:「福勒雖然現在放棄了射門,卻贏得了別人的尊重。而且放棄射門不代表放棄成功,憑著他行雲流水般的球技,再追回一個球不難,一樣可以再塑輝煌,這不是一舉兩得嗎?」此言一出,博得了同學的喝彩。可見,學生此時不再是停留在課文里,更是上升到對人性的贊美,這不是語文「人文性」的最高體現嗎?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講解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堅決摒棄繁瑣的分析和抽象的說教,把閱讀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相信學生通過閱讀自有一番見解和感受。
教學實踐證明:個性化閱讀教學能讓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讓學生在學習中發現自我,充實自我,充分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培養了學生閱讀的興趣和信心,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③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能力

小學生個性化閱讀能力的培養
所謂的個性化閱讀是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程度差異和需求差異,鼓勵和允許他們選擇相應的閱讀內容、方式、方法及學習的夥伴,讓不同的學生在閱讀文本、走近文本的過程中體現個人的特性,呈現其不同的搜集信息的方式、思維、體驗、感悟、見解、朗讀等,盡可能地促進受教育者的體能、智能、活動能力、道德品質、情感意志等素質自主、和諧、能動地發展。個性化閱讀中的學生是充滿熱情的、獨立的、反思的閱讀者。「自己思索,自己作主」(魯迅語),把自己的觀點置入文本,所謂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都是個性化閱讀的體現。因此,培養學生有獨特的創新意識,並有勇氣把它表達出來,對於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有積極意義。
個性化閱讀是一種體驗性的閱讀,這種體驗主要表現在讀者與文本交互作用,讀者在與文本的對話交流中豐富著文本和自我。在交流過程中,讀者與文本實現了相互融合,這種融合就是一種獨到的體驗。閱讀體驗有兩個特徵:一是情感,讀者與文本的交互作用是以情感為基礎的,情感貫穿於整個閱讀活動;二是整體,閱讀的體驗是以整體感知為基礎的,而不是建構在每一個字詞句的剖析上。基於閱讀體驗的特點,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多讓學生有感情地去朗讀、閱讀,在朗讀中分析、賞析、體驗課文,引發學生的共鳴。以下就本人的課堂教學實踐,淺談我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個性化閱讀:
一、創設氛圍,衍生獨特見解
在《閱讀的技巧》一書的前言中有這樣一段話:「閱讀是讀者積極的活動過程,讀者帶入這個過程的東西,往往比他從課文中獲得的東西更重要。」課堂教學是一種有組織的集體學習形式,也是學生主動說話、獲得知識的陣地,要讓學生有新鮮的見解,必須讓學生有說的慾望。教師應當從講台走向學生,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使整個教學活動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所謂「教學相長」。因此,一種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課堂氛圍,能讓學生放下所有的束縛,衍生獨特的見解。
在執教第十二冊的《賣火柴的小女孩》時,在學生理解了小女孩在現實中吃不飽、穿不暖,就連唯一愛她的奶奶也早早的離她而去的悲慘命運後,我播放了《天鵝湖》這首曲子,頓時,哀怨的曲子彌漫了整個教室,伴著音樂,我配樂聲情並茂地朗讀最後兩個自然段,學生此時眼內已噙滿淚水,我動情地說:「多可憐的小女孩啊!孩子們,老師知道你們此時一定有很多話想說,盡情地說出來吧!」學生早已按奈不住,從不同角度說出了自己的見解:有的痛斥了資本主義社會,有的埋怨了小女孩的父親,有的譴責當時人民的冷漠,就連平時不善言辭的一名女生也抽泣著說:「老師,如果小女孩在天國能和奶奶在一起,即使死了,也是快樂的,我會在心裡默默祝福她的。」多純潔的心靈啊!如果沒有創設入情入境的氛圍,能挑起學生驛動的心靈嗎?閱讀是個性化閱讀,而個性化閱讀又是一種體驗性閱讀,新的課堂生活就是要讓學生想像的翅膀飛起來,思維動起來,語言活起來。
二、學會批註,感受閱讀之樂
學生在閱讀活動中喜歡「人雲亦雲」,不敢提出或不能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這顯然就不利於個性化閱讀。而批註閱讀強調的是學生在獨立閱讀的過程中,對課文語言文字、語言特點、表現手法、思想感情等的感知,用線條符號或簡潔文字加以標記。學生想到什麼,就寫什麼,愛怎麼批註就怎麼批註,具有很強的閱讀自主權。學生有感而發,有疑而注,有得而寫,滿足個體學習的需要,促進了個性品質的發展,是實現個性化閱讀的有效方法。以《麻雀》一文為例,我讓學生對「突然,一隻老麻雀從一棵樹上飛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中的「落」做專題批註。結果,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表達了各自的認識和理解:有講速度的「飛得快而猛」;有說態度的「真勇敢、做事堅決、果斷」;有論品格的「真是個奮不顧身的好媽媽」;有評用詞的「簡潔、生動、形象」。通過批註閱讀,學生既認識了老麻雀捨身救孩子的英勇形象,又對「落」字運用之精妙分析得入木三分。
三,組織討論,體驗閱讀之趣
討論可讓學生更活躍、更主動地進行思維活動。在辯論的過程中,不同的思維的碰撞產生的智慧火花會讓學生受益匪淺。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經常組織有針對性的討論,允許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激發學生通過討論來發現問題,提出各自的看法。在學生討論之中,教師要注意調控學生,適時「煽風點火」,引發思考,同時又不要輕露自己的見解,以免束縛學生的思維。通過提問、思考、討論、發言、歸納,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就會增強,個性就會得到張揚,閱讀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如在教學《圓明園的毀滅》一文時,我先出示句子:他們闖進園內,把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拿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然後讓學生對「你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了什麼?」進行討論。經過討論,學生從不同角度談自己的體會:有從侵略者的做法體會他的野蠻行徑的;有學生從圓明園的

④ 淺談小學語文怎樣進行個性化閱讀教學

一、要確立教師的主導性,更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一)教師的主導性不可缺少.閱讀活動應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的閱讀實踐活動.我們強調閱讀活動中學生的自主性並不是一味地要求教師放棄對於閱讀活動的主導作用,而是注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的同時也要發揮教師主導性作用.由於學生自我經驗的局限性,在個性化閱讀中,學生難免會有一些不正解的理解,甚至是荒謬的地方,對於學生的這些體驗,教師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
(二)學生的主體地位尤為重要.1、尊重學生自由選擇的權利.在進行個性化閱讀時,要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這是對學生最好的人文關懷.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內容,既給學生提供了一個開放的學習時空,又讓學生都覺得自己有用武之地,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了學生潛在的學習慾望.2、應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式.當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閱讀時,他們會學得主動、自覺、輕松、愉快,把學習當作一種享受,而不是被迫的痛苦和無奈.例如學習《黃山奇松》這篇課文,當學生選擇學習寫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這部分內容時,老師問:你准備怎樣去領略三大名松的特點呢?學生提出了好多辦法:抓重點詞句欣賞,讀文看圖欣賞然後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去欣賞三大名松的特點.這樣教師給予學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學生學得積極主動,讀書效率也高了.3、讓學生自主選擇交流方式.學生在個性化閱讀中會有各種各樣的體驗,那麼他們必然希望和別人交流,和別人分享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教師要避免單一的師生交流,鼓勵學生自主選擇交流的方式,讓學生可以選擇和老師交流,下座位找好夥伴交流,也可以回家和家長交流等等.學生在不同的交流方式中,觀點相互碰撞,增進理解程度,實現了對課文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二、努力營造良好的個性化閱讀氛圍
教師應千方百計地營造寬松的教學環境,給學生充分閱讀的時間,讓學生正確地讀課文,在深入閱讀時,要留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調動各種感官,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學生在良好的個性化閱讀氛圍中,才能積極的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賞析課文,使閱讀成為個人化的行為.只有學生主動、自由地個性化閱讀,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
三、轉變教學觀念,尊重學生個體差異,讓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的交流
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手段,營造良好的閱讀與交流的氛圍,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建構學生之間的平等對話意識,使學生在一種自由而和諧的氛圍中深入體驗,暢所欲言,發表見解,張揚個性.學生可以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或朗讀,或爭論,或動手操作,或進行游戲表演,調動多種感官,全方位地感受並理解閱讀材料所包含的信息與含義,從而獲得獨特的體驗,生成和創造新的意義.比如教學《大江保衛戰》時,引導學生感受人民子弟兵英勇抗擊洪水的景象,既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自己想像中的景象,也可以換成別的交流方式試試,如口述、感情朗讀,或者根據人民子弟兵英勇抗洪的錄像資料設置一個情景,讓學生當一回解說員,或寫一首歌頌人民子弟兵的小詩,或訴說想對人民子弟兵傾訴的肺腑之言這些個性化的交流激活了學生各具色彩的智慧,他們選擇其一,自由演繹,盡情展現個性,從容釋放潛能.
四、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個性化對話
《新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學生由於成長經歷不同、興趣愛好不同、性格特點不同、生活體驗不同,對文本的閱讀體會往往會有差異.在教學中,教師要尊重、珍視學生不同的理解和獨特的閱讀感受,
允許學生帶著個人情感去表達閱讀結果,這樣就有可能出現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閱讀效果,就有可能超越文本,產生出新的閱讀創意,拓展出新的思維空間,從而提高閱讀質量.比如教學《一株紫丁香》一文,讓學生讀感謝您時時把我們掛牽.通過學生自讀自悟,匯報朗讀時會出現不同的朗讀效果,有的學生將時時重點強調,因為老師每時每刻都把我們掛在心上;還有的學生將掛牽重讀,其原因是他讀到此句時想到了老師最關心他的一件事.由此可見,當學生獨特體驗被充分尊重後,學生就會飽嘗個性思維被肯定的快樂,從而充分調動自己的自主意識,發揮自己的個性創造潛能.
總而言之,個性化閱讀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重要途徑,進行個性化閱讀教學,會使我們的課堂充滿靈動,充滿活力.在教學中,我們要俯下身來認真傾聽每個學生的聲音,用充滿贊賞的眼光去看待學生的獨特見解,讓每個學生在個性交流的舞台上大放異彩.

⑤ 如何指導小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

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標准中,對小學和中學課外閱讀量的字數都有了具體的規定,並對閱讀的技能也有了明確的要求,小學階段應完成145萬字的閱讀量。課外閱讀,成為今天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的指標。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實施個性化的閱讀,必須建立在一定閱讀量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充分的閱讀中形成自己的個性,達到個性閱讀的目的。在學生閱讀過程中,教師應指導學生自己讀書,強調要讀出自己的感想,發揮學生的個性。課堂教學,是實施個性化閱讀的陣地,教師教學中,要有意識地指導學生讀出個性,促使學生張揚個性,使閱讀真正成為學生自己的閱讀,使閱讀真正成為個性化閱讀。

一、 小學生閱讀現狀
長期以來,閱讀教學過程中統一要求、劃一的指導壓抑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學習潛能,使得閱讀教學缺乏靈動與生氣。加之學生自覺閱讀的興趣不濃,對課外閱讀價值的認識不足,因此很難將課標中關於閱讀的要求真正落到實處。首先,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課堂教學中,老師往往局限於教材的繁瑣分析,以識記標准答案代替學生自主閱讀分析,一些家長也更願意讓孩子做各種各樣的試卷,不願讓他們自主閱讀自己感興趣的課外書。其次,學生缺乏閱讀動力,閱讀興趣保持不長久。大多學生沒有豐富的課外讀物,不知道該讀什麼樣的書,有著良好閱讀習慣的學生也不多,部分家長知道閱讀的重要性,但較少督促子女去博覽群書,也不知道應怎樣指導孩子去讀書,學生閱讀時間和效果都不能予以保證,閱讀興趣不濃厚,閱讀隨意性大,不能持久。最後,學生課外閱讀習慣也難以養成。大多數學生閱讀書籍總是囫圇吞棗,光讀書不思考的現象比較普遍,粗粗瀏覽一遍即是閱讀。在讀過一本讀物後,根本不把其中的要點或基本內容提綱挈領寫下來,也不掌握讀物的內容及作者的思路,更不挖掘學習表達事物的方法。沒有感受到作品的藝術特色,也不能對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評價,形成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
二、個性化閱讀的意義
對於成長中的青少年來說,個性化閱讀到底能給他帶來什麼呢?
通過個性化閱讀,學生語文知識就會逐漸豐富,語文學習能力得以逐步提高:課外閱讀中,要求讀一篇文章或一本書,要概括主要內容,要積累優美詞句,要寫出閱讀感悟。每月要向同學推介自己的好書。因此,學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感悟能力、文化積淀都有了提高,厚積薄發,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的視野更開闊,另類作文、創新作文也多了,充分展現了他們的個性。
法國大作家雨果曾深有感觸地說過:「種種蠢事,在每天閱讀好書的影響下,彷彿烤在火上一樣,逐漸融化」。閱讀的收獲不僅僅在於成績的提高,更重要是在精神層面,讀書使人有知,使人明理,使人懂史,使人有智。讓學生在書香中成長,讓讀書活動內化學生行為,學生在校園到處亂跑、打架罵人現象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手捧書籍,或書聲朗朗,或津津有味,或潛心思索。
三、如何培養學生個性化閱讀
(一)保證閱讀時間
採取集中閱讀和分散閱讀相結合,多方努力,共同保障學生閱讀時間。學校做好課時調控,每周安排一節自由閱讀課,讓學生到閱覽室博覽群書;教師減輕課業負擔,減少那些無效勞動的作業,減少學生機械的操作,把課內時間省下來,保證學生閱讀時間;家裡提倡「親子共讀」,要求家長為學生創設優良的讀書環境,做到「三個一」——每天陪學生讀一會兒書,為學生提供一個安靜的讀書環境,為學生挑選一批可讀性強的書。
(二)保證閱讀書籍
建立「個人書櫥」——「班級圖書架」——「學校圖書室」三級圖書保障機制。1.充實學校圖書室書目及校園網站閱讀篇目。實驗班級圖書管理員每周到圖書室借書,然後放在班級書架上自由閱讀,管理員負責圖書的借閱、登記、歸還等工作;2.建立班級隱形流動圖書庫。圖書來源:師生藏書。方式:書名編成號張貼在教室,書由本人保管。學生根據喜好借書,自行約定借書還書時間並做好記載;3.訂閱報刊雜志,學生根據興趣愛好自主訂閱《少年先鋒報》《學語文之友》《課堂內外》《作文大本營》《小幹部雜志》等,然後相互傳閱;4.開展國學經典誦讀。
(三)激發閱讀興趣
1.推薦欣賞。要求學生從所閱讀的作品中把自己認為最有借鑒價值的優秀作品介紹給同伴,並具體談談作品在立意、構思、語言等方面的特色。這種方法能促使學生不僅多讀,而且能有比較、有選擇的讀,培養鑒賞能力,還能在同學中產生一種競爭效應。
2.開展閱讀活動。舉辦故事會、人物評論會、詩歌朗誦會、作品評講會、讀書徵文活動、演講活動、手抄報比賽等。每期一至兩次。
3.課文引伸,課內外結合。 課外閱讀是提高學生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它既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又是對課本知識的補充和拓寬。課外閱讀正是符合了「教學與活動的統一」這一教學策略。為了培養學生閱讀課外書籍的習慣,我們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以自主的,能動的心態投入課外閱讀,變教師的主觀願望為學生的主觀要求。
4.閱讀激勵:班級設立「讀寫園」,制定評星標准,對達到班級制定的課外閱讀標準的同學獎勵星星,星星累計到一定數量期末可頒發「閱讀明星」,「薦書明星」的獎狀。通過這種過程性的激勵措施,讓學生持之以恆,逐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四)指導個性化閱讀的方法
1.遷移法。指導學生把從課堂學到的理解詞句、概括內容、歸納中心的方法,遷移到課外閱讀中去,培養自己運用知識、獨立思考和理解、歸納、概括的能力。
2.「三讀法」。所謂三讀:一是瀏覽性的泛讀法。對大部分淺顯易懂的書或閱讀價值不高的書籍報刊,可採取瀏覽法,大致了解其主要內容,或通過看標題、目錄、內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時間內獲取更多的有價值的信息。二是進行速讀訓練。在閱讀前確定閱讀的數量,限定時間讀完。三是品味性的精讀。對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質兼美的優秀作品,需要靜心細讀,體會立意構思,揣摩布局謀篇,欣賞好詞佳句,把書中的精華變為自己的知識營養。
3.「不動筆墨不讀書」的方法。如眉批筆記(在閱讀時隨手進行,把讀書時產生的心得、評語、疑問等隨時寫在書頁的空白處);摘錄筆記(把讀書時發現的好詞語、句子、片斷摘錄下來);提綱筆記(將原來較長較深的書或文章用提綱形式摘錄下來);心得體會(即讀後感)。圈點勾畫、作批註(用相關的符號在書或文章上記錄下自己閱讀時的見解、感受,標點符號分別表示重點詞句、疑難困惑)等。
四、構建個性化閱讀教學模式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探索出了這樣五種個性化閱讀教學模式:閱讀欣賞課、閱讀指導課、讀書筆記指導課、閱讀交流課、讀物推薦課。在這里,我們重點探討前三種課型。
(一)閱讀欣賞課
框架為:選擇讀物——創設情境——自主選擇——交流匯報——誦讀體驗
一是教師(或學生)選擇推薦感興趣的讀物。在上課前一周,選擇符合學生閱讀心理,有益於身心發展、有益於啟智增知的讀物。注重推薦名家名篇。
二是幫助學生進入作品情境,喚起閱讀慾望。教師藉助插圖、課件、文章精彩片段、配樂欣賞、語言描述等各種教學手段,喚起學生閱讀興趣,喚醒學生欣賞熱情。此環節不能脫離閱讀情境,注意手段與閱讀內容的有機結合。
三是自主閱讀,獲取信息,積累知識,培養理解、欣賞作品能力。
此環節是重點環節,要以學生的自主閱讀、自主欣賞為主。在學生閱讀前,教師要提出明確的閱讀要求,使學生的閱讀有目的、有層次。這一環節又大致分為「快讀初步感知——精讀勾畫批註」兩個層次進行操作。在這些過程中,教師只是活動組織者和參與者,要鼓勵和引導學生運用工具書和已有的閱讀能力,獨立品評,勾畫詞句,批註所感。
四是顯露個人閱讀情況,交流經驗心得。教師要精心安排交流環節,注意小組交流與全班交流相互結合,生生互動與師生互動結合。力爭讓每個學生都能有展示自己閱讀情況、交流經驗心得、展示精彩知識信息世界的機會。要照顧到學生之間閱讀欣賞能力的差異,針對學生閱讀交流情況進行及時反饋和指導,引導學生談具體、談深刻,以真正實現閱讀欣賞的目的。
五是學生朗讀或者背誦值得自己欣賞的部分,也可再補充相關的作品進行誦讀,感受作品的魅力。讓學生選取自己最欣賞的內容進行誦讀,藉助誦讀把自己的體驗表達出來。教師也可在此環節中,推薦與本次閱讀內容有關的作品進行補充閱讀,讓學生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誦讀、體會、欣賞。
(二)閱讀指導課
框架為:確定專題——閱讀實踐——暢談體會。
教師選擇一本書,首先自己認真閱讀,寫好讀書筆記,掌握作品的思想內容和寫作特點,然後指導學生閱讀。在指導學生閱讀課外讀物時,要提出明確的閱讀要求,交給學生閱讀的方法,來提高學生獨立閱讀能力和培養認真讀書的習慣。然後,教師有組織地讓學生結合閱讀實踐體驗,談出自己怎樣運用所學方法進行閱讀的,可以說這樣閱讀的好處、收獲,也可以談自己在實踐中領悟出的新方法、發現的新問題等。
(三)讀書筆記指導課
框架為:觀摩優秀讀書筆記,激發興趣——指導做筆記的方法(摘抄、編寫提綱、寫讀後感等,每次講解一種方法)——指導學生使用工具書解決實際問題——學生閱讀材料,嘗試做讀書筆記。——總結方法,勉勵鞭策。
五、養成個性化閱讀習慣。
由於閱讀課上放手讓學生自主選定閱讀主題,自主取捨閱讀內容,自主選擇閱讀方式,少了以往的那種教師繁瑣的支離破碎的分析,多了自主學習、討論探究的機會,誘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真正確立了學生閱讀的主人地位。堅持下去,學生便自然形成了個性化閱讀的良好習慣。
但在探索中我們同時發現,小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活動受教師的直接影響較大大,教師「潛移默化」的作用明顯,因此,指導教師的改革意識、閱讀品位、興趣愛好、自身的語文素養等諸多因素也影響著方案的實施效果。在個性化課外閱讀實踐活動的指導中,如何提高教師的「課外閱讀」水平,也是一個需要進一步去研究的問題。
其次,在培養學生個性化閱讀的指導過程中,教師應當重視學生的情感融入,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個性化對話。讓學生愉悅地讀,快樂地讀,從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與作者心靈交匯,產生共鳴,讓學生享受到審美的樂趣。
總之,個性化閱讀研究工作是一條沒有終點的路。作為語文教師,應當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不斷為學生創設個性化自主學習的氛圍,注重閱讀方法的指導,重視閱讀過程與效果的並重,探索並構建行之有效的個性化閱讀教學模式,注重正面引導,給學生自主閱讀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確定閱讀的內容,指導學生閱讀的方法,讓他們去閱讀,去思考,使學生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引導學生從自我出發,獨立感受、體驗、思考,使學生的個性得以自由和更為全面地發展。

⑥ 如何進行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個性化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閱讀教學不僅僅是對小學生在學習語文過程中形成比較完整的閱讀體系有較大的作用,個性化閱讀教學能夠從根本上增強小學生的人文素養,甚至可以使其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小學是最基礎的教學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小學生需要通過自身的學習養成閱讀的習慣,並且具備個性化閱讀的能力。語文作為最基本的教學課程,要求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綜合培養。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讓小學生學會聽、說、讀、寫,這些都與閱讀教學有直接的關系。個性化閱讀教學作為一種根據小學生的學習特點開展的教學方式,對於培養小學生的思考能力和思維拓展能力有較大的作用,從而推動小學生的全面發展。[2]
二、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現狀分析
就當前的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來說,部分教師受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個性化閱讀教學旨在根據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習慣和理解能力使其形成獨特的閱讀方式,並且這種方式是能夠促進小學生對閱讀內容形成具體的體系的。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味以自身的教學感受為主,限制了學生的視野。甚至部分教師並沒有對課堂閱讀討論進行合理的引導,而是用力過猛,過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導致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天方夜譚,形成不符合實際的閱讀個性。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比較注重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但是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對閱讀內容自主理解,缺乏科學合理的閱讀評價,導致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不符合實際。

⑦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個性化閱讀教學

一、大量閱讀是實施個性化閱讀的重要基礎
1.從閱讀的數量著手。
2.從閱讀的積累落實。
二、自選材料是實施個性化閱讀的關鍵前提
1.課外閱讀學生有選擇權。
2.課內閱讀學生仍有選擇權。
三、自主探究是實施個性化閱讀的主要方式
1.在自主探究中各抒己見。
2.在自主探究中求同存異。
四、形成能力是實施個性化閱讀的最終目標
1.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閱讀。
2.允許學生對同一問題發表不同看法。
3.鼓勵學生採用不同形式呈現閱讀體驗。

⑧ 如何培養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行為

小學生個性化閱讀能力的培養所謂的個性化閱讀是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程度差異和需求差異,鼓勵和允許他們選擇相應的閱讀內容、方式、方法及學習的夥伴,讓不同的學生在閱讀文本、走近文本的過程中體現個人的特性,呈現其不同的搜集信息的方式、思維、體驗、感悟、見解、朗讀等,盡可能地促進受教育者的體能、智能、活動能力、道德品質、情感意志等素質自主、和諧、能動地發展。
個性化閱讀中的學生是充滿熱情的、獨立的、反思的閱讀者。
「自己思索,自己作主」(魯迅語),把自己的觀點置入文本,所謂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都是個性化閱讀的體現。
因此,培養學生有獨特的創新意識,並有勇氣把它表達出來,對於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有積極意義。
個性化閱讀是一種體驗性的閱讀,這種體驗主要表現在讀者與文本交互作用,讀者在與文本的對話交流中豐富著文本和自。
在交流過程中,讀者與文本實現了相互融合,這種融合就是一種獨到的體驗。
閱讀體驗有兩個特徵:一是情感,讀者與文本的交互作用是以情感為基礎的,情感貫穿於整個閱讀活動;
二是整體,閱讀的體驗是以整體感知為基礎的,而不是建構在每一個字詞句的剖析上。
基於閱讀體驗的特點,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多讓學生有感情地去朗讀、閱讀,在朗讀中分析、賞析、體驗課文,引發學生的共鳴。
以下就本人的課堂教學實踐,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個性化閱讀:一、創設氛圍,衍生獨特見解在《閱讀的技巧》一書的前言中有這樣一段話:「閱讀是讀者積極的活動過程,讀者帶入這個過程的東西,往往比他從課文中獲得的東西更重要。
」課堂教學是一種有組織的集體學習形式,也是學生主動說話、獲得知識的陣地,要讓學生有新鮮的見解,必須讓學生有說的慾望。
教師應當從講台走向學生,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使整個教學活動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所謂「教學相長」。
因此,一種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課堂氛圍,能讓學生放下所有的束縛,衍生獨特的見解。
在執教第十二冊的《賣火柴的小女孩》時,在學生理解了小女孩在現實中吃不飽、穿不暖,就連唯一愛她的奶奶也早早的離她而去的悲慘命運後,播放了《天鵝湖》這首曲子,頓時,哀怨的曲子彌漫了整個教室,伴著音樂,配樂聲情並茂地朗讀最後兩個自然段,學生此時眼內已噙滿淚水,動情地說:「多可憐的小女孩。
孩子們,老師知道們此時一定有很多話想說,盡情地說出來。
」學生早已按奈不住,從不同角度說出了自己的見解:有的痛斥了資本主義社會,有的埋怨了小女孩的父親,有的譴責當時人民的冷漠,就連平時不善言辭的一名女生也抽泣著說:「老師,如果小女孩在天國能和奶奶在一起,即使死了,也是快樂的,會在心裡默默祝福她的。
」多純潔的心靈。
如果沒有創設入情入境的氛圍,能挑起學生驛動的心靈嗎。
閱讀是個性化閱讀,而個性化閱讀又是一種體驗性閱讀,新的課堂生活就是要讓學生想像的翅膀飛起來,思維動起來,語言活起來。
二、學會批註,感受閱讀之樂學生在閱讀活動中喜歡「人雲亦雲」,不敢提出或不能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
這顯然就不利於個性化閱讀。
而批註閱讀強調的是學生在獨立閱讀的過程中,對課文語言文字、語言特點、表現手法、思想感情等的感知,用線條符號或簡潔文字加以標記。
學生想到什麼,就寫什麼,愛怎麼批註就怎麼批註,具有很強的閱讀自主權。
學生有感而發,有疑而注,有得而寫,滿足個體學習的需要,促進了個性品質的發展,是實現個性化閱讀的有效方法。
以《麻雀》一文為例,讓學生對「突然,一隻老麻雀從一棵樹上飛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中的「落」做專題批註。
結果,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表達了各自的認識和理解:有講速度的「飛得快而猛」;
有說態度的「真勇敢、做事堅決、果斷」;
有論品格的「真是個奮不顧身的好媽媽」;
有評用詞的「簡潔、生動、形象」。
通過批註閱讀,學生既認識了老麻雀捨身救孩子的英勇形象,又對「落」字運用之精妙分析得入木三分。
三,組織討論,體驗閱讀之趣討論可讓學生更活躍、更主動地進行思維活動。
在辯論的過程中,不同的思維的碰撞產生的智慧火花會讓學生受益匪淺。
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經常組織有針對性的討論,允許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激發學生通過討論來發現問題,提出各自的看法。
在學生討論之中,教師要注意調控學生,適時「煽風點火」,引發思考,同時又不要輕露自己的見解,以免束縛學生的思維。
通過提問、思考、討論、發言、歸納,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就會增強,個性就會得到張揚,閱讀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如在教學《圓明園的毀滅》一文時,先出示句子:他們闖進園內,把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拿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
然後讓學生對「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了什麼。
」進行討論。
經過討論,學生從不同角度談自己的體會:有從侵略者的做法體會他的野蠻行徑的;
有學生從圓明園的毀滅了解當時清政府腐敗無能的社會背景;
也有學生從內容體會到了要不忘國恥、振興中華……學生通過積極參與討論,使他們深刻地理解了課文。
四、挖掘文字,迸發閱讀靈感楊再隋教授說:「學生在和文本的對話交流中豐富著文本和自,逐漸相融合,這種融合就是一種獨特的體驗。
」在教學中,重視讓學生從顯性的文字去推想隱性的內容,符合小學生思維活躍的特點,在不覺中也提升了學生對文本更高層次的認識。
如學習《魯本的秘密》中,在學生理解了魯本為了尋找麻袋而在街頭游盪時,及時讓學生想像魯本在尋找麻袋的過程中碰到的困難,學生思維活躍,答案五花八門。
有的說「可能被野狗咬傷了」,有的說「可能終日扎到垃圾堆里」……其中有一個學生聯系「玩去了,對不起,媽媽。
」這句話,說:「老師,覺得魯本在這一年中,一定忍受著媽媽一次又一次的責備。
真佩服他這種忍辱負重的勇氣。
」這一想像提醒了同學:原來魯本為了實現秘密不僅付出勞累,還得默默忍受媽媽的誤解,在不覺中進一步感悟魯本如此辛苦全是因為愛媽媽的那顆心,真是胸針雖小,赤子之情卻深令人感動。
雖然學生的思想不夠成熟,卻在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交流、溝通、影響中,實現了對學習內容的深層次探究。
按照伊瑟爾提出的「空白」理論,他認為文本給讀者留下的「空白」理論,等待讀者用想像去「補充」。
補充的過程就是發掘意義的過程,就是靈感迸發的過程。
五、發現問題,喜見百花齊放楊振寧教授認為「學學問,須學問。
只求答,非學問。
」宋代學者朱熹也指出「讀書無疑須教有疑,有疑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
」要有讓學生有獨特的見解,應引導學生自己與發現問題,親自去探索,在自主閱讀中發揮出最高智慧。
如在學習《放棄射門》的過程中,一學生突然發問:「既然是比賽,就有輸贏,福勒在有把握射門的情況下放棄射門,這樣做對嗎。
」由於問到精彩處,學生興趣盎然,各抒己見,意見截然不同。
有的贊成,有的反對,爭持不下。
見到學生為了堅持自己的立場,爭個面紅耳赤,此時,無論站在哪一方,都會扼殺了學生剛閃現的智慧火花。
於是,就勢把他們分成正方和反方兩組,讓他們去辯論,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現象。
其中有一個學生說:「福勒雖然現在放棄了射門,卻贏得了別人的尊重。
而且放棄射門不代表放棄成功,憑著他行雲流水般的球技,再追回一個球不難,一樣可以再塑輝煌,這不是一舉兩得嗎。
」此言一出,博得了同學的喝彩。
可見,學生此時不再是停留在課文里,更是上升到對人性的贊美,這不是語文「人文性」的最高體現嗎。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講解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堅決摒棄繁瑣的分析和抽象的說教,把閱讀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相信學生通過閱讀自有一番見解和感受。
教學實踐證明:個性化閱讀教學能讓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讓學生在學習中發現自,充實自,充分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培養了學生閱讀的興趣和信心,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⑨ 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個性閱讀養成

一、理解個性化閱讀的含義。
我們認為所謂的個性化閱讀是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程度差異和需求差異,鼓勵和允許他們選擇相應的閱讀內容、方式、方法及學習的伙 伴,讓不同的學生在閱讀文本、走近文本的過程中體現個人的特性,呈現其不同的搜集信息的方式、思維、體驗、感悟、見解、朗讀等,盡可能地促進受教育者的體 能、智能、活動能力、道德品質、情感意志等素質自主、和諧、能動地發展。個性化閱讀中的學生是充滿熱情的、獨立的、反思的閱讀者。「自己思索,自己作主」 (魯迅語),把自己的觀點置入文本,所謂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都是個性化閱讀的體現。
二、認清個性化閱讀的特徵。
1、閱讀主體的自主性。自主性就是在閱讀活動中要以學生自己的研讀為主,要把閱讀活動變為學生自我探究、自我體驗的活動,讓學生在閱讀活動中積極思 考,自己把握、分析和賞析課文,使閱讀活動建築在學生自主活動的基礎上。強調閱讀活動中學生的自主性並不是要教師放棄對於閱讀活動的指導權。重點是讓學生 自己閱讀文本,理解文本,把握文本,使閱讀成為個人化的行為。
2、閱讀情感的體驗性。個性化閱讀是一種體驗性的閱讀,這種體驗主要表現在讀者與文本交互作用,讀者在與文本的對話交流中豐富著文本和自我。在交流過 程中,讀者與文本實現了相互融合,這種融合就是一種獨到的體驗。閱讀體驗有兩個特徵:一是情感,讀者與文本的交互作用是以情感為基礎的,情感貫穿於整個閱 讀活動;二是整體,閱讀的體驗是以整體感知為基礎的,而不是建構在每一個字詞句的剖析上。基於閱讀體驗的特點,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多讓學生有感情地去朗 讀、閱讀,在朗讀中分析、賞析、體驗課文,引發學生的共鳴。
3、閱讀實踐的探究性。
讀物提供的信息除了字面顯示之外,常常還有更深層的信息,這些隱含的潛在信息密碼需要讀者去發現、去破解。而學生由於受到心智水平、認知經驗的限制, 在發現、破解過程中還會遇到許多的疑難和困惑,尤其是當文本所表述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念與學生的「閱讀期待」不一致或相矛盾時,其疑難和困惑就更為突出, 成為閱讀理解的障礙,必須對此來一番分析、推理和探究。在對問題的探究解決中,學生的語文素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也得到提升和發展。
三、合理制定閱讀教學策略。
1、引導學生確立閱讀的主體地位。由於以往填鴨試的教學,學生習慣於被動接受教師的現成結論,沒有意識到自己是閱讀的主體,教師要歸還閱讀的主動權 利,引導他們確立閱讀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讀書的主人。在閱讀中教師要善於營造一個有利於閱讀主體情緒化的氣氛,讓他們自覺主動的行為者,而 不是教師活動的追隨者。引導學生考慮的不是教師要我們做什麼、怎麼做,而是我們需要做什麼、應該怎麼做。要引導學生主動的讀、專注的讀、興致勃勃的讀。要 鼓勵學生對自己喜歡的段落、篇章進行反復的閱讀,從中進行體會和感受。
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選定閱讀任務。
教師要更新閱讀觀念,從每個學生的個性實際出發,開放課堂,尊重學生的學習意見,善於了解並研究學生自主創新性學習的心理,善於根據共性與個性,處理好教與 學的關系,努力做到教學手段開放。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舍取閱讀對象。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學中教師應給學生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學生自主舍取學習對 象,他們會感到很輕松,能發揮自身的潛能,有利於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教師還要引導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試。因為每個學生都存在差異,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 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讓學生用自己認為很好的方式學習,教師加以適當的引導。這樣一來教師給予了學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學生學得主動積極,讀書效率 也高了。
2、創設個性化閱讀的條件和氛。課堂上難以聽到學生朗讀的聲音,難以聽到學生交流、表達的聲音,更不要說那種爭先恐後的發言場面。這是新課改面臨的一 個實際的、並且也最難改的事實,它涉及到教育理念、和教師教學習性。要改變這種現象,教師只有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給足學生交流的時間,大膽培養學生 的課堂交流積極性,讓學生充分地發表帶有個人認識和個人情感的理解、體會和獨到見解,積極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學習語言,發展語言;培養思維,發展個性。
在《閱讀的技巧》一書的前言中有這樣一段話:「閱讀是讀者積極的活動過程,讀者帶入這個過程的東西,往往比他從課文中獲得的東西更重要。」課堂教學是 一種有組織的集體學習形式,也是學生主動說話、獲得知識的陣地,能給學生提供一個施展自己才能的廣闊的發言舞台,讓學生說個充分,說出自己的體驗和個性, 說出一個絢麗多彩的明天。如學習《古井》的結尾:「多好的古井啊,它不僅為鄉親們提供著生命的泉水,還陶冶著鄉親們的品格,使他們懂得應該怎樣做人。」學 生通過朗讀、思考和討論,每個人有著不同的體驗和感受,讓他們充分地表達出來。通過交流,他們理解了「陶冶」,懂得了古井是怎樣陶冶鄉親們的品格的,明白 了要從古井身上吸取什麼以及應該怎樣做人。在這其中教師要學會欣賞和鑒別,給富有個性的解答予以贊賞,鼓勵學生獨到的見解,張揚學生的閱讀個性。
3、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英國教育家洛克說過:「每一個人的心靈都像他們的臉一樣各不相同。正是他們無時無刻的表現自己的個性,才使得今天這個世界如 此多彩。」因為每一位學生的理解都與他原有的知識水平、認識能力、生活經驗和閱讀習慣等有關,所以產生的感悟必然也會有所不同。要想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彰 顯個性的風采,前提就是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最大限度尊重學生主體感受到的。教師首先要關注學生的態度,要蹲下身子來看學生,以平常心態對待學 生,沒有標准答案,沒有絕對權威。其次,教師要引入「容錯」的評價理念,要能適度容忍學生閱讀過程中的差錯,讓他們在讀的過程中毫無顧忌的發表自己的意 見,實現自己的設想;師生間就會有認識上的溝通、思想上的碰撞、情感上的交流。在獨特體驗被充分尊重的情況下,學生會飽嘗個性思想被肯定的快樂,從而充分 調動學生的自主意識,發揮他們個性化的創造過程中,張揚個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
四、引導學生大膽質疑,勇於創新。
古人雲:「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學起於思,思起於疑。」個性化閱讀是一種擁有批判意識的閱讀觀。學生要想在閱讀活動中有所創 新,有獨到的體驗,必須學會批判的接受、學習課文。一個學生只有敢於批判,會批判,才能顯示出他的個性。敢於批判包括批判課文的內容和觀點,並陳之以理以 及批判教師的觀點和錯誤,敢於向教師提出質疑,所以,教師在閱讀教學活動中,要時刻致意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勇於質疑,不迷信閱讀文本和教師,展 開討論,多從不同的角度來結實。這樣,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才有質的提高。
五、引導學生課內閱讀向課外閱讀延伸。
個性化閱讀是建立在學生大量閱讀基礎上的。然而,在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中,教師特別強調對課本上文章的精講精讀,結果是學生的閱讀視野狹窄對閱讀失去 激情,因此,教師要千方百計把學生的閱讀視野引向課外,引向一個更廣闊的空間,加大課外閱讀量,鼓勵學生讀有益的書和各種報刊雜志,鼓勵學生在網上閱讀, 學生從中獲取豐富的精神養料,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從而提高語文的素養。

⑩ 如何培養學生個性化閱讀

小學生個性化閱讀能力的培養
所謂的個性化閱讀是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程度差異和需求差異,鼓勵和允許他們選擇相應的閱讀內容、方式、方法及學習的夥伴,讓不同的學生在閱讀文本、走近文本的過程中體現個人的特性,呈現其不同的搜集信息的方式、思維、體驗、感悟、見解、朗讀等,盡可能地促進受教育者的體能、智能、活動能力、道德品質、情感意志等素質自主、和諧、能動地發展。個性化閱讀中的學生是充滿熱情的、獨立的、反思的閱讀者。「自己思索,自己作主」(魯迅語),把自己的觀點置入文本,所謂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都是個性化閱讀的體現。因此,培養學生有獨特的創新意識,並有勇氣把它表達出來,對於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有積極意義。
個性化閱讀是一種體驗性的閱讀,這種體驗主要表現在讀者與文本交互作用,讀者在與文本的對話交流中豐富著文本和自我。在交流過程中,讀者與文本實現了相互融合,這種融合就是一種獨到的體驗。閱讀體驗有兩個特徵:一是情感,讀者與文本的交互作用是以情感為基礎的,情感貫穿於整個閱讀活動;二是整體,閱讀的體驗是以整體感知為基礎的,而不是建構在每一個字詞句的剖析上。基於閱讀體驗的特點,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多讓學生有感情地去朗讀、閱讀,在朗讀中分析、賞析、體驗課文,引發學生的共鳴。以下就本人的課堂教學實踐,淺談我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個性化閱讀:
一、創設氛圍,衍生獨特見解
在《閱讀的技巧》一書的前言中有這樣一段話:「閱讀是讀者積極的活動過程,讀者帶入這個過程的東西,往往比他從課文中獲得的東西更重要。」課堂教學是一種有組織的集體學習形式,也是學生主動說話、獲得知識的陣地,要讓學生有新鮮的見解,必須讓學生有說的慾望。教師應當從講台走向學生,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使整個教學活動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所謂「教學相長」。因此,一種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課堂氛圍,能讓學生放下所有的束縛,衍生獨特的見解。
在執教第十二冊的《賣火柴的小女孩》時,在學生理解了小女孩在現實中吃不飽、穿不暖,就連唯一愛她的奶奶也早早的離她而去的悲慘命運後,我播放了《天鵝湖》這首曲子,頓時,哀怨的曲子彌漫了整個教室,伴著音樂,我配樂聲情並茂地朗讀最後兩個自然段,學生此時眼內已噙滿淚水,我動情地說:「多可憐的小女孩啊!孩子們,老師知道你們此時一定有很多話想說,盡情地說出來吧!」學生早已按奈不住,從不同角度說出了自己的見解:有的痛斥了資本主義社會,有的埋怨了小女孩的父親,有的譴責當時人民的冷漠,就連平時不善言辭的一名女生也抽泣著說:「老師,如果小女孩在天國能和奶奶在一起,即使死了,也是快樂的,我會在心裡默默祝福她的。」多純潔的心靈啊!如果沒有創設入情入境的氛圍,能挑起學生驛動的心靈嗎?閱讀是個性化閱讀,而個性化閱讀又是一種體驗性閱讀,新的課堂生活就是要讓學生想像的翅膀飛起來,思維動起來,語言活起來。
二、學會批註,感受閱讀之樂
學生在閱讀活動中喜歡「人雲亦雲」,不敢提出或不能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這顯然就不利於個性化閱讀。而批註閱讀強調的是學生在獨立閱讀的過程中,對課文語言文字、語言特點、表現手法、思想感情等的感知,用線條符號或簡潔文字加以標記。學生想到什麼,就寫什麼,愛怎麼批註就怎麼批註,具有很強的閱讀自主權。學生有感而發,有疑而注,有得而寫,滿足個體學習的需要,促進了個性品質的發展,是實現個性化閱讀的有效方法。以《麻雀》一文為例,我讓學生對「突然,一隻老麻雀從一棵樹上飛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中的「落」做專題批註。結果,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表達了各自的認識和理解:有講速度的「飛得快而猛」;有說態度的「真勇敢、做事堅決、果斷」;有論品格的「真是個奮不顧身的好媽媽」;有評用詞的「簡潔、生動、形象」。通過批註閱讀,學生既認識了老麻雀捨身救孩子的英勇形象,又對「落」字運用之精妙分析得入木三分。
三,組織討論,體驗閱讀之趣
討論可讓學生更活躍、更主動地進行思維活動。在辯論的過程中,不同的思維的碰撞產生的智慧火花會讓學生受益匪淺。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經常組織有針對性的討論,允許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激發學生通過討論來發現問題,提出各自的看法。在學生討論之中,教師要注意調控學生,適時「煽風點火」,引發思考,同時又不要輕露自己的見解,以免束縛學生的思維。通過提問、思考、討論、發言、歸納,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就會增強,個性就會得到張揚,閱讀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如在教學《圓明園的毀滅》一文時,我先出示句子:他們闖進園內,把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拿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然後讓學生對「你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了什麼?」進行討論。經過討論,學生從不同角度談自己的體會:有從侵略者的做法體會他的野蠻行徑的;有學生從圓明園的毀滅了解當時清政府腐敗無能的社會背景;也有學生從內容體會到了要不忘國恥、振興中華……學生通過積極參與討論,使他們深刻地理解了課文。
四、挖掘文字,迸發閱讀靈感
楊再隋教授說:「學生在和文本的對話交流中豐富著文本和自我,逐漸相融合,這種融合就是一種獨特的體驗。」在教學中,我重視讓學生從顯性的文字去推想隱性的內容,符合小學生思維活躍的特點,在不覺中也提升了學生對文本更高層次的認識。
如學習《魯本的秘密》中,在學生理解了魯本為了尋找麻袋而在街頭游盪時,我及時讓學生想像魯本在尋找麻袋的過程中碰到的困難,學生思維活躍,答案五花八門。有的說「可能被野狗咬傷了」,有的說「可能終日扎到垃圾堆里」……其中有一個學生聯系「玩去了,對不起,媽媽!」這句話,說:「老師,我覺得魯本在這一年中,一定忍受著媽媽一次又一次的責備。我真佩服他這種忍辱負重的勇氣。」這一想像提醒了同學:原來魯本為了實現秘密不僅付出勞累,還得默默忍受媽媽的誤解,在不覺中進一步感悟魯本如此辛苦全是因為愛媽媽的那顆心,真是胸針雖小,赤子之情卻深令人感動。雖然學生的思想不夠成熟,卻在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交流、溝通、影響中,實現了對學習內容的深層次探究。按照伊瑟爾提出的「空白」理論,他認為文本給讀者留下的「空白」理論,等待讀者用想像去「補充」。補充的過程就是發掘意義的過程,就是靈感迸發的過程。
五、發現問題,喜見百花齊放
楊振寧教授認為「學學問,須學問。只求答,非學問。」宋代學者朱熹也指出「讀書無疑須教有疑,有疑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要有讓學生有獨特的見解,應引導學生自己與發現問題,親自去探索,在自主閱讀中發揮出最高智慧。
如在學習《放棄射門》的過程中,一學生突然發問:「既然是比賽,就有輸贏,福勒在有把握射門的情況下放棄射門,這樣做對嗎?」由於問到精彩處,學生興趣盎然,各抒己見,意見截然不同。有的贊成,有的反對,爭持不下。見到學生為了堅持自己的立場,爭個面紅耳赤,此時,無論我站在哪一方,都會扼殺了學生剛閃現的智慧火花。於是,我就勢把他們分成正方和反方兩組,讓他們去辯論,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現象。其中有一個學生說:「福勒雖然現在放棄了射門,卻贏得了別人的尊重。而且放棄射門不代表放棄成功,憑著他行雲流水般的球技,再追回一個球不難,一樣可以再塑輝煌,這不是一舉兩得嗎?」此言一出,博得了同學的喝彩。可見,學生此時不再是停留在課文里,更是上升到對人性的贊美,這不是語文「人文性」的最高體現嗎?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講解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堅決摒棄繁瑣的分析和抽象的說教,把閱讀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相信學生通過閱讀自有一番見解和感受。
教學實踐證明:個性化閱讀教學能讓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讓學生在學習中發現自我,充實自我,充分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培養了學生閱讀的興趣和信心,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閱讀全文

與小學生個性化閱讀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