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淺談新課標下的教師觀新課標對教師的要求教師招聘新
所謂「教師觀」,是指關於教師職業的基本觀念,是人們對教師職業的認識、看法和期望的反映。它既包括對教師職業性質、職責和價值的認識,也包括對教師這種專門職業的基本素養及其專業發展的理解。在備考教師資格考試過程中,教師觀作為高頻考點,重點要作為材料分析題備考,但是也不排除考察單選題。重點掌握以下內容。
1.教師角色的轉變
(1)從教師與學生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和發展的促進者;
(2)從教學與課程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
(3)從教學與研究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4)從學校與社區的關系來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社區型的開放教師。
2.教師行為轉變
(1)在對待師生關繫上,新課程強調尊重、贊賞;
(2)在對待教學上,新課程強調幫助、引導;
(3)教師在對待自我上,新課程強調反思;
(4)在對待與其他教育者的關繫上,新課程強調合作。
在教師資格證考試備考過程中,必須將教師觀主要的觀點進行背誦,這樣才能在答題時得心應手。接下來簡單介紹一下根據教師觀答材料分析題的思路。
第一,我們在做材料題時要先讀問題,帶著問題閱讀材料,作答更有針對性;
第二,讀完材料以後,首先要對材料中的教育現象或者教育問題進行評析,是符合了教師觀的理論還是違背了教師觀的理論;
第三,分條列點的寫出材料中體現的教師觀理論以及對應的教育現象或者問題;
最後,要對整個材料進行總結概括。
總之,建議在答材料題的時候按照「總—分—總」的形式作答。
【試題練習】
材料:
大學畢業後,曲老師到一所農村中學當歷史老師,至今已有八年了。在此期間,有的同事調到條件更好的學校去了,有的則步入了職業倦怠期,有幾所條件更好的城區學校想引進他,但他總是拒絕說:「我從小在農村長大,明白農村孩子也需要良好的教育,這里的孩子離不開我。」
為了成為一名優秀的歷史老師,曲老師經常翻閱各種期刊雜志,以及時了解歷史學科的新信息,他還經常向經驗豐富的教師學習,為了提升自己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曲老師不斷學習科學研究方法,並運用這些方法解決了一些教學問題。
曲老師說:「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當教師僅靠大學時代所學的知識遠遠不夠。」他堅持每天至少進行一個小時的閱讀,多年來從未間斷過,他的閱讀范圍很廣,除了研讀歷史領域的經典著作之外,他還廣泛學習法學、地理學、社會學、美學等各個領域的知識。
問題:請結合材料,從教師觀的角度,評析曲老師的行為。
【解析思路】
第一,對曲老師的行為進行評價,顯然他的行為符合了教師觀的要求;
第二,回憶教師觀的理論,並結合材料綜合評價曲老師的哪些行為體現了教師觀的要求;
第三,進行總結概括。
【參考答案】
該老師的教育行為符合新課程背景下對教師的相關要求,是值得我們贊賞和學習的。
首先,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師觀強調,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一個研究者,在教學過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態置身於教學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對出現的教學問題進行研究。材料中,曲老師通過閱讀各種期刊雜志,了解歷史學科信息,提升自己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學習科研方法,解決教學問題。
其次,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師觀強調,教師在對待自我上不斷反思。材料中,曲教師自知大學所學的知識遠遠不夠,每天堅持閱讀一小時,也體現了終身學習的教育理念。
再次,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師觀強調,教師在對待與其他教育者的關繫上強調要合作,材料中,曲教師經常向經驗豐富的教師學習,提升自己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了合作的教育理念。
因此,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該運用新課程理念看待教師職業,樹立正確的教師觀,才能做好教書育人。
2. 新課標對教師的要求是什麼
答:一、靈活的應變能力 教師在新一輪課改中必須具備靈活的應變能力。雖然學校教育具有明確的目的、嚴密的組織、合理的教育教學計劃,在時間和精力上可以高效率地傳承文明,使一個自然人迅速過渡為一個社會人。但現行教育也很容易造就學生的機械思維方式和極度的依賴性,這不僅制約了學生個性發展,而且在某種程度上壓制了學生的個性。因此,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新課標下學校教育既要給學習主體傳授知識,更要讓學生學會思考和具有敢於創新的精神。特別是化學教學,教師應具有靈活的應變能力,教學更應讓學生貼近自然,多開展不同類型、豐富多彩的"學研"活動,在探究和驗證中解決問題,通過任務性學習、探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實踐性學習等來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和"生存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使學校成為名符其實的"學"校,而不是"教"校。 二、全面的知識貯備 古人雲:"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教師在新課程標準的實施中要成為一名善教者,就必須不斷接受繼續教育,全面貯備知識。否則,新課程標准就無法正常實施。對化學教師而言,光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已經不夠用了。主要體現在:其一,新課程標准使得教材內容更接近自然、更貼近生活,我們周圍形形色色的化學現象都進了教科書,教師如果不勤於精業,學生的許多奇思妙想就將成為教學的障礙。其二,學科滲透越來越廣、越來越深,化學幾乎滲透了所有的前沿學科。作為化學教師,絕不能"幾年充電,一生放電",必須不斷更新知識,了解前沿學科動態,掌握前沿學科的信息及研究成果,讓自己養成多角度觀察、多方位探究的習慣,具備解決實驗意外現象的能力,否則將不能滿足現代教育的要求。 三、"個性化"的教學風格 教師的教學可以說是因人而異,這里的"異"也就是教師個性的體現。大多數教師僅僅是授課方式的不同,並沒有充分體現"豐富的個性"。在化學教學中,有許多無法定量定序的變項,化學教師個人的特點往往比某些規定的東西更實際、更重要,更容易讓學生理解知識。因此,個性化的課堂教學要求教師具備強烈的創新意識,要有不滿足現狀的創造精神,敢於對教材進行重組;要求教師走進學生,努力營造一種民主、平等、競爭、創造的課堂氛圍。只有這樣,才能滿足新課標的基本要求,才能產生追求學習共性的"個性化"的共鳴,才能達到教學相長。例如:在"分子"、"原子"和"離子"的教學中,大膽地重組教材,把這一部分內容歸為"微觀物質"的教學,引導學生"任務分析--邏輯推理--實驗探究--結果分析--理解記憶",很好地完成了微觀物質的認識,突破了難點,提高了學生探索化學知識的樂趣。 四、正確的學生觀 教學是師生互動的系統工程,沒有學生的理解與參與很難達到預期的目標。互動的關鍵在地相互的信任。因此,坦必須轉變錯誤的學生觀,使學生與老師產生親合力。尊重學生的個性,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創造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學習的責任感和探究習慣,還可以更好地發展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精神,為適應社會打下基礎。例如在教學方法、教學行為、評價方式等方面,我們要克服分數至上、強制壓服、保持距離、灌輸馴服、平均發展等傳統觀念,構建"能力差異、平等交流、情感體驗、零距離相融"等新型的師生關系,樹立"學生是人、學生是發展中的人、學生是獨特和獨立的人"等正確的學生觀。這樣不僅不會降低老師的威信,而且更能體現教師的人格魅力,達到師生互動、共同探究知識的至高境界。 以上是自己通過新課標的學習和新教材的閱讀所受的幾點啟發,不一定成熟,更不一定 全面,希望能拋磚引玉,為新課改盡微薄之力。
3. 新課程標准對小學老師有什麼要求
語文課程在發抄生翻天覆地變化的同時也要求語文教師不斷學習、不斷提高。
教師專業發展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教師是實施新課改的主體,教師介入新課程之後將會面臨新的教學觀念、教學策略、課程決策開發以及研究能力的挑戰。 一、語文新課程 《九年
4. 小學數學新課標准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有哪些要求
認真學習課標理念,深入鑽研教材內容,細致了解學生需求。以教材內容為載體,將課標理念切實落實於課堂教學中,使學生真正受益。
5. 新課改下小學語文要求教師具備怎樣的知識
新課改下小學語文要求教師具備怎樣的知識?
答:新課改下小學語文要求教回師具備:
1、相當的文答史知識和文學素養。小學語文涉及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如果教師缺乏一定的文史知識,就很難把課講好。
2、要有較強的口語交際能力。
3、要有豐富的自然科學知識。小學語言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語言文字知識,還要有深厚的自然科學知識。隨著時代的發展,甚至還必須了解一點高新科學技術。因為所有這些都會在教學中用到。例如《農業的變化真大》要求教師必須掌握農業的發展現狀;《筍芽兒》要求老師掌握竹筍的生活習性;《日月潭》、葡萄溝》要求老師要對祖國的地理知識有所了解等。還有生理衛生、天文地理、民族風俗等。
4、要有多方面的藝術修養。語文老師要有一手好字,還要能畫一手漂亮的簡筆畫就更好了。
6.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准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有哪些要求
新課程的實施為教師的教學創新提供了廣闊的舞台。無論文本課程、實施課程、習得課程都需要教師去體認、去再造、去落實。課程改革的成敗歸根結底取決於教師。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即課程。
反思什麼,如何反思,是這套叢書關注的焦點。在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學科的課程與教學遇到許多問題。
課程改革為我們開辟了大顯身手的創新天地,學科教學從來沒有像今天那樣思想活躍,舉措新穎、策略多樣。但是,我們必須看到:新課程不是幻想中的空中樓閣,而是需要理論與實踐作為支撐;新課程的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突擊,而是一個不斷內化積淀的長期過程;新課程的實踐不是紙上談兵的部署,它需要一批批的志願兵與生力軍去沖鋒陷陣。讓我們為新課程的崛起鳴鑼開道,重塑教師新形象,重築課程新文化,進一步煥發課程改革的勃勃生機!
編寫這本書的目的,為那些已有新課程改革經驗的一線老師提供一個探討小學數學新課程教學方法的平台,幫助一線教師在自主的探索中吸納有價值的教學方法,並建構自己的個性「教學法」。
為實現這樣的目標,我們在編寫這本書的過程中貫徹了如下思想。
首先強調圖書的實用性。隨著新課程的推進,有關數學課程和教學論方面的圖書越來越豐富了,但能夠恰當地處理好理論和教學現實之間的關系的圖書並不多。《小學數學新課程教學法》切合一線教師的教學和學習的特點,把教學理念和教學實踐相結合,旨在引導教師更快捷地將教學法轉化為自己的教學行為。這種課堂教學行動的能力是當前許多一線教師所缺乏的。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
——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2.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夠幫助人們處理數據、進行計算、推理和證明,數學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現象和社會想像;數學為其他科學提供了語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術發展的基礎;數學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創造力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3.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內容的呈現要採用不同的方式,以滿足多樣化得學習要求。有效地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與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有效方式。由於學生所處的文化背景、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4.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教師應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的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5.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對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6.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學與教的方式產生了重大影響。數學課程的設計和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特別要充分考慮計算器、計算機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大力開發並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7. 新課程標准下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具備什麼樣的能力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里強調的就是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學習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培養型人才的必經之路,它對於弘揚學生人格的主動精神,發展學生學習的各種潛在能力,(包括強烈的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開放型的思維品質和知識結構、優異的智慧情操和審美能力)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把自主學習引進教學過程,教學結構將發生質的變化,教學的發展功能將得到充分落實,這樣「教學與發展」的教學論才有新的突破。那麼,在語文的閱讀教學中,作為奮斗在教學第一戰線上的語文老師應該如何為推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而創設條件呢?下面,我就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談談一些可行的方法,供教育同仁者參考。
一、民主氣氛的形成
課堂的閱讀教學應當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雙邊活動,是兩者共同參與、協調完成溝通交流的信息傳遞過程。教師只有充分發揚教學民主,才能增強學生的課堂「主人翁」意識,鍛煉他們積極思維的能力和勇於質疑的膽量,讓他們嘗到「跳一跳就能夠得到」的甜頭,讓學生不僅主動參與學、也參與教。如果教師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與傳統的教學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訴學生標准答案,那就難以把教學落到學生的心理基礎上,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思想也就不會被打破,主體意識就不會被激發出來,他們就永遠是知識的「奴隸」,是知識的「囊袋」。所以,我們在課堂閱讀教學中,必須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方法,努力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嘗試著讓學生參與教,體現真正的民主。
在教學中,我是這樣讓學生民主地參與教的:教師給學生布置的作業,題目是「請您出點子」,然後提出要求:「您對本學期的閱讀教學有何建議,請提出來,越多越好。」幾天後,我收到學生交上來的「作業」,通過對它們的一一閱讀及認真分析,從中選取可行的建議,辟一牆報,命名為「學生的金點子」,並將這些點子逐步運用於閱讀教學中,這種方法得到了學生們的大力支持,原因很簡單:我們常說,學生是主體,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學生對教師的教是最有發言權,教師通過上文中學生「點子」的調查,可了解哪些內容是學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學生最易接受、最歡迎的;通過改進,就可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少做「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再說;作業中「請您出點子」的一個「您」字,動之以情,學生樂意去做,說「提建議」,而不說「提意見」,可消除學生的顧慮,學生就會積極去做,說是「出點子」,則想到一點就可提,方便可行,學生容易做。可見,這種做法應是有效的捷徑。
二、理解思維的多向
知識是智慧的結晶,但擁有知識不等於擁有了智慧,知識可以授與,但智慧卻不能,從個體認識發展論的觀點看,任何真知都是在活動中自我建構的產物,真知是知識和智慧的統一體。於是,在閱讀教學中,因為學生們有著不同的閱歷、不同的個性,對課文內容也有著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我就特別注意尊重學生獨特的想法和觀點,不輕易否定學生的理解,還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出發點進行多向的理解。
例如:我在教學《草船借箭》一文時,有些學生提出最好課題改為《草船騙箭》,其理由是:「因為諸葛亮是用詐騙的方法從曹操那裡得到箭的,而不是借來的,「這理由一出來,就像是一滴水掉進沸騰的油鍋里,教室里頓時炸開了。可是,過了一會兒,一位學生從座位上彈簧似地站了起來說:「從諸葛亮吩咐軍士齊聲高喊「謝謝曹丞相的箭」這句話可以看出,騙箭不必謝,借箭才要謝,因而題目應用《草船借箭》。話音剛落,另一位學生緊接著說出自己的理由:「我認為是借箭,因為到赤壁之戰時,諸葛亮不是把借來的箭還給曹操了?人家有借有還嘛。」教室里的氣氛緊張起來了,同學們的情趣也高漲了起來,更妙的是還有一位學生說:「文章的寫作目的是贊揚諸葛亮的足智多謀、神機妙算,而『騙』是貶義詞,題目改成《草船騙箭》,文章的中心就變成揭露諸葛亮的陰謀詭計了。」面對這么多富有個性的理解,而對這激烈的辯論,我欣喜地說出了一段啟發性的話:「大家的見解太獨特了,大家的表演太精彩了。學習中,只要你們能善於質疑,大膽發問,提出創造性的見解,並富有挑戰的激情,成功之門就離你們不遠了。」
三、探疑方式的選擇
在閱讀教學中,學生的學習大體可分為兩種:獨立學習--解決現有發展區的問題,即學生通過自己努力能夠獨立加以解決的問題;合作學習--解決最近發展區的問題,即學生經過個人努力,無法獨立解決的問題。其中,學生可以獨立解決的問題,師則不講,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中完成,而學生需要合作才能解決的問題,除了教師的適當點拔外,讓學生自由地尋找學習的夥伴,自由地選擇探疑的方式。
在閱讀教學中,我常常是讓問題從學生中來,又回到學生中去,除了那些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運用已有知識通過讀書、思考、討論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外,不能解決的問題則可以是「你一言、我一語」全班同學群策群力,當然,也可以讓學生自由結合,形成學習小組,自由選擇解疑辦法,如:讀書解疑、實驗解疑、討論解疑、圖示解疑、聯系實際解疑等,學生愛用哪種,自由選擇不加限制,之後讓學生自由發表對有關問題的理解和獨特的創造性的見解,從而使學生的解疑能力得到提高,創新能力得到培養。
四、自學目標的自定
眾聽周知,學生的學習能力發展的不平衡,即差異性,所以,課前的預習,無論從質還是從量,兩方面都存在著難以克服或縮小這種差異,主要表現在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會掌握得多,學得好、快,這無疑給課堂閱讀的教學提出了嚴峻的挑戰。該如何滿足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需求?該如何促使學生自主參與學習呢?本人認為,既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又要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課前的自學目標應由學生自己擬訂,這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前提,教師不可「一刀切」地用集體自學目標取代學生的自己自學目標,要處理好共性與個性的關系。
例如:在教學《董存瑞捨身炸暗堡》一文時,為了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我如是引導學生自定自學目標:
師問:「大家已預習了《董存瑞捨身炸暗堡》一文,誰願意把自己的最深感受說給大家聽?」同學們都爭著舉手。
一生:「董存瑞機智勇敢,不怕犧牲的精神很可貴。」
一生:「文章中,對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特別細致,特別精彩。」
一生:「文章寫得很短,但內容深刻,感人。」
一生:「作者的語言生動,用詞講究。」
就這樣,一連七、八個同學談了自己的感受,緊接著,我又拋出了另一種誘餌:「這篇課文,你最想學習的目標是什麼?你想用什麼辦法來學習?」同學們又春筍般地舉起了手。
一生:「我的學習目標是好好向董存瑞學習,我的學習方法是認真學習描寫董存瑞的句子」。
一生:「我把心理活動描寫作為學習目標,學會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學習的方法是抓住有關描寫心理活動的句子去品味。」
一生:「我的學習目標是細節描寫,我要聯系實際地學。」
一生:「我的學習目標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方法是採用移情換位法,讓自己感受深刻。」
以上同學們自定的學習目標,我都一一給予肯定,還請同學們用 5 分鍾的時間,根據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方法進行學習。可以說,同學們都以積極的態度參與學習,收效很大。
總之,只要每位教師能根據教學實際,開動腦筋,定能創設出更新、更有效的方法來,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
讓語文活動課「動」起來
秀嶼學區前雲小學 黃瑞英
語文活動課,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一翼。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質,必須在抓好課堂教學的同時,認真上好語文課。活動課對於豐富學生生活,開拓學生視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對於加深學生語言體驗,提高學生個性,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有著重要意義。
如何上好語文活動課呢?
筆者認為:在語文課活動課的組織實施中,應始終把學生的自主性擺在第一位,讓學習自主地、積極地參與,動口動腦,培養內在的動機,激發智慧的潛力,發展個性特長,推進個體的主動、和諧、全面的發展。「動」是活動課最大的特點,應該將「動」貫穿於活動課組織實施的全過程。
一、選好內容,使學生「可以動」
語文活動課作為一門課程,它有自己設置的目的要求,也就是必須著眼於以獲取直接經驗。即時信息為內容,以實踐性的特點,引導學生從書本走向生活,從課堂走向社會,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活動課比起學科課程有較好的靈活性,在內容的選擇上我們可以很好地體現「可動性」。
1 、實踐性內容。 實踐性是語文活動課的主要特性,它改變了學科教學中教給學生結論性知識的方式,讓學生在參與觀察、動腦、動口、動手能實踐活動中拓展知識,發展能力。一次語文活動課,我組織學生到市場調查采訪,然後寫一篇小通訊。很多同學對市場的一些問題作了如實記述。如「吃啥有啥」、「亂擺亂賣沒人管」「菜價低菜農愁」等。這次活動課,同學們表現活躍,不但學會了調查,練習了寫作,還明白了「寫作處處有材料,只要做個有心人」。
2 、需要性內容 。根據學生當前的需要或學生正關心的話題來選內容,可以激起學生的熱情。如六年級時,很多同學們都互寫留言。這時開展一個《贈你一言》活動課,讓學生收集和撰寫一些富有人生意義、積極向上的格言妙語。結果,這節活動課學生肯定熱情高漲,交流創作活躍,不但可賞析格言妙語的深刻含義、結構、修辭,還可以讓學生受到激勵和教育,提高了學生寫留言的品位。
3 、競爭性內容 。魏書生說:「即使對毫無直接興趣的智力活動,學生因渴望競賽取勝而產生的間接興趣,也會使他們忘記事情本身的乏味而興致勃勃地投入到競賽中。」的確是這樣的,在競賽中,不喜歡的事情也喜歡,枯燥的事情也變得有趣。
二、放手指導,讓學生「真正動」。
要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活動中得到充分體現,從活動的設計、准備到實施、總結都要放手讓學生參與,使學生感到這是自己的「活動」,從而真正動起來。
1 、 放手讓學生參與活動的設計 。開始時,教師可就活動的設計和內容徵求同學的意見。隨著活動的深入開展,可將一部分內容交給學生搜集准備,這一過程其實也是學生的活動過程。如《趣說歇後語》就可叫學生推薦一些趣題給老師。一些活動內容熟悉以後,則放手讓學生設計,教師主要是引導完善。學生參與出題。設計的活動,會「動」得特別投入。筆者放手讓學生自主設計了一節《詩情畫意迎新年》的活動課,學生設計了「對春聯」、「祝語設計賽」、「猜燈謎」、「成語表演」、「新年新打算」等內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 、 放手讓學生參與活動准備。 從活動內容搜集,學具教具製作,到活動場景的布置,均可讓學生參與,教師主權是做好小主持的指導。如在上《詩情畫意迎新年》這節活動課節中,學生不但布置了一個喜氣洋洋的教室,還自行准備了水果、糖、餅、卡片等獎品。
3 、放手讓學生在活動中一展身手 。活動課重在過程,只要學生在活動中充分動腦、動手、動口,那麼即使學生在活動的某項內容沒有充分完成,這節課也是成功的。如活動課《手抄報大賽》,開始很多教師認為大部分學生將難以完成。後來放手讓學生自行設計版面,結果連最差的學生也能完成,一些手抄報的精美還令人贊嘆不已。當學生看到滿教室展評的作品時,都深感自豪。
4 、 放手讓學生參與活動總結。 這能使學生在總結經驗中體會成功的喜悅,先認識討論,再全班交流,最後由老師歸納升華。如活動課《我能行》結束時,教師說:「大家有什麼收獲呢?我想采訪幾個同學。」這就是引導學生以活動作總結的一種方式。每次活動後,若能引導學生以活動為題材寫篇日記,能使學生的總結產生更大效益。
三、創設情境,使學生「樂意動」。
一方面,要做好活動場地的布置,營造一個和諧的氛圍;另一方面,在活動開始和活動過程中可利用繪聲繪色的語言、情境渲染、實物演示和動手操作等方法,以激起學生想看看、說說、做做的強烈願望;其次,充分利用活動課課內外、校內外相結合的特點,帶學生到社會、大自然的情境中,營造一個學生「樂意動」的氛圍。如在活動課《尋找春天的足跡》中,帶學生到大自然中,那剛鑽出來的小草,樹枝上的嫩芽,星星點點的小花,濕潤的泥土的微微的風,都能一下子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情不自禁融到活動中。
四、巧選形式,讓學生「全體動」。
語文活動課一定要避免那種「尖子生表演」的場面。在每一次活動中,都應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語文活動課的形式是多樣的,如閱讀欣賞、口才培訓、表演品評、調查觀察、語文技能賽等。要從為學生提供人人都有「動」的機會的角度出發,巧選活動形式。如,《課本劇院表演賽》中,由於時間限制,決定了表演的只能是部分人。怎樣讓其餘同學做評委,對表演作出書面及口頭評論及打分。
五、優化結構,讓學生「全程動」。
為確保學生在活動過程的每一環節都處於「動」中,教師除了讓學生參與活動的准備工作以外,還必須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設計科學、合理、有序的活動程序,優化活動課課堂結構。如在《我能行》這節活動課的程序設計中,先以充滿激情的語言導入情境,繼而「選評委」搶答案掀起第一個小高潮。在匯報「發現別人優點」時,由於每人都想知道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所以會磁石般地吸引學生。「發現自己的長處」雖然要求較高,但滿足了孩子的表現欲。緊接著安排了一個帶有競賽性卻輕松愉快的「表演」,則緩和了緊張的氣氛。最後的「評選『班之最』」,每一次宣讀「我們班最……的……同學」都會引起熱烈掌聲,從而將活動推向了高潮。這樣的課堂結構,自始至終都讓學生們處於活躍的「動」中,效果自然顯著
不知道是不是>_<
8. 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師如何開展教學
給你參考一下:
怎樣上好小學數學課
練習課的結構 小學數學中的練習課佔了整個小學數學教學時間的很大比重。但在實際教學工作中,許多教師的練習課教學存在著極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怎樣上好練習課,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下面就如何優化數學練習課的課堂結構談談我個人的幾點看法: 一、弄清課堂結構,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練習課一般分為「鞏固性練習課」和「綜合性練習課」。這兩種練習課的形式的不同點就在於鞏固性練習課較注重基礎練習和專項練習,而綜合性練習課則較注重深化練習和發展練習。它們的相同點就在於兩者都必須交待清楚本節課練習的內容及其要求、對每個環節所在達到的目的要進行及時小結、最後還應該總結評講。 弄清了練習課的課堂結構之後,我們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練習課是「以練習為主」,「適當指導」,做到「導、練、議、評相結合」。這樣有利於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於學生掌握學法。而在練習課中,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就體現在教師的精心設問和巧妙導語上。教師應當做到:(1)應在重點練習題的解題依據處設問;(2)在解題錯誤的錯因處設問;(3)在提示知識內在聯系,探求知識規律處設問;(4)在易混知識處設問;(5)啟發學生如何綜合運用新舊知識;(6)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轉折;(7)在各個環節的銜接處做到承上啟下。 二、注意練習形式,追求練習設計的內涵 1、 練習設計應與教材習題緊密結合。我個人認為,練習課的練習設計要做到「課本習題為主,課外習題為輔」。具體做法是:以教材習題為主,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學生實際,可將教材習題進行適當的組合和練習形式的改編。在綜合性練習當中,可以適當提高教材習題的難度,進行綜合訓練。當教材習題太少,或者已經處理完了,但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與教學實際,需要加大練習量,這時可適當補充習題。 2、 練習設計要與學生住處反饋相結合。教學是一種有目的的行為,任何有目的的行為都必須實行控制,免使行為偏離目標。為此,我們在練習課的練習設計上,注意了針對新課後學生出現的主要問題,組織反饋練習,同時加強課堂巡視,搜集信息,及時「調節」。 3、 練習題設計要注意形式新穎,循序漸進,從實際出發,講求實效。在以往練習課的教學中,我體會到,形式多樣,靈活新穎的習題設計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旺盛的學習精力,有利於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由易到難,層層深入的練習設計,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能力的培養,有利於不同層次學生都有提高。因此,我們在練習設計中要特別注意從班級學生實際出發,設計不同層次、不同要求的習題,以中等學生為著眼點,面向全體學生配備好「必做」題和自選練習題,力求使好、中、差學生都有所獲。 數學練習課結構初探(曹平) 歷來,練習課為突出一個「練」字而片面追求題型新異、形式多樣、容量充分,這種一練到底的練習課實質上不過是幾種層次習題的排列而已。要取得練習課的最佳效益,必須首先尋找和建立一個比較合理的練習課結構。為此,我們重點研討了四個問題,一是確定練習課系統中的基本要素,二是基本環節在空間上的序列,三是根據最佳時域理論劃分練習課中的時間,四是練習題型與練習形式。 一、准備(5分左右) 練習是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徑,練習課主要是訓練學生良好的數學技能,同時伴隨著鞏固知識、發展智能和培育情感。因此,在學生進行練習之前,應當安排一組准備題,使學生在心理、生理、情感、知識等各方面做好必要的准備。這部分內容的安排要特別注重三點,一是知識的激活,二是思維的激發,三是情感的激勵。 1.知識的激活。激活知識有兩個目的,一是突出知識中的重要因素,二是強化知識中的基本要素。練習內容中的重點、難點、疑點等就是知識中的重要因素。在准備階段,我們經常安排一些突出解題關鍵的基本題為解答復合題作準備。就練習課而言,其基本要素幾乎都可以歸結到口算訓練上。因此,幾乎每堂練習課上都要安排一組有關聯的口算訓練。我們的基本做法是用小黑板掛出20道左右的口算題,讓全班學生直接寫得數,再由一名學生與大家核對答案。 2.思維的激發。准備階段安排一些調理思維的習題,確保學生思維的啟動和運作。 3.情感的激勵。上課開始就宣布練習課的課題,用鼓勵性語言提出本練習課中採用的激勵政策,充分調動學生練習的熱情,一開始就將課堂氣氛調節好。 這里有兩點說明,一是練習課中的「准備」與新授課中的「鋪墊」有差異。「鋪墊」必須緊緊瞄準新知而來,側重於知識,落實在舊知的生長點上,為新知學習打下「錨樁」(從屬關系);「准備」側重於技能方面,為順利「練習」的活動「關節」(並列關系)。練習課中的「激勵」與復習課中的「亮標」(出示復習目標)也不同。「亮標」是從知識、能力和思想品德三個方面向學生提出普遍的要求,人人必須達到;「激勵」是沒有上限的要求,也不是人人都能全部達到的,但實際上都要超過現有水平的一種潛在發展目標。比如,教師提出:「比一比誰的解法多,誰的解法好。」這不可能是全班的統一目標。對於有些學生能完成一解就可以了,能完成二解就可獎勵了,等等,因人而異。 二、導練(12分左右) 這一階段主要是通過教師精心設計的一組組練習題,或邊練邊評,或由學生一鼓作氣練完後再逐題評講,達到練習的目的。其間以學生「練」為主,教師「評」為輔。有些習題讓學生做後只需對一下答案,不必評講。 為了提高「導練」質量,教師要力求解決好三個問題: 1.設計好練習。設計好練習是成功練習的前提。如何設計好練習是一門很費思索的學問,我們覺得要注意:①圍繞重點,精選習題;②由易到難,呈現題組;③形式靈活,題型多變。 習題可以自編也可摘選,但都應圍繞重點展開,不能貪多求雜,確保12分內練習得有意義、有趣味。 採用題組練習的最大好處是有利於教師評講,同時可以解決學生練習速度參差不齊的問題。 練習形式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巧妙運用,不可千篇一律。注意口練與筆練、集體練與個人練等的交替運用。習題題型也要多變,封閉題型與開放題型、填空題型與選擇題型、順向題型與逆向題型、專項練習與綜合練習、編題與解題等,均應根據練習需要而靈活把握。 2.組織好練習。組織練習是「導練」的實質,「導練」就是有指導、有組織的練習過程。要通過一題多用、一題多變、一題多解等使學生舉一反三,從而提高練習的效率。有組織的練習還包括習題的臨時增刪、節奏的隨時控制、要求的適時調整等。 3.評講好練習。評講一般安排在練習後進行,也可安排在練習前或練習時。練習前的評講,目的是喚起學生注意,提醒學生避免出錯,起到前饋控制的作用;練習時的評講,屬於即時反饋,即學生練習,教師巡視,從中發現共性問題及時指出來,以引起學生注意;更多的是練習後的評講,如果採用題組練習,那麼最常用的辦法是一組練習完畢後教師講評,之後,再進行下一組練習,以此類推。評講內容包括:判斷練習結果的正誤,比較練習過程的異同,評估習題的價值與功能,指出解題的關鍵與注意點。 三、概括(3分左右) 解題重要的不是統計做了多少題目,而是是否掌握了一類題的實質,即有無形成基本的解題模式,只有真正掌握了一類問題的解題思路,才算掌握了解答這類題目的基本規律。當學生練習到一定程度時,就應不失時機地引導他們總結和概括出練習的基本經驗和教訓,獲得有意義的練習成果。因此,練習成果不是簡單地用練習所得分數來說明,而是通過學生對解題規律總結與概括的水平來判斷的。根據學生的概括水平,可採用小組討論、教師指點、學生獨立概括的策略。大家用得比較多也比較好的做法是採用「填空」形式把概括的結論總結出來。 四、檢測(12分左右) 學生練習了,教師評講了,師生又一起概括了,這時就有必要檢測一下練習效果。通常選用課本或練習冊上的習題進行檢測,最好是教師預先編制並印刷好,課上發給學生做。為了確保大部分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題目數量與難度都要控制好,同時設計一些附加題,使做得快的學生可以多做一些題目。 五、反饋(8分左右) 學生練習結束後,應及時反饋練習效果。反饋過程的一般程序是: 1.教師或學生分析解題過程,核對解題結論。 2.學生自己批改或同桌交換批改。 3.統計檢測結果。(全對的、錯1題的……分別舉手) 4.錯的同學訂正,對的同學另做思考題。 5.教師抽查部分學生的檢測題。 兩點說明: 「導練」與「檢測」中的習題類型如何掌握?「導練」中可選用多種不同的題型讓學生練習,目的是訓練學生靈活應變和舉一反三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檢測」中的題型不宜有太多的變化,一般是練習冊上的封閉題型,或教師事先印製的標准練習題,目的是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檢測出學生的基本成績,如果再在題型上花過多精力也顯得重復。 「反饋」可不可放在下一堂課上?一般說來,反饋越快練習效果越好。有些教師為了讓學生多練,擴大「檢測」時間,待到下課時才收檢測本子或卷子,教師課後再批改。我們認為,練習課上從「准備」到「檢測」,學生足足練習了30分左右時間,一味追求多練,學生會厭倦。同時,練習課是通過練習反饋學習效果,而且反饋越好效果越好,學生的需求也相應地得到較快的滿足。更為重要的是,學生發現「檢測」中的出錯題可以當堂訂正,防止錯誤痕跡的加深。因此,「反饋」這一環節應在本節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