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數學課上怎樣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著名的教育實踐家陶行知先生提出:「做中學,學中做」「生活即教育」等教學思想對教學實踐有一定的啟示意義。因此,在我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將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放在重要位置,讓它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一;在發展學生思維中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動手實踐就是要為學生創設一個探索、猜測和發現的環境,使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探求新知識的活動中去,在實踐中發展能力,從而最終獲得成功。在教學「角的度量」時,學生掌握了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數的方法,並能用量角器畫一個固定度數的角(如120°的角)後練習中,教師為學生們提供了一次動手操作的機會:「同學們,我們都用量角器畫出120°的角,如果不用量角器,只用你手中的三角板和直尺,你能想辦法畫出一個120°的角嗎?」問題提出後,學生經過思考後,開始動手操作,匯報展示,班級中大多數學生操作方法:利用三角板上的角度畫圖,(1)90°的角和30°的角合起來。(2)60°的角和60°的角合起來。(3)創新想法:先畫出一個平角,再去掉一個60°的角…… 接著教師繼續提問:「運用上面的方法,你能畫出一個15°的角嗎」,學生有了解決上面問題的經驗,再動手操作已不是難事,這樣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二;在激發學習興趣中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麼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該怎樣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呢?在執教「統計與概率」一課時,提前布置給學生一個家庭作業:回家後收集家中上個月水、電、煤氣、電話的費用情況以及上個月家庭的總收入和支出等。需要的數據是實際生活中的真實材料,因此學生興趣盎然,他們積極參與到調查實踐活動中,課堂上教師讓他們根據調查的數據製成統計圖表,再根據製作出來的統計表進行數據比較和分析,同時提出自己的合理化意見和建議,對此孩子們特別感興趣,教學效果相當好。學生在調查、制圖、分析數據的過程中,充分體驗了數學的本質就是來源於生活、運用於生活,進一步體會到了「數學是有用的」,從而喜歡上數學的學習。從這節課的教學來看,內容超越了教材的本身,但是著重於學生的參與意識.
2. 數學課上怎樣培養小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著名的教育實踐家陶行知先生提出:「做中學,學中做」「生活即教育」等教學思想對教學實踐有一定的啟示意義。因此,在我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將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放在重要位置,讓它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一;在發展學生思維中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動手實踐就是要為學生創設一個探索、猜測和發現的環境,使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探求新知識的活動中去,在實踐中發展能力,從而最終獲得成功。在教學「角的度量」時,學生掌握了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數的方法,並能用量角器畫一個固定度數的角(如120°的角)後練習中,教師為學生們提供了一次動手操作的機會:「同學們,我們都用量角器畫出120°的角,如果不用量角器,只用你手中的三角板和直尺,你能想辦法畫出一個120°的角嗎?」問題提出後,學生經過思考後,開始動手操作,匯報展示,班級中大多數學生操作方法:利用三角板上的角度畫圖,(1)90°的角和30°的角合起來。(2)60°的角和60°的角合起來。(3)創新想法:先畫出一個平角,再去掉一個60°的角…… 接著教師繼續提問:「運用上面的方法,你能畫出一個15°的角嗎」,學生有了解決上面問題的經驗,再動手操作已不是難事,這樣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二;在激發學習興趣中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麼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該怎樣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呢?在執教「統計與概率」一課時,提前布置給學生一個家庭作業:回家後收集家中上個月水、電、煤氣、電話的費用情況以及上個月家庭的總收入和支出等。需要的數據是實際生活中的真實材料,因此學生興趣盎然,他們積極參與到調查實踐活動中,課堂上教師讓他們根據調查的數據製成統計圖表,再根據製作出來的統計表進行數據比較和分析,同時提出自己的合理化意見和建議,對此孩子們特別感興趣,教學效果相當好。學生在調查、制圖、分析數據的過程中,充分體驗了數學的本質就是來源於生活、運用於生活,進一步體會到了「數學是有用的」,從而喜歡上數學的學習。從這節課的教學來看,內容超越了教材的本身,但是著重於學生的參與意識
3. 我動手,我快樂綜合實踐活動教案
活動主題:我們身邊的塑料
一 、活動背景:塑料從誕生到現在雖算不上歷史悠久,但塑料製品卻已遍布世界各個角落,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離不開的東西。塑料的發明極大地方便了人類的生活,但也給自然環境造成了很大污染。認識塑料,了解塑料不僅能使孩子們加強實踐能力、拓展知識面,而且活動的過程中還能加強環保意識。因此設計了本次活動。
二 、活動目標:
1、使同學們具有關注社會、關注自然的良好品質,加強同學們的環保意識。
2 、培養孩子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拓展知識面。
3 、培養孩子們善於觀察力、善於發現、善於思考的學習品質和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自信心。
三 、活動過程:創設活動情境:
1、很高興又和同學們一起進行綜合實踐活動,讓我們一起關注生活,走進科學。
教師說:在上周,我在上下班的路上留意到一種現象,其實這種現象平時也存在,只是這回格外的觸動我,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出示照片。
2、你們覺得在我們生活中這種現象多嗎?哪來那麼多塑料袋呢?你們有沒有過這種現象呢?在我們泰州,生活中有很多陋習人們都已經習以為常了。什麼叫陋習?不文明的、不合理的習慣。比如;(讓學生說)隨地吐痰、順手扔垃圾等
但很少有人覺得不正常,是不是?但往往正是因為人們不以為然、滿不在乎才會導致嚴重的後果,你們說對嗎?
3、現在我給同學們挖一個智力陷阱,看你會不會身陷其中?怎麼樣,敢不敢接招?請聽題(音樂2下):白紙、白布廢棄後是不是「白色污染」?(同學們說一說自己所了解的「白色污染」)目前,「白色污染」困擾著世界上許多個國家確確實實為我們人類出了一大難題,但是,這個難題被我攻克了。
我決定:向聯合國衛生組織倡議一下:世界各國一律禁止生產塑料製品,你們看咋樣?
4、學生一定會就塑料的好處發表看法。教師也可拿實物對同學們進行提示:吉他、跳繩等。
照片:百葉窗、電視、滑板車、鋼琴、汽車方向盤等。
教師將准備好的教具貼在黑板上:吃、喝、穿、玩兒、樂器、裝飾材料、交通工具、家用電器、傢具、農業等。
教師說:看來,塑料在我們生活中真是無處不在。塑料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這么廣,它是不是有什麼特殊的本領呢?它的誕生給我們人類帶來的到底是禍還是福呢?怎麼樣?想進一步了解塑料嗎?先給我們這次活動起一個主題吧!
5、確立活動主題的名字
6、給同學們思考討論的時間,明確自己最想探究的內容。教師下去指導,適當引導同學們拓展思路。
7、全班同學進行交流,提出問題。教師將其一一寫在黑板上。指導同學們自己進行歸納整理。
8、將問題分成幾類。請同學們自己選擇感興趣的主題,坐成一組。(如一組人太多就將一組分成兩組)。
9、同學們進行研究討論,教師到各組指導。加背景音樂。
10、同學們介紹活動方案。加背景音樂烘托氣氛。/
11、交流完活動方案,教師進行總結。
《綜合實踐活動》教案二
水火箭的製作與發射
一、 活動簡介:
火箭點火後向下噴射高溫高壓氣體,噴火的箭稱火箭。目前,在模型商店能買到的是用炎葯點火燃燒產生反沖的「火箭」,效果當然好,但每發射一次需要400元左右的經費,這對於中學生來講只能望而生畏。
現在介紹一種並不噴火,而是在高壓空氣作用下噴火的箭,叫「水火箭」。找個大號可樂瓶,將它裝飾成火箭的形狀。瓶內注入一部分水,在瓶口塞上一個裝有自行車內胎氣門嘴芯的橡皮塞,瓶內水和氣迅速噴出,推動瓶體沖向空中。
這項製作、發射活動,近年來在日本的青少年中普通開展。1993年在我國桂林召開的沖外物理教師學術交流會上,由日本的「山貓」學會介紹到我國,這項活動有以下幾個特點:
1、 材料易得,廢物利用;
2、 製作簡單,發射簡便,任何中學生均可操作;
3、 趣味性強,一般可發射十米高;
4、 安全性好,噴水不噴火;
5、 具有一定的創造性;
二、 活動目標:
1、 使學生初步了解火箭發射的有關科學知識,懂得航天火箭的原理,了解國內外火箭發射的歷史;
2、 通過水火箭製作與發射活動,讓學生體驗整個過程,逐步提高動手能力;
3、 為了提高火箭發射高度,讓學生學會分析改進實驗方法,及提高實驗效果的科學工作方法,逐步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
4、 逐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探究意識及認真細致、敢於創新、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
三、 活動准備:
1、場地:
製作火箭——教室或實驗室;
發射場——操場或寬闊地。
2、器材:
①可樂瓶(腰部勿彎曲) 每組2個
②透明膠帶 每組1卷
③即時貼單面紙 每組若干
④剪刀 每組1組
⑤模型專用鋸(或鋼鋸條代) 每組1把
⑥帶氣門嘴、芯的橡皮塞 全班1-2個
⑦實驗室用鐵架台及鐵環 全班1-2個
⑧打氣筒(高壓氣筒最適宜) 全班1-2個
⑨自來水及水桶 全班1-2個
3、學生課前探究安排:
① 分好小組,選好組長,分組了解有關國內外火箭發射的歷史資料,了解火箭發射的原理(也可以是網上查找,也可以是去圖書室查閱有圖片更好),由組長負責整理匯報本小組收集到的資料。
② 讓一兩個小組去嘗試製作、發射一下,記錄大致的體會,並把嘗試製作與發射中所遇到的問題帶進課堂,嘗試製作的模型也帶進課堂。
4、教師准備:
① 一個完整的水火箭范作。
② 帶氣門嘴、芯的橡皮塞,課前由教師製作。方法是:找3白橡皮塞將下頭切去5MM,(如用4號白橡塞就從大頭切去5MM),用鑽孔器化學(實驗室用)按自行車門嘴的筒管的直徑大小,鑽一孔,把氣門嘴固定在橡皮塞上。
四、 課時安排:2課時。
五、 活動過程:
1、 組織教學,導出活動課題。
2、 組內討論,反饋收集到的信息、資料,由組長負責整理匯報。
① 國內外有關火箭發展的歷史知識。
② 火箭發射的原理。
③ 嘗試小組匯報製作發射水火箭的方法與體會,回答火箭發射高度與哪些因素有關?並把遇到的困難和疑惑提出來,供大家探討。
3、 教師出示範作,並作簡要講解,有的問題可與學生共同討論得出解決方案。
① 火箭頭是圓錐體,在製作過程中是難點。教師作重點演示。
② 發射時橡皮塞塞得越緊,瓶內充的氣體越多,發射越高。因此要用力將皮塞塞緊,還可用銼刀把橡皮塞銼成近似圓柱體可使塞與瓶口接觸面大,塞得緊。
③ 瓶內注水大約在1/3至1/2之間,可實驗決定。瓶內的大氣壓大約在4-5個大氣壓。超過5個大氣壓瓶體容易破裂。
④ 強調使用工具時,要保護好桌面及環境,並注意安全。
4、 原理分析研究及討論。
以壓縮空氣為動力,箭體向下噴出氣和水,由於它們的反沖作用使之迅速升空。整個過程是一個用壓縮空氣達到儲存能力,而後瞬間釋放,推動箭體向上運動的過程。水作為火箭發射時的噴射物質,它的噴射速度與物質的多少是關鍵。
氣壓式水火箭在飛行中受到重力和空氣阻力的作用暫時忽略不計。用動量守恆定律分析,推導得出火箭在某一時刻的速度V,有下列關系式: 式中:v為某時刻噴出的水相對於箭體的速度;M水為注入瓶中水的質量;M瓶為瓶體的質量。
從上式可看出水火箭的速度與水噴出的相對速度V成正比;還與瓶體的質量M瓶和注入水的質量M水有關。要使水火箭上升得高,必須增大它的速度。加法有二:
1、 增大瓶內壓縮空氣的壓強,從而達到水噴出的速度V增大,具體方法是塞緊瓶塞,多充氣增大瓶內壓強,或者利用控制裝置使之發射前卡緊瓶口與瓶塞,瓶內氣壓增加時,瓶塞不自行脫落,可充入更多的空氣以增加瓶內大氣壓值。
2、 增大注水量。M水增大,噴出的物質增多,但是注水量增大後,會使空氣在瓶內佔有的空間減小,使壓縮空氣減少,因而影響氣壓式火箭的速度,所以注水量不能過多,有一個最佳量,可通過實驗在注水量1/3至1/2之間得出最佳量。
4. 論小學數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數學教學過程是一個特殊的認知過程。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抽象的數學結論,更應注重學生的數學思維訓練,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探討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的實踐操作訓練,讓學生在實踐中感知,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力,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問題獲取知識,教師再引導學生到實際中驗證,到生活中運用。這樣,學生對知識就會有更深入的理解,各方面素質也回得到和諧發展。那麼,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呢? 一、課外收集有關信息,獲得感性認識。教師要敢於打破教材,善於跳出教材,能巧妙組織教材,把知識教給學生,把學生教「活」。從學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擺在學生面前,讓其觀察生活,搜集信息,這樣才能有效的激發其認知沖突,促使他們自主地探索,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在理解掌握知識,學習知識的同時,感受到自己所學知識的價值所在。 二、創設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學氛圍,形成學生動手操作的條件。 在教學過程中,學習氛圍是衡量教學效果的重要指標。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學氛圍會使學生在毫無壓抑感的氣氛中學習,敢於設疑,敢於動手操作論證,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習成為其內在的心理需求。在設計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單一的操作演示、學生簡單的模仿操作轉化為探索性、創造性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去發現事物的奧秘,逐步形成實踐求知的意識。 三、精心設計動手操作的步驟,使教具、學具直觀手段發揮應有的作用。動手操作前,先讓學生明白動手操作的目標,即研究什麼事物,觀察什麼現象,或分析一種什麼關系。然後教師根據教學目標用清楚的語言向學生提出明確的動手操作要求,提示操作方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由課堂走向生活,學以致用。
5. 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教案去圖書館
活動目標:
1.通過學習朗讀兒歌,初步感受問答歌的結構特點和語言風格。
2.引導幼兒有節奏地朗誦兒歌,並豐富有關昆蟲的知識。
3.願意和老師、同伴一起朗讀兒歌,體驗合作朗讀的愉悅之情。
活動准備:螢火蟲、蝴蝶、蜻蜓PPT。音樂:蝴蝶找花、小蜻蜓、圓舞板
活動過程:
一.認識昆蟲
1."嗡嗡嗡"聽,是什麼聲音?誰來了?(蟲兒飛來了)什麼蟲兒飛到小一班來了?(蜜蜂圖片)原來是蜜蜂飛來了!蜜蜂飛的時候會發出嗡嗡嗡的聲音。(師拿著蜜蜂飛一圈)和蜜蜂打個招呼吧!(蜜蜂,你好!)大家好!今天蟲兒要聚會,除了我,還有別的蟲兒要來,你們歡迎嗎?(歡迎歡迎!)
2.(點擊螢火蟲)這一閃一閃會發光的是什麼蟲兒呀?(螢火蟲)看,螢火蟲的尾巴會發光,一閃一閃像什麼?(小星星,燈籠……)(出示燈籠)
(點擊蝴蝶)什麼蟲兒來了?(這是一隻漂亮的花蝴蝶)花蝴蝶在干什麼?(花蝴蝶兒愛跳舞,請幼兒聽音樂學一學)還有什麼蟲兒來了?(點擊蜻蜓)你們看蜻蜓像什麼?(飛機)我們小小班時學過小蜻蜓律動,聽著音樂一起來飛一飛。(律動:小蜻蜓)你們知道蜻蜓有什麼本領嗎?(點擊PPT,吃蚊子)蜻蜓最愛吃蚊子。
二.學習詩歌
1.蟲兒們又漂亮又能幹,它們要來考考小一班的小朋友,聽好:什麼蟲兒嗡嗡嗡?什麼蟲兒提燈籠?什麼蟲兒愛跳舞?什麼蟲兒吃蚊子?小朋友你們會回答嗎?
2.好,我再來問:什麼蟲兒嗡嗡嗡?蜜蜂飛來嗡嗡嗡。什麼蟲兒提燈籠?螢火蟲兒提燈籠。什麼蟲兒愛跳舞?花蝴蝶兒愛跳舞。什麼蟲兒吃蚊子?蜻蜓最愛吃蚊子。
3.師生一起讀《蟲兒歌》。
4.邊拍手邊跟著節奏讀《蟲兒歌》。
5.給幼兒圓舞板,邊打節奏邊讀《蟲兒歌》。
6.老師問,幼兒回答。師生合作朗讀《蟲兒歌》。
7.幼兒分組合作朗讀《蟲兒歌》。
三.和蟲兒再見
兒歌:蟲兒的歌
什麼蟲兒嗡嗡嗡?蜜蜂飛來嗡嗡嗡。
什麼蟲兒提燈籠?螢火蟲兒提燈籠。
什麼蟲兒愛跳舞?花蝴蝶兒愛跳舞。
什麼蟲兒吃蚊子?蜻蜓最愛吃蚊子。
6. 如何開展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
滲透數學思維,大膽嘗試應用
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和學生數學素養的提高是實踐活動的核心任務。數學的思想方法是指比較分析的方法、模型方法、估測方法、推理方法、轉化方法、統計方法等。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這些數學的思想方法都是通過解決問題而滲透,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數學思想和方法的熏陶和感染。因此,教師總是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讓課堂中充滿著研討、探究、思考的氣氛。在實踐活動中,教師應擺脫傳統的教學模式的束縛,讓學生大膽嘗試,要允許學生失敗,鼓勵學生克服困難,不斷探究。如, 在教學幾何形體體積的復習與整理一課時,我出示一個長方體的魚缸,問:「這個魚缸是什麼形狀?如果想給小魚找一個寬敞的家,需要先往魚缸里倒水,倒多少合適呢?」同學們開始往魚缸里倒水。接著老師問:「大家估測一下,現在魚缸里水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學生通過動手量,得出水缸里水的長寬高的數據,進而算出體積。接著,老師又說:「讓小魚住進一個正方體的空間里該怎麼倒水呢?」由此復習了正方體體積。最後,出示圓柱體、圓錐體形狀的魚缸,老師往裡倒水,問:「這時魚缸里的水是什麼形狀?要計算水的體積,需要測量什麼數據?」這些實踐活動,不僅直觀形象地讓學生看到了四種形狀的容器所盛水的形狀的變化,同時,讓學生動手操作,取得必要數據進行計算,既達到了整理復習的目的,又使同學們直接感受到幾何形體相互之間的聯系。這當中老師提出問題:「這些計算公式看起來各不相同,但他們有沒有內在聯系?」從而得出,要計算體積,當兩個底面相同時,可以用底面積×高而得出。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很快掌握了每一種圖形之間的聯系,以及相互可以「轉化」的思想。學生參與了實踐活動的全過程,將知識發展的過程觀察得直接具體、生動活潑、富有情趣開展小學數學實踐活動,旨在「以活動促發展」,提倡學生積極參與,勇於實踐,大膽創新,在活動中感受數學知識,運用數學知識,獲得全面的發展。
精心組織活動,煥發主體活力
數學實踐活動的主要學習方式是研究性學習。在活動過程中,我們逐步摸索出一般性的研究性學習的步驟:一是創設情境,提供背景;二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三是探索研究,解決問題;四是匯報交流,啟發深究;五是評價激勵,收獲成果。
其次,注重發現,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問題是數學的心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活動的靈魂,是學生主體的第一次體現,也是革新學生學習方式的重要一環。問題由學生始,才能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有一雙數學的眼睛,一顆數學的大腦;才能使學生擺脫過去依賴思想和模仿、記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真正「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第三,合作交流,展示學生的創新能力。在進行實踐活動的過程中,離不開合作交流,在師生、生生,小組與小組,小組與大組等的交流中,學生對知識或活動內容的理解更豐富,更全面。所以在合作交流中要讓學生想說、敢說、樂說,暢所欲言。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的思想在撞擊、知識在整合,在相互啟發的過程中思維會實現質的飛躍。
比如,我在教學周長的認識時,讓學生動手圍一圍、擺一擺、測一測等形式,使學生對周長有初步的認識,然後讓他們說一說什麼是周長,最後教師再歸納總結。從而對周長形成科學的認識。這一過程讓學生在自己的操作、實驗中去觀察思考,去感受,去感受數學的力量,體會數學的價值。以活動促思維,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同時發展數學能力。
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還是一門新的課程,還會繼續下去。我們將不斷研究、不斷改進、逐步完善,使實踐活動能真正促進學生的發展,使學生真正在實踐中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讓我們攜手共進,領悟新課標的實質,為學生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7. 小學數學中如何進行動手實踐課的教學
數學教學過程是一個特殊的認知過程。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抽象的數學結論,更應注重學生的數學思維訓練,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探討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的實踐操作訓練,讓學生在實踐中感知,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力,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問題獲取知識,教師再引導學生到實際中驗證,到生活中運用。這樣,學生對知識就會有更深入的理解,各方面素質也回得到和諧發展。那麼,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呢?我結合自身教學實踐,進行了初步的探索。
創設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學氛圍,形成學生動手操作的條件。在教學過程中,學習氛圍是衡量教學效果的重要指標。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學氛圍會使學生在毫無壓抑感的氣氛中學習,敢於設疑,敢於動手操作論證,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習成為其內在的心理需求。在設計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單一的操作演示、學生簡單的模仿操作轉化為探索性、創造性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去發現事物的奧秘,逐步形成實踐求知的意識。
精心設計動手操作的步驟,使教具、學具直觀手段發揮應有的作用。動手操作前,先讓學生明白動手操作的目標,即研究什麼事物,觀察什麼現象,或分析一種什麼關系。然後教師根據教學目標用清楚的語言向學生提出明確的動手操作要求,提示操作方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由課堂走向生活,學以致用。
構建合理的培養模式,正確引導學生進行具體操作。在對學生進行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過程中,教師並非無目的地放手讓學生去「實踐」,而應該構建合理的培養模式,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引導學生從具體的實踐操作中抽象出數學概念和結論。
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使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抽象思維能力得到發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時候應注意到以下幾點:
首先,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指導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拌以思維和語言的表達,把重點放在基礎比較薄弱,動手操作比較困難的學生身上,對那些成績比較好、思維敏捷的學生,多鼓勵他們創新,能否採用多種方法去動手操作;
其次,在學生發現和感受到一種知識或一種方法後,要組織學生相互交流,擺事實,講道理,進行分析,形成共同認識。
最後,指導學生進行總結,形成正確、清晰的數學概念。動手操作不是目的,只是一種手段、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不僅要注意引導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進行仔細觀察、分析,而且要指導學生進行總結,真正實現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渡和飛躍。特別是低年級,老師如不適時加以指導和總結,小學生就會玩教具和學具。老師只有適時加以指導和總結,才能把學生從玩中引到學習上來,完成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和飛躍。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可見多動手操作,能發散學生的思維,達到創新的目的。在教學中,讓學生多動手,親身實踐,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全面理解,同時也能開發學生智力,讓他們積極地動手、動腦。大膽地去思索、探討、創新,使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主動積極的參與者,是認識過程的探索者,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例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一課時,讓學生先觀察幾幅圖,想想這些圖形是什麼,是怎麼組成的?用在什麼地方?然後放手讓學生自己製作一幅圖畫,發揮他們的想像能力,自由自在地表達想法。通過動手操作,學生不但提高了對知識的掌握,而且也發揮了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動手操作能力。而學生也爭先恐後的想上台介紹自己的作品。他們的熱情讓我感動,也讓我深深地發現學生的想像空間是無限的,他們的創造力是我們所無法預見的。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適當、充分地讓學生動手操作,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同時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潛能得到有效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