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文檔: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有多重即千克、克一課的教學觀摩
1000克=1千克 1千克=2斤 1斤=500克
Ⅱ 克和千克的教案
《克和千克》
設計思路
克與千克對於小學生來說是個全新的重量概念,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點以及實際生活經驗,在課堂設計中,通過猜、掂、比、稱等實踐活動,讓學生看一看、說一說、做一做,強調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概念,並了解克與千克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准備
1.課前讓每位學生去商場上任選兩種物品調查數據,並填好調查表。
2.將全班分成8個小組,每組准備一台盤稱,8個2分硬幣,一些蘋果,一盤雞蛋,一些黃豆,2袋鹽,實驗卡(1)和實驗卡(2)。3.准備一架天平。
4.視頻展示台,電腦等。
【活動過程】
一、認識重量單位克、千克
師:老師這兒有兩袋糖,請你們猜一猜它們是一樣重,還是哪一袋重一些?
生1:我認為左邊那袋重一些。
生2:我認為右邊那袋重一些。
生3:我認為它們是一樣重的。
師:誰想上來掂一掂?(找幾位學生來掂一掂,一致認為是左邊那袋重一些)
師:剛才大家用眼睛觀察得到了三種不同的結果,但通過掂大家的意見就統一了。看來比較兩件物品的輕與重光靠眼睛是不行的,我們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那麼這袋糖到底有多重呢?你有辦法知道嗎?
生1:用秤來稱。
生2:直接看物品包裝袋上所標識的凈含量。
師:這個方法不錯。昨天老師請大家回去任選兩件物品調查它們的凈含量,你們完成了嗎?誰想上來匯報?(找幾位學生上來匯報)
師:剛才你們所讀到的「克,千克」就是國際上所統一使用的重量單位。(板書:克和千克)
二、認識秤
1.提出問題。
師:直接看物品包裝袋上所標識的凈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重量,但很多物品沒有包裝袋,比如你們桌上所擺的雞蛋,蘋果等物品,要知道它們的重量怎麼辦呢?
生:可以用秤來稱。
師:對,要想知道物品准確的重量可以用秤來稱。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秤?
2.學生自由說生活中常見的秤。
3.教師課件展示並介紹生活中常見的秤。
4.詳細介紹盤秤的使用方法(課件展示)
(1)觀察秤面,說說秤面上有些什麼?
(2)介紹秤面中如何來分大格、小格,且它們各表示多少重量的克數。
(3)識秤練習。
(4)小組學習如何使用桌面上的盤秤。
(5)小組比賽分別稱出一本數學課本和一個文具盒的重量。
三、建立「千克」的概念
師:生活中較重的物品是用「千克」做單位的。
1.動手實踐。
小組合作分別用盤秤稱出1千克的蘋果和1千克的鹽,並填寫好實驗卡(1)。
2.小組匯報填寫結果。
3.提問。
師:每組稱得的1千克的鹽都是2袋,為什麼1千克的蘋果,每組稱得的個數會不一樣呢?
生:因為蘋果的大小不一樣。
4.讓學生感受1千克的重量。
5.讓學生感受比1千克重的重量。
6.舉例。
師:1千克也就是生活中常說的1公斤,在你的周圍能找到比1千克還重的物品嗎?
生:我們的體重。
師:那你們互相抱一抱吧。
生:我們的桌子、凳子的重量。
師:很好。互相抬一抬吧。
四、建立「克」的概念
1.提出問題。
師:桌面上的1袋蘋果、1個蘋果可以用盤秤稱出它們的重量,那1粒黃豆能用盤秤稱出它的重量嗎?
生:能。
師:試一試吧。
學生試後發現很難稱出它的重量。
師:用什麼秤才能稱出1粒黃豆的重量呢?
生(思考):天平。
師:對,生活中常用天平來稱較輕物品的重量,使用的單位是「克」。
2.簡單介紹天平的使用方法並且在天平上演示稱1克重量的過程。
3.讓學生感受1克的重量。(每人在桌上找到1個2分硬幣,把它放在手指上感受它的重量)
4.舉例說一說生活中重量大約是1克的物品。
5.猜一猜1克的黃豆大概有幾粒?猜後指名演示。
6.動手實踐。
(1)師的桌面上陳列了一些物品,請每組任選1件猜它的重量,你們認為組內誰猜得最准就在表中填誰猜的重量。用同樣的方法猜出1個蘋果的重量並填寫實驗卡(2)。
師:想不想知道你們猜得對不對?
生:想。
師:今天我們就到市場管理處的公平秤去稱一稱。哪些小組願意當市場管理員?
(2)任選三個小組當市場管理處,每組都選出一名工作人員,其它同學是監督員。其它五個小組的同學拿著剛才所猜的物品任選一家市場管理處的公平秤去稱一稱。稱後將結果填入實驗卡(2)中。
(3)並比一比哪個小組猜得最准。
(4)請猜得最準的小組交流經驗。
五、「克」和「千克」之間的關系
師:「千克」與「克」是兩個不同的重量單位,大家猜一下多少個1克會是1千克呢?
生:1000個克是1千克。
師:滿1000克我們就可以用一個比較大的重量單位「千克」來表示。
(板書:1千克=1000克)
六、引導學生進行小結與質疑
通過本堂課的學習有什麼新的收獲?提出不懂的問題,學了新知識有何感想。
七、思考
課件出示:一頭大象,如果用「克」或「千克」來表示這頭大象的重量合適嗎?如不合適那用什麼單位比較合適呢?我們以後再學。
【評析】
這節課,真正實現了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上課前,讓學生走進商場,調查數據。上課時,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感受並認識重量單位的應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的活動,逐步建立概念。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巧引妙導,成為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學生積極主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主要的學習方式、由於學習方式的改變,學生的學習活動必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Ⅲ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數學千克與克教案
教案,是在認真備課、研究教材、學生和環境等的基礎上,進行規劃課堂教學的活動內,是一個動態容的、持續創造的過程。這種規劃,既可以以文本的形式表現,但更多、更豐富的內容是以非文本的形式存儲於教師心中的架構。前者是「有形教案」;後者是「無形教案」;前者是「顯性備課」、後者是「隱性備課」;前者是「備課於書」、後者是「備課於心」。
誤區之一:寫教案=備課;
誤區之二:教案越詳細越好;
誤區之三:教案可有可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