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語文S版5年級課文《左公柳》的配樂朗讀
一、《左公柳》配樂朗讀 (我已經上傳,後面有下載附件)
二、《左公柳》課文
「羌(qiānɡ)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從河西走廊到玉門關,數千里關山路,沒有春風,沒有綠色。映入我們眼簾的,除了黃沙,還是黃沙。
突然,我們發現前方不遠的地方,傲然挺立著一棵柳樹。這柳樹高大茁壯,身姿挺拔,枝條剛勁有力,樹冠宛如帷幄(wéiwò)。我們頓時興奮起來,趕緊下了年,飛也似地向前撲去。到了樹陰下,啊,好粗的樹哇!兩個人合抱都抱不攏。
這棵塞外的柳樹,與內地湖畔河邊的依依柔柳大不相同。內地的柳樹枝條纖巧柔軟,楚楚動人。這里的柳樹枝幹是挺拔的,枝條堅定地向上生長著。這屹立在戈(ɡē)壁灘上的剛強之樹,大有英勇無畏、壓倒一切困苦的氣勢!
導游覺察到我們動情了,便平靜地告訴我們這樹叫左公柳。左公柳?我們感到更驚異了。導游微微一笑,向我們講起了這種樹名背後的故事:
「清朝末年,西部鄰國的一個軍事首領阿古柏在英國支持下,率兵侵入南疆。緊接著,俄國又乘機出兵佔領了北疆的伊犁。我國的西北邊疆危機日益嚴重,國家告急!
「當時朝廷眾臣中,有一部分人對保衛新疆的認識有失偏頗,主張放棄新疆。眼看新疆將要被外國人侵佔,時任陝甘總督的左宗棠挺身而出,力排眾議,堅決主張收復新疆失地:這新疆是無數先輩歷經千辛萬苦才開辟的疆域、建立的基業,豈能在我們這代人手中拱手相讓!對視新疆為千里荒漠、貧瘠之地的說法,他慷慨(kānɡkǎi)激昂地反駁道:『天山南北糧產豐富,瓜果累[léi]累,牛羊遍野,牧馬成群;煤、鐵、金、銀、玉石等礦藏也極為豐富。所謂千里荒漠、貧瘠之地,實為聚寶之盆!』接著,熟讀兵書的左宗棠又斷然指出:『如果放棄新疆,無異於給侵略者留下進攻我國腹地的缺口!』
「這位鐵骨錚錚的六旬老人主動請纓(yīnɡ)!他以身報國的忠義之舉和滿腔的愛國熱忱折服了滿朝文武。」這時,導游停頓了一下,深情地望著那株柳樹,又接著講了下去:
「那是一個令人神傷的夜晚,天上沒有明月,地上沒有人送行。然而這個剛毅堅韌的湖南老人,面對兵馬疲憊、糧餉(xiǎnɡ)匱(kuì)乏、運輸艱難等重重困難,仍信心百倍。他肩負著國人的重託,胸中燃燒著正義的烈火,率領六萬湖湘(xiānɡ)子弟兵,悄然離京,馬不停蹄地趕往千里之外風煙滾滾的戰場。
「左宗棠的隊伍一路西行,浩浩盪盪。令人震驚的是,這支隊伍中竟有眾人抬著一口黑漆棺(ɡuān)材!這口棺材是左宗棠為自己准備的。臨出發時,左宗棠便鄭重地吩咐部下,如果他在收復新疆失地的征戰中死去,就用這口棺材收殮(liàn)他的屍體。面對左宗棠視死如歸的決心,在場官兵個個淚流滿面,無不為之動容。他們深知,這位剛毅、睿(ruì)智的老將軍早已預料到征途的艱險,但是他已完全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就是這位年逾花甲的老將軍,用不到兩年的時間,率部完成了收復新疆失地(除伊犁外)的偉業。」
導游還告訴我們:
「左宗棠不僅謀劃如何收復新疆失地的策略,而且還思索如何建設新疆的舉措。在征戰中,他深感茫茫戈壁沒有綠陰的困苦,便率領部隊植樹造林。他的湖湘子弟兵既是戰斗之旅,也是植樹大軍。人人隨身攜帶柳樹苗,一路走一路栽,前營栽罷後營管,並且動員百姓分段看管。終於在千里戈壁種下片片樹林,形成一道『連綿數千里綠如帷幄』的塞外奇觀。這些柳樹不但成了收復新疆失地的見證,而且還使古老的『絲綢之路』開始獲得新生。人們為了紀念左宗棠,便將這柳樹稱為左公柳。」
聽完導游的講述,我們情不自禁地再次凝望眼前這棵柳樹——它依然屹(yì)立在黃沙之中,那茂密的樹葉,那鐵筋般的枝條,那挺拔的身軀,那在同沙漠進行生死較量中流淌(tǎnɡ)著的頑強的生命力……這哪裡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樹?它分明就是愛國將士們不屈不撓、堅韌頑強的精神之樹!
❷ 五年級的下冊《左公柳》這篇課文,用小標題概括全文
一、解讀文本,設計教學思路
我所執教的《左公柳》是S版五下的一篇課文,講述了左宗棠收復新疆失地和建設西北邊疆的故事,表現的是他滿腔的愛國熱忱。
本文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
1、理解文章的重點詞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本文借物喻人、抓典型事例寫人的表達方式,學會給各個事例概括小標題。
3、理解課文內容,從左宗棠感人的愛國事跡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學重難點:
1、給各事例概括小標題。
2、理解文章重點詞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思路:
結合學生的學情與教學目標,本著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原則,為達成目標,設計本節課教學設計思路為:以左宗棠的精神為引,一是整體感知,初談對左宗棠的印象;二是細讀具體事例,體會人物的愛國精神,學習給各個事例列小標題;三是聯系寫柳樹的句子,品味人、柳的精神相通之處,了解借物喻人的表達方式;四是通過層次遞進的朗讀進行情感的步步升華。
二、長文精講,注重多種學法的引導
《左公柳》這篇課文是通過作者看到的玉門關外的柳樹與內地柳樹的不同,引出導游講的關於左宗棠的三個愛國故事,從而來表現對左宗棠精神品質的贊美之情。課文篇幅較長,學生讀一遍都要花8-9分鍾,因此,在設計本課教學內容時,我採用了長文精講的方式,主要抓住了表現左宗棠愛國精神的三個事例,來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而對這三個事例的教學方法我根據各事例的特點做了不同的安排,讓學生能體會語文課堂的豐富,全身心的投入到對課文的學習中,自然學得有興趣。
第一個事例的學習難點是生僻詞語較多,如「有失偏頗」「力排眾議」「慷慨激昂」「主動請纓」等,沒有對詞語的准確理解,也就不能很好的把握文意。因此,在教學這個事例時,我採用了隨文理解詞義、結合環境背景理解詞義等方法,由理解詞義到理解句子再到感情朗讀,人物的愛國之情也就在學生的感情朗讀中自然流淌了。
第二個事例是這篇課文中最能打動人心的事例,因此在教學這個事例時,我讓學生先明白這就叫選取典型事例,然後通過老師的感情朗讀引導學生畫出最打動自己的詞句談感受,接著又引導學生走進畫面去想像自己就是那些西征的將士們,面對自己白發蒼蒼的主帥抬棺出征的壯舉,來表達自己的感動和決心。這樣步步深入的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的去感受,既讓學生對課文有了自己的理解,又訓練了學生口頭表達的能力,更是讓學生對人物愛國精神的理解達到了一個高潮。
第三個事例則是一讀就懂,所以把它安排為略講部分,以讀代講,用詩句的對比來升華人物的愛國之情。
在學生被這三個事例中左宗棠的愛國精神深深打動後,再引導他們去回顧寫柳樹的句子,去感受人、柳之間精神的相通之處,學習本文借物喻人寫作手法的學習目標也就迎刃而解了。最後再通過贊柳、贊左宗棠、贊愛國將士這三個層次的朗讀,讓本文的思想感情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教學的各項目標也就在老師多種學法的引導下,學生自主攻破了。
❸ 五年級下冊語文書左公柳課的生字組詞
五年級下冊語文書第五課的生字組詞第5課蓑蓑衣蓑笠遮遮蔽遮住遮蓋遮羞醉醉酒醉態醉漢沉醉媚嬌媚媚眼嫵媚明媚鋤鋤頭鋤地鋤草鐵鋤剝bāo剝皮剝掉bō剝削剝奪
❹ 左公柳出現在哪些版本的小學語文書上
語文S版小學語文:《左公柳》
美詞(楚楚動人)
尋味:
「楚楚動人」指的是美好的樣子惹人憐愛,常用來形容女子或柔媚的景物。內地柔柳姿態嬌柔、婀娜多姿、風情萬種,文中用上「楚楚動人」來形容,真是恰如其分。但這不是作者所喜歡的,因為「楚楚動人」,內地柔柳無法戰勝惡劣的自然環境,更沒有不屈不撓、堅定向上的精神支撐,這正與左公柳的剛勁挺拔形成了鮮明對比。
美句
這柳樹高大茁壯,身姿挺拔,枝條剛勁有力,樹冠宛如帷幄。
這屹立在戈壁灘上的剛強之樹,大有英勇無畏、壓倒一切困苦的氣勢!
這哪裡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樹?它分明就是愛國將士們不屈不撓、堅韌頑強的精神之樹!
尋味:
標點符號是表達感情的工具之一。根據標點來讀這三句話,你會發現同是寫左公柳,但標點隨著感情的變化而變化。遠望這柳樹時,「我」能平靜地敘述著它的不同:茁壯挺拔。走近這柳樹,與內地柔柳進行對比後,「我」情不自禁地贊嘆它的不同:大有英勇無畏、壓倒一切困苦的氣勢!這里用上了感嘆號。聽了左宗棠的愛國故事,「我」彷彿看到了他力排眾議,主動請纓;他帶棺出征,收復失地;他植樹造林,建設新疆。心中不由對這柳樹產生了疑問,而這問號更加肯定左公柳的與眾不同。這樣由樹到人,由人到樹後,我贊嘆不已的是左公柳的精神,左宗棠及愛國將士的滿腔愛國熱忱才是最令「我」感動的!
❺ 左公柳 西北天際的一抹綠雲感悟
清代的左宗棠是以平定太平天國、捻軍、回民起義,收復新疆的武功而彰顯於後世的。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死後謚號「文襄」,而人們對他最沒有爭議的紀念竟是一種樹,並不約而同地呼之為「左公柳」。可見和平重於戰爭,生態高於政治。環境第一,生存至上。
綠染戈壁
由西安出發西行,車駛入甘肅境內,公路兩邊就是又濃又密的柳樹。這種柳,是西北高原常見的旱柳,它樹身高大,樹干挺直,如松如楊,而枝葉卻柔密濃厚。每一棵樹就像一個突然從地心湧出的綠色噴泉,茂盛的枝葉沖出地面,射向天空,然後再四散垂落,潑灑到路的兩邊。遠遠望去連綿不斷,又像是兩道結實的堤壩,我們的車子夾行其中,好像永遠也逃不出這綠的圍堵。
左宗棠是1869年5月沿著我們今天走的這條路進入甘肅的。左算得上是中國官僚史上的一個奇人。按照古代中國的官制,先得讀書,考過鄉試成舉人,再參加會試、殿試,然後一步一步地往上熬。左宗棠止步於舉人,此後三次參加會試,三考不中便無心再去讀枯澀的經書,而是在鄉下邊種地邊研究農桑、水利等實用之學,後因太平天國亂起,就隨曾國藩辦湘軍。1866年甘肅出現回民起義時,左正在福建辦船政,建海軍,對付東南的外敵。朝中無人,同治皇帝只好拆東牆補西牆,急召他赴西北平叛。
左宗棠在西北的政治、軍事建樹歷史自有公論。但他到西北後,發現這里的危機不只是政治腐敗、軍事癱瘓,還有生態的惡劣和耕作習慣的落後。大軍所過之處全是不毛的荒山、無垠的黃沙、裸露的戈壁、洪水沖刷過後的溝壑。這與江南的青山綠水、稻豐魚肥形成強烈的反差。左宗棠隱居鄉間時曾躬耕隴畝,他是抱著儒家「窮則獨善其身」的思想,准備種田教書,終老鄉下的。但是命運卻把他推向西北,讓他「達則兼濟天下」,兼顧西北。而且除讓他施展胸中的兵學、地學外,還要挖掘他腹中的農林水利之學。
面對赤地千里,他乾的第一件事就是栽樹,這當然是結合戰爭的需要,但古往今來西北不知幾多戰事,而栽樹將軍又有幾人?用兵西北先要修路,左宗棠修的路寬三到十丈,東起陝西的潼關,橫穿甘肅的河西走廊,旁出寧夏、青海,到新疆哈密,再分別延至南疆北疆。穿戈壁,翻天山,全長三四千里,後人尊稱為「左公大道」。1871年2月左下令栽樹,有路必有樹,路旁最少栽一行,多至四五行。這是為鞏固路基,「限戎馬之足」,為路人提供陰涼。左對種樹是真有興趣,真去研究,躬身參與,強力推行。他先選樹種,認為西北植樹應以楊、榆、柳為主。河西天寒,多種楊;隴東溫和多種柳,凡軍隊扎營之處都要栽樹。他還把種樹的好處編印成冊,廣為宣傳,又頒布各種規章保護樹木。史載左宗棠「嚴令以種樹為急務」,「相檄各防軍夾道植樹,意為居民取材,用庇行人,以復承平景象」。我特別想找到這個「檄」和「令」,即他下達的栽樹命令的原文,史海茫茫,文牘泱泱,可惜沒有找到。好在其它奏稿、文告、書信中常有涉及。他的《楚軍營制》(楚軍即湘軍)規定「長夫人等(指後勤人員)不得在外砍柴。但(意為只要是)屋邊、廟邊、祠堂邊、墳邊、園內竹林及果木樹,概不準砍」;「馬夫宜看守馬匹,切不可踐食百姓生芽。如踐食百姓生芽,無論何營人見,即將馬匹牽至該營稟報,該營營官即將馬夫口糧錢拿出四百立賞送馬之人,再查明踐食若干,值錢若干,亦拿馬夫之錢賠償。如下次再犯將馬夫重責二百,加倍處罰。」你看,他實行的是嚴格的責任制。左每到一地必視察營旁是否種樹。在他的帶領下,各營軍官競相種樹,一時成為風氣。現在甘肅平涼仍存有一塊《威武軍各營頻年種樹記》碑,詳細記錄了當時各營種樹的情景。
由於這樣頑強地堅持,左宗棠在取得西北戰事勝利的同時,生態建設也卓有成效。左1866年9月奉調陝甘總督,1867年6月入陝,到1880年12月奉旨離開,在西北十多年。他剛到西北時的情景是「土地蕪廢,人民稀少,彌望黃沙白骨,不似人間光景」。到他離開時,中國這片最乾旱、貧瘠的土地上奇跡般地出現了一條綠色長廊。他在奏稿中向皇上報告返京途中所見,「道旁所種榆柳業已成林,自嘉峪關至省,除鹼地砂磧外,拱把之樹接續不斷。」「蘭州東路所種之樹,密如木城,行列整齊。」這對夕陽中的大清帝國來說真是難得的欣慰。
左宗棠在西北到底種了多少樹,很難有確切的數字。他在光緒六年(1880年)的奏摺中稱,只自陝西長武到甘肅會寧縣東門六百里,就種活二十六萬四千多棵樹,其中柳湖有一千二百多棵。再加上甘肅其餘各州約有四十萬棵,還有在河西走廊和新疆種的樹,總數在一二百萬棵之多。而當時左指揮的部隊大約是十二萬人,合每人種樹十多棵。中國西北自秦以來共有三條著名的大道。一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修的馳道;二是唐代的絲綢之路;三就是左宗棠開辟的這條「左公綠柳之路」,民國時期和新中國成立後的西北公路建設基本上是沿用這個路基。三千里大道,百萬棵綠柳,這在荒涼的西北是何等壯觀的景色,它註定要成為西北開發史上的豐碑。
左宗棠的綠色情結也還遠不只是沿路栽樹。他不但要三千里路綠一線,還要讓萬里河山綠一片。至少還有兩點值得一說。一是種桑養蠶,引進南方的先進耕作,還親自在酒泉駐地栽了幾百株桑示範。蠶桑隨之在西北逐漸推廣。二是美化城鎮,改善環境,聽說國外有「公園」,左將總督府的後花園修治整理,定期向社會開放。
兵者,殺氣也。向來手握兵權的人多以殺人為功、毀城為樂,項羽燒秦宮,黃巢燒長安,前朝文明盡毀於一旦。他們能掀起造反的萬丈狂瀾,卻邁不過政權建設這道門檻。只有少數有遠見的政治家才會在戰火彌漫的同時就播撒建設的種子,隨著硝煙的退去便顯出生命的綠色。
春風玉門
在清代以前古人寫西北的詩詞中最常見的詞句是大漠孤煙、平沙無垠、白骨在野、春風不度等。左宗棠和他的湘軍改寫了西北風物志,也改寫了西北文學史。三千里大道,百萬棵左公柳及陌上桑、沙中湖、江南景的出現為西北灰黃的天際抹上一筆重重的新綠,也給沉悶枯寂的西北詩壇帶來了生機。一時以左公柳為題材的詩歌傳唱不休。最流行的一首是左宗棠一個叫楊昌浚的部下感嘆:「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楊並不是詩人,也未見再有其它的詩作行世,但只這一首便足以讓他躋身詩壇,流芳百世。自左宗棠之後,在文學作品中,春風終於度過了玉門關。
如果以楊昌浚的詩打頭,順流而下足可以編出一部蔚為壯觀的《左公柳詩文集》。這裡面不乏名家之作。1934年春,小說家張恨水游西北,是年正遇大旱,無奈之下百姓以柳樹皮充飢。張有感寫了一首《竹枝詞》:「大旱要謝左宗棠,種下垂柳綠兩行。剝下樹皮和草煮,又充飯菜又充湯。」1935年7月,名記者范長江到西北采訪,左公柳也寫入了他的《中國的西北角》:「庄浪河東西兩岸的沖積平原上楊柳相望,水渠交通……道旁尚間有左宗棠征新疆時所植柳樹,古老蒼勁,令人對左氏之雄才大略不勝其企慕之思。」民國期間,詩人羅家倫出國途經西北,見左公柳大為感動,寫詞一首,經趙元任譜曲成為傳唱一時的校園歌曲:「左公柳拂玉門曉,塞上春光好,天山溶雪灌田疇,大漠飛沙旋落照,沙中水草堆,好似仙人島,過瓜田碧玉叢叢,望馬群白浪滔滔。想乘槎張騫,定遠班超。漢唐先烈經營早!當年是匈奴右臂,將來更是歐亞孔道。經營趁早,經營趁早!莫讓碧眼兒射西域盤雕。」
至於民間傳說和一般文人筆下的詩畫就更見真情。西北一直有左宗棠殺驢護樹的傳說。左去世後不久,當時很有名的《點石齋畫報》曾發表一幅《甘棠遺澤》圖,再現左公大道的真實情景:山川逶迤,大道向天,綠柳濃蔭中行人正在趕路。畫上題字:「種樹十餘年來,濃蔭蔽日,翠幄連雲,六月徂暑者,蔭賜於下,無不感文襄公之德」,「手澤在途,口碑載道,千年遺愛」。
一個人和他栽的一棵樹能經得起民間一百多年的傳唱不衰,其中必有道理。文學形象所意象化了的春風實際上就是左公精神。春風何能度玉門,為有振臂呼風人。左是在政治腐敗、國危民窮、環境惡劣的大背景下去西北的。按說他只有平亂之命,並無建設之責。但儒家的擔當精神和胸中的才學讓他覺得應該為整頓、開發西北盡一點力。左宗棠挾軍事勝利之威,掀起了一股新政的狂飆,掃盪著那經年累世的污泥濁水。西北嚴酷的現實與一個南國飽學的儒生,砥礪出一串精神的火花,閃耀在中國古代史的最後一章之上,綻放出一絲回暖的春意。
左宗棠在西北開創的政治新風有這樣幾個特點:
一是強化國家主權,力主新疆建省。他痛斥朝中那些放棄西北的謬論,「周、秦、漢、唐之盛,奄有西北。及其衰也先捐西北,以保東南,國勢浸弱,以底滅亡」。捐出西北,最後必定是國家的滅亡。從漢至清,新疆只設軍事機構而無行省郡縣。左前後五次上書吁請建省,終得批准,從此西北版圖歸一統。
二是反貪倡廉。清晚期的政治已成糜爛之局,何況西北,鞭長莫及。地方官為所欲為,貪腐成性。他嚴查了幾個地方和軍隊貪污、吃空餉的典型,嚴立新規。而他自己高風亮節,以身作則,陝甘軍費,每年過手一千二百四十萬兩白銀,無一毫不清。西北十年,沒有安排一個親朋。有家鄉遠來投靠者都自費招待,又貼路費送回。光緒五年兒子帶四五人從湖南到西北來看他。他訓示:「不可沾染官場習氣,少爺排場,一切簡約為主。署中大廚房,只准改兩灶,一煮飯,一熬菜。廚子一、打雜一、水火夫一,此外不宜多用人。爾宜三、八日作詩文,不準在外應酬。」你看,不但戒奢,還要像小學生一樣留作業。教子、束親之嚴,令我們想起共和國成立之初中南海里毛、周的家風。欲要忠先要孝,欲肅政風先嚴家風。不管哪朝哪代,哪個階級,一切有為的政治家無不這樣。
三是懲治不作為。他一針見血地指出「甘肅官場惡習,惟以循庇彌縫見好屬吏為事,不復以國事民事為念」,「官場控案只講和息事」,對貪污、失職、營私等事官官相護。裡面已經腐爛,外面還在抹稀泥,維護表面的穩定。他最恨那些身居要位怕事、躲事、不幹事的懶官、庸官,常駁回其文,令其重辦,「如有一字含糊,定惟該道是問!」其嚴厲作風無人不怕。
四是親民恤下。戰亂之後十室九空,左細心安排移民,村莊選址、沿途護送無不想到,又計算到牲畜、種子、口糧。光緒三年大旱,一畝地只值三百文,一個面餅換一個女人。他命在西安開粥廠,路人都可來喝,多時一天七萬人。他身為欽差、總督,又年過六旬,帶兵時仍住帳篷。地方官勸他住館舍,他說「斗帳雖寒,猶愈於士卒之苦也」。
五是務實,不喜虛榮。他人還未到蘭州,當地鄉紳已為他修了一座歌功頌德的生祠,他最看不慣這種拍馬屁的作風,立令拆毀。下面凡有送禮一律退回。地方官員或前方將領有寫信來問安者,他說百廢待舉,軍務、政務這么忙,哪有時間聽這些空話、套話,一律不看。他又大抓文風,所有公文「毋得照綠營惡習,摭拾浮詞,……盡可據實直陳,如寫家信,不必裝點隱飾。」他又興辦實業,引進洋人的技術修橋、開渠、辦廠……
左宗棠性格決絕,辦事認真,雖不能回天救世,也要救一時、一地之弊。他抬棺西進,收失地,振頹政,救民生,這在晚清的落日殘照中,在西北寒冷孤寂的大漠上,真不啻為一陣東來的春風悄然度玉門。而那三千里綠柳正是他春風中飄揚的旗幟。
春風玉門,西北之幸!
柳色長青
柳樹是一種易活好栽,適應性很強的樹種,但也有一個缺點,不像松柏那樣耐年頭。我們要找千年的古柏很容易,千年的古柳幾不可能,甚至百年以上的也不多見。所以對左公柳的保護、補栽,成了西北人民的一個情結,也是官方的一種責任,歷代出台的保護文告接連不斷。這一半是為了保護生態,一半是為了延續左公精神。
我們現在能看到的最早的保護文件是晚清官府在古驛道旁貼的一張告諭:「昆侖之陰,積雪皚皚,杯酒陽關,馬嘶人泣,誰引春風,千里一碧。勿剪勿伐,左公所植。」可以看出,此告諭的重點不在樹而在人,是保護樹但更看重左公精神的傳承。
進入民國時期,甘肅省政府兩次行文保護左公柳。1935年的《保護左公柳辦法》規定更為詳細:一、全省普查編號;二、分段保護,落實到人;三、樹如枯死,亦不許代;四、已砍伐者,按原位補齊;五、樹旁不得採掘草土、引火、拴牲口等;六、違規者處以相當的罰金或工役;七、保護不力唯縣長是問。現存檔案也記錄了多起對盜伐事件的處理。1946年,隆德縣建設科長等人借處理枯樹,夥同鄉里人員盜賣柳樹四百棵,縣政府給予處罰後還要求「補植新苗,保護成活,以重先賢遺愛」。並就此對境內的左公柳進行了普查,還剩三千六百一十棵,都一一編號建檔。
我們發現在清和民國兩代的政府文告中總少不了這樣的詞彙:左公、先賢、遺愛、遺澤等,要知道這是官方的公文啊,但仍難掩對左宗棠的尊敬。民國時還將左宗棠修繕過的蘭州城門改名「宗棠門」,由省長親筆題寫。在眾多研究左宗棠在西北的著作中最權威的一本是1945年初版於重慶,後經王震將軍提議又在1984年重印的《左文襄公在西北》。此書從書名到內文,凡說到左宗棠時概不直呼其名,都是尊稱「文襄公」,可見清和民國兩代左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只是進入當代後因極「左」政治影響才有了一個小的反復。但隨著人們對生態的再認識,又不覺想起了這位在西北栽樹的湖南人。
於是我又聯想到一個著名的典故。當年左宗棠在湖南初露頭角,恃才傲物得罪了人,有人告了御狀,眼看就要掉腦袋。大臣潘祖蔭惜才,上書疾呼:「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這一句話救了他的一條命。假使當年左不明不白地死去,哪有新疆的收復、西北的開發?左一人而懸湖湘,懸陝、甘、寧、青、疆,懸大清天下。拔危救難,力挽狂瀾,這樣的名臣史上能有幾人?不知為什麼,在西北采訪,我眼前總是浮現著蒼涼的大漠、浩盪的隊伍、一具黑色的棺材、須發皆白的左公和伸向天邊的綠柳。有哪一個畫家能畫一張左公西行圖,或哪一個導演能拍一部片子,這將是何等地動人。
歲月無情,從1871年左宗棠下令植樹到現在已一百四十多年,要想拜謁一下左公親植的柳樹已經不是件容易的事了。檔案記載,1935年時的統計,平涼境內還有左公柳七千九百七十八棵,而1998年8月出版的《甘肅森林》記載,全省境內的左公柳只剩二百零二棵,其中大部分存於柳湖公園,有一百八十七棵。看來我十年間兩到柳湖還是來對了,這里確是左公遺澤最多處。但1998年到如今又過了十五年啊,斗轉星移,大樹飄零,左公柳還在銳減。
那天,我到柳湖去,想穿越時空一會左公的音容。只見湖邊星星點點,隔不遠處就會現出幾株古柳,軀干總是昂然向上的,但樹身實在是老了,表皮皴裂著滿是縱橫的紋路,如布滿山川戈壁的西北地圖;齊腰處敞開黑黑的樹洞,像是在撕心裂肺地呼喊;而它的根,有的悄無聲地抓地入土,吸吮著岸邊的湖水,有的則青筋暴突抱定青石,如西北風霜中老人的手臂。但不管哪一棵,則一律於枝端發出翠綠的新枝,密濃如發,披拂若裾,在秋日的暖陽中綻出恬靜的微笑。柳湖公園正在擴建,岸邊補栽的新柳柔枝嫩葉隨風搖曳,如兒孫繞膝。而在柳湖之外,已是綠滿西北,綠滿天涯了。我以手撫樹,讀著左公柳這本歲月的天書,端詳著這座生命的雕塑。古往今來於戰火中不忘栽樹且卓有建樹的將軍恐怕只有左宗棠一人了。
望採納
❻ 語文S版五年級下冊22課左公柳中的楚楚動人、慷慨激昂、不屈不撓聯繫上下文解釋意思。 急急急!急用啊!!
慷慨激昂:形容情緒、語調激動昂揚而充滿正氣。
楚楚動人::形容美好的樣子引人憐愛。
不屈不撓:比喻在壓力和困難面前不屈服,表現十分頑強。
❼ 小學語文課本五年級下冊第二十二課左公柳目題為什麼叫左公柳
因抄為如果沒有左宗棠堅決主張收復新疆失地,並主動請纓,收復了新疆失地,新疆有可能已經被外國人侵佔;如果沒有左宗棠為新疆戈壁植下了片片樹林,玉門關今天就不會有「連綿數千里綠如帷幄」的塞外奇觀。所以,人們用「左公柳」紀念左宗棠,這就是「左公柳」這一名稱的由來。
❽ 新課標五年級下冊語文《左公柳》概括課文
《左公柳》教學設計之一
一、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了解左宗棠以身報國的忠義之舉,體會他在收復新疆失地和建設西北邊疆中表現出的滿腔愛國熱忱。
2.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理解重點句子的深刻含義,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自己深受感動的段落。
3.幫助學生會認「戈、慷、慨、湘、棺、屹、淌」,會寫「廊、纖、戈、俄、拱、慷、慨、憊、湘、棺、攜、謀、屹、淌;」理解「戈壁、纖巧、拱手、疲憊、攜帶、屹立、流淌、慷慨激昂、楚楚動人、力排眾議、馬不停蹄、拱手相讓、視死如歸」等詞語。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重點詞句在文中表情達意的作用
2.本文借物寫人、抓典型事例寫人的表達方式。
三、教學課時:
2課時
四、教學准備:
了解左宗棠生平事跡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會認「戈、慷、慨、湘、棺、屹、淌」,會寫「廊、纖、戈、俄、拱、慷、慨、憊、湘、棺、攜、謀、屹、淌;」理解「戈壁、纖巧、拱手、疲憊、攜帶、屹立、流淌、慷慨激昂、楚楚動人、力排眾議、馬不停蹄、拱手相讓、視死如歸」等詞語。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捋清作者思路。
3.學習1、3段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捋清作者思路。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在清朝有一個自幼聰穎,14歲考童子試中第一名,曾寫下「身無半文,心憂天下;手釋萬卷,神交古人」的對聯以銘心志,後成為清朝一代名官,為收復新疆、建設新疆,發展民族工業等方面立下赫赫功勛的人,你們知道他是誰嗎?今天我們就學一篇有關他的文章,看看他又有著怎樣的匙子情懷?板書課題;左公柳
(二)新課:
1.檢查自學情況:
(1)檢查生字詞的自學情況:
昨天,同學們已經預習了22課《左公柳》。我們先來看生字詞。
出示:
慷慨激昂、湘、棺材、戈壁、屹立、流淌、走廊、纖巧、拱手相讓、謀劃、攜帶
①自己讀、指名讀。
②把生字變紅。你認為這些生字中,哪個字音最容易讀錯,需要提醒大家;如果老師聽寫,哪個字的字形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哪個詞語的意思你不懂?
③同學交流:
字音:
纖巧(xiān):查字典,讀准字音。纖巧:細巧;小巧
字形:
最容易寫錯的是:
屹立(左邊山字旁,右邊乞丐的乞)
慷慨(左邊豎心旁,右邊既)
詞義:
在這些詞語中,哪些詞語你不明白?(生生互動,質疑解疑)
你發現有特點的詞語了嗎?
引導學生發現:
流淌、疲憊、謀劃、攜帶這四個詞語的特點。
a出示:流淌:流?淌?流淌?你發現什麼?(兩個相同意思的字組成詞語,表達同一個意思。)
b在剛讀過的詞語中,你還能找出哪個構詞方法相同?(疲憊、謀劃、攜帶)你還能寫出課文外三個這類詞語嗎?
拓展學習
文中還有不懂的詞語嗎?
「請纓」是什麼意思?(纓就是帶子,請纓就是請求殺敵或請示給予任務。本課指的是左宗棠主動請求收復新疆。)
「偏頗」是什麼意思?
課文中還有一些四字詞語,快找出來讀一讀,積累下來:
如:楚楚動人、力排眾議、馬不停蹄、視死如歸、英勇無畏、挺身而出、斷然指出、年愈花甲、信心百倍、重重困難、淚流滿面、普普通通、不屈不撓、堅韌頑強等。
這些詞語中,哪些詞語有特點?
a楚楚動人(aabc);你能寫出三個這種類型的詞語嗎?(心心相印、落落大方、誇誇其談……)
b視死如歸(骨瘦如柴、惜墨如金遊人如雲執法如山、愛兵如子……)
c不屈不撓(abac)(可歌可泣、載歌載舞、如訴如泣、有膽有識……)
d普普通通(aabb)(大大小小、明明白白、乾乾凈凈……)
(2)句子:
關注下列語句
A標點符號:
眼看新疆將要被外國人侵佔,時任陝甘總督的左宗棠挺身而出,力排眾議,堅決主張收復新疆失地:這新疆是無數先輩歷經千心萬苦才開辟的疆域,建立基業,豈能在我們這代人手中拱手相讓!
「:」在本句中作用?這句話中冒號的作用是什麼?(引出解釋或說明)
「豈能」換一個詞語,使句子的意思不變。
閱讀4——7自然段,體會引號的用法。
B關注下列復句,試著在括弧中填寫相應的關聯詞語,體會這些詞語在句子中的作用。
……但是……;……然而……;不僅……而且……;不但……而且……;既是……也是……;如果……就……
a()這個剛毅堅韌的湖南老人,面對兵馬疲憊、糧餉匱乏、運輸艱難等重重困難,仍信心百倍。
b這位剛毅、睿智的老將軍早已預料到征途的艱險,()他已完全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c左宗棠()謀劃如何收復新疆失地的策略,()還思索如何建設新疆的舉措。
d這些柳樹()成了收復新疆失地的見證,()還使古老的「絲綢之路」開始獲得新生。
e他的湖湘子弟兵()戰斗之旅,()植樹大軍。
f臨出發時,左宗棠便鄭重地吩咐部下,()他在收復新疆失地的征戰中死去,()用這口棺材收斂他的屍體。
2.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提出不懂問題。
(1)讀課文,思考這篇文章講的是什麼?從幾個方面介紹左宗棠的事跡?(兩方面:收復新疆、建設新疆)
(2)捋出思路:
①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這兩方面內容?(4——13)介紹左宗棠事跡。
②1——3,14各寫什麼?簡要說一說。文章分幾段?
(3)質疑:
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這是一篇寫人還是寫物的文章?(寫左宗棠為什麼題目是左公柳?)
3.解疑:學習課文1、3段。
(1)要想解答同學們自己提出的問題,我們先了解什麼?(左公柳什麼樣,有什麼特點?)
(2)畫出全文描寫左公柳的語句,認真思考。
①突然,我們發現前方不遠處的地方,傲然挺立著一棵柳樹。這柳樹高大茁壯,身姿挺拔,枝條剛勁有力,樹冠宛如帷幄。……啊,好粗的樹哇!兩人合抱都抱不過來。
A引導學生體會出左公柳高大、健壯、直的特點。
B聯繫上文「沙漠沒有春風,沒有綠色。映入眼簾的除了黃沙還是黃沙」再體會:
你的眼前出現怎樣一幅畫面?體會出左公柳生命力頑強。感受到作者的驚訝與對它的贊美。
C朗讀。
②聽完導游的講述,我們情不自禁地再次凝望眼前的這棵柳樹——它依然屹立在黃沙之中,那茂密的樹葉,那鐵筋般的枝條,那挺拔的身軀,那在同沙漠進行生死較量中流淌著的頑強的生命力……
A「——」在本文中的作用?(解釋說明)
B這句用了什麼修辭方法?
C體會排比句的作用:抓重點詞語「屹立」、「茂密」、「鋼筋般」、「挺拔」、「生死較量中流淌著的頑強的生命力」體會左公柳的剛強、生命力頑強。
③……這里的柳樹枝幹是挺拔的,枝條堅定地向上生長著。這屹立在戈壁灘上的剛強之樹,大有英勇無畏、壓倒一切困苦的氣勢。
引導學生體會出作者在贊美這棵樹:「這棵塞外的柳樹」與內地柔柳的不同,贊美它具有堅定、剛強、生命力頑強的品質,大有大有英勇無畏、壓倒一切困苦的氣勢。
④這哪裡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樹?它分明就是愛國將士們不屈不撓、堅韌頑強的精神之樹!
A這句話什麼意思?
B用什麼修辭方法?(設問加反問)
C初步體會這種修辭方法的作用。強調它不是普通的柳樹,它是剛強之樹,而是特殊的精神之樹。這精神就是像愛國將士們身上所表現出來的不屈不撓、堅韌頑強的品質。
D朗讀。
C引導深入學習;把寫柳樹的幾個句子連起來看一看,你有什麼發現?(先寫樹的外形、再贊美樹的品質、再贊美具有不屈不撓、堅韌頑強品質的人)
教師講解:這幾個句子,隨文逐步出現,讓我們對柳樹的認識得以加深、升華。既是寫物,更是頌人,這就是借物抒情的寫作手法。板書:借物抒情
(三)再次質疑,引發思考
(1)再次質疑
學貴在生疑,對比這幾句話,你有什麼疑問?(作者為什麼借左公柳抒發自己的感情?左公柳與左宗棠和愛國將士們之間有什麼相同之處?為什麼以左公柳為題?)
(2)弄清重點段層次、內容
要想弄懂這些問題,我們就要先了解什麼?
引導學生認識到先了解課文講述了左宗棠哪些方面的事跡?(收復新疆失地、建設西北邊疆)一共寫了他幾件事?你能用簡要的語言概括出來嗎?動筆寫一寫。
第一件事:力排眾議 主動請纓 收復新疆
第二件事:抬棺出征 收復新疆
第三件事:植樹造林 建設新疆建設新疆
弄清文章大致些什麼了,請同學們帶著疑問,自學課文,思考,下節課解決。
作業:讀課文、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理解文章重點詞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重點詞句在文中表情達意的作用和本文借物寫人、抓典型事例寫人的表達方式。
3.理解課文內容,從左宗棠感人的愛國事跡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二、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重點詞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22課《左公柳》。上節課,同學們提出了問題:作者為什麼借左公柳來抒發情感?為什麼以左公柳為題?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來學習。
(二)新課:
1.整體感知:
上節課,我們對這種生長在新疆大戈壁上的,由左宗棠率領的湖湘子弟兵栽的柳樹有了一定的了解,認識到這是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在困難面前剛強、堅韌不拔、生命力頑強的一種樹。初讀了課文以後,你認為這課書寫的是誰?是左公柳還是左宗棠?回憶一共寫了左宗棠幾件事?
過度: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了解中國歷史上這位著名的人物。閱讀4——13自然段,思考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先自己讀書,邊讀邊畫出重點語句,把自己的體會寫在書上。
2.深入學文
(1)學習4——13自然段
你從哪找到答案?(你學懂了什麼?)
①學習課文5——7自然段。
引導學生認識到:和這種柳樹一樣,左宗棠在困難面前,剛強、堅韌,決不低頭。
A所遇困難:
a兩股外敵
鄰國阿古柏在英國軍隊的支持下,侵入我國南疆;俄國又乘機佔領北疆,西北邊疆危機日益嚴重,這些侵略者武器精良,很難對付。
讀第五自然段。
b大臣們對收復新疆有偏頗的認識
結合資料:當時,台灣被日本人佔領,海防也出現問題。由於國力有限,大臣們認為國庫空虛,根本沒錢打這場仗,清廷內部爆發「海防」、「塞防」之爭。李鴻章等認為兩者「力難兼顧」,主張放棄塞防。他們還認為新疆是千里荒漠,貧瘠之地,同時,新疆路途遙遠,運輸艱難。
B體會左宗棠剛強、不屈不撓、堅韌(6、7自然段)
重點學第六自然段:抓「力排眾議」理解。
a「力排眾議」?(一個人竭力排除大家的意見,堅持自己的主張)
b左宗棠是怎樣力排眾議,讓我們感受到他剛強、堅韌、不屈不撓?請你們從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畫出來。
眼看新疆將要被外國人侵佔,時任陝甘總督的左宗棠挺身而出,力排眾議,堅決主張收復新疆失地:這新疆是無數先輩歷經千辛萬苦才開辟的疆域,建立的基業,豈能在我們這代人手中拱手相讓!
抓住重點詞語體會開辟疆土的不易。
注意最後用的是感嘆號,表達他怎樣的感情?(堅決,毫不猶豫)
讀出態度堅決。自己讀,指名讀
教師引讀:
對視新疆為千里荒漠、貧瘠之地的說法,他慷慨激昂地反駁——指名讀(2——3)(指導學生慷慨激昂地讀)
接著熟讀兵書的左宗棠又斷然指出——指名讀(2——3)(指導學生讀出果斷、堅決)
出示新疆地圖:新疆是我國西北門戶,這里不僅軍事地位重要,而且物產豐富,還是連接歐亞的通道。左宗棠高瞻遠矚,讓我們想像當時面對群臣的叫囂,他挺身而出,毫無懼色,大義凜然力排眾議的場面.讓我們通過讀來展現左宗棠鐵骨錚錚的風采。
導讀第七自然段。
69歲高齡的左宗棠身體非常虛弱,經常咳血。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不但發出了力排眾議的豪言,還作出了怎樣的壯舉?(齊讀第七自然段。)
是什麼力量支持著他「力排眾議,主動請纓」?(是他滿腔的愛國熱忱和保衛祖國的決心。)
學到這里你了解到左宗棠是個怎樣的人?(愛國將領,民族英雄)板書;愛國
你是通過什麼了解到左宗棠這些品質的?(語言,神態,動作)
小結:第一件愛國事跡主要是寫的力排眾議、還是主動請纓呢?(力排眾議)寫人的時候,要選取典型事例來寫,寫時要注意有詳有略。
②學習課文9-11自然段
你還從哪讀出左宗棠愛國、剛強、堅韌、不屈不撓?
引導學生答出:左宗棠抬棺出征。這部分內容在9——11自然段。
A左宗棠收復新疆用了兩年時間,這兩年中有血雨腥風的戰斗,有和敵人巧妙的**,還有與沙漠惡劣環境的抗爭。但作者沒有寫這些,卻偏偏選取了哪個這個材料,這是為什麼?
(抬棺出征這個事例太典型、太打動人了。)
B抬棺出征這個愛國舉動,感動了全國人民。請同學們默讀這一部分,把最能打動你的詞句畫出來,在書上做出簡單的批註。一會兒以朗讀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
C指名讀,讀出自己的感受
a評讀。
b重點指導體會
然而這個剛毅堅韌的湖南老人,面對兵馬疲憊、糧餉匱乏、運輸艱難等困難重重,仍信心百倍。他肩負著國人的重託,胸中燃燒著正義的烈火,率領六萬湖湘子弟兵,悄然離京,馬不停蹄地趕往千里之外風塵滾滾的戰場。
臨出發時,左宗棠便鄭重地吩咐部下,如果他在收復新疆失地的征戰中死去,就用這口棺材收斂他的屍體。
C質疑;
此時此刻,你們有什麼問題想問一問左宗棠?
學生可能提出:左宗棠為什麼你面對重重困難,還這樣信心百倍呢?你為什麼要抬著棺材上前線?
d角色換位:是啊,我們有這么多的疑問,左宗棠請你告訴大家,你是怎樣想的?
引導學生回答出
我們得到的是全國人民的支持;我們是保衛自己的國土,是正義的,敵人是侵略者,正義是永遠能夠戰勝邪惡的;我相信自己的部下是最有戰鬥力的,因此有勝利的把握。抬棺材上戰場表明了我決不向外敵低頭,不趕走侵略者決不還朝的決心。
e教師激情導讀:
是啊,從你們的發言中,我們又一次感受到一個年愈七旬的老人那顆劇烈跳動的愛國心,那份赤子情,那種為了正義、祖國領土統一英勇無畏、壓倒一切困苦的氣勢。面對左宗棠視死如歸的決心,在場的官兵
怎麼樣?——學生接讀
f看圖,此時此刻,看到這口黑漆漆的棺材,西征的戰士們會怎麼想?面對強敵,他們又會怎麼做?(在這口棺材面前,官兵們紛紛發誓一定為國奮勇殺敵,保衛國土,讓父老親人放心。在強敵面前,他們個個勇往直前,決不後退,如下山的猛虎,殺得敵人片甲不留。)
g伴著戰馬的嘶鳴、伴著這響徹雲霄的喊殺聲,讓我們再一次來到西征大軍的身旁,親眼目睹左宗棠抬棺出征的壯舉。指名讀。
③學習課文13自然段
你還從哪讀懂左宗棠愛國、剛強、堅韌、不屈不撓?
A引導學生認識到:左宗棠憑著滿腔的愛國熱忱,收復了新疆失地,而且,他憑著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為新疆做了許多實實在在的好事。種樹是左公建設新疆中最典型的事例。
B補充資料:他的朋友楊昌浚到西北為他籌備軍務時本以為會看到王之渙《涼州詞》中描繪的景象「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出課件,學生齊讀),沒想到看到的卻是片片樹林,寫出了:「新栽柳樹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的詩句。(出課件,學生齊讀)
除了種樹,左宗棠在新疆期間,為保證軍糧供給,發展地方經濟,曾大力興辦屯墾業,其功績遺澤至今。
小結:學到這,我們從左宗棠力排眾議,主動請纓;抬棺出征,收復新疆;植樹造林,建設新疆的壯舉中,從幾萬將士與侵略者的戰斗中,強烈地感受到什麼?(愛國情、赤子心)
(2)回讀第十四自然段
①引讀第十四自然段:聽完左公柳名字背後的故事,我們再次凝望它。這哪裡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樹?它分明就是——
②作者為什麼這么說?
作者已經把柳樹看作了愛國將士,看到這柳樹,就彷彿感受到了像左宗棠一樣的愛國將士們不屈不撓堅韌頑強的精神,所以說它是精神之樹。因此對它產生了景仰之情。
朗讀。指名讀。
③解題:
此時的「左公柳」僅僅是那棵柳樹嗎?
引導學生認識到:既指生長在千里戈壁灘上的大柳樹,更指為保衛新疆和建設新疆作出了巨大貢獻的左宗棠。
3.總結談話 布置作業
(1)左公雖去,道柳尚在。這柳樹承載而且延續了左公及愛國將士們的精神氣節。作者借左公柳突出人的品質。文章學到這里你有哪些收獲?例如:
①寫人的文章要選取典型事例;
②在寫人的時候,要通過語言、神態、動作來刻畫人物;
③左宗棠的愛國精神讓我特別感動,真值得我學習;
④要學習左宗棠這種勇於堅持己見,挺身而出的精神;
(2)布置作業:
①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深受感動的段落。通過本課的學習,你們知道了寫人的文章要選擇典型事例,通過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來刻畫。
②今天作業的第二項請你用這種方法,通過一件比較典型的事來寫寫你身邊一個人的特點。
板書:
左公柳
左宗棠 事跡 力排眾議 主動請纓 典型事例
抬棺出征 收復新疆 語言神態
植樹造林 建設新疆
❾ 如何立體化地構建語文閱讀教學
作為農村的小學語文教師,不可能每堂語文課都藉助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大多時候在教室里,我認為語文課應力求體現「語文課上的語文味!」應上朴實而有效的語文課。 在學校里,我經常到課堂上去聽老師上語文課,自己也教了一個班的語文。聽別人上課也好,自己執教也罷,課後,我總會捫心自問:這像語文課嗎?這是語文課嗎?最近,也常聽聽我校近幾年新分配的語文老師的課。主要是閱讀課,其課堂表面看似很熱鬧。老師總會問學生許多問題,而且有些問題學生根本不需要深入思考,就馬上說出問題的答案。整堂課都是老師不停地問,學生快速地答,一堂課就在這樣熱鬧非凡的氣氛中結束了。可一堂課下來,學生又到底能學到多少?執教老師也不清楚。其實,小學閱讀教學,我認為要重在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要注重學生對文本語言的理解、積累和運用,要追求課堂教學的真實有效性。那如何進行有效的閱讀教學?我想結合自己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幾點膚淺的看法。一、注重課前預習,獨立尋求疑問 良好的預習習慣對形成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順利地達到目的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葉老指出:「一篇精讀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這是一個憑借,要用來養成學生閱讀書籍的好習慣,就自然非教他們預習不可。」在預習中,首先要教會學生預習的方法,初讀課文時,按「導讀」提示自學;深入理解課文時圍繞思考練習自學。在預習中畫出重點詞句,尋找出不理解之處,進行質疑,甚至可以提出對知識本身進行的懷疑、研究,這就能使學生產生查閱的動力,爭論的慾望,獲勝的信心。在預習中學生的質疑就能營造新的學習氛圍,為課堂上深入學習做好鋪墊。如每次上課前,我總會問問學生:你在預習中有哪些疑惑?把你不能解決的問題提出來,讓老師、同學一同來幫助你。我任教的五年級這個班,從三年級起,我一直注重他們的課前預習,現在他們已掌握了預習的方法了。通過課前預習研讀,設疑答疑,使教師變包場為導演,使學生變被動接受為自主探索,課堂教學效果也明顯得到了提高。 二、注重明確目標,創設自學情境 在學習每一篇課文之前,學習目標都能清晰地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心中有數,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那麼學生就能很主動地進入自主探索學習中,自學目標的自主確立是學生主體重新構建與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可「一刀切」地用集體自學目標取代學生自己的自學目標,教師要精心組織學生自學的教學情境,使其自主學習的氣氛活躍。如教學《平分生命》,我在上課時興奮地說:「昨天大家預習了《平分生命》這篇課文,聽說大家都有許多感受,誰願意把自己的最深感受說給大家聽聽?」同學們爭著舉手。學生提到本課所要學習的目標:哥哥貝貝為了救妹妹寧願犧牲自己的生命。」,「本課有很多描寫動作的詞語可以看出貝貝很勇敢。」「課文幾次寫了貝貝的心理想法。」等等,我隨機說:「那就請同學們想想對這篇課文你最想學習的目標是什麼?你想用什麼方法學習?同學們聯系自己的感受定下自學的目標與方法。」我即興讓同學們按照自己的學習目標與方法開始自學。顯然,全班同學們的積極性在新課一開始就被調動起來了。 三、注重學生質疑,進行「問題教學」 古人說:「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有疑問,才有學習的內驅力。人類的思維活動往往是由於要解決當前面臨的問題而引發的。課堂上要讓學生思,必先教有疑。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啟發想像,鼓勵他們敢想、敢疑、敢問,重視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進而進行發現的問題教學,激勵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如前段時間我任教的《左公柳》 ,課堂伊始,讓學生讀課題後自己提問題。學生便提出了:左公柳生長在哪裡?左公柳與一般柳樹有何不同?左公柳的名字和誰有什麼關系?等幾個問題,然後圍繞這些問題讓學生自由讀課文,自主尋找答案,然後互相議論,自主探索解決。這種教學即真正達到以學生的問題不斷提出為教學的開始,以學生鍥而不舍地解決問題為成功的歸宿,教學就十分有效和積極。四、關注細節,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醞釀 學生的閱讀理解也像老酒一樣,需要有足夠的時間來醞釀屬於他們自己的思想。一提問,就期待學生小手直舉,要麼所提的問題沒有思維含量,不需要思考就能回答,要麼是明知故問,裝點門面。凡是有思維含量的問題,都是需要學生經過深入思考才能得出結論。一堂好的語文課不在於問題多少,而在於是否富有挑戰性,在於學生有效思維時間的長度。當然,這更需要我們的語文老師對教材的把握程度,在於老師能否抓住文中的一些細節巧妙地提問,學生所獲得的理解會更深刻。前幾天我聽了我校一位四年級老師的語文課,她執教《全神貫注》,課堂伊始,老師提出一個關鍵問題:你從哪些語句感覺到畫家羅丹的全神貫注?學生很快找到相關句子,學生在找、讀的過程中深切感受到羅丹全神貫注的精神。而這位老師並沒草草收場,而是繼而引導學生回答:羅丹為什麼這么全神貫注地工作呢?學生通過學習討論,進一步感受到羅丹不僅是一位全神貫注的畫家,更是一位追求完美、不懈努力的畫家。有的學生還聯系實際談了自己的感受。所以說,真正的課堂教學智慧必定出在老師敏銳的觀察和深刻的思考中。教學中往往易被老師忽視的細節,通過老師巧妙地引導,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五、注重自讀感悟,討論交流,倡導小組合作學習。 學生的獨立學習,是讓他們獨立思考去發現去感悟。閱讀,沒有學生的獨立感悟是完全不可想像的;而在獨立學習基礎上的小組協作學習,夥伴的交互作用,而在相關內容的理解,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具有關鍵作用。閱讀並非全是個人的事,特別是對小學生來說合作學習是重要的認知策略。明代學者顧炎武說:「獨學無友,則孤陋難成;久處一方,則習染而不自覺。」這點明了合作學習的意義。學生在自讀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將問題交給學習小組討論交流共同解疑,教師要深入各組,參與討論,並作必要的啟示和點拔,引導學生再讀書,在讀中解決重難點,把讀和議有機地結合起來。如我在教學《說話算數》一文時,我先讓學生自己讀書思考,說說文中誰說話算數?初讀課文後學生有了不同的見解:有的認為表哥林林說話算數?有的認為表哥林林和圓圓都說話算數。此時我也不急著說出答案,而是讓學生圍繞這一問題再次自讀課文畫出文中相關語句。然後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生通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終於弄明白誰說話算數這一重點問題。學生就是在獨立感悟和合作學習的探索過程中,加深理解,進行自主讀書,真正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