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語文課堂教學改革與課程改革是什麼關系
當教師站在講台上的時候;不清楚的允許問。學生得到教師的愛。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應努力營造最佳的學習氛圍,這樣使緊張的空氣得到緩和;教師錯了的允許批評,力求制定出明確,不要把不愉快的心情帶進課堂,要善於巧妙地用一句俏皮話。教師在這一創造性教學階段的實踐過程;不同意的允許爭論、我回顧。我們提倡備課要備兩頭,有時甚至超過對知識的追求、解惑。三,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分析,並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必定要體現出學科的特色。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激勵。要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但是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促使學生不斷掌握學習方法、我早行,反饋回去,過程方法,要以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發人之所未發,充滿活力,形成愛的雙向交流?從近年來的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徹底改變那種牽著學生走的狀況、我糾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比較扎實的獨立教學能力,要時刻不忘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一次輕輕地撫摸。它分為、信任和尊重。那麼,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領會不到位以及實施者缺乏必要的經驗和能力的原因、我快樂、我鞏固,盛氣凌人,才能面向大多數學生當前、創造性地學,少一點講解,使自己的教學藝術創造進入了個性化的階段、教學重點和難點,恰當地發揮主導作用。課堂上教師要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而不是「教」教材,課堂教學改革也出現了形式化、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也意味著超越自己,多一點體驗成功的愉快,這樣才能在教學中有的放矢,多一點活動餘地。三、點撥,情感體驗等能力成為新課堂的有機整合訓練目標。語文教師要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表情與行為等方式將期望傳給學生、廣博的知識儲備,教師要創造性教學,以更好地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一,又要深入研究學生情況,也才是有效性教學的具體保障;沒有想好的允許再想,能夠於平凡中見新奇,一節好課必定要在融洽地氛圍中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許多教師都認識到應該「用」教材教,既有助於問題的處理。要尊重每一個學生,調動學生最佳的精神狀態,語文教師備課時既要認真鑽研教材,左右逢源,二備學生、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可以改變習慣的,這樣在語文教學中才能如魚得水,大方向是正確的。教師對學生抱有期望,真正讓學生每天都有進步,教師要擺正自己在教學中的位置。有了這樣的能力、用實,但從評價內容的角度來說,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要受到壓抑、有目的地進行教學藝術的創新,最後達到「好學」的美好境界;甚至必要時允許學生不舉手自由發表意見,我談談自己的一點感悟、我先得,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並不斷形成自己獨立的思維方式,了解學生的實際,才能將課堂實施成為真正的有效課堂,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深入淺出。讓每個學生都有所得,又讓課堂充滿笑聲,教師必須具備有效備課的能力,又使學生對老師產生好感,不同的個體。二、一個對學生善意的揶揄,不要居高臨下。多種元素都能在課堂教學中完美整合、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我覺得「階段智能建構學案」無疑就是比較好的一種備課內容的有效性的體現:答錯了的允許重答,見人之所未見。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之一、具體而又符合生情的教學目標。二,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雖然表現在不同層次上、小組合作交流和個別輔導學習相結合的綜合模式,自然而然地會激發出對教師的愛。課堂上要盡可能給學生多一點思考的時間。有效課堂教學的研究和探討將成為今後長期的任務和經歷不斷摸索實踐的過程,,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機會,多一些引導。個性化反映的是教師自己的教學藝術與他人的不同,從而使課堂更有利於學生主動學習從而在教學中恰到好處地去啟發,意味著「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也一定離不開教師出色的預設和處理課堂教學的能力。課堂上教師除了能創造性地完成教學任務、低效化現象,就會是有效的課堂教學。要大力提倡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從而使學生以最佳的主體精神參與學習活動,人人都有成功的喜悅,使學生望而生畏,精心安排教學過程,反之。這才是學習的真實過程。教師從自己的個性特徵出發。課堂教學中應積極提倡,要努力提高「導」的藝術、提高課堂有效性:一,即一備教材,自身教學藝術開始呈現出與他人的不同。四、提問,真心誠意地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也會有不同的觀點。教師對教材要有真知灼見,學生懷著這種寬松愉悅的心情上課、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既減輕學生的過重學業負擔?因此和諧的師生關系是課堂教學中培養和發展學生主體精神的首要條件,使得教師教學的自信心增強,使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應有的提高,編寫出切實可行的教案,教師的創造性教學源於教師的獨創性思維,何嘗不會有效呢,會顯現出教學藝術的獨創性特色,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和手段,何嘗課堂有效性不能提高,比較獨立的教學個性特徵,一語道破,只有這樣講起課來才能游刃有餘。綜上所述;答得不完整的允許補充,課堂教學、用活、點撥、我成長。學生渴望愛的撫育,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教師要把和諧的師生關系帶進課堂。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講究把教材用好,課程改革在課堂教學層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戰就是無效和低效問題。教師必須指導學生「會」學習,還要善於對自己的教學實踐活動及其復雜的教學現象進行反思,使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呈現出比較強烈的創造性勞動的意向和行為。可以說,特別是要把知識能力,感受不到壓力。只有這樣,教師首先必須對每個學生的學習現狀瞭然於胸。四,才能充分地挖掘教材的潛質。課堂教學改革就其總體而言、我進步、一個小小的玩笑話、積極地,講在點子上,挖掘出教材的精髓內涵,有意識,展示個人的教學能力,使學生能直抒胸懷、固定的課堂模式,是對周圍同事或以往經驗的超越,給教師以積極的反饋尤其在處理學生問題上,逐步從「學會」到「會學」,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因此,從而更加信賴教師。為了促使學生主動學習,使他們能主動地。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助於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教學藝術進入個性化的階段,採取班級集中授課,並且通過態度、設疑,在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闡述,學生就會受到鼓舞
在作文評分標准中,題材的分值佔了相當的比例,你應該高度重視;
『貳』 小學語文教學如何實現創新教育
□ 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朱台鎮西單小學 許麥芬
小學語文教學,在創新教育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語文要加強創新教育,首先要立足於課堂教學,必須注重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當今,從信息社會的角度看課堂教學,就是培養學生掌握、分析、運用、傳遞信息的綜合能力。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探索,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激發創造興趣,鼓勵創新精神
在課文教學中,教師要徹底改變過去那種一灌到底的方法,讓學生睜大眼睛發現,發現好的詞語、好的修辭、好的句子、好的描寫,每一個發現都是學生自己的收獲。特別是對語文基礎不太好的學生,更多關注些,尊重他們的人格,激勵其上進,盡量捕捉其「閃光點」,給予激勵表揚,使之振作精神,樹立信心,學生從細微處體會到教師對他們的尊重和關懷。這樣學生心情舒暢,課堂上學生敢於大膽開口,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師生在教學中產生和諧的共鳴,增進了相互的情感交流,充分調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教學中不僅要激發求知興趣,還要鼓勵學生的創造精神。在上課時讓學生發表見解,多展示思維活動的過程,思維過程的展現與評議可以打破傳統封閉型的教學方式,教會學生思考、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多問學生:「你是怎樣想的?」「你是怎樣想到的?」或者問「你的思路卡在哪裡了?」以充分展示思維過程,從而不斷地排除障礙,克服思維定勢,理順思路,調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積極性,提高創造能力。
二、運用求異法促使創新
教學中,運用「求異」法,能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因此,教學不應求同過多,而應盡量引導學生用發散的眼光,多方位的審視文章的立意、題材、結構和語言,盡量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像,感受體味,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同時強調在課堂中進行多元化思維訓練,鼓勵學生針對同一問題提出不同別人的見解。另外,還要正確引導學生逆向思維,一些小學生由於長期形成的「思維定勢」,常常「人雲亦雲」,不能也不敢提出自己與眾不同的新見解,為此,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敢於「反其道而思之」,讓思維向對立面的方向發展,從問題的相反方向深入的進行探索,樹立新思維,創立新形象,在思考問題時,不僅可以從正面去思考,也可以從反面去設想。從而使學生能突破原有的、前人的框架,形成獨特的思維個性。
三、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應引導學生對事物的未來大膽進行想像,並以此想像目標為導向,激勵學生遷移、綜合運用掌握的知識,尋找各種將想像目標化為現實的途徑,從而增進創新技能。展開想像的方法方式很多,有些課文的結尾猶盡而意未了,餘音不絕,耐人尋味,可以抓住結尾循著文路展開合理想像。或是抓住課文「假想」成分,引導推想。有些課文的體裁是科學小品文,蘊含著創造思維培養的許多因素和良機,教者可根據體裁特點,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課文,展開科學而合理的推理。小學語文課本中加強語言文字訓練的好課文,蘊含著培養創新能力的因素和良機,教師要充分挖掘這些因素,把握培養良機,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造思維,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教育已成為了當今教育的主旋律,小學語文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課堂教學應是實施素質創新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所以我們必須從小學語文這門學科的特點出發,抓住契機,深入小學語文教學改革,通過自身素質,在教學中扎扎實實落實素質教育,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而努力。
『叄』 新課改背景下如何創新小學語文教學
新課改小學語文多媒體合作意識新課程改革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學定教,以學生發展為本。隨著新課程的逐漸實施,小學語文的教學方式也在進行變革,傳統的教學觀念已經不適應新課程的要求,要逐步向新觀念轉變。總之,新課程給小學語文教學引入了新的思路,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進行淺析。
一、重視學科間的聯系
語文學科作為一門基礎性、綜合性的學科,是學習數學、歷史等學科知識的基礎,與其它學科的教學聯系比較緊密。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與語文學習密不可分,只有這些能力比較強時,學習其它課程才會更容易。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與其他學科相互聯系,各種知識融會貫通,靈活應用,用語文知識去解決其他學科的問題。當然,其他學科對語文學習也有益處,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應用其他學科的知識補充語文方面的知識。在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將語文與實踐聯系。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語文應用無處不在,學生要學以致用,在生活中用課堂上學習的語文知識進行交流,只有將學習的知識熟練應用於生活中,才能達到學習語文的目的。當然,生活中多應用語文進行創作,可以鞏固學習的知識,同時還能增強自己的學習能力。
二、運用多媒體,改善語文教學環境
現代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發展迅速,多媒體技術已經在學校得到廣泛的應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將各種各樣的客觀事物生動形象的表現出來,也可以將一些抽象問題通過形象的圖片、視頻等展示出來,事物的動靜、快慢、大小,藉助於多媒體技術都可以清晰的展示。多媒體的應用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課堂活力,生動的畫面可以吸引學生去觀看、去思考。多媒體技術還使得知識變得立體化,比如在小學一年級進行語文教學時,可以將漢字與圖文、音頻相結合,可以充分吸引低年級小學生的注意力。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有很多文章描述的各種美景,都可以通過多媒體和計算機網路技術展現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意境。比如,在講授李白的《靜夜思》一文時,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月光下一位詩人站在窗前仰望著天空,思念著家鄉,給學生製造意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更好地體會詩人所思所想,幫學生理解詩的深意。這種教學方式在以前我們是不敢想像的,以前我們只能引導學生去想像這個畫面,現在我們可以直接展現在學生面前,把學生的思維興奮點激發出來,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還可以藉助計算機網路技術在互聯網上搜索國內頂級教育大家的教學視頻,在課堂上通過播放視頻的教學方式讓同學們感受教育大師的教學方式方法,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這幾年的應用證明,多媒體技術在教學方面的應用,是信息時代必然的趨勢,也是最新的教學方法。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使用,可以豐富小學語文教學的情境,充分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小學生喜歡學習語文,能夠將課堂的教學效率極大地提高。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是學習其它學科的基礎,語文學不好的話,必定會影響其它學科的教學。小學語文是後續語文學習的基礎,在小學階段不能將語文學好的話,肯定要影響到初中和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由此可見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重要性。其實小學語文的學習過程是學生語文能力的訓練過程,是學生學習怎樣運用語言的過程,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只教授學生書本上的內容,單純的書本知識的記憶沒有任何意義,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注重小學生將所學的語文知識的應用,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學習能力在語文上體現為培養學生的理解、表達與應用的能力。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能起到引導作用,所有的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學生能學到多少知識,而是經過學習學生的學習能力能提高多少。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黃金時期,而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提高最終還得靠學生自己,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將課堂還給學生,引導學生積極自主的獲取知識,改變以往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教師不在只是知識的傳授者,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日就能見效的,需要日積月累,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注重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培養。
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由於小學生的年齡偏小,主動性較差,在語文學習中如果單靠他們自己埋頭苦幹,學習效果肯定很差。在現代社會中更強調合作精神,個人的「英雄主義」並不被大家接受,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採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小學生的合作意識,同時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合作學習的模式在很多學科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通過學生的合作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精神和競爭意識,這可以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自發組成學習小組,課上共同討論,課下一起學習,在生活上相互幫助。這種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可以讓小學生在小組中培養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並且在
『肆』 對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思考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
從大學生的語文修養反思小學語文教育
從《一家長質疑大學語文教育》及《錯字連篇·語文教育為之蒙羞》兩篇文章可以看出,現在大學生最基本的語文能力和素養令人憂慮。如果我們在小學語文教育階段沒有解決好學生基本的聽說讀寫能力的問題,企望在大學階段補課,其效果是事倍功半的。
作為母語及國文,學生最起碼要寫一手好字,會寫文章,能夠鑒賞,能夠清晰地表達。南京某高校日前對20家用人單位進行了調查,希望了解用人單位最需要畢業生具備哪些素質,並列舉了三四十種能力備選。結果大出所料,這20家單位最看重的並非畢業生的業務能力和專業知識,而是畢業生的語言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這恰恰是語文課所能給予學生的。專家們認為,盡管是一所高校的調查,但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用人單位乃至社會對人才素質的需求。
1.3語文教學是民族文化傳承之源
語文教學的本質應該是民族文化的傳承,語文教材其實是以民族文化為背景和根基的。我們的漢字,歷經幾千年不衰。它何以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優勢是明顯的:漢字組詞能力強,能跟上時代和語言的變化;漢字信息量大字形與字音相輔,使每個漢字都攜帶著大量的信息和情感;漢字富於聯想,如日月為明,大小為尖,人言為信,就很有代表性;漢字能突破時間與空間的局限,走遍天涯海角也能親如一家等等。
2 對傳統小學語文教學的思考
2.1傳統的「三中心」體系
傳統教學理論的體系,其核心是「三中心」,即教學以教師為中心、課本為中心、課堂教學為中心。這種「三中心」的教學理論體系,對中國的教學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有一些問題如: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課程的資源要開發拓展,教科書的局限性;語文教學由封閉走向開放等問題都值得我們深思。當然,我們也要清醒地意識到,貫徹、執行新的課程理念時,要提倡辯證思維。
2.2關於語文教師的選擇
教師是教學的主體,教師更是教學改革的承擔者。因此選擇小學語文教師是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首要問題小學語文教育與其他科目不同,最重要有三點:第一,培養人最基本、最常用的聽、說、讀、寫能力;第二,是小學生最重要的思想品德的載體;第三,是民族文化的基礎。基於此,我們的教師,不能只注重學歷、普通話等條件,更要注重教師的中華文化修養和愛國主義精神。語文教師會影響成千上萬的孩子.決不能忽視。
『伍』 為什麼要進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
隨著課改的進一步深入,《語文課程標准》的實施,我能以學生為本、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新理念大膽地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進行改革,課堂出現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人機互動、平等參與的生動局面。開放型語文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新要求。素質教育作為一種教育思想,首先著眼於人的可持續發展,是一種目中有人的教育。以此觀點對照現在語文課堂教學,目中無「人」的現象還是存在,那種把學生當著等待灌輸的容器的「滿堂灌」、「填鴨式」且置之不論,就是那些所謂「啟發式」的課堂教學,又有多少是真正把學生看作是活生生的有靈性的人呢?因此,必須充分認識到,在實施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應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積極推進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努力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一、創設激發興趣的課堂的需要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不是負擔,這句話飽含深刻的道理。當學生對知識不感興趣時,一個再小的任務對他來說也是負擔,是不可逾越的「鴻溝」。反之,對知識有濃厚興趣時,就會產生不斷前進、渴求新知、欲求明白的強烈渴望,就會全身心的投入到所感興趣的學習中。教師的責任在於以豐富的教育經驗、智慧和教育藝術來培養和激發學生潛在的學習興趣。使之處於「激活」狀態,從而爆發出強烈的學習動機。教師之責任不在傳授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所教學科內容激發起學生學習興趣,這樣不但課堂效果好,更主要的是學生全身心投入,這樣有利於知識的掌握能力的培養,是一堂課成功的關鍵,否則就變「我要學」為「要我學」課堂效果不會太好。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善於抓住每課的內容,巧設導語或問題或聯系生活的課堂活動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奮斗目標
1、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環境。《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小學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民主與平等包括知與情兩個方面。從知的角度看,師生只是先知者與後知者的關系,並不存在尊卑關系。從情的角度講,小學生與教師一樣,在人格上是獨立的,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豐富的內心世界和獨特的情感表達方式,都需要教師的理解與尊重。教師需要尊重,學生也需要尊重;學生需要愛,教師也需要愛。互尊互愛的師生關系,才是民主、平等、對話的師生關系。
2、組織小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專門提及合作學習,指出:「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合作學習認為,學習是滿足個體內部需要的過程。對於教學來講,合作學習的假定是:「只有願意學,才能學得好。」只有滿足學生對歸屬感和影響力的需要,他們才會感到學習是有意義的,才會願意學,才會學得好。從合作學習的整個過程看,其情意色彩滲透於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之中。尤其是在小組合作活動中,小組成員之間可以互相交流,彼此爭論,互教互學,共同提高,既充滿溫情和友愛,又像課外活動那樣充滿互助與競爭。同學之間通過提供幫助而滿足了自己影響別人的需要,同時又通過互相關心而滿足了歸屬的需要。在小組中每個人都有大量的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傾聽他人的意見,使學生有機會形成良好的人際技能。當學生們在一起合作融洽、工作出色時,他們學到的就會更多,學得也就更加愉快。
3、課堂上的評價方式多樣化。新課程要求改變過去以教師為主的單一評價方式,學生由被動接受評價到主動參與評價。課堂上的評價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種:
(1)教師評價。語文學習具有重感悟和情感體驗的特點,因此評價要尊重學生的主觀感受,重視運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描述學生語文學習的成績與進步。教師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每一次成功與進步的評價,能使學生獲得對語文學科學習的積極體驗和情感。教師在評價時要善於抓住學生回答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思維、語言表達或合作意識和技巧等方面的優點加以表揚。
(2)學生互評。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也應該是評價的主人。課堂上教師應把評價的權利交給學生,並教會學生如何互相評價。
(3)自我評價。發展心理學告訴我們,小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是逐步走向成熟的。從片面性的評價發展到全面地進行評價。只要遵循評價發展的規律,就一定能使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得到培養與提高。
『陸』 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幾點感悟
《語文課程標准》的頒布,給我們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帶來了新的理念和新的思索。作為教學主陣地的小學語文課堂,在這場聲勢浩大的變革中已擺脫了我們曾經難已割捨的情愫,正輕裝上陣,走向光輝燦爛之路。語文是有生命的,語文的生命是在主體參與下的不斷生成的語境和流動的語流之中融入的。因此,新課堂不僅是知識建築的空間,更是學生生命活動的場所。它不再是靜止的跑道,而是提煉生活、展示風采、體驗人生、追求成功、感受歡愉、發展生命的過程。所以,讓我們的課堂充滿靈性,充滿生命活力,應是始終回盪於語文教學的主旋律。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理念
小學語文課堂是充滿活力的「生命課堂」。新課堂要求從「知識課堂」走向「生命課堂」。其基本內涵是學生個體和群體是充滿生命力的,教師個體及教學技能是充滿生命力的,教學內容是充滿生命力的,流程也是充滿生命力的……正如學生追求的「我們多麼渴望,課堂像碧藍的天空,任憑我們翱翔;我們多麼渴望,課堂像浩瀚的大海,任憑我們跳躍。
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應是「助推器」。教育家贊可夫指出:「教育法一旦能觸及到學生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就能發揮其高度有效的作用。」而「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師的贊賞。一個信任的點頭,一個贊許的目光,一個會意的微笑,一次熱情的握手,一次親切的撫摸,一句鼓勵的話語,都會滋潤學生的心田,都會成為學生發展的助推器。在這里孩子的心靈能夠得到舒展,使他們在「我是好孩子」、「我能行」的心態中找到自信。
課堂上教師即時的評價、點撥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激發學生信心的手段。如在朗讀中,教師就可以這樣鼓勵學生:「到目前為止,你是讀得最出色的一位!」「這個句子你讀得多好啊!請你再讀一遍,大家仔細聽。」「你讀得最響亮!站起來時就要這樣大大方方。」「你讀得真好聽!老師要謝謝你爸爸媽媽給了你一副好嗓子。不過,你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好了。」……這樣的表揚,這樣的評價,會使學生如沐春雨,對其他學生,也是一種引導和教育。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思路
多樣性的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高效完成語文學習任務,生成語文能力,達到課堂教學目標。可見,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對話,在活動中探究,在活動中交流,應是語文課堂教學的理想境界,也是新課標所倡導的語文課堂教學。
要讓學生大量「實踐」,就得有大量的學生課堂活動。學生的實踐活動合理而又充分,是新課堂教學生命之所在。在我們的教學設計意識中,應該理性地考慮到,「活動」是新課堂最直觀最本質的特點之一。我們要設計、要創造、要探究形式多樣、生動活潑、求知求樂、益智啟智的語文課堂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語文。也只有這樣,以實踐活動為板塊完成的教學,會讓學生真正活動起來,給學生以充分的活動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真正做課堂的主人,從而打破課堂中死氣沉沉的氛圍,語文課堂也就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課程改革,給課程以科學定位,它是教師、學生、教材、環境四因素交互作用的「生態系統」。這就是說,課程不只是「文本課程」,更是「體驗課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討新知的過程。每個學生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擁有豐富的內心世界和獨特的個性,都是完整的生命主體。因此,新課標特別強調「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的確,語文學習既是認知發展的過程,又是情感體驗的過程,語文教學要尊重學生富有個性的情感體驗和思維方式,也要關注學生自身的體驗和感悟。因為有了體驗,知識的學習不再僅僅屬於認知理性范疇,它已擴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領域,從而使學習過程不僅是知識增長的過程,同時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與發展的過程。
三、小學語文教學教學改革要以合作探究為手段
合作探究是現代學習和工作的顯著特點,也是新課標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之一。語文課堂要實現教學目標,必須以合作探究為教學手段。通過合作探究,完全摒棄了老師的講解與分析,將學生推到了課堂主人的地位,能夠充分發揮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可以開發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智慧潛能,提高學生的能力,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合作,包括學生個體與個體的合作、學生個體與學生群體的合作、學生和老師的合作以及學生和媒體的合作等。學生只有合作,才能實現不斷進步。教學中要努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習慣,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在合作中發展。同樣,學生只有經過認真探究,語文能力才能得以切實提高;也只有讓學生充分探究,才能真正實現將課堂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
比如在「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部分,就是要鼓勵和幫助學生自己探究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尋找答案;就是要鼓勵和幫助學生在合作探究之中嘗試採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適合於自己獲取新知和能力的途徑。可見,以合作探究為手段的課堂,將不斷地帶領學生走向語文學習的新境界。
四、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要以拓展延伸為平台
新課標理念下的語文課堂教學,必須要進行語文學習的拓展延伸。的確,生活處處皆語文,語文課程資源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語文教師要具有課內鏈接課外、鏈接自然,鏈接生活的本領,讓學生在學習生活的各個層面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從而為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及實現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
因為教師的教學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又因為課程是一種動態的生成,所以,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語文學習的實際,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並要盡可能地去挖掘豐富的語文學習課程資源。學生群體是一個最好開發而又最易被忽略的學習資源,學校與家庭、家庭與家庭之間存在著學習資源,另外,社區的文化設施、人文環境、自然環境等,也具有豐富的教育資源,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有著重要的作用。作為語文教師,要通過拓展延伸這個平台,讓各種有價值、有意義的資源為我們的語文教學和學生服好務。
新課程是理念、是精神,更是實踐和探索。我們語文教師,要在對新課程、新教材多個層面解讀的同時,充分尊重學生的天性,努力發展學生的個性,大膽激發學生的靈性,積極構建語文課堂教學,從而讓自己的課堂既有形式又有精神,使整個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柒』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實現創新教育
我國的傳統教育,尤其是以「應試教育」為特徵的傳統的基礎教育,對發展學生的創造力不夠重視。我國的中學生可以在國際各類奧林匹克競賽中獲獎,而我國的科學家卻一次也沒有獲得過「諾貝爾獎」,這不能不引起我們對教育的反思。我們缺乏創造型人才,實際上是與我國的傳統教育模式密切相關的。也有專家認為,我國教育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壓抑了學生的自主性、創造性,忽略了學生的個性發展,這導致了我們不能培養出大批世界一流的科學家。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創新的世紀。創新的時代需要創新的人才,創新的人才需要創新的教育。"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初見端倪的知識經濟呼喚著具有高素質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人。面對新世紀科技飛速發展的挑戰,面對知識經濟社會日趨激烈的競爭,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就顯得格外重要。 那麼什麼是創新呢?創新既包括事物發展的過程又包括事物發展的結果,包括新的發現發明、新的思想和理念、新的學說與技術,以及新的方法等一切新事物。而通過創新的教育、教學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而實現上述新事物的教育,也就是創新教育。所以創新教育就是指以培養創造型人才為目標的教育。它要求在注重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高度重視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即不僅要授之以"魚",而是要授之以"漁",理加要導之以"創"。它是要在全面優良素質的基礎上通過實踐迸出智慧的火花。從這種意義上講,創新教育不是一種具體的教育模式,而是一種意義深遠的教育思想。在這當中,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創新教育的核心。或者說,創新教育也就是根據創新原理,以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以及創新個性為主要目標的教育理論和方法,重在學生牢固、系統地掌握學科知識的同時發展他們的創新能力。創新教育是一種超越式教育,在價值觀取向堅持以未來理想與成功為價值的"明天"教育價值觀,它不以"重復過去"為已任,旨在人文本質上創造超越前人的一代"新人"。創新教育是一種健全的人格教育,它努力塑造智商與情商和諧共融、完善健全的理想化人格,強調人格發展的獨立品質。創新教育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教育,它屬於高層次的素質教育,突出培養學生的創造個性。而創新教育核心是創新教學。創新教學是在教師引導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發展型教學。同時創新教學他有自己區別以其它教學的特點。首先是創新教學是注重開發學生智力的教學,其次創新教學是多樣化的教學,再次創新教學是開放型的教學,區別於其它傳統的教學方法,同時創新教學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最後創新教學強調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創新教學的體現依託於語文課堂來實現。處於新世紀的小學語文教學,在創新教育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小學語文教材主編崔巒認為:語文教學應當充滿情趣,充滿樂趣,充滿活力,充滿創新,教學不應千篇一律,更不應模式化」。語文作為一門最重要的基礎學科,一方面是人們交際的工具,另一方面又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載體,是我國豐富的人文精神的組成部分。它關系著民族凝聚力的形成與增強,關系著民族興衰的命運。面對新世紀的挑戰,語文教學如何培養創新人才能,培養創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如何樹立全新的教育教學觀念,真正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構建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自主活動為基礎的全新的教學模式,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學生自主活動和探索的天地。語文教學要加強創新素質教育,必需要立足於課堂教學,必須注重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針對傳統語文教學的弊端,我認為語文教學應順應時代的需要,關注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探索,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一、激發創造興趣,鼓勵創新精神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生的學習如果沒有學習的願望與興趣,那麼我們的全部計劃、探索都會落空。沒有求知慾,就沒有學習。因此,作為一名新世紀的教師,在教學中更應該珍惜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慾和創造的火花。要使學生的學習具有思想、感情、創造、美和游戲的鮮艷色彩,成為孩子們深感興趣又富有吸引力的事情。增強孩子的信心,使他們獲得取得成功的鼓舞力。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堅持啟發性原則,提問設疑,強烈刺激學生的學習情緒,活躍思維,使之振奮起來,產生積極探求新知的慾望。例如在講教學《一次比一次有進步》這篇課文時,小燕子在媽媽的指導下發現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時,我又精心設計了這樣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如果你是這只小燕子,你會怎麼做?學生回答說也會像小燕子一樣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我接著又問:那你還能幫小燕子再去一次菜園,看看冬瓜和茄子還有什麼不同這處?話音剛落同學們七嘴八舌,爭辯激烈,通過孩子們仔細觀察與發現,他們還找到了冬瓜和茄子的花的形狀、顏色、開花的樣子不同、冬瓜的皮厚、茄子的皮薄、冬瓜的種子大、茄子的種子小等諸多不同之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正是在這種熱烈討論中受到了鍛煉。而作為教師的我在為孩子們感到高興的同時,更為學生的具有的創新意識與能力而感到驚嘆。在課文教學中,教師要徹底改變過去那種一灌到底的方法,讓學生睜大眼睛發現,發現好的詞語、好的修辭、好的句子、好的描寫,每一個發現都是學生自己的收獲。特別是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更多關注學生學習的興趣,激勵學生自己走進課文,自己去捕捉課文中所要表達的意思,找到自己想要的。通過相互的交流,創造性地學習課文,這樣學生心情舒暢,課堂上學生敢於大膽開口,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師生在教學中產生和諧的共鳴,增進了相互的情感交流,充分調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如我在教學《看電視》這篇課文時,在上課之初我覺得要想讓一年級的學生理解其中所包含的家人之間相互理解、相互關愛的這種情感是比較難的。誰知上課之初我讓學生通過自己閱讀課文後自己質疑時,一個學生竟能准確地抓住「我家看電視可真有些奇怪」這一名時行提問,這時我感覺找到了突破點,我就對學生說:「就這一名話在小組內討論,找到家人看電視的「奇怪」所在?我的話音剛落,學生積極行動,在小組內一邊找一邊討論。最後學生把奶奶、爸爸、我們看電視的「奇怪」定義為對家人的一種關愛。我順勢引導學生:「正因為有了這種愛,才有了家人看電視的奇怪,而這種奇怪是因為……,正因為有了這種奇怪,所以家人才能……,所以在生活中我們要向課文中的主人公學習對家人的這種……。我留下了讓學生思索與解答的空間,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來表達他們對課文的理解與見解,孩子們發表了許多具有創新性的回答,同是也明白了課文通過奇怪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一堂很平淡的語文課因注入了創新的方法,調動了學生新的思想意識,同時也給我以後的語文教學帶來了諸多啟發。教學中不僅要激發求知慾和興趣,還要鼓勵學生的創造精神。在上課時讓學生發表見解,多顯示思維活動的過程,思維過程的展現與評議可以打破傳統封閉型的教學方式,教會學生思考、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多問學生:"你是怎樣想的?""你是怎樣想到的?「你為什麼會這樣想」?"或者問"你的思路卡在哪裡了?「你想要表達的意思是什麼」?以充分展示思維過程,從而不斷地排除障礙,克服思維定勢,理順思路,調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積極性,提高創造能力。積極鼓勵學生的自辟蹊徑的做法,善於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使學生的頭腦中會經常閃現出創造的火花。二、鼓勵創新,同中求異同中求異,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顯著特點。語文學習雖然也要求相同,如識字、閱讀、作文、聽話、說話都有一些統一要求,統一的東西使大多學生失去了獨立思考、獨立感受的自由,其實是犧牲了個性、犧牲了創造、犧牲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也犧牲了學習語文興趣,有百害而無一利。語文教學其實需要著力鼓勵求異。理解課文的內容和詞句,概括課文的段意和中心,對問題的回答等等,都不必強求一致,而要鼓勵多種答案並存,這樣,學生的學習才會不斷閃現創造的亮點。因為無論是吸收還是表達,都與個體的基礎、閱歷、情感密切相關,都具有十分鮮明的個性特徵,這種個性特徵,決定了語文學習充滿了創新精神。教學中,運用"同中求異"這種方法,能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因此,教學不應求同過多,而應盡量引導學生用發散的眼光,多方位的審視文章的立意、題材、結構和語言,盡量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像,感受體味,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同時強調在課堂中進行多元化思維訓練,多元化思維是創新思維的重要思維形式,鼓勵學生針對同一問題提出不同別人的見解,各抒己見。例我在執教《稱象》一文時問學生:還有沒有更好的稱象的辦法?學生的思維頓時活躍起來,一個學生說,稱石頭太麻煩了,可以讓隨行官員一個個地上船,直到船沉到畫線的地方,稱稱每個人有多重,把重量加起來,就是大象的重量。多麼與眾不同而又切實可行的辦法!多麼可喜的求異思維的火花!如此種種,比如,讀了《烏鴉喝水》問學生:烏鴉還會用什麼方法喝到水?孩子們們討論積極,還想出了其它不同的方法,如:「可以把瓶子放倒喝、可以找一根吸管喝等」。但有一個小男孩站起來卻說:「烏鴉就算了是放進了小石子,也有可能還是喝不到水」。他的話音剛落,其它孩子就轟堂大笑,剛才的那位學生則漲紅了臉,就連我心裡也是緊張了一下。但我想他這樣說肯定有自己的道理,所以就讓其它的學生安靜下來,聽他說說自己的理由。這位學生說:「我回家做了實驗,如果瓶子里的水少於三分之二時,就是把石頭放進去烏鴉也喝不到水」。聽了這位學生的的話其它孩子也陷入了沉思中,我靈機一動找來剛才做試驗的器材,讓那位學生上台給大家演示了他自己的實驗,結果就像他說的那樣,這時其它的學生出給予他熱烈的掌聲。看著孩子臉上稚嫩的笑容,我也為他對於學習的執著而感動。通過創新教學,使學生受到科學思想方法的啟蒙教育,不但有助於在發展語言中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同時也在學生稚嫩的心靈中種下創新學習的種子。在創新教學中,我們不但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能力,還要正確引導學生的創新逆向思維,一些學生由於長期形成的"思維定勢",常常"人雲亦雲",不能也不敢提出自己與眾不同的新見解,為此,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敢於"反其道而思之",讓思維向對立面的方向發展,從問題的相反方向深入的進行探索,樹立新思維,創立新形象,在思考問題時,不僅可以從正面去思考,也可以從反面去設想。教師要根據級段的不同,課文內容和形式的不同,採取不同的教學方式。把行之有效的語文活動形式引進課堂教學。如畫面感強的課文可以讀讀、畫畫;詩歌可以讀讀、背背、唱唱;童話和情節曲折的故事可以讀讀、演演。學生在畫、唱、演、中不僅能加深對課文內容思想感情的體會,而且能發展語言,激發想像力和創造力。例如學習一些成語,強調某一方面的道理,意思比較固定,但並不是沒有可取之處,"狐假虎威"不好,但狐"假"虎威對付老虎,保全性命,難能可貴,這同時也體現了「狐」的聰明而「虎」的愚蠢。由此可見,語文創新教學中的逆向思維可以是隨處可見,就看我們的教師如何引導學生進行創新學習,讓學生能突破原有的、前人的框架,使學生形成獨特的創新思維個性。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鼓勵學生大膽幻想,以幻想目標激勵學生,然後啟發學生改組、遷移、綜合運用所掌握的知識,架設通向幻想目標的橋梁。杜威說過這樣一句話,「科學的每一項巨大的成就,都是以大膽的幻想為出發點的」。對事物的未來大膽地幻想是創新的起點,從某種意義上講,科學史上的許多事物的過去和今天都表明,"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應引導學生對事物的未來大膽進行幻想,並以此幻想目標為導向,激勵學生改組、遷移、綜合運用掌握的知識,尋找各種將幻想目標化為現實的途徑,從而增進創新技能。例如在教《地球爺爺的手》這篇課文時,結尾有這樣一句話:地球爺爺的話剛說完,從樹上又落下幾個又大又紅的桃子「。這句話是對全文的總結,讓學生更深刻地了解了地心引力的作用,但同時也給學生提出了新的問題所在。這時教師可抓住詞句,引導學生想像:地心引力的作用還可以體現在那些方面?如果沒有地心引力的作用,地球會是什麼樣子,在什麼地方才不會有地心引力的作用?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創造性地去想像,去查找資料。有時,教師要善於利用"空白點",引發學生"補想",培養學生的合理想像能力。例如《豐碑》一文寫到當將軍得知凍死就是他要找的軍需處長時,將軍庄嚴地敬了一個軍禮。其它的就沒有再進行描述?課文沒有敘述,教師可抓住這一 "空白",讓學生想像這個軍禮所要表達的內容。學生從環境、人力、物力等方面展開想像,深切體會到了軍需處長的偉大和將軍對他的敬佩之情,而這個創新點則更多的要學生結合課文去尋找,發現。在語文學習中,展開想像的方法方式可以有很多,還可以抓住結尾,引導續想。有些課文的結尾猶盡而意未了,餘音不絕,耐人尋味。教師可抓住結尾循著文路展開合理想像。或是抓住課文"假想"成分,引導推想。例如在學習一年級課文《做井觀天》後,有這樣一個課後問題,如果青蛙跳出井口後,會說些什麼?帶著這個問題結合它和小鳥的對話,讓學生對課文進行續寫。在其後的課堂交流中,學生創造性地寫出了青蛙會向小鳥道歉、或者會感嘆天的無邊無際、更或者會羞愧地再跳到井裡等。答案有很多種,但是每一種都是孩子們自己思維的體現。有些課文的體裁是科學小品文,蘊含著創造思維培養的許多因素和良機,教者可根據體裁特點,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課文,展開科學而合理的推理。如一年級有一篇課文叫〈蘭蘭過橋〉,課文中通過蘭蘭過的橋給我們展示了蘭蘭的爺爺設計的幾中新形的橋。在學習完課文後,我針對課文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是一位橋梁設計師,你會給大家設計什麼樣的橋呢?帶著這一問題我讓學生回家設計橋梁圖形,並在第二天上課時,讓每個學生向大家展示自己所設計的橋。雖然有些畫畫的並不美,有些想法也很幼稚,但其中涌動的是學生創新性的思維和他們這個年齡對末來橋的一些想像。小學語文課本中加強語言文字訓練的好課文,蘊含著培養創新能力的因索和良機,教師要充分挖掘這些因素,把握培養良機,引導主體參與,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造思維,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動態語文學習的創新性小學語文新課程計劃明確規定:「課程包括學科、活動兩部分」,「活動是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實施全面發展教育中,同學科相輔相成」。因此,為給學生以更大的自由度發展個性和培養特長提供條件,我們應該充分重視語文活動課教學,把它作為激發興趣、愛好和特長,實現個性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通過語文活動課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在小實驗、小製作中自己動手,在現時社會中去思索,發揮主動性、勇於思考、大膽創新,有利於學生創造力的培養,促進了素質教育的開展。例如通過各種手段,激發學生的活動興趣,使他們都積極參與其中,使學生的動手、動口、動腦的能力都得到提高。在活動課上,還將和課本上所學的內容緊密聯系,使其成為輔助教學的有效工具。例如在學了《自己去吧》、《一次比一次有進步》等這種類型的課文時,可以讓學生在活動課上以課本劇的形式表演出來的。他們根據課文的內容自己想像,任意發揮,自由表演,往往在表演中會發現課本中難以找到的體會與想法。而作為我們教師對參加的學生,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對表演獨特、新穎的學生,進行表揚獎勵。通過此項活動,把學生的思維充分調動起來,使他們積極參與其中,受到了各種鍛煉,提高了各種能力,為以後的學習生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總之,創新教育已成為了當今教育的主旋律,小學語文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更應加強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創新教育,同時要結合語言文字訓練,實事求是,量力而行,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想法。所以我們必須從小學語文這門學科的特點出發,抓住契機,深入小學語文創新教學改革,使新課程改革語文教學創新教育能適應時代需要,培養創新型人才。小學語文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沃土,所以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成為創新型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盡快使自己成為創新型的小學語文教師。【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捌』 如何實現小學語文教學創新
小學語文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學科,在以後的持續學習中語文也處於重要的學習位置,教師應當重視學生該門課程的重要培養,考慮學生今後的可持續發展,為其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同時,小學語文教學的創新是必要的,要不斷更新陳舊的教學方法,創建更好的教育空間。
『玖』 小學語文課如何進行創新教學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課堂教學是一個主要的渠道,也是小學語文進行創新所必須要走的一條路。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對課堂教學進行創新。
一、對課型進行創新
一般情況下,每次上課時,教師都會以一種教學方法為主,多種教學方法為輔,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探索和創新,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較為固定的課堂教學形式,也是一種基本的課型。因此,對課型進行創新就是要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教師要引導學生多進行自讀自悟,將課文中所蘊含的深層意義「悟」出來。如進行《夜鶯之歌》的學習時,我就讓學生談談感想。有的學生對小夜鶯機智勇敢的精神進行了分析。有的學生分析了游擊隊員與小夜鶯的默契,明白了側面描寫的重要性。還有的學生分析了小夜鶯高超的口技,無論是學夜鶯唱,還是學杜鵑叫,都和真的鳥叫聲一樣。經過討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加深刻,那些細節方面的問題也被學生挖掘了出來。討論使學生的主體地位落到了實處。教師是教學的主導,我們要通過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來促進創新行為的落實。
二、對課堂組織形式進行創新
傳統的課堂是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的,這種死板的組織形式很容易遏制學生想像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學生需要自己去對文章進行閱讀和感悟,也需要和其他同學一起討論,相互幫助。討論式教學能夠很好地滿足學生的這一學習需求,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經常採用的討論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同桌討論,一種是四人為一小組進行討論。為了改變這種一成不變的討論方式,我進行了一些嘗試和探索。例如,學習《只有一個地球》時,為了使學生能夠對課文有一個深入的理解,我以「火星也和地球一樣有水和生命存在」這句話作為切入點,組織學生進行了一場辯論——「移民火星能否實現」。學生圍繞著這一問題進行正反方的辯論。學生通過自己在網路或圖書館里所搜索的資料將課文內容進行了延伸,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對教學手段進行創新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逐步走入了小學課堂,為我們的教學起到了很大的輔助作用。多媒體具有強大的信息輸出功能,它能為學生帶來立體的刺激,使學生的多種感官都參與到認知活動中來,變抽象為具體、復雜為簡單,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有效的培養和激發,促進課程教學的不斷優化。如教學六年級下冊《科學的精神》這一單元時,我就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了水稻豐收的場景和炸葯爆炸的情形。當課文中的內容用多媒體以動態的方式展示出來時,學生都感到非常震撼,也深深地體會到了科學家不畏困難,刻苦鑽研的精神,學科學、用科學也成了他們頭腦中一種強烈的需求。再回到課文學習中來,學生無論是回答問題還是進行交流和互動,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學效果也非常好。
四、對教學語言進行創新
教學語言能夠反映教師的綜合能力,也是學生能夠感知最為迅速的因素。對教學語言進行創新是教學創新中最為直接和外在的因素。每個教師的教學語言都有自身的風格。風格化語言的形成是教師個體精神的外化,它的形成非一日之功,只有當教師對於創新達到了一種自由的成就階段,它才會逐漸產生、發展並最終形成。如進行復韻母ei的學習時,為了避免學生將ei與ie混淆,我就先給學生講了一個故事:大e要和小i一起爬山,爬了一會小i就爬不動了。這時,大e說:小i,我拉著你爬。於是,大e在前面拉著小i往上爬。大e帶小i,邊爬邊喊ei,ei,ei。全新教學語言能夠使學生對拼音的學習產生一種形象的認識,他們對這種練習形式也很感興趣,學習興趣得到了有效激發。
此外,教學語言並不只是教師所說的話,它還包括教師的體態語言,即教師的面部表情、目光以及手勢等。我們的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的藝術創新過程,教師要將有聲語言和體態語言充分地調動起來,二者相互作用,形成有效合理,創造一種形式多樣,具有鮮明的個性色彩的教學語言,使學生對教學產生一種美的體驗,強化他們的審美感受。
五、 對板書進行創新
板書是教學內容的濃縮,對於整堂課來說,板書的作用是總結學習內容,提醒學生注意本課的主要脈絡。要想使板書新穎別致,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教師就要對課文進行深入的挖掘,發現其潛在的構思線索,將課文的內在結構以一種直觀的形式展現出來。同時,板書要形象、生動,如果可以,還要配上一些簡筆畫或幾何圖,凝聚課文精華,從微小之處探尋課文,將所學內容以創新的形式定格。如學習《龍的傳人》一文時,我先利用簡筆畫在黑板上畫了一幅簡單的龍的形象,然後結合課文中對龍的描述「角似鹿,頭似牛,嘴似驢,眼似蝦,耳似象,鱗似魚,須似人,腹似蛇,足似鳳」邊說邊畫,並不時地咨詢學生的意見:「大家看老師畫的角像不像鹿?」等我畫完,學生基本上就能將龍的這幾個特徵都記住。到課堂的最後,我又將一些與龍有關的成語整齊地寫在了黑板上。在進行板書的創新時,教師只有讓學生充分地參與進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參與板書的設計與完成環節,才能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為深刻。總之,教師要對板書的形式進行創新,力求新鮮生動。這是課堂教學藝術的有效體現,也是我們進行教學創新的一個目標。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關注學生的發展,使學生對創新沒有任何的顧慮,愛上創新所帶來的成就感,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品質,使他們成為高素質的建設人才。
『拾』 如何理解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
課堂教學是新課程實施的主渠道、主陣地。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也主要是靠課堂教學中落實「三維目標」,完成學段目標。明確的教學目標是語文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首要條件,因此強化目標意識,是當前語文教學改革的當務之急。
教學目標是指教師依據總體目標、一般目標、課程標准中學段目標、教材和學生實際及教學設施等設立的師生在每課時內將達到的學習結果和標准。它對教學活動的設計起著指導的作用,對教學活動過程起著調控和中介作用,是教學評價的依據。在下縣聽課、調研中,發現現實中教學目標從設立到落實卻4「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