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 基層教育發展現狀及建議 調研報告
在這個知識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里,積極推進教育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國民素質,將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解決好東西部之間、城鄉之間、區域之間教育發展的不平衡問題,將成為衡量我國教育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為此,教育部新頒布實施的《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將「重點推進農村教育發展與改革」列入頭一項工作,提出了「全面貫徹《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國發【2003】19號),堅決把農村教育擺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加快農村教育發展,深化農村教育改革,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城鄉協調發展」。可見,推進農村義務教育發展將是今後一段時期里我國教育發展的重點。寧夏啟動第二輪中小學布局結構調整,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優化教育結構,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促使教育均衡發展。2006年「兩會」對農村義務教育的殷切關注,「兩免一補」政策的落實,不僅使農村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感到了黨的溫暖,就連在中國西部偏遠山區從教的筆者也開始了對農村教育發展之路的探索。
1.農村教育升學率並不低,甚至可以說相當多的地區還比較高。
例如:龍勝各族自治縣,2004年普通高考本科上線率達到47%,高出廣西平均水平20%多;中考各科成績均超過了桂林市平均分,達到了12個縣的中上水平且低分率最低。恭城瑤族自治縣2004年初中升學率為84.34%%;高中升學率達到90.32%,其中升入普通高校本科的佔52.64%。就連經濟文化十分落後的三江侗族自治縣2004年的高中升率還達到了89%。這表明,學生只要本人願意讀書,同時學生家庭經濟上負擔起,升學的比例還是比較大的,升學是有望的。究其原因:一是學生本人不願意讀書的或學生家庭經濟上承受不起的中途流失了,考前減少了許多學生;二是農村學生通過考上大學跳出農門改變自己命運的願望比較強烈,學習比較自覺、刻苦;三是經過20多年的發展,農村中小學積累了豐富的應試教育教學經驗,辦學條件也有了較大的改善。
2.初步建立和形成了鄉、村兩級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培訓網路,能面向農業、農村和農民,廣泛開展職前職後科技培訓和服務。
例如:三江侗族自治縣建成了成人文化教育培訓中心1所,在全縣所轄16個鄉(鎮)都建立了成人文化技術學校,還建立了166所村級成人技術分校。恭城瑤族自治縣和龍勝各族自治縣也都建立了比較完善的鄉、村兩級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培訓網路,其中恭城瑤族自治縣還建成了1所自治區級示範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都能較好地完成人教育任務,發揮較大的作用,如恭城瑤族自治縣在2004年農業先進實用技術培訓任務54000人,完成46937人,完成任務86.9%;農村致富骨幹任務1900人,完成2536人,完成任務133.4%;「綠證」培訓任務3200人,完成3269人,完成任務102.1%;新增勞動力職業資格培訓任務1407人,完成1579人,完成任務107.4%;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任務2800人,完成2830人,完成任務101.07%;已轉移勞動力〔鄉(鎮)企業職工及非農產業農民工在崗培訓〕任務8400人,完成6536人,完成任務的77%。
3.計算機寬頻網路已延伸到鄉鎮,教育信息化、現代化建設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
如恭城瑤族自治縣為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統一添置了計算機、彩電、DVD等電教化設備。龍勝各族自治縣大部分學校開設了信息技術課,2004年組織了22名中學校長參加了自治區電教館舉辦的現代遠程教育信息培訓班,全年編輯出版《教育快訊》,教育信息網的信息更換及時,內容新。為了促進全縣教育資源建設,2004年該縣還成功舉辦了全縣首屆計算機多媒體教學課件比賽。
4.師資水平有了較大提高。
恭城瑤族自治縣,現有小學教師1438人,其中中師學歷998人,大專學歷402人,本科37人,在讀研究生1人;中學教師1167人,其中大專學歷697人,本科學歷335人,在讀研究生11人,教師合格率較高。三江侗族自治縣小學專任教師的學歷合格率為98.7%;初中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為89.8%;高中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為83.3%。同以前相比民族地區的農村教育教職工編比、教師合格率、教學水平均有較大提高。
5.教育經費投入不足,問題十分突出。
目前,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的調整工作已基本完成,把農村義務教育的責任從主要由農民承擔,轉到主要由政府承擔;把政府對農村義務教育的責任,從以鄉鎮為主轉到以縣為主。農村稅費改革的啟動,在減輕農民負擔的同時,農村義務教育也出現了復雜的新情況。例如:「一費制」的實施,盡管國家和自治區政府採取了一些措施,大幅度增加了教育專項投入和轉移支付力度,但取消了教育費附加和教育集資,抽掉了維持農村義務教育運轉的主要來源,造成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總量出現較大缺口。由於辦學經費不足,有的學校因無錢買試劑,停止了化學試驗;由於無法支付水電費,只得讓學生在晚上點蠟燭或油燈上自習。即使配置了電腦教室的農村學校,由於不允許收取上機費,也被迫停止了信息技術教育課的教學。投入不足也造成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和資助貧困學生等工作缺乏資金來源。農村稅費改革前,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貧困學生資助等項目資金,主要靠農村教育費附加、教育集資和收費解決。取消了這些收費後,學校基本上無力解決這部分資金來源。
6.輟學率居高不下,且有上升之勢。
如三江侗族自治縣2004年年報上的初中輟學率是404%,加上休學的學生數輟學率將高達7~8%,隨著普及率增高,輟學率也會相應增高。學生輟學的主要原因是家庭經濟困難。現在對貧困學生實行「兩免」還不夠,還必須實行「一補」才能讓學生讀得下去,山區中學生80%為住校生,每天2元錢伙食標准,一個月也要家裡供給60元。60元對於家庭條件好的算不了什麼,但對那些溫飽尚未解決的家庭就無法承受了。《中國青年報》2004年2月6日的一則報道指出,教育成了西部農民心頭最大的痛。在甘肅民勤縣,家中有一個高中生、一個初中生的,大多收入的60-70%交了學生的學費;土地少一點的人家,這個比例會更高。誰家如果有了孩子上大學,很快就可能變成貧困戶。這種現象在我們廣西民族地區農村不難見到。其次,是新的「讀書無用論」在農村尤其是在貧困地區農村蔓延。三是教師素質不高、教育方法不當、課程偏多、教學內容偏難等多種原因造成學生厭學或失去學習興趣等等。
7.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發展步履維艱,民辦教育難以生存。
與眾多農村孩子「無學可上」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盡管各縣只有一所職業高中卻仍然要「等米下鍋」,很難維持下去。如恭城瑤族自治縣職業高中,在校學生只有三個班:高一26名學生;高二35名學生;高三30名學生,學校為了生存已改辦普通高中。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上述農村孩子上學的目的是跳「農門」、受制於家庭經濟條件上不了學等因素外,城市職校敞開招生,城市職校的辦學條件是農村職校無法效仿的,也是農村職校招不到學生的重要原因。再加上農村職校教育改革滯後於農村社會經濟改革,辦學管理體制和辦學體制、人才培養模式與運行機制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矛盾,不能盡快融入當地的農業生產和產業化經營中,又不能為學生帶來很好的就業出路等多種原因,從而導致了農村職業高中名存實亡。民辦學校由於無利可圖,因而也無法生存發展。
8.農村勞動力文化素質偏低,不能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改革和發展民族地區農村教育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
據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在全區農村教育工作會議上透露:廣西是以農業為主的少數民族人口大省,農村人口達到3600萬,佔全區人口總數的73%左右;農村人口素質不高,農業科技人員在農村人口比例不足萬分之一。同時,農村經濟基礎薄弱,工業化、城市化程度低,工業化僅為1.6%,城市化也僅為23.5%,大大低於全國的平均水平。由於農村人口多和素質低,造成現有70%左右的農業科技應用成果無法在農村推廣,有大約1400萬左右的剩餘農村勞動力無法向城鎮轉移。在實地考察中我們了解到,三江侗族自治縣科技人才總數為3638人,只佔全縣總人口的1.1%;恭城瑤族自治縣科技人才總數為3638人,也才佔全縣總人口的1.4%,其中教育專業技術人員2601人,衛生技術人員524人,農林牧漁業方面的技術人員341人,交通運輸技人員77人,工業企業管理技術人員52人,水利環保工程技術人員44人,科技管理人員23人。這反映出民族地區農村教育依然十分薄弱,人才短缺現象非常嚴重。農村教育的不均衡性和滯後性決定著未來農民的綜合素質並不能在短期內提高很快。隨著農村市場經濟的發育和成長,農民收入將越來越多地依靠知識、技術、信息和資本集約的相結合,與文化素質的相關程度越來越顯著。湖北省統計局2001年對全省農民文化程度與收入水平的關系進行過抽樣調查,發現在中低收入水平的農民中,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者佔39.7%,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佔60.3%;而在高收入水平的農民中,上述比例變成32.9%和67.1%。進一步分析某縣農民收入情況後發現,戶主文化程度與其家庭人均純收入關系密切,戶主文化程度為高中的,其人均純收入為2342元;初中、小學及文盲的,其人均純收入分別為2110元、2035元和1890元,說明使農民增收的最有效的途徑就是提高他們文化水平。反過來講,正是因為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的整體偏低,造成了農業生產科技含量低、規模低和效益低。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民族地區農村教育事業有了較大的發展,但是從整體上看農村教育仍然比較薄弱,存在的問題還比較多,城鄉之間的教育差距還比較大,而且這種差距還有進一步拉大的趨勢,應引起我們高度重視。
⑵ 教育實習調查報告
教育實習調查報告
教育問題歷來是一個沉重的話題。教育事業是歷朝歷代興國安邦的大業,它關系著一個國家的發展大計,關系著一個民族的興衰存亡。
基礎教育是教育的核心部分,是塑造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及至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綜合素質的關鍵。而中學教育又是構成基礎教育的核心部分。作為個體,它承擔著一個青少年成長期最基本的文化知識和道德觀念及人生素養的培養;而作為整體,它則承擔著一代代國家新生力量的科技水平和社會公德及國民素質的塑造。
為了更全面、科學地了解中學教育的現狀,我利用實習的業余時間,對本市的中學教育情況進行了調查,發現本市的中學教育在歷經不斷改革,不斷發展後,有了顯著的成就,但又存在著問題。現就中學教育現狀作報告如下:
新中國建立以來我市的中學教育有了很大的發展,根本上改變了舊中國基礎教育落後的狀況。幾十年來,黨和政府努力改變舊中國學校分布極不合理的狀況,逐年加大對文教事業的投資力度,採取措施,大力發展鄉村教育從而使學校的布局和城鄉人口分布相適應。
但是,由於教育發展的不平衡,升學制度的不完善,致使基礎教育的目標發生了嚴重的偏差。「升學第一」取代了「人才第一」,「應試教育」代替了「素質教育」,流弊所及,基礎教育越來越背離教育方針,許多學校的教學管理和教學活動已發生變化。學校等級分化嚴重,教師勞動價值不平等。這些都制約著現代化人才的培養和國民素質的整體提高。
較長一段時期來,教育部門及社會考察學校和教師業績的標准偏重於升學的多寡、分數的高低,加上「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和「升學為第一目標」的思想觀念已經深入人心。於是,為了達到升學目的而採取的(或存在的)一切活動不管是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都無形中得到全社會的普遍認同,教育部門、學生以及學生家長也幾乎都捲入了「升學唯一」的怪圈中,從而就出現了諸如下列的種種違反教育規律的現象:
(一)生源質量分布不均,學校管理兩極分化。
除了少數省、市(縣)級重點中學因有高水平生源的保證 ,有集中本地區優秀教師的條件,在教學中相對遵循教學規律外,其餘的學校可以粗分為這樣兩種情形:一類是除省、市(縣)重點學校——「狀元」學校外,處於「榜眼」或「探花」地位的學校,它們主要集中在城關或一些重點鄉鎮。因為要保持固有的名次和地位,所以千方百計網羅生源,實行近乎軍營式的管理,教學上加班加點,尤其是幾門主課,布置大量作業,進行頻繁的補課、考試,可謂對學生「狂轟濫炸」。
(二)管理手段相對單一,育人機制日趨弱化。
在許多教師的班級管理中,學生被分為兩類:能升學的和不能升學的。於是管理中出現了保護與淘汰這一簡單的思維模式。體現在具體的行動中,往往是對「尖子生」的過分袒護,而對差生則歧視、諷刺、挖苦,甚至貶及學生家長的人格。有的教師還在桌位安排中,把「尖子生」排在最佳位置,把差生放在偏角,或者把差生集中在一塊,作為「特區」,並把那些成績後退的同學隨時調入差生群中,以示懲罰。在一些鄉鎮中學,教師打學生的事情時有發生,學生或忍氣吞聲,或糾集力量報復,甚至釀成嚴重的社會問題。由於育人機制的弱化,學生一旦違規違紀,往往缺乏教育,而用面壁罰站、逐出教室、關辦公室「反省」 、「遣送」回家等手段處理。有的學校乾脆制訂了一整套違規罰款制度,從遲到、早退、抄作業到曠課、打架等,都有金額不等的罰法。有的不分青紅皂白,把教育責任一股腦兒往學生家長身上推,學生一有學習或紀律問題,就通知家長來校處理,嚴重的甚至要家長把孩子領回去。束手無策的家長往往用打罵孩子的辦法來消氣 ,而孩子越發氣恨教師與家長。
(三)課程安排嚴重傾斜,技能訓練形同虛設。
我們的教育方針是要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全面發展。為此,國家又規定了一系列需開設的副課和技能課,並配備了相應的教材。可在實際的教學中,除了智育(其實是「應試能力」)被過分強化外,許多學校在美、音、勞方面形同虛設。首先,師資不配套。許多學校,上這些課是「拉夫式」的,誰有空誰上。其次,為了應付檢查,教導處的總課表上排著這些課,而實際上,要麼自修,要麼被英、數、語等主課佔用。至於體育比賽、文娛活動等,能減的則減,能取消的就取消 ,以節約一切時間進行文化學習,來應付考試,也防止學生「分心」。
(四)學校等級分化嚴重,教師價值出現傾斜。
在一個地區內,把學校分為重點中學和普通中學等不同等級。生源的分配也是按這等級來的,國家的教育投入也以此為據而遞減,於是從一開始,普通中學就處在最底層的地位。問題還在於,普通中學里學習好的學生全被城鎮中學攬去。除此,有「路子」或有錢的家長,把子女送往各重點學校,造成這些學校的班級嚴重超編,每班60多人已司空見慣,70~80人一班的也為數不少,於是有的普通中學乾脆破罐破摔,教育質量更加低劣,教育狀況日益拉大。學校之間教師的價值差異也被拉大,難怪一位從鄉下調到城關的女教師說:「在城裡,苦死累死都值得。」
以上所列舉的現象是主要的,還有諸如「貴族學校」的紛紛冒出,初、高中復習班長盛不衰,家庭教師的日益吃香等現象,這里就不一一贅述了。
對於上述現象後果的分析如下:
首先,「素質教育」的落實困難重重。由於「應試教育」替代「素質教育」,致使國民的總體素質與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很不適應。每年除考入高校學生外,有95%以上的同齡人已經或正在走向社會。這些「勞動大軍」是由於文化考試的不合格而被淘汰的,他們中的許多人在學校並沒有學到多少跨入社會所需的各種知識。近些年,社會民工潮愈涌愈高,打工妹(仔)的隊伍越來越龐大,可有些企事業單位卻為招不到合格的工人而犯愁。據有關資料統計,這些民工以年輕人為主,而絕大多數文化水平不高,只能幹些極簡單的體力活。試想,這么一支越來越龐大的低素質的勞動大軍怎麼去實現現代化?
還有那麼一部分青少年,由於沒有一技之長,加上原來生活的養尊處優,有的已變成了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社會渣滓,成為當前社會治安嚴重惡化的源頭之一。公安部門每年公布的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統計表已說明了問題。雖然這不能全歸咎於學校教育,但學校不重視「素質教育」應是一個原因。至於那些升入高校的「 天之驕子」是否都真正成為合格的人才呢?出現於許多報端雜志上的有關大學生思想、道德、能力、文化素養的報道表明,有一部分是不盡人意的。完全可以這么說,「應試教育」在培養了一大批人才的同時,也製造出了大量與現代化要求不適應的社會廢品。一個在低素質國民充斥的國家,要實現經濟與社會的快速發展是很難的。
其次,學生道德水準嚴重滑坡。由於思想教育手段陳舊,管理方式單一,學校的道德教育疲軟乏力。長期以來,中小學德育普遍存在著「要求太高,內容太空,方法太死,實踐太少,測評太虛」等弊端,教育效果不佳,而對考分的長期追逐則形成了這樣的思維定勢:成績好,一好百好;成績差,一無是處。「三好生」的評定標准更是「智育第一」,家長、社會的心理合力更強化了這一標准。這樣,學生的心理發育就很不健全,甚至到了畸形的地步。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看,道德滑坡的直接表現是個體意識的無限膨脹,排他情緒的充分顯露。我們深知,自私、冷漠的個體心靈是無法構成溫暖火熱的精神世界的;目光短淺、胸無大志的國民是缺乏振興民族的干勁的。因此,從社會學的角度考慮,道德滑坡不僅是青少年成長的問題,而是關繫到民族國家未來的頭等大事,我們絕不能等閑視之。
第三,學生的心智發育不健全。青少年時期是最富想像力的,如果學校教育能滿足學生的好奇慾望,再加上知識引導,就會學得更好,並利於創造力的發揮。可是目前的基礎教育,把學生一律捆綁在升學的戰車上,學生的身心受壓抑,活潑的天性被束縛,想像力被抑制,於是不管上大學或入社會,往往缺乏應變能力和創造能力。
第四,學生體質下降,技能明顯低下。由於過分強調智育,許多學校的學生除了上課、看書、做作業外,基本上沒有體育鍛煉和音美等技能訓練。首先,學生體質體能明顯下降。據調查,男生能正常跑完1500m,女生能正常跑完800m的已為數不多。某校一次清明節掃墓,許多初中學生卻爬不完兩百級左右的石級,有的居然中暑。第二天上課,許多人無精打采,說腰酸背疼。體質的虛弱由此可見一斑。其次,學生應有的音體美技能嚴重缺乏。筆者所在的師專中文系一年級某班50位學生,10人會點兒乒乓球,絕大多數不會籃球、排球、羽毛球、足球。全班有點兒美術基礎的只有2人,會識簡譜的只有幾個師范保送生。試想,這些學生要成為合格的中學教師,他們在三年中將要付出多大的努力。
第五,農村教育呈滑坡趨勢。首先,鄉鎮中學生源的大量流失,成績較好的一類流向城鎮中學,成績極差的一類流向社會。在校生,也不知要學什麼,能學多少,只知要學三年。其次,教師積極性嚴重受挫。生源流失,待遇低下,工資拖欠固然是原因,更主要的是由此導致教師本身的價值得不到體現,令大量教師感到寒心 。農村教育的滑坡,對我們這個農業大國在現代化進程中,影響是巨大的。
英國教育家洛克在《漫話教育》中說過:「教育上的錯誤比別的錯誤更不可輕犯。教育上的錯誤正和配錯了葯一樣,第一次錯了,決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補救,它們的影響是終身洗刷不掉的。」直至今天,這幾句話仍有著振聾發聵的現實意義。「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方面的任何疏忽,都有可能造成一代人培養的失誤。為此,老師必須不斷培養和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把不斷加強理論修養和提高心理水平作為整個職業生涯的基本任務;不斷增強自我控制能力,克服倦怠心理;不斷在教學實踐中刻苦磨礪,追求最高境界。這些都是即將為人師的我們所必須意識到的,並開始為日後能成為學生的好老師而著手准備
⑶ 小學調查報告的範文
蒲江路與機場大道的交叉口行人走斑馬線情況的調查
如今,經濟水平不斷提高,轎車、摩托車已走進了千家萬戶。可有些人也許駕車技術成熟,卻不會「走路」了。
我在蒲江路與機場大道的交叉口調查了行人走斑馬線的情況。那時,學生恰好放學,大人也恰好下班,正是人流高峰。在短短五分鍾內,我就發現許多人「走路」不合格。具體調查情況如下:
蒲江路與機場大道的交叉口行人走斑馬線的情況調查表
時間:2004年2月1日11:0511:10
項目
人數
學生,小孩
其 它
總 數
走斑馬線的人
6
8
14
不走斑馬線的人
1
62
63
據計算,不走斑馬線的人占總數81.8%左右,而走斑馬線的人約只佔18.2%。可見有許多人缺少交通意識,不會「走路」。
學生中走斑馬線的約占學生總數的85.7%,不走斑馬線的大概只佔14.3%;其它的一些大人中約有88.6%不走斑馬線,只有11.4%左右的人走斑馬線。由此看出,「走路」不合格的大多數是一些大人,絕大多數的學生、小孩較好。
不會「走路」,違反交通規則,容易造成事故。而且我還發現有一些大人常常會帶著小孩亂穿馬路。做人父母,更要為人表率,否則將帶壞小孩。我們應對「走路」問題引起重視
⑷ 關於XX縣小學教育現狀的調查報告
縣農村義務教育調查報告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和市教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全縣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縣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由於經濟和歷史等原因,我縣教育基礎差、底子薄,制約我縣農村義務教育發展問題較多。為加快我縣農村義務教育發展步伐,今年6月底,我們小組三名委員與教委調查組一道,深入巴家、梅江、石耶、峨溶、洪安、中和、溶溪、膏田-
、妙泉、石堤、大溪、清溪場等12個鄉鎮,就我縣農村義務教育的現狀及存在問題,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專題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一、我縣義務教育基本情況
目前,全縣共有中小學377所(含社會力量辦學),其中全日制小學340所,全日制中學37所。特殊教育(聾啞)學校1所。全縣共有小學在校生82906人,初中在校生33346人,在校聾啞學生55人。全縣共有公辦教職工4709人,專任教師4284人(其中小學2619人,初中1359人,職業高中68人,普通高中230人,特殊學校8人),有小學代課教師673人。全縣有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32所,村成人文化技術學校(教學點)263個,成人教育專職幹部32人。
(一)「兩基」攻堅工作成效顯著。2000年以來,縣委、縣政府根據市政府統一規劃,堅持以「兩基」工作為重點,舉全縣之力,本著「硬體從實,軟體從嚴,實事求是」的原則,在市委、市政府領導的關心支持和市教委的指導下,掀起了「兩基」攻堅熱潮,新建了教學及輔助用房26萬平方米,排除中小學危房15萬平方米,添置課桌凳、實驗儀器、教學設備等217328件,為148所中小學安裝遠程教育網路設備,培訓中小學校長,骨幹教師1500人次。辦學條件的改善,極大地解決了農村中小學生「無教室」的困難和矛盾,全縣在校學生從1997年的8萬餘人增加到現在的近11萬人。2003年我縣「兩基」工作順利通過市政府驗收。
(二)科研興教戰略初見成效。為全面推行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近年來,我縣在強力實施「兩基」攻堅,著力改善學校辦學條件的同時,確立了科研興教、質量強校的工作思路,積極探索教育改革模式,扎實推進新課程改革實驗和目標教學改革,邀請了市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來秀舉辦學術講座6次,舉辦新課程改革和目標教學業務培訓40餘場次,共計培訓中小學校長、教師8000餘人次。截止目前,全縣共有市級教研課題10個,縣級教研課題19個,其中「中小學目標教學推廣實驗」獲 本文來自文秘114 http://www.wenmi114.com,轉載請保留此標記。 縣科技進步一等獎、市基礎教育改革三等獎。2004年10月,我縣教研機構建設率先通過市政府評估驗收,成為三峽庫區第一個獲優良等次的縣級教研室。1998年以來,全縣共為各類普通高校輸送合格新生3420人。
(三)扶困濟貧措施深得民心。近年來,我縣採取了多項措施,保證了家庭經濟困難的適齡少年兒童完成義務教育。一是落實中央、市「兩免一補」救助資金。二是切實落實貧困生雜費減免。三是通過大力開展勤工儉學、增收節支,從勤工儉學創收中列支部分專項資金用於救助貧困生。據統計,1998年以來,我縣共爭取中央、市級專項資金580萬元,通過各種渠道自籌700萬元,共計1280萬元救助資金,資助貧困中小學生11萬人次,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村貧困家庭和下崗職工子女就學難的問題,極大地提高了適齡少年兒童入學率。
二、農村義務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取得令人矚目成績的同時,我縣農村義務教育也存在諸多不容忽視的問題,教育的現狀令人擔憂。主要表現在:農村學校債務沉重,經費緊張,學校運轉困難;城區學校辦學條件不能滿足教育發展需要;村小教師住房十分緊張;師資力量不足,代課教師問題突出,教師隊伍不穩定;民辦教育尚需加強管理;農民教育負擔重;農村學生輟學情況嚴重。
問題一:「兩基」債務巨大
「兩基」巨額欠債,已成為我縣近幾年教育的沉重包袱。2001年至2003年,我縣強力實施「兩基」攻堅,共投入資金1.58億元,在全縣250所中小學啟動「兩基」工程304個,新建教學及輔助用房26萬平方米,排除中小學危房15萬平方米截止2004年,全縣多方籌資,奮力消債,目前尚欠7386萬元。由於全縣「兩基」工程均由施工方全額墊資修建,按照協議,所有債務應於2006年底前還清,否則,施工老闆紛紛上門索債,並鎖校門,將嚴重影響正常教學秩序,甚至危及社會穩定。
問題二:村小教師住房十分緊缺
近年來,我縣農村學校面貌和辦學條件有了明顯的改觀,基本解決了農村學生無教室上課和在危房裡讀書的困難和矛盾。但大量村校教師無住房問題十分突出。據調查統計,全縣有833名村校教師無住房,這些教師居住在邊遠地區,他們大部分屬於40歲以下的中青年教師,距學校較遠,有不少教師屬於外鄉(鎮)籍教師,他們居無定所,生活不便,嚴重影響和制約學校正常教學工作。長期以來,農村小學教師的住房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老教師難以穩定,新教師難以聘用,成為目前農村教育發展的最大障礙之一。因此,如何逐步改善鄉村教師的住房條件,使他們安居樂教,成為當前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問題三:專任教師量少質弱
發展農村義務教育的一個核心問題是師資隊伍建設問題,但目前我縣教師數量嚴重不足,隊伍整體素質較差。按照編制標准,我縣應配中小學教師5461人,目前實有4724人,缺編737人-
,遠遠不能滿足教育的基本需求,全縣還聘有代課教師673名。如峨溶鎮應配174人,現有教師125人,全鎮代課教師就高達46人。在我縣的代課教師中,具有高中(中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僅佔53.1.蘭橋鎮中心校校長無奈地告訴我們,聘請初中畢業生代課僅僅是為了充數,是不得已而為之。
問題四:城區教育資源匱乏
隨著縣城建設步伐加快,城市的人口快速增長,現有城區學校在辦學條件、學校布局等方面都無法適應城市的發展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質教育需求。據調查,目前,城區中小學校建設發展面臨諸多困難,大班額現象十分突出。秀山一中現有78個教學班,60人以上一班的有47個,佔60;70人一班的有15個,佔19;生均佔地面積與市上規定標准相距甚遠,必需的理化生實驗設備等配套設施嚴重不足。民族中學佔地面積僅37.8畝,最大班額高中74人一班、初中76人一班,按市上標准,學校最多可容納1054人,而現在在校生2570人,兩所學校都不具備發展空間。作為縣級重點小學的東小佔地面積24.5畝,在校學生2830人,最大班額67人一班,按市級示範小學標准,該校最多可容納1021名學生。中和鎮中心校「大班額」現象更為嚴重,該校現有在校生1361人,教學班21個,平均班額超過60人,最大班額超過81人,而該校佔地面積僅為4.8畝,按規定,只能容納學生200餘人。中和鎮迎鳳小學、鎮一小等城區小學也不同程度存在類似問題。按照城市發展規劃,到2010年,城區將新增人口5萬,義務教育階段學齡人口凈增1萬人,屆時,城區教育資源匱乏形勢將更為嚴峻。
問題五:民辦教育問題突出
2004年度的統計數據顯示,全縣有民辦中小學校59所,其中初級中學10所,小學49所。民辦中小學校現有學生5676人,其中小學生3913人,初中學生1763人。近年來,我縣大多數民辦學校,在國家教育經費投入不足的情況下,分擔著教學任務,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各類人才。但因受經濟、自然條件等因素制約,多數民辦學校辦學條件差、水平低。據調查,全縣的民辦學校中,僅有29.5的學校擁有自己的校舍和簡單的教學設備,許多民辦學校是租借民房為校舍,校舍極不規范。這些學校且不說教育質量如何,單是學生的在校安全就難以保障。民辦學校師資薄弱,聘請的教師主體為離退休人員、高考(或中考)落榜的待業人員,學歷不合格,無從教資格證的普編存在,如宋農鄉的騎駱民辦小學還有小學畢業生教小學的現象。民辦學校在執行國家課程計劃方面也存在較大差距。
問題六:初中輟學情況仍十分突出
據統計,2004年—2005年學年春期,我縣大部分中學均超過了國家「初中輟學率控制在3」的規定,全縣小學生非正常因素流失237人,流失率為0.31;初中學生非正常因素失學2076人,流失率達到了8.5,個別學校甚至超過了10.據調查,學生輟學的主要原因是家庭經濟困難和學生厭學。在調查中我們了解到,一般農戶只能勉強送子女完成九年義務教育,貧困家庭幾乎沒有經濟能力支付子女就讀初中所需的費用,這是導致我縣農村初中輟學率在「兩基」達標後又嚴重反彈的重要原因。
問題七:農民教育負擔沉重
調查中了解到,目前,教育支出已是我縣農村家庭最大的支出,教育負擔已經成為農民的最大負擔。以巴家鄉雙河村巴家組為例,該組共有58戶農戶,其中有一個子女上學的家庭21戶,佔36.21,有兩個子女上學的家庭12戶,佔20.67,有三個子女上學的家庭12戶,佔20.67,沒有子女上學的家庭13戶,佔22.41.該組農戶黃昌發,家有5口人,全年現金收入4300元,家裡有兩個小學生和一個初中生每年需花費學習費用2100元,占收入的48.64;農戶江可強,家有5口人,全年現金收入8200元,家裡兩個初中生和一個小學生每年需學習費用 本文來自文秘114 http://www.wenmi114.com,轉載請保留此標記。 3200元,占收入的39.02.梅江鎮邑中村村民吳朋告訴我們,他家四口人,家庭年現金收入有萬余元。一個子女在梅江中學念初三,另一個子女在秀一中讀初一,每年兩個學生的學習費用需2500元,生活費用要4500元,一年的收入主要花在了孩子接受教育方面。
三、建議及對策
(一)進一步落實「以縣為主」的基礎教育管理體制,加大「兩基」債務償還力度。「兩基」欠債,歸根到底是政府欠債,逐步償還「兩基」債務,早日卸下沉重包袱,使義務教育輕裝前進,是各級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為此,縣政府應進一步貫徹落實「由地方政府負責,分級管理,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在依法確保「三個增長」,加大財政對教育的投入的同時,擬定切實可行的還款計劃,安排專項資金,逐步償還「兩基」欠債。縣級教育行政部門也應進一步加大與市教委銜接,積極爭取市上扶持,早日還清「兩基」債務。
(二)啟動實施村校教師安居工程。縣教委通過調查摸底,根據我縣村校教師分布情況,已擬訂村校教師安居工程計劃。按規定,全縣需修建村校教師安居工程16000平方米,共需資金608萬元。建議縣級以上政府將村校教師住房問題納入議事日程,安排專項資金,制定優惠政策,啟動和實施安居工程規劃,逐年解決村校教師住房問題,為廣大邊遠農村教師安居樂教解除後顧之憂。
(三)充實教師隊伍力量,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振興經濟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為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和質量,建議縣、鄉鎮政府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提高農村學校代課教師待遇,縮小代課教師與公辦教師的差距。人事編制部門應逐年增加教師編制,多渠道充實教師隊伍以逐步取代代課教師;教育主管部門切實加強教師管理,大力開展教師繼續教育工作,逐步提高農村教師的整體素質,推進農村義務教育協調發展。
(四)啟動秀山高級中學,整合城區教育資源。以新建秀山高級中學為龍頭的「一帶五」城區教育調整規劃已經納入縣委縣政府《關於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秀山高級中學建設,既關繫到我縣高中教育的發展,也關繫到我縣城區義務教育資源整合,促進全縣農村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新建高級中學,可以起到「一脈通,周身通」的效果。目前,秀山高級中學建設已完成立項、可研報告等前期准備工作。但因土地未落實,歷時近兩年仍無實際性進展。建議縣政府高度重視,加強統籌協調,採取強有力的措施予以推進,早日建成秀山高級中學,以切實解決城區中小學大班額、生均用地嚴重不足,配套設施緊缺等問題。
(五)發揮民辦學校職能,加強民辦學校管理。近年來,民辦學校為我縣教育事業的長足發展發揮了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們必須加強民辦學校的管理,針對民辦教育存在的問題,縣教育主管部門要按照《民辦教育促進法》和原國家教委《關於規范當前義教階段辦學行為若干原則意見》,制定民辦教育發展規劃,規范民辦學校辦學行為。同時,建委、環保、安監等職能部門要加強對民辦學校校舍及周邊安全檢查,消除安全隱患,推進民辦學校健康發展。
(六)加大「兩免一補」力度,切實減輕農民負擔。貧困地區農村義務教育實行「一費制」,是黨中央、國務院切實減輕農民負擔的又一重大舉措。我縣自2004年試行「一費制」以來,每年減輕農民負擔1042萬元。但是,要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減輕農民負擔,應多管齊下,共同努力。一方面,各級政府應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將各項農民增產增收的政策落到實處,同時加強《義務教育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強化政府控輟保學責任。另一方面,各級政府要加大投入,實施「兩免一補」(免雜費、免書本費、補助寄宿生生活費)。第三,加大教育亂收費治理力度,積極開展「手拉手,一幫一」等幫扶活動,幫助貧困農民子女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第四,財政要依法確保「三個增長」,足額撥付生均公用經費,確保學校工作正常運轉。
由於我縣地處渝東南門戶,教育發展的質量和水平如何,將直接影響直轄市的門戶和窗口形象。盡管經過幾年的艱苦努力,全縣農村學校辦學條件得到了根本改善,但教育基礎仍顯薄弱,只有迅速採取措施,出台優惠政策,發展高中教育,改善農村義務教育現狀,才能推進我縣「建設渝鄂湘黔武陵山區少數民族地區經濟高地」目標的實現。
⑸ 如何提高農村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現狀調查報告
新課程已全面實施九年之多,小學新課程實施的核心環節——課堂教學現狀如何?新課程理念是否在教學各環節得到具體體現?教師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是否發生本質性變化?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如何?„„通過調查,感到當前農村小學數學新課程課堂教學現狀不如人意,能實實在在體現新理念的課堂不多,大部分是面貌依舊,與新課程相對應的課堂教學模式沒能得到有效構建,課堂教學水平和教學效益得不到提高。 一、基本情況 (一)、學校現狀
我鄉所有小學校舍吃緊,多媒體教室少 ,學生平時輪流上課,學校硬體建設落伍、家庭教育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教育向前發展。 (二)、教師現狀
1、教師的思想現狀
(1)、 自甘平庸型:這種類型的教師以男教師居多且接近退休,他們認為能平平安安地熬到退休、能安安穩穩地領到工資就可以了。再說到這個年齡階段,再折騰也是白搭,所以面對教學改革、教育科研都擺出一副「雷打不動」的架勢。
⑹ 小學調查報告範文,急急急急急!!!!!!!!!!!!!
小河污染調查報告
我家附近有一條小河,名子叫龍山河。原來這河十分清澈、透明。通過河面能看到歡快的魚蝦在
河裡自由自在游來游去。可是後來,河水慢慢變渾變臭了。這是為什呢?我百思不得其意。於是,我對小河的污染進行了調查。
調查
我發現,河水污染最嚴重的地方有幾個大污水排放口。每天中午,這幾個排放口都排出一些工業污水,家庭廢水,還散發出一陣陣難聞的臭味。而且小河污染嚴重的是一些遊客隨便把垃圾扔到小河裡。
分析
那些工廠把工業污水通過排水管道直接排入河內。還有河邊有許多居民區,那些家庭廢水也最終流進了小河。使小河變臭變渾。河邊還有買菜的小商小販,把爛菜葉買剩下的菜都丟進河裡。等等一些原因引起河水污染。
結論
小河污染主要原因有:
1、工業污水、家庭廢水排進小河。
2、市場管理不善,一些市場垃圾丟進河裡。
3、有些遊客素質低,隨手向河裡丟垃圾。
建議
工廠不應該把污水排入小河,應建污水處理廠,進行污水處理;市場管理人員應該加強市場管理,應該把垃圾運往垃圾處理場,不應隨便丟進小河了事;遊客應當自覺把垃圾放進垃圾桶,不應該把垃圾丟進河裡,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本班同學近視情況的調查及其原因分析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班許多同學都陸陸續續帶上了眼鏡。有多少人近視了?他們又為什麼近視了?我做了一次調查。
二.調查方法。
1.查閱有關書籍,了解普通人是怎麼近視的。
2.調查詢問同學,了解他們是怎麼近視的。
3.通過多種途徑,了解我班一共有多少人近視了。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有用的內容
書籍
報刊 普通人的
近視因素 人們主要有:先天遺傳,用眼過度,用眼時姿勢體位不對,用眼時光線不當。這些基本的導致近視的因素。部分人有:防護不當造成外傷p用葯不當等原因。
調查
詢問 同學們
為何近視
? 同學們主要是:看書p上網的時間太長p姿勢不對,這個原因導致近視。有個別是遺傳等原因導致近視。
數據
了解
我班近視同學人數數據 我們班目前有17―20人近視,但其中有部分同學是假近視。班上近視的人數大約佔全班總人數的2/5,女生近視的人數佔全班近視人數的2/3,。
眼科醫生的勸告 眼科醫生給大家的勸告 現在社會近視的人很多,小孩最為多。要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看書、上網、看電視不要連續超過一小時,不要在太強太暗的光線下看書,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寫字姿勢,堅持作眼保健操很重要……。
…… …… ……
四.結論。
1.現在近視的人越來越多,很多同學也近視了。其中有:先天遺傳,用眼過度,用眼時姿勢體位不對,用眼時光線不當,防護不當造成外傷p用葯不當等原因。
2.其中的因素,像:姿勢不對p用眼不當之類的毛病,我們可以努力克服p改正;像燈光太暗或太強之類的,我們可以調節;像防護不當p用葯不當之類的,我們可以盡量避免;……
3.調查表明:遺傳不是主要原因。這與書上說的不一致,有待進一步調查研究。
4.我班目前有17―20人近視,有部分同學是假近視。女生近視的人很多。近視的同學已佔了全班同學的2/5。
5.要記住眼科醫生給大家的勸告:要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看書、上網、看電視不要連續超過一小時,不要在太強太暗的光線下看書,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寫字姿勢,堅持作眼保健操很重要。
⑺ 小學數學的調查報告怎麼寫
你得看你調查的是什麼主題 例如
社區雜訊調查報
前言:
人群擁擠,交通繁忙,商品交易,吵鬧的娛樂和各種應酬宴會造成了城市生活的喧嘩景象。早在古羅馬時,因貨運馬車鐵輪壓在鋪石路上發出的鏗鏘聲而破壞睡眠以至惹怒的人們制定法律以控制車輪的運行。另外,中世紀歐洲的一些城市也限制馬匹和馬車的行走,以保障居民的睡眠。
過去的雜訊問題是無法與現代社會因雜訊帶來的困擾相比擬的。現今的雜訊負荷和機械的嘈雜聲困擾著我們的生活,它們不僅造成人們的煩惱,而且也危害到人們的健康。這一問題隨著經濟的發展而加重。
認定雜訊作為嚴重危害健康的公害是在近代。接觸有害雜訊帶來的健康影響現今已被看作十分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
目前的大中城市中,主要有以下雜訊源:
(1)交通運輸雜訊。城市交通業日趨發達,給人們工作和生活帶來了便捷和舒適,同時也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但不能不看到,隨著城鄉車輛的增加,公路和鐵路交通干線的增多,機車和機動車輛的雜訊已成了交通雜訊的元兇,占城市雜訊的75%。據統計表明,北京是世界有名的雜訊污染城市。雖然城市車輛不及日本的十分之一,雜訊程度卻比日本高出1倍。特別是一些臨街的建築,受害極重。
(2)工業機械雜訊,這也是室內雜訊污染的主要來源。由於各種動力機、工作機 做功時產生的撞擊、摩擦、噴射以及振動,可產生七八十分貝以上的聲響。像紡織車間、鍛壓車間、粉碎車間和鋼廠、水泥廠、氣泵房、水泵房,這些聲響都比較嚴重,雖然都做了一定程度的降噪處理,但仍然不能從根本上消除機器本體上所產生的雜訊。 初中政治,盡在 nd88.com
(3)城市建築雜訊,特別是近年來城市建設迅速發展,道路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建築開發、舊城區改造,還有百姓家庭的室內裝修,都造成了城市建築雜訊。建築施工現場雜訊一般在90分貝以上,最高達到130分貝。
(4)社會生活和公共場所雜訊。比如公共場所的商業雜訊、餐廳、公共汽車、旅客列車、人群集會、高音喇叭等。據統計,社會生活和公共場所雜訊占城市雜訊的14%。
(5)家用電器直接造成室內雜訊污染。隨著人們生活現代化的發展,家庭中家用電器的雜訊對人們的危害越來越大,據檢測,家庭中電視機、收錄機所產生的噪音可達60至80分貝,洗衣機為42至70分貝,電冰箱為34至50分貝。近幾年家庭卡拉OK機廣泛流行,有些人不顧他人的幸福,沉醉於自我的享受之中,這無形中又增加了雜訊的污染強度。
從全球看,約有1.2億人患有致殘性聽力損傷。在歐洲半數多居民生活在雜訊環境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夜間承受的雜訊可干擾其睡眠。
雜訊的嚴重危害還表現在影響人們的閱讀能力,干擾人的注意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及記憶力。這些在表達方面的缺陷有可能引發事故。80dB以上的雜訊可能增加借故生端的行為。社區雜訊與精神衛生問題方向的聯系通過居民平靜睡眠受到干擾,精神症狀發生率和精神病院住院數目而得到證實。雜訊能夠導致聽力損傷,妨礙彼此的聯系,它可干擾睡眠,對心血管和心理和生理造成不良影響。此外,因雜訊會降低完成某項工作的效率,並在社會交往的行為中易表現憤怒,令人心煩的反應和行為改變。聽力損傷的主要社會後果表現在正常條件下理解表達能力的下降,這將成為嚴重的社會障礙。在發達國家聽力損傷對於工作安排構成一個最受影響的問題之一。在這些國家的城市中由於社區雜訊的影響而使此問題顯得更為嚴重。 小學數學,盡在 nd88.com
社區雜訊是一種非工業的雜訊,也可稱為環境雜訊,居住區雜訊亦可稱家庭雜訊。室內雜訊的主要來源包括通風系統,辦公機械,住房用具和鄰居的雜訊。鄰居的雜訊一般指住宅附近的餐廳、咖啡館、實況播放的音樂和錄音帶音樂、體育比賽、兒童游戲場、停車場和吠叫的狗聲。對大多數人而言,在日常生活持續接觸的環境雜訊平均水平在70dB就不會導致聽力損傷。成人耳朵所耐受的一時性雜訊水平可達140dB,但對兒童則永遠不得超過120dB。交通運輸,如高速公路,飛機和鐵路的不斷發展產生著更多的雜訊。為此,許多國家頒布法規限制來自鐵路、公路、建築工地和工廠排放對社區雜訊的影響水平,但沒有一個法規涉及街道的社區雜訊,可能由於對它的限定、測量和控制存在諸多困難。這方面的情況也和缺少此類雜訊對人體健康影響的知識有關,從而使預防和管理此類問題存在障礙。
1999年3月在倫敦召開WHO專家工作組會議,發表了社區雜訊問題指導文件,其中包括社區雜訊的指導性限值,並列出因雜訊導致的煩惱和聽力受損傷的健康影響:
戶外生活區,50~55dB,16小時可致煩惱;
住宅居室內,35dB,16小時影響彼此談訪的理解;
卧室睡眠時,在30dB,8小時影響下,會造成干擾、煩惱;
在學校上課時,教室受35dB的影響,對教學產生干擾
⑻ 怎樣寫小學學校調研報告
為了學校教育發展的明天
______新皂小學學校調研報告
我校是一所地處綿陽市城市郊區邊緣的農村小學,學校由中心校和一所村小組成。共佔地30餘畝,學校有教職工49人,學生918人。隨著基礎教育的改革步伐的深入邁進,學校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但是在新課程改革和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學校教育又將如何健康發展?結合暑期校長集中學習和對學校現狀的調查研究,現作出以下報告:
一、 問題的提出:
我校是綿陽市高新區和涪城區幾合幾分後,又白手起家重新建立的新皂小學。中心校的建立更是經過了艱辛的道路於1998年才又重新建立。所以學校存在問題較多。盡管從1998年至今學校回歸涪城後經歷了十多年的奮斗,學校已初具規模。但在進入21世紀的今天,新皂小學與現在的教育發展和要求相比還存在一些新的問題:我國目前教育已在向世界先進教育接軌,國家也十分重視教育。那麼我校與現代教育相比:(一)學校硬體是否達標?(二)學校教育教學資源是否得到滿足?(三)學校管理是否具有前瞻性?這些問題都值得一個管理者的思考和研究。經過實情調查和研究後的確發現這些問題值得深思。
二、 現狀調查分析:
我校有中心校和一所村小兩個教學點,首先從我校教學硬體來看:中心校有教學樓一幢,教室十五間,辦公室七個。學生寢室住宿樓一樓一底一幢。伙食團一個,200米環形標准操場一個,七村小學教學綜合樓一幢,內外操場各一個。從以上教學硬體來看,中心校有教師36人,學生726人,有教學班13個,平均每班學生人數為56人,班額人數最多的達68人。教師辦公室只有5個,每個辦公室平均教師人數為7人,而每個辦公室只有20多平方米。教師辦公室顯得十分擁擠。從教學用房來看,15個教室,已有13個用於班級教學,剩下兩間中一間是遠程教育接收室,另一間是實驗室。所以離教學硬體配套來看,以下功能用房到現目前還沒有。計算機教室、圖書館、閱覽室、音樂室、美術室、工會室、活動室、會議室、多媒體教室、階梯教室、少先隊活動室等功能教室尚差缺。而七村小學當時在拆並建立中把所有村小合並後形成了兩個教學點。政府投入了100多萬元,修了綜合大樓,有教學用房共計12間。現在七村小學有6個教學班。教師13人,學生172人左右。按要求教學用房已滿足還有餘。那麼造成兩個教學點教學用房不平衡的原因是什麼呢?從地理位置來看中心校在城區邊緣,教學和學生學校環境要好些,加之公交車通村到戶的便利,所以村上學生80%都希望到中心校讀書。這樣中心校學生按現有的教學用房已存在相當大的壓力。造成中心校學生年年增長,而村小生源年年萎縮的現象。估計是由於進城務工的農民在增加和計劃生育嚴格控制等原因的影響,七村小學再經過五年學生人數將出現只有不到100人的情況。結果造成中心校功能用房越來越不能滿足現狀,而七村小學空教室的現象明顯突出。
再是學校的教學資源量顯得十分的不足和不配套。(一)從師資情況來看我校49名教職工中,從年齡結構來看,年齡在50歲以上的教師佔39%,中年教師佔26%,青年教師佔35%。從教師總體健康狀況來看,從每年體檢結論可知有72%的教師有不同程度的健康問題。其中,高血脂、聲道疾病、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居多,另有10%的教師因長期患病嚴重,勝任工作有困難。從教師教學學科上來看,教師專業不對口現象十分突出,如我校需要英語教師4人,結果兩個教學點只有兩名英語教師。給英語課的排課造成相當大的困難。沒有專業計算機教師,使得計算機教學不能很好的開展。現在提得很響亮的科學課由於缺乏專業人士而沒辦法好好進行教學。語文、數學教師也發展不平衡,存在太多問題。我校需要數學教師,而學中文專業的教師居多,結果也造成一定的工作上安排不便。我想這個問題在全區都顯得十分突出,特別是農村中小學。再是優秀教師在農村學校任教留不住也是一個嚴重問題,所以農村的教育教學質量比城區的落後。但好的是我校教師中98%是愛崗敬業的,他們的團隊意識強,特別在面臨不高的收入,教師的奉獻精神更值得尊重。有的教師是戰斗在農村教育戰線上的精英,更是當代最可愛的人。
從我校師資情況來看,農村教師年齡偏大的原因是農村中青年教師參加各級競賽的機會多,一旦出名,城裡學校千方百計挖農村優秀教師進城。二是本身有的年輕教師把農村工作作為跳板,一旦時機和關系成熟便到城區工作。所農村留住優秀教師難,留住年輕教師更難。這也許是教育發展不均衡造成的老大難問題。關於造成學科不配套問題的原因,從我個人分析來看,是教育改革過程中有些人事配套工作沒有跟上。如英語課、科學課。在農村小學是近幾年才開設的課程。而農村小學在前期根本沒有英語專業教師和計算機教師。特別是現在的科學課專業教師也是空缺。這些都需上級主管部門要在人事編制配備上多作研究和統籌安排。關於教師健康問題是由於教師從事的工作性質十分特殊造成的。教師的聲道疾病不說大家都清楚,本身是教師的職業病。而教師身體處於亞健康狀態的原因是由於:1、教師工作本身壓力大,特別是新課標的改革中出現了一系列問題,給教師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加之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常常很叛逆,造成教師思想情緒大的波動,這也是導致身體素質下降的原因。2、由於教師工作性質的特點,生活無規律,加之體育鍛煉時間不足,導致各種疾病的出現。3、家庭壓力所致。我校有43%的教師處於一人掙錢供養全家的情況,所以生活節儉,精神壓力大。4、農村教師年齡偏大。我校45歲以上的教師佔65%,由於人隨年齡增長身體抵抗能力下降,這也是造成身體素質差的原因。但是多數教師還是能克服困難,仍然堅持工作。這種精神體現了人民教師的高尚與無私。
(二)從教學設備配置情況來看,我校計算機設備十分落後。90%的計算機都無法使用,那些都是1996年經淘汰的產品。對教學帶來了極大的不方便。學生、教師意見十分大。造成這個原因是由於鄉鎮管學校時的財力狀況不佳,無多餘的經費來改善辦學條件,而在區財政統管時,全區財力壓力更大,農村小學本身又無其它收入,所以導致我校一直使用的是二手的舊計算機,已無維修價值。
最後是學校的管理。我校歷來對管理工作抓得緊、抓的牢。但通過認真調研也發現有值得反思的地方。(一)我校幹部年齡結構為50歲以上的佔28%,中年幹部佔43%,年輕幹部佔29%。從工作能力來看,85%的幹部能力強,有15%的幹部處於過得去的狀態。有團隊合作意識的佔90%,區後備幹部僅佔14%,大專文化佔86%。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我校現今的情況與上級提出的幹部隊伍年輕化、知識化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二)通過期末民意測評看,群眾對幹部的滿意度不高,普遍認為幹部隊伍龐大。對個別幹部工作十分不滿意。(三)從管理水平來看,有個別幹部工作浮在表面上,不務實,工作方法欠妥,工作簡單粗暴,缺乏領導藝術性。
產生以上管理上問題原因有:年輕教師對參與管理不積極,只想到利益,不求奉獻。幹部就是要有奉獻精神和吃苦耐勞的精神。相比,老教師參與管理還非常認真。所以農村學校對後備幹部的培養還很不到位。另外對幹部隊伍的培訓少,指導少,所以幹部大多憑經驗辦事。這是不科學的。
總之,一所學校要辦好,就必須要敢於正視問題,善於暴露問題,才能有效解決問題,才能為學校教育的明天創造輝煌。
三、 幾點建議:
(一) 為了真正實現教育均衡發展,作為上級主管部門要統籌安排,重視農村教育。
(二) 為了真正讓新皂老百姓子女享受到優質教育,我校需要修建一幢綜合大樓以滿足教育教學的要求。
(三) 作為主管部門要多對農村教育進行認真分析調研,從設備到師資都要全盤認真研究和提出解決辦法。
(四) 加強涪城區教育管理人員的培訓、指導,增強其管理藝術和管理管理者的效率。
涪城教育已在四川乃至與全國都有名氣,我校相信,在涪城教育局的領導下,涪城教育的明天會更出彩。而新皂小學在涪城區教育局的正確領導下,一定會有更好的發展。
⑼ 小學五年級數學社會調查報告
你得看你調查的是什麼主題 例如
社區雜訊調查報
前言:
人群擁擠,交通繁忙,商品交易,吵鬧的娛樂和各種應酬宴會造成了城市生活的喧嘩景象。早在古羅馬時,因貨運馬車鐵輪壓在鋪石路上發出的鏗鏘聲而破壞睡眠以至惹怒的人們制定法律以控制車輪的運行。另外,中世紀歐洲的一些城市也限制馬匹和馬車的行走,以保障居民的睡眠。
過去的雜訊問題是無法與現代社會因雜訊帶來的困擾相比擬的。現今的雜訊負荷和機械的嘈雜聲困擾著我們的生活,它們不僅造成人們的煩惱,而且也危害到人們的健康。這一問題隨著經濟的發展而加重。
認定雜訊作為嚴重危害健康的公害是在近代。接觸有害雜訊帶來的健康影響現今已被看作十分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
目前的大中城市中,主要有以下雜訊源:
(1)交通運輸雜訊。城市交通業日趨發達,給人們工作和生活帶來了便捷和舒適,同時也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但不能不看到,隨著城鄉車輛的增加,公路和鐵路交通干線的增多,機車和機動車輛的雜訊已成了交通雜訊的元兇,占城市雜訊的75%。據統計表明,北京是世界有名的雜訊污染城市。雖然城市車輛不及日本的十分之一,雜訊程度卻比日本高出1倍。特別是一些臨街的建築,受害極重。
(2)工業機械雜訊,這也是室內雜訊污染的主要來源。由於各種動力機、工作機 做功時產生的撞擊、摩擦、噴射以及振動,可產生七八十分貝以上的聲響。像紡織車間、鍛壓車間、粉碎車間和鋼廠、水泥廠、氣泵房、水泵房,這些聲響都比較嚴重,雖然都做了一定程度的降噪處理,但仍然不能從根本上消除機器本體上所產生的雜訊。 初中政治,盡在 nd88.com
(3)城市建築雜訊,特別是近年來城市建設迅速發展,道路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建築開發、舊城區改造,還有百姓家庭的室內裝修,都造成了城市建築雜訊。建築施工現場雜訊一般在90分貝以上,最高達到130分貝。
(4)社會生活和公共場所雜訊。比如公共場所的商業雜訊、餐廳、公共汽車、旅客列車、人群集會、高音喇叭等。據統計,社會生活和公共場所雜訊占城市雜訊的14%。
(5)家用電器直接造成室內雜訊污染。隨著人們生活現代化的發展,家庭中家用電器的雜訊對人們的危害越來越大,據檢測,家庭中電視機、收錄機所產生的噪音可達60至80分貝,洗衣機為42至70分貝,電冰箱為34至50分貝。近幾年家庭卡拉OK機廣泛流行,有些人不顧他人的幸福,沉醉於自我的享受之中,這無形中又增加了雜訊的污染強度。
從全球看,約有1.2億人患有致殘性聽力損傷。在歐洲半數多居民生活在雜訊環境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夜間承受的雜訊可干擾其睡眠。
雜訊的嚴重危害還表現在影響人們的閱讀能力,干擾人的注意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及記憶力。這些在表達方面的缺陷有可能引發事故。80dB以上的雜訊可能增加借故生端的行為。社區雜訊與精神衛生問題方向的聯系通過居民平靜睡眠受到干擾,精神症狀發生率和精神病院住院數目而得到證實。雜訊能夠導致聽力損傷,妨礙彼此的聯系,它可干擾睡眠,對心血管和心理和生理造成不良影響。此外,因雜訊會降低完成某項工作的效率,並在社會交往的行為中易表現憤怒,令人心煩的反應和行為改變。聽力損傷的主要社會後果表現在正常條件下理解表達能力的下降,這將成為嚴重的社會障礙。在發達國家聽力損傷對於工作安排構成一個最受影響的問題之一。在這些國家的城市中由於社區雜訊的影響而使此問題顯得更為嚴重。 小學數學,盡在 nd88.com
社區雜訊是一種非工業的雜訊,也可稱為環境雜訊,居住區雜訊亦可稱家庭雜訊。室內雜訊的主要來源包括通風系統,辦公機械,住房用具和鄰居的雜訊。鄰居的雜訊一般指住宅附近的餐廳、咖啡館、實況播放的音樂和錄音帶音樂、體育比賽、兒童游戲場、停車場和吠叫的狗聲。對大多數人而言,在日常生活持續接觸的環境雜訊平均水平在70dB就不會導致聽力損傷。成人耳朵所耐受的一時性雜訊水平可達140dB,但對兒童則永遠不得超過120dB。交通運輸,如高速公路,飛機和鐵路的不斷發展產生著更多的雜訊。為此,許多國家頒布法規限制來自鐵路、公路、建築工地和工廠排放對社區雜訊的影響水平,但沒有一個法規涉及街道的社區雜訊,可能由於對它的限定、測量和控制存在諸多困難。這方面的情況也和缺少此類雜訊對人體健康影響的知識有關,從而使預防和管理此類問題存在障礙。
1999年3月在倫敦召開WHO專家工作組會議,發表了社區雜訊問題指導文件,其中包括社區雜訊的指導性限值,並列出因雜訊導致的煩惱和聽力受損傷的健康影響:
戶外生活區,50~55dB,16小時可致煩惱;
住宅居室內,35dB,16小時影響彼此談訪的理解;
卧室睡眠時,在30dB,8小時影響下,會造成干擾、煩惱;
在學校上課時,教室受35dB的影響,對教學產生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