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樣評價小學英語教案
教案和教學設計都是事先設想的教學思路,是對准備實施的教學措施的簡版要說明;教學案例則是權對已經發生的教學過程的反映。一個寫在教之前,一個寫在教之後;一個是預期,一個是結果。
案例與教學實錄的體例比較接近,它們都是對教學情景的描述,但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而案例則是有所選擇的。
B. 小學英語設計評價活動
首先,教師應明確課堂評價的目的。小學英語課堂評價的目的不是區分好學生和差專學生,而是屬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評價過程中反思自己的學習行為,找出自己的學習問題,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以便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因此,課堂評價尤其要注重實效性。大班授課時,教師不能對每個學生進行相應的評價,而是四人小組、兩人小組、男女小組評價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問題。小組評價促進了小組內部的合作與交流,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的合作精神,發揮了學生之間相互監督和鼓勵的作用,促進了每個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其次,教師應考慮評價的方式、規則、時機和細節。小組活動評價可以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但並不是每一項活動都有小組活動評價。否則,這種評估會佔用太多的時間,工作量是努力的兩倍,努力的一半,無法取得實質性的成果,從而增加了教師和學生的負擔。
C. 英語教學評價:如何開展英語教學設計
課堂教學是實踐課程目標的主陣地,教學設計是實施有效教學的保證。教學設計由分析、設計和評價三部分構成,教學設計的開展一般要經過以下過程。
一、需求分析
任何教學都應該起於需求分析,包括學習者分析、教學資源分析和教學目標分析。學習者分析包括學習者學習動機分析、學習風格分析、多元智能分析和語言基礎分析。動機、學習風格和多元智能分析一般可以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最好在教學之始開展,以便為整個學期的教學設計提供必要的學習者信息。語言基礎分析一般可以採用測試的方式進行,鑒於教學設計的特殊要求,應該避免目前比較流行的分級測試,採用主觀性任務,以便對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等各方面的基礎進行診斷。
教學資源分析在教學設計中同樣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學資源分物化資源和非物化資源,物化資源包括教材、參考書、課件、掛圖、視頻、音頻等各種服務於課堂教學的物質化資料,非物化資源主要指教師的理論儲備、教學技術和研究能力。
教學目標分析指把《課程標准》中有關聽、說、讀、寫、譯,有關語法、詞彙、情感態度、文化策略知識,有關唱、做、畫等方面的要求具體化為單元教學目標和課堂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必須採用可以觀察的行為動詞表述,而不是籠統的「理解」、「掌握」。另外,教學目標分析還包括目標層次的分析。根據布盧姆的教育分類學,人的認知表現為知識、理解(領會)、應用(運用)、分析、綜合和評價六個層次。就每一單元的教學目標而言,不管是閱讀還是聽說,不管是文化還是策略,都應該體現認知的不同層次。
二、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包含教學策略設計、教學過程設計、教學活動設計、教學技術設計以及評價測試設計五部分。
1.教學策略設計
教學策略設計指教學設計中教學模式的選擇和教學方法的選擇。如閱讀教學設計中,是採用任務型閱讀教學模式、情景閱讀教學模式、探究式閱讀教學模式、項目閱讀教學模式還是其他,是採用顯性的教學方法、演繹的教學方法還是隱性的、歸納的教學方法等都屬於教學策略設計的范疇。不同的教學目標、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教學資源需要不同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小學與中學不同,中學與大學也不同;分析型學習者與綜合型學習者,體驗型學習者與視覺學習者對教學模式的要求也不同。小學階段可以多採用體驗型的教學方式,而高中和大學比較適合分析型學習方式;小學階段可以多設計游戲活動,而中學階段和大學階段設計游戲就應該特別謹慎。
2.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設計是一個經常被人們所忽略的問題。其實,一堂課如何導入,如何呈現任務和知識,如何訓練知識和技能,如何應用和評價所學,是教學設計必須考慮的問題。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經常發現學習活動錯置的現象。第一,活動難度錯置,認知要求高的活動反而被安置在認知要求低的活動之前;第二,活動目標錯置。比如,閱讀和聽力之前的詞彙教學其主要目的是服務於後面的閱讀和聽力,為閱讀和聽力等在語言方面做准備,那麼如果是聽力前的教學,詞彙應以語音和語意之間的聯結為主;如果是閱讀前的教學,那麼詞彙就應該是文本和語意的聯結為主。但是,我們卻經常看到很多教師在閱讀前和聽力前講解單詞用法,訓練單詞,有時還設計了詞彙應用活動。
3.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活動設計是課堂教學設計的主要內容。一堂課由若干教學活動組成,設計教學活動時必須注意活動的層次性、系統性、適應性和銜接性。
所謂活動的層次性,第一指課堂教學的活動應該是逐步遞進,逐步升級的趨勢,活動由信息辨認、語音辨認、文化和策略的識別,到信息、知識、策略的理解、應用、分析和綜合,由功能、技能的訓練到功能和策略的運用和評價。所謂活動的系統性指所有活動必須指向同一最終目標,為同一個目標服務。所謂活動的適應性指活動必須適應學生的認知風格和學生的語言基礎,處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之內。活動的銜接性是活動系統性的保證。活動的銜接性指前面的活動是後面活動的准備或前序列,後面的活動是前面活動的繼續,建立在前面活動目標之上。
4.教學技術設計
隨著教育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網路技術開始走進英語的課堂教學。演示文稿在給教師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會給外語教學帶來不良影響。所以,教學設計中媒體的使用必須考慮到媒體與教學材料,與教學目標,與學生的接受程度之間的關系,而不能盲目地使用現代教育技術。
5.評價設計課堂教學設計中的評價既有形成性評價,又有總結性評價。課堂教學中的形成性評價多為診斷性評價,一是診斷任務的達成與否,二是診斷學生是否按照預期的方式在開展活動,三是分析造成學習困難和設計難以有效實施的因素。課堂教學中的形成性評價可以通過觀察、師生對話、問卷等方式。教學設計中形成性評價要求教師必須分析每個活動可能出現的變化,然後根據可能性變化設計各種備用活動,即每個階段教師都必須設計預案。
三、教學設計實施
教學設計是否合理需要通過具體的課堂教學實施進行評價。教學設計不能付諸實施,其評價也只能停留在理論層面。實施是對教學設計科學性的具體檢驗,更是教學設計目標達成的唯一渠道。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收集各種相關數據,以便對教學設計進行評價。
四、教學設計評價
教學設計評價指對教學設計科學性的評價。教學設計評價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收集有關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信息,又要收集關於教學設計本身的信息。信息收集可以採用課堂觀察的方式,有條件的情況下最好請同事或者相關專家聽課;信息收集還可以採用訪談、問卷調查等方式,最好採用現場調查的方式。比如,可以通過與學生的座談了解學生的看法,可以通過專家與授課教師的座談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可以通過課堂結束時的問卷調查收集有關教學設計的各種信息。
五、完善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本來就是一個過程性研究,需要一個迭代的研究循環,教學設計也因此不能是通過一次教學實踐就完結的活動。每個學校可以構建一個研究共同體,採用基於設計的研究方法或者是行動研究方法,通過不斷地設計、實踐、完善設計,開發適合自己學校學生特點的教學設計。
(責任編輯 池春燕)
* 本文作者工作單位系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外語系。
D. 如何有效的做好小學英語的課堂評價
小學英語如何進行有效地課堂評價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評價是一種形成性評價,它對於英語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其一,課堂教學評價是教師對學生進行終結性評價的依據。它記錄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習態度和與他人合作等情況,為教師進行終結性評價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其二,課堂教學評價是組織、調控教學的重要手段。利用評價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維持課堂紀律,促使教學順利進行。如何實施英語課堂教學評價呢?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一談。
一、激發學生對評價的興趣
愛因斯坦曾說:「如果把學生的熱情激發起來了,那學校所規定的功課,會被當作一種禮物來接受。」同理,如果學生對評價感興趣,那麼,評價以及使用了評價的英語學習,會成為學生樂於接受的禮物。如在教學水果單詞 peach, pear, orange, watermelon,以及所涉及的兩個句型「I like ….」 和」Do you like ….」時,我精心地設計了教學評價方案,製作了peach, pear,orange 和watermelon 這四種圖片。將全班同學分成四個小組,每組選擇一種圖片。凡是答對了問題的學生就可以為本組獲得一張圖片,貼在黑板上。這個評價活動貫穿著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們循規蹈矩,回答出問題就拿一張圖片,貼到黑板上。教學到操練「I like….」句型這一個環節時,出現了一個高潮。楊寶天說了句「I like pears.」 我出其不意的從講桌里拿出一個梨送給他。他高興極了,在同學羨慕的眼光中回到座位上。同時,教室里像炸開了鍋,學生們爭先恐後舉手,要求發言。
在這節課中,我採用了兩種不同的評價手段,一為圖片,一為實物。很顯然,學生對於能夠吃的實物感興趣多了,有強烈的想得到它的慾望。對評價有了興趣,學生對課堂活動就有了狂熱的參與度。當然,每堂課都使用實物作為評價是不太現實的。那麼,怎樣才能使學生對其他的評價手段也感興趣呢?我認為,讓課堂教學中的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緊密結合起來,使課堂教學評價常規化,是最為有效的方法。
二、使課堂教學評價常規化。
所謂常規,是指沿襲下來經常實施的規矩。英語課堂教學評價常規化,就是要讓英語課堂教學評價成為一種規矩,一種制度,堅持不懈的執行下來,其評價的結果不斷積累,成為終結性評價的資料來源與依據。
要使英語課堂教學評價常規化,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
(1)立好評價的項目。在一堂英語課中,需要評價的項目很多,有學習效果方面的,如聽、說、讀、寫;有學習態度方面的,如學習積極性,在小組合作中的參與度等;有學習策略方面的,如怎樣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該怎麼辦,等等。這些項目如果不一一列出告訴學生,他們在評價時就不會知道該從那些方面下手。
(2)給出評價的標准。在列出項目後,要給每一項分成A、B、C三等,分別給出三種不同的獎勵標志,如,教師教學用書後附有的大棕熊和小松鼠貼紙。記錄下評價結果,到期末根據貼紙數目的多少,給學生定等級,打評語。
(3)教給學生評價的方法。要使評價常規化,學生必須掌握評價的方法。在第二點中,老師已經給出評價的項目與標准,然後讓學生對照標准,進行評價的訓練。老師要對學生進行評價常規訓練,養成良好的評價習慣。有聽的習慣:聽別人的發言,為發表評價奠定基礎;聽別人給出的評價,接受他人反饋的意見。說評價的習慣:注意發言禮貌,說話委婉,虛心學習他人的優點。這些習慣的養成,需要老師進行長期的訓練
E. 如何設計對學生英語課堂學習評價表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評價是一種形成性評價,它對於英語教學有著重要回的意義。其一,課堂教答學評價是教師對學生進行終結性評價的依據。它記錄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習態度和與他人合作等情況,為教師進行終結性評價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其二,課堂教學評價是組織、調控教學的重要手段。利用評價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維持課堂紀律,促使教學順利進行
F. 教學評價設計指的是什麼
依據一體化系統教學設計應包含著評價設計。評價活動是伴隨著教學活動同步向前推進的。因此,教師應當在提出教學實施方案的同時,也提出過程評價方案。
教學評價的設計應注意以下幾個重要的問題:
一、評價內容
評價設計首先要解決的是「評價什麼?」的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實施形成性評價應該認真考慮這樣一個問題:五個方面的教學目標究竟以什麼形式體現在教學活動之中。教師課堂上看到的是「完整人」(the Whole Person)的綜合行動,我們把這些行動統稱為「學生表現」(Students* Performances),我們設定的教學目標應當反映在學生的課堂表現之中。
學生在課堂中的真實表現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 學生話語
在語言教學評價中,學生話語是一項重要的指標。教師應當採取有效措施收集學生的活動表現證據,其中包括話語量,話語真實水平,話語連貫流暢程度,話語的隨機建構水平等。
2. 學生行動
伴隨著學生話語,還有相應的行動發生。我們需要重點評價學生行動的目的性、互動性、主動性,還應評價學生行動的實際效能。
3. 學生認知水平
教師應當採取有效手段得知學生的思維進程與線索,學生對教學信息的領悟程度,學生對教學資源的感受深度,以及學生接受新語言學習項目的敏銳程度。
4. 臨場機智
課堂過程是教師與學生隨機構建教與學的關系的過程。所以,學生在現場所表現出來的臨場靈活性,創造性,以及對學習情景的適應性,也是教師的評價內容。
二、評價主體
評價主體主要指的是「誰來評價?」的問題。形成性評價設計應當注意評價主體的多元性。教師、學生以及身居課堂之外的家長都可以是評價的主體。
1. 教師評價
教師評價可以採取以下幾種形式:
(1) 教師對全班的評價
教師估量全班的整體表現,發現群體的學習優勢和存在的問題,明確群體學習活動的總體趨勢。
(2) 教師對部分學生的評價
教師應當評價不同水平的學生的實際表現,看優秀學生是否有突出的表現,看後進生是否正在進步等,這些均屬對部分學生的評價。
(3) 教師對學生小組的評價
小組活動應當成為教師評價的重點項目。教師應當觀察不同小組的內部互動情況,小組領導力的強弱,小組的信息溝通情況,小組執行任務的過程,小組解決問題的成效等。
(4) 教師對學生個人的評價
教師對學生個人的評價需要以個案的形式觀察探尋那些可以說明他們學業進展情況的具體表現。面對一個群體的眾多學生,我們要分層次,有重點地進行形成性評價。由於學生個人的表現均有某種代表性,所以,教師在具體進行某些個案的「解剖麻雀」的工作之後,就可以比較清楚地了解第一類學生的學習情況。
2. 學生評價
學生以評價的主體身份參與形成性評價,是評價改革的一個重點課題。學生評價可以採取以下幾種形式:
(1) 學生自評
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有計劃地培養學生進行自我反思的能力。教師有必要逐步培育和構建學生的有效評價行為,如及時採集個人表現的信息,記錄自己的學習過程,學會進行自我監控,學會描述自己的學習行為等。
(2) 兩人互評
兩人互評是一種常見的自主評價形式。兩人互評可能在所有的兩人一組的活動之中和之後都應當發生。
(3) 小組互評
小組內部的合作評價是課堂形成性評價的難點。學生在課堂上是不太善於進行合作評價的,但是,教師應當有計劃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評價行為,這需要一定的時間,需要在每節課上引導學生自主管理小組活動,自主實施小組評價任務,自主積累過程評價信息和實證材料,而所有這些「自主」都需要在教師的有計劃的行為中進行訓練。
(4) 群體合作評價
全班參與合作評價,因參與的人員增多變得難度加大,但這樣的評價對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則更有意義。教師在進行全班合作評價時應進行周密的規劃,應准備更加完備的評價工具,應提供更為詳細的具體指導,同時,還應做好組織工作。此類評價活動實際上與教學活動是一體的,評價活動本身就包含著教學內容。
3. 家長評價
在教師與學生分別作為評價主體的基礎之上,我們要逐漸引入家長評價。在很多地區的學校已引入了家長評價。如學生在家裡做完作業,家長給予必要的評語;學生在校的一些課業成果拿回家裡做展示匯報,家長對此給予評價。此外,學校舉辦大型活動或教師在班上組織各種學習匯報、文藝表演等活動時,也可以邀請家長參加,並讓他們對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作出評價。家長參與評價,需要學校和教師的及時指導。要不斷地改變家長的評價態度,改善家長的評價行為,改進家長的評價方法,以更好地發揮家長參與評價的積極作用。
三、評價方法
前面討論了What to assess? Who to assess? 的問題。現在討論How to assess?(怎樣進行評價?)我們的評價方法要實現多樣化的改革目標。改進評價方法的指導理念是:測試型評價和質性評價兼顧。同時大力開展質性評價方法。我們重點講以下幾種評價方法:
1. 測試(Testing)
在提供質性評價的同時,我們還必須認識到,測試仍然是日常教學的一種常見的評價方法,但是,教師應當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 改革測試內容;
(2) 改造測試題型;
(3) 有效發揮測試的診斷、調整、激勵和甄別的功能;
(4) 審時度勢,准確把握測試時機;
(5) 提高測試設計與實施的專業化水平。
2. 測量(Measurement)
雖然教師重視測試的評價作用,但是,他們往往沒有重視測量的特定作用。實際上,即使在語言教學中,態度測量,情緒測量,一般智商的測量,都對教學改進有明顯的效應。同時,測量方法還能夠使學生更加了解自己。
3. 觀察 (Observation)
課堂教學評估研究者James S. Cangelosi (1991) 提出:A measu-rement for which the primary data source is the viewing of and/or listening to what occurs in a classroom or other type of teaching/learning environment is a classroom observation. 課堂教學觀察可以採取五種方法:調查嚴密組織的系統觀察(Structured Observation System),生態學觀察方法(Ecological Observation),人種學觀察方法(Ethnographic Obser-vation),同步等級界定觀察方法(In-Class Rating Scale),非正式觀察法(Informal Observation)。教師需要在繼續教育課程中接受專業的技能培訓,以便掌握這些方法。一般來講,未經培訓的教師可以採用人種學觀察方法,其要點是詳細記錄所見所聽,而且可以通過錄音和錄像收集原始信息。
4. 調查(Survey)
觀察是在活動過程中同步採集信息,調查則是在活動之後採集信息。行之有效的調查方法有問卷和訪談兩種。問卷和訪談都需要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術,但教師實施此類調查應當說是很有必要的。
5. 檔案袋(Portfolio)
檔案袋也可以稱為成長記錄袋,鮑爾森和麥耶(Paulson & Meyer,1951)指出,檔案袋的概念是「收集、選擇和反思。」即從收集的所有作業中,學生自己選擇存入檔案中的材料,可以是他們認為特別有價值的東西。然後學生對自己的成品和相關表現進行反思。
6. 軼事記錄(Anecdotal record)
軼事記錄就是對某一時間、地點和環境下發生的行為進行持續的客觀的描述(G.Sax, 2002)。此種方法可以用於學生執行解決問題的任務或項目時的質性評價。這項評價活動當然可以有教師來做,但是,我們認為更重要的是讓學生來進行軼事記錄,長期做這件事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反思能力。
四、評價工具
在中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尤其是在較低的學段教學中使用評價工具能有效地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下面我們介紹一些評價工具:
(1)核查表 (Checklist)
教師將他(她)期待的具體行為以列表方式提供給學生,學生個人,兩人小組和多人小組依據自己的表現細節在檢查表中進行勾畫。
(2)教學評定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
用數字表示學生課堂行為(已發生的)的等級。如我們可以用5,4,3,2,1來確定期待行為的活躍程度。5. 特別活躍4. 比較活躍 3. 中等活躍 2. 不夠活躍1. 很不活躍。
(3)圖示評定量表(Graphic rating scale)
用一條水平線或垂直線組成量表,表示在一個連續體上對學生行為的客觀等級描述。
(4)實物
就是真實的物品,教師可以根據所教的內容選擇不同的實物,如文具、玩具、動物(玩具動物),交通工具(玩具交通工具)等等。這些都是真實的物品給學生作為評價工具。
(5)圖片
使用圖片也要根據所教的內容選擇,如動物圖片、人體部點陣圖片、顏色圖片、交通工具圖片、飲料、食品和水果等圖片作為評價工具。
(6)貼片
貼片是較低學段教學過程中使用最多的一種評價工具,如動物貼片、人體部位貼片、顏色貼片、飲料貼片、食品貼片、水果貼片、玩具貼片、文具貼片、交通工具貼片等等。這些評價工具均需根據教學內容來選擇使用。
(7)標志
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們經常使用一些標志,如笑臉、平臉、哭臉、五星、花朵、彩旗、獎章、胸章等作為評價工具。
(8)數字
數字作為評價工具更多的是結合數字教學來使用。
(9)簡筆畫
除以上幾種評價工具外,教師在課堂上經常結合教學內容使用簡筆畫作為評價工具,如畫文具、動物、人體部位、食品、交通工具等。
五、課堂評價語言
課堂評價語言廣泛地用於中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對學生起著重要的鼓勵和激勵作用,積極地促進了課堂教學的效果。但長期以來,大部分的中小學英語教師使用的課堂評價語言普遍存在著「單一、不準確、低效」的問題。如何高效地使用課堂評價語言,真正起到激勵學生,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教師應遵循以下三個原則:
(1)選用評價語言要准確。
(2)使用評價語言要多樣。
(3)採用評價語言要有效。
G. 小學英語教學設計中的評價內容與方法怎麼寫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無論是教學還是評價都應該以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發展為出發點,這有益於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有助於學生反思和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從而促進語言能力的不斷發展。教學中,首先要讓學生意識到自我評價對於他們學習能力的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並逐步滲透自我評價的方法,讓學生學會。通過評價讓學生學會分析自己的成績和不足,明確努力的方向